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村里有口传奇故事的古井

村里有口传奇故事的古井

发表时间:2020-07-29

【www.qg13.com - 老两口的情感故事】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想到以前的时候我会翻看我们的故事,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村里有口传奇故事的古井",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秀美乡村之秀美,在于它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故事之奇妙,在于它有着不一样的传奇故事而精彩,挖掘古老陈叙,我就在这里向大家讲述一口有着不一样传奇故事的千年老井。

古井位于余干县下塘村,据老人们说,是宋朝末年所制,井口是用一整块巨大红石打磨刨挖而成,井沿,厚圆光滑,井口留有千年拉绳索打水的凹陷,井深二十多米,井台周边是用两块青石板块相拢铺成,红板石做成水沟,排水方便,布局合理,充分彰显了古人的超强智慧。虽然古井历经了千年的苍桑,还模糊保留着古朴的原样。我管这口老井叫母亲井不过我是喝着这口古井的清泉长大的。

此井是我回娘家的必经之路,每当路过井边,总会忍不住探头张望一下井内潋滟的倒影,打开嗓门喊一声清脆的回应,以此锁住我童年在井边玩耍的天真。回望童年的快乐,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回家,一杯母亲水下肚,它就像冲动水车轴承一样,触动了我大脑储藏的一碟碟磁盘,回放着童年古井里的传奇故事。

七十年代,由于经济萧条,当时的孩童们没什么好玩的地方,而千年古井则成了我们首选的好去处,特别是井内甘甜的清泉成为当时孩子们可口的饮料,除此之外,井边也是孩子们首选的玩耍之地,比如围着井边打水仗,泼水等。这样,无形之中,孩子们就缺乏安全意识,造成小孩掉下井内的事故。所幸,掉下去的小孩子有无数人,奇特的是全都有惊无险。

我听村里一名落水者年龄最大的有十多岁,名叫光里的讲叙,已经伶牙俐齿,说得非常清楚。在一个农忙的夏天大人不在家,口渴了,自己就单独拿起小竹桶去打水,一不小心,一个倒栽葱掉下去的,当时掉下去的感觉就是云里雾里,仿佛坐落在一只肥猪背上,沉不下去,但由于井内四面漆黑一片,看不清,吓得他哇哇大哭,连声呼救声音传出井外。

此时,刚好我村的明大叔提桶打水,闻声大惊失色,低头望井内一看,一个穿蓝色衣杉的小孩掉在井里,他赶紧喊来村民放下蒌子,这才把小孩救了上来。由此,井内有神猪护体的传说从此蔓延,因此此井被村民供为神井。

并选出本家叔叔接任管理此井,传承祖先立下的规矩。那就是每年过年的下半夜要打爆竹封井,用簸箕盖起来,目的就是关住当年的财水。等第二天早上打了一爆竹后开井,叔叔先打上第一桶水后,大家才争先恐后打水,都希望因此接到财神爷的水,继承一年比一年兴旺的财水。

当然,此井还有一个传奇,听大人们说,49年是全国的干旱年,周边的池塘与户家挖的小井都干得成斑块,唯独这口古井咕咚咕咚冒着救民水,救活了附近几百户人家,因此大家又传说是神仙晚上洒的甘露,我们村也因此称它为神仙水。

为了能让更多人喝到清澈干净的泉水,村长动员大家趁干旱掏一下井底,扩大井的存水量,关键的是大家也好奇,都想探索一下井内的究竟,又有点惧怕。经过商量后,决定派几个强汉准备下井,由于井口小,井内空大,估计井口是井内圆的十分之一大,无法用脚踏顺利下井,虽然老祖宗挖了凹点,手还是无法攀爬,只能用绳索坐萎子下去,带上工具,一桶泥巴一桶水的拉上岸。

我又听老人们讲起当时掏井消息引来了很多村民围观,讲到井圆底盘的两侧存有对视的两个岩洞,岩洞有一人多高,不知伸向何处,只听见传来了潺潺地流水声,伴着一股股凉飕飕的风,一阵阵扑面而来,掏井工人冷得直打哆嗦,还有一层层雾凇笼罩。岩壁上端长满了毵毵和一些绿丛丛的山蕨,带上灯光照射,里面四壁呈现全是倒影,几个掏井工人冷得无处藏身,上岸说井太深,里面太黑,带有恐惧,没有掏几桶泥巴就上了岸。村长轮流派几个人一组下井,结果还是被迷雾笼罩,无法辩别,慌乱中不掏而归。

