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心理 > 导航 > 心理揭秘:为何女人重视同性友谊

心理揭秘:为何女人重视同性友谊

发表时间:2020-06-02

【www.qg13.com - 女人的情感心理】

我们在恋爱时都是会有心理活动的,我们总是会不断地猜想对方的想法,到底对方心里都在想什么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揭秘:为何女人重视同性友谊",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美国心理学家开瑞·米勒博士在一次调查报告中公布,87%的已婚女人和95%的单身女人说,她们认为同性朋友之间的情谊是生命中最快乐、心理最满足的部分,这种情感关系也是最深刻的,为她们带来一种无形的支持力,就像空气般可靠。西方心理学家也指出,拥有稳固的同性朋友是现代女性健康生活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女性友谊的分担性大于分享性

30岁以后的女性进入生命历程的多事之秋,结婚、生育这些新的经历会带给她们许多从未有过的体会,当然,烦恼和困惑也随直而来,包括对同性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绝大多数女人会对同性产生信任和依赖的感情,因为这是一个与自己完全相同的群体,她们能够理解和体会你的所有悲喜,并给予你最贴近的关怀和帮助。排解烦恼、缓解压力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找同性朋友倾诉。分担性大于分享性,可以说是女性友谊的最大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博士在调查报告中,鼓励女性把同性友谊列入到你优先考虑的各项事情的首位。他说:亲密的关系,作为一种预防性措施,一种对于免疫系统的支持,能够降低疾病对你的威胁,无论是头疼脑热还是心脏疾病以及各种严重的身体失调等,也就是说,一个人要保持身体健康,不仅需要锻炼身体和正确的饮食,同时更需要加强对友谊的维护;

由于女人和同行之间的沟通更开放、自然,并且能够给予对方同等的回馈,所以这种亲密关系,更容易在女人和女人之间产生。

女性对同性朋友的依赖与其心理特征有关

从女性发展的历史看,人类从母系社会而来,女性既承担着繁衍养育后代的天职,又担负着社会管理的责任,双重的压力使得女性更富有忍辱性和宽厚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女性一方面自强、一方面又极易自责自罪的矛盾性。这种冲突让女性心理更为脆弱,更需要支持和理解。由于男性的性别特点,他的理解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女性的需要,女性只有在自己的同类处才能得到共鸣,所以女性间的倾诉就较为普遍。另外,遗传基因中女人的群居性更强,对于友情的渴望程度更大。

女性很早就学会了双重文化的生活,采取双重人格:她们待在男性身边的时候,行为必须改变,不得自作主张,少说话,专心听男人讲话,多给男人时间表现自己;而跟同性相处时不会有这种感觉,她们可以自然地交换意见,了解对方的想法,不必猜忌,也不必担心对方曲解自己的意思。这使得她们彼此信赖,能够尽情享受情感的滋润和乐趣,心灵的开放程度更深。

女性之间谈话使女性有机会讨论自身价值,再次肯定自己的想法。因为她们的价值每每受到主导社会的男性,尤其是与她们建立爱情关系的男人的挑战。换言之,通过这样的谈话,女性才能比较自己的价值体系与主导社会所定义的体系的差别,并设法了解两个体系如何配合,以及解读男人行为的意义,因为男人的行为属于“另一种”文化,而且常常咄咄逼人,难以解释。女性可以通过这种交流,建立属于自己的分析方式

延伸阅读

同性恋心理问题揭秘


我国的同性恋,乃至世界的同性恋不在少数,那么大家对同性恋的心理问题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就这个问题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性恋心理问题揭秘:

一、对自我认同的茫然

心理专家表示,对自我认知的迷茫和困惑,是同性恋心理咨询中最常见的一类。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得求助者往往要背负巨大的精神负担,这可以通过同性恋心理咨询进行改善。例如,有些求助者虽然有喜欢同性的经历,甚至有过性接触,但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同性恋者,还有些求助者虽然不可抑制的喜欢同性,却又坚决地自我否定。

