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100字

房间平的爱情挽回路

发表时间:2020-02-14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100字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1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一本由[英]维吉尼亚·伍尔夫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一):心智自由仰仗于物质基础

这是90年前,一个女人对一群女人的演讲,那时候在英国女人刚获得选举权没多久,伍尔夫借由“女人与小说”这个演讲题目展开论述,以她擅长的意识流小说笔法展示了她思考这一题目的心路历程。得出的结论是“女性要想写小说,必须要有钱,还要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她鼓励年轻女学生走上文学之路,强调了物质对于创作力的重要性,因为物质是心智自由的保障。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历来女性都太贫穷了,没有属于自己的财富,一生还要为家庭奉献失去了自我,伍尔夫说做自己比任何事都重要。这本书不仅仅适合想要写作的女性,钱和房间是所有想做自己的女性共同需要的。她呼吁所有女性“我希望你们能用写书或别的方法给自己挣到足够多的钱,去四处旅行,去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看书,做梦或是在街头闲逛,让思考的钓线深深地沉到溪流中去。”

但伍尔夫并不是个极端女权者,她认为煽动一种性别的人去反对另一种性别的人,抬高一种素质去抵制另一种素质,这种自命不凡,贬低他人的行为是幼稚的。她引用柯勒律治的“伟大的头脑是雌雄同体的”并深入阐释:雌雄同体的头脑自有共鸣,易于渗透,因而情感可以毫无阻碍的沟通传递,它天生富裕创造力,激情闪耀,浑然一体,没有隔阂。心智的完全发达的特征之一就是不用孤立的眼光特殊对待某种性别。

到了今天虽然男女平等并未完全实现,但相较一个世纪前已是进步太多,外在提供了很多条件使得女性能轻易获得钱和房间,所以成为自己这个发自内心的动力更可贵。这才对得起历史洪流中千千万万为现代女性自由铺路的先驱们,是对兰登戴维斯所说“当人们不在想生儿育女,女人也就不为人所需了”这种言论的极力反对。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二):平等独立才能有好的作品

全书跟随作者意识的流动进入不同的阶段,从描写女性之书入手,到女性开始以写作谋生,到分析女性写的小说而非诗歌的原因,到女性与男性写作区别的内因,探寻女性与小说,最需要的什么。

从最初的闯入“禁地”到图书馆被拒,时代大背景下女性的贫苦,传统观念的束缚及不安全感给女性心智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小说恐怕很难成型。探寻描写女性之书,男性笔下强调女性的低劣,从不去承认女性,而如此无非是把自己膨胀为伟人,没有对比就不会有突出,自以为是贬低女性才能捍卫其地位的重要性。“群体历来不为其所作所为负责,驱动他们的,是他们的无法自控的本能。”当天平的两端平衡时,当我们对等时,不再关注男性与女性时,女性才不会被忽视、被贬低,女性的闪光点才能被接受、被认可,不视为异类。

杜撰的莎士比亚的妹妹,尽管富有天赋才华横溢,但是在时代背景下,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没有自由的时间支配,独立的思考空间,被生活琐事家庭责任所压迫,所有的一切终归被现实打败,哪怕有了良好的开端也终抵不过现实的打压,思想的摧残。悲剧的背后,是男性的害怕,怕地位的动摇,是世人认知的违背,所有与其预期有偏差的地方,全部视为妖魔另类,必须要扼杀,才能稳住内心的无知。恐怕女性想要写书必然先要地位得到认可,才能有希望。

班恩夫人的出现,意味着重要的转折点,女性开始以写作谋生,为后人铺平了道路。“所有的杰作,都不是孤立地横空出世的,而是经年累月共同思考的结果,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单一的作品发生,但响彻其后的是众人经验的共鸣。“后人也开始写书,虽然心态会趋于不平衡,掺着为自身为女性的不公愤恨不平,陷于自我申诉之中。

但女性写的是小说而非诗歌,原因主要在于时间精力不允许他们有大把的精力投身于长远的构思布局之中,周围所处的环境也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判断,还可能由于这种题材尚且年轻。狭隘的生活,困住的不止是人,还有思想。

通过分析男性女性写作的差异,总结出:“任何人,写作时总想着自己的性别,都会犯下毁灭性的错误。”平等的对待每个人才能写出好的小说,真诚才能留下好的作品。

全书最核心的观点还是“想要写小说或诗歌,你每年必须有五百英镑的收入,以及一间带锁的房间。”“五百英镑“代表的是经济能力,意味着你不必陷于琐事杂事中无法抽身,有沉思的力量;”门上的锁“意味着独立的空间,代表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写作时不掺杂任何杂念,心无旁骛,用平和真诚的的心态去书写,获得心智的自由,才是伟大作品诞生的基础。

其实任何人你想做任何事,都需要经济能力和独立的思考空间。经济独立思想才会随之独立,不依附,新血液注入,有些东西才能萌芽生长。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三):灵魂自由才是真正的独立

最近阅读了一本关于女性的作品,这本书的书名叫做《一间自己的房间》,刚看到这样的书名,觉得很有趣,因为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曾经的岁月,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匮乏,也许家庭中很多的人需要聚集在一处,狭小的生活空间凌乱不堪,能够有个容身之所就已经很不错了。到了当代,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房屋也渐渐变大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消费也是越来越高,那么也有很多人还是不能够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那么本书是什么意思那,是介绍生活中的真谛,还是另有深意,随着书本的展开,发现了其中的所在。

《一间自己的房间》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的作家维吉尼亚•伍尔夫,作者非常喜欢文学创作,而且被誉为世界的天才女作家,也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驱。作者的原名是艾德琳•维吉尼亚•斯蒂芬,一位出生于英国伦敦的文艺之家。作者从年幼的时候就尝试写作,几岁的孩子对于大众来说都是在玩耍,然而对于这个天才作家却不一样,她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创作上。文学创作不仅是她的爱好,也是拯救她的最佳方法,在年纪轻轻的时候接连失去了父母双亲,这给伍尔夫的一生带来挥之不去的悲痛,造成她两次精神崩溃,但是陪伴她继续坚强走下去的是文学创作。可是造化弄人,在接近花甲之年,她由于承受不了再次的精神崩溃,终于在欧塞河结束了生命。她的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喜欢,本书就是作者的一本代表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多个国家出版发行。

本书是一本关于女性的作品,也是作者的生活哲学,作者认为做自己是最重要的,而拥有独立而自由的灵魂才是幸福之源。这句话真的是非常有哲理的,自由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了,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相信对于每一个人都充满了诱惑力。自由其实也是有所区别的,并不是你人身不受限制就是自由,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灵魂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有的人人身是自由的,可是她的灵魂却没有觉醒,而是浑浑恶恶,这样的生活其实也是很悲惨的,而这样的生活其实也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对于女性来说,千百年来,受到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思想的禁锢更是一种桎梏。她让很多女性一直被拘束着,被压迫着,而本书作者却倡导女性要精神上觉醒起来,只有精神上的觉醒,才能触动灵魂的深处,才能让灵魂真正的觉醒,才是真正的自由。

这本书其实是源自作者的一次剑桥演讲,就是这一次演讲的内容,不仅让在座的听众感动,也通过本书,让成千上万的读者感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大的波及,这也是由于作者真实的情感,真挚的语言以及真实的现状的效果。所以这本书的精髓真的很重要,只有自由的灵魂才是真正的独立。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作品,它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天才女作家维吉尼亚•伍尔夫,作者在文中用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揭示了只有拥有自由的灵魂才是真正的独立,才是最幸福的。这本书的寓意深刻,也感动了众多的读者,唤醒了众多的读者,很喜欢这本书。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四):独立而自由的灵魂

“亲爱的伦纳德,要直面人生,永远直面人生,了解它的真谛,永远的了解,爱它的本质,然后,放弃它。

忘了谁曾经这么形容弗吉尼亚·伍尔芙:她的记忆有着隐秘的两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温柔;一面是创造,一面是毁灭;一面铺洒着天堂之光,一面燃烧着地狱之火。真的是准确而又精妙的抓住了伍尔芙本人的气质。

小时候的伍尔芙,内心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男人可以饮酒,女人只能喝水?伍尔芙所处时代,对于女性有很多不公平的限制条件,在那个时候,一个女主人应该呆在家里哪都不去,仿佛囚禁于囚笼的金丝雀。后来,同父异母的哥哥夺走她的童贞,在她幼小脆弱的心灵里埋下了隐患。看似平静的一切,从伍尔芙母亲逝世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伍尔芙数次发疯,精神崩溃,可她偏偏又是完全清醒的,这种情况下的崩溃让旁观者也不知如何帮助她。

医生对伍尔芙说放弃写作,阅读,可以不再发疯。可对于伍尔芙而言,“不能写,毋宁死“。可是每次发疯的她,都在无意识的伤害自己深爱的丈夫的生活。不愿意每次都破坏伦纳德的生活,不愿意侵蚀掉她的幸福,又没有办法放弃写作,写出来的自己也不满意。双重煎熬之下,伍尔芙选择了自杀。

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那么她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金钱,另一样是自己的房间。

在这本《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以玛丽在河边沉思欣赏风景,走到了一块草坪上,被教监赶了出来开头。除了上学期间学过一篇《墙上的斑点》,这应该是我第一次认真读伍尔芙的作品。和我所读的很多条理清晰,按照逻辑层层排列出来的书籍不同,这本书凸显了伍尔芙作为意识流小说家的写作特点,没有逻辑,想到哪写到哪,在那一瞬间人物会想到什么,所以初读第一章的时候,有些摸不着头脑,到第二章开始慢慢好些。

无论是这本《一间自己的房间》,还是之前读的《青眉抄》,《十三夜》,都让我看到了旧制度下男权社会带给女性的打压与孤立,也正因为这样,才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自我觉醒思考,提倡女权。我生活在没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里,父母和亲戚们因为我是女孩可能还会更偏爱我,身边的同学也都没有瞧不起女生的所以在上大学前的我对于女性权益是没有过多思考的。而前不久大热的《82年生的金智英》让进入大学,体会到这个社会不一样的一面的我更深刻的理解即使是在被称作文明社会,男女平等的今天,女性权益依旧得不到保障。近半年的新闻里,“厌女症”,“受害者有害论”,“荡妇羞辱”这几个词都让女性在遭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时候反而更容易被谩骂。

