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心理 > 导航 > 如何对待男同性恋呢?

男恋老男情感故事

发表时间:2020-05-29

如何对待男同性恋呢?

在恋爱时两个人都会有很多心理活动,我们总是不愿意去沟通而是喜欢去猜测,到底对方心里都在想什么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对待男同性恋呢?",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今天,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被认为是同时存在的“性偏向”,而并不存在角色倒错现象。同性恋指的是“对本身性别成员基础的或相对的吸引”。要打消大众对同性恋者的轻视,重要靠遍及的教导,其中既要有理性的关心,也要有感性的断定。

同性恋心理有其做作性,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所认同。人们常把同性恋看作精力病,性反常,性倒错。在一个世纪之前,同性恋始终被以为是邪恶的“行为”。同性性行动被基督教会谴责为罪行,并在一些欧洲国度,包含英国,被定为守法。

良多人对同性恋群体觉得很好奇,总体来说,他们跟异性恋群体无异,由于这既然是“随机产生”的天然逆转,则并无法则可循。但他们又有一些共性:他们的才智均匀值在一般人之上,其中有些人相称高。

同性恋是一种庞杂的社会景象,男同性恋是指男性同性恋者,如何对待男同性恋?很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隐秘的世界,从而导致了曲解乃至憎恨都是很畸形的。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那些对与同性发生恋情、性欲或恋慕,称为同性恋者。同性恋有时也用来描写同性性行为,而不论参加者的性取向如何。

编辑推荐

该如何正确对待同性恋


我们在恋爱时都是会有心理活动的,我们总是不愿意去沟通而是喜欢去猜测,想知道对方都在想些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该如何正确对待同性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性恋是同性别人之间的性爱关系,这种关系可存在于内隐的心理或外显的行为之中。如果一个人终生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和同性别的人建立心理上或行为上的性爱关系,就可以称为同性恋者。同性恋包括男性同性恋和女性同性恋。如果一个人同时或先后与同性别的人以及异性别的人建立性爱关系,则称为双性恋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性恋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中国古书上就有“断袖之癖”等记载。社会对同性恋的认识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上世纪70年代起,许多国家不再将同性恋作为精神疾病分类单位。在近期的科学研究报告上,有人发现影响同性恋的基因,似乎位于人的x染色体上,与母系遗传有很大的关系。2001年4月,我国新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对同性恋有了更人性化和更科学的描述。

由于艾滋病在全世界的蔓延,同性恋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在某些国家,同性恋者是最早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群,但这并不能因此认为同性恋者就是艾滋病毒的传播者。应该明确的是,艾滋病的病原是艾滋病毒(HIV),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都可能有某些不安全的性行为,助长了艾滋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而“禁止”同性恋既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能的。大部分的同性恋者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开始注意到自己与众不同的性倾向,但是由于整个社会环境是以异性恋为主体,再加上他们从小被灌输许多“同性恋是肮脏,不道德”等的负面概念,以致在许多同性恋者的内心深处常存有不能接受自己性取向,并压抑或排斥自己的焦虑反应。所以了解自我进而达到认同自我,是同性恋者必须面临的考验。

由于女性同性恋性活动中体液交换较少,患艾滋病危险性很低。而男性同性恋者由于其特有的性活动方式,具有患艾滋病的高危险性。中国男性同性恋者,约占处于性活跃期的男性人群的2%~4%,也就是说,中国有500万至1000万男性同性恋者。处于性活跃期的中国男性同性恋者艾滋病感染率达到了1.35%~5.0%。这说明,在中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当中,男性同性恋艾滋病感染率已经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吸毒人群。国内外专家一致的观点是,性传播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疫情蔓延的最重要渠道。抑制艾滋病在我国经性途径扩散,不仅要重视异性间性传播,也要重视同性间性传播。忽视男性接触者的艾滋病防治,我国的艾滋病控制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从疾病防治角度出发,尤其需要对同性恋人群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长久以来,由于公众对同性间的性行为多持排斥态度,我国同性恋人群一直处于隐蔽状态,很多人不了解艾滋病预防知识,有的染上了艾滋病病毒,甚至已经发病,还不知道就医,以致造成自身病情的迅速发展和艾滋病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男同性恋的几个性行为