二、治疗同性恋者的各类心理障碍

同性恋者往往不能顺利被家人和社会接受,因此内心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却找不到宣泄的通道,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男同性恋群体中性病、艾滋病高发,因此有性病疑病症状和艾滋病疑病症状的同性恋者也不再少数。这些心理障碍症状通过同性恋心理咨询和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和消除。

三、、“善意第三人”的心理调适

此“善意第三人”并非民法层面上的对象,而是指一些在与同性恋者交往或处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异性,他(她)们往往是同性恋者迫于家人和社会的压力所选择的对象。当这些不知情的第三人知道自己的恋人或伴侣喜欢同性,被背叛、被利用的想法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打击。同性恋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这些“善意第三人”缓解和消除由于这类问题而面临的抑郁、愤怒、烦躁、焦虑、失眠等问题。

四、同性恋爱的感情纠结

同性恋者同异性恋者一样,也会在恋爱中产生矛盾、摩擦,也会有背叛和分手,并且同性恋者间的情变更加频繁。此外还有一些同性恋者因为爱上直人而痛苦不堪。这些愤怒的、悲伤的、无望的感情,郁积久了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无疑会给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而同性恋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为何女人心理易于对同性严格


传统观念认为,女性与男性相比更易合作。但加拿大和美国研究人员却发现,女性在对待同性朋友时更缺乏忍耐力、反复无常,容易因为一件小事给朋友的评分“降级”。这一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心理学》杂志上。

容忍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和伊曼纽尔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对大学生调查发现,77%的男生和33%的女生曾与室友产生摩擦,尽管如此,男生对室友的满意率仍然高达100%,而女生只有46%。

另外,只有4.2%与他人合住的男生曾要求换房间,但女生的这一比率却高达8.4%。

研究人员还要求受调查者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有一个十分可靠的朋友,但是有一天,这个朋友答应你做一件事情后来却没有做,你会如何评价?

结果显示,男性对这一举动的容忍度高出女性不少,而更多女性表示会给朋友的可靠性“降极”。

分析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写道:“女性更重视负面信息,因为负面信息有损亲密关系建立。与男性相比,女性把友谊中的这种亲密看得更重要。”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16日引述本次调查的负责人、哈佛大学人类学专家乔伊斯·贝嫩森的话分析,女性通常对同性友谊投入更多感情,这让她们与“闺蜜”更亲近,也更容易导致她们的“坏脾气”。

“(女性)总会很可爱地想:"我们对彼此关系关注更多,因此我们对朋友的要求也更高,"”贝嫩森说。

“但(这种想法带来的)实际后果是,我们(女性)连一点儿微小的错误都不能犯。如果我们不能给朋友同等回报,那就会让友谊陷入危险。”

她说:“女性(对同性朋友)的标准更高。她们总是如履薄冰。”

解析同性心理为何会形成


我们在和有些同性恋者的心理冲突中,我们可以看到陷于同性恋之中者,也有其苦衷难以启齿。同性心理为何会形成呢?

有些男孩与大学同学相爱多年,也有过多年性生活。因为工作、事业发展需要,他们俩人因一些生活中的事和异地工作的事激烈的争吵而宣告分手。男孩来到易地时,面对工作、事业上的种种压力,孤独无助的他最终选择了上网消遣。

出于好奇,他拜访了“朋友”论坛,出于寂寞,他根据网上的信息找到了“朋友”们聚会的场所。刚开始,那些“朋友”热情及真诚深深打动了他,后来不知不觉也就成为其中一员。这使得他觉得不再孤独,有了爱的温馨体验,随之而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烦恼和焦虑。

他每当孤独时,便会不自觉地进入那种场所,可是随即出现后悔与担心,甚至是恐惧。他越来越不明白,自己一个伟岸的男人,怎么变成了其他男人的爱人?