金钱和房间,意味着一一位女性,不仅要在物质上独立,精神上也要自由,不要让自己如菟丝花一般攀附于一个人。我永远忘不了审计课上老师说的:男孩子全都做到第一排来,以后你们是要成为财务经理的,女孩子就算了,反正你们也是要嫁人生子,相夫教子的。老师话音刚落,班上一片哗然。诚然,我们如今的社会已经进步了不少,相比于旧社会的女性,我们拥有了太多太多。我们可以读书,可以工作,可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女性面临的困境依旧存在。

《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五):女性在追求物质和精神自由之路上走了多久

在当前网络上引起热议的社会热点事件中,一旦涉及到关于女性权利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争议,继而就有人被扣上“田园女权”的帽子。“女权”这个词,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事实上,“女权”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女权主义”这个词来自于拉丁语“妇女”,最早兴起于本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也是妇女宣扬自由独立,维护妇女平等权力的一股政治浪潮。随着女权主义在全世界的发扬,半个世纪以来不断冲击着以男权为主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引领了不胜枚举的巨大变化。

文学史上第一个宣扬女权,尤其是为女性创作大声疾呼的女作家是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1928年10月20日和26日,伍尔夫分别在剑桥大学的纽纳姆女子学院和戈廷女子学院,做了主题为“妇女与小说”的演讲,1929年3月,她把两次演讲内容合并在一起发表在美国杂志《论坛》上。

当时,伍尔夫已经因为作品《奥兰多》而名声大噪,她用稿费为自己建了一所房子。在这里,她又根据演讲内容扩充出了被誉为女权文学的经典之作的小说《一间自己的房间》。

在作品中,伍尔夫总结了女性处于弱势的状况和原因,认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物质不能独立,那么精神也不可能获得自由。而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束缚会限制女人写作,因此她提出了一个经典的说法:“一个女人要想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伍尔夫01.《一间自己的房间》为什么能被选进高校英国文学的课程中?

在伍尔夫写作的时代,女性是处于劣势的,社会上的政治、经济、文学领域都是由男性主宰的。为了激发女性觉醒,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虚构了一位女主角,她是莎士比亚的妹妹,她的才华跟莎士比亚不相上下,但因为她是女性,所以她没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也不能接受和莎士比亚一样的教育,更没有就业的机会,因此她的艺术才能只能荒废掉。

通过莎士比亚妹妹的遭遇,伍尔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女性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女性要想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现状,就必须向男权挑战,而争取独立解放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阅读写作和出去工作来实现自我价值。

除了物质条件方面,伍尔夫还强调女性的精神独立。在男权社会,女性是没有机会被载入史册的,“历史中见到的女性不是低能儿、弱者,就是恶魔”,在文学史中更是见不到女性的影子。在当时,女性没有权利享受与男性同等的教育,甚至连平等对话的权利都没有,更别提拿起笔来写作了。即便是出现过一些关于女性的文学作品,但大都是女性作者以男性笔名发表的。女性一旦署自己的名字,会受到抵制,不被主流文学所接受。

因此伍尔夫感叹,奴仆一般的社会地位和教育的缺乏,使得女性几乎要与写作绝缘。而女性要想写作,必须接受学校教育,才能争得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

伍尔夫努力拓展女性的精神空间,她写道:“房间是属于你们了,你们将怎样布置它?怎样装饰它?与谁共享?又有什么条件呢?这些,我认为都是及其重要和有趣的问题,因为在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你们能够提出这些问题,第一次能够决定答案。”对女性而言,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只是一个追求平等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在保证了物质基础的前提下,怎样塑造自我的精神世界。怎样布置和装饰这间房间,与谁共享这间房间,这些条件也需要女人自己来决定,这意味着女性精神层面的独立和自由。

正是伍尔夫这种走在前沿的女权思想,让她的《一间自己的房间》被选进西方高校英国文学的课程中。

02.伍尔夫是怎样走上女权之路的?

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境优渥,有着良好的家教,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里,她滋生出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这是因为在她的家里有着典型的男权专制传统。

伍尔夫的父亲的暴躁而又粗鲁,在1907年的时候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一个妻子不应拥有法律权力,财产,金钱或教育,这是一个自然法则。父亲不允许伍尔夫跟哥哥一样上大学,只能在家接受教育或者自学,而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只是学习如何作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更让人吃惊的是,在这段时间里,伍尔夫的哥哥居然对她进行性骚扰,而父亲却说这是由于伍尔夫不知检点造成的。

极其严重的男权思想让伍尔夫对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产生了质疑,但是她没有屈服,反而成长为伟大的女性主义作家的先驱。她拿起手中的笔,用写作来控诉女性所遭受的社会压力和痛苦遭遇。

伍尔夫借由自身经历,写下大量的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在这些文章中,伍尔夫倡导女性拥有自我艺术创作的选择权,指出在男权充斥的大环境中,女性必须拥有独立的物质保障,摆脱对男性的经济依附,所以一定要走出家门,自谋生路,获得经济和生存能力上的双重解放,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自由。女性一旦有了属于自己的钱和房间,不再伸手向父亲或丈夫讨要生活费,也自然就不用再任由男人轻视与摆布。因此在成名后,伍尔夫为自己购置了汽车、别墅,甚至还开办了出版社和印刷厂,身体力行地为女性解放代言。

其实早在伍尔夫之前,英国已经出现了一批女性作家,其中包括以《简爱》《呼啸山庄》为代表作的勃朗特姐妹,还有简·奧斯汀、勃朗宁夫人、乔治·艾略特、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等。她们的作品尽管伟大,但女性独立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与完善。而她们本身也多半深居简出,没有机会走出家门丰富自己的视野。

在男权至上的维多利亚王朝,女性开始尝试着闯入写作领域,但恶劣的创作条件限制了她们的想象力,繁琐的家务不断地扰乱她们的创作思路,比如伟大的女作家简·奥斯丁,她总是躲在公共起居室的角落里写作,当别人走进起居室,她就得将手头的创作悄悄地藏起来,以免遭到耻笑。

对此,伍尔夫说:“如果简·奧斯汀的环境因素对她有任何不利之处,那就是受到了强加于她的狭窄的生活范围的制约。她从未旅行;她从未乘坐公共马车穿越伦敦,或者在一家店铺里独自用午餐。如果她不浪费她的天才去孤独地眺望四野景色,如果她能获得经验、与人交往广泛旅游,那么她的天赋才能势必获益匪浅。”伍尔夫更是把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视,上升为整个人类社会的不平等表现,更是提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重建问题。

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一间自己的房间”暗示女性独立必须要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因此她写到了来自姑母的遗产,暗示着女性前辈馈赠的物质积累和文学传统。她讽刺女性是“房间里的天使”:她无私而富有同情心,擅长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没有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她的纯洁被看作是她主要的美,不仅要求自己顺从男权社会,也努力说服其他女性都要臣服于男性。基于这一点,伍尔夫提出,一定要杀死房间里的天使。

伍尔夫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从事了大量的社会活动。伍尔夫的父亲曾在1905年举办过每周一次的名人讨论会,名字叫做“周四夜谈”,当时前来参加活动的大多是来自剑桥的著名学者,不过讨论会没有持续多久。1907年,伍尔夫重新举办了“周四夜谈”,并把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开办了五年之久。1917年,伍尔夫和丈夫创立了霍加斯出版社,把自己的作品推向社会。她一生还做了数不清的演讲,始终为女性独立解放而奔走。

03.伍尔夫宣扬的女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1867年,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发表了《妇女的屈从地位》一文,提出了妇女的选举权问题,指出妇女在政治、法律、教育、就业等方面受到的歧视和压迫。这一文章引发了英国女权运动的第一个高峰。

随着英国作家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发表最负盛名的作品《为女权辩护》,使西方妇女权利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18年,英国妇女获得了部分选举权,十年后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选举权,直接影响了一批英国女性走上了文学道路。伍尔夫就是其中之一。

在论文中,伍尔夫提出疑问:为什么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道路如此曲折?经过讨论,她指出,女性在创作中之所以遇到重重困难,是因为物质和精神双重束缚造成的,只有消灭了这些困难才能保障写作的顺利进行,而需要消灭的第一个困难,就是需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独立,她甚至认为,女性的经济自由比获得选举权还重要。

现实生活中,女人要做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这些耗去女性大部分精力的事情却不能带来任何收益,这就导致了尽管女性每天都在忙碌,却依然需要依附男人而生活,所以强调女权,就要从这些事务中解脱出来,“向大学捐资,必然无法顾及家庭。发一笔大财和生养十三个孩子一一没有哪个人能够同时兼顾二者。”

伍尔夫认为,稳定的经济来源是女人创作的前提条件,没有经济收入,再有才华的女性也逃避不了文中“莎翁妹妹”的命运。外出工作挣钱尽管对与女性是一件不容易的苦差事,但如果不去做,就会“要像奴隶一样,不断讨好和奉迎。”

传统的思想里,女性是弱者,是低男性一等的,服侍好丈夫和孩子是女性的本职工作,写作简直就是没事找事。写作本身就是男权社会权利的象征,世界是由男性统治的,男性通过写作来束缚女性的精神思想。女性只要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才能拥有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精神自由。

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伍尔夫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这个“我”不是作者本人,而是泛指女性,突出女性的自我意识,“叫我玛丽伯顿、玛丽赛顿、玛丽·卡迈克尔或随便什么名字一一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应该雌雄同体。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男性和女性具有差异,女性情感丰富、直觉敏锐、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男性的思维模式相比女性更加僵化。因此在《一间自己的房间》最后一章,伍尔夫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当她从窗口向外望时,她看见一副普通的生活画面,男女两个人走到一起,坐进了一辆汽车。她猛然感悟到:我的心境好像在分开后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很明显的理由就是两性之间最自然的就是合作。若是男人,他脑子里女性那一部分一定有影响,而一个女人也一定和她里面的男性有来往。”

事实上,“雌雄同体”不是伍尔夫首次提出来的。早在古希腊神话中,商业之神汉密士与女神阿弗洛狄忒的儿子——英俊潇洒的赫马佛洛狄式斯就具有双性特征,在与水神萨耳玛西斯结合后变成雌雄同体。

伍尔夫借用这个概念,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提出“伟大的脑子是雌雄同体的”。伍尔夫指出,莎士比亚、济慈、斯特恩、柯珀、兰姆、柯勒律治也是雌雄同体的。雪莱也是无性别的。因为单纯的男性的头脑是无法写出如此文采斐然的文章的。此外,她也主张女性作家要用自己女性身份去书写,描述区别于男性的不同世界。

《一间自己的房间》把伍尔夫推向女权主义领袖的神坛。事实上,在这部作品中,伍尔夫并没有强调“女权”,她强调的是,只有当一个女人头脑当中的男性特质发挥效力时,才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真理。此外,伍尔夫还通过想象,勾勒了女性不依附于男性、又与男性和谐相处的画面。因此可以说,“雌雄同体”的理论支持了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勇敢地反抗了男权主义社会的压迫。

