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的读后感10篇

发表时间:2020-02-10

《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的读后感10篇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的读后感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是一本由呦呦童著作,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元,页数:201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读后感(一):破蛋而出

“人生如同鸡蛋,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这是,本书五种动物的成长,给我的最大感触。

女儿收到书的当日,恰巧双11,她生日。当日她便把《生命的奇迹立体书》蔬菜、昆虫、动物都看了一遍,一周之后,收到《生命的奇迹立体书》水果的当日,她也幸福的玩了一遍。之前,我带着她先后看完了蔬菜、水果、昆虫,并要求她自己写读书笔记。昨晚,带她看完了动物。

如以往,看完后,女儿写了读书笔记,并在喜马拉雅上,发了语音版的读后感:

2019年11月27日,今天我看了一本《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里面讲了五种动物公鸡、青蛙、鸟(鹦鹉)、乌龟、鱼(胭脂鱼)的成长过程。他们的成长过程都不一样,公鸡、鸟、乌龟,他们的蛋都是椭圆形的;青蛙蛋是黑色米粒大小的;鱼的蛋像蛋黄。但是他们有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破蛋而出。

翻到青蛙那页时,女儿背起了小蝌蚪找妈妈。黑色米粒的蛋蛋里,游出蝌蚪,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断掉了尾巴,穿上绿衣裳,青蛙长大了。

立足于自身的角度,养娃的过程,何不是一个孵蛋,陪着他们长大的过程。愿娃能无忧长大。

《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读后感(二):成长是一种过程,也是一份感动

上次写完《生命的奇迹立体书:蔬菜》的书评后,再看《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感觉对这套书还有一些没说完的话,且再来说说吧。

大自然很神奇,生命也很神奇,按照书名来说,生命甚至可以用奇迹来形容。明明是一个小小的细胞,这个小小的细胞却仿佛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在大自然中演绎着它的传奇,它神奇地变成了一只大公鸡、变成青蛙、变成鹦鹉、变成乌龟、变成胭脂鱼,甚或是变成一个人。在抽拉小册中看着不同动物一步步成长的过程,不免感慨时间和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里展示的动物与《生命的奇迹立体书:蔬菜》中展示的蔬菜不同,蔬菜的成长是一种静默的变化,它在那里不吵不闹,也不会到处奔走,难免会让我们忽视。而动物鲜活多变、会跑会闹,一些动物甚至离不开人,需要被照顾,需要陪伴。养育一个小动物,有时会像养育一个小孩一样,有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感。可能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心理,在看每一个动物的成长小册时,我都不免联想到家里的小孩子。看着其中的胭脂鱼从一颗鱼卵中孵化,身上出现棕色的斑纹,纹路颜色逐渐加深加宽,再到背部鱼鳍发生变化,棕色纹路遍布整个身体,并且颜色逐渐发生变化,由深棕到浅棕,红色逐渐显现,再到全身变成胭脂色。就如同看着小孩子从出生到说第一句爸爸、走第一步路、第一天去上学、带上红领巾、一步步升学、长大成人一样,充满了成长的感动。

但是,对于看书的小朋友来说,成长的感动可能太过玄幻了,在他们简单的世界里,尚未能体会到这些情绪。因此,我想对他们而言,从这本书中观察动物的成长过程是最重要的,希望孩子能从中认识到成长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是生命必然的经历。当他们突然有一天意识到自己在变化时,或许能够因为这小小的立体书打下的基底,不会慌张,不会害怕,坦然接受身体、心理的成长,不要让青春期或者其他的变化扰乱了人生的正轨。

《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读后感(三):动物的演变

生命并不是原本就有的,甚至与整个地球的存在时间相比,生命的历史都是短暂的。从无机到有机,这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完成,令人不敢相信。大自然每天都在繁衍和更替,每天都有生命的诞生和消亡,这就是生命的奇迹。

本书围绕着以生命的诞生到成熟主旨,运用一套有趣的抽拉游戏方式逐一与我们分享着众多小动物们各个阶段生命发展变迁的过程。按照目前现状,很多小朋友整天埋头苦读,,缺乏近距离认识生命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缺乏了解生命从孕育到诞生,到最后消亡的整个过程。简而言之,他们与我们的大自然接触太少,被人为地圈养了起来。《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从某种意义程度上通过文字和抽拉图片的形式引领启发着孩子们对生命变迁的观察能力和认知,思考着生命的进化和演变,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事实上,这本书用一套动静结合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生命演变的奇迹。

本书的目标客户应该是学龄前儿童,我觉得他们一定会对这种抽拉的方法看书体验感到新颖,大大增加了阅读兴趣。翻看书册,乍然映入小读者们眼帘的是这个代表性的动物形象展示和文字描述,短短几行字就将动物的特性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选取了几个小朋友接触比较多的动物,为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演变过程。如果你以为每个动物的页面都只有一副色彩鲜艳的图片,这就是整本书的内容那你就错了,每个动物画面的右侧,还大有乾坤。我们可以通过抽拉图片的方式了解到每个动物的诞生到成熟的整个过程。只要稍作留意,书册的右侧中间部位你会发现一个小箭头的指引呢!你打开指引里面会详细勾勒出每个动物的生命演变,母鸡如何孵化鸡蛋,小鸡仔如何破壳而出,直到后来的羽翼丰满,如何成长为一只雄赳赳的大公鸡的。在这本书里,每个动物的生命旅程都被浓缩到7张抽拉的图片里,以极其简单但是形象的方法描述了生命的演变,不仅让成年人更令孩子们看了印象深刻。

通过阅读本书,孩子们可以动动小手,探索动物成长过程,了解生命的奇迹,让我们感受生命的独特与不息。让孩子们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我想这也是这本书的初衷吧!!!

《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读后感(四):小生命造就大奇迹《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

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读物倾向于小儿智力与观察力方面的开发,这套抽拉式立体书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更可以让孩子了解动物的成长过程。

今天我和小宝看了这个系列的第三本《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与上两本相同的构造,右侧的抽拉式图片完成清晰的为小朋友展示了动物的生长过程。

鸡蛋小朋友们都认识,大公鸡也会见到,那么小朋友们见过小鸡在鸡蛋中破壳而去的情景吗?原来我们吃的鸡蛋还可以孵出小黄鸡呢!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呢?鸡生蛋,蛋生鸡,生生不息,万物皆有自己的规律,这个问题还是等小朋友们长大后自己去研究吧!

给小宝看这本书的时候顺便讲了个故事给他听,因为这本书中看到了青蛙,于是便给他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记得这个故事是上小学的时候课本上的一篇课文,不知道经过多年的改版这篇课文还在不在,这应该也算是一篇经典课文了吧。

这本立体书中有两只鹦鹉很讨人喜欢,色彩鲜艳的羽毛,灵气十足的眼睛,让小宝看后非常喜欢,如果不是知道这是讲的鹦鹉的生长过程,小宝还以为那只小小的鹦鹉幼崽是只小恐龙呢,着实可爱的很。

后面的动物分别是乌龟和胭脂鱼,它们也算是一类动物了,都生活在海里,但是乌龟是蛋生,胭脂鱼是卵生。乌龟可以在陆地生存,胭脂鱼只能在水中生存,生活习性也大不相同。小宝之前也养过小乌龟,也养过鱼,只是不知道它们是如何生长的。

这套书虽然每一册都只有几页而已,但是制作得非常精美,小机关的构造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小朋友可以自主地去认识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相比较那种直接讲述,只有图文的书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锻炼孩子的观察力与想象力不仅仅需要图文,更需要加入动手的元素,让孩子在动手的同时动脑,脑随手动,令记忆更深刻。

看完这一册后小宝跟我说很喜欢这套书,但是他有些不太开心,我问他原因,他说这套书很好看,也很好玩儿,还让他知道了许多以前看不到的东西,就是每一册的页数太少了,没有看够。

小孩子的心思很好猜,我知道他在觊觎着下一册《生命的奇迹立体书:水果》。

《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读后感(五):《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让孩子从小就尊重生命的好书

对于爱猫人士,很难接受虐猫亦或是残忍杀害猫科动物的行径,对于爱狗人士,也非常抵触贩卖狗吃狗肉,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觉得没有必要如此心惊胆战,毕竟它们都只是“牲畜”,然而在如今社会,本人虽不至于有多喜爱小动物,但是也绝对不会残忍杀害它们,也深觉没有爱心之人,现实生活中也多残忍暴力。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可是当生活中出现诸多不顺之事时,很多人就借此机会虐待小动物以求释放自己,实可谓心理变态。当我们不尊重生命时,是否配的他人的尊重呢?作为一直都对动物生命存有敬畏之心的母亲而言,虽不至于对所有动物都爱之有加,但是遇到杀害虐待动物之人,也会有打抱不平之举。当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尊重生命时,我相信眼中的世界也变得更加有爱起来。孩子的世界是最明亮的,也最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熊孩子也并非少见多怪。《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一书让我在陪伴家中宝贝阅读时如获至宝,更是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不仅孩子们而且我本人也深感动物生命的美好。这是一本让孩子亲近自然的立体抽空科普玩具书,生命教育绘本。