心理咨询案例:一个在读博士、国家厅级领导干部的女儿。上学时因品学兼优吸引了不少男孩追求,可那时的她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能因为一场恋爱而受影响,在爱情的问题上一直采取退缩与回避。工作后,业绩显赫,权重位高,优秀的男人也不断在她的身边缭绕。

不知是她的亮丽还是太耀眼,这些男士从未对她有过亲热的表示,更谈不上示爱。一般男士的追求,她在内心又大加排斥,不愿勉强接受。从她内心又十分渴求有男女情爱的生活。不久,有一位跟她一样优秀的女性走近了她的生活,进入了她的情感之中,从没想到的同性恋发生了。

起初,她只是认为这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似曾感到一种没有过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友爱。逐渐发展到肌肤之亲、同性恋行为后,这个事业中曾经辉煌过的女孩陷入了现实生活的困境之中。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

专家分析认为:有些人虽然其表现形式酷似同性恋,但从他们的生理或心理的需求看,只是一种过渡性的表性性“同性恋”。

我们称他们为假性同性恋,有这种倾向的人,大多数人是因为进入青春期后,体内性的驱动和对爱渴求的本能驱使他们躁动不安,因种种主客观的原因,婚恋失败、性意识的觉醒、躯体内性欲望的强烈冲动及其随之而来的生理和心理的种种反应,使他们为控制这种内在的冲动和必须采取掩饰行为而竭力压抑自己。

殊不知当人越是要控制这些本我的冲动,他们的自我意识里这些冲动将会变得更加突出。可他(她)们的文化素质和身份使自己还必须打压它。很多人在压抑原始冲动而又没办法让其升华时,只有选择了同性恋的生活方式,跨越了友情,出现互相拥抱、接吻、触摸,最后模仿同性恋的体交行为,来满足彼此爱与被爱的、躯体、生理、心理的需求。

由此,提示处理心理痛苦挣扎中的同性恋倾向的朋友,如果,你却是需要走出目前的心理困惑,想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心理同性恋倾向,请咨询有关的心理专家。

陪在他身边的那一个人还是你吗?如果他用这种借口解释他和别人之间的暧昧,那么请自动翻译成“我只想用你来消磨时间”“我不爱你”。

揭秘:同性恋心理咨询内幕


同性恋族群相对于主流社会来说,一直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边缘群体。迫于社会压力,他们只能压抑起性向隐藏在普通人群中生活。和喜欢异性的人一样,同性恋者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烦恼,精神健康网特摘录一些同性恋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以飨网友。

1、对自我认同的茫然

心理专家表示,对自我认知的迷茫和困惑,是同性恋心理咨询中最常见的一类。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得求助者往往要背负巨大的精神负担,这可以通过同性恋心理咨询进行改善。

例如,有些求助者虽然有喜欢同性的经历,甚至有过性接触,但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同性恋者,还有些求助者虽然不可抑制的喜欢同性,却又坚决地自我否定。

2、同性恋爱的感情纠结

同性恋者同异性恋者一样,也会在恋爱中产生矛盾、摩擦,也会有背叛和分手,并且同性恋者间的情变更加频繁。此外还有一些同性恋者因为爱上直人而痛苦不堪。

这些愤怒的、悲伤的、无望的感情,郁积久了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无疑会给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而同性恋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3、治疗同性恋者的各类心理障碍

同性恋者往往不能顺利被家人和社会接受,因此内心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却找不到宣泄的通道,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心理问题。

另一方面,男同性恋群体中性病、艾滋病高发,因此有性病疑病症状和艾滋病疑病症状的同性恋者也不再少数。这些心理障碍症状通过同性恋心理咨询和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和消除。

4、“善意第三人”的心理调适

此“善意第三人”并非民法层面上的对象,而是指一些在与同性恋者交往或处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异性,他(她)们往往是同性恋者迫于家人和社会的压力所选择的对象。