在恋爱时两个人都会有很多心理活动,我们总是不愿意去沟通而是喜欢去猜测,到底对方心里都在想什么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男同性恋的几个性行为",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由于男同性恋彼此间无法进行阴道性交,因此男同性恋者之间的性行为与一般异性性行为有异。肛交是在男同性恋圈子中其中的一种性行为。在肛交过程中,插入的一方被称为一号角色(1),被插入的一方被称为零号角色(0)。有些男同性恋伴侣会协定一号和零号的角色分配,但这并非绝对和一成不变,随不同人的喜好会出现差异,如有些人是“一零皆可”。但肛交并不是男同性恋伴侣性生活唯一和必须的部分,有些同性心理者一生从未与伴侣肛交。

除了肛交之外,不少男同性恋者还会选择以口交或互相自慰的方式来达到性高潮。其中男性性行为也有类近异性恋者的表现,如部分男同性恋者对于特定事物有着特殊的偏好,譬如特别迷恋制服、靴子等,个别男同性恋者甚至会进行BDSM、拳交等。这些性生活偏好与性倾向无关,纯粹因应不同人的偏好而有所不同,因此不能以偏概全,将所有同性恋者归类于有特殊性喜好的人。虽然一些男同性恋和异性恋者有恋童癖,但由于儿童的判断力尚未成熟,为了保障他们的人权和安全,和未成年儿童发生性行为和发布有关影片或相片是受法律严厉禁止的。

男同性恋者和一般异性恋者一样,在选择伴侣时,有些会有特定的喜好。有人喜爱较具有阳刚气质的外型,例如运动选手外型的男人或是熊族,也有人较喜欢具有阴柔气质的外型,例如长得较白晢、斯文的男性。除了与自己年纪相约的人,部分男同性恋者也会打破年龄介限,喜欢跟年长者或是较年轻的男孩(每国的性自主权年龄不同)发生性行为。这种状况与一般异性恋者无异。

由于肛交较阴道性交危险,为了避免各种性病的传染,有许多男同性恋者与其他性倾向者一样会在发生性行为时会选择戴上保险套,避免体液交换,以达到安全性行为。虽然一些人把同性恋等同滥交,但其实男同性恋者也会和伴侣保持专一性关系。然而也有些人喜欢“无套性交”(barebacking),以免去保险套阻碍性行为的不便。

为什么会有同性恋呢,同性恋的心理是什么


在恋爱时两个人都会有很多心理活动,我们总是会不断地猜想对方的想法,到底对方心里都在想什么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为什么会有同性恋呢,同性恋的心理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同性恋,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他们因为个人爱好、习性、生理的相吸而走到了一起,同时他们也把对方当做自己的一切。因此,对于同性恋的人来说,往往也是比较有个性的人的。

形成同性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世界着名时装设计大师范思哲死于同性恋朋友的枪下,使世人震惊之余,对同性恋这个奇特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迄今为止,判断人的性别,是以其性器官的构造型式为唯一标准的;判断一种性行为的常态或变态,是以是否以异性为对象作为标准的。由于同性恋行为违背了性行为的常态标准,所以长期以来难以被多数人理解。但是,同性恋现象仍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的过去和现在,上至伟大人物、下至市井平民的社会各阶层中。

而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同性恋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国家的法律承认了同性恋,丹麦已成为全球第一个同性恋婚姻享有法律权利的国家。

所谓同性恋者,是指性兴奋指向为同一生理性别的人。而同性恋,则为同性恋者发生的生理上的性行为。美国性科学家金西通过广泛的抽样调查,把人类的性爱分为六类:异性恋35%;主导异性恋偶尔的同性恋35%;主导异性恋稍多些的同性恋20%;几乎两者相等2%;主导同性恋偶尔的异性恋2%;同性恋4%。