对于立体抽空这个概念,于一阅览过无数绘本的母亲而言,一开始也是颇为好奇惊讶,原来这就是抽一抽,拉一拉,就能让小动物快快长大的过程,见证生命的奇迹过程。对于这一点,深感书籍制作方的用心良苦,抽一抽拉一拉过程从动物最小时期,慢慢长大,一步一个脚印的见证,着实深感生命的奇妙。不过抽拉的纸质稍显不当,期待有更近一步的改善,让抽拉显得更加轻松自然。这本立体书中一共5种动物,40种场景变换讲诉了生命的起源,原本博大艰涩的生命起源理论在立体直观的抽拉式绘本的学习下显得更加的令人印象深刻。孩子会变得更加热爱自然,善待生命,尊重珍爱生命。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吸收蛋中的营养,可是当孩子们知道蛋其实都是可爱的小动物宝宝的时候,家长们又该如何向孩子阐释这一生命精髓呢,于我而言也是一大难题,不敢将如此现实的话题本质传达给孩子。在《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一书中,我们见到了鸡,鸟,乌龟,都是由蛋而来,所以在见证了这些奇迹以后,我也只是传授给孩子们,不同的动物虽然出生本质都是蛋,但是生命价值是不一样的,譬如蛇,也是蛋出生的,但是它们是坏蛋,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会不吃蛋啦!这本立体书,在让孩子感知生命奇迹的同时也是一种生命意义的升华,非常有价值,很值得推荐!

《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读后感(六):生命之形形色色的动物世界

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包括人。根据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源于海洋。早期的海洋动物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演化出各种分支,丰富了早期的地球生命形态。在人类出现以前,史前动物便已出现,并在各自的活动期得到繁荣发展。后来,它们在不断变换的生存环境下相继灭绝。但是,地球上的动物仍以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趋势不断进化并繁衍至今,并有了如今的多样性。

小长寿:九条命的灵猫

科学家们把现存的人类已知的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科学家已经鉴别出46900多种脊椎动物。包括鲤鱼、黄鱼、草鱼等鱼类动物,蛇、蜥蜴等爬行类动物,青蛙、娃娃鱼等两栖类动物,鸟类以及红熊猫等哺乳类动物。科学家们还发现了130多万种无脊椎动物。这些动物中多数是昆虫,昆虫中多数是甲虫。鼻涕虫、蚯蚓,乌贼、牡蛎、红海星、水母,蜘蛛,珊瑚虫、放射虫、蛔虫、猪肉绦虫、沙蚕、蜗牛、蛞蝓等都属于无脊椎动物。动物界所有成员的身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异养有机体。

生命既平常,又极其独特。究竟什么是生命?丰富多样的物种是怎样从一个简单的细胞变化而来的?《生命的奇迹立体书》集趣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通过妙趣的抽拉机关,让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动物从孕育至出生、成长的过程,感悟生命的奇迹和力量。

特立独行的小鸡丁

动物是多细胞真核生命体中的一大类群,但是不同于微生物。动物是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以有机物为食物,会并且靠吃东西,由细胞构成,细胞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壁,会动,基质,的一类生命体。因此动物具有与植物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进行摄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感觉、运动和繁殖生命活动。动物学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主要分为脊索动物和无脊索动物两大类;根据水生还是陆生,可将它们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根据有没有羽毛,可将它们分为有羽毛的动物和没有羽毛的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原始生命出现后,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千百万物种不断地出现、消亡,只有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幸存下来并繁衍至今。这种物种不断演化的过程在生物学上被称为进化。

动物是生物的一个主要类群,称为动物界。它们能够对环境作出反应并移动,捕食其他生物。根据当前遗传学研究结果,动物的祖先应是来自于多种原生生物的集合,然后进行细胞分化,而不是来自一个多核原生生物。

“Hi,myfriends,howareyou?”

以有性生殖进行繁殖的后生动物,一生可被人为的划分为:胚前发育,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三个阶段。动物的身体的基本结构在发育过程中固定下来,特别是发育早期的胚胎时期,也有一些后来要经历变态过程。若两不同种的动物具有相同的祖先,它们在胚胎发育阶段会显示出一些共同点。但当进入胚后发育阶段之后,为了适应环境,它们会各自发展出一些特别的器官或功能。大多数动物是能动的,它们能自发且独立地移动。绝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它们依靠其他生命体(如植物)作为其食粮。但也有少部分动物属于分解者——以已经死亡的生物体(有机质)作为食粮(例如蚯蚓)。动物有着各种行为,这些行为可以看作是动物对刺激的反应。行为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比较有名的行为理论是康纳德·洛伦茨提出的本能理论。

《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读后感(七):抽拉之下探秘动物成长

对于生命,它是一个充满着神秘和神圣的主题。走入生命的世界,感知生命的神奇,《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就是这样一本既有趣有真切的立体解读读物。

围绕着生命力量的主旨,本书运用有趣的抽拉游戏方式逐一分享着众多小动物们各个阶段生命发展变迁的过程。

时下对于城市里面的孩子们而言,他们着实太缺少了近距离接触生命孕育,诞生,成长的整个过程。从某种角度而言,观察本身对孩子们而言就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于是乎,《生命的奇迹立体书:动物》从某种意义程度上通过游戏的形式引领启发着孩子们对生命变迁的观察能力。事实上,哪怕是家长的我也是借由着这本书真切地接触到了很多原本枯燥理论后的真实生命成长过程。

总体而言,这本抽拉立体书册并不是面面俱到每一个小动物们的生命发展过程。它仅仅只是选取了许多孩子们常见的动物作为特写,突出重点地举例分享着这些代表动物们的成长过程。翻看书册,乍然映入小读者们眼帘的是这个代表性的动物形象展示和文字描述。类似于第一幅画面上是一只美丽骄傲的公鸡正迎着朝阳啼叫的特写镜头。于画面的右侧,我们可以欣赏到文字形式的小鸡到公鸡的形象描述。切莫以为这就是公鸡生命介绍的全部。只要稍作留意,书册的右侧中间部位还有个小箭头的指引呢!只要稍微用力,母鸡下蛋的场景背后更是内有乾坤地隐藏了更多“鸡”的一生展示。从一枚母鸡下的蛋开始,到一枚即将破壳的鸡蛋,到一只破壳而出的小鸡,到一只开始逐渐长大的小鸡,到小鸡又开始毛羽丰满,直至尾巴上的羽毛开始变得靓丽和头顶鸡冠开始长成,到长大成为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有关于鸡的一生就此变得那般形象生动地出现在我们小读者们的面前。假若抽拉的速度加快,我们仿佛更是在欣赏着一部真切的有关于肌的成长过程的小电影呢!

同样地,我们还可以在随后的几页中找到很多其它小动物们的成长各阶段过程介绍。有绿色的小青蛙,有漂亮的小鹦鹉,有憨厚的小乌龟,有美丽的胭脂鱼-----有别于传统的表达手法,这样抽拉式互动游戏的讲解不仅增添了正本读物的趣味阅读性,更激发着孩子们的融入参与度。于是乎,整体的学习阅读效果也相应得以提升不少。巧妙地激发着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将神秘的动物生长话题变得耐人追味无穷!

e

小编推荐

《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10篇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异植物立体书》是一本由呦呦童著作,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元,页数:201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一):让孩子爱不释手的植物立体书

文|海蓝蒲雨

有意思的奇异植物,令人大开眼界

人们常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所以当我带着宝宝一起看这本《奇异植物立体书》的时候,还是被里面各种怪异的植物所震撼住了,觉得世界真是一个奇妙的地方,能够把各种稀奇古怪的植物聚集在地球上,让我们不断去发现和探索。

宝宝在拽巨花魔芋

《奇异植物立体书》一到,宝宝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书页刚一掀开,里面的带着尖尖角的巨花魔芋就探出了头,立即把宝宝的目光吸引住了,她极好奇地盯着凸出来的部分看,立即张开小手去抚摸,尖尖角勾起了她的兴趣,抓住便开始往外拉,让我惊叫连连,立即制止她超高的破坏能力,引导她去看这些立体的植物们。向日葵

《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二):《奇异植物立体书》:孩子一天翻十遍,你说好不好?

