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驻足校门口的回忆

驻足校门口的回忆

发表时间:2020-06-04

【www.qg13.com - 挽回忆的爱情】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驻足校门口的回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年清明节回家上坟,路过我村小学门口。门楣上当年教育局长郭栓民书名的布村小学四个雕刻的大字,风骨犹存。但红色铁门紧锁,学校从2015年秋已停办至今了。停办的原因是2010前后的生源的锐减,一是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减少的必然趋势;二是追求优质教育的时势潮流的冲击,学生逐年流向大西安或小县城。停办那年的夏季只有7名学生了,秋季开学前便闻风而转。从此,这里再也听不到朗朗的书声,悠扬的歌声,操场上嘹亮的哨子声和脚步的和调声,这里再也看不到雪雨天给孩子送雨具的男女家长,这里再也望不见出入学校的来至别村的校长、教师。一个有60余年办校史的村级小学只能作为遗址所在,但我在这所学校度过了38个春秋,分为三个阶段的校园生活在我的脑海浮现。

50年代初,新中国提倡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干部群众搬走了白鹰寺里的爷像,办起了村子里的初级小学。58年大跃进全民办教育,扩建校舍办成了高级小学,当时生源来至刘村、布村、田湾三村,学校增加了高小学制。我是1957----1963年在此校读小学的。那时几个村的学生在一块上五六年级的学校为高级组小学,学校领导不够校长级别叫主任,那时的乡镇叫公社,我们当时为巩村公社,当时的巩村小学属于县办的完全小学,每年初小毕业,巩村西片的学生由巩村小学举行招生考试选拔,两个班额,能考上的是少数,考不上的是大多数就在附近的高级组读高小,我们高级组的校舍、师资、生源档次都是比巩村小学低一个档次的。60年代,我县鹿原三个公社只有孟村一所初级中学,每一级四个班额招生200多名。小学毕业能考上孟村中学的学生大多毕业于巩村公社的巩村小学、吴村庙小学;孟村公社的孟村小学、康禾村小学;安村公社的安村小学、白村小学。每年的小升初都是每个公社内部的两校相比或全鹿原地区的六小竞争,至于三个公社内众多的高级组毕业生所考取的人数可以说寥寥无几,当时的高级组,莫基础,背个书包往回走这话有耳皆闻。可就是在1963年我们布村(高级组)小学的24名考生,在孟村中学考上了8名学生,包括我自己,而且我的数学(当时学科名算术)是100满分,在那时我们与名校高师不沾边,我们只能自己刻苦学习,听从主任刘润民老师的时政教导,上好樊希文老师的语文课,学好李淑惠老师的数学课,顺利考入高一级学校,这是我在这所学校的第一个六年小学学习生活的不能忘记。

1966年文化革命,学校停办,我返乡劳动。69年公办小学下放大队办,小学教师一律回原籍教学,打破了教师编制的平衡体系。70年代小学附设初中班,农民子女就近上学方便,这是我村小学的第二次升级为七年制(小学五年制+初中两年制)学校,同时出现了教师的缺额和不足,许多初高中毕业生被本村学校选拔为民办教师,当时是公分待遇,各生产队给的公分多少不统一,同样一个学校的教师在各生产队的劳动日工值是不相同的,只是每月有三五块到七八元的生活补助费是一个村一个标准,一是无法比较,二是低得可怜,那时整个农村人普遍不得温饱。我就是这所学校的(公分)教师之一,从1968-----1983年,一口气干了15年,83年秋冬,有民办转公办的政策规定:15年教龄,统一文化课考试,按成绩择优录取。等于说在政策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一个喜运,但全县小学教师招收指标仅为12名,对我来说是希望中的无望。但我还是报名参加了考试,那年我是本县鹿原三乡镇仅被录取的四名教师之一,在众多的考手中,我能够有实力考取,应当归功于这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对我的陶冶和熏陶。这是我在这所学校15年民办教师生活的第二个不能忘记。八十年代初,农村恢复小学六年制,初中三年制,初中小学分开办学,该校撤销初中班。1984年我成为一个公办教师后被调离本校,在白鹿原的两个乡镇三个学校工作了10年,其间参加了三年高师函授,取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凭,成为小学文化学历达标教师,便于1994年从当时巩村初中又调回了布村小学。

我在这里又当了17年公办小学教师,担任过任四、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不敢说我是多么出色的教师,但可以肯定地说我是踏实、认真、负责的教师,这所学校在年度评比,学科竞赛,成绩统考中多次名列前茅。虽位于前卫镇镇西南端边沿地带,曾经交通不便,不受外来教师的青睐,但附近村子的教师都乐于来此任教,这里曾经有不少教师被评为高级教师,我又是其中之一。有不少校长是属于载誉乡里的优秀校长,有多少飞出农村的大学生的就是在这里羽毛丰满的。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我栽培的汗水,这里的一桌一椅都有我坐过的身影,这里的一师一生,都有我记忆中的熟悉面孔,这里一年一届的毕业班与全校老师的合影镶满了我的相册。这是我在布村学校工作的第二个回合,17年公办教师教学生活的第三个不能忘记。

