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贝鲁特》经典观后感有感

《贝鲁特》经典观后感有感

发表时间:2020-02-11

【www.qg13.com - 经典情感美文】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贝鲁特》经典观后感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贝鲁特》是一部由布拉德·安德森执导,裴淳华/乔恩·哈姆/马克·佩雷格里诺主演的一部剧情/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贝鲁特》观后感(一):贝鲁特

这里从来不分好人坏人,只有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所有人肩并肩一起生活,搞得乌烟瘴气。

这里从来不分好人坏人,只有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所有人肩并肩一起生活,搞得乌烟瘴气。这里是男主的伤心地,十年前在这里经历丧妻之痛,如今为了营救昔日的好友,他斡旋各方势力。这是一部文戏,靠着大量的对白营造拔剑弩张的气氛,虽然节奏紧凑,但过于平铺直叙而缺乏亮点,就看看炮火下断垣残壁累累弹痕的城市。

《贝鲁特》观后感(二):我就冲着Draper继续卖威士忌来看的

Dondraper终于从小屏幕走上大银幕,当上电影明星了,不容易啊。这个不打枪不飚车,只靠卖嘴皮谈判的邦德,满身都是当年dondraper的影子:威士忌当白开水(一到贝鲁特美情报基地,问他“渴吗?”,“波旁,什么也不加”),疲惫厌世的幽默感,讨厌团队,自我沉沦毁灭,骨子深处的基本正直和正义…

故事很流利,70年代的贝鲁特很美(虽然只有开头几分钟),很得体地去政治化、不站队(那么多边你也没法站,基督徒,穆斯林,巴解,各路山大王,以色列,叙利亚,还有背后的美苏),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的某项目的和利益。

《贝鲁特》观后感(三):《贝鲁特》——又是爱国主义的扯蛋

没想到,因为看英语新的影片,就教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来自米果的。《Beirut》黎巴嫩1982,亡命救参?电影开始,就是男主的老婆挂了,嗯,便当时刻。然后就是疼易耳思·雷忒(TenYearsLater)。慕尼黑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恐怖袭击事件后“如果遇到枪击事件,酒店管理层建议您留在房间里,并且,不要,试图做任何照片拍摄。”——1982年的贝鲁特酒店打开窗帘,是战争中那些残垣断壁,酒店外墙上的枪弹坑甚至爆炸造成的破洞清晰明白地告诉你我,生活在没有战争的城市是怎样的幸福。在看到第110分钟时,已经明白这个故事的大概了。第一,十年前男主的老婆是黎巴嫩当地人,但是拖油瓶般带了一个十岁多小孩来男主家,而这个小孩的大哥是慕尼黑奥林匹克恐袭案主犯之一。于是,恐怖分子必然杀人,就把男主的老婆办了,小孩被掳走,成了下一个恐怖分子,而男主因失去亲人而嗜酒成性。嗯,很有好莱坞特色,就是嗜酒成性者也是可以成为英雄的。其次,十年后,据美国驻当地大使馆一批官员说,好友被恐怖疯子绑架。需要他帮忙谈判,因为酒鬼还是谈判专家。然后就是酒鬼男主如何为好友为米国救人并除去一些恐怖分子的故事咯。期待被打脸。……原来,最后的结局,还是阴谋论。反正,要救的人就出来了。恐怖分子是不能安然无恙的。有的白人不好,所以,米国人遭到了报复,以色列人也得倒霉,就可以了。赶脚,米国政府总是无辜受害者。另外,星条旗在夕阳下,好晃眼。

《贝鲁特》观后感(四):高壓行動(Beirut,2018)

1、高壓行動(Beirut,2018)是一部綜合類型(犯罪、諜報、政治、救贖、傳記)的「拼接」,但缺乏「融合」的智慧。我認為是失敗的作品。2、以技術層面達成的效果來說,這部電影不要你有感覺,也不要你動腦,這部電影只是無聊。尤其,當中的政治情節並不訴求人的理智,沒有走迷宮的趣味,不需要一丁點智識的分析與判斷,連外遇都說給你聽而不演給你看,看這樣的故事就像讀說明書一樣乏味,而且編劇在每一刻不停歇的散布大量的訊息,一方面疲勞轟炸,一方面又不容許你走神,強迫你接受它的邏輯。這不是「豐富」的電影,因為它缺乏根本的見地,淪為「資料的堆砌」。在伍迪艾倫的電影中,大量的台詞或畫外音充滿著機智與嘲諷,有其必要性,而這部電影中的對白只是劇情發展的綱領,因為編劇缺少本領,便宜行事,借由一小撮人的口說出——在人物對白接露爆炸性訊息的時候,戲台下沒有任何人可以預料或反應,因為編劇與導演對觀眾頭腦充滿著蔑視與戲弄。4、類型片中要放入劇情片的片段,訴求觀眾的情感面時,必須集中刻劃,鞭辟入裡,不可以悠閒的鋪墊、不經意的閃回或浮光掠影,不然只是無病呻吟。5、我認為,美國的國旗豎立在別人的國家裡,本身就是一件醜陋的事情(電影結尾)。回頭看,當男主角不明就裡之下接了中情局的工作,重回傷心地時,「無條件的愛國主義」早已戰勝個人的意志——電影的主張過度荒謬。全劇說穿了,只是設計了一場危機與一套解決方案,沒有更恢弘的對於戰爭、文明衝突、政治局勢、世界觀與人類發展願景所作出的立場與看法,那一面飄揚的旗幟顯然與其他英雄主義電影中的旗幟不同,這一面旗子下沒有英雄,介入中東西亞事務的美國官員只是唯利是圖的小人,毫無生命理想可言,而電影高潮,主角解決危機的終極方案,也不過是以某筆金額達成的一場交易。6、洛杉磯時報(LosAngelesTimes)讚揚:「編劇東尼吉爾洛伊是劇情翻轉的大師,而導演布萊德安德森很有膽識的把這些翻轉都變成重擊觀眾的驚喜。」聖地牙哥讀者報(SanDiegoReader)推崇:「有四集《神鬼認證》的成功經驗,編劇湯尼基爾洛伊本來可以隨意看待《高壓行動》的劇本,但他並沒有!」華盛頓郵報(TheWashingtonPost)稱讚:「《高壓行動》描繪了最絕望的時空背景,卻同時提供了希望,以這類型的片子而言,依然給予了應有的視野與智慧。」這些吹捧無法給這部令人失望的作品增添一分錦繡。

《贝鲁特》观后感(五):《高壓行動》喬王之王,攻心為上

《高壓行動》類似先前的《佈局》,運用大量的對白營造出劍拔弩張的氛圍,以唇槍舌戰的文戲取代真刀真槍的武戲,雖以對白為主體,全片節奏依舊緊湊,毫不枯燥,亦有可看之處;然而雖標榜燒腦,其程度卻遠不及《佈局》,因為本片少了令觀眾瞠目結舌的反轉,男主角擁有巧舌如簧的雄辯口才、長袖善舞的交際能力,很難會為他的處境而感到提心吊膽,只需要好好坐在位置上,欣賞他如何成功演繹說客本色,成為攻心為上的喬王之王,同時,也能當成做人處事的正面教材。