当这些不知情的第三人知道自己的恋人或伴侣喜欢同性,被背叛、被利用的想法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打击。同性恋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这些“善意第三人”缓解和消除由于这类问题而面临的抑郁、愤怒、烦躁、焦虑、失眠等问题。

揭秘大学同性恋的心理世界


在现在的社会中,对于同性恋已经持默认的态度,那么您对同性恋的心理了解吗,下面小编就带您走进大学生同性恋的心理世界,让您了解他/她们的内心世界。

不久前的一天,山西某高校校园内,一对青年男女恋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和厮打。“咱们分手吧!分手后我要找个女朋友!我早就有这种想法了!”说这话的是这对恋人中的女生柴慧慧。

柴慧慧班上的120名同学中,有4对同性恋者。在这所学校,很多学生都表示看到或认识同性情侣。记者在学校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查,接触了3对大学生同性情侣,3对情侣中有4个人神情很自然地告诉记者:“我喜欢同性!”

刚进校那年,柴慧慧有一次看到两个男学生在小树林里接吻,当时也很吃惊,但慢慢地见得多了,就习以为常。柴说,在校园里,同性恋者一般不会有过分亲昵的举动,只是拉拉手或者拥抱而已,大家觉得很正常,都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

柴慧慧是2001届的大四学生。她说刚上大学的时候班里还没有同性恋,或者说还很隐蔽。大二那年出现了第一对女生,之后就有第二、第三、第四对,其中有一对是男生。

东东,男,23岁,2002届学生,网名“血月妖媚”。他毫不隐晦地对记者说:“我就是‘大学生同志’,圈里人都知道。”东东所说的“圈里人”,是他在酒吧和网络上认识的一批同性恋者。除了上课,他的业余时间一般在酒吧或网吧度过。目前东东有一个固定的男朋友,是山西运城人。

女生王娟是山西大同人,女生杨静是忻州人,两人是2001届同班同学,但不在同一宿舍住。两人肩并肩坐在记者对面,杨静比较沉默,王娟则显得很健谈,但是说话的时候会经常注意杨静的眼色。

在两人的相处中,杨静一直充当着男性角色。王娟对记者说,大一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恋。那年冬天的一个中午,她不想打饭,正好杨静下楼,主动要给她捎饭,买回了两袋方便面,她们就一起在宿舍煮面吃。王娟想,要是找个男朋友能像杨静这样体贴该有多好。

大二的时候,王娟丢了刚买的新手机,杨静很仗义地借给她2000元钱,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大三情人节那天,杨静买了一个MP3送给王娟,王娟特别高兴,凑到杨静脸颊上亲了一下,她们突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用王娟的话说,跟高中时候找男朋友的感觉一样。

对于将来,同性恋大学生们表现出了很大的忧虑

赵小薇是2002届的大三女生,现在和林爽相处。赵小薇说,是她主动追林爽的。追求的过程很辛苦,因为当时林爽还有男朋友。我每天给林爽买礼物,给她买饭洗衣服,甚至还和林爽的男友吵过架。

林爽给记者看了她和赵小薇相处时写下的日记,其中一篇是2003年非典时写的,当时赵小薇回了老家。林爽这样写道,“好久没有联系了,有没有想我呢?我可是天天在想你。今天又给你留言了,不知你能不能看得到。要是你能打个电话就好了,好想听听你的声音……”

相比之下赵小薇对未来比较迷惘,赵小薇说,林爽以前找过男朋友,而且林一直不反感男生,她知道林能接受找一个男朋友,但是她不行。“她迟早会离开我的。”

对于将来,同性恋大学生们表现出了很大的忧虑

。林某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本想找点话题,后来竟然谈到了婚姻,我以前在村子里玩的几个好友也都已经有了对象,或者订婚了。至于我与她的将来,我真的不敢讲,好悲哀的一生啊!”