首先,《奇异植物立体书》真是一本好书,是站在孩子的世界里观察思维而创作的一本好书。

摆一件事实就可以力证这一点。拿到《奇异植物立体书》的时候,孩子双眼立马放光,抢过去翻了一遍又一遍,把书里的立体机关全部打开来,小脑袋晃来晃去的,对那些立体植物爱不释手。她才三岁半,自然是很多字识不得的,但是她居然没有喊我去给她读,就那么自己观察这本书,抚摸这本书,从头翻到尾,一遍又一遍。我不记得她翻了多少遍,遍的过程中嘴里念念有词,开心得不得了。后来我有空了,就主动跑过去陪她读。

我翻开一页,她开始主动问我,这是什么?这是什么花啊?我一一解答,然后问她漂不漂亮,她说好漂亮。我给她讲解书的文字,让她了解这一种植物。翻到最后一页,她让我重来。于是我又陪着她翻了三遍。后来第二天、第三天、之后的好几天,她都要求我给她念这本书。在她的世界里,《奇异植物立体书》绝对是摆在前十名的好书(注:她应该已经读过上百本童书了,床上的故事书零乱的放了许多的,当然都是童书小册子)。

《奇异植物立体书》质量真的相当好,怎么翻都不碍事,还可以完美的折叠进去,没有任何变形。要知道这可是一本立体书哦,每一页都有立体结构的机关,折进去展开来,立体的浮现在孩子面前,特别生动,特别有趣,也特别有意思。它符合童书的所有元素,成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欲望、动人能力和欣赏能力,是特别好的一本童书。

《奇异植物立体书》里面充满了奇思妙想的,把一本书做成这样生动立体又充满童趣,真的很不容易。可以想象,制作这套书的团队是下了许多功夫的。呈现出来的结果,我是相当满意,特别想要点个赞的。是真的好,是我家这一年来看到的最抢眼、最惊喜的一本书。

孩子真的爱读这样的书。丰富了孩童世界里面,不能亲自去接触的许多自然生物。一本书栩栩如生的呈现到这种程度,如同接触到了这些植物本身一样。在一些小城市,是没有植物园的,也看不到许多很奇妙的植物的。其实大自然在孩子的世界里是很匮乏的。但《奇异植物立体书》这样的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点。

《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三):春光与秋色,总有不舍的情缘

科普的方式不是面对面,我指给你看,把我已经转化为理性的知识说给你听,让你去死记硬背,而是我根据科学的原理去设计,让你去探索,把教学者比作是灯光,而你正处于黑暗之中,我用光明去吸引你,让你走向我,亲近我,这就是《奇异植物立体书》带给我们认知的创新之处。

立体书,顾名思义,就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阅读,而不是像一个平面,让你居于高处,一览无余。立体书的核心就在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惊奇,更多的是知识,是运用自己双手去寻找知识的能力。

相比于动物,植物对于孩子而言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尽管阅读这本书的读者都经历了数个春夏秋冬,见过春天的草、夏天的荷,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枯木,但是比起动物来,植物的最大缺陷就在于“不能动”。如何将“不能动”转化为“能动”,作者呦呦童可费尽了心思,它启发小读者运用翻转、抽拉及其它力所能及的动作,将植物“不能动”的规则打破,让我们瞬间发现在动物之外,植物也是我们密不可分的伙伴,我们不能因为其“不能动”而忽视它们的存在。

阅读是我们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垫脚石,也是让我们认识社会与自然的推动器。相比于社会的复杂性,小读者还不具备充分的心智准备,但是通过阅读来识记自然的一草一木,则符合孩子的好奇心,为什么花是红的、草是绿的、树是高的、水是流的?这其中有生物、化学、物理的原理,但是对于小读者,并不需要掌握如此复杂深奥的理论,只需要自动自发地投入作者呦呦童精心营造的“迷宫”中,让小读者怀着探险寻宝的心态。

《奇异植物立体书》画风很美,美在其真实,是大自然实景的微缩,不像动画片中的造型只是抓住了主要特征,忽视了细枝未节,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身处大自然,能够通过手部的动作感受到植物的亲切。我的孩子在阅读中发表的言论,让我感到诧异与惊喜。“原来花并不是叶子变的,但是果实却是花儿变的,我们平时喜欢摘花的习惯,某种程度上是对植物深层次的伤害,我们应该在赏花的时候不再自私,而放任其开在春光中,等到秋天时我们品尝其汁多味美的果实,也不辜负我们近半年的等待。”

《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四):亲近大自然,看看不一样的植物

现在的孩子比起我们小时候可幸福太多了!孩子们不仅要吃得营养吃得丰富,穿的也要柔软的纯棉。有的妈妈甚至为了孩子考了营养师。父母带孩子周末踏青,在暑寒假会出省甚至出国旅行。

可惜有一点不尽如人意。兄弟姐妹少,商品房小区住的一般都是陌生人,没有玩伴。同时,周边并没有森林河流农田可亲近。对于大人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减压良药,对于小孩子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大自然丰富的环境会给孩子的视觉和听觉带来多样化的良好刺激。所以孩子是最需要接触大自然的,认识各种花草树木和农田庄稼。无论是空气环境,还是亲自互动,去大自然走一走,看一看,益处多多。

如果不能陪孩子去到户外大自然,那么一本关于植物的科普书是必不可少的。《奇异植物立体书》作为科普绘本,为孩子们构筑了七大场景主题,介绍了105种神奇的植物。这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绘本,它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周有兵博士推荐的,其专业度和科学度毋容置疑。

相比枯燥的文字和简单的图谱,这本3D立体的探秘植物科普翻翻书构建了3D超炫全景互动体系,揭秘了罕见的奇异植物如何生长生存。直观的立体参与感与体验感让孩子们对奇异植物记忆深刻。

比如大王花的介绍,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光是花瓣就重达十几千克,花内居然能藏得下一个人。如果不是科普介绍,很难想象这美丽星球上居然存在这样一种奇异的植物,可这是真实存在的|!大王花,有“世界花王”的美誉。它是一种肉质寄生草本植物,产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等热带雨林中。它不仅以花大闻名,还臭名昭著。大王花为了吸引昆虫为其传粉会释放出恶臭,这种气味常常被形容成鲜牛粪或是腐肉的气味,当地人称之为“尸花”或是“腐肉花”。书中关于大王花,就“奇异长相”、“特异功能”“臭名昭著”、“行动起来”和“濒临灭绝”几个部分诠释。

只是大王花仅分布在几个热带雨林中,人类采伐木材、开拓种植园,当地大片雨林正在急剧减少。没有适合的环境导致大王花逐年递减,加上当地传说大王花有药用价值,有补肾壮阳的功效,花芽提取物炮制的浸膏,是妇女分娩时的良药。当地人的滥采,更使大王花处在濒临灭绝的严重危险之中。所以绘本中不仅只是对植物的科普,更告诉小朋友有些植物像珍稀动物一样,也需要大家的保护。

印度尼西亚政府也正在着手组织植物学家搜寻和保护这种植物。1984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将大王花列为“世界范围内遭受最严重威胁的濒危植物”,提请世界公众重视和着手保护这种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奇特的花。

好的植物科普绘本,是孩子们观察大自然的一扇小窗。打开《奇异植物立体书》,打开孩子视野,一起开启探索植物的旅程吧。

《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五):陪宝贝探知大自然

喜马拉雅《奇异植物立体书》

昨晚,带女儿看完了《奇异植物立体书》,感叹作者的用心。将7大情景主体,105种神奇植物,以拉、转等多方式,立体展现。很直观,彷如植物就在身旁。女儿看完书籍第一时间录制了读后感,并发表在了喜马拉雅上http://xima.tv/AUt5B6。

提到花,很容易引入脑海的是花香。我们很多时候,会认为,花都是香的,花园里,蜜蜂、蝴蝶沉迷于鲜花的香味,围着采蜜。而《奇异植物立体书》第一版面,介绍了一系列臭名昭著的花,巨花魔芋、大王花充满者腐臭味.......