布村是白鹿原上黄土地的一角,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布村小学启蒙了我,给了我六年的文化教育,她是我人生的第一母校,我给予了她32年的教学工作的回报。把普及六年义务教育送到了不少一家两代人的手中,让那些初级的文化知识在寻常百姓家的子女中生根、开花、结果。这里是我参加工作的起点,也是我教师工作的终点------退休之校,我没齿难忘!虽然停办两年之久了,但她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是丰韵而美好的,我永远会与她魂牵梦绕的。

情感编辑推荐

妈妈就在院门口


今年过生日晓晓有三大喜:一是恰逢五一,妈妈答应带她省内旅游一次;二是她今年小学毕业,要考上了重点高中,妈妈答应带她上外婆家,外婆家在北京;三是,她在学校已经是两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如今年再评上,就三连冠了,妈妈答应给她买一台电脑。

自打去年妈妈给她放了这个风以来,晓晓就精神百倍,全力以赴。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今年五一节,可家里冷冰冰的没一点动静。这些日子非典肆虐,妈妈整日忙得连影子也看不到,说是进了隔离病区,病人隔离,连妈妈也给隔离了。晓晓快有些熬不住了。

也难怪,晓晓家是个特殊的家庭。爸爸妈妈都是市立医院的医生,一年前爸爸援外遇车祸永远留在了非洲,家里就只剩下她和妈妈两个人了。晓晓要学习,妈妈要工作,两人是两股道上跑的车,相安无事。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天天在医院加班,后来干脆连晚上也不回来了,家里的一切都是由小姨来料理的。小姨给晓晓订下的规章制度,比妈妈还要严格,连电视也不准她看,每日必须两点一线,哪儿也不准她去,晓晓实际上也如同隔离一般。虽然小姨同妈妈是双胞胎,看到小姨如同看到妈妈一样,可时间一长,她还是想妈妈。

这天,小姨下班有事回来晚了,推门进屋发现晓晓趴在桌上做作业已经睡着了,她悄悄地上前一看,竟发现晓晓的脸颊上还挂着泪珠,面前摆放着一作业本,小姨拿起一看,上面有老师的批语:

晓晓同学,你最近上课三心二意,不用心听讲,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这样下去

会影响你一个三好学生的成绩的,建议家长想想办法找找原因

作业本请家长签字。

看到这时,晓晓醒了,小姨猜她肯定是为老师这批语哭鼻子了。小姨刚想责怪她,晓晓说话了:小姨,叫妈回来吧!别加班挣钱了!我我想我妈

一听这话,小姨心里一阵凄楚,帮她擦去眼角的泪水说:晓晓,你知道你妈是干什么去了吗?

晓晓瞪着大眼睛望着小姨沉思地点了点头。

知道了就好!你妈不是为了加班挣钱,懂吗?那里就是她的战场,那里比什么地方都重要,进了隔离病房,一时回不来。你可不要辜负她对你的期望哟!你要考不上重点高中,当不了三好学生,对得起你妈吗?再这样下去,你妈说她就不回来了!

晓晓认真地听着小姨说的话,眨巴眨巴着大眼睛,时而用牙齿咬着嘴唇,她领悟了小姨的意思

这天小姨给晓晓做好饭后,忙到晚上十一点才回来,推门一看,晓晓还在灯下做作业,晓晓见小姨回来,高兴地迎了上去:小姨,今天我接到我妈打来的电话了!

真的!小姨显然也很兴奋:你妈说什么了?

我妈知道我成绩不好,肯定是你告诉她的!妈生气了,要我好好读书,听老师和你的话,她说她很忙。说自己是共产党员,抗非典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一时回不来,以后会经常打电话来问我的学习情况

你是怎样回答你妈的呢?

我让妈妈放心,一定把成绩赶上去!保证再拿个三好学生。

是哦!这样你妈就可以安心工作,不一心挂两头了。

自那以后,晓晓就盼着妈妈每天来电话,她也等在电话中给妈妈汇报自己的学习进展。看到晓晓的学习成绩又上去了,妈妈每次都要在电话里表扬和鼓励她。

功夫不负有心人,晓晓终于获得了三好学生三连冠的光荣称号,而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中学。

这天,晓晓把这喜悦的消息在电话中告诉了妈妈,让妈妈放心,女儿会等着她凯旋归来。

可一直没有回来的妈妈让晓晓是非常耽心,渐渐懂事的她知道当前流行的非典是个什么病。这天傍晚,她突然变得焦虑不安起来,抓起电话机翻出了来电显示,找出了妈妈打来的电话号码,她试着往回拨号,嘟嘟通了,终于通了,晓晓高兴地问道:请问这是市立医院隔离病房吗?