一间自己的房间,对男性来说再寻常不过,可是对当时的女性来说,却是一种了不起的独立的象征。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的结尾提出了对所有女性恳切的希望:“我请大家放手去写各类的书,对任何主题都不必有顾虑,不管它有多么琐细,或多么宏大。我希望大家能想方设法拥有些自己的钱财,允许你去旅游,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沉湎在书本中或在街头闲荡,让思绪汇入街上的潮流中。”

相关推荐

《上帝的骰子》读后感100字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上帝的骰子》读后感1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上帝的骰子》是一本由罗金海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帝的骰子》读后感(一):不一样的量子理论

一开始单单只是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还是一脸的迷惑,《上帝的骰子》,这本书是讲述的什么?在一开始我以为它是一本类似神话题材的故事,或者说就是讲上帝的骰子之类,结果当我仔细看之后,我发现,哦,这个想法简直大错特错,这是一本量子力学的书籍,作者很机智,他将量子力学,一个本应是很科普,很硬核,很理性的物理知识,用一种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实在是很棒了,所以说,这本《上帝的骰子》,它实用于很多人,可以是物理老师,或者说不止步于物理老师,可以是幼儿园小孩子用来科普的读物,也可以是路人随手打发时间的漫画,但无论是何种方式,都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实在是很优秀。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对量子物理的印象就是,难,很难,超级难。但是在这本书里,我很奇妙的发现原来那堆另无数个高中生无数的教授都抓耳挠腮的量子物理,原来可以这么的简单被理解。所以说在这里我就想为这本书打一个广告,如果你正在被量子物理学肝肠寸断,抓耳挠腮,那么你不如去阅读这样的一本《上帝的骰子》,它可以将复杂的量子物理转变成一个很简单的漫画,用最通俗的语言,来向你展示最复杂的物理变化。出于好奇,我还特意去百度了一下作者的资料,回来的我,简直跪地膜拜,作者罗金海,量子物理学派创始人,这对于我这样一个物理瘸腿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块闪闪发光的大金砖,抱着睡觉都能乐醒的那种存在。话题回到这本书,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示我对这本书的赞扬,因为这本书实在是无论从哪里来看,都是一本可以称作神作的书,在书里,我更加充分的了解到了双缝干涉实验,我也更充分的了解到了原来波的传播速度是和光是一样的以及很多很多曾经只是从眼前略过从来不进脑子里的各种物理知识。忽略这本书的内容的话,这本漫画的绘画也是很搞笑的,他把先前时代科学家们针对各种物理理论的争斗,都用了很简单的方式展示在我们面前,更加方便我们记忆,也让我们更容易的理解。波粒二象性的发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相对论的出现是我们知道原来我们不是单一的运动。而在这个科技飞速进展的今天,量子时代又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很是期待。

《上帝的骰子》读后感(二):不一样的量子理论

一开始单单只是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还是一脸的迷惑,《上帝的骰子》,这本书是讲述的什么?在一开始我以为它是一本类似神话题材的故事,或者说就是讲上帝的骰子之类,结果当我仔细看之后,我发现,哦,这个想法简直大错特错,这是一本量子力学的书籍,作者很机智,他将量子力学,一个本应是很科普,很硬核,很理性的物理知识,用一种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实在是很棒了,所以说,这本《上帝的骰子》,它实用于很多人,可以是物理老师,或者说不止步于物理老师,可以是幼儿园小孩子用来科普的读物,也可以是路人随手打发时间的漫画,但无论是何种方式,都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实在是很优秀。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对量子物理的印象就是,难,很难,超级难。但是在这本书里,我很奇妙的发现原来那堆另无数个高中生无数的教授都抓耳挠腮的量子物理,原来可以这么的简单被理解。所以说在这里我就想为这本书打一个广告,如果你正在被量子物理学肝肠寸断,抓耳挠腮,那么你不如去阅读这样的一本《上帝的骰子》,它可以将复杂的量子物理转变成一个很简单的漫画,用最通俗的语言,来向你展示最复杂的物理变化。出于好奇,我还特意去百度了一下作者的资料,回来的我,简直跪地膜拜,作者罗金海,量子物理学派创始人,这对于我这样一个物理瘸腿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块闪闪发光的大金砖,抱着睡觉都能乐醒的那种存在。话题回到这本书,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示我对这本书的赞扬,因为这本书实在是无论从哪里来看,都是一本可以称作神作的书,在书里,我更加充分的了解到了双缝干涉实验,我也更充分的了解到了原来波的传播速度是和光是一样的以及很多很多曾经只是从眼前略过从来不进脑子里的各种物理知识。忽略这本书的内容的话,这本漫画的绘画也是很搞笑的,他把先前时代科学家们针对各种物理理论的争斗,都用了很简单的方式展示在我们面前,更加方便我们记忆,也让我们更容易的理解。波粒二象性的发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相对论的出现是我们知道原来我们不是单一的运动。而在这个科技飞速进展的今天,量子时代又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很是期待。

《上帝的骰子》读后感(三):用不一样的方式来看量子理论

一开始单单只是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还是一脸的迷惑,《上帝的骰子》,这本书是讲述的什么?在一开始我以为它是一本类似神话题材的故事,或者说就是讲上帝的骰子之类,结果当我仔细看之后,我发现,哦,这个想法简直大错特错,这是一本量子力学的书籍,作者很机智,他将量子力学,一个本应是很科普,很硬核,很理性的物理知识,用一种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实在是很棒了,所以说,这本《上帝的骰子》,它实用于很多人,可以是物理老师,或者说不止步于物理老师,可以是幼儿园小孩子用来科普的读物,也可以是路人随手打发时间的漫画,但无论是何种方式,都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实在是很优秀。

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对量子物理的印象就是,难,很难,超级难。

但是在这本书里,我很奇妙的发现原来那堆另无数个高中生无数的教授都抓耳挠腮的量子物理,原来可以这么的简单被理解。

所以说在这里我就想为这本书打一个广告,如果你正在被量子物理学肝肠寸断,抓耳挠腮,那么你不如去阅读这样的一本《上帝的骰子》,它可以将复杂的量子物理转变成一个很简单的漫画,用最通俗的语言,来向你展示最复杂的物理变化。

出于好奇,我还特意去百度了一下作者的资料,回来的我,简直跪地膜拜,作者罗金海,量子物理学派创始人,这对于我这样一个物理瘸腿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块闪闪发光的大金砖,抱着睡觉都能乐醒的那种存在。

话题回到这本书,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示我对这本书的赞扬,因为这本书实在是无论从哪里来看,都是一本可以称作神作的书,在书里,我更加充分的了解到了双缝干涉实验,我也更充分的了解到了原来波的传播速度是和光是一样的以及很多很多曾经只是从眼前略过从来不进脑子里的各种物理知识。

忽略这本书的内容的话,这本漫画的绘画也是很搞笑的,他把先前时代科学家们针对各种物理理论的争斗,都用了很简单的方式展示在我们面前,更加方便我们记忆,也让我们更容易的理解。

波粒二象性的发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相对论的出现是我们知道原来我们不是单一的运动。

而在这个科技飞速进展的今天,量子时代又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很是期待。

《上帝的骰子》读后感(四):量子物理趣漫画史

上帝的骰子8.9罗金海/2019/中信出版集团

想来可怕,上学的时候我的物理成绩惨不忍睹,能算上的实验,只有无意中看到树枝在水里变形,是因为折射吗?看了这本书,居然对量子物理的发展脉络有了相当的掌握,对从这条路上走过的重量级的物理学家们有了基础的了解。完全改变了对物理的认知,如果当初物理老师们都能用这样的方式讲解物理,物理哪还会被认为这么难。

你能相信吗吗?

通过一本漫画,通过调侃式的语言,简简单单把牛B哄哄爱因斯坦都没有搞清楚的量子物理学,交待的明明白白。更厉害的是像我这种物理小白,看完之后也知道了个七七八八。

量子物理学,它是现代科学的基石,没有它,也不会有晶体管,智能手机,电脑,卫星导航

更不会有激光,电子显微镜,原子钟,核磁共振装置。现代工业体系70%与量子力学有关。

可是很多人估计和我一样不知道这是啥,也更不知道它是如何出现的,是哪些大侠们一路修炼完善,是如何一路发展到今天的,如何一步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的。

《上帝的骰子》以漫画+戏说的方式,全面呈现了量子物理学的萌芽、发展、使用。当然了“戏说”是指诙谐幽默、轻松搞笑的笔法,配以看上去不大正经又无比形象的漫画,把各个时期对量子物理有影响的大侠们轻松的展现出来。像在索尔维会议上,以爱因斯坦和玻尔为首的科学争论,被写成双方大哥各带一群小弟约架,配上搞笑的图,看来除了赏心悦目,不知不觉中把这些重要的时间点和人物关系梳理的清清楚楚。

一般来说,光听理论,太枯燥,比如波粒二像性,薛定谔的猫,薛定谔波函数,这些名震20世纪物理学史的词,根本不知道是啥,但配上通俗易懂的图,当然,也不会说就能理解透彻,可这些术语,也就没有那么复杂了,充分调动左脑和右脑的配合,让我们的理解和记忆都变得活跃起来。这也是学习的正确方式,记不住的理论,记住了形象,记住的形象可以展示理论。复杂的物理被分解了。

实际上它很高深,看上去又那么易懂,关键在于作者拎的清,说的明,这个很要功力。自已要对量子物理相当透彻的了解,还要再让非专业人士也看得明白。“量子学派连载漫画被网友疯传,将难懂的量子物理知识推向累计阅读超过3000万次。”可见她的魅力!

