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爱了这么久,却不曾说过我爱你

老婆讨好我

发表时间:2020-07-10

爱了这么久,却不曾说过我爱你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了这么久,却不曾说过我爱你,欢迎阅读与收藏。

当我爱上你的那一刻,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对我如此沉重熊猫

爱你,是很美的事情,我不再孤单,是幸福的开始。

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我不敢看你,担心紧张的表情会影响到我自己,还有那天下雨,在雨中我们完成了第一次的合影。

其实我想告诉我自己,眼前的这个女孩如此的美丽,她的心温柔而明亮,她的笑容甜美,在湖边随着微风轻轻的荡漾。我握着她的小手,十分的柔软,看着身旁的湖面的景色,倒映在最后一场雨的季节,我笑了,被她的美深深的醉了。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单纯善良的女孩,她们活泼可爱,善解人意,可是这个世界上却没有无数个会得到幸运的男孩,而我被眷顾了,也因此得到幸福了。我每天沉醉在美好的想象中,回忆和她在一起的玩耍和打闹,看她摘下一朵花贴在身旁的那种得意的味道,还有那真诚的眼神和那倒数的三个数字,不需要屈打成招便让我投降叫好。

问人世间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回答时我们掩藏不住的暗喜和笑容。是那抵挡不住的爱情,还是那早已埋藏下的坚持,每一个真诚爱对方的人都会感受到这个世界给我们的爱意,当一切的路过都变成最美的风景,当每一个夜晚都可以静静地想你,当每一句话都变得无限的回味,可我还没有把心底的那句话告诉你。

太珍惜,所以看到你的出现,想要紧紧地抱住你,太在乎,所以很害怕习惯不了没有你的消息,太委屈,总是时不时地短暂的分离,太想你,所以你的声音是我安然的催眠曲,太爱你,所以爱了这么久,却不曾说过我爱你。

现在我想大声告诉你,彭慧芳,我爱你!

相关推荐

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


春节一纸乡恋带着久违的期盼,踏上了拥挤不堪却又热情洋溢的烈车。依然是那燃煤的绿皮车;依旧是那提不起来的速度;奔着那个不变的方向前行?

山村的炊烟依旧是那个时间升起,遍地玩耍的不再是我们,而是叫不上名、说不出他上辈的孩童;回家的山路还是那么崎岖,路边的杨槐却长的又高又壮,再也不是那棵曾在中摇戈的树苗?

兄弟姐妹的见面依旧是那么的真诚相拥,只是多了几分寒暄;跑过来的玩童喊出来的称呼,叫你无法再回到那个曾经离开家乡的那个少年时代;翻开儿时的相册,依旧看到那时的天真无睱,现实却无奈的将时光定格,又残酷的将我们推送的好远好远

慈母不变的是唤儿的声音,改变的却是倦曲的身体;依然没有变的还是那一桌好饭,改变的却是老妈妈深深眼窝里的那一湾浑浊的泪花;晚上抚摸你的还是那双手,只是多了许多 粗糙,再也找不回老人家年轻时的手感;躺在身下的还是那辅老炕,半夜替你盖被的还是那个身影,只是多了几分颤抖?

临别时的叮咛还是那句不变的话语:一个人在外面再忙再累别苦了自己!我在家挺好的,不用你们挂念!只是说话时眼窝里多了许多许多的泪花?

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我那不变的关怀、不变的小山庄;还有那慈祥的老妈妈!

快二十年了,但我却不曾忘记你


冬去春来,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飞燕啊!你在哪里?

虽然已经分别近二十年了,但我却不曾忘记你

你是否也会想起,一曲《伤心太平洋》,把我们的距离拉的很近很近;也让我们彼此敞开了心扉,有了永说不完的话题。

每到春暖花开,一群群小燕子,就像黑色的精灵活跃在我们的视线里,你是否还记得我为你写的《飞燕》啊?

直到如今,我还清楚的记得,当你看到那首《飞燕》时,是那么的感动,那样的娇羞。也就是它,把我们牵到了一起。

可是就因为一点误会,你毅然的离我而去。我没有解释,更没有挽留。除了你没给我机会,更主要的是,我没能力去爱你我除了有一颗心,我什么都不能给你。

虽然已经分别近二十年了,但我却不曾忘记你

每年这些小燕子都要飞回来,所以我每年都在想你。你还记得我说过,飞燕划起的弧线,已经拴住我的心么?

如今,《伤心太平洋》仍然是我的最爱。夜深人静时,一遍一遍的听着。不为别的,只因阿齐的歌声此时会变成你的笑貌音容,这样我就可以和你一起了。

飞燕!虽然我们分别已经将近二十年,但我一直不曾把你忘记!