劇情簡介提到「貝魯特」,對於男主角梅森史凱爾斯(喬漢姆飾)是個傷心地,曾在此歷經喪妻之痛,不堪回首,於是意志消沉淪為一名酒鬼,而他再度回到貝魯特是為了營救昔日的好友卡爾萊利(馬克佩雷格里諾飾),其實這個劇情設定可分為外在與內在,救出好友只不過是表面的任務,實際上這趟也是為了拯救他自己,喚回他以往的談判交涉專長,展現出意氣風發的一面,勇敢面對他在此地的心魔,救贖自己,不再繼續沉淪,整天醉生夢死。因此,本片成功塑造出一名圓形人物,觀眾可以很輕易的看出這名角色的性格變化。

(男主角出任務不但是救人,亦是自救)

就題材而言,地點設定在狼煙不息的中東地區,有各種勢力相互角逐,關係錯綜複雜,衝突不斷,是軍事片的溫床,但在《高壓行動》中多半是以言語交鋒,正所謂:「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因此,男主角梅森能喬就喬,盡量不動武,降低開火機率,把雙方的成本損傷減到最低,導致本片會有大量的訊息傳遞給觀眾,還得搞清一些國家或組織的專有名詞,若一不留神,很可能便錯失重要的關鍵字句,或者對此一題材無感者,容易恍神而不知劇情如何發展。其實,只要將本片視為一部「談判專家」的電影,一名說客為了友情,斡旋於各方勢力,便不會感到這麼生硬。

(女主角由氣質熟女羅莎蒙派克飾演)

整體來說,《高壓行動》在角色塑造和劇情節奏方面,皆無重大閃失,相當值得一看。此外,先前提及本片可視為做人處事的正面教材,因為男主角梅森凡事盡量用溝通的方式解決,避免動武,若將他這套行事準則用於現今社會的人際關係經營,不也挺恰當的嗎?正所謂「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他盡其所能的維繫各界的良好關係,非到必要之時絕不撕破臉,有利益衝突則能喬就喬,協助大家共同取得最大化的利益,締造雙贏局面,倘若無法和平談判,也替自己留下全身而退的後路,真的是一個活教材。最後,用一首十四行詩點評:

草東沒有派對這其實沒關係,

反正主角有錢開趴就在家裡,

但突如其來的一場恐怖攻擊,WWW.qG13.Com

現場氣氛從歡喜轉變為惋惜,

最愛的妻子在他眼前斷了氣,

主角從此變酒鬼落拓又失意,

某天有人要他重返傷心之地,

解救被綁票的老友卡爾萊利,

他要斡旋於當地的各國勢力,

必須在國家個人間兩相權宜,

規劃出天衣無縫的營救之計,

救好友還得避免被祖國背棄,

老美插手他國的事務是正義?

說穿了都是為了背後的利益!

【同場加映】

《死侍2》影評

《佈局》影評

昆汀涂的粉絲團

昆汀涂的無雷短評Instagram

九品中正制度評分:四品,中上之作。

(一品最高,九品最低)

相关推荐

《那时风华》经典观后感集


《那时风华》是一部由李三林执导,程琤/蔡玉洁/梁笑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时风华》观后感(一):题材好剧情雷

以塞罕坝植树造林的题材是好的但剧本剧情真的不敢恭维艺术表现形式过于舞台戏剧化导演个人的浪漫主义色彩较重经不起细节考究和前后逻辑的连贯性还要强硬加入国际化元素就加重了商业化的味道在表现各别片段时有意煽情,就略显多余了看完觉得还不错的是那首马头琴演奏的插曲想要穿插在革命友谊中的爱情其实可以表现得质朴真实一些如贾樟柯冯小刚的这类电影

《那时风华》观后感(二):《那时风华》:他们虽然一生平凡但没有人可以说他们平凡

塞罕坝人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改编自三代塞罕坝人造林、护林、营林的感人事迹,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那时风华》聚焦塞罕坝精神,从一代年轻知识分子和苏联为代表的林业人为主角,剖析那个时代里人们的生活变化和生活梦想,从而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作为传递正能量风格的电影,《那时风华》并非采用了主旋律电影的套路,而是从年轻的视角,把那个时代的青春和懵懂的爱情进行了描绘,以情感为核心,以小见大,展现整个时代的风貌。

“风沙吹老了岁月,吹不动我的青春。”之所以会对《那时风华》有这样的描述,是因为虽然主题是传扬塞罕坝精神,但故事的主角却是一群青年男女,透过他们的生活,深入他们的工作,从他们身上点点滴滴的刻画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人物有血有肉的样子。一群年富力强的人,因为工作走在了一起,也因为命运的安排,从相识走到了相爱。片中女主角唐学燕,性格风风火火,有文化又善良,爱上了踏实勤劳又有才华的技术员苏铁,美女才女喜欢沉稳内敛的男子,在那个时代似乎是一套不成文的公式一样,不像现在的年轻女孩都喜欢颜值高的小哥哥小奶狗,时代不同使然,片中的很多情节都真实的再现了时代感,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个时代的审美与当下有什么不同,相信更多60后的父母和70后的中年人看了这样的电影会更加有感触。

那个时代的感情外在表现是内敛的。但说回来,又有哪个年代的感情是一帆风顺的呢。即便是内敛的感情,内心里也会经过无数的撕扯和热烈的纠葛。片中几对青年男女之间的感情,无一不是煎熬的,无一不是经过了检验的。一个在那个时代里将要被批斗的人,谁人不是敬而远之,然而爱情的力量让唐学燕义无反顾,求婚场景成为整部片子中最令人动容的一个高潮,反思当下的年轻人,大多数人还能保持这种对爱情的执着么?树倒猢狲散、或者见一个爱一个的状态是再常见不过了。羡慕片中爱情的忠贞和执着,也因此觉得这部电影其实也适合80后90后甚至刚刚长大的00后观看,时代的确在进步在改变,但总有些真挚的情感值得被铭记、被学习。

以唐学燕为首的年轻人们,最后都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境遇,他们或坚守着自己应该坚守的,或者替别人坚守着某样东西,结局令人感动,更令人敬佩。当荒野沙漠变成了绿水青山,没有人可以说这群年轻人是平凡的,虽然他们真的一生都在遵循着平凡。

《那时风华》观后感(三):谁说青春不留痕,他们的青春印记茁壮成林

塞罕坝,如今的塞上明珠,植被茂密,风光旖旎,但是在许多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究竟,塞罕坝是如何从荒漠变成森林的呢?电影《那时风华》就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有关塞罕坝的可歌可泣的往事,那是几代人的青春在闪光,那是几代人的热血在澎湃,那里更是寄托了几代人的嘱托与梦想……塞罕坝,一个注定要牢刻在国人内心深处的地方。