什么市立医院?我这是科研所

什么?科研所?晓晓以为自己拨错了号,又查了一遍,再拨,还是这种回答。咦!奇怪了?她想想不对,小姨前不久不是调进了科研所吗?电话是从她那儿打来,难道难道每天妈妈打来的电话是小姨所为?再说,平时晓晓对妈和小姨的声音就难以辨认,别说是电话中晓晓不敢再往下想了,她彻底忘记了小姨交待的非典时期不准去医院的嘱咐,立即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口罩,趁小姨还没回来,急匆匆地赶紧出门,朝医院方向跑去

跑着跑着,也不知自己跑了多长时间,突然,晓晓的脚好像被什么绊住了,凝固了,她怎么也跑不动了。原来,她已经跑到了市立医院门口,而且,就在这大门口,她已经看到妈妈了不错,是她!正是她____带着慈祥含着微笑的妈妈,站立在院门口的花坛之中

妈妈妈晓晓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挥泪抱住了妈妈

可此时的妈妈不能言语了,她将永远站立在她工作过的地方,站立在这医院门口,给所有走进医院的人们抱以微笑

原来,自该市发现第一个非典病人以来,晓晓她妈就第一个报名上了前线,进了隔离病房。无论任何时候都是她走在最前面,她说:我是护士长,我是党员,我不去,谁去?岂料,在一次与一危重病人插管的零距离接触中,她不幸感染了SARS病毒,而且迅速发病,病情日益加重,经医院多方抢救无效,病魔还是夺去了她的生命。临终前,她向组织提出了门一个小小要求:暂时不要把她的死告诉给她女儿晓晓,她还小,怕她抗不住,而影响她的学习成绩。于是,小姨一直给她实行的是隔离、封锁

也不知是晚上几点钟了,晓晓抱着妈妈说了好久好久的话,这一刻间,她仿佛长大了许多许多

晓晓回家了,她知道家里有人在等她。她也不知自己是如何走回来的。

小姨一直在家里焦急地等她,见她进来了,马上迎了上去,刚想责怪她不该出去,可见她神色不大对头,便轻声问道:晓晓,这么晚,你去了哪?

晓晓平静地说:我去了医院找妈妈。

你去了医院?小姨大吃一惊,脸色骤变,转口又问:找到妈妈了吗?

找到了,妈妈就在院门口

听到这,看着晓晓的动态,小姨潸然泪下,她想到了医院门口她妈的那尊塑像,猛上前一把搂住了她:晓晓,小姨对不住你两人再也抑制不住地抱头痛哭

许久许久,晓晓擦干眼泪说道:小姨,长大了我也当医生,去接妈妈的班。

为什么?

妈妈就在院门口

楼门口的广告牌


也许我从未见过,但在记忆里,总有那么一块,被高高悬起,破旧的,正方形的广告牌。什么广告已记不起来,只想起是蓝色或是红色的。那破旧的方形,承载着我十余年的回忆。尽管我居住的城市在变,可是在我每次住的地方,小区入口处楼的拐角,总是若有若无的出现,那我记忆中的广告牌。

对记忆无法遏制的想念,是出于对现实的逃避。是啊,现实中那块广告牌很有可能从未出现过。但我宁可信其有。

小时候,每次走过这个拐角,总是伴随着风轻轻摇晃。没有节奏,只有时不时发出的吱吱声。我停下来抬头看他,他也静下来,直直地看着我,然后我猛低下头去,跑掉了。但他一直都在。

岁月如梭,那块牌子还算硬朗,只是有风吹过时,吱吱的声响愈发大了些。那声音像极了变声时的我,直撩人心,难受。

牌子的摇晃总是伴着风沙。小城风沙大,有时候出去都会感到黄黄的颗粒刮过你的肌肤,此时的牌子又多了轻微的啪啪声。在这三月的早晨,风沙中,在牌子的下方,有一只蜷在角落的慵懒的猫。

这黄色的世界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但每年他都会来。当我坐在屋子里,看到窗外的树木在摇晃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我的楼门口的广告牌。那吱呀吱呀的摇晃,就像当时咿呀学语的我。吱呀吱呀的摇晃的,我的人生,就这么吱呀的过去。

我十余载的不断从那里走出,又十余载的从那里走入。在我看不见他时,他却能一直注视着我单薄的背影。有时风沙吹过,广告牌发出啪啪的叹息。有时风沙迷了眼,揉出泪来,我还在倔强的说我不伤心,背后,只有广告牌发出啪啪的叹息。

广告牌一直在吱呀吱呀的晃,我却一直沉默。我一直在想,广告牌是否对我说过,我可爱的少年啊,你为何如此沉默?因为我有一股淡淡的忧伤。我用沉默回答我最忠实的朋友。长辈说过,人这一生不能没有知心朋友。我庆幸我有。我最要好的朋友,陪我十余载的兄弟啊,你却只能孤单地挂在那里。在我所经历的记忆里,你是否一直存在?

树上的新芽还没有发出,落叶还没有落尽,一直随着三月的风在颤抖。我想落叶是不想终其生命吧。还在努力地抓紧树干给他带来的安全感。就像我那亲爱的广告牌一样,享受着空中的美好。不同的是,我的朋友还算余热锅硬朗,还能默默地在背后望着我,我去哪个地方,哪个城市。我那可怜的朋友,我没有钱给你做路费,所以我怕,怕他有一天不会跟我流浪,没有路费他可走不多远。

看着这树枝上的一切,我不禁打了个冷战,脑袋不由自主的突然抖动了一下,嘴唇被牙齿咬得深红。我猛然起身,顾不上穿大衣,一边拖着鞋,一边奔向小区楼门口。那随风摇晃的广告牌,还在吗?