小编推荐qg13.com

古井


我出生在河北省大名县一个叫做沐浴庄的小村子,人口不足千人。

关于村名的由来,有这样两种说法。一则说宋朝女英雄穆桂英当年行军打仗时,路过此处,在一个装满了水的枯死大树桩子里洗了个澡,故名沐浴庄;一则是大名县志里记载,早年村西有一条河,水浅且清,盛夏人们常洗浴于此,故名沐浴庄。后来查阅过相关的资料发现,穆桂英生平好像没有在这里走过,更不用说在树桩子上洗澡了,是一则妄谈。于是便推测县志上的说法该是正确的。但是,从心底里讲,我很乐意接受前一种,隐隐的透着些浪漫的性感。

县志里记载的那条清澈的小河不知在什么时候消失的,只留下干瘪瘪的沐浴两个字。时间长了,村民们渐渐的开始淡忘这个存在,各自寻找着下一个历史的落脚点。可毕竟这个村子实在是太小的缘故,从年少记事到现在,确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值得纪念的大事。有件事倒是可以说一下,那是在1998年长江洪灾的时节,全国多地都遭受着类似的灾害,大名县地界里的漳河也成了泄洪的渠道,那个时候,村里人都在传,洪水可能会来。后来确实是泄洪了,可结果就在离村子几公里之外,水就哑然消失了。那个时候年纪还小,也不知道洪灾的后果,觉得有水总是好玩的,所以对于这样的现实倒有些失望了,尽管这种想法有些幸灾乐祸的卑劣。但实话来讲,这件事对于这个村子的震动很大,因为各家各户好像都做好了逃荒的准备。这算是一件没有发生的大事吧。

说起了水,我想聊一聊我们村的那口古井。这里的古字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这口井存在的时间很长,大概挖于民国初年;二是作古的意思,早在几年前,井水就枯竭了,既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就被填平了。但那片空地还在,之所以没有建房子,据说是因为土地的拥有者怕有邪气从地底下冒出来。看来它的影响怕是要很长远了,直至后人不知它的存在。

每次回乡,都能有机会路过这里,尽管杂乱的堆着些废弃的砖,但还是忍不住的看上几眼。然后在脑子里重新描一下儿时的场景。

即使那口古井还在的话,现在恐怕也打不出水来了。它的实际功能被历史的车轮碾压殆尽了。总试着去留恋它的原因,或许只是那一段美好的时光而已。没有生活的压力,不用理会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也只有童年那段日子了。但我清楚的记得,那个时候我们来这口井旁是有限制的,父母最为担心的就是不知死活的孩子们失足掉进去。但是有大人们在的时候,条件就放松了,离古井3、4米处的用石块砌成的地面上,那一汪汪凹陷的水洼,是我们的最爱。干净的时候可以用来洗手、洗脸,也会淘气的往其他孩子身上撩,不太干净的时候,可以用来玩泥巴。总之,在这片小天地里,有着无限的乐趣。年龄大点,力气大点的孩子会帮着大人摇辘轳,一圈一圈的看着水桶从底下钻出来,然后又跐溜溜的滑进井底。记得有几次试着扶着辘轳往井底里观察过,那借着亮光的波动的水面,呈现着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那个时候,电视剧《西游记》盛行,受她的影响,孩子们也会揣着一个龙王和妖怪的故事,而后经过大人们嘴的润色,就成了传说了。

古井给予孩子们的乐趣是水,给予大人们的却是生活。那个时候每个家庭的用水基本都是取自这里,洗脸,做饭,洗衣服等等,一个村子的命运紧紧的附着在一上一下的水桶上,书写着坎坷的生活。那时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少有厌世的情绪。农村人有着城里人无法享受到了独有的优势,有了土地,便有了粮食,有了粮食,便有了继续生存的基础。吃饱喝足之后,便是娱乐。这方面农村就失去了优势,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细数起来,无非也是打打麻将,喝点小酒之类的事情。那个时候的农村,还没有广场舞之类的活动,也没有适合运动健身的场所,即使到现在,这样的村子也是屈指可数。所以有时候自己也在想,假如有了钱的话,自己肯定要为村里做点什么,当然,这只能是有了钱之后。饭后闲暇,便是一撮人晒着阳光,侃天侃地,闲聊家常的时间,而这古井边上,便是最佳的去处。三五成群,男人们抽着劣质的烟卷,女人们手里拿着纳鞋底的活计,孩子们忘我的嬉闹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便是最惬意的生活。至于聊着什么,那真的是无关紧要的,哪家的老人病的不行了,哪家的孩子相亲了,哪家的孩子上大学了,哪家的孩子当官了,哪家的儿媳妇跟公婆吵架了,哪个村子出现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了,等等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谈资,你一句我一句的编织着生活。这口井,在不声不响中,填补着村里人生活脚步中失掉的一些简单的快乐。