《那时风华》由著名导演李三林执导,田运章担任总编剧,青年演员程琤、刘思博、肖雨雨领衔主演,实力派演员刘之冰、刘佳、王姬等友情出演,可谓是阵容齐整。同时,在制作层面,《那时风华》也不遗余力,不仅为我们呈现了塞罕坝沧海桑田般的巨变,而且也将镜头投射向了现代的非洲。众所周知,如今幅员辽阔的大非洲,同样是一片待开垦之地,我们优秀的中华儿女,在那里奋斗、建设,与残酷的自然环境抗衡,正是塞罕坝精神的延续。而《那时风华》故事,也正是由几位年轻人的非洲之行,通过记忆关联起曾经的塞罕坝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意志的继承,这正是影片《那时风华》的宝贵精神内核。

莽荒大地的环境是艰苦的,开拓者的脚步是艰辛的,当我们跟随镜头的视角,再一次投射到初入塞罕坝的热血儿女们,包括郑百团、唐学燕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和以苏铁为代表的林业工人们,那是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死相搏。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们,带着豪情与毅力,将树苗一棵又一棵的培植于这片热土,也将他们的爱情和友谊,一滴又一滴的挥洒于这片天地,《那时风华》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大建设年代虽然跌宕起伏,但却相当朴素的爱情观、生命观。无论是植被,还是情感,都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开出了璀璨之花,那种极强的生命力,让我们惊艳,让我们感动。

从“林一代”的建设,到“林二代”的守护,再到“林三代”远渡重洋、为国奉献,五十年的时间跨度,几千公里的关山飞度,让我们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中华儿女们始终饱满的奋斗热情、奉献精神,而这些建设者们所战斗过的土地上,留下的森林植被,留下的道路桥梁,都是他们青春的印痕。谁说青春岁月匆匆过?那些无声无息的劳动硕果,都是他们给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所留下的最有价值的纪念,并不断地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前仆后继、继往开来,迈向更美好的明天,这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风华”。

《那时风华》的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影片的故事相当写实,因为在历史之上,真实的“塞罕坝”开发史,正是如此:1962年,为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林业部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林场原有242名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了369人的创业队伍,正是这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拓荒先锋,拉开了塞罕坝林场建设的大幕。年轻的建设者们,怀揣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伟大理想来到塞罕坝、建设塞罕坝,这才是真正的“敢教日月换新天”,抚今忆昔,那些青春的奉献,劳动的坚毅,奋斗的火花,始终让我们感动不已。

我们常说:“植树造林,功在当今,利在后世”,如今,经过了三代人持续建设和培育的塞罕坝,从当年的一颗松,到如今的112万亩林海,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敢于担当,忠于使命的造林者。饮水需思源,正是有了塞罕坝这片林场,才没有让北方的沙漠不断南迁,才可以拥有这么大一片宝贵的绿色资源。这些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战,我们毕生难忘,而他们留给国家留给时代的宝贵自然遗产,将泽被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国人,这不仅仅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更是“子子孙孙无穷尽矣”的生命之力的福祉。感谢《那时风华》的所有主创,让我们重返塞罕坝,再次投身到祖国建设的大潮中,感受这份久违而隽永的激情。

《那时风华》观后感(四):《那时风华》双线叙事勾勒群像,塞罕坝三代记忆怒赞青春

青春的样子,有无限种可能。《那时风华》带给观众的,比普通人的青春更荒芜贫瘠更粗粝残酷,也更激荡人心振奋精神。影片将无数心怀热血的人扔到黄沙飞溅寸草不生的塞罕坝,让他们将荒漠变为绿洲。这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也是一段在血与火中锻造的青春往事。

《那时风华》讲述的故事,要上溯到上世纪60年代,一群怀抱热血梦想的年轻人,在当时还是不毛之地的塞罕坝,喊出了“沙漠造绿洲,保卫北京城”的誓言,以三代塞罕坝人造林、护林、营林的感人事迹,为观众带来风沙扑面与绿意盎然的历史记忆。

因而影片的味道,既有风沙的窒息质感并最终在郁郁葱葱的林木中一舒胸襟,但让人感动的,是故事连同被塞罕坝风沙所磨炼出的那份粗粝,与无悔青春的那份无限畅想进行了搅拌,成为影片的基调——前调明媚,中调凛冽,尾调欣悦。

但影片又不仅仅讲述青春故事,也绝无为了煽情而煽情,影片的讲述也讲究技法,第三代人在非洲的历险境况与上两代人的历史追忆双线并行,让两个时空进行情感上的交织,去再现当年塞罕坝机械林场中的青春芳华,勾勒出一个时代的群像,使其不仅仅只是一曲现实主义的壮歌,而最终令人感悟震撼心灵的狂热与勇于奉献的伟大……

是的,影片中很多人的狂热,或者说对事业的热爱,超越了大家的想象,如果说为冒着生命危险被蛇咬,并最终选择留在非洲的荒漠之中是因为出于对女孩的爱情,那么,那些在上世纪60年代中,不顾个人安危宠辱,不计名利回报,在暴雨骤雪中坚持不肯下坝的青年们,则是用生命承担使命,并最终创造出了“塞罕坝”精神。

影片中关于生死与坚持,最终做出自己的诠释,而且现代戏份和回忆历史中都有有关生死的戏份进行呼应,全览不同境况以及生死危机中,大家做出的选择,从而感受选择之不易,令人深刻反思——现代境况下,一场是非洲武装人员对环保人员的抢劫,一场是赤手抓毒蛇救同伴,而在关于历史的讲述中,一场是涉及那场浩大运动的,一场则是为了救人和狼群进行殊死搏斗的,两场戏,一场是同类的互相伤害,一场是来自动物的袭击,都事关生死,但又泾渭分明。

影片主创阵容强大,由著名导演李三林执导,田运章担任总编剧,青年演员程琤、刘思博和肖雨雨领衔主演,刘之冰、刘佳、王姬、赵晓明、苏丽等友情出演。群像的鲜活表现,让故事追随人物,被印刻在不朽的青春画卷中,而怒赞青春,则在心中筑起一座望火楼,以它为视角,守望着塞罕坝发生的青春故事。

荒芜之地可以变为森林,而淡忘的记忆,也终将在影片的火热中,绽放花火。

《那时风华》观后感(五):揭开一段尘封的记忆,还原一场无悔的人生

在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有一个叫塞罕坝的地方。半个世纪以前,这里是一片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经过半个世纪的恢复和治理,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之下,当下的塞罕坝已经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成为层峦尽染、姹紫嫣红的林海。影片《那时风华》就将镜头对准了这片土地,透过几代建设者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刻画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决与博弈,用有血有肉的真实案例,再现了为人称道的“塞罕坝精神”。

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采用独特的女性视角来展开故事,透过她们的工作、生活和爱情来推动剧情。时间回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女学生们响应国家的号召,踏上了塞罕坝的土地,主动深入到林场工作一线,用她们单薄的身躯、勤劳的双手、无畏的精神、乐观的性格,在塞罕坝的土地上培植绿色,用血肉之躯抗争着大自然遗留的难题。而她们的执着与坚守、隐忍与奉献,也在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的建设者们,前赴后继、无怨无悔,投身到塞罕坝的建设之中。