《上帝的骰子》读后感(五):量子理论发展史

《上帝的骰子》是一本关于量子物理学发展史的漫画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量子物理学各家理论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各位在量子物理学发展史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大科学家之间的爱恨情仇。

古希腊的哲人最早提出光是由一粒一粒非常小的光原子组成的,这种光的“微粒说”一直统治着上古科学界。直至十七世纪,数学教授格里马第提出了“波动说”——光是一种波,“微粒说”才受到了人们比较严重的质疑。此后,关于光的“波动说”和“微粒说”的争论持续了将近三百年。1672年,牛顿发布了光的色散实验驳斥了光的“波动说”。甚至直至1704年,在主张“波动说”的惠更斯和胡克(就是那个著名的发现了弹性应力应变关系的“胡克定律”的胡克)去世之后,才出版了《光学》一书,并在序言中写下了“为了避免这些论点的无谓争论,我推迟了这部书的公开发行”。这脾气秉性让人不由得想去怀疑这还是那个我们熟知的以严谨和严肃著称的、以苹果和三大定律影响了后世多少理工科学生命运的牛顿么?1807年,玩转了力学、数学、光学、语言学、考古学等等的“天才式人物”托马斯・杨进行了物理学五大经典实验之一的双缝干涉实验,直至今天,理工科学生在高中阶段以及大学里的物理课上学到光的干涉原理时依旧是在通过还原托马斯・杨的这个实验来进行观察和证明,这个实验之经典程度可见一斑。双缝干涉实验很好地证明了光的“波动说”。1818年,“微粒说”学派甚至在学界发动征文活动,以证明本方观点。但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了1819年,没有认真审题的菲涅尔提交了一篇“跑题”论文,凭借数学推理完美地解释了光的衍射问题。这个本来被“微粒说”请来救火的人却又加了一把柴。

与此同时,那个经常出现在物理课本上与电磁波紧密相关的(而不是那个咖啡牌子)麦克斯韦通过自己的努力计算出了电磁波的速度是接近300000千米/秒。而麦克斯韦隔代相传的弟子赫兹又验证了光是电磁波的一种。至此,“微粒说”完败,也标志着第二次玻粒战争以“微粒说”完败而告终。后面的故事和前面的风格大抵相同,作者很擅长抓住量子力学发展史过程中的具有“戏剧冲突”的地方。虽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原理早已了然于胸,但细细品读这个发展过程却是在倍感荒诞幽默之余又多了几分对科学精神的敬畏之情。

神秘博士学读后感100字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秘博士学读后感1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神秘博士学》是一本由[英]卡文·斯科特/[英]马克·赖特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3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秘博士学》读后感(一):神秘博士学——情怀与知识并重

其实书还没有完全看完,平时也是有时间就翻翻,但其实不论翻到哪一页,都可以收获新知识,不看的时候就摆在架子上也好看。◆首先,作为神秘博士粉丝这一点就足够啦。和音速起子、胡椒罐一样,这本书是一种情怀,这本书除了阅读外很有收藏价值,像所有买的精装书一样,可以高高的摆在书架最显眼的位子,等着有人未问:“哇,这本书样子好好看,讲什么的呀?”。——然后,就可以开始安利了。.其次,这本书有挺多“稀有”或者“罕见”的知点,是对剧情的一种补充。有些内容看剧的话其实挺容易忽路的,比如书里总结了博士爱吃的食物,其实看书之前我只记得小10和小11,毕竟那个等了博士12年的女孩不能不爱呀,这集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但书里其实非常详细的总结了其他很多内容,比如12叔喜欢苹果我是看书才知道的。第三,这本书将50多年以来剧集的一些内容进行了一个总体与概况,有些内容看起来也更为直观,比如,同伴离开的原因,分开看可能不够直观但合在一起就会发现,9-12任博士的同伴,下场大多比较惨(希望13姨能好点),但其实前几任也是有不少同伴最后结局比较好(但被迫离升的那么多,莫名心酸)。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有颜值有内容的书,书汇集了所有译者和其他参与者的心血,也汇集着粉丝们的情怀。

《神秘博士学》读后感(二):这是一个假粉补知识点的故事

这是一本里面比外面大的时空珍藏宝典,也是对于一个从新版博士入坑的假粉而言,补梗的最佳选择。

身为一个英语差到四级都没过的可怜孩子,大部分DW相关的消息我都只能通过各位大佬的微博或者相关粉丝群讨论知道。

这本书也是,在微信群看见书的第三天买了一本,然后第二天就到了(此处表扬当当网的发货速度)。顺便在看书的时候还解决了实践周作业,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了。

言归正传,这本书作为一本《神秘博士》完全设定资料集。刚开始我是准备买回来收藏的,也就是不打算看完的那种。资料设定集这种东西,看起来就是那种跟词典一样信息完备但是不适合阅读的存在。

但是翻开书之后,我发现脸有点肿。从1963年老版到2017年最后一集,这本书里面收录了所有我已经了解和一知半解的博士梗。

从我所了解的博士的多次重生他的同伴们以及不可或缺的怪物,这些东西的补充让一个假粉感受到了自己的……菜。

不过有个意外收获,这个真的是解除了我一直以来的胡椒罐子恐惧症。戴立克作为宇宙第一可怕的怪物,居然存在45种可以杀掉他们的办法,要是全都学会了,那我岂不是能在DW宇宙横着走?!

emmmmmm,还是让这些战争狂人各自混战去吧,麻麻我害怕,我要回家。

一本书让你成为神秘博士十级学者,入坑新手必备!入手绝对不亏,嘿嘿没得图配了,强行放一张学校的银杏叶

《神秘博士学》读后感(三):生活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TARDIS和音速起子

TARDIS,shortfor“TotallyAndRadicallyDrivingInSpace”(宇宙任我行),咳咳,不对,shortfor“TimeAndRelativeDimension(s)InSpace”(时空相对维度),标志是“biggerontheinside”,个小肚大的旅行神器,号称里面有无限空间,甚至以一颗恒星作为发动机。虽然后来有了佩戴式旅行器(手表),但是我们还是超爱这台40型的T娘的,谁让人家有灵魂呢(11th博士作证,T娘还会kisskiss。Clara作证,T娘有脾气。Amy作证,T娘会捉迷藏。Rose作证,T娘净化一切。自我修复什么的更不再话下啦)。

音速起子,号称宇宙最强微电脑,但平常主要用于探测外星科技以及,开锁。号称能开一切锁,除了,木门。咳咳。但从未用来开TARDIS的门,根据12th博士和Clara的谈话,它似乎不能开TARDIS的门。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DoctorWho弗能应也。咳咳,bug什么的请不要在意。

神秘博士,TheDoctor,DoctorDisco,DoctorFunkenstein,咳咳不对,DoctorWho,拥有两颗心脏的外星人。非常不靠谱。不爱吃梨,也不爱吃苹果(11th:Appleisrubbish)。也是,一天一个苹果,就跟Doctor无缘了。他通常有个计划,但是众所周知,博士会说谎。

痛恨暴力,但闯进小姑娘家里要吃要喝还对人家厨艺百般挑剔不算。灰常需要陪伴,有点阳光就灿烂。热爱冒险,无限好奇心。无聊时就想念赛博人和打雷胡椒罐。如果实在无聊得不行,他能在一小时内把篱笆都刷一遍,地拖好,颠9999个的球,做一个合格的管家(不过上述情况不常见)。管家的事情,还是交给Ood吧。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成为神秘博士呢?音速起子不是问题,某宝能淘一个,虽然既不能检测外星科技,也不能进行复杂计算,甚至不能开锁,好歹能假装哔哔哔响。TARDIS是个大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地球科技还没达到这个水平,唔。

实在不行的话,就,买本《神秘博士学》聊作慰藉吧。传说,里面,啥都有,是吧。嘿嘿。万一有把TARDIS的钥匙呢?

《神秘博士学》读后感(四):我书架上的时间机器

其实几个月前就有看到晏如老师在微博上晒过《神秘博士学》了,当时就特别期待,现在终于如愿入手。

讲真,对这本书俺是由内而外的喜欢。封面是T娘半开的大门,有种在书架上摆了一台时间机器的感觉2333

而且这本书还真是里面比外面大(废话)。内容相当充实,每翻一页都像是在寻宝,能看到很多被我们忽略的点滴趣事。对于我这种老版没看过几集的假粉而言也是相当好的科普资料。

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统计,比如同伴名录,剧中出现的历史名人,还有本剧和其它影视中出现的共同演员...点名星战和HP。

除了对剧集设定的科普之外,本书对演员编剧的介绍也相当不吝篇幅。所以说,我想要的这里面基本都有了(*▽*)♪。其实之前有买过英文版的百科,但是本英语废并没有读多少(////)所以真的超级感谢译者团队的诚心翻译,毕竟工程量真的不小...居然更新到了13姨

《神秘博士学》读后感(五):走进《神秘博士》讲述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翻开这本书之前,一直以为它会是一本严谨的盘点百科全书,却不曾想里面的文字是这么的有意思。开篇,便是一份关于《神秘博士》的大事年表,对于我这个没看过老版的人来说,读前半段时都是哇哦、哇塞等诸多感叹词,这里是我没有见过的历史。而后半段呢,看的我是“热血沸腾”,这里的故事我都经历过!

哦,大事年表后便是。。。算了,心脏不好的朋友不要轻易翻开第33页,这里有一把把大刀,插的你怀疑人生。插完刀呢,就是14为博士的扮演者的生平,里面包涵这两位作者的“调侃”比如说“从小就励志做演员的《DoctorWho》的死忠粉,大卫田纳特”好吧其实DTT是我所看的第一位博士,是我的白月光啊。

书里还写了,我们所没有见证的博士的冒险,原来博士“背”着我们干了这么多事啊(`^´)除了这个还有博士的家庭树,emmmmm,这是个有四任妻子的时间领主,包括伊丽莎白一世玛丽莲梦露、River还有一个不知名的Susan的祖母。

书里还细数了博士的所有曾用名,当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约翰•史密斯”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不怕名字多,就怕有真的混在里面”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藏着他的真名呢。

结束了博士和同伴篇,就是怪物篇了。五颜六色的小打雷是为了区分官职的高低,这个其实不难看出,可。。。赛博人在我印象里就是长得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啊喂!看了书才知道原来这些赛博人有很多的区别,而这些区别也是为了区分官职的高低。

不过,看完全书,我发现了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自诩看了无数遍新版《DW》里面情节是滚瓜烂熟,但,我不记得每集的标题!T_T我太难了,书里有很多盘点,都是用的每集的小标题,对于不记得小标题的网来说,里面的盘点看的我很是难过,好了我又要去重新看《DW》了。

哦,对了,你们知道博士死前必须做的事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博士有如何解除重生吗?你们知道莫名法特一写了多少集,有留下来多少坑吗?你们知道看完所有的《DW》要多久吗?大概要。。。反正是要好久好久,你自己去书中找吧~( ̄▽ ̄~)~

《神秘博士学》读后感(六):关于本书

你好啊,我是博士!简而言之呢,快跑吧……——博士,《危急时刻》

我们自1963年11月23日起,与博士一同开始了奔跑,从此再未停下脚步。这场五十余年的冒险,为我们带来了上百个故事、至少14位博士,和猛挥马桶搋子都赶不跑的无数怪物。