燕子飞去又飞回,我曾经的飞燕啊!你在哪里?

男女 | 我为你付出这么久=我从未爱过你?!


李雪

如果你常在关系中觉得自己在牺牲和付出,有怨气产生,

那么仔细的觉察一下,我的潜意识被什么样的魔咒控制着?

不幸的童年写给我们的魔咒,是可以解除的。

但这需要我们在生活细节中不断自察、觉知。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剧情:“我为这个家庭付出那么多,TA却背叛了我”。几乎每年都会有类似当代陈世美的新闻出现:“妻子辛苦赚钱养家,一心供丈夫在外读书,熬到丈夫毕业,丈夫却出轨,甚至要求离婚。”

对此现象,大众和媒体一致的声音是谴责:“这种男人忘恩负义,是无耻之徒。”做道德评判总是最容易的,可是道德评判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道德评判永远无法挽救一段关系。

我们真正可以去思考的是,到底是什么在维系两性关系?

“两性关系”,有另外一个名称,叫“亲密关系”。为什么叫“亲密关系”,而不是责任关系、付出关系或义务关系?

顾名思义,维系两性关系最重要的,是亲密感。有亲密感,两性关系自然能维持下去;没有亲密感的婚姻,通常只有两种结果,离婚和出轨。

我接触过大量婚姻关系的案例。悲剧的现实是,很多中国婚姻,都已经不再是亲密关系,只是责任关系,义务关系,亲情关系。这样的关系中,只要稍有资源,不再为物质生活发愁的人,大部分都已出轨,少部分则正筹划着离婚。

什么叫“亲密”?

亲密是两个人之间彼此有呼应,情感能量可以流动的状态。

举个细节,当老婆说想要吃苹果,老公立刻呼应一声,开心的把苹果递过来,这就是亲密。如果是老婆觉得有义务为家人付出,像一道程序那样,每天为老公、孩子削好苹果,并劝说他们每天吃一个苹果,因为书上说苹果营养丰富,可以补充维生素。这样的过程中,没有亲密,削一辈子苹果,也不会创造幸福流动的感觉。

当我们能够在家庭中创造幸福快乐的体验,不需要任何感恩教育,快乐的人自然会感恩每个亲人朋友,甚至感恩整个宇宙。如果没有快乐,感恩教育就会变成沉重的道德枷锁,把每个人锁在彼此牺牲、彼此消耗的关系中。

是什么阻碍了亲密,让中国大部分婚姻都变成“非亲密关系”?

亲密的能力,天然的来自于童年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母婴关系。

当婴儿向母亲发出微笑,母亲也情不自禁的微笑起来,这种情感能量的呼应,就是亲密;当婴儿哭泣,母亲第一时间冲过去回应,安抚陪伴哭泣的婴儿,这就是亲密;当婴儿吸吮着乳汁,甜甜的在母亲怀里入睡,这就是亲密。

悲剧的是,中国一代又一代,都在制造“孤独婴儿”。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原因:过短的产假,不断被家人催促断奶,甚至隔代抚养。;现代“科学主义”制造的无谓自坑——科学定点哺乳、定点入睡,训练婴儿独立自主的入睡。

当母亲背离了母性本能,不能按需喂养,不能及时呼应婴儿,婴儿与母亲的亲密依恋得不到满足,不得不过早学会自我安抚,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精神上的“失联孤岛”。所谓的“宅”,就是这么产生的。

失联的孤岛,因为过早的失去了亲密依恋体验,成年后也不知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于是发展出各种策略,心理学上叫做“防御机制”,来避免在关系中被抛弃。这些策略,并不一定被清晰的意识化,很可能像木马程序一样,暗中操控了自己的一生。

男人最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更成功,赚更多钱,女人就不会离开我了”;女人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努力照顾家人,为家庭付出越多,就越不会被抛弃。”

此外常见的防御机制还有:我若可爱、性感、漂亮,就不会被抛弃;我若有高学识、有涵养,隐忍克制,就不会被抛弃;我若足够弱小,楚楚可怜,依赖对方,对方就会可怜我照顾我,不会抛弃我。

这些策略,都是在童年保护我们活下来的信念。比如,在重男轻女的大家庭,作为女儿,尤其是中间的女儿,是家庭中得到父母关爱最少的,最为无足轻重,甚至可能是被父母厌恶的人。若想生存下来,通常她要勤俭节约,辛苦干活,帮父母分担家庭重担,才能得到一点立足之地。