根据这个分析可知,人群中的4%是绝对的同性恋者,也称素质性同性恋者,他们是同性恋队伍中的“中坚分子”,在男性同性恋活动中充当“妻子”,在女性同性恋活动中充“丈夫”、尽管近年有学者指出,金西调查有哗众取宠与伪造虚假成分。其数据并不准确,但它毕竟揭示了人类性生活多样性的一个侧面。

素质性同性恋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

我国有的学者认为,许多国内外同性恋材料表明,各种背景不同的同性恋者们都强烈地感到自己身体上长着一个异性的脑袋,也就是说,同性恋者的大脑性欲求(大脑性别或心理性别)和性器官性别型式是相悖的。

同性恋者那个异性的脑袋驱使他(她)们去寻求自己心理上的异性。事情在他(她)们那里被颠倒了,即生理上的异性是他(她)们心理上的同性,而生理上的同性却是他(她)们心理上的异性。可以设想,大脑中一定存在着性神经,那么大脑性神经支配性心理,性心理支配性行为。

一个人的性神经性别型式是先天生就的,这也意味着一个人的性兴奋指向是生来就被固定了的。同性恋产生的原因在于个体的大脑性神经结构呈异性型,即素质性男性同性恋者的大脑性神经呈女性型,而素质性女性同性恋者的大脑性神经呈男性型。

我们可以把从男性脑神经型到女性脑神经型看成一个连续流。当个体大脑性神经结构的性别和性器官的性别一致时,个体是绝对的异性恋者。一旦个体大脑性神经结构型式向导性方向变化,个体便或多或少表现出身心的异性倾向。当其变化不超过连续流的中界时,个体表现为主导异性恋偶尔的同性恋;当其变化到达中界时,个体表现为两性恋者;当其变化越过中界时,个体表现为主导同性恋偶尔的异性恋;当其变化到达连续流的终端并与异性生殖器官性别吻合时,个体便是绝对的同性恋者。

有些学者则认为,同性恋的成因在于个体染色体和内分泌指标异常;其他同性恋者的诱惑;特定时尚、思潮影响;母强父弱,家庭教育失当等等。

男同性恋一般是来自母系遗传


在恋爱时两个人都会有很多心理活动,我们总是不愿意去沟通而是喜欢去猜测,想知道对方都在想些什么吗?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男同性恋一般是来自母系遗传",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男同性恋来自母系遗传

研究发现,遗传因素部分地影响了同性恋倾向。

科学家发现:男性在同卵双生子中,如果一个是同性恋,另外一个有57%的概率也是同性恋;在异卵双生子中,这个概率是24%;普通的亲兄弟中,如果一人是同性恋,另一人的概率只有13%。

虽然科学家至今尚未分离出任何与同性恋直接相关的基因,但是许多研究表明,在同性恋组的母系家族中,同性恋的发生率要高于非同性恋组。因此有科学家猜测,同性恋基因有可能存在于X染色体上。是母亲的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子的性取向。

科学家还发现“同性恋男性体内雄激素受体基因较长”。

激素受体基因较长可能导致睾丸激素信号传输弱,睾丸激素是决定发育早期大脑性别认知雄性化的关键因素。如果睾丸激素水平较低,可能造成男性大脑发育期雄性化过程不完整,导致性别认知倾向于女性。

但是,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基因会影响性取向的表达,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们却不能最终单独决定性取向。幼年或早些时候的性经验或社会经验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同性心理:如何调整自己同性恋的倾向呢?


在恋爱时两个人都会有很多心理活动,我们总是会不断地猜想对方的想法,到底对方心里都在想什么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同性心理:如何调整自己同性恋的倾向呢?",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在精神医学上,一直将同性恋当做性变态来处理。70年代开始后,一方面由于同性恋者对人权的争取,另方面经心理学家的研究,一般人对同性恋的偏见,总算有了改变。因此,美国精神医学会在1980年出版的心理异常诊断统计手册内,已将同性恋从心理疾病的名单中删除。不过,在我国,同性恋基本上还是个很忌讳的现象。

无论如何,同性恋是男女两性关系的一种反常现象。此种现象在过去禁忌时代隐而不见。现在两性关系趋于开放,又加上艾滋病的发现,此种现象较以前引人关注。在一般人口中,究竟有多少同性恋?据国外的调查,真正同性恋者,男性中约有4%,女性中约有2%。我国未见完整调查,但估计比例差不多。从理论上说,同性恋行为或同性恋倾向,在进入青春期后,也就是中学阶段,应该已经显示出来了,只是一般都被掩盖起来了。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同性恋倾向,该怎么办呢?自怨自艾是无济于事的。目前而言,如何调整自己同性恋的倾向呢?