仅是快乐吗,当然不是。它同样记录着人们的不幸。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有天放学回家,就听母亲讲,村里的老张媳妇死了,跳了井。好像是两个人因为矛盾打了起来,想不开,就寻死了。我愕然了,不仅仅是可伶,更多是怕是她不该在这口井里寻死,以后的水还能用吗?答案当然是肯定了,大自然有着它无与伦比的净化能力。但这个死魂灵也如同井里的龙王一样,成了阴影,而且比后者更甚。那个时候,确有想过这口井存在的意义,觉得把它填埋了能够切实减掉一条人们寻死的途径,忽略了它本身带给村里人生存的本领。这就是一则唯物辩证法的实体证明。老张媳妇死了,一个家庭破裂了,古井却还是古井。

90年代末,地下水越来越少,古井的能力渐渐的消弱了,也至于被渐渐的忽略。而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开始有了自家的水井,这口古井便在这一块一块的碎石中悄然消逝了,继而又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便成了历史。可惜是有

些,但不必为此伤心。彼时的井边的人群又开始寻找着另一个类似古井的地方,在那继续着美好的生活。古井消失了吗,它大概只是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而已。所以我不以为悲。

田野古井


江南的农田,朦朦胧胧的,天快黑了,家门前的农田,都收割了,回家了,终于回家了。

我那熟悉的田野,小时候多少故事在那里,曾割过的禾,只留下草蔸,暗黄草垛子,堆在田野里,象伞形,看见池塘,洗过澡,摸过鱼,还摸过田螺,打雷泡鼓(我们那里打水声),打泡筋,溅起水花,动人的水声,我们嘻笑声,是多么的愉快啊!

有时还能摸几只鲫鱼,放在裤裆里,呵呵,要是能偷摸只鲤鱼那就更好了,美好的晚餐,可是这一去不能回来。只有那口井还在,井水甜甜的,清晰见底,捣蛋人喂了小鱼,这口井供养两个院子,除了我院子,水好外院的人也来挑,有人说:这井好,嫁给我院女人吃了都胖了,呵呵,真的是好井。

院子的人都搬出去了,留下老人,小孩,还有我这个没出息的,呵呵,看这井,我是吃它水长大的,我受井水之恩,我拿什么相报,我不知道,我爱这井,却什么也不能做,黑了,听见远方的车声,现代社会,改变贫穷,却抹煞了农村的安宁纯朴。

我爱小时候的田野,池塘,古井,可是只能留在回忆里 。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这首歌在城市的高楼间,在农村的空气里飘飘荡荡、摇曳而过的年月,我正好生活在村子里,但无论如何我不能把姑娘和小芳联系在一起。因为和我家同样住在村西头,我家邻居的邻居的邻居的对门的一个大大(方言:大妈、阿姨的意思)就叫小芳。

算了算,已经有至少十年没有见过她。最近不知道怎么忽然就想起她,虽然我的成长中,我们并没有太多交集。

因为两家隔得不远,她和我妈的关系算走得比较近,小时候她和我妈常互相串门,我们也经常会跟着去她家里玩。我对她的印象建立在我跟着我妈去她家,她来我家或者她们一起去其它邻居家的过程中,以及其它人有意无意提到她的时候。

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常常挂在口头的耐歪(方言近似那什么的意思),听了多少遍的我一直会在听到后感到新鲜有趣,因为太明显和与众不同了。

我上小学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开始成风气地种苹果,她家是其中之一。她是种地能手,苹果大、好、甜;她地里干净整洁,很少有杂草;她勤劳,在农忙时间几乎天天守在地里。现在想想,我脑子里是她在地里除草、打药,梳花梳国的场景,但事实上,她家的地比较偏,我并没有一次看到过她在地里的样子。