林场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尤其是在塞罕坝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风餐露宿、缺衣少食都成了家常便饭,建设者们风里来、雨里去,就着雨雪吃着干粮,住宿条件更是十分简陋,四面透风的房屋,下雨天就成了水帘洞,脸盆成了必备的挡雨雨具,墙面塌陷更是见怪不怪。除此之外,她们还要与残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无处不在的野兽、悄然而至的暴风雪,都成为潜在的致命危机,稍有不慎就会命丧于此。艰难的现状、残酷的现实,令所有人都身心俱疲,考验她们决心和信心的同时,也在考验她们的勇气和胆量。

影片的故事穿插在两个不同的时空之中,一个是当下的时空,年轻一代穿梭于世界各地,从戈壁滩到荒原,冒着生命危险,为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做着不懈努力,而激励他们的正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塞罕坝精神”;另一个是过去的时空,老一代建设者在塞罕坝的土地上顽强拼搏,用生命谱写了一首建设者之歌。两个不同的时空,既相互关联又紧密联系更互为补充,从而将一代代建设者的故事呈现在大银幕上,不光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更是能够带领观众走进建设者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进而了解她们坚强勇敢背后的苦辣酸甜。

试想一下,把一望无际、人迹罕至的荒原,改造成为水草丰茂、绿树成荫的天然氧吧,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何况还要面对陌生的环境、寒冷的气候、以及恶劣的自然条件,对建设者而言无异于一次心理与生理的双重考验,年轻的建设者迎难而上,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躬下身去扎根于这片土地,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生命与汗水,浇灌着这片不毛之地,改变着自己的同时也改变着塞罕坝的命运。

《那时风华》采用丰满细腻的笔触和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带领观众重回半个世纪以前,跟随建设者的脚步,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重现那段可歌可泣的时光。透过一段尘封的记忆,以小见大重现历史,还原一场无悔的人生,用生命化作火把照亮前方。《那时风华》以小处着眼大处着手,那一片片来之不易的绿色,就是建设者们最挺拔的身影和最勇敢的证明。

《那时风华》观后感(六):《那时风华》可盐可甜可点燃,快来嗑一嗑这60年代热血的温柔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风华,新一代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自由驰骋,上一代在游戏机卡带和传呼机的伴随中长大,还有一代人的记忆里是柏油和青草混杂的味道,李三林导演的新电影《那时风华》里面的青春显然离现在更遥远一些,那是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六零年代,故事的主人公们怀着一腔热血,从城市奔赴到乡村、戈壁、草原或边陲,用青春谱写出一段激情燃烧的时代画卷。

那是这片土地有记忆以来最艰难的时期,温饱还没有解决,物质非常匮乏,特别是在一些刚刚着手发展的地区,条件更是难以想象的艰苦。正如电影里面演的那样,当唐学燕、李建设等六个姐妹来到河北塞罕坝,一片荒芜的土地上风沙四起,林业工人们住着木板房,冷天雪地,缺水少柴,吃着煮土豆,炼乳和奶糖都是稀缺资源,血糖低了要晕倒也只舍得咬一小口,虽然有一排崭新的拖拉机,与狂风呼啸的大自然比起来,力量还是非常微小。

在这样的环境下,花朵一样娇嫩的姑娘是怎样坚持下去,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奇迹,把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密林呢?影片并没有像以往的同类型影片那样,把重心放在制造视觉奇观上,用太多的笔墨去描写造林的过程,而是通过三代人的经历,围绕一场感动天地的爱情,形成强烈的戏剧冲击力,让观众不由自主的投入其中,接受一场心灵的洗礼。

以爱情作为核心元素来表现塞罕坝精神,《那时风华》为类型片做出了正确且成功的改造,试想在当年那一群青春男女的精神世界里,工作和情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只有把爱情和理想都演好了,才能真正刻画出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女主角唐学燕的偶像是曾登上《人民画报》的下乡知青邢燕子,情理之中的爱上了勤劳低调又会拉马头琴的技术员苏铁,李建设和舒亚,苏铁和郑百团,同时喜欢上风风火火的唐学燕,也符合年代的审美和爱情观。

唐学燕和苏铁、郑百团、李建设、罗舒亚,几个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不可谓不离奇,但其中所有的曲折和离奇,都是符合时代车轮轨迹的,比如说唐学燕在苏铁被批斗前当众求婚,郑百团和舒亚在雨夜中的相濡以沫,暴风雪中的悲情一舞,唐学燕毅然牺牲自己的人生,养育队友留下的孩子,这些情节或唯美浪漫,或催人泪下,用现在的话说是可盐可甜,另有点燃的热血柔情,堪称是一场60年代独有特产的爱情。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唐学燕、郑百团和燕子突击队的队员们在塞罕坝上坚守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终把荒野变成了青山,终于守过了风暴,迎来了艳阳,这样令人振奋的故事,也印证了这一代人的平凡与不朽,他们的故事虽然已经非常遥远了,但是他们的生命永远存在,激励着后人的继续奋斗。

影片巧妙的通过唐学燕的孙女来回述这一段塞罕坝往事,除了使观众更容易的进入故事,同时也体现了这种精神的传承,无论时代怎样转变,中国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奉献与牺牲精神,对家国的大爱,是始终不会改变的。现在,我们喜悦的看到,当年的燕子突击队的后人们现在不仅把家园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也把这种精神带到了非洲,把爱与希望的种子撒播到了全世界。

《那时风华》观后感(七):战天斗地!时代虽有痛,但爱过,燃烧过,就够了

从《芳华》到《那时风华》,知青题材虽然有共通性,但由于导演不同、编剧不同,在视听风格上也就呈现截然不同的特征。前者是回味无穷的那段岁月,后者是热血沸腾的无悔青春。

在今天上映的电影《那时风华》以口述旁白为叙述线索的方式,讲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初,年轻的知青们响应毛主席号召从城市奔向农村,用旺盛的青春热情战天斗地,经历了无法想象的恶劣环境,把沙漠终于变成了绿洲。”这段知青岁月有他们的激情壮志,也有热血动人的爱情故事。

电影从一开始就展现了原生态的知青生活,埋下了“特殊”历史记忆的故事线。林场的知青在新环境中不断的自我进行调整,尽管劳作很辛苦,但有浪漫青春。休息之余,有人喜欢拉马头琴,有人擅长画画;有人性格开朗,有人腼腆,有人直爽,有人奔放,开镜铺陈出一种清新唯美的乡村图景,让人心情愉悦。这样的美化设计不是为了消除时代的伤痕,而是为了激活大家了解那段同吃、同睡、同劳动,共荣辱的知青岁月,进而让年轻观众感受这个岁月的群体经历。