1.自尊自重,广交朋友。既不要因为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而自责,也不要让这种“恋情”任意滋生泛滥。如果不顾一切地恋上某一同性,甚至与同性建立“恋爱”关系,确是一件很麻烦而危险的事,是你目前的成熟水平所难以承受的。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广交朋友,既有同性的,也有异性的。这不仅有助于冲淡你内心的矛盾,而且客观上也有助于维护自尊,不至于过早过重地受到心灵伤害。

2.查清原因,寻求对策。同性恋的形成,可能有先天的因素,也可能是后天环境造成的,情况比较复杂。建议你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弄清自己之所以产生同性恋倾向的原因,并制订出相应的矫治措施。要指出的是,大多数同性恋的矫治将是比较长期的,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边缘”同性恋是同性恋吗?


我们在恋爱时都是会有心理活动的,我们总是会不断地猜想对方的想法,到底对方心里都在想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边缘”同性恋是同性恋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边缘”同性恋真的是同性恋吗?同性恋之中的不少人对现实中的自己及其心理状态不能接受,就慢慢地与通行的朋友建立了类似的同性恋的关系。那么,这些“边缘”同性恋真的是同性恋吗?今天就请专家为我们详细讲讲“边缘”同性恋。

28岁的刘先生几年前毕业于W市,与大学同学云(化名)恋爱三年,并已有一年多的性生活史。2年前,就在他们谈婚论嫁时,由于事业发展需要,张先生到武汉来开拓市场。在遭到女友的坚决反对之后,他俩因激烈的争吵而分手。来汉后,面对事业上的种种压力,孤独无助的他选择了网上消遣。或许是出于好奇,他拜访了“朋友”论坛,并根据网上的信息找到了“朋友”们聚会的场所。他说自己刚开始被那些“朋友”的热情及真诚所感动,后来也就成为其中一员。虽然他觉得不再孤独,有了爱的温馨体验,但是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烦恼和焦虑。每当孤独时,自己会不自觉地进入那种场所,可是随之而来的则是后悔与担心,甚至是害怕。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怎么就成了另一个男人的爱人?

近年来类似“同性恋”故事,时有所闻。心理分析认为,虽然其表现形式酷似同性恋,但从其生理或心理的需要来看,只是一种过渡性的假性“同性恋”。这部分人群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进入青春期后,体内性的驱动和渴求爱的本能使他们躁动不安,但又因种种原因,如婚恋失败、或是性意识的觉醒、体内性欲望的强烈冲动及其随之而来的身体和心理的种种反应,使他们不得不控制这种内在的冲动和必须采取掩饰行为。但正如弗洛伊德所分析的那样:当人们越是要控制这些本我的冲动,他们的自我意识里这些冲动将会变得更为突出。但是,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身份使之还必须压抑它。于是,在压抑原始冲动而又没能得到升华时,便选择了类似同性恋的生活方式,并跨越了人们较能接受的友情形式,产生了互相拥抱、接吻、触摸乃至效仿同性恋的体交行为,以满足爱与被爱的、身体与心理的需求。

被欲望与焦虑所困惑,急欲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以摆脱感情孤独而进入同性恋的“边缘”同性恋者,由于被这种不稳定、不安全(担心艾滋病的侵扰)、不被社会所接纳的关系所困扰,往往更加痛苦。

同性恋心理应该如何来改变呢


现在的人对同性恋谈论的比以前要少的多,但是如果有人发现你是同性恋的话,我想他们也是会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你!受的多了,你就会慢慢觉得自己好象是错的,并且是错到了机电,自己拼命的改变,但是好象自己的努力一点效果都没有,当自己有“性”冲动的话,心里还是想到自己的同性,有的人控制的住,自己解决,有的人控制不住,便找到了自己以前的同性恋伴侣~~~~事后心理有是一片自责!自己反复的思量,反复的下决心,又反复的违背,久而久之自己的信心都丢光了!便会找一些比较极端的做法~~怕人,交流障碍,报复社会甚至到自残、自杀等,但是我想说的是对于同性恋大家应该正确的理解!同性恋也可以很快乐!