听说,她脾气大,经常絮絮叨叨地念叨学来伯(她的丈夫,我称呼伯伯)。说她骂他,怎么狠怎么骂,怎么难听怎么骂。她见不得他,觉得他干什么都不行,哪里都比不上别人。有几年,伯伯在外面做生意、打工,她在家里种地、带孩子。后来学来伯得了严重的胃病还是什么病,直到去世。有人说,学来是生闷气生的活不下去了啊。但我见到过的她都是笑眯眯的,和所有人聊天的时候都是嘴里一口一个耐歪,有几分可爱。

一个女人在怎么看不起她的丈夫,再怎么骂她,但估计在一下子没有了人之后,也是一脸懵。但不知道她有没有再夜深人静只有自己的时候扼腕叹息,或者痛哭不已?我印象里的学来伯话少,但也总是笑眯眯的。那几年闲下来的时候,邻里好友间会在一起聊天打扑克,学来伯也是其中的热衷分子,他并没有给我我听到的小芳大大觉得他哪里都不如别人的那种印象。

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别我大两岁,一个比我小两岁。大女儿嫁去了外村,小女儿招了上门女婿。她后来和小女婿的父亲生活了一段时间,最初的一些日子,我回到老家看到她脸上有了不一样的光彩,但也没过多久。据说是她嫌弃这个丈夫懒惰、爱打麻将,后来也就不了了之。村里人说,她命不好,还想跟人家学,村里有另外一户人家在她之前也是亲上亲地组合了家庭。

后来,她就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来过。现在偶尔的聊天中,也会听人们说起她,人们猜测的,她是觉得自己没过好没脸再回来了。人们也说,谁会这样看你呢,你回来过你的日子啊!但人们还是不经意会说,你看,她命不好,还想跟那谁一样。

现在回家,村里没有叫小芳的姑娘了。

苏州的传奇景点与经典爱情故事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游苏杭。苏州的美景躲到数不清,不过这座城市之所以充满了灵气,绝对与曾经发生过的美好爱情故事分不开。有了爱情的点缀,城市也变得多情起来。游苏州魅力景点,回顾那些让人感动的爱情故事。

双剑化龙干将与莫邪

干将奉吴王阖闾之命铸剑二枚。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金不销沦流,始终未成若铸剑不成,必得吴王赐死。妻莫邪曰:夫神物之化,须人而成先师亲烁身以成物,吾何难哉?说完,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干将匿其阳,出其阴而献之。吴王得知剑藏,遂扣干将。剑忽从匣中跃出,化龙而去,干将亦携阳剑腾飞而往。干将莫邪,双剑化龙,千古爱情之绝唱,自此无人称勇士。

与苏州渊源:干将莫邪为姑苏(苏州)人氏,故事发生在春秋吴国之姑苏城。城内旧有干将坊、干将墓。今苏州有干将路与莫邪路纪念二人,其中,干将路为原干将坊衍化而成。

相关景点:莫邪路环古城河沿岸

干将莫邪的故事在苏州已流传数千年,但是很久以来,苏州只有纪念干将的地名,如原来的干将坊、干将门,后来的干将路,却一直没有纪念莫邪的地名。从2003年5月起,苏州人让这对夫妻在地名上得以团聚,将沿苏州环古城河东段的原来7段小路,即侉庄路、葑门西街、庄先湾、后庄、气象路、网船湾、糖坊湾连接起来,合并命名为莫邪路。

莫邪路上的伽蓝寺

得益于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莫邪路沿岸形成了一个大型带状亲水公园,绿地、驳岸、城墙遗址,构成了美不胜收的画卷。过了相门桥,沿河设立了长长的木栈道,不时有行人走过,临河远望,呼吸春的气息。

泛舟五湖范蠡与西施

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采纳大臣提出的美人计。大夫范蠡周游全国,遍访佳人,选中家在古苎萝村西边的西施。才子佳人,相逢一见钟情,然国难当头,范蠡遂把以西施为首的越女献给吴王夫差。夫差对能歌善舞、风华绝代的西施深爱不疑,宠爱有加,歌舞宴平,从此,对越国也放松警惕。而越王勾践,则卧薪尝胆,在暗暗地做着复仇的各种准备。公元前473年,越国灭掉吴国,被围困在圣胥山的夫差走投无路,挥剑自刎。越国胜出,范蠡归隐江湖,与西施浪迹天涯,做了神仙眷侣。