《那时风华》以四个不同青年传递了三段不同的爱情观,其中唐学燕和苏铁是知青群体里最充满奋斗精神的一对,也是最坎坷的CP。他们身上不仅有小情小爱,也有大义大爱。最让人感动的是唐学燕向苏铁求婚那段情节,他陷在危难时,人生充满沮丧,她手捧着一双绿胶鞋,霸气宣布:我们要在一起,要结婚。唐学燕身上纯洁的天性成功突围了被批斗的压抑气氛。她与李建设的自私爱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为了争取爱情可以奋不顾身,后者为了争取爱情可以不择手段,自此每个人的命运都有了裂痕,单纯的爱情慢慢的放在了大潮流的胁裹下。

可以说,这个时代的爱情是一种情怀,也具有着集体意识的社会性。历史的某个十年,爱情的表达成为禁区,而今随着时代审美的进步,我们已经可以随意聊爱情。片中,舒亚和郑百团的爱情虽不像唐学燕苏铁那么坎坷,却同样深情、含蓄、真挚,充满故事性。尤其是舒亚知道郑百团的腿不能再恢复后仍坚持守护他,用绚烂的青春画出了动人的色彩。当舒亚爬上梯子拉上电线后,她突然腿上出血难产了,风雪中的她能否坚持到最后?你猜!

看着舒亚跳舞那段,我想起了享誉全世界的女生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前看到的舒亚是一个低血糖并时不时靠吃糖缓解不适的无害女青年,而她在雪中跳舞那段梦似真的,或许这才是她心中真正的灵魂。至于她究竟会不会跳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颗心曾经织热过,燃烧过。我羡慕这代年轻人,羡慕她们为理想的魄力、为爱情的勇气,这是历史最特殊的一个时期,也是最具有青春烙印的年轻人。这对CP演绎了爱情可以战胜一切的伟大力量,在这个初雪纷扬的10世纪最后一个冬天,投下了青春的纯爱炸弹。

除了这一代人的爱情以外,电影还以两个时空的并行穿插了三代人的爱恨情仇和林杨数十年的家族情缘。电影主题并没有因为爱情的磨难而显得悲悯,反而让人看完心中满满都是正能量。现场有看完的观众说:“很久没看见过像他们这样的爱情了,无怨无悔。它也有梦,也有痛,但它不拘泥于人的丧失感,而是让人产生一种勇敢迈向未来的再生力。”《那时风华》不是一个典型的青春爱情故事片,它的人生梦想和爱情力量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它重塑了一个接近新时代审美的知青爱情故事,在表达富有深意过去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受了什么叫真正无悔的热血青春!

《那时风华》观后感(八):从心出发!寻找和致敬那被人怀念的青春传奇

生活不仅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部电影大概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了,什么叫做《那时风华》!远方,其实就是“心”的地方,无疑是更符合信达雅的标准。正所谓“一路风雨前程磨砺意志,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以这部电影,去寻找和致敬那被人怀念的青春传奇

《那时风华》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讲述塞罕坝人造林、护林、营林的故事,但该片并不是高举高打的传记类作品,而是将这个题材通过青春的视角呈现出来,这是本片的基础核心,就是本文开篇那句被用到烂俗的短句,道理我们都懂,打算切合实际,那就难了。

电影的主演都是新人,且视角年轻化,能看出该片有这一点的科普性质,深入这个我们不太了解的行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普及了塞罕坝精神。电影分为两条线索,从当代视角入手,先展示塞罕坝的成就,再以倒叙的方式去呈现两代、三代塞罕坝人造林、护林、营林故事。

而回忆中的往事才是本片最为动人的地方,该片详尽的笔墨的渲染唐学燕、李建设等六个姐妹主动请缨,放弃高考,怀着壮志雄心毅然奔赴塞罕坝,一片荒芜的土地上风沙四起,冷天雪地,缺水少柴,吃着煮土豆,林业工人们住着木板房,漏风漏雨条件艰苦。与狂风呼啸的大自然比起来,六位年轻姑娘的力量还是非常微小。

在这样的故事体系下,该片通过前后对比,先呈现今日绿树成荫的成就,再突出那个年代的艰苦条件,电影中无数心怀热血的年轻人来到黄沙飞溅寸草不生的塞罕坝,让他们将荒漠变为绿洲。这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也是一段在血与火中锻造的青春往事。也突出了林业工人们坚守奉献的信念。

如何还原当时艰苦环境下的人们的信念与精神呢?光靠展示拼搏精神其实是不够的,这也是本片以青春视角展开的原因所在。显然,只有把冲动模式从那些只会喊口号的大义,下放到普罗大众的基本欲求,一部电影才会真的贴近和俘获观众。

正如本片,爱情元素的点缀,成为《那时风华》的点睛之笔。女主角唐学燕的偶像是曾登上《人民画报》的下乡知青邢燕子,情理之中的爱上了勤劳低调又会拉马头琴的技术员苏铁,李建设和舒亚,苏铁和郑百团,同时喜欢上风风火火的唐学燕,也符合年代的审美和爱情观。可以说本片的故事角度,好似一代经典名作《青春之歌》,唐学燕这个角色,好似杨沫笔下敢爱敢恨的林道静,所以说该片将伟大的信念与世俗的情爱故事巧妙地缝合在一起。类似心理机制的构建,要好过无数口号和动人事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谓之“接地气”。

这部《那时风华》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矢口史靖的《哪啊哪啊神去村》,都是知识青年下乡的故事,主题大致类似,但侧重点不同,后者追求回归自然的慢生活,本片则是在这个艰苦的环境下,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自己的理想。这种青春、励志、热血和爱情类型的电影,其实符合行业类型片的一大特质,乐衷于讲述初心,最终回归本真。看似千篇一律,实际上总有新意,回味无穷。比如矢口史靖的作品,从《五个扑水的少年》、《摇摆少女》到《快乐飞行》,都是如此。

这部《那时风华》同样如此,并没有为了励志而励志,也没有把工人们的辛苦裱装起来。影片从头至尾都围绕着主人公来进行人物塑造,生活、内心的方方面面。没有刻意的说教和拔高,当唐学燕、李建设等六个姐妹来到河北塞罕坝,为祖国的绿色事业奉献出宝贵的青春年华的时候,在青春的视角下,观众会先喜欢上主人公,继而对他们的故事——这些怀抱热血梦想的年轻人,产生由衷的憧憬。

这样的故事,通过双线对比,以回忆展开,强化那只限于特定年代才会有的魅力。这样的情感不会令人产生爆米花焦糖刺激味蕾的那种瞬间愉悦感,取而代之的是这样有着特殊记忆的一群人所能品出的历久回味。塞罕坝如今的绿水青山来之不易,是数代务林人接力写下的青春传奇。

