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父亲的教育

父亲的教育

发表时间:2020-05-09

【www.qg13.com - 父亲的情感语录】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父亲的教育",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工作担心他的病情。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

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羹,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马上想到我们,先到市场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一大锅肉羹回家。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车子颠簸得厉害,回到家时肉羹已冷,且溢出了许多,我们吃的时候已经没有父亲所形容的那种美味。可是我吃肉羹时心血沸腾,特别感到那肉羹是人生难得,因为那里面有父亲的爱。

记忆里,父亲总是每天清早就到市场去买菜,在家用方面也从不让母亲操心。这三十年来我们家都是由父亲上菜场,一个受过日式教育的男人,能够这样内外兼顾是很少见的。

父亲的青壮年时代虽然受过不少打击和挫折,但我从来没有看过父亲忧愁的样子。他是一个永远向前的乐观主义者,再坏的环境也不皱一下眉头,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的乐观与韧性大部分得自父亲的身教。父亲也是个理想主义者,这种理想主义表现在他对生活与生命的尽力。他常说:事情总有成功和失败两面,但我们总是要往成功的那个方向走。

由于他的乐观和理想主义,使他成为一个温暖如火的人,只要有他在就没有不能解决的事,就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也是个风趣的人,再坏的情况下,他也喜欢说笑。他从来不把痛苦给人,只为别人带来笑声。

小时候,父亲常带我和哥哥到田里工作,透过这些工作,启发了我们的智慧。例如我们家种竹笋,在我没有上学之前,父亲就曾仔细地教我怎么去挖竹笋,怎么看土地的裂痕,才能挖到没有出青的竹笋。二十年后我到竹山去采访笋农,曾在竹笋田里表演了一手,使得笋农大为佩服。其实我已二十年没有挖过笋,却还记得父亲教给我的方法,可见父亲的教育对我影响多么大。

由于是农夫,父亲从小教我们农夫的本事,并且认为什么事都应从农夫的观点出发。像我后来从事写作,刚开始的时候,父亲就常说: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他也常叫我不要写政治文章,他说:不是政治性格的人去写政治文章,就像种稻子的人去种槟榔一样,不但种不好,而且常会从槟榔树上摔下来。

他常教我多写些于人有益的文章,少批评骂人,他说: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则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他叫我做创作者,不要做理论家。他说:创作者是农夫,理论家是农会的人。农夫只管耕耘,农会的人则为了理论常会牺牲农夫的利益。

父亲的话中含有至理,但他生平并没有写过一篇文章。他是用农夫的观点来看文章,每次都是一语中的,意味深长。

延伸阅读

董卿谈父亲落泪:在教育路上,不要指望孩子自觉


最近,央视一档消失八年之久的“神综艺”《主持人大赛》频频引发大家的热议。

网友们对参赛选手口吐莲花的精彩表现赞叹不已,直呼这简直就是“神仙打架”。

董卿的一系列点评温柔又犀利,引经据典、字字珠玑,深入人心,所以网友们把她称作“神仙中的神仙”。

到底是什么样的神仙家庭才能培养出了这样优秀的女人呢?

董卿在一次采访中透漏了自己小时候受到的近乎苛刻的教育!

从刚开始识字的时候,父亲就督促她每天抄成语、背古诗,每天都要检查。

上了中学,父亲每天会给她开书单,要求她必须读完多少名著,并且要摘抄书中的精彩句子。

董卿坦言,也正是因为父亲当初的严厉要求,自己喜欢阅读的习惯也悄然养成。曾经讨厌的父亲,如今却无比感谢

“是父亲让我成为一个内心挺强大的孩子,因为进入社会以后,你会遇到很多很多的打击,你都需要坚强去面对,所以现在,我发现很多事情我还挺能咬着牙去坚持下来。”

01

有远见的父母,对孩子都比较“心狠”

曾经,朋友圈里一张“小P孩作息时间表”的图引发了网友热议。

我们注意到按照这张作息时间表,“小P孩”每天从5点起床,一直要各种学习到23点才能睡觉。

每天学习18个小时、睡眠6个小时,如此勤奋的学习,让不少看到时间表的家长感到惊讶。

而制定这份作息表的人是从北大毕业的刘女士,她也因为给9岁儿子制定的这张作息表爆红网络。

“我真的没想到这件事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很多人都甚至认为我是变态,可我和很多北大的同学聊过,他们都觉得很正常,培养时间观念和自律习惯真的很重要!”

在刘女士的严格的要求下,儿子各方面发展都相当不错。

玉不琢不成器,每个优秀孩子的横空出世,都是父母狠了心的奋力托举。

不是不心疼,只是,之后的人生路都是他自己在走,父母能做的就是在开头狠心推一把!