我们在2013年出版了本书的第一版,那是一个杂录,一兜子七零八碎的事实、数据,以及游历四维空间五十余年所攒下的种种琐事。如今,我们带着这本重生的百科全书再度登场,它的内容已覆盖至第十二任博士的最后一刻。从托特尔小巷的废料场,到时空错乱的雪地相遇,我们回访了那些教导时间领主如何为人的同伴,重游了塔迪斯去过的行星,也回顾了咱们那位不守规矩的迦里弗莱星人曾直面过的恐惧。

你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博士多年来用过的名字,了解时间领主拥有的诸多能力,一睹女主人和法师究竟疯狂到了什么地步。你会知道博士驾驶过哪些交通工具,可靠的音速起子有多么神通广大,剧集中出现过哪些配乐,等等。

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在其中:谁写的《神秘博士》剧集故事最多?一集集看完所有剧集要花多长时间?此外,本书也包含生存指南篇目——它逐一详述了花式干掉不死的戴立克的各种方法。书中有一份贯穿本剧历史的重大事件详单,和剧中曾提到过的塔迪斯的所有控件与结构的详细资料。

最重要的是,《神秘博士学》是一封写给最精彩的电视剧中的一员的情书。为什么这部疯疯癫癫的科幻剧能让粉丝为联合情报特派组的呼叫信号激动不已?莎拉·简·史密斯总共出现了多少集?在搜寻了二百五十多个故事后,我们仍未找到答案。不过我们倒是知道,戴立克总共说了多少次“消灭”。

祝你时时快乐,处处开心。

——卡文·斯科特马克·赖特

小贴士:关于那些故事和统计数据

书中数据覆盖了从《非凡女孩》(1963年)到《二如往昔》(2017年)的所有已播出的《神秘博士》剧集,但没涵盖未播映的《沙达》(1979年)。

《神秘博士学》读后感(七):《神秘博士学》,whovian必备

早早拿到了新的设定集超开心~和五十周年珍宝书一样的Tardis蓝~

《神秘博士学》封面上就处处是梗啊,大写的whoology,一本里面比外面大的时空珍藏宝典。塑料皮外包装上对应Tardis牌子上的部分贴了一张白色纸片写着《神秘博士》完全资料设定集硬核博士粉必备~真的好用心)被我剪下来夹书里当书签了哈哈哈舍不得扔~

翻译作者里面好多都是资深whovian,还包含锦鲤晏晏老师!

翻开这本书你可以了解到有关于我们爱博士的一切,比如博士的身高家谱搭档,你也可以找到博士所有的对手反派~但是除了博士我们还可以看看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以及宇宙里的高科技。最后的部分则回归现实为我们讲述电视剧拍摄的各种花絮~~

这本设定集既有让你吃刀子的部分,比如说历任博士的第一句台词与最后一句台词,再比如说博士的伙伴都是因为什么原因离开的博士。但是也有让你回忆起看博士的欢乐的部分,比如说描述博士的老对手戴立克的部分,西蒙斯的那句“干什么,你想吸死我?”,然后就是介绍我们见到的第一个戴立克要素——戳子。大家不都那么说嘛,觉得戴立克像是个胡椒罐,带着一个打蛋器和一个马桶戳子(但是我有个圈外好友非说戴立克长得像编钟并且他说完以后我也回不去了真的也好像编钟啊!),只要想到戴立克就觉得好好笑啊。但是这本书里也介绍了打败它的45种方法?!这可是宇宙中最强大的种族欸,学会了岂不是就是我是宇宙第一?(雾

还是让赛博人和戴立克打叭,我看着他们打

这本设定集的插图也都好可爱好用心~博士的家谱书太可爱了!

据说读完就是神秘博士十级学者啦~~

入手绝对不亏~~

《神秘博士学》读后感(八):乘着Tardis漫游宇宙,跟着《神秘博士学》畅游博士的世界

神秘博士有太多的故事,而《神秘博士学》是一张百科地图,不仅记录了从1963年至今博士经历的故事,而且将这些故事以更细的粒度展示在读者面前:博士的生平履历、博士的同伴和盟友、旅途中遇到的怪物、博士停留过的星球、神秘博士里的科技、神秘博士和流行文化的交融和神秘博士幕后的故事。

部分目录

这本书对怪物的梳理很详细,甚至还有对各种类型赛博人的插画……

超萌的赛博人插画(Delete!)

我个人入坑神秘博士快半年了,从新版第1季看到第11季,每次看神秘博士的时候,都感觉暂时脱离了日常生活,乘着蓝色盒子飞向未知的宇宙,一个更大的世界就展现在眼前。

在开始看神秘博士的时候,我有很多疑问,比如,博士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能活这么多岁?看了剧集之后,有一些疑问被解答了,有一些疑问依然存在,在网页百科里找不到所有的解答。

网络上信息的分散,以及缺乏权威性,让我在找寻神秘博士相关剧集和信息的时候,碰到过挺多疑惑。

在微博上看到《神秘博士学》将在今年出版的信息的时候,我就非常期待,因为自己没有啃英文原版的勇气(很感谢译者们!),而且一本神秘博士的中文百科全书有一个详尽的分类目录,能让读者观其全貌,从整体看神秘博士相关知识和概念的分类。

这本书详细地梳理了神秘博士的相关知识,其涉及范围之广,整理信息之全,让读者能够很快的神秘博士相关的各种知识,比如Dalek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上楼梯、Master为什么这么疯狂(?)以及神秘博士的剧集列表等等知识。

神秘博士剧集列表

剧集列表更新到了2017的圣诞特辑。不仅包含了正剧,还有圣诞特辑、新年特辑、复活节特辑、慈善特辑、动画片、迷你集等等,非常完整。(再也不怕补剧的时候补忘了...)

每一次看着剧集里博士带着同伴踏上旅途,他们遇到危险和挫折,有时候博士的身边甚至会没有Tardis、没有音速起子,但不管遇到怎样的困境和挫折,博士总是不会放弃,永远向前奔跑着。

插画-战争博士在时间大战中

博士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他也会迷惘,会反思自己,会因为过去犯下的错误而愧疚,博士虽然是一个外星人,但他身上有人性的闪光。

《神秘博士》让我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神秘博士学》给了我一个通往博士世界的指南。

书的封面是Tardis,非常贴切。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多了。Itsbiggerontheinside!

《神秘博士学》的出版,离不开参与编辑、出版和发行的工作人员的努力,超级感谢付出时间和精力的译者们!

《神秘博士学》读后感(九):我们为什么要看《神秘博士学》?

我们为什么要看《神秘博士学》?2019年12月9号我在微博上刷到《神秘博士学》中文版发售的消息,激动的立刻下了单。等到第二天拿到手后,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看《神秘博士学》。任何决定都应该是有一定理由的。对于我,是因为我作为“胡粉”热爱《神秘博士》这个IP。然而这本真诚且磅礴的书的受众如果仅仅是《神秘博士》的粉丝,实在是过于可惜了。

那我们为什么要看《神秘博士学》呢?在本书的第一页《关于本书》中的第二段作者提到《神秘博士学》是一本“百科全书”。按照百科全书的解释:“百科全书是概要介绍人类的全部知识或某一类知识的工具书。按照辞典形式编排,以条目为基本单元,收集各知识领域的名词、熟语、地名、事件、人物、著作等等”,将其中的主体替换成“神秘博士”后,就很好的解释了这本书在讲些什么。

《神秘博士学》从戏里戏外两个大的方面,具体到以条目的形式收集好介绍有关博士、伙伴、怪物、地点、“伙伴”以及其衍生文化、衍生产品的全部知识和数据,用文字和插图介绍了整个神秘博士宇宙。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神秘博士的标志之一的蓝色Tardis为你张开一扇门,更有趣的是页顶的一句话“这是一本里面比外面大的时空珍藏宝典”,biggerthanoutside这个tardis的梗用的颇为巧妙有趣,而事实上,这也确实是一本biggerthanoutside的书。

《神秘博士学》封面

很有趣的一点,本书每一章的开始都是博士的台词,比如第一章的开始就引用了新版神秘博士第五季第一集也是第十一任博士的正式出场时刻“Hello,ImtheDoctor”,用本句作为开头非常有意思。

如果你看过这一集便知道,这一集通过外星人的视角呈现了神秘博士中出场的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怪物,以及历任神秘博士,最后第十一任博士从中走出,说出了这句台词“Hello,I’mtheDoctor.Basically……run!”,从而正式宣告了他的继任。

曾经出现过的怪物们第十一任博士

用这样回顾了了历史的代表性历史时刻作为一开始的介绍,不由得让人觉得巧妙。

而这种由剧集而来,以剧集为中心,再延伸到剧集中去的风格贯穿整本书:版画风格的插图,神秘博士的logo,用来计数的tardis等等等等。

可靠指数:3T

《神秘博士》作为一部以“长”——播放时间长,故事内容长,人物名单长——出名的电视剧集,实话实说很少有Whovian是很完整的把这个ip下所有的作品都完整的看完并记住的,更多的人,可能只是看了其中的一大或一小部分剧集。所以对于whovian(神秘博士粉丝)来说,《神秘博士学》的存在更像一个数据库,它全面、权威、补充。Whovian可以用它来解答自己的疑问,可以用它来了解幕后故事,可以获得对已知知识的补充。比如我们都知道音速起子可以开除了木头以外的门,而这个博士的忠实“伙伴”都可以做什么?这个问题,《神秘博士学》用了整整四张的篇幅去系统而直观的介绍它。更多的,在读完《神秘博士学》之后重新去看电视剧集的时候,会获得全新的体验和角度,对于我而言,这是最令我感受到快乐的部分。

关于音速起子

但另Whovian一直苦恼的其中一个问题,便是《神秘博士》的安利是出了名的难卖。过于长、人物众多、有一定年代感(毕竟是从几十年前开始的)的外国剧集总是难以让人吃下安利,而现在《神秘博士学》便是很好的一个卖安利的途径,因为它对路人真的很友好。《神秘博士学》是一个很好的从中一窥刀客特(doctor谐音)魅力的窗口,它系统的向大众呈现了这个由神秘博士展开的故事,它可以回答你的所有疑问比如“神秘博士是谁?”“赛博人是什么?”“神秘博士的伙伴都是做什么的?”“Tardis有什么用处?”“我很喜欢宋江这个角色请问她第一次出场是什么时候?”等等等。对于路人来说,有了《神秘博士学》,再也不用担心会不会看不懂了,卖安利的各位胡粉朋友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朋友看不懂了。而如果你因此爱上了《神秘博士》了,这本书也可以告诉你有什么可以补的档,因为一切关于《神秘博士》的内容,它都有。