20xx.3.3

戏子入画,我却蒙眼驻足


戏子浓妆淡抹,回眸那嫣然一笑倾城倾国。青衣绣间笔墨丹青,纸扇绕指纱掩面

这次回家,正好赶上村里做戏,对于戏文,脑中也只有小时候的记忆了。小时候,临近过年之际,乡里总会邀请一班戏子过来热闹几天,当时那也是一年中最喜庆的日子了。我们一群小伙伴总会趴在戏台前沿,凑凑热闹,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去戏台下扔几个炮仗,偶尔也会让那些在台上演着独角戏的他方来客惊慌一把,我们为此也会暗暗窃喜,然后趁着班主还没来得急下来抓人就一溜烟的跑去玩了。

当年,对我们这些小孩来说就是纯粹多了玩耍的新花样,或者用玩闹更贴切点。如今则不会有当年的心态了,不会戏还没开始就早早的绕着戏台转圈,也不会跑进后台他们的化妆间把玩着戏服。不过,倒是对看戏多了分迫切,不知是想回味当年的感觉还是真的想好好看一场戏。

来到场地时,台前已经座无虚席了,这个倒不是说这个戏班子又多出名或者说我们乡里有那么浓重的看戏氛围。也就是凑热闹着居多罢了,只不过当年是我们小孩子,现在变成了年轻了,又或者,他们一直都在

戏还是那处戏,观众也还是那些观众,我也还是我,但的确是变了,周围场景变了,小摊小贩赚钱的法子变了,大家看戏的心态也变了。现在的商贩赚的都是小孩子的钱,把场地搞成了儿童乐园,连旋转木马都给搬过来了,村民们看戏也不会从家里呆着长凳椅子一吃完饭就过来占位子深怕就捞到偏远的角落无法看戏,现在都是站着的居多,只有一些年老者还是会坐着,因为他们是要看完整场的。

突然想到一句话,演着闹剧唱着哑剧一边闹一边丢,戏子无情我又何必拿戏玩真心。舞台前屏幕打出了一个个赞助者的名字,看来戏子也不会在意戏外的情况如何,他们只要得了应得的,做了该做的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行业,没有对不起百姓就行。这倒是颇有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感觉。

每次正戏开始前,都会有一曲加演,我们称之为闹头场,主要就是把气氛给搞热了,那些年轻一辈的也就是凑这个热闹而来的。今晚的加演是《白蛇盗仙草》,讲的是白素贞现形吓死许仙,她去灵山盗采仙草,被发现与天兵打斗的故事。看了以后不得不感叹时代在进步,传统戏剧也在大胆革新,现在在武打场面中已经加入了杂技的元素,也许是以前那千篇一律的武打场面已经无法满足观众了吧。

不管是针对那个群体,对于武打场面还是能够吸引眼球。记得小时候,每次去看戏都会先看看有没有孙悟空,那可是从头打到尾啊,可以说也就那个时候收视率是最高的。那个时候实在庙里看戏,多的时候整个庙都会被塞满。但随着年龄一点点大起来,对于这些是越来越不在意了,反倒是更加爱看那些有泪点的戏,以至于难得跟着爷爷奶奶看完整场戏,结果眼睛却肿了。

现在也总是挑着剧看,看那些落难公子中状元的戏,而那些私定终身后花园的情节基本就是不看的。今晚演出赶巧不巧的正好是《红楼梦》,因此也就没有多少兴趣可言。环顾周围,发现一处卖葱油饼的,在这个年代倒也留下了这个传统,还是挺美好的。买了一个尝尝,价格变了,味道也变了,吃的没有以前那么香,手里捂着也不热了。

想再去后台转转,却始终没有迈开步子,热闹结束了,人群也开始涌动起来,不一会儿,也散的差不多了。起风了,吹得帐篷嗤嗤作响。到现在也没有听见那记忆中的炮仗声,只有持续不断的锣鼓声。

戏子入画,一生天涯。我虽驻足再次欣赏,却被纱帘所挡,等待着那幕布揭开那一刻,才发现原来我还蒙着眼。

民间鬼故事:门口的大榕树


在东北的一个普通的地方有一个更加普通的山村,那个村子叫做榕树村,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村口的那个大榕树。据当地的老人说这棵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是这个普通的小村子就是因为这个神奇的大榕树而变得不再普通,成了远近闻名的灵异村。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原本好好的突然就疯了,根据他家里人说啊,说是这个男的那天出去回来的晚了,路过那个大榕树的时候看到有十多个伸着长长的舌头的吊死鬼就那么站在那树下,这个男的当时就吓的撒腿就跑,回到家就疯掉了,嘴里就一直念叨着:吊死鬼,吊死鬼,好多吊死鬼。从此以后大家都对村子里的那颗树敬而远之,有好几次都想把它砍了,可是县里说是有历史的东西了,不让动,也就没有砍。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出生在那个村里的,据他说那颗大树足足有两米宽,好几个大人都抱不过来,这课大树在夏天是村里的自然空调,浓密的树叶就像一把大伞把太阳都遮蔽住了,所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成群结对的来到这课大榕树下乘凉。听村里的老人说那个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一个枝桠伸出树干,因为高度正好,所以从一开始就有好多想不开的人来到这里去上吊自杀,据说在文革的时候,这课树上经常会看到一个伸着长舌头的尸体在那枝桠上随着风摇摆,晚上看着别提多渗人了。