特异功能这个版面,是最神奇的。面包树像一个大蓄水池,在其上面挖个“啤酒肚”,就可以取水喝。在这个水上,作者做了个小机关,拉一下拉条,面包树上的啤酒肚就漏出来了,可以看到树上“蓝蓝的水库”。女儿玩了好几趟,甚至反问我,“妈妈,水呢?哈哈,我看到了,蓝色的海洋”。

看到这一页,女儿眼睛都亮了。形容,有跳芭蕾舞的花,有蝴蝶,有鸟,有蛇。

介绍了世界上最高的树、生长最快的植物、花期最短的花

行动起来这个版面,是看完其它版面后,女儿自己看的。提到含羞草,我种过时,她很是期待。希望也自己动手,和这些美丽而温和的小植物玩一玩。但明确提到,不能是臭臭的,而且会吃人的植物。

《奇异的植物立体式》一本介绍大自然的书。内容丰富,直观呈现,不错的一本科学绘本。

《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六):带你走进奇异植物的精彩国度

谈到植物,我们随处可见,但是却从没有停下脚步能细细的观察一番。如果闭上眼睛,我能想到“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桃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菊花,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梅花,奥,似乎还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垂柳。

就像是现在,如果用植物来形容,那便是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了。

身边的花花草草我们无暇去看,但是对大自然的向往,对奇异花草的探索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呦呦童的《奇异植物立体书》带我们走进神奇又精彩的植物王国。

对于科普知识如果只是单纯的图片配文字,是十分枯燥的,别说是孩子就连我也没有兴趣解读,可能只有那些研究学家能钻研进去吧。作者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以创新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大开本的设计,艳丽画面穿插入立体动感的植物,更加直观,形象,将不能动的植物转变为动感的植物,提高了视觉感官的效果,原来植物也是变化的。比如期中的精心设计的抽拉、旋转,翻翻等互动的方式都吸引了孩子的眼球。情不自禁的走进书中,去了解这些植物。

这本书分为几个板块,包括:臭名昭著,奇异长相,行动起来,濒临灭绝,特异功能,植物之最,冷血杀手。

给我们呈现出的植物是生活中不常见的,真是大开眼界,之前听说过,越漂亮的花越是有毒,第一页就让我们见识了越漂亮的花越臭,就像那个大王花,那么鲜艳,足足有一个人大,据说能装的下一个人,但是却散发着粪便一样的臭味。又比如,蒲包花独叶草,长相太像外星人了,像人工打造出来的假植物,又比如这个立体的猪笼草,很形象的展现了猪笼草的生活状态,一张一合的盖子就捕食了昆虫,原来他是吃肉的植物啊!

这些植物有的生活在沙漠,有的生活在丛林,雨林,有的生活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这些植物,有的长相奇特,有的功能迥异,有的濒临灭绝。简直是与众不同,千姿百态。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生命的千变万化,是我们无法全部触及的,走进神奇的大自然,去探索生命的奥秘,感悟生命的真谛!

《奇异植物立体书》读后感(七):立体直观赏植物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植物的世界自是有着奇异的所在。呦呦童推出的《奇异植物立体书》更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逼真地展现了一个奇妙植物王国的精彩所在。

顾名思义,《奇异植物立体书》着力于展现的是那些有着很多匪夷所思表现的植物们的精彩。尽管自然界中的植物无法言语,但是它们作为万千生物中的一员自有其展现能力的所在。在植物学家不断地研究探索中,众多有着特殊能力的植物们被逐一发掘。于这本书册中,我们的小读者们可以借由图文并茂的形式近距离地接触到千奇百怪的植物特色。

乍然拿到这本书册,我们就不难感受到这本书会给读者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封面上一朵娇艳欲滴的张开大口的花朵仿佛正用着无声的语言召唤起着我们的好奇心。大开本的设计,颇有立体感的艳丽画面,穿插入大型立体动感的图画展现,还有着旁注的文字讲述,这里娓娓道来书中这些特写的奇异植物们的奇异之处。臭名昭著,奇异长相,行动起来,濒临灭绝,特异功能,植物之最和冷血杀手版块各有特色地分享着相应的奇异植物特性。虽然全书的页面不多,但是每张页面中的内容却涵盖着无极限的植物知识点资讯内容;虽然全书的文字不多,但是每个植物的画面文字兼容又巧妙地将该植物的特性浑然天成地呈现表达。

细细地翻看这本书,我觉得它恰似一本有关于奇异植物的百科全书。尤其是因为着立体画面的动静结合解说,我更是情不自禁地走入这个生动逼真的植物世界,一睹这些植物们的奇异特色。结合着立体画面的诠释,这些原本枯燥的植物们瞬间被赋予了灵性。也正是基于此种立体的表达,我和孩子在翻看这本书时总能有着某种探险般的历奇经历。处处有精彩,植物有奇异。所谓的奇异生存方式,奇异古怪味道,奇异生长表达------没有了科普类文字读物的枯燥乏味,这里更多的是让人时刻产生的强烈好奇心。虽然我们足不出户,但是《奇异植物立体书》自有精妙地分享着这些植物们的奇异特性。

巨花魔芋名如其名。巨大的伸长的花蕾仿佛恐怖的舌头餮着一切------长相酷似石头的生石花就真的像块毫无生机的普通石头躺在地上。待得我们翻看石头的一角落,原来内有乾坤的花朵就此从缝隙中闪现。难怪乎,它又被称之为是有生命的石头。让人并不陌生的向日葵花在我们翻看书页时着实亮眼地伸展枝叶,绽放花盘----这里的一切的确从方方面面的叫道具让我们观赏到了奇异植物在立体形式下的奇异姿态。

通过这本书册的翻看,我觉得它不仅揭开了奇异植物们的神秘面纱,它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奇异植物们与众不同的亮眼奇特。于欣赏的同时,《奇异植物立体书》更是无声胜有声地为小读者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植物科普课程。

《生命暗章》读后感10篇


《生命暗章》是一本由李怀瑜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暗章》读后感(一):写作将作者置于主观回忆伤害与客观记录事件的两难境地

除了序幕和尾声共分为5部。从第4部开始正反两方呈堂对峙,精彩答辩不亚于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直到法官宣布判决,才令人意识到所有斗争的背后是隐忍的坚毅,而写作将作者置于主观回忆伤害与客观记录事件的两难境地,但她成功走完这段艰难的心路历程。判决后,法官所说的,相信也是我们每个人想说的:我希望在你个人遭受到如此严重的侵犯后,这个裁决将是你走向恢复过程的一个开端。

《生命暗章》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来自于对侵略和坚强的震撼

最近集中的读了好多女性文学。一开始我还会觉得如此平淡的第三人称叙述过于冷漠,但越读越觉得这样讲述她与他的经历和故事才更加有感染力。薇安,一个如此谨慎对待、思考两性关系的成熟女性;钱宁,一个没有被正确引导处理性关系的青春期男孩。由男孩酿下的悲剧,但绝不是他一个人的错,后文也提到,管理与体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后半部分集中讲述法庭的对垒也能感受到她的强大和她遭遇经历的可怕,不仅是时间本身,而是处理应对办法的无力与拖沓,对被害人关怀的漠视,都造成了另外的伤害。最后,他的结局虽然未知,但我愿意往好的方向联想。而她,终于能够开始与自己和解,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结合,是强大坚强的女性角色。

《生命暗章》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生命暗章》读后感

主要讲了一个29岁单身女性去健行时被强奸的事,这就是她生命里最黑暗的部分。

钱宁就是那个恶人,结构是两个角色对比描写。

这本书告诉我们第一单身女性不要去偏僻的地方,不要单独旅行,第二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第三,练就一身好本领,跑的时候快一点,第四,漂亮女孩危险多。

强奸造成的心理危害远远大于心理的,犯罪心理学值得好好研究,对于受害者的心理治疗也要重点关注。

这本书就当听个故事,说实话,真的很一般,今晚为了完成任务花了一个多小时看完,好像今年有一部电影也是讲女性被强奸,并且维权时还要一遍一遍地讲述强奸过程,具体名字忘了,可以看下这部电影的情节。

现在的小说没有灵魂,故事也讲不好,不好看。

《生命暗章》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生命暗章的电影感

工作一年,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我越来越功利了,平日主要看工具书,极少看小说类文学体裁,不过这本书带给我的新奇和震撼的阅读体验,让我刷新了对小说的认知。

本作别开生面进行了主角和反派的双线叙事,非常新鲜,而且电影中也有双线甚至多线叙事的例子,不过本书中同时穿插描绘正反两方的成长经历,营造一种令读者刷新世界观的感觉。这个世界不缺少描写犯罪的作品,缺少描写犯罪背后动机与成因的作品。

得益于小说的体量,本作对主角和反派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以及所经历的事情做了详细的描绘,也引发我们的思考。作者并没有一味地苛责反派,而是试图从反派的成长环境入手,尝试去分析反派的成长轨迹以及最终犯罪的深层原因,这是令我惊叹与敬佩的地方!