不仅仅是林某某,记者前后采访了3对同性情侣,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示出对未来和婚姻的担心。

赵小薇说,她想将来做变性手术,然后跟林爽出国结婚,又觉得不现实,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现在在校园里还好,想一想毕业后就要面对未知的社会,真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自己。

很多大学生同性恋者不敢告诉父母自己是同性恋。

6个女生里,只有两名学生的家长知道孩子是同性恋,其余人都表示以后不会对家长说明,怕父母接受不了。

在东东看来,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跟父母坦白。“总有一天要面对,你越是胆怯,别人越不会鼓励你。”

大部分同学不排斥同性恋者,有些心里会觉得疙疙瘩瘩,担心染病

在这所高校里,同性恋大学生没有一个固定的讨论平台,并且相互之间缺少交流。杨静说,她刚刚开始跟同性谈恋爱的时候,以为自己心里有病,但是不知道该跟谁说。周围的舍友平时虽然都没有表示过什么,但有时候自己总会想她们是不是会在背后议论。

学校里没有地方交流,东东选择了网络。东东介绍记者加入了他们一个拥有120个“同志”的QQ群,全部是男性同性恋者。

2005年12月11日凌晨1时,记者在群聊里与他们进行了交流,看到他们往往开门见山询问对方身高年龄职业,然后就直截了当要求见面。

同性恋特别是男性同性恋,是传播疾病的特种人群之一。东东是学医的,他前两天联系好了一个“同志”们常去的酒吧,很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到这些场所给大家讲授一些同性健康知识。

大部分学生对周围的同性恋是不排斥的。王娟的舍友小张说,王娟和杨静人缘都很好,我们都很喜欢跟她们相处,即使她俩当众做出一些亲昵的举动,大家也习以为常。

另一位舍友更是直言不讳地说,同性之爱自古以来从有人类开始就存在,她们跟我们如果说非要找出什么不同的话,那也只是性取向的不同而已。虽然她不会去爱同性,但她觉得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他没有妨碍别人,没有伤害别人。

杨静的舍友小王说,她们知道杨是同性恋之后,还是跟以前一样和睦相处。

但另一位舍友小李说,她不能接受同性恋,一想到她们同性之间接吻心里就会觉得很不舒服。同性恋会带来一些传染病,而且很难被周围的人接受,父母培养我们不容易,我们怎么能这样伤他们的心。

还有一些老师和辅导员明确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如果班上有这样的同学,最好交给学校或者心理辅导老师处理。

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记者随机采访了这所高校的十几位大学生家长。所有家长都表示,以前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家长孙女士说:“我的孩子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一定会耐心地说服他,从各方面教育他。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我也尽到当母亲的义务了,只能顺其自然。”

面对这种假设,大部分家长比较理智,都表示一定有能力和耐心转变自己的孩子,但谈到具体教育方案,家长们都说还没有想好。也有个别家长明确表示无法接受这种情况。家长杨先生说,“如果我的女儿是同性恋,我非打死她不可,这种孩子,不要也罢!”

另一位家长说:“就我们所处的环境和家庭来说,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大人从情感上一开始肯定是无法接受的。我儿子是独生子,我会从生理上和传宗接代的角度给他讲道理,会给他制造和异性相处的机会。孩子应该可以转变过来。”

揭秘形成同性恋的心理因素


对于形成同性恋的因素,有几种看法,一种认为是由生理因素造成的,这种同性恋称为素质性同性恋。第二种观点认为是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这种同性恋称为境域性同性。最后一种是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性倾向有双向发展的可能。那么形成同性恋心理因素有哪些呢?