不推一把,怎么知道原来孩子可以跑这么快?

有远见的父母,多少都有点心狠,因为他们明白:

养育子女,从来不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这么简单,他们最需要的是努力向上的力量,在坦途中茁壮成长,在逆境时也不轻易放弃。

美国著名作家安娜·昆德兰曾经说:“有些路很远,走下去会很累,可是,不走,又会后悔。”

对孩子最好的爱,是对他们狠一点,让他们学得一身的本事,在这个世界骄傲地活着。

02

指望孩子自觉,就是对孩子人生的不负责

之前,很多人都对明星育儿存在巨大的偏见,认为他们只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忽略家人忽略孩子的情感,

但伊能静前段时间在微博上记录自己儿子学画的内容,却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

在三岁时候,伊能静发现小王子用绘画表达情感超过语言,于是开始鼓励他不断用图画传达感受。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兴趣变成了必须要去学的课程时,小王子就经常想偷懒,说不愿意画画了。

但伊能静觉得,既然有喜欢的东西,就应该坚持。连坚持都学不会,未来又会对什么感兴趣?

于是,她对小王子说:

"神给每个人一样的天赋,有人愿意付出百分之百还心存感激,有人只愿意努力百分之二十还喊累。你可以不要画画,每个礼拜都看电视。这个人生是你的,你可以自己做选择,但你得为你的选择负起全责。你知道吗。收回人天赋的从来不是神,是人自己。"

第二天,伊能静给了小王子一张纸条:神给了你种子,但开花要靠你自己。

好在,小王子听懂了,并且选择坚持了下去。

小王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没有辜负神赐予他的天赋,他的每一幅画,都灵气十足,有思想的画,真的很美!

我们总说孩子就要放养,这样才能拥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往往是在发现了孩子想做什么后就需要家长出马了。

当爱好变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需要练习的东西之后,孩子一定会有抵触心理。但为了他之后不怨你,这个时候请一定督促他,坚持下去!

千万别指望孩子会自觉,你的不约束,只会让他更加放纵。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熊孩子是惯出来的,想要一个优秀的孩子很简单,给他适当的约束就可以了!

03

快乐教育,并不是让孩子随心所欲

快乐教育的基础是教育,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只做到了快乐,却忘记了教育?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在《超级演说家20XX》半决赛的舞台上,以一名家长的身份,语重心长地与观众即兴谈了一次关于“快乐教育”的话题。

他并不认同快乐教育。

他还坦言,自己还是学生时也曾非常支持快乐教育,可当他成为父亲,成为家长以后,他就陷入了极度纠结。

“我当然不希望我的孩子受苦,我那么努力不就是为了他不受苦?可是我又害怕他今天不吃苦,以后吃苦的时候我帮不上他。我们都如此地努力才过上了平凡的生活,那么他不努力能过什么样的生活呢。”储殷说。

之前还听了这样一件事:邻居的一对夫妇,对孩子实施所谓的散养,从小对孩子小错不理、大错不纠。

但等孩子到了学校后上课缺乏自制力,作业不按时完成,没有责任感。

老师联系他们时,这对父母却认为树大自直,等到临毕业家长意识到问题严重时,孩子已经再也约束不了了。

没有一个家长不愿意孩子是快乐的,但父母的心中一定要明白,真正的“快乐教育”并不意味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管教。

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的自由,都是带着脚链在跳舞。孩子也不例外,父母从小就需要给孩子规定这个“脚链”是什么!

树尚且要时时修剪,更何况孩子。不约束,自由发展的结果就是自由散漫,没规没矩。等孩子真的长成这个样子,还想纠错就真的太难了!

快乐教育≠放养

“只要快乐就好”的片面解读,只会令孩子失去人生的方向感。

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时,赵薇饰演的毕胜男有一段台词让我记忆犹新。

她说:“这个世界上除了家里人,没有人会纵容你,不会因为你可怜,不会因为你长得漂亮就迁就你。”

世界是残酷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们既然护不了孩子一辈子,就只能狠心的教会他们与世界抗衡的本事。

真正的快乐不应该止步于眼前,更成熟的快乐应该是孩子不断挑战自己而获得的成就感。

养在温室的花朵永远都无法超越石头缝里长出的野百合。因为离开了温室,他只有死路一条。孩子也是一样。愿天下父母能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茁壮成长!