全是赛博人

我是从新版的第五季开始入坑的,《神秘博士》跳跃的时间线是它吸引我的最初原因,而这本书则在一个真实的线性的时间线上记录了一个超越时间的故事,一个不只是博士的故事,事实上他是谁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神秘博士本身便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空间,人与想象之间的故事。

最后,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关于本书》,作者提到:《神秘博士学》是一封写给最精彩的电视剧中的一员的情书。我相信,任何读过这本精彩绝伦的作品的人,都能感受到这封“情书”中包含的浓浓情意。

(吐槽一句,我不是很懂要把页码设计到里面是个什么原因,翻书真的很费劲……)

《神秘博士学》读后感(十):连名字都没有,为什么他们还能成为大佬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没有名字的怪物,他很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于是一分为二,踏上寻找“名字”的旅途。

“铁匠伯伯,请把你的名字给我。”

“名字怎么能给人。”

“如果把名字给我,我就钻到伯伯的身体里,让你的力气变大,当作谢礼。”

“真的吗,如果力气能变大,那就把名字给你吧。”

怪物变成了铁匠奥图,奥图成为力气最大的人,然而肚子饿的怪物,从身体里面把奥图吃掉了,又变成了没有名字的怪物。

于是,怪物继续向前走,他变成鞋匠汉斯,变成猎人汤玛斯,变成小王子约翰,吃掉了身边的所有人,最后与另一只怪物相遇,也吃掉了另一只怪物。

“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名字,却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叫他的人了。”

这个故事叫做《没有名字的怪物》,是漫画家法兰兹·波纳帕达创作的绘本。法兰兹·波纳帕达,有很多个笔名,包括雅克布·法罗贝克、艾米尔·薛贝、克劳斯·帕佩等等,这些作家虽然故事风格不同,画风也不一样,但确实是同一个人——从阴暗的笔触、吊诡的情节以及极其残忍的表达方式,很容易辨别出来。

这位绘本画家认为“人类可以被塑造成任何形式”,每一次创作都带有改造人类的实验色彩。他的这个绘本《没有名字的怪物》也确实成为一连串凶杀案——或者说杀戮也不为过——的罪魁祸首。一个名叫约翰的美少年,化身为绘本中没有名字的怪物,附身于人,逐渐吞噬所有周围的人,他心中的怪物越来越大,成了一个无法停下的杀戮机器。

《Monster》约翰/浦泽直树

——咔哒,以上故事嵌套于日本神级漫画家浦泽直树的作品《Monster》。

“世界上最大的罪过,是剥夺他人的名字。”这是《Monster》中波纳帕达所秉持的观念。这部作品中,“名字”象征着自我和他者,像一面镜子,一边是自己,一边是一个不同于自己、又极其酷肖的存在。换句话说,名字是人类与世界及他人发生关系的连结点。

“名字”对于人类,远远不是一个称呼那么简单。所谓“姓名杀人”,有着非常久远的神话、人类学渊源。北美原始部落有将名字等同于身体器官的传统,隐藏名字有免受巫术侵扰的功能。“叫魂”与“厌胜”中,名字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西游记》里银角大王就是被叫了名字,才被收进太上老君的紫金红葫芦;漫画里,被看到了名字也可能有生命危险。

《你的名字》之点名簿

现在或未来又如何呢?弗诺·文奇早威廉·吉布森一步,用一个光怪陆离的赛博朋克故事告诉我们:时代的轮子好像转了一整圈,我们的观念又转回到了魔法时代——我们又重新担心起自己的真名实姓来。

所以回想一下,还真有不少大佬级人物要么根本没有名字,要么可以忽略不计,或者是“喊我名字,要你命”。如果你问1900叫什么名字,丹尼·伯特曼·T·D·雷蒙·1900或许是一个答案,但是从官方效力来看,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名字。1900是数字、是象征,是“船灵”,黑白键才是他的名字。

有一个“连名字都不能提”的黑魔王,少年时期他英俊潇洒,有一个好听又好读的名字——汤姆·里德尔,但他变强了也变秃了,力量带走了他的名字,同时也带走了一头茂密柔顺的头发。

一个You-Know-Who已经让人很无可奈何了,大腐国又塑造了一个DoctorWho——

——IAmTheDoctor!(我是博士!)

——Doctorwho?(什么博士/您贵姓?)

——DoctorWho!(神秘博士!)

为什么编剧、制片们都意识不到,who只是一个普通的疑问代词呢?

“我是博士。好吧,大家都叫我‘博士’,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还自诩博士,而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博士,《房客》

这位显然很会说绕口令的博士是一位神秘的外星来客,他的幸运数字是7(或者74384338),本职是一位迦里弗莱星的时间领主,拥有双心血管系统(两颗心脏),具有重生的能力(已透支)。

他会朗诵、唱歌、跳踢踏舞,拥有超高水平的足球球技,是迦里弗莱星最优秀的剑客,还可以倒写文字、速读,舔手指或者摸耳朵就能判断年代。

在他身上,你可以看到各种品类的科幻元素:

搭乘“时间与空间的相对维度”飞行器进行时间旅行,左脑和右脑通过特级神经中枢协同运转;拥有旁路呼吸系统、不易被勒死;完美模仿其他生物;与赛博人、戴立克、渥德人、哭泣天使等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生物建立各种微妙的联系;目睹过宇宙大爆炸,乘坐过“泰坦尼克号”,目睹过庞贝陷落,参加过2074年反重力奥运会……

还有时间大战——

“曾经有一场大战,异常事件战争,最后的时间大战。我的族人为了世间万物的存亡与一个叫做‘戴立克’的种族开战。但它们输了。他们输了,所有人都输了。他们都已不复存在:我的家人,我的朋友,甚至是那片天空。”——博士,《水泄不通》

这样一位宇宙神级人物,确实是名副其实的“神秘人”,因为你无法得知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位时间领主(TimeLord)。

当然,也有不明所以的专业吃瓜群众将博士视为“灾难本身”:

其实,据不完全统计,这个神秘的天选之子有一大把名字,他给自己起过31个名字,而别人给他起过44个名字——什么迪克·范·戴克、迪斯科博士、双关天才博士、火柴人、奥丁、地球总统、约翰·史密斯,还有黑暗使者、残酷的暴君、地底画廊馆长、无名氏、假奥丁、屁股着火的企鹅、史波克先生、终极黑暗的容器……

但是这些统统都只是伪装,他真正的名字还是不能告知人口。

这位宇宙大佬在各种各样的时间线里穿梭。在他两千年漫长的生命力,有两位数的人类伴侣,也已经重生了十四次——

博士真的喜欢吃苹果吗?

博士习惯在茶里放几颗糖?

有哪三样食物是博士声称由自己发明的?

“我说了,不要瞬间移动。”是博士对哪个同伴说出的最后一句话?

象征着“时间与空间的相对维度”的飞行器塔迪斯有多少种飞行模式、有哪些零部件?

查理·狄更斯未完成的小说是什么来头?

阿加莎·克里斯蒂怎么会神秘失踪?

梵高的向日葵里藏着什么秘密?

这些包含着宇宙终极奥秘的资料,都藏在《神秘博士学》这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里——

“外面还有许多迷人的奇异之地。有的天空烈焰熊熊,有的海洋长眠不醒,有的河流沉湎梦境;有的地方,人们的身躯由烟雾凝聚而成;有的城市,由歌声建造筑就……”——博士,《幸存》

如果舍不得自己的名字又苦于终日俗常的生活,不妨跟着这位没有名字的宇宙大佬,来一场浪漫的时空之旅吧!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读后感100字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是一本由杨俐容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读后感(一):解决孩子的情绪困扰,父母的懂得才是最好的解药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要遇到情绪问题和成长困扰。随着年龄增长和身心发展,儿童的情绪也由简单向复杂分化和发展,识别情绪和管理情绪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会关系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性格以及品格塑造。面对孩子的情绪,有的家长可能会感到心烦和不满,从而去批评呵斥孩子,或者因为看到孩子出现了情绪问题而感到担心和焦虑不安;也有一些父母会想要去了解孩子的情绪背后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受?如何做可以帮助和安抚孩子?我们说,后者是属于高情商父母,也是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练习而逐渐成为的“良好的父母”的样子。成为高情商的良好的父母,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期许。台湾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杨俐容老师曾经十多年致力于儿童情商教育与心理学教育,她为了帮助千万父母达成这份期许,特意写了一本书:《读懂孩子的小情绪》。在这本书里,有丰富的“案例故事”,有“心理咨询师这样说”,对案例作针对性的分析解读,还有相应的“教养秘方”,开给学习中的父母,用简单、具体、可行的方法帮助父母朋友们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很容易就产生畏难情绪,面对挫折和困难特别敏感,习惯性逃避和放弃。为这种脆弱、低抗挫力的孩子家长,杨俐容老师特意指出:孩子之所以有不同的耐挫力,就在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或失败给出了不同的回应。如果面对必然要经历的困难和挫折时,大人可以不指责、不嘲笑、不过度保护,孩子自然就会主动面对一层层的考验、一关关的挑战,甚至他们热烈地渴望闯关晋级,在不断的磨练中技巧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而如果不管多努力,都无法达到父母的标准和期望,孩子就会逐渐产生自我否定。我们常说,打垮我们的往往不是遇到的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那些事件的看法。儿童往往都采用内归因的方式,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时的挫败感归因于“我不够好,我不行,我没有能力”。这样一来,无力感、挫败感就挥之不去了。针对这种局面,杨俐容老师告诉父母朋友们“三要三不要”:-要强化成功的经验-要乐观描述失败-要陪伴孩子度过挫败期-不要跟别人比较-不要一味地赞美-不要给予过高期待《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这本书的实用性还体现在尊重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不同时期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情绪问题做了分类,包括:-孩子情绪问题总论-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以及特意为七年级孩子的情绪问题做了一个指导。我们需要了解到,我们的孩子会出现不同的情绪问题,这本身是正常的,反而认为“孩子有情绪问题就不好”这样的想法才是不正确的。同时,要成长为良好的家长,就要学习识别和看懂孩子的情绪背后所表达的诉求。只有看到情绪的来处,读懂问题的根源,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对待孩子的情绪,看见是疗愈的开始,而懂得就是最好的解药。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读后感(二):懂得,才能更好地陪伴——读《读懂孩子的小情绪》