同性恋心理因素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儿童期3~5岁是人类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幼儿对自己的异性生身亲长即父亲或母亲产生特殊强烈的依恋之情,特别是怀有本能的性欲渴求,同时伴随产生的是对同性生身亲长的敌对感。这就是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在此阶段,双亲对儿童的性本能既不采取过分抑制,又不采取过分刺激的合理态度,儿童就会顺利通过这一阶段。相反,如果儿童在此期间心理遭受创伤,那么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就会潜藏在意识里,并继续影响个体的心理发育,最终在性成熟后发生相似的心理异常。

行为主义特别重视的是伙伴关系、偶然的机遇以及特殊的经历。一个人在与异性交往中受挫,有过不愉快的经验,异性恋情感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而同时又受到同性的引诱,就会产生同性恋的倾向。比如童年时期的性别认同错误,家庭教育中性教育被忽视,或者被拒绝,或者被歪曲(异性化教育环境),乱伦行为等这些偶然的机会或者特殊的经历会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形成同性恋。

如在单性环境中也容易促使同性恋的形成。单性环境一般指那些与异性完全隔离的小环境,比如监狱、修道院、军队、睡大通铺的民工。在这些环境中,异性往往很少或根本见不到。因此,当人们有性发泄的要求时,目标就会转向同性。

可以说,同性恋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生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由单性环境因素引起的同性恋不稳定,一旦脱离这种环境,多数同性恋者会终止同性恋伙伴关系。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引起的同性恋通过心理治疗如精神分析可能会有所改善。而遗传因素所致的同性恋多半从儿童期就形成,且难以矫正。

尽管我们可以对同性恋持宽容的态度,但无论是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个角度看,它毕竟是一种偏离正常的现象,因为人类的衍生是靠两性关系。而且,男性同性恋是爱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青少年为何会出现同性依恋心理


青少年为何会出现同性依恋心理?专家介绍,从儿童期过渡到青年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大致要经历:两小无猜期、两性疏远期、两性爱慕期和正式婚恋期。但有些青少年在两性疏远期中可能有另一种自然倾向--同性依恋。

青少年为何会出现同性依恋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萌动前期的少男少女渴望友谊,急切寻找能理解自己的人,促膝长谈悄悄话。同时,他们又正处于对异性的排斥阶段。在学校里,异性学生之间不能大大方方地交往,出现明显的男女生分界。在与同性朋友交往中,有些女孩子渴望结识年龄稍长的,能保护、了解和爱护自己的“姐姐”,有些男孩子则愿意和见多识广的人交往,并特别崇拜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事业有成的“哥哥”。开始时是效法,进而发展成为爱慕依恋。这种情结的发展在两性疏远期是十分自然的。因为在这个阶段,异性之间的交往和亲近最容易受到同学们的注视和非议,而同性间的接近和亲热,则得到赞许和鼓励,这种同性的友谊也就容易带有爱慕倾向,进而出现依恋情结。

这种青春期同性依恋毕竟与同性恋有区别,我们决不能把学校里男女同性间的比较要好或亲密的现象一概视为出轨。有同性依恋倾向的青少年,绝大多数很快会成长到两性爱慕期,一般不会发展为同性恋。尽管如此,学校和家长对这类同性依恋现象也不能不予关心,应注意同性依恋对孩子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如果同性之间过分依恋,就容易使孩子丧失与异****往的机会或兴趣,从而导致未来对社会生活的适应障碍。

面对少男少女的同性依恋情结,家长和老师所能做的,是鼓励孩子与更多同学交往,不要陷入两个人的小圈子;更要鼓励她们与异性同学建立友谊,以便发展她们的性别认同感。如果经过认真长久的观察了解,确知孩子是同性爱的性别取向,也不能强迫其改变。同性恋既不是罪错,也不是品质问题,对他人、对社会都无害。只要其行为能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就不应受到指责和歧视。

以上是针对“青少年为何会出现同性依恋心理?”的内容介绍,如您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点击在线咨询专家,专家将给予您详细的解答!