教育的混乱


这几天看报纸,不是看见有关教育的新闻。心里也受到一些触动。我们的时代早已让每个人有念书,但是读书人却是越来越少了,读教材的人越来越多了。试想:今天谁教育孩子的时候会说治国修身平天下呢?一定有人以为是痴人妄语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也没有人提了。很多人给孩子读书的时候,智慧告诉他,要考得好。好了才有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

报载:幼儿园里,满是准备小升初的孩子们疲惫的身影;某些培训班报载里很多孩子学着各种各样的特长,有些是为了将来考试加分的。好像可以视捷径的。小升初一样的火爆啊,很多孩子开始了忙碌的第三学期,全世界的最忙人群在中国——学生。几乎每次出门都可以看见孩子们背着书包来来往往的身影。有人说暑假只不过是第三学期而已。的确不假。

有很多数据说明目前很多学校女孩子的考试成绩全面超越男孩子了。近十年趋势越发明显,教育博士孙云晓曾经写过《拯救男孩》一书,指出很多男孩子擅长的内容不是考试的内容,所以男孩子在目前的考试中越来越显示出不如女孩子的优势。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男孩子天性相对好动,所以做班干的机会也少。而且很多学校现在把安静作为一个文明的标尺,所以学校很多规章对于来说就是男孩子很大的约束。我经常想,我们的学校似乎比二十年前更加倒退了,孩子们除了学会做更多的题目,似乎培养生活能力几乎成为一句空话。家长们会在孩子成绩公布之初找到合适的地方——陪读,不要孩子们为自己衣食住行分担精力,全中国的家长都会说:“重要的是搞好学习就可以了。其他的你不用管。”

所以学区房的价值一直可以攀升。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做到倾家之所能。得到的却未必是真正的回报。记得有个博友曾经写一篇文章,他的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工厂,就找不少大学生来工作,结果几乎不到三个月一一辞退了,因为那些孩子除了上网就是网购,或者聊天,叫他们做具体的工作很多孩子都是不乐意。几乎没有一个愿意沉下来做。所以,最后他只得失望地再去找那些学历低的孩子。总以为自己花更多精力就可以无悔,却没有更多的时候告诉孩子,学业是属于自己的,关乎自己的人生大事。

我们的朋友很多都在假期给孩子安排满满的,也有另外的理由,因为孩子单独在家可能沦为电视机和电脑的伙伴。所以为了拉开他,就给他们报班了。社区的功能有多少为了孩子而设计的呢?她们更多时候

教育普及与素质教育


十年前,我在初中教学,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有一次考试,开考好几分钟了,还有几个孩子没有进考场,我去找,只见我们班那几个哼哈大将和几个别的班的学生正在操场玩的不亦乐乎呢。我让他们马上进考场,人家满不在乎的摆摆手:“老师,再等一会儿,等到开考十分钟以后再进去,这样十几分钟后就能出考场了”!

欧买噶的!原来如此!

那个时候,进考场有一个规定,考生开考十五分钟后不得进入考场;出考场也有一个规定,开考至少三十分钟以后学生才能交卷出考场。

人家原来是钻考试规则的漏子,卡这两个点,尽量少在考场上呆一秒,可见,考场上对于他们来说是有多煎熬,他们是有多厌学!

上学期我们班有一个叫小乔的孩子,作业从来没有完成过,什么方法都用尽了,孩子就是不写作业。请孩子妈妈来学校和老师沟通,他妈妈说:“老师,我也实在没辙了,一让小乔写作业,他就问我,是学习重要还是命重要?”

当然是命重要!孩子把学习和性命放到一起二选一,可见厌学之深。厌学的学生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随处可见,绝不是一个个案。

你可能会说,想办法让他不掉队呀!

那我就要批评你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狂妄叫嚣,已经验证了是不科学的,“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初也搅起了教育界的一片风云,最近也被人批判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所谓“专家”,根本不是一线老师,事实上,小学的老师都是抱着“不放弃一个孩子”的态度去教学,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一讲就会,有的孩子百讲不会,这就是差异。

常言说得好,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长呢,孩子们智力能力不同很正常,应试教育却要求一窝端的全部上高中,考大学。

当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兴趣,智力等差别,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这是正确的,但教育的步伐走得还太慢,有多少地区还是扯着素质教育的大旗,行着应试教育的实质。

普及是好事,也是教育的必然走向。但普及教育配套的是素质教育,如果普及教育搭配应试教育,那就乱套了。

就拿近来教育上的两种呼声来说吧!有一种声音说教师需要惩戒权,既要成绩又对学生束手无策,老师实在很无奈很值得同情。另一方面,从这些掉队的学生方来说,学生也真的很痛苦,我们已经普及了初中,马上还要普及高中,这些孩子早就已经跟不上队伍了,每一分每一秒还要在课堂上忍受应试教育的煎熬,还要让他们继续煎熬下去吗?

期待国家教育改革加大步伐,期望真正的教育普及+素质教育的配套设施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