每一个孩子从在母体中孕育的时候便有了自己的小情绪,幼年的孩子无论他的哪种小情绪在父母眼中看来都是可爱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怒,都是成长,都是进步。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情绪越来越多,表达喜怒哀乐的方式也是千变万化,而父母也不再以纯粹的目光去审视孩子。他们渴望孩子听话、懂事、有礼貌,渴望孩子成为“父母想要的样子”。在父母的眼中,有时候孩子们的笑容、善良和爱就像天使一样温暖着他们,更多的时候子们的哭闹、叛逆、焦虑又折磨着他们,让为人父母者寝食难安,夜不成寐。我们不禁会问,前一秒那个天使般的孩子怎么转眼之间变成了折磨人的小妖精呢?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需求,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每个成长阶段又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他们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有着属于他们的成长中的烦恼,但却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去面对这些小情绪。在《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这本书中,长期从事儿童情商教育工作的教养专家杨俐容从1岁到15岁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常见的11类情绪行为表现问题入手。通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解析,给家长最专业、科学的教养策略,帮助家长们避开教养“雷区”,轻松化解孩子成长路上的情绪教养难题,帮助家长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首先从总体上介绍了孩子们的情绪问题,接着按照孩子的年龄,分别介绍了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及七年级孩子的情绪问题。涵盖的年龄范围很大,无论你的孩子是牙牙学语的幼儿,还是刚刚背起书包迈入学堂的少儿,亦或是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少年,他们成长路上的那些小心思、小烦恼,都能在本书中找到很好的解答方法。例如:第四部分主要通过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孩子闹别扭、生闷气怎么办?孩子是冲动“小霸王”: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怎么办?心情总是不美丽:怎么帮助闷闷不乐的孩子?三个章节来介绍小学高年级孩子的情绪问题。每个具体的问题又通过【摘要】、【案例故事】、【心理咨询师这样说】、【父母可以这样做】、【父母千万别这样】、【心理咨询师小叮咛】六个环节帮助家长读懂孩子的小情绪,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不仅结合案例掌握了读懂了孩子的小情绪的方法,学会了帮助孩子正确的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小情绪,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了一种正确的教养理念,能够站在孩子的视角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一种正确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便于养成融洽的亲子关系。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只有读懂孩子的小情绪,才能引导孩子擅用积极情绪,才能帮助孩子正确疏导负面情绪,从而更好地成长成才。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读后感(三):年轻爸妈的枕边必备书——《读懂孩子的小情绪》

在体验了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欣喜过后,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踵而来、令无数父母措手不及的就是面对孩子令人困扰的情绪行为,父母更多的不知所措、情绪失控乃至抓狂!《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父母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的确,一个好的老师,或许影响孩子三五年。但一个好的家长,绝对能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以说,“成为好父母”是天下父母共同的自我期许。因为无论任何时候,孩子的幸福始终是父母心中最大的希望,但如何培养出拥有幸福能力的孩子?也是千万父母心中的困惑;“如何成为好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记得文学家胡适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间最可恶的事,莫过于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糟糕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所以,作为父母,和颜悦色的面容和稳定的情绪,其实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这样高要求的父母如何才能练就?我首推年轻父母静心读一读《读懂孩子的小情绪》一书。《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这本书,是台湾大学杨俐容教授从事儿童情商教育十五年的智慧结晶,书中介绍了从1岁到15岁孩子最常见的情绪问题,有教养专家专业、科学的解答,可以让年轻父母轻松化解情绪教养难题,培养高情商的孩子,成就完美亲子关系。《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这本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先总结说明教孩子如何管理好情绪需要遵循的基本的大原则;第二至第五部分分别介绍了幼儿园阶段、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高年级阶段以及七年级孩子的情绪问题。各部分又以“案例故事”“心理咨询师这样说”“父母可以这样做”“父母千万别这样”“心理咨询师小叮咛”的架构来呈现每一个主题。书中对易分心、太好动、闹别扭、身心症、不耐挫等11种常见的儿童情绪行为表现,通过分门别类的方式,帮助父母看懂孩子的情绪行为困扰,并进行原因分析,同时对症下药,给予父母具体的做法指导,营造美好的亲子关系。尽管我也仅是粗略读了一次这本书,但仍然强烈感受到此书实用性很强:面对孩子的各种情绪行为问题,书中各章节既有针对特定主题的原因解析,又有适用于每一种情绪行为问题的普遍性成因,能在有效解除疑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养秘方,达到稳定父母、帮助孩子的双重功效!其中我尤为喜欢的是放松技巧中的腹式呼吸法,我在自己练习之余,也试着带着自己的学生进行了练习,觉得除了能放松身体、舒缓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之外,还能让人心静不少呢!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在孩子离开前,及时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给孩子一生受用的幸福能力,让他(她)有健康的身心、正确的三观、独立的人格,教会他们拥有:相信自己的力量;爱一个人的能力;及时止损的智慧;未来可期的信仰……让这些东西,成为孩子独立面对世界时的有力支撑!这,就是享受阅读,收获丰富!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读后感(四):读懂小情绪做最高明的父母

读懂小情绪做最高明的父母

——读《读懂孩子的小情绪》

滁人也

读初一的男孩郁闷极了:自己这几天不高兴,是因为需要妈妈帮自己买鞋子,鞋子在体育课时脱胶了,跟妈妈提了几次,妈妈都没有买。而让男孩难受的是,妈妈一看到他闷闷不乐的样子,就指责他:“今天又在学校闯祸了?还是又考砸了?看你这幅死相!”男孩百口莫辩,只能更加郁闷。

这个男孩的妈妈不知道,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忽略,却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个妈妈也不知道,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小情绪,其实背后都有原因。要是这位妈妈知道这些,或许她和孩子的沟通就会更加顺畅,对孩子的教育也会更加成功。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一书,为容易忽略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的爸爸妈妈们提供了一系列可以操作的方法,能让爸爸妈妈们做真正高明的父母。

该书的作者杨俐容,从事儿童情商教育超过十五年,从学术专业走入社区服务,堪称国内儿童情绪教育的重要推手。著有《EQ武功祕笈》、《生命礼物:遇见够好的妈妈》、《情绪教养,从家庭开始》、《给中学生的情绪管理术》等书,译有《皮亚杰》、《孩子生得少,情绪教养最重要》等。在孩子的情绪研究方面,是真正的颇有建树。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一书是按孩子的年龄阶段来介绍的。在第一部分里,全面地介绍了孩子的情绪问题,重点是将教孩子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方式,而配上的案例故事,是《让您快速理解孩子的情绪行为》,理论阐述加上经典的案例,非常形象地告诉了读者在理解孩子情绪行为方面的诸多知识和方法。

该书的第二至第五部分,分别是“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七年级的孩子的情绪问题”。从这个体系安排我们很容易看出作者的意图:分年龄段介绍孩子的情绪问题,让爸爸妈妈们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有效引导。

笔者比较喜欢该书,其实就是欣赏该书的那些案例。该书总共12章,每章都配有非常详实生动的案例。如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几个案例:《孩子满腹的无奈和委屈,父母看见了吗?》《家有暴躁“小斗牛”,天天被约谈,父母好头痛》《家有忧郁小王子、小公主,父母也烦恼》。这些案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情绪折射出的教育现象。玻璃心的孩子、叛逆的孩子、暴躁的孩子、拖拉的孩子、爱哭的孩子、焦虑的孩子……每一种孩子都让爸爸妈妈们操心不已,甚至大伤脑筋。但是,作者却用非常生动的案例告诉读者,如果父母能够读懂他们的小情绪,很多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这些案例的呈现方式,也比较讲究:先是生动的案例故事,让读者对前面讲述的理论能够用实例参考;然后是“心理咨询师这样说”,配上专业分析;接下来的是“方面可以这样做”,告诉读者具体的操作方法;最后是“父母千万别这样做”,明确面对小孩情绪时的错误做法,让父母做到有的放矢。

该书每一个章节后面,还有一个“心理咨询师小叮咛”,语言温馨,富有哲理,给人启迪。如第二章的后面,这个内容是这样的:“……在游戏世界里,有些关卡需要特殊的秘诀、特别的法宝,但孩子的真实人生不能靠外挂,也无法靠代打。让孩子在我们的有力支撑、智慧陪伴下,一点点地提升能力、一天天地茁壮成长吧!”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做真正智慧的家长,或许,《读懂孩子的小情绪》一书,能为家庭教育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读后感(五):《读懂孩子的小情绪》:父母先管好自己的情绪,再负责孩子吧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叫《读懂孩子的小情绪》。

现在的小孩子情绪变化很容易引起父母的重视,哭闹,发脾气,大人都会小题大做,给予十二分的关心。可是在我是个孩子的时候,并没有得到过这些关注。

记得小时候,父亲不在家,母亲一个人带我,做错事后得到的往往都是棍棒伺候。母亲不识字,每天都忙于做农活,教育?我妈说只要不偷不抢就是好人,所以千万别指望她对我情绪上有任何的在意。

18岁外出打工,过年想回家,我妈说才出去没几个月,又没赚什么钱,就不用回家了。第二年因为意外离职,手机也被偷了,我给我妈说想回家,我妈说你再找个工作就可以了。然后我整整3年没回家。

当时有感而发,写下儿时的关于母亲的记忆,后来我妹念给我妈听,我妈听哭了,她说,能把你养大就不错了,我那么忙,哪里顾及得了那么多。

以前的父母不重视孩子情绪,父母只顾着他们对生活的奔波。他们养育孩子,就是给你吃饱穿暖,长大成人就不错了。谁还会来在意你这小小的情绪?特别是在看余华的《活着》,因为生活不易,大人们都在想着如何赚得一口吃的,情绪在生存问题上显得微不足道。

时代的不一样,养育孩子的方式显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现在生活富足,不愁吃穿,更重视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心理问题。

说个题外话,像我这种高中毕业的底层工作者,身边的大多数朋友是没有看书的习惯的,老家的夫妻大多数是分居两地,或者夫妻在外打工,孩子留家里老人看管。要搬砖才能养得起孩子,留在孩子身边就搬不了砖。他们别无选择的只能搬砖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

所以能看到这本书的家长们,应该好好地理解书中讲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更应该珍惜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一、作者杨俐容为什么写这本书?