时间一久,那颗大榕树附近就出了怪事了,有一次一个晚上走夜路的外村人路过榕树村,那个大树是必经之路,那个外乡人走着走着就远远的看见那颗树下坐着一个人,好像是在那里哭,听着声音是个男人,于是那个外乡人就来到树下,看到那个男人就那么背对着他坐着,于是就伸手拍了下那个男人说到:大兄弟,大晚上的是不是跟婆娘吵架了?怎么一个大男人在这哭啊?那个男人说:哎,世道不公啊,他们都冤枉我,我不想活了,我就是在这里上吊的,我都死了这么多年了,你怎么会看到我的?那个外乡人一听完,脑袋就哄的一声炸开了锅,这时才看清那个男人身上穿的是文革那时候的那种中山装,脸上毫无血色,随着惨白的月光显得渗人的很,特别是那条红红的长舌头!!!那个外乡人连滚带爬的就跑了,一边跑还一边叫着有鬼,跑出去十几米那个外乡人回头一看,只见那个榕树的枝桠上挂着一个人,就是刚才那个男人!!!这下他跑的更快了!后来听说那个人再也没有走过那条路。村里人都说他那晚看到的是文革时候被冤死的村里的一个又学问的人,那个人死的也是够冤枉的,想着那个年代的黑暗,村里的老人都不禁为那个人感到惋惜。

当然那都是听村里的老人说的故事,至于真实性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我的那个朋友确实是经历过那个大树的恐怖了,到现在还是不愿意带我去看那颗大榕树,据他说,他这辈子都不愿意去那边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的朋友特别喜欢钓鱼,记得有一次好像是阴天,我朋友还是拿着鱼竿就出去了,这还真是风雨无阻的啊。他钓了一会都不见有鱼上钩,于是就准备收拾收拾回家去了,刚准备收拾就看着外面的天下起了雨,随着几声轰隆隆的雷声,雨点越下越大,我朋友就赶紧拿着鱼竿往村里跑,跑着跑着那雨下的实在是太大了,我朋友不得已就寻找着躲雨的地方,跑着跑着就看到了那个大榕树,别看外面下的那么大,可是大榕树的下面居然一点雨都没有,可见那颗大树枝叶多么的茂盛。于是我朋友就躲到了那颗树下。我朋友说那天他刚躲到树下就感觉今天出奇的冷,也没多想就等着雨停了再走。那时候他就站在那个伸出的枝桠的树下,因为那里最躲雨。想着家里该做好饭了,就盼着雨快点停好回家吃饭。就在这时,他感觉头上有什么东西在一下一下的摩擦着他的头发,当时她以为是树叶就没在意,这时候一道闪电照亮了天空,借着光亮他看到地上有一个高高的影子,仔细一看差点把他吓死,只见一个绳子下面挂着一个人模样的影子在那晃悠。这时候一阵风吹来,他头上那股摩擦的感觉一下子变得重了起来,我朋友说当时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女人穿着结婚时候的那种红衣服,眼睛都快掉地上了,舌头就那么伸出来,刚才摩擦他头发的就是那个女人的脚!!!随着风就那么一下一下的挂在树上晃悠着!这时我朋友连鱼竿都没拿也不管外面下雨了,大喊着妈呀,有鬼!就跑回了家。到了家,就赶紧跑到他妈那里说了这件事,他是给吓的直哆嗦啊,连路上摔了多少次都不知道,就那么结结巴巴的跟他妈说完了。

他妈妈也没说什么,因为她知道那里怪事经常发生,但是都没害人,村里人也没办法。于是就吩咐我的朋友说:你以后阴天或者晚上就不要去那边,那边不干净的,村里老人都说那里死的人都够一个班的了。我朋友当时非常的听话的点了点头,心想再给我十个胆我也不敢再去了。听说后来那棵树还是没了,是在前不久的一场大雨里,被一道雷电劈中,直接就着火烧没了。村里人都说是老天爷在捉妖捉鬼呢。

民间禁忌榕树放在家门口

因为榕树本来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灵界朋友的最爱,再加上那棵树时间长了,有点灵气了,所以就形成了天然的聚阴地。导致在附近的鬼魂都聚集到这里来了,那些在这里吊死的人的魂魄被榕树的阴气所喜迎,就迟迟的不愿意去投胎,所以导致了怪事不断。

那些日子,我曾驻足那片校园


自从踏进大学校园后,便经常听说三下乡这个社会实践活动。对于那时的我来说,三下乡是多么陌生的字眼,会不由自主地去猜想,自己下乡会是怎样的一番体验?到底会有怎样的事和人?随之而来的是心中美好的憧憬。那时的我,很期待这段旅程。