《生命暗章》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从生命暗章中夺回失控的人生

合上书的瞬间有点恍惚。

身为女性,对被性侵的内心屈辱感,PTSD的症状和阴影,如何接纳自己,其实会有很强的共情。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流转的情绪是懵懂的压抑,沉重,溺水感太强,我常常不忍翻下一页。

《生命暗章》更偏向于理智,客观的描述。双重视觉,双线交叉,像蜘蛛网一样构建起来的人物立体,场景饱满,对话真实,就像案件重演复盘。经历者血淋淋地撕开内心,就这样让你看。

薇安勇敢站出来对簿公堂,冷静睿智地和性侵案件中的“女性原罪论”对抗。在书里除了施暴者和被害者,也探讨了钱宁的原生家庭和背后的社会环境,阶层结构的话题,让我无法对他产生一种彻头彻底的恨意。偏偏想起《杀死一只知更鸟》:“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从他的角度去看问题,除非你钻进他的皮肤里,像他一样走来走去。”。

房思琪谭薇安伊藤诗织素媛们,遭受了这世上循环往复的龌蹉,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创伤在窒息中向死而生。希望她们都能从黑暗中走出来,夺回失控的人生。

《生命暗章》读后感(六):书评

接到出版社的样书,从第一次翻开到看完中间间隔了一星期没看下去。没看下去的原因是来自在看前半部分的时候内心顶着一股压抑的情绪,这股情绪,或许正如作者所说的,就来自于我们生命中的DarkChapter。

这本书本身,平心而论,从文学上来看,算不上一本十分出彩的小说,但是就其内容本身确是意义非凡的。当我在读的时候,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和一个很深的质疑,这个感觉是,其中的一些心理描写必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看之前并不知道);质疑是,对其中的一些小说写法的使用让我怀疑了故事和作者之间一致的真实性。

于是我在看完小说之后在谷歌上搜索了一下作者,并且找到了她的TED演讲,就是关于她的故事。于是我随后打消了我的质疑,突然回想起她在小说中以这个小孩儿为视角写的内容,也是最令我影响深刻的部分。

回想起她在小说最后对这个小孩儿理性上的宽容,我突然觉得作者内心是有一股强烈的勇气的。这种勇气不但来自于面对痛苦,也来自于她完全设身处地站在那个伤害她的男孩儿去思考。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对男孩儿的宽容,也是她对自己的一种宽容。

除此之外,还有她站在社会精英,聚光灯下,却敢于克服这种羞耻的勇气,以及借用自己的感受对整个应急体制进行的反思也都是这部小说的精彩之处。

《生命暗章》读后感(七):【豆瓣鉴书团】直面黑暗,直到走出黑暗

看《生命暗章》,读着突然的想起了去年看过的一本《女孩们》,在这个世界上,只是身为女孩,就会妨碍你相信自己。

女孩,既要保证自己在人生观形成的青春期里,不被原生家庭和不健康的社交影响。等到不为人左右、自信独立的成长过后,还要时刻警惕外来的伤害,我们一遍一遍的教会女孩子保护自己,却没有让男孩子们牢记不要去伤害别人。

本书没有一味的采取受害人角度的倾诉,更为公正的加入了施暴者的视角,更加还原真实,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在调查、取证、听证过程中,薇安一遍一遍的讲述那个下午发生的事,一遍遍的撕裂自己,甚至还要面对被告律师扭曲事实的羞辱。书中还提到如果原告受害人没有出庭,案子就会不了了之。这世界该有多少畏缩的受害人,不作为的公职人员,还有多少逍遥法外的施暴者。法律的制裁尚且不能使犯人真的悔改,那尚未伏法的人便更加会肆无忌惮的伤害别人。

原生家庭中女性的缺失也是造成钱宁人格缺陷的主要原因,男人如果不懂得尊重女性,也该多想想自己的姐妹、母亲还有可能到来的女儿,懂得换位思考又怎么会去贬低伤害其他女性。

女孩们一定要坚强,没什么比我还活着、还能感受生活更重要的了;男孩们要懂得尊重,不是因为暴力才更强大,而是因为谦和才更使人信服。

《生命暗章》读后感(八):【豆瓣鉴书团】你只看到“女权”?

“华人、女性、性侵……”这本书的标签就已经足够吸引人阅读下去,但本书承载的远超过很多豆友说的“女权”范畴,而是涵盖了原生家庭、阶层对立甚至种族隔阂等内容。

这本书相对于上一本《82年的金智英》(不知这样类比是否恰当,但两书都有关于当今女性面临的困局)是有细节的,甚至跳出了女性单一视角(金智英里的男性都“一面倒”,你看不到人性的复杂),从施暴者的角度去解释这场性侵发生的可能。

本书的叙述视角值得一说,用双线的内视角叙述形态为读者构建性侵发生前后的全过程,很注重描绘人物的个人感受和内心活动,这也是营造小说真实感的重要方式,也许是和作者自己的真实经历有关。此外,虽然作者大多以第三人称来叙述,但并非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讲述一个像是瞎编的故事,而让读者有一种沉浸其中(在想象世界中经历一次谭的遭遇,去抗争)而又立在现实(始终是“她”,还有他的故事)的感觉。

除了有对事情本身的思考,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性侵案发生后的种种机制问题,如何才能减少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采集证据的机制、媒体介入的程度、心理辅导的方式甚至法律制度的审讯等,都像流水线上例行公事的接触,常态未必不是伤害。

最后,说涉及“女权”的作品都是女权主义泛滥成灾的鸡肋,我只能说呵呵,您一定在暗中猥琐地笑着感慨“女权”名声臭了,男权又可以心安理得地昂首下一个世纪。

《生命暗章》读后感(九):【豆瓣鉴书团】生命暗章读后感

这半年读了几本性侵题材的书,比起房思琪的压抑,在这本则是一本勇敢的书。

这是一本很好的小说,记录了从被性侵前到一直重新活过来的这个积极而勇敢的女孩的全部心路历程。她痛苦却勇敢地面对着自己,从来都没逃避过,她是我们的榜样。小说的另一条线是男孩的一家,他们想着逃脱罪行,我们恨得牙痒痒。

可是其实我说不出更多的话来。人生永远不会再像事件发生前的那一天,甚至是事发前的两小时。这样思考人生,是否太戏剧化了?就这样断然划开自己的存在,让自己人生前二十九年与之后的日子都一刀两断吗?现在,我站在深谷的这一端,望向人生等高线中始料未及的一道裂缝。要是她能早十分钟从那条步道启程,或许她就不会遇上那个男孩。要是我们做任何事都能提早十分钟,那人生该有多大的不同呀。你想想,十分钟可以让人免于几近致命的车祸,或遇上一生的挚爱,甚至可能遇上强奸我们的人吧。人生真的如此随机吗?她认为,能让她真正接受这件事的唯一原因,就是着完全是随机的。我们会变老,会变成三十岁,会了解恐惧。对他们来说,这是娱乐。但我却得打赢比赛,然后活下去。这一晚之后的时间,她要做什么呢?她不知道,不过她非常高兴能回到生活之中,从黑暗山谷那里的凄惨恐怖之中回来这里,被这些人围绕。接下来的夜晚是个礼物,随后所有夜晚亦然。

《生命暗章》读后感(十):挥刀更向弱者

《生命暗章》直给人最惊心动魄的印象无疑是薇安面对冷酷无情的法律直面痛苦经历带来的再次伤害的勇敢,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并非作者对亲身经历的精彩叙述,而是以交错对比的方式,向读者同时展示了这一案件中加害者与受害者双方的视角,并且将其与他们各自的生命成长联系在了一起。种族、阶层和教养环境完全不同的看似完全不会产生交集两个人,就像两条相交线一样,因为一次犯罪,才被完全不认识的人互相改变了人生轨迹。

从《生命暗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想要强调的是,钱宁并非生来就是怪物,是社会环境中的“强奸文化”促使钱宁成为了一个强奸者。他的家庭中的暴力和破裂、成长环境与人际关系中形成的的性观念,甚至让他坚信自己没有做错事:“这有什么差别?我有跟她打炮,她看起来也蛮喜欢的……或许她喜欢粗暴的风格。”

“她肯定想和我做啊,马子不都是这样?”

反观钱宁的妹妹,在狱中相谈时两人不同生活环境下谈吐的对比也明显暗示了这一点。钱宁的人生观源于成长过程中饱受周围社区人民的欺凌和鄙视,因此仇视社会、破坏道德、对上层阶级充满仇恨,恶性循环导致了社会对其的固化标签,于是便心安理得地偷鸡摸狗、侵犯弱小,而女性作为弱势群体自然成为了其复仇宣泄的靶子。

让钱宁坐十年牢,事情就算结束了吗?

对薇安来说不是,对社会中成长在“强奸文化”中的万万人来说更不是。

《改写》读后感10篇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写》读后感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改写》是一本由朱首末著作,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改写》读后感(一):一本深刻+悬疑的好书

非常不错!很久没读到这么好的作品了。文字一气呵成,主题关乎科学和人类,犀利高端。

作者擅长制造悬念,文笔细腻老成,一看就不是那种烂俗的悬疑,内容里包含的基因改写、遗传病毒、地下卵市、科学信仰等元素,紧凑耐读,读后发人深思,能使人产生关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思考。

书中有些概念细思极恐,是一本既深刻又悬疑的好书!