影视观后感


在当代这个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经济是第一驱动力的时代;爱的字眼早已被抛弃。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大部分人并没有感觉到应有的幸福感,也就是所谓的满足感。好多人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愈来愈富足的生活怎么就弥补不了精神上的那种实质的归属感?就连早上在阳台晒太阳,都感觉说不出的忧伤。望着远方有些荒凉的风景,温热的泪水浸满眼眶。
每一个人都有如何选择生存的权利,而我选择的是以金钱为中心,年轻时从顾客身上谋取最高利益就是我的工作态度。现在却穷到只剩下钱。如果时光倒流,我会选择这样。
作为一个顶级运动员经纪人,我一直认为我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面对所有的客户,我只是单枪匹马,就能够从客户身上获取最大的利益。这一直是我引以为傲的资本。然而有一天我突然因为一个小孩的话,而良心发现。我在网上写了一些我的工作感言。我提出对于公司方案的错误纠正,对于球员,因为利益,而造成的伤害,让我们无法真诚相待。我们应该减少客户,减少工作量,关心自己,关心比赛,关心球员健康,好好面对生活,用心体验它。感言中的想法让我豁然开朗,我好像一下子又找到了父亲期望的自己。忠于自己才是我最想要的,于是我连夜把我的感言打印了100份,并做了好看的封面,好像真理一样。其实我的文笔不是很好,写不了那么多,但这都是我的肺腑之言。在上班的时候我把他发给我的每一位同事。我积极热情的给每一个人问早安,早上的阳光一缕缕的照进我的办公室,我以为我的想法可以被大家认可,我的计划可以很快被实施;但是真实感受被说出之后,就被大众无情的所抛弃,也被公司所讨厌,一个星期之后,我被辞退,而且不留一点余地的挖光我原来的所有客户群。在离开公司的那一天,我站在人群中发了疯的咆哮,嘲讽,愤恨那些世俗的可怜人。为了公司的品牌,自己的名誉,银行里的钞票;做不超出本职的一点工作,只要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不会对造成的严重后果而有一丝内疚,是我的责任,还是客户的责任分的很清楚。从公司里走出来,我被所有人议论成失败者或者疯子,因此女朋友给我分了手,而且被女朋友狠狠地k了一顿,说实话我当时的心情真的糟糕透顶,因为这让我痛彻心扉的明白了在这个社会里,笑容只是符号,交流也只是一种工具,金钱才是实际,以往的人情全是真空。可是我是一个不屈不饶,热情慷慨的人,既然决定把爱投入工作,选择爱我的运动员,即使最后自己失败,我也是忠于自己的。
在以后的每一天里我为那仅有的一丝希望所奔波和奋斗着。我唯一的客户,杰克。虽然他只是红过时的运动员,而且也很啰嗦,有好多次我们都会因为意见不和,而闹掰,但是我和他除了只是经纪人与客户的关系之外,我们也是朋友,是用真心的那种朋友。刚开始杰克,在赛场上完全一味的只是在用脑子在比赛,一心想着别人盈利如何如何高,而自己却就那么一点钱,甚至连张合约都没有。这种情况下完全没有任何的爆发力跟感染力。所以在赛场上一直很被动。与此同时我与我的现任妻子,出现了相敬如宾的尴尬局面,孩子和她束缚了我想要飞的冲动,而且她更怕的是我们会由相敬如宾变成相敬如冰。因为她知道我对于她我过多的只是因为她对于我的忠诚,我想要负责任,而并非是因为爱。最后她提出了离婚。这样以来我没有了任何的包袱,我全身心的投入到让杰克一炮而红的工作中去。在比赛当中,我担心着杰克有没有把我的话听进去。与此同时我不在把杰克当成我的客户,而是朋友一样的在台下更担心着他的安危,会不会因为意外而受伤,比赛结束,我们终于成功了,而杰克也终于做到了,看着他被那么多媒体记者围着,和他还不忘给老婆用电话分享。这一幕突然让我明白,对于我的妻子我又何尝不是?转身我奔走与回家的路上,我要对她说,我的世界没有她,并不完美,我需要的不仅仅是事业,更需要的是她的爱。
多美好的结局,却始终不是属于我,因为当年我并没有真正的站出来过。
假如时光倒流,怎会有今天只身一人的我,坐在这若大的阳台上孤独的欣赏如此寂寥的风景。活到最后才明白,不是为了钱而活,而是为了生活而生活。

《古窑迷踪》经典观后感集


《古窑迷踪》是一部由袁杰执导,郭雪芙/罗彬/刘永奇主演的一部惊悚/恐怖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窑迷踪》观后感(一):一场说走就走的惊悚旅行,一次奋不顾身的生死爱情

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空的房间,你不住,别人就会来住,人若不住,就会有别的东西来住,若真的没有生物居住,便会被情绪和欲望所填满。所以,一个房间,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房间的历史,就能拍摄一部电影。惊悚片《古窑迷踪》中的古窑,更是如此,掩映在漫山腰的密林中的破旧窑洞,虽然人迹罕至,却并不会缺少生机与死气,影片将故事设置于此,又引来以美女小说家张小妍为首的采风旅行团,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太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在《古窑迷踪》中饰演美女小说家张小妍的,是被称为宝岛宅男女神郭雪芙,她清纯的气质,又不乏邪魅的演技,将这样一个看似谨小慎微,实则又相当泼辣果敢的现代都市女生,诠释得非常到位。而陪着小妍出发找寻写作灵感的这帮小伙伴,也确实各个可圈可点,小妍帅气的男友车宇,以及一干性格、形象各不相同,但都足够青春洋溢的安妮、焦正泰、双双等等,当然,还包括一位不速之客,那就是藏匿于汽车后备箱的侏儒人汪说,带着对双双的狂热追求,也跟着一起前行。

这是一个奇怪的旅行组合,也是一程神秘的生死之旅,没有人知道,各自的真实面目,也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常说,人活一生,总要勇敢一点,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要来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

在《古窑迷踪》中的几位年轻人,也确实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惊悚旅行,以及在这程旅行的途中,相当奋不顾身的爱情,奋不顾身到,连生死都难料的爱情。这也正是整部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究竟,他们深夜所遇的古窑,是有人处心积虑使然?还是偶然中闯入?究竟这个是非之地,是真的有鬼魅作祟,还是看不到的人心和欲望搞鬼?但这些并不重要,对于一部惊悚片而言,更主要的是,我们在看片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视听刺激。片中的古窑,犹如一个可以勾连各个时空的闭环,当一干人等闯入之后,若想再出去,真得是难上加难。

所以,《古窑迷踪》的故事,大部分都发生在夜晚的这间古窑之中,破败的门窗与家具,窑内摆放的神秘棺材,墙上所供的遗像……在凄凉之中,又透射出许多的诡异。如果有密室幽闭恐惧症的朋友们,可以随时绕过这部影片了,毕竟,在这看似短暂又漫长的黑夜,这个看似不大的空间,将要发生一系列让人匪夷所思之事,比如说瞬间移位的陈设,比如说忽然闪现的人影,比如说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比如说神秘的鬼打墙,古窑虽然不大,几位年富力强的主人公们,却难以顺利逃出……

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电影《古窑迷踪》所要呈现的,则是一种文化与精神的对撞。文化层面,是当代繁华的大都市,与偏远山村的古窑洞之间的沟通,精神层面,则是当代年轻人的空虚苍白,与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交互,虽然影片所呈现的方式令人不寒而栗,但总的来说,这次足够凶险的采风,同样是一场相当接地气的行走,也希望看过影片的朋友们,不要因噎废食,该旅行就旅行,想爱情就谈爱情,连宅男女神郭雪芙都走出去了,你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宅下去呢?外面的世界,好刺激啊!