旅程开始了,经过许久的准备,终于迎来了这一天。20XX年7月10日,天还没亮,带着期待,我们就乘着大巴,经过高速公路、乡间小道,来到了覃斗镇铺前村,最后停在了铺前小学的门前。那一天,我真正驻足那片校园。

天,蓝蓝的天。铺前的天,每天都是那么的蓝,蓝色总是代表着希望,正像校园里的每个人的心中总有着梦想一样。孩子们也有梦,在课堂上都会看到他们争着说出自己的梦想。脸,羞红的脸。孩子们的脸蛋儿让人感觉很纯真,正如他们纯真的梦。小小的心灵带有大大的求知欲望,每当队友在讲课时,一双双清澈的眼眸都会盯着讲台。心想,这求知的眼神,也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吧!

作为一名师范生,平时在学校的教学学习中,我像大多数人一样,仅仅把它当做技能的训练、当成自身的锻炼。然而,下乡时支教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当走上三尺讲台或上体育课时,我就会感觉到肩上的那份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那么单一,为人师表四个字都会时刻提醒着自己,无论言语还是行为,都会被孩子们看在眼里,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互帮互助情谊真,心连心有三十多位小伙伴,下乡开始那段时间总带着些许陌生感,渐渐地,我们一起煮饭,一起跳舞,一起生活,真的难以忘怀!缘分让我们相聚于心连心,共同度过十天的支教生活,十天中,大家一起面对种种问题,又一起想办法去解决,累并快乐。辛苦了,队友们,为你们的付出鼓鼓掌!

下乡十天 ,铺前村民的淳朴与善良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点点滴滴,都给了我们这支队伍最大的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人应该懂得感恩,在此,我想对铺前人说一声谢谢。 纵然离别时有太多的不舍,但聚散终有时,我会笑着说再见。明天的路上有几多的云和树,我不明了,唯一不变的是,我还须奔跑。这十天的下乡经历已经成为过去,让它慢慢沉淀,变成美好的回忆而深藏在我的心中。

我该走了,把我的脚印留在那片校园了。再见!十天的支教旅程;再见,我曾走过的路。 那些日子,我曾驻足那片校园;那些日子,铭记我心。

晚上,我被男人跟踪到家门口


绝不争吵永远甜蜜似乎是恋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吵架对于感情的发展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吗?我和他在一起,正是我在一次吵架过后才下定决心嫁给他的。

吵架对大多数情侣来讲都不陌生,甚至有人认为,没有经过吵架磨砺的爱情是经不起考验的。因为吵架从某种角度来讲是彼此关系的磨合,也是双方心灵的沟通。同时,由于处在情绪状态下,自我修饰会被削弱,而一些弱点常常被放大,这实际上也是拓宽彼此接纳对方的阈限。即他不好的一面你都能接受了,那么他好的一面你就更加能接受了。而且吵架的时候更能看出对方对你是真心,还是自私地心里只有他自己。

我和老公结婚前有一段时间吵架特频繁,为房子装修的问题、为两个家庭的相处问题等等争执不休,我当时甚至连分手的心都有了。一天晚上,我俩在路上走着走着就吵了起来。我生气地甩开他,径直朝前走去。我伤心地认为,他一定是弃我而去了。可就在我走到楼门口,掏钥匙开门时,胳膊却被他狠狠地拽住,我这才知道,他原来一直在跟着我。我赌气地甩开他,他却不依不饶地抢过我的钥匙,瞪了我一眼说,你没看最近报道说有些坏人专门藏在没有灯的楼道里袭击单身女性吗?你逞什么强啊!

虽然他的口气重得能噎死人,但我心里的怒气却一下子消失了,不争气的眼泪涌了上来,我禁不住哭了起来。他看了我一眼,叹了口气,却又扑哧笑了,走上前来,轻轻地拥着我说,你本事越来越大了,一个人走夜路都不怕了。可是我害怕呀,所以我得紧紧地跟着你。

我第一次知道了感动也会让人心痛,不过,那是一种幸福的痛。同时,我也更加信赖这份感情了。试想一个人就算同你生、同你争吵时,他都依然牵挂你、惦念你,为你的安危着想,这样的人一定是爱你爱到了骨子里,所以疼爱和责任才能战胜了愤怒,无时无刻守护在你身边。说完把我抱在怀里,狠狠的吻了我。回家到家,我们做爱,越来越甜蜜。

其实两个人在一起总会吵架红脸什么的,婚后也照样会闹别扭,但都很快就解决了。在一起就是要互相谦让,互相包容,就算当时再怎样生气,也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解决,这样争吵才不会酿成感情的裂痕,反而是升华感情的润滑剂。(知音两性,4493美图)

父亲的回忆


夜阑人静的时候,我总爱透过浓浓的夜色,遥望天幕上如珍珠玛瑙般的繁星,它们眨呀眨的,那不是亲人的祈盼的眼睛么?我静静地凝望着那一颗颗小星,浓浓的思乡情油然而生,它就像一条纽带,穿过了朦胧的月色,连接着家乡的亲人,也连接着家乡那条流淌不息的小河