与苏州渊源:东汉《越绝书》载: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据考证,范蠡从今苏州吴中长桥石湖越来溪附近蠡墅入五湖。石湖风景区有范蠡祠,祠内壁画形象地描绘了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苏州震泽原有范蠡钓台,在蠡泽应天寺前。相传范蠡灭吴功成,与西施泛舟五湖垂钓于此。钓台叠石为矶,别无建筑。今毁。

相关景点:范蠡公园

范蠡公园位于苏州吴中区长桥街道蠡墅社区,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500多年前的吴越春秋时期,是吴国木帆船的制造基地,也是苏绣的发源地之一。蠡墅得名于范蠡曾隐居在此,相传,范蠡携西施从这里出发泛舟五湖,开始经商作贾,后被尊为商圣、文财神。

范蠡公园占地面积17230平方米,投资近2400万元。公园定位为范蠡商业文化主题公园,建筑设计融入了吴文化的各种元素。园内商圣亭、致金石、财富阁、仙蠡茶室等各种景观,都与范蠡生平有关。

三笑姻缘唐寅与秋香

吴中才子唐伯虎到苏州虎丘云岩寺游玩,遇东亭华太师夫人前来进香。华夫人丫环秋香,姿色艳丽,娇悄动人,伯虎一见钟情。进香完毕,秋香随华夫人登船返回,唐伯虎连忙乘小舟追赶。途中得秋香三笑,伯虎更是如醉如痴,神魂颠倒,以为秋香钟情于己,遂苦思一计,卖身华府做书童,以接近秋香。伯虎凭才逐渐赢得华府器重,后又得好友祝枝山巧施妙计,终与秋香结成良缘。

与苏州渊源: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书画家,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明成化年间生于苏州吴趋坊一户商人之家,16岁一举夺得乡试第一,轰动苏城。后于姑苏桃花坞置地。今桃坞双荷花池有唐寅故居遗址,附近有准提庵唐寅祠。唐寅墓在苏州近郊横塘王家村,现有唐寅园供游人参观。

相关景点:唐寅园

唐寅园,也就是唐寅墓,位于苏州市区解放西路上,占地近万平方米,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唐寅辞世之时,家境清贫,就葬于桃花坞故居之后,嘉靖22年才移葬今址。

2008年5月起,苏州市区文保所对唐寅园进行了大修。在此次大修中,屋顶得到了翻修,电线也进行了重排,围墙被加高了,门窗柱子进行了重新油漆,地面假方砖则被真方砖替下针对变成低洼地块这一问题,大修还重新铺设了这里的下水系统,配置了专门的抽水泵。此次大修除了改造硬件外,还提升了软件,如将增加陈列一些有关唐伯虎的正史和野史资料,做一个效果逼真的唐寅故居沙盘;另外还设想增加演艺内容,如通过评弹讲述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从而增加游园的趣味性!

爱情故事的主人公都已经作古,但是爱情却亘古流传。而且还留下了如此美景让后人观赏、凭吊。

咱村里的高飞


我和高飞在山里一同干活儿的时候,都还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我已经干了一段时间,因为工地缺做床板的木工,高飞就被请来了。我满山满沟伐干料,粗壮的檩条压在肩上,累得我整天喘粗气,可是他却在山下的凉棚里,拿着尺子、墨斗和锯子干得很轻松,本来自小就对他不服气的我,越发嫉妒缠身,一见他就露出愤愤的眼色。可他全然不知,整天对我乐呵呵地一笑,然后干他的活儿。家在县城的现场员看上了他的手艺,一段时期叫他到县城的家里做家具,我随副业队长出山买菜的时候顺便看他,他居然向一起干活的浙江师傅学会了油漆工艺,还吃的白白净净的,全然不像个育林工,真是羡煞死了我。

他比我辍学早,跟他的父亲学木匠。俗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在那缺吃少穿的年月,我想他辍学的原因也就是他的父亲为了让他端上木匠的一碗饭吃。传统的木匠手艺,好坏都要熬三年才能出师的。可高飞不到两年功夫就出师揽活了,这源于他上学时就很聪明。学校里他样样拔尖,吹笛子唱歌,打乒乓球,没人比得上,全公社的乒乓球大赛,他每年都能夺回冠军。他的画画水平更高,取代了我给校园办墙报的职权,我无论怎样的努力都超不过他,好在我的作文好,他略逊一筹,我心里才稍稍有了一份安慰。现在又在一起干活,我莫名的嫉妒之火又燃烧了,于是总想寻机会给他点颜色看看。