《古窑迷踪》观后感(二):《古窑迷踪》2019年最后一匹黑马,可能就是这匹

因为风险高、上限低、易雷同,惊悚片在电影院里越来越难得一见了,好在还有袁杰这样孜孜不倦的年轻电影人,一直在这片并不肥沃的一亩三分地里深耕细作,倒也收获了一些很受市场欢迎的作品,例如《床下有人2》《恐怖电影院》《恐怖游泳馆》都有不错的效果。就在2019的年尾收官之际,由他执导,郭雪芙、罗彬主演的新片《古窑迷踪》也拍马赶到,凭着稀缺的类型,别致的体验,或许会成为岁尾年初的一匹小黑马。

《古窑迷踪》讲的是年轻貌美的女作家张小妍,带着男朋友和一群闺蜜开车前往传说中的古窑村,本意是寻找创作灵感,给新小说加点素材。几个红男绿女在路上欢声笑语,谈着情说着爱往前走,没想到在这个村里过夜的时候,却遇到了一连串离奇诡谲的惊恐事件,房屋突然崩塌,恐怖的棺材和鬼打墙迷阵,等待他们的,是一场有来无回的劫难。

与一些只顾惊吓不讲故事的同类型影片不同,本片在人物的设计和故事的编排上也下足了功夫,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先通过细节,巧妙的暗示了张小妍的预感能力,然后通过路上的戏码,细致的展开了每个人的身份性格,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处于热恋中的小说家CP,貌合神秘的焦正泰,性感的安妮,乐观开朗的双双,还有虽然矮小却善良风趣的汪说,组成了一个具有闺蜜、朋友、情人、追求者等多重关系的冒险小团队,而他们之间的情感关系,到后期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说,这是一部少见能够文戏过关的惊悚片,既有强烈的视听效果,同时在故事上很有章法,所以有了很强观赏性。从六人组进驻古窑村,影片就开启了烧脑时间,古窑村藏着怎样的秘密,张小妍为什么能够像《死神来了》的主人公一样预知危险,而焦正泰和安妮之间怎样的情欲瓜葛,是否暗藏不轨的动机,这些谜题都融入在连环不绝的惊吓桥段中,使观众不仅能过足感官刺激,也能被剧情牵动。另外在环环紧扣令人窒息的过程中,还有汪说和双双的情感戏在其中,制造了几个轻松有趣的笑点。

这也是类型片的最大特点,好看的惊悚片都是凭实力取胜,和流量大小、投资多少都关系不大,只要能够有新颖的创意,扎实的故事,就可以用赢得观众的喜爱,曾经有很多优秀的电影曾经因此获得了成功,这一次,《古窑迷踪》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现在看来,《古窑迷踪》有望成为2019年即将结束之际的一匹黑马,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一大批贺岁大片扎推抢钱,但很多电影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大家去观影都要看好钱包,选择真正既好看的电影买票入场,别被那些包装得花里胡哨的电影给忽悠了,一张电影票没多少钱,但是如果花了钱和时间得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不如回家睡觉。

《古窑迷踪》观后感(三):《古窑迷踪》:仅靠女人的直觉来救命,还不作死啊

文/满囤儿

虽然近两年由于大形势的关系国产小成本惊悚新片断崖下降,但这个类型其实并未完全消失。偶尔还是会有那么一两部幸运者可以全国上映哒。好多朋友对这种低成本片子存有偏见,囤儿却喜欢从这种片子里挖出一些好玩的东西来。比如12月27日上映的这部《古窑迷踪》,就拿万千男人的送命题——“女人的直觉”来说事。这的确是个蛮好玩的话题。

受限于创作环境,《古窑迷踪》初期的套路化还是比较明显滴。几个主人公一登场就能看出鲜明的标签。比如郭雪芙饰演的张小妍是典型的女神定位,罗彬饰演的车宇就是让人放心的暖男,刘雨均饰演的双双有些傻白甜,刘永奇饰演的汪说是全片的搞笑担当,王奕斐饰演的安妮很好地充当了性感符号,扈天翼饰演的焦正泰则从一而终带着阴郁的色彩。标签鲜明的人设,可以让观众比较快地进行代入。幕后谜团与人设的反差,也更加容易制造悬疑效果。

在几人结队来到神秘的古窑村后,《古窑迷踪》给出了一个比较有趣的推进方式。怎么打比方呢?这个推进方式有点儿像反着来的《死神来了》。大多数惊悚片的看点是角色怎么死的,而《古窑迷踪》的看点则是角色怎么不死。这不就从套路中鼓捣出新意来了么?团队就这么几个人,就算一个一个死,也很难让90分钟的时长丰满起来。因此,主创抖了个鬼机灵,让角色频繁地死而复生,把90分钟的时长填得满满滴。

原来,本片的女主张小妍具有超乎常人的“直觉”。这可能和她小说作家的身份有关,想象力和心思敏感都很强大。在这场惊心之旅中,张小妍数次提前预知到了危险,从而帮助大家避开了很多次团灭。要是“死神来了”系列里有如此强大直觉的角色,那做出死亡宣判的死神怕是要被气死了吧。只不过所有男人都深有体会,这“女人的直觉”在生活中通常都是送命题。难道在古窑村,它就成了唯一的希望吗?作为男人,怎么想都觉得这有点儿作死的味道啊。

果不其然,仅仅依靠女人的直觉来救命,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出来混,迟早还。女人的直觉毕竟还是针对男人哒。在救了大家几次后,最后终于有一次不灵光了。尤其是当这个女人陷入某种执念的时候,她的直觉也会被扭曲。当她的直觉不再准确甚至发生扭曲的时候,她就变成了坑队友。而那些把自己的命托付给她的直觉的队友们,也就真得变成了作死。即便是暖男恋人,也没能在她扭曲的直觉下逃过一劫,更别说观众早早就期待她出状况的性感符号啦。唯独能够稍微命硬点儿的,似乎只剩下搞笑担当了。毕竟,作为特殊人群,他是仅有的不把一切都托付给女主直觉的人啊。看过《古窑迷踪》,你是不是也想分享自己被“女人的直觉”所玩弄的故事呢?