夜空,冷冷的,静静的,浸没着我的身体,使我不由得为之一震,酸辛的往事又浮上了心头。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我初中将毕业的那一年,父母为了让我早点找到一份工作,曾多次苦心劝导我,一定要考一个好一点的中专,以圆他们多年来的夙愿。

我自幼在农村长大,在父母的温馨港湾里长大,在苦与累的磨练中长大,也深深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但我违背了父母的意志,毅然选择了读高中的决定。终于,在强手如林的招生考试中,我以较好的成绩考入了县一中。我从心底里庆幸自己的决定,父母也无可奈何地同意了我读高中的选择。然而,我这一所谓的正确选择,却不知为父母增添了多少负担。我的心里从此也就烫下了一个内疚的烙印。因为我知道父母是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心血付出作为了我的筹码。

还记得进高中报名的那一天,父亲带着他从牙缝里攒下来的一千二百元钱去交学费,可缴费处工作人员收了钱没好气的说:还欠五十块!没办法,苦命的父亲将他皮带里面的一百块私房钱艰难地取了出来,又跑回缴费处。看着挤在人群中的父亲瘦小的背影,看着他身上那件已经穿过多年的旧青布外套,我鼻子一酸,但我强忍住了眼眶的泪,怕父亲看见,也怕别人看见。然而我不能掩饰心中的激动,却又无法表达,我又何曾能用语言来表达呢?也许我这一生都难以忘怀那感动心扉的一幕,那是父亲留给我的最美好的回忆,更是父亲留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因为他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奋斗。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办完了所有的手续,父亲也要走了。他临走的时候说:孩子,你生长在农村,农村的艰苦你也知道,既然进了高中,就得多念点书,为我们争口气啊!我点头应允着。过了一会儿,父亲就骑着那辆老式的自行车走了。我站在校门口,目送父亲离去,直至他消失在茫茫的人山车海之中。我转回头,走在一尘不染的校道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那简洁淳朴的话,良久。父亲太伟大了,为了儿子的前尘他挑下了全部的重担,承受着所有痛苦的煎熬。父亲,我该如何来报答这一切,也许我永远都报答不了,偿还不了。就算我能够作出金钱的偿还,却永远也无法减轻这些年的艰辛带给他的沉重压力,永远也无法抚平他精神上的道道伤痕。我惟有勤奋进取,方能给他们带去稍许的慰藉。

后来,在家庭经济最为拮据的时期,我考上大学。这对我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喜讯,相反,它就像一个让父亲进退两难的关卡。然而,父亲东挪西凑,总算凑齐了学费,用他全部的精力将我扶进了大学高高的门槛。就在我上大学的几年中,父亲都还经常教导我做任何事情都要开动脑筋努力做到最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之类的话语。话虽简单朴实,在我的心里却那么沉,那么有分量,仿佛一声声警钟时刻敲响在我的耳畔。

随着我以后参加工作,我会渐渐的远离我的父亲,远离我温馨的家,远离那片生我养我的肥沃秀美的土地,却逃不开那张用亲情编织的网,忘不掉父亲的谆谆教诲,让我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懈的奋斗,让我的心永远的归属于了那个宁静和谐的山村

遥远的回忆


又一个雨夜无眠,

紊乱的思绪如翩翩落叶,

不知道是思念还是记忆,

你的音容清晰浮现,

却是那么遥远与冰凉,

曾经你的笑如花一样,

给我温暖和动力,

你的声音如天籁,

让我痴迷让我醉

一次次送别,

看你眼泛泪花,

我的心一阵阵痛,

曾经暗自发誓,

以后一定不会再让你,

有一点忧伤

也许开始时你是真心的,

可惜你的真心如一场雷雨,

来得快,去的也快,

匆忙的让我措手不及,

感觉越来越不真实,

就像是做了一场梦

你悄无声息的走了,

我都没来得及看你的背影,

就这么你消失在我的世界,

多少个日子思念你,

却只是独自一人对着月亮,

对你的记忆越来越遥远,

遥远的让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回忆

回忆的沙漏


聂琛和乔依是高中好友,也喜欢文字,喜欢用笔记录心情,像知己一般相知相惜,他不是一个很阳光的男生,但在乔依面前却很爱笑,他的朋友很多,却总觉得孤独,心中难免脆弱。他能全心全意的对待他认为重要的朋友,无关爱情,比如乔依。

高中的时候阿琛很喜欢和乔依玩,尽管不同班,由于他和乔依班上的男生同宿舍,乔依又是喜欢和班上的男生一起玩,打球,跑步,渐渐地也就相熟了。阿琛曾对乔依说:我喜欢和你这样的人交朋友。

我是怎么样的人呢?那时乔依很爱笑,好奇地问他

,不做作,很真诚,有种亲和力,啊琛挠挠头说,诶呀,我也说不来,反正就是很好啦

哈哈,好吧。听到这话很开心呢乔依给了一个灿烂的微笑。

往事已经随风而散了,可如今乔依已经不是那个弄诗吟句的清纯少女,岁月在人身上总会留下印记的。不会怀疑人生,也不会觉得世界有多美好。由于有共同的爱好,在不同的国度里,社交软件并不相同,但她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听说乔依要回来,阿琛兴奋了好久。他的办事效率很高,很快就找好了地方打点好一切。