《改写》读后感(二):改写

改写是一部题材新颖超前的悬疑推理小说,情节紧凑,环环紧扣,文笔流畅。基因改写一旦进行人体试验,那么对人类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真是不敢想象。但是基因剪刀要是能够用到治疗基因疾病上,也将是一个造福人类的好事。

《改写》这本小说,利用故事情节给人们提供基因知识的科普。基因改写将是一个科技与道德的博弈。去年,我国出现的基因宝宝,绝对是触破了这个道德底线的。

《改写》不仅仅是一本好的悬疑推理小说,更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题材。

《改写》读后感(三):科学的‘恐怖’与人性的底线

几天了,刚收到书读了几页便放下了,却发现心里有点依舍,就这样又拿起来便放不下的读完了它。合上书页心里有矛盾,有恐慌感。曾记得基因峰会事件,科学和伦理的正面交锋。是啊,基因话题已经很普遍了,关于基因的影视书籍也接触过很多,而这本书的作者却从中挖掘新芽,没有感觉老套,没有一看就透的情节。讲真,书还是很吸引人的。老话从谈,基因是么呢?它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死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代表了我们整个人,而基因不仅可以复制一个无二的自己,它还能够“突变”和“变异”。《改写》的作者朱首末,本名朱珊,北京人,爱尔兰媒体专业硕士,现常年旅居美国。记者出身,曾在海内外多家国家级媒体从事一线记者工作近十年。喜欢朴实却耐人寻味的文字,偏爱社会方向悬疑推理。对于《改写》,它是一本内容极细思恐的小说,这本书不仅思路清晰,让人从题目就可以带入思维,读完让人反思,意犹未尽之感,值得思考之幻。书中,多股势力围绕“基因改写”是否应该进行人体实验,而书中到底有没有进行人体实验呢?带来的可怕后果又是什么?在基因改写的事件中保守派和激进派两大极端,双方各怀目的,暗中较量。保守派的领军人却在关键时刻离奇身亡,这从中又有什么阴谋呢?只有自己深入去看,才会知道其中的刺激,欢迎你加入《改写》大军哦!言归正传,基因的改变,这是件很恐怖的事情。假如没有了道德的约束,又不存在法律法规的限制性,这不是在造福人类,而是在毁灭人类吧。

《改写》读后感(四):当基因”改写“成为人类掌控世界的权杖

当物种繁衍这把生命的钥匙,都被基因”改写“成为人类掌控世界的权杖,是否能够达到完美的我们就成为了造物主本身?

对于这本能让我一气呵成读下来最后还觉得意犹未尽的“改写”,我并不想在这里留下过多关于情节设置与最后揭秘的讨论,毕竟这会削弱其他阅读ing或期待一探究竟的其他读者的体验。而作为一本推理悬疑类的小说作者很好的拿捏了线索与真相的释放,关于基因编辑、破坏性基因病毒、地下卵市、伦理限制的讨论也直击当下议题热点,会吸引人带着探寻而敬畏的心情渐入需要层层拨开谜团的事实真相。

作者在“啊哈”时刻为我们带来的关于科学作为信仰,规则法律滞后下能否将道德伦理作为最终约束人类限制的讨论,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还记得2018年年底国内外都争论颇多的南科大”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从”重大突破改编人类历史的基因编辑婴儿降生”到饱受伦理谴责的“涉事副教授停薪留职”,正是能否利用人类已掌握的科学技术在基因层面改造人类下一代的现实案例。无论是学界发声社会舆论还是高层表态,无一不是谴责和声讨。

这种谴责我认为表现了大多数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人类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边界的明确。

也许激进乐观派会认为如果能够利用基因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会导致人类”缺陷“的问题(请允许我使用缺陷一词来盖指所有我们认为的负面性状包括疾病、寿命限制、能力限制等等),从基因胚胎阶段就创造”完美的人“,那将是多么喜大普奔值得全人类歌颂的事情呀,那将是人类作为种族的跃迁,甚至AI这个弄潮儿都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容颜能改整容手术还会存在么?

但是我认为这将剥削人类最大的一项重要权利,那就是自由。试想所有人的基因都可以被父母按照其意愿和需求进行”改写“,他们的“出厂设置”都被有意的设定成为了某种属性和参数,并且安装上了“不可忤逆造物主”的终极代码,那么后天的个人意愿都将没有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现阶段人类繁衍的不确定性能够交给“自然“真的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也为个人后天奋斗提供了自由和各种可能性。

最后我想说,请珍惜自己的不完美,这种异数才是生命中最大的惊喜。

《改写》读后感(五):基因改写是天使还是魔鬼

曾记得,早在2015年10月5日,一个由科学家、哲学家、律师和政府部长组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呼吁暂停对涉及人类种系的基因进行“编辑”,并对可能导致人种改良的遗传特性修改活动的风险提出了警告。时至今日,科学的迅猛发展,基因技术也不断成熟和完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出现所谓“定制婴儿”、基因编辑和改写的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受到公众的关注和讨论。由朱首末所著的悬疑小说《改写》,再次把公众对基因技术的应用多面性向读者展示出来。《改写》全书共分25个章节,整个故事架构在中国原京,通过女刑警队长苏左参与跨国抓捕,引出自称具有“犯罪基因”的嫌疑人乔伊森,第一次见到了留美博士、当今世界上拥有最高超“基因改写”技术的天才华裔科学家萧程为展开。直到堪称“物种灭绝武器”的全球罕见遗传类病毒“兹扎”入侵中国原京,该病毒只有通过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基因剪刀”技术才能将病毒彻底扼杀。为了不引起全国性的传染,萧程接受了官方邀请,回国参与“兹扎病毒改写”计划。然而,随着“兹扎病毒改写”计划启动,保守和激进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围绕“基因改写”是否应该进行人体实验,形成了保守派和激进派两大极端,双方各怀目的,暗中较量。不料保守派的领军人、萧程的恩师戴林钟教授在“兹扎病毒改写”计划启动之际离奇身亡,萧程初抵原京便深陷旋涡。女刑警队长苏左临危受命,负责案件的侦破。两人被卷入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当中。随着苏左调查的深入,激进一派暗地进开展很多年的人体胚胎基因改写实验逐渐浮出水平,“被参与”实验的父母们全不知情,他们的孩子渐渐长大,有的成为记忆力超群的神童,有的却出现多指并指症等各种各样的疾病,终生挣扎在病难求生中,不得解脱。故事最终揭示,所有这一切,根源于国际恐怖势力的暗中布局,他们为利用基因改写技术打造一支具有“超完美胚胎”的恐怖势力进而渗透到世界各地。本书的作者朱首末,北京人,爱尔兰媒体专业硕士,记者出身,喜欢通过朴实却耐人寻味的文字,描写那些有可能发生在身边的案件,折射社会弊端和人性弱点,提高人们对罪案的警觉,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出版有长篇悬疑推理小说《罪头条:恶魔的风度》。可以说,作为一本推理悬疑小说,《改写》非常成功,基因改写选题新颖,文笔简洁流畅,情节跌宕起伏、扑朔迷离,既有国内保守、激进之争,又有国际恐怖势力暗中布局,既有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又有对财富追求的贪婪。所有的一切,既包含对人性的考验,又有对科学技术应用的反思。

《改写》读后感(六):《改写》书评:一个构思奇妙的故事,一本发人深思的好书

《改写》是一部融侦探和科幻为一体的长篇悬疑推理小说,讲述了一个构思奇巧精妙编排的故事。通过对涉身其中的人物的出神入化地描述和对环环入扣的事件场景的还原与再现,展示了一幅幅当代中国社会的鲜活画卷。

侦探小说通常以故事情节和逻辑推理取胜。作为侦探小说,本书以侦破戴林钟教授的谋杀案作为故事情节发展脉络的主线,中间穿插了多条用以丰富故事情节的辅线,包括,兹卡病毒的传播入境和扩散,故事几个主人翁的成长经历和他们之间的感情及爱情纠葛,邵珑珑的身体智力异常和身世之谜,几个罕见遗传病患者的发病和求医过程,戴林钟教授死亡的真正原因,等等。最后各条故事情节逐步汇集,匠心独具地编织出一个使人大跌眼镜的惊天秘密。多重故事情节的设置和交融使整部小说读起来,悬疑重重,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科幻小说以憧憬美好的未来和揭示未来可怕的危险为己任。本书以当下最热门的科研话题之一的人类基因编辑和改写为题材,精彩和深刻地揭示了科学理想与现实利益的交缠和冲突。特别是在中国近来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发生和震惊整个世界之后,更是烘托出了作者涉猎题材时的敏锐和时代关怀的情操。科学技术是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如果缺乏社会道德和科学伦理的制约,以及法律和规则的约束,任凭人们把它作为实现自身名利的工具,就好比一个无知的儿童拿着一把上了镗的枪,不知道会闯出什么样的祸来。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给出了一个鲜明的例证,本书则揭示出另一种更加可怕的后果。人类基因组是经过了千百万年的自然进化和优胜劣汰的严酷选择,才达到的今天的程度。贸然改写人类基因,尤其是生殖系细胞的基因组,会使被不当改写的基因流入人类基因库,世世代代遗传下去,遗害万年。

作品对人物的刻画笔法细腻,个性鲜明,苏左,萧程,邵毅平,杨海璐,等各个主人翁的性情爱好,喜怒哀乐,跃然纸上,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深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拉近了与他们的感情距离。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诗聪和师涵兄妹二人。作者虽然对他们着墨不多,而且他们从未在书中露面,但是让人过目不忘。不但在故事的承上启下中担当着关键角色,更是让人对他们短暂的蹉跎人生叹吁不已。

本书是作者的第二本长篇悬疑推理小说。长篇悬疑推理小说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小说体裁。其好处是容量大,可以容纳纷繁复杂的故事情节,给了作者充分的创作空间去发挥想象。但如果把握不当,味同嚼蜡,则让人难以耐性通读全篇。作为该领域的新秀,这部小说与作者的处女作《罪头条:恶魔的风度》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作品在故事情节的整体构思,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人物登场的场景安排等都堪称完美。

美中不足的是作品在“回国”和“线索”章节中安排的反派人物的会面,过早的揭示了故事的整体轮廓,而不是让读者自己随着故事的发展去揣测和拼图。另外对主要反派角色董明申副省长的描写也失之脸谱化。对另一个主要反派角色郑锦鸿的出场安排也可斟酌。

《改写》读后感(七):《改写》书评: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我们的未来何去何从?