童年的生存策略,烙印在潜意识里,成了控制自己一生的信念:我必须要辛苦付出,才能获得关系。

带着这种童年的烙印走进关系,女人越感觉到婚姻中的危机,就会越付出,然而越付出,婚姻危机越大。

比如辛苦助丈夫读博,最后却被丈夫背叛,并起诉离婚的温州林女士,法庭上丈夫哭诉了很多婚姻当中的痛苦感受,比如在生活细节上感觉被妻子全家瞧不起,这些痛苦感受都被写进信里,林女士却看了跟没看过一样,为什么呢?林女士的回答是:“我平时忙着照顾家庭,没更多精力,看了也就忘记了。”

林女士的潜意识信念是:我只要不断辛苦付出照顾家庭,我就能维持这个婚姻。这个信念像魔咒一样控制了林女士的生命,让她看不见真实的婚姻关系,看不见真实的老公。真实的老公从未嫌弃林女士付出还不够多,真实的老公急需情感交流,急需沟通婚姻中的感受。然而被潜意识魔咒控制的人,听不见也看不见对方的真实需要。

真实的情感需要不被看见,无法流动,情感的河流日渐干涸,出轨或者离婚,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人的内心深处渴望亲密,就像鱼儿渴望水一样,在婚姻中总是得不到,最终只能外求。

付出感给对方带来的内疚,是亲密关系的杀手

不幸童年造就的潜意识魔咒,让很多女人相信,我付出越多,如果对方想离开我,他就会很内疚,于是就不会离开我。

而事实是,内疚感是人类最不愿意承受的感觉,所以古有“剔骨还肉”一说,现有很多男人宁可净身出户,也要离开这个婚姻。

当一个人在关系中不断牺牲自己、辛苦付出,会累积越来越高的道德资本。道德资本像一座堤坝,拦截了爱和亲密的流动;道德资本越高,这个关系越趋近死亡。

若一个人自我牺牲,累积道德资本到达“道德圣人”的极端程度,通常会使得肢体和面部表情僵硬,怨气冲天。付出感必然伴随着怨气,付出越多,怨气越重。可以想像,这样的道德圣人,必然最终成为孤家寡人,因为没有人愿意接近怨气重的人。若一个家族由“道德圣人”掌权,通常这个家族中,精神力量最弱的孩子会成为精神分裂症甚至自杀,因为他背负了整个家族的扭曲怨气。

如果关系中觉得自己是在付出和牺牲,含义是“我不爱这个关系”。若父母对孩子抱怨“我为你付出了一辈子”,翻译过来就是“我一辈子都没能爱过你”。

想像一下,女人遇见商场打折,血拼一天,下来腰酸腿痛,哪怕大多是买给家人的东西,这个女人会不会抱怨说:“我今天为了这个家付出,非常辛苦。”大家都知道不会的,女人爱逛街,再辛苦精神上也愉悦。在我们喜爱做的事情上,无论花费多少时间精力,都是快乐。

同样,当我真心爱对方时,花三个小时为对方准备晚餐,心里甜蜜蜜;当我真心爱对方时,熨烫他的衣服,也是一种享受。当然,每时每刻享受当下,这个不可能,偶尔发发脾气、抱怨几句也在所难免。但整体上,当我心中有爱的时候,不会觉得自己是在为对方牺牲和付出,因为这是我自己真心想要的生命体验。

如果我体验不到爱的流动,为这个关系做一点事情,都是在损耗自己的能量。所以,我会期望对方感恩自己的付出,不要离开我,因为我已经为了你,损耗自己很多了。

如果你经常在关系中觉得自己在牺牲和付出,有怨气产生,那么仔细的觉察一下,我的潜意识被什么样的魔咒控制着?

不幸童年写给我们的魔咒,是可以解除的,这需要我们在生活细节中不断觉知。一旦发现自己有付出感,就提醒自己,醒一醒,回到内心问自己:我真正想要创造什么样的生命体验?做这件事情,是我自己想要的吗?

比如做饭时,若发现自己在抱怨油烟,可以回到内心,问问自己,我想要做这顿饭吗?如果想要,就带着爱,享受给自己和家人做饭的感觉;如果不想要,出去吃或者叫外卖,也是很好的选择。

同样做一件事情,我们可以选择,是活在为别人付出的妄想牢笼里,还是为自己而活的自由意志中。

当我们能够从潜意识的魔咒中醒来,成为一个心理上的成年人,为自己创造内心真正想要的生命体验,自然能够建立起亲密流动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再是潜意识魔咒里那个随时恐惧被抛弃的孩子。

成年人之间,不存在抛弃与被抛弃,只存在合适与不合适。当我成为心理上的成年人,没有人可以抛弃我,我无需再去讨好对方,只是尽情为自己去创造丰盛、亲密、流动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