揭秘一个女同性恋的心理世界


其实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是同性恋的时候,会非常的矛盾,尤其是女同性恋来说,那么女同性恋心理是如何的呢,下面让我们走进她们的世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是一个在校大学生,有一个男朋友,但同时又有一个很暧昧的女朋友(不知道怎么说,就说女朋友吧)

我的男朋友虽然不是很帅,但是他是班干部,而且还是党员,很有前途的,同学们都说我们是天生一对。最开始我很喜欢他,觉得他满足了我对一个男人全部的幻想。

可后来,自从宿舍只有我和她之后,我才觉得原来,我对女人也有幻想。她不是很漂亮吧,不过够时髦够前卫,在学校总能引导潮流。就说头发吧,一会直一会卷,一会上卷下直,一会下卷上直,同是女生的我都不由得被她吸引了。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她没有交男朋友,这很奇怪,因为我们学的和艺术有点靠边,谈恋爱换男朋友是太正常不过的了。可从来没见过她有跟哪个男生约会什么的。

很偶然的,一天晚上,狂风骤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事情总是发生在这样的夜晚),她说她害怕,想要和我一起睡。我比她大,像是她的姐姐一样,睡一起当然没问题了。于是她就过来到我的床上,可是这个小妹妹却不老实,对我上下其手,我脑子一下蒙了,恍然大悟,原来她是传说中的女同。更奇怪的是,我竟然一点都不排斥,反而很享受这样的感觉,于是,我们就。。。。。。。

从那天晚上起,我们就睡一张床了。我对我的男朋友越来越冷淡,可心里还是舍不得他的,他给我带来的是另一种性爱的感觉。很奇妙吧,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让我欲死欲仙,欲罢不能。

后来,女室友的妈妈生病了,是绝症,她带着她妈妈去了南京看病,把我一个人留在寝室。孤单,寂寞,无时无刻不在袭击我,虽然我们天天发短信,打电话,可只要我一听到她平时爱听的歌,眼泪都止不住。我想她。

这段时间,我完全对男朋友没有兴趣,脑子里想的全部是她。我也成了一个女同性恋吗?我问自己,却找不到答案。我知道这个社会对同性恋还是有偏见的,我大三了,明年就要接触社会开始工作了,可一个女同性恋该怎么面对这个社会呢。我想了又想,决定要离开室友,和男朋友过正常的生活。

不久后,室友的妈妈因抢救无效死在了手术台上,我看着她伤心欲绝,哭得让我心疼啊,我抱着她,心里激起了一阵涟漪。这个时候我明白了,我还是爱着她的。她唯一的亲人已经走了,我要做她今生的依靠,不管世俗的眼光。

但一想到男朋友,也还是放不下,我该怎么办呢,是做一个彻底的女同,还是做一个双性,或者,走上正路做异性恋呢。

我很苦恼,希望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出出主意,谢谢了,这是一个在校大学生发自心里的请求。

同性心理:同性密友是不是同性恋?


近期问卷调查的结果,约有四%的高中男生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而有十二%高中女生认为自己也有这种倾向。这些数据很容易令人以为我们的青少年同性恋的比率是否节节升高,而引起学校老师与家长的担忧与关注。

事实上,家长与老师不必太过担心,即使是您的子女或学生对您坦承表示他有同性恋倾向或他是同性恋者,您都不必太惊慌,马上大惊小怪地急于要改变或否认孩子有这种倾向;应该以接纳、镇定的态度来协助他们进一步确认为什么他会认为自己有同性恋倾向或是同性恋者。因为很多青少年以为或担心自己是个同性恋者,而事实上他们现在是处于「同性密友期」,对同性同侪容易产生认同感与好感,甚至比较喜欢与同性朋友交往,使青少年误以为自己是同性恋,或被同侪认定为同性恋者,而感到困扰不已,其实这不是真的同性恋。