小的时候看电影《侏罗纪公园》第一部的时候,对于如何从琥珀里蚊子的血液中提取恐龙基因的那段小动画印象特别深刻,同时也对故事中博士的说法心有戚戚,“生命自有它的出路”。人类想充当造物主的角色,后果却导致恐龙岛的全面失控,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却无法把恶魔收回去。现在如果人类有机会对自己的基因进行改动的话,他们又会为此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呢?

《改写》正是这样一本基于基因技术背景的悬疑小说。一个突如其来的病毒,一项可以攻克病毒的前沿的基因技术,一件预料之外的谋杀,一场完美胚胎背后的腥风血雨,这一切正是围绕着基因剪刀这项基因改写技术而来的。当我们有机会运用基因剪刀技术,创造出一种完美无缺的人类的时候,有些人也许会为此不惜一切代价,这样的野心谁能够来遏制?《改写》这本悬疑小说正是围绕这个话题开始了故事。

《改写》全书节奏明快,故事开展丝毫不拖泥带水,而是层层伏笔铺垫,格局开阔,让人情不自禁的跟随作者给出的线索按图索骥,一步一步揭开故事的真相,等到最后谜底揭晓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松一口气。

故事开篇就从一个在学术演讲现场试图胁持基因领域的知名科学家萧程的犯人口中引出了基因犯罪这个论题,刑警苏左为了追踪这名犯人而来,因为这个案子认识了萧程。紧接着兹扎病毒在国内出现,第1例兹扎婴儿被偷走,与此同时国内领域的权威专家戴林钟却在自己家中被谋杀,他生前一直不支持将基因剪刀技术投入使用。萧程曾经是他的得意门生,却被发现在他的死亡现场。

为了解开戴教授的死亡媒体,同时攻克兹扎病毒,苏左和萧程一起踏上了解开迷团的道路,在不断的追查当中发现了一条政商勾结的利益链,当案件侦破,对利益追求地贪得无厌和对科学信仰的追求同样让人动容,最终兹扎病毒疫苗也研究成功,苏左和萧程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科学永远走在人类的控制之前吗?如果没有控制好,它到底是救人的良药还是害人的武器。保守派戴林钟认为基因改写是一项危险的技术,如果用于犯罪后果将不堪设想,它会带来危险。所以虽然他一直在研究这个领域,却属于反对派,不支持把这项技术投入使用,认为这已经超出了人类掌握的限度。

而激进派萧程作为他的得意门生,也是研究这个领域的顶尖人物,却积极的想要把基因剪刀推广在医学上应用。围绕这两种立场,人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在《改写》这本书中,萧程的团队最终研究出了兹扎的疫苗,而他本人却把完美胚胎弃之不用,这其实也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关于人体基因改写技术,科学和道德之间尚未取得完美平衡,它们的争议可能还会继续。

基于现在的科技发展,基因改写技术也许很快就会成为现实。如果我们手中握有一张选票的话,你会支持使用它吗?还是把它封存起来?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改写》读后感(八):上帝之手下的“超完美胚胎”

2017年5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出版了一本科普作品《上帝的手术刀》,这本书将人类对基因编辑的历史脉络进行了生动地叙述,让大众对“基因编辑”这项“上帝的手术刀”有了较深的认知。2018年11月,原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发生,一时间在网络上和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基因编辑”这一技术也随即走入大众视野,让公众对科学和道德的界限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读完了@封小白封兄寄赠的@法律出版社《改写》一书,该书正是一部讲述基因编辑事件的悬疑小说。故事发生在原京市,郑氏集团掌门人郑锦鸿的儿子(郑诗聪)和女儿(郑诗涵)先后因遗传性怪病无法治愈而离世,郑锦鸿希望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愈亲人,造福人类,随即与戴林钟(中国遗传基因学领军人物)、董明申(中原省副省长)以及自己的女婿邵逸平(中原省委办公室一级秘书)开展了对人体受精卵的基因编辑项目,企图研发出“超完美胚胎”。其中,邵逸平的儿子邵陇陇正是这一技术的适用者。邵陇陇在智力、情商、观察力等各方面远超常人,唯一缺陷就是其骨质极脆,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嬉戏玩耍。

最后,在戴林钟教授的攻关下,“超完美胚胎”诞生了,但戴教授难忍内心谴责,自杀了。临死前,他将“超完美胚胎”给了自己的得意门生萧程,而萧程在思考后,毅然将“超完美胚胎”杀死。这时,超级病毒“兹扎”出现,萧程明白定然有人在幕后操作,于是联手警官苏左,以及戴教授的老友欧阳书一起,粉碎了这项企图利用“超完美胚胎”来实现人类进化的恐怖设想。

全书内容丰富,人物塑造鲜明,一场悬疑案,下至平民阶层的保安(张磊)、保姆(田丽梅),上至权贵阶层的董明申(中原省副省长)、陈正强(中原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郑锦鸿(郑氏集团掌门人),每个人都有自身利益的考量,也有着前途命运的打算。

当然,书中最深刻的地方莫过于对科学和道德的探讨,由杨海璐(妇产医院副主任医师)说出:“真正视科学为信仰的人早就预见了科学能够达到的高度,而不信任人为的所谓‘控制’。他们看穿了这两者之间微妙的平衡都不过是暂时的,正是这一点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恐惧。因为人心真的深不见底,欲望更是随时会失控。他们恰恰是因为做到了,才更要把一切可能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

《改写》读后感(九):基因改写,我们真的需要做准备了

记得今年两会期间,《加强人类胚胎基因利用法律管控的提案》使“基因编辑”这一议题再次受到关注。事实上,自从2018年年底“基因编辑宝宝”事件发生后,这一前沿生物技术就一直饱受争议,大部分人都认为基因编辑技术是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人类的未来会走向何处,似乎便不再可控了。由于这一领域在法律上尚无明确界限,目前基因的改写仍旧只能靠伦理道德约束,因此,在法律法规上对其加以限制就变得迫切起来。

“从远期来看,基因改写将实现人类自己编写生命天书的时代,甚至不止人类自身,自然界中一切拥有基因的存在都可能得到改写,从而开启一个以我们现在的认知水平完全无法想象的全新世界!”这是新上市的推理小说《改写》第3页的一句话,或许也正是这样的可能性令人们心怀畏惧。如果有一天,基因可以被我们自己决定,那么人类不就相当于造物主了吗?可人类真的能成为造物主吗?我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至少目前无疑是没有的,更何况这一技术目前远称不上成熟,可能的风险更是难以预料,正如提案人所说,基因编辑对受体的长远影响并没有接受有效评估,所以既有可能是理想结果,也有可能给对方造成不可逆转的健康伤害。

在《改写》一书中,激进一派暗地进行了很多年的人体胚胎基因改写实验,“被参与”实验的父母们全不知情,他们的孩子渐渐长大,有的成为记忆力超群的神童,可有的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多指并指症、巴顿晚期婴儿症、亨廷顿舞蹈症……而他们的家人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承受这样的痛苦,只能在漫长的求医过程中将其归咎为命运捉弄。“经过基因改写的人不只在出生时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他们未来几十年的人生中都将充满未知的变数……或许还有很多同样被改写了基因的试管婴儿如今貌似健康正常地存活并成长着,但谁也无法预料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后,基因改写会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严重的影响。”(节选自《改写》第296页)