在心理学上面,同性恋并没有心理疾病,或者说没有所谓的心理障碍,它和正常人唯一的不同点就是对“性”的取向!当他们能够正确的找到自己的“爱人”的时候,他们各自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能够和正常人一样有“爱情”有“性”也有自己的幸福!有很多的时候,同性恋之间的爱情要比正常人的爱情要稳定的多!这个是不可否认的!

其实如果国家承认同性恋合法的话,会阻止很多犯罪!但是,不可否认,同性恋也有很多危害,大家知道的最多的就是对“性病”“爱滋病”的传播,等等,你们说是么?

但80年代以来流行的艾滋病现多见于同性恋者的事实使西方社会一度出现恐慌,同性恋者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由于目前艾滋病已越来越多地在异性之间传播,所以那种片面地把同性恋和艾滋病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艾滋病是上帝对同性恋的惩罚的观点是绝对占不住脚的。

同性恋的一大特点是在上层社会和最下层社会中多见,发生率的高峰处于两个极端,许多历史名人如柏拉图、米开朗基罗等智力水平高的同性恋者。又如日本筑波科学城里有些科学家为了献身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导致家庭离异并走上与同性伴侣消遣有限的业余时间的道路。

在西方,同性恋的发生率可达10%,有些城市甚至还要高得多,它随着社会背景和生活一半而有所不同。国外有人把人的性取向意识看作一个连续体,在连续体的两端分别是完全同性恋和完全异性恋,处在其中间的是两性恋,其余的人则分布在这个连续体的其他区段。

当然,靠近完全异性恋一端的人占极大多数。在同性恋中有20%属精神性同性恋,从不发生性关系,有35%偶有性关系,经常保持性关系的只有15%,性关系混乱的只占很少数。

金赛调查报告表明,一些男性从青春期就是完全同性恋,这些人难以得到纠正,属于终生同性恋。在同性恋中的男性“妻子”和女性“丈夫”的性心理扭曲更为严重,他们多处于同性恋中的主宰地位。有些人既保持同性间性交往,也保持异性间性交往,则称为两性恋。有些人只是在一生中的某一时期或处于某一特定环境下时才出现同性恋倾向,像远航的海员、服役的士兵或集体宿舍的学生,称为境遇性同性恋;有些人则因失恋、婚姻破裂或其他原因而有过偶尔的同性恋倾向或性行为,为的是要寻求感情的宣泄,说明这些同性恋是后天发生的,它受人际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此外,幼年期教育的影响也十分重要。但同性恋的起因至今不明,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从遗传物质、激素水平、心理因素、社会历史影响等方面寻找原因。据1991年世界性学大会上的论文报告,有人发现同性恋患者大脑中视上核的体积和细胞数目都有增加,但这一发现尚待进一步证实。

大多数同性恋者具有良好的自我协调能力,他们不承认自己有病,也不会向医生求助,他们的性观念和自我感受是一致的,并不需求治疗。有些同性恋者则属于自我紧张性同性恋,他们缺乏良好的自我协调能力,痛恨自己的行为,处于严重的自责和心理冲突之中,十分痛苦,加之社会和亲朋的压力,于是能够寻求医治。这些人多为男性,女性少见。女性同性恋的总数大约仅为男性同性恋的半数左右。

同性恋的治疗很困难,不能单纯局限在疾病本身,也要看到社会或家庭背景的影响,要减轻工作压力,鼓励他们发展与异性的正常交往。厌恶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措施。强调早期预防,尤其是在儿童期就应接受科学的性教育,促进健全的性心理发展,这对于他们的一生幸福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