也有一种同性恋倾向是属于“情境式的同性恋”,比如在监狱、军队、男子学校或女子学校,比较容易发生情境性的同性恋。其中大多的成因是因为缺乏异性的情境因素,让当事人没机会学习如何了解异性、如何与异性展开关系、如何与异性相处等发展任务,使其交往的对象局限在同性之间。再加上升学主义的影响,多半的老师与家长通常不鼓励青少年交男女朋友,甚至坚持反对青少年与异性交往,因此青少年与同性朋友交往比与异性朋友交往的阻力较少,导致他们的情感或亲密需求转向同性同侪身上,而误以为自己是个同性恋者。

因此,学校老师与父母在得知学生或子女具有同性恋倾向时,不要太惊慌,应该接纳与倾听青少年对自己同性恋倾向的看法、感受、认同程度与困扰,协助当事人澄清对同性与异性者的情感偏好,评估是否真的属于同性恋者,还是只是处于同性密友期或是属于情境性的同性恋,以此作为因应或协助当事人的依据。

揭秘古代帝王同性恋秘史


温饱思淫欲,这是人之常情,是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只不过古代帝王更加肆无忌惮而已,历来传下的古代帝王同性恋秘史更是数不胜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星半点。

古代帝王同性恋只冰山半角

《战国策·魏策》中记载,有一天魏王和他的男宠龙阳君一起钓鱼,龙阳君钓了十几条鱼,可是却很伤心。魏王问其故,龙阳君说:“当我钓到第一条鱼时满心欢喜,后来我又得到更大的就把第一条扔了。现在我受宠于你,可四海之内漂亮的人很多,有朝一日我就会像第一条鱼那样被扔掉。”

魏王说:“你有这种想法为何不早告诉我?”于是发布命令,如有人在魏王面前提出另一个美貌者,就满门抄斩。当时统治者利用权势玩弄俊男很少有不移情别恋的,魏王颁布这一命令足见其用情专一。

清代帝王中最有同性恋嫌疑的当属乾隆。《清稗类钞·异禀类》记录了一个妃子的死。说,清世宗(雍正帝)的一个妃子,美貌娇艳。乾隆十五岁那年,进宫办事,从那妃子身边过,看见妃子对着镜子梳头,乾隆心性天真,便上去从后面捂住那妃子的双眼,想与妃子开个玩笑。妃子哪里知道是太子,被乾隆这么一捂,吓了一大跳,顺手把梳子朝后砸了过去,正好砸在乾隆的脸上。

乾隆一疼,立刻放手。第二天,世宗发现了乾隆脸上的小伤疤,问他怎么弄的,乾隆不肯说。后来在严厉斥责之下,乾隆才如实说。太后闻听,怀疑妃子调戏太子,立刻把那个美貌妃子赐死了。乾隆大哭,把一根手指染成红色,在妃子的脖子上点了一下,说,“是我害了你,如果魂灵保佑,那就让你在二十年后和我相聚吧。”

乾隆中叶,和珅以满洲官学生的身份进宫做了銮仪卫,具体工作是抬轿子。有一天,乾隆爷想外出,仓促之间找不到黄盖,乾隆爷问四周人等:“这是谁的过失?”和珅连忙说:“典守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乾隆循声一看,觉得和珅这人非常眼熟,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回宫之后,回忆自己从小到成年之间的事情,猛然间觉得和珅与那位因为自己而受牵连死去的妃子面貌相似。于是密召和珅入宫,仔细观看他的脖子,发现“指痕犹在”。乾隆爷认定眼前的和珅就是那美貌妃子转世,对和珅“倍怜之”。之后,和珅的仕途一路扶摇,终至相位。乾隆爷即将退位时,对和珅说:“我和你关系非同寻常,后人将不容你。”果然,嘉庆帝即位不久就把和珅赐死。

这则记载于《清朝野史大观》中的文字传奇至极却大有可信之处,否则,以乾隆爷的明察秋毫,怎能不知和珅巨贪?所以不查办他,大概正是因为君臣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