不允许以生殖为目的对人类胚胎或者受精卵进行基因编辑是业界共识,但现在看来,仅仅靠伦理道德、自我约束总容易出现有意逃避监管的违规行为。这也是此次两会出现这一提案的原因,我们需要从法律层面制定一个明确的规则。“除了基因编辑技术,还有辅助生殖技术、克隆技术、器官再造技术等,都对传统的生命伦理观提出了挑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说,“无节制地应用,可能会引发生命随机选择、代际混乱、器官商业化、基因歧视等问题。”

但我们也不能因为恐惧就简单粗暴地认为应该停止相关研究。科学家们研究任何一项技术时都不是抱着恶意的,科学技术本身也无所谓好坏,“基因剪刀”掌握在人手里,该怎么使用、可以对谁使用,完全取决于人类自身。人类的基因并不完善,有先天基因缺陷和遗传疾病的人比我们想象得要多,他们一生都会受这些缺陷、疾病困扰,很多甚至一出生就被判定了死刑,还要在本就短暂的人生中承受疾病的酷刑。对这些人和他们的家人来说,基因编辑技术便是将来的希望。记得去年那部电影《奇迹男孩》吗?小男孩奥吉所患的特雷彻·柯林斯综合征便是一种基因突变疾病,俗称“无脸症”,尽管电影已经尽可能理想化了,我们仍旧能看到他和家人的艰难与痛苦。而调查显示,美国出生的婴儿中每750个中大约有1个患有颅面畸形,约占所有出生缺陷的三分之一。在这个“看脸”“刷脸”的世界,这些患儿们不仅发音和听力有障碍,长大后往往因外表异样在学校和职场都受歧视,他们的处境比电影要艰难很多倍。如果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治愈这样的疾病,我们能因为可能的风险而完全禁止它吗?

“在新兴生物技术如基因编辑的立法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一方面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工作,应该允许探索。”白春礼说。《改写》的背景便是基因编辑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尚无相关法律法规的时期,年轻有为的基因工程学家萧程一直坚定地认为这一技术应该被法律允许使用,同时,适用对象也应该被限定在病患之中。“既然基因改写已经被发明出来,就应该得到有价值的应用。一种科学成果能够用来让这个地球上的生命活得更有尊严和质量,是所有科学工作者的原动力。有人嘲讽我们是懦弱的中立派,恰恰错了,不管是出于恐惧还是野心,一味地禁锢或放任都相对更容易,而我们这种追求二者平衡的选择,需要的却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强大勇气。”(节选自《改写》第375页)

心怀对生命的敬畏,坚守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底限,才是科学长久发展之路。我们期待基因编辑技术成熟,能合理合法地造福患者的一天。

《改写》读后感(十):朱首末《改写》:人类基因改写的利与弊

出版界,有这样的一种类型的出版商,他们不忘和孜孜以求“自然的灵异,悬疑的惊悚;逻辑的力量,理性的光芒”的初心,他们出版的书籍大部分都是本于人类独有的好奇心与科学幻想能力,这些书都是能够将看似不可思议的悬疑,运用逻辑推理的力量与科学严谨的观察,去发现真相、探求规律。除此之外他们还秉着最大化的人文主义思想,让人性的自然之光,不被非理性的私欲蒙蔽,在“止于至善”的过程中尽情绽放,求得内心的一份岁月静好。这样的有社会当担的出版商乃是天狼星书系了。

最近,天狼星书系出版的关于基因改写(注意哦!不是作文、剧本、电子编程等的改写喔)为主题的小说《改写》,就是一部很真核地继续地展现天狼星书系那集合悬疑、生物基因学科普、努力将科学与伦理道德找到平衡的价值观的等等元素,为出版界关于华语嫌疑科普小说的繁荣发展而尽心尽力,实为可嘉也。

该小说大概讲述了堪称“物种灭绝武器”的全球罕见遗传类病毒“兹扎”入侵原京,幸运的是受感染者被圈定在很小的范围,只有通过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基因剪刀”技术才能将病毒彻底扼杀。为了不引起全国性的传染,留美博士、当今世界上拥有最高超“基因改写”技术的天才华裔科学家萧程接受了官方邀请,回国参与“兹扎病毒改写”计划。

殊不知,“基因改写”一旦开启,便注定引发一场科技与道德的庞大博弈。多股势力围绕“基因改写”是否应该进行人体实验,形成了保守派和激进派两大极端,双方各怀目的,暗中较量。不料保守派的领军人、萧程的恩师戴林钟教授在“兹扎病毒改写”计划启动之际离奇身亡,萧程初抵原京便深陷旋涡。女刑警队长苏左临危受命,负责案件的侦破。两人被卷入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当中。既然出了案情,那么就要苏左和萧程联手一起去展开侦查此案的破案征程了。后来,男女主人公在不断的追查当中发现了一条政商勾结的利益链,而当案件水落石出之后,也更引发了案件背后关于科学和道德的社会价值的思考。

所幸是,小说是以喜剧收尾了。最终,在男女主人公的努力下终于成功研发出了治疗兹扎病毒的疫苗,而苏左和萧程也在这一段艰辛和充满危险性的破案征途上,他们的关系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依为命,以此为小说的感情线画上了一个关乎甜蜜美好爱情故事的句号。

首先,此书的作者是海归派作家朱首末,她作为一个国家级媒体出身的一线记者,朴实而耐人寻味的文字是她的写作优点,既然是作为记者出身,她的小说也十分具有沉浸式的非虚构的细腻刻画故事人物的言行举止的,以及洞悉周边环境的动静的纪实写作风格,这非虚构式写作小说的场景就体现在小说中关于女主角苏左刑警登门拜访医学研究专家、医学教授的场景了,这就是几乎是一份特写采访人物新闻稿。将新闻的融合小说的情节,也是一种新颖,展示作者自己朴实而耐人寻味的文字功底和才华的体现。

其次,通读全篇小说,关于这类科普类嫌疑小说科普性或者科幻性色彩还是很浓厚的,于是就需要读者在书本以外,借助其他工具去了解一些专业术语,如“基因剪刀技术”“兹扎病毒”等学术性强的名次就需要读者自己在书本之外去消化了。于此,这部悬疑小说就有基因技术的教育或者认识的社会意义了。

而在小说的结构上是严谨的,小说的氛围和节奏都是十分明快和扣扣相连的,从第二章中“病毒”中可以看出嫌疑小说中应有的惊悚和紧张的气氛,再到第十七章的“秘密”加个小说的节奏就提升为一个高潮位置,再到第二十五章的真相,则道出而来全小说小说水落石出的透亮氛围。而且该些章节的故事中都是层层埋下了收尾相呼应的伏笔铺垫,而格局和眼界也是十分辽阔,使得读者要死心塌地地跟随作者的情节,一步一步去揭开小说的真相,个中都给读者带了了嫌疑小说应有的紧张刺激,愤怒和喜悦的情感体现。实为可言:我们是跟随作者一起犹如乘坐过山车地将谜底揭晓的。

再次,关于这部小说最大的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地方在于,向大家抛出一个问题:到底基因改写是有利于还是有害于人类发展的呢?而作者的观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作者一方面通过塑造保守派戴林钟的形象,去阐明基因改写是一项危险的技术,戴林钟所持的不支持把这项技术投入使用的态度,也是一种敬畏自然和人类规律的态度。这一种反对和保守派的遵循客观规律的理念也感化了作为支持和激进派的男主人公萧程的思想,使得萧程他顿悟地放弃了通过基因改写而追求研发完美胚胎的欲望。但另外一方面,萧程也不会像戴林钟那样过于墨守成规,而是批判地利用基因改写的优点,最终研究出了兹扎的疫苗从而拯救了人类,为人类谋了福祉。于此,作者是通过通过戴林钟和萧程的行为,去表明他对基因改写的态度是具有客观批判性的:既要尊重人体发展规律,不让基因改写所控制人类,而是人类为了免于灾害而合理利用基因改写技术去造福人类。

最后当然,小说的一些毛病还是有的。你比如说小说中,作者的野心过于强大,意图将每个她自己塑造的人物都有一个归宿,除了男女主角苏左和萧程之外,作者还在其他正反派的次要或者小角色方面,而为这些小角色而更为多地着墨无关重要的收场部分,其中不管是戴林钟,还是田丽梅、郭旻、蒋小夕、还是张磊云云,都显得有点主次不分,没有抓住小说戏剧成分中的人物之间的重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于此,就显得在人设上出现一些凌乱和主次不分的瑕疵。另外,就是既然小说的人设中的数量是颇为多的,于是就造成部分人物刻画得不够自然;角色性格没有差异性,人物过于同质性;而描写人物心理历程也缺乏深度(当然除了男女主角是很好塑造了)。

总而言之,作为一部国内难得的以基因改写为题材的悬疑科普小说《改写》,作家朱首末以一个记者的纪实笔调,以一个悬疑片式的气氛和节奏和逻辑,去讲述了一个如何将基因改写技术在科学和道德的天平上找到保持平衡的故事。此外,文末也希望天狼星书系能够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