作者杨俐容是台湾大学心理研究所毕业,致力于儿童情商教育与心理学教育工作。从事儿童情商教育超过15你哪,从学术专业走入社区服务,是儿童情绪教育的重要推手。基于对待儿童情绪的工作经验,促使她完成了这样一本关于孩子情绪解析的书。

扉页上写着:“成为好父母”是天下父母共同的自我期许,但“如何成为好父母”却是需要学习的。杨俐容老师写这本书的目的是给父母提个醒,让父母懂得如何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让父母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从而提升孩子的幸福感,提升孩子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当她知道心理学家们提出教育孩子具体明确的教养知识和方法时,而很多父母却是雾里看花,一知半解,甚至还会有很多父母根本从未听说这些,于是她便在情绪教育方面进行推广,办公益活动,举办父母志愿者的培训,与很多学校合作,开展情绪教育课程。

她学到的知识,不只想放在自己脑中,她想帮助更多的人,所以她想写这样一本书,扩散她的研究与认知,让更多的人懂得教育的意义。一个充满善意的灵魂,和一群专业的心理讲师们,一同商讨出来的内容方案,再经过作者用心的编写,成就了这本充满爱的书籍。

二、这本书的结构和形式

这本书分5个部分,第一部分,孩子情绪问题总论;第二部分,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第三部分,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第四部分,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的情绪问题;第五部分,七年级孩子的情绪问题。

每一章分为案例分析故事、心理咨询师这样说、父母可以这样做、父母千万别这样、心理咨询师小叮咛5个小节,把孩子的情绪问题分析透彻,切中要害,并且给出父母应该怎么去解决问题,提醒父母哪些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最后还有一个总结性的陈述。

结构与形式容易被大众接受并认可,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这本书的用心程度。对于孩子每个阶段的明显情绪做出了具体的分类,再加以具体的分析,文字的语言之美也尽显其中。

文章条理性清晰,知道在说什么,给出什么建议实用,怎么理解和应对孩子的反应,可以看出作者在文章里是下了苦功夫的,没有用什么心理学的大概念来混沌解释,而是清楚的给出方案,从细节出发,为父母考虑,内容详实,是一本很实用的心理科普书。

三、这本书写了些什么内容

这本书写了关于孩子最常见的情绪问题,比如易分心、太好动、闹别扭、不耐挫、爱生气、唱反调、爱打人、爱哭等等。孩子的情绪是一种情感的表现,需要得到父母的回应,唯有父母的耐心引导,才能帮助孩子从情绪中保持镇定,从容淡定。

孩子的情绪如何来的,大人应该怎么样去解决?大人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大人不去调节自己,只是关注孩子怎么哭了闹了,同样得不到解决的办法。本书最重要的一点是从父母出发,父母认知到自己性格上的不足,给予孩子陪伴,充分了解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更幸福快乐的成长。

每个父母心中都有一个执念,想把孩子培养成他们想象的样子,但孩子肯定会有他独特的成长方式。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就是处理情绪的能力,情绪教育能帮助孩子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并且关照他人的需求。

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做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对孩子的需求,能够看到理解并且引导与疏通。

总结下来就是要陪伴孩子,做一个良师益友,在他困难的时候,在他迷茫的时候能够指引他;在他犯错误的时候能够纠正他;我们都没有做父母的经验,所以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

希望每一个孩子长大后都是对社会有益的人,而不只是父母养大的一个孩子。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读后感(六):《读懂孩子的小情绪》我家有个“活火山”如何帮助爱发脾气的孩子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我家有个“活火山”如何帮助爱发脾气的孩子

带孩子是一件十分消耗元气的事情,一些孩子只要事情没有如他的意,就会大发脾气,比如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或者他想做的事情受到阻碍或者做不好,等等,他就会变得十分激动,跟你闹脾气。‘

起初家长们还可以和颜悦色的跟他们谈,跟他们沟通,但孩子如果一副“我不听”的样子,可等时间久了,次数多了,父母大多就会失去耐心,然后变得很激动。对孩子开始斥责、威胁、恐吓。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被你的大发雷霆之下收敛自己,但当类似的事情再发生的时候,孩子依然还是会我行我素。

对此,很多父母心里都有一个疑问,如何帮助爱发脾气的孩子疏导情绪呢?

《读懂孩子的小情绪》一书是台湾作家杨俐容写给每一位父母的一本关于如何应对孩子坏情绪的书。

本书主要围绕太好动/不耐挫/爱生气/违抗/攻击/爱哭/焦虑/忧郁……等11类孩子常见的情绪行为表现的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帮助父母避开教育的“雷区”,帮助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坏情绪时,可以轻松疏导,使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一.每个“活火山”的喷发,都是他们内心想法受阻的结果

心理学家发现,当孩子想要做的事情受到阻碍或者不如意的时候,最原始的一种反应就是生气,而生气的情绪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攻击行为,包括语言和动作。

在书中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妈妈接4岁的小凯放学,在聊天中,妈妈问:“小凯,晚餐想吃什么?”

小凯:“我要吃饼干”

妈妈又说:“晚餐要吃有营养的,不能吃饼干,想想看,要吃什么?

小凯:“我要吃饼干”

母亲一步步从和颜悦色变成了恐吓、斥责,“你这孩子,要说几次肯听?你再闹,以后都不给你吃饼干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凯之所以会发怒,是因为他想吃饼干的想法遭到了母亲的拒绝。这个时候妈妈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孩子的情绪,反而更在意的是孩子吃饼干这件事。

孩子的情绪因为没有得到妈妈及时的疏通,反而是拒绝,便造成了他通过嘴原始的发火的方式,来引起母亲的注意和抵抗。

当两股对立的势力发生碰撞的时候,就一定会擦出火花。母亲不但没有控制住孩子的情绪,反而被孩子的情绪给带走了,就出现对孩子各种吼叫和责骂的现象。

心理学上有个家喻户晓的实验——“静止脸实验”,研究者在实验初期,让一个母亲跟孩子像平常一样互动,孩子会表现出很开心。静止实验开始后,妈妈则全程进入面无表情的状态,当孩子发现目前脸上表情的不同时,他就会想办法来引起母亲的注意,当孩子努力一段时间后,但妈妈依然面无表孩子情,孩子就会崩溃大哭。

妈妈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孩子通常多与母亲亲近,因为她是他生命中第一次接触的人,所以,母亲的一言一行尤其有影响到孩子。孩子会模仿妈妈的兴趣和行为,并从中学习如何控制情绪。如果妈妈容易焦虑、不安,那么孩子的情绪也会变得不稳定。

每个“活火山”的背后,都有一个无法掌控情绪的妈。

二.情绪不安的妈妈往往会有哪些错误的做法?

生活中,父母遇到小凯的情况都会尝试跟孩子沟通,因为不了解生气原因,而询问多会以询问的方式来找到问题的源头。殊不知到,孩子生气的时候,当他自己无法正确表达的时候,往往情绪会变得更加不稳定,也更容易激起父母的情绪,引爆亲子冲突。

这个时候,很多母亲都会犯这几点错误:

1.发更大的脾气

保罗·艾克曼说:生气是最危险的情绪。

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除了会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还会激怒别人,父母在孩子的沟通中,双方都容易变成那个被激怒和激怒别人的人,于是一场情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结果可想而知,父母不但没有办法控制孩子调节情绪,反而让彼此的情绪变得更加糟糕,还起到了示范愤怒的租偶用,让孩子更加容易暴怒。

所以,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妈妈先尝试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默默地说上一句“这是我亲生的。”

2.只求当下解决

有时候,孩子因为得不到想要东西而生气,这个东西可能不适合他,也可能是父母当下无法满足的。

常常令父母处于一种既“不希望对孩子有求必应”以及“又不想激怒他”的两难情况。这个时候,为了解决自己的左右为难,一些父母可能采取一些快速的方式,比如放宽标准满足孩子,或者威胁性的高压方式,制止孩子的胡闹。

不管是哪种方式,最后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后遗症。第一种妥协,会让他觉得只要自己脾气闹得够大,够久,就能得到。第二种,让孩子意识到生气不对,以及在强权下必须低头的制度,这种长时间过度压抑,和敢怒不敢言,只会让孩子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沉默中爆发,后果只能更加严重。

情记住,解决问题,不要太过急于求成,耐心陪伴和等待,孩子才有机会用自己的节奏来消化情绪。

3.疏离式隔离

很多家长在孩子生气的时候,会选择疏离式隔离的方式让孩子冷静下来,所谓疏离式隔离就是采取让孩子去某个角落或者某个房间,一个人坐在特定的椅子或者罚站等“隔离”的方式,让孩子冷静。

虽然这种“隔离”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孩子长时间的管子啊密闭、黑暗的空间,虽然孩子的情绪得到的缓和,但同时也让孩子的心里产生了不必要的恐惧和不安。长此以往可能就会出现“不敢一个人独处”的心里问题。

任何孤立孩子的行为,不会因为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而改变生活。

三.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调节暴躁易怒的情绪?

1.淡定的回应

在孩子发火的时候,如果父母也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就会让原本不开心的孩子,变得更加的不开心,这个时候,如果想要教导好孩子,父母要先稳定下自己的情绪,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带着,然后,再尝试去安抚孩子的情绪。

杰弗逊说:“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当你平复完自己的情绪后,你可以尝试温柔地对孩子说“晚上不能吃饼干,你一定很失望、很难过.......”这样温柔而坚定的语气和态度,安抚孩子的情绪,待他的情绪平定下来,再跟孩子讲道理。

因为,人在愤怒的时候,什么都听不进去。

2.引导孩子放松

当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其中包括血压上升,体温上升,肌肉紧绷等。当孩子生气的时候,自然也会出现这类身体反应。

如果孩子可以自己察觉到身体的反应,并进行自主的放松,就能让身体随着情绪的缓和而慢慢的放松。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并非天生就有,这需要父母的引导和练习一点点培养起来。

当孩子生气的时候,不妨试着轻抚他的后背,也可以按摩孩子的双臂,再或者给他一个拥抱,让孩子紧绷的身体慢慢得到放松,亦或者让他学会使用腹式呼吸,来让身体得到放松。

3处理孩子的心情

心理学家表示,当一个人沉浸在某种情绪中,会有一段时间,无法接受跟当下情绪感受不一致的信息,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孩子,无论父母如何的苦口婆心,如果跟他的情绪感受不一致,他就会拒绝接收这些信息。

这个时候的孩子,需要的不是你的唠叨,也不是你的长篇大论,而是你的陪伴,情绪上的陪伴。所以,除非事情十分紧急,非马上解决不可。否则你应该先处理孩子的情绪,而不是事情本身。

你可以试着跟他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你看起来真的快要气坏了”用一种共情的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和感受出发,去理解他,接纳他的情绪并帮助他解决。

孩子一旦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了,就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和父母进行沟通。

暴风雨来临时,难免会造成很多的困扰和损失,但暴风雨带来的雨水却又是万物生存必要的养分。时常发脾气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温柔的对待,让他们在情绪的暴风雨来临时感受到父母“一直都在”的爱。

让孩子情绪平和,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宝贵的礼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