《古窑迷踪》观后感(四):《古窑迷踪》:荒村古落离奇异事,见人心鉴人性

《古窑迷踪》从片名看就是悬疑恐怖惊悚的范儿,影片的故事情节的确发生在一座荒村古落中。为了体验那些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发生在影视作品中的惊险刺激,也为了给女主自己的创作搜集恐怖悬疑的素材,三对男女,一行六个人来到了这里。但这里氤氲、阴郁、黯黑、荒凉的氛围却远超出了想象。不仅如此,这一行六人还遇到了一连串的离奇异事,一场看似很平常的体验之旅,却变成了一幕幕夺命狂奔、亡命天涯的惊险大戏。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那份爱情友情也得到了考验,人心与人性在此时此刻也得以见证和鉴证。《古窑迷踪》,可怕的不是人已迷离,更可怕的则是心已靡颓。

《古窑迷踪》对荒村古落的打造颇见心思。灰靡暗色中的荒野村落、破败古窑,每枝每叶、一丝一缕,都透着让人喘息困难,呼吸更困难的味道。而乍现的惊雷、瞬逝的闪电、迷乱的杂草、丛生的灌木,以及婆婆娑娑的树影、隐隐绰绰的人形,都在视觉上、心理上加剧了人们的恐惧感。偶现的头骨、成堆的骷髅、如麻的青丝、灼人的血瞳、噬人的横尸、夺魂的棺材,还有那让人看一眼就会惊声尖叫的鬼手、瞧一下就让人魑魅魍魉附体上身的血丝眼球,分分秒秒都将《古窑迷踪》的可怖、惊悚、悬疑氛围烘托到了极致。一入古窑,难知生死,《古窑迷踪》就是一场生死迷局。

《古窑迷踪》不仅在视听等硬件上将恐怖悬疑惊悚犯罪心理电影的氛围营造到了极致,在剧情这款软件上,也是下足了功夫。让人看清了开头,品味了过程,却也很难猜得中结局。影片主角是一个叫张小妍的作家。就是她,为了切身体验实景中的惊险刺激,一行六人才来到了这个古村落。而男友车宇、好友双双、汪说,以及焦正泰、安妮夫妇,在遭遇各种诡谲多变之事的时候,都纷纷上演了人心与人性的交织大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影片的悬疑质感、惊悚程度。那么,围绕着张小妍所展开的亡命之旅、逃亡之路,究竟会走向如何呢?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真相也在点点滴滴中揭开。

《古窑迷踪》应该是近年来颜值最高的恐怖悬疑电影了。郭雪芙有着女神级的容颜,由她扮演女作家张小妍,应该说是很适合了。她笑起来很甜,但恐惧起来又很让人怜香惜玉,让人很想冲到她身边去保护她。刘雨均扮演的双双天真活泼、清纯可爱,王奕斐饰演的安安性感撩人、火辣灼魂,两种风格不同的女性角色,提升了影片的看点和吸引力。出演车宇、正泰的罗彬、扈天翼也都是帅气型的魅力型男,他们暖起来就是男神,邪起来就是魔鬼,不仅在角色的塑造上增添了人物的魅力,更增加了剧情的悬疑感、惊悚度。

国产恐怖片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候,但这几年却显得比较低迷。不仅如此国产恐怖片还被冠上了粗制滥造的恶名。不过,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在为国产恐怖片的市场不停努力着、探索着,比如《古窑迷踪》的片方、剧组。影片不仅在视觉上提升了影片的整体颜值、观感,剧情上也更重于从心理上、人性上去分析去探索,得以让影片有了不同于以往国产恐怖片的特质。

《古窑迷踪》观后感(五):诡异荒村险象环生,骇人真相终被揭露

近几年,国产恐怖题材一直是不温不火,除了《碟仙》的灵光一闪外,整个市场依旧是一片低迷,而12月27日登陆全国影院的《古窑迷踪》,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爆款。影片以女作家的角度入手,从现实、梦境、幻想等多个层面展开故事,融入惊悚、推理、解谜、冒险、动作、犯罪等多种元素,既有对外国同类题材的有效借鉴,又有本土化的故事和人设,称得上是一部题材独到又悬念十足的作品。

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围绕着一群喜爱冒险的年轻人而展开剧情。作家小妍为了完成恐怖小说的创作,在一众好友的陪同下,来到人迹罕至、破败荒凉的古窑村找寻灵感,一行人出发后就遇到不少怪事,为整个行程蒙上了一层阴影,历尽艰辛到达古窑村后,更是被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件所包围,令所有人都陷入了绝望,在生死相伴的泥潭中无法自拔,等待他们的将是步步惊魂的严酷考验。

《古窑迷踪》一开场就简单粗暴,伴随着亲人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一个鲜活的生命永远离开了,而此时好戏才刚刚开始。漆黑的雨夜、凄厉的怪叫、模糊的鬼影,搅得人心绪不安,令接下来的故事走向陡然成谜,足以勾起人们观影欲望。随后画风一转,从灵气逼人的幻境,转换到现实生活之中,一幕幕骇人听闻、瞠目结舌的场景接踵而来,观众也自然而然地跟随着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再度开启新的冒险。可以说,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设定,不光都令整部影片看点十足,也在自始至终考验着观众的勇气和胆量。

《古窑迷踪》与《才子梦惊魂》、《秘窗》等影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围绕小说家破碎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来展开剧情,将小说家的亲身经历与小说中的情节相结合,穿插悬疑和烧脑的场景,梦中震颤人心的一幕,书中似曾相识的场景,现实里一行人的悲惨遭遇……如同一张纷繁复杂的网,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噩梦。大家伙儿只得携起手来,共同对抗这精心设计的谜局,透过蛛丝马迹,找寻隐藏在幕后的真正凶手。

片中,小妍创作的恐怖小说成了所有人摆脱不了的梦魇。红色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了作者的素材、创意和想法,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看来,那些令人称奇的构思、活人破胆的场景,与现实生活中一行人所经历的梦境不谋而合,着实令人惊出一身冷汗,令所有人都为之谈虎色变。真正的凶手是小妍还是另有其人,显而易见的答案背后,隐藏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真相。一场杀戮的游戏,一次致命的狂欢,一轮全新的狼人杀,都在古窑村这个神秘的村落里上演着。

影片的故事,在几个不同的时空之中不断转换。一个是现实的世界,一行人在古窑村开启神秘冒险,探寻着幕后的凶手;另一个是梦中的世界,每个人都被噩梦所包围,被一系列难以解释的现象惊醒,随后又在现实中遭遇梦中的情景再现;最后是幻想的世界,小妍的神智和思维已经被打乱,处在混乱之中。三个不同的世界,三段的时空,既相互关联又紧密联系,引领剧情发展的同时,也将观众带入到这场历尽波折的冒险之中,令人分不清真实与虚幻、现实与谎言。

诚然,作为一部中小成本的恐怖题材,《古窑迷踪》与同类型的大制作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整部影片也体现出了十足的诚意。以小说家的故事为起点,以古窑村的神秘历险为核心,进一步发散开来,特别是将小说中的情节与现实生活巧妙结合,这种出人意料的因果联系,不光新意十足,更是能够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样的人设和故事、经历和冒险,对观众而言已然是成功了。这部精心打造的《古窑迷踪》,能否掀起恐怖片的观影热潮?能否征服日益挑剔的影迷?谜底即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