在澳洲的公寓里,乔依正打包着行李,费力的托着纸皮箱。oh my god ,怎么这么重啊,当初真的是脑烧了才买这么多书。谁叫都是绝版书呢,还是寄回去吧乔依埋怨道,累了,冲了杯咖啡。看着一箱箱的书让她想到当年高二从宿舍搬出去的时候,父母没在身边,又不想麻烦朋友,男闺蜜那段时间没空。她就只好叫死党邱铭来帮忙,他找来好基友,就我们三个把高中的书和行李从宿舍楼一路艰辛的运到出租房。那天直接忙到晚上,本来想请他们两吃饭的,他们的女友还在等他们,也只好作罢。想想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也不知道现在的他过得怎么样了。看来是真的想回去了,最近经常回忆起当年的事。

十年的生活最终成为一个个包裹,说来也讽刺,当年许下壮志豪言,不功成名就绝不回国,如今在事业高峰期退下,更有魄力吧。乔依也不知道回国的生活是否能适应,但她现在只想回去。不想再做个异乡人了。

咖啡馆的装修是件头疼的事情。阿琛说:林辰也在这座城市,他在做室内设计,没准能帮到你。曾经和林辰聊过自己的梦想。他说他想做个室内设计师,把每个人的家都打造自己的风格。

乔依曾说:待我功成名就后,我要在有你们的城市开家咖啡店,和你们混迹到老。

林辰拍着她的肩膀说:那我一定设计一个独一无二属于你的咖啡店。

他是她曾经喜欢过的男生,虽然没在一起,却给过她甜蜜和伤心,那时的乔伊长得太着急,冒了一脸的痘痘,不丑但是也不好看,虽然每天没心没肺的笑着,但对容貌的自卑在那个花开的年纪慢慢在心里漾开。辰一直和乔依是很好的朋友,一起打球,吃饭,泡图书馆,还有自己的秘密基地,在天台上,各自聊梦想,她把自己想要的咖啡馆描绘给他听,他暖暖地看着她。乔依心里知道只是朋友。因为那时辰刚失恋,他说爱情真的不可信,朋友才是一辈子的。乔依也对辰说过那时心里还有另一个人没有放下。所以他们是不可能的。在之后乔伊还把林辰介绍给闺蜜给他们牵线,很快他们就在一起了。乔伊很看得开,也真心祝福他们。真的很合适。他们应该都生孩子了吧。从阿琛那打听到他的公司。

穿着米色大衣,宽檐帽,大墨镜还算低调。像前台询问:您好,请问林辰先生在吗?

请稍等一下前台小姐进去,乔伊也跟了进去。看到一个头发乱七八糟的男人趴在桌上睡觉。小姐,不好意思,他为了赶份方案,几天没合眼了。我随声望去,有些面熟,细看发现原来是好闺蜜范琳萱。揉揉眼,抓抓头发略显疲惫些。

阿辰,小萱,是我啊。乔依摘下墨镜,两人咋舌。沈芷晗,阿晗真的是你!多少年没见了。小萱开心地握着我的手。这个名字已经十年没人叫过了。连阿琛都一直叫她乔依,听起来竟有些陌生阿晗,你怎么回来了,是出差还是探亲?阿辰脱去了少年的稚气,老成了不少。

乔依摇摇头说;不是的,我辞职了,想回国看看你们,顺便和你们做生意。我打算开家咖啡馆。

小萱邀她到家里吃饭,辰说:来吧,老朋友这么多年没见了,叙叙旧,同时聊聊咖啡馆的事。小萱已经是他的妻,一进门就看到沙发背景墙大大的婚纱照。乔依问:啥时候的事,我连喜糖都没有吃到呢。小萱说:三年了,也没请什么人,就是家人一起吃了顿饭。我们是去欧洲旅行结婚的。说完,两人会心相视一笑,真是恭喜你们了,当初高中就被你俩秀恩爱虐死,这不回来还要被虐咯!哈哈,大家都笑得开心,当初毕竟是当初,一切都变了。小萱的一手好厨艺让我大饱口福,看着他小两口幸福的小日子,真心为他们感到开心。

下了楼,我度娘百度会阿琛家的路线。叮铃阿琛在货架上找东西,转回头本想说欢迎光临,只是乔伊笑着说:回来了!怎么样!什么怎么样,就那样啊,明天去签合同啊。没有人知道她以前的少女情怀,如今的她心中也再无波澜了。那就好,吃过饭了吗?要给你下点面吗?吃过了,吃了顿大餐,可委屈了你了。走,姐请你吃夜宵,烧烤!在澳洲多久没碰过那玩意儿了。等我会儿,你先看下咖啡馆需要的东西有没有遗漏的,我好去进货。好啦,先走啦没你都还没给我接风呢!喝得烂醉回去,第二天起来已经是中午了,误了签约时间。周夏特地来这儿,我感到抱歉,这么多年自律的生活,一回国怎么就打回原形。Im sorry,昨天喝醉了,忘了今日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