有一次干料供应不上,高飞没活干,副业队长就让我领他去割竹子,我钻山穿林的经验自然比他多了,哪片林子里竹子多,哪一条沟里不迷路,哪一面坡上有大瞎熊和野猪,我都心里有数,我想这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捉弄捉弄他,让他摸不着回去的路,尝尝苦头。我俩在一片茂密的竹林里割了一大堆竹子,一看天色不早了,我就对他说,对面山上还有一片竹子,我去割,你把这些竹子的叶子剐尽,绑好直接拖下山。我在那再割点,回时喊你。一会儿,晚阳就掉在林子里,我于是喊他回去,我路况熟,很快就到了沟底。可是高飞却在林子里拖着毛竹拐来拐去,直到天黑伸手不见五指,他还在林子里摸索着,聚在山下的大伙儿十分焦急,万一遇上一头大瞎熊,那可是不是闹着玩的,最后队长派了几个人才把他接了回来,看着他满头大汗,又在林子里因害怕而显出的一张恐惧的脸,我心里直乐。队长怪我没带好路,迎头狠狠训了我一顿。

好在我和他睡在一张通铺上,在冬天很冷的时候,我们就将两床被子叠在一起,钻一个被窝,彼此的体温抗拒着彻骨的寒冷,在大伙鼾声四起的时候,我们还说一些悄悄话。就在那闭塞的山林里,我竟然知道了高飞已经在自由恋爱。这对于我们村的少年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定了娃娃亲,只有极少数穷得揭不开锅的人家才让孩子们三十好几了还打光棍。他对我说跟他父亲到一个村里干活,一个漂亮姑娘就看上了他。他给我绘声绘色地讲述与她结识的过程,我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我平日在《聊斋志异》里读到的故事。高飞自由恋爱的事在村里算是开了先河,就像他的名字一样,飞得又高又远。

在林场的几年,我和他经历了一次生死的遭遇,从此结下了终身的友情。那是一个冷烟锁裹的冬天,林子里的积雪又深又白。我和高飞正在半山腰用弯把据打截木料,不料堆积在山顶的圆木因为陷落,哗啦啦一声巨响,几根原木如离弦之箭般在头顶呼啸而过,我眼睁睁看着一根粗壮的圆木在他的脖颈上擦过去,他猛地缩下头,死命地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我吓得魂不附体,两腿发软,蹲在一旁说不出话来,直到面如土色的他慢慢抬起头来,我才哎呀喘了一口气。我们再也不能坚持干完下半日的活,就跌跌撞撞下了山。多年后只要我们聚在一起,就回味起那那惊险的一幕,不敢想象当时怎么躲过那一劫的。

高飞干了两年后,就回去继续干他的木工。我则辗转几个林场,最后在麦积山附近的树木园育苗。有一次他在县城买材料,就专程来树木园看我,晚上我们又挤在一个被窝里,我拿出我的笔记本让他看我写的歪诗,他看着看着就突然动员我回去复读考学,说我一定能考上的,他在家里是老大,要供三个弟妹上学,不然也要去学校的,在这深山老林里,啥时能混出人样来。他的话让我心动,勉强干完了那年的活,就卷起铺盖离开了山林。

我师范毕业回乡任教。高飞已经成了几个徒弟的师傅。不但活做的好,人缘也好,山前岭后很有名气。特别在村里建了第一家砖房,修得别墅一般,逢年过节,宾客满座。相比之下,我一个穷教师,工作几年了还住在父母留给我的老土院里,这时候的我,只能由衷地佩服他的能干。我调进城后,与妻儿挤在机关院里的一间小屋,他来城看望我的时候,见我住的房子挤,去后就给我做了一套沙发,白天坐,晚上可以拉开当床使,每次睡在那床上,我就想,如果他也像我一样完成学业,已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画家了。

我的父母逝世后,我家的老屋就空寂下来。我回村里大多的时间就吃住在他家,有时候他在外村干活,我一个电话,他就骑着摩托,不管山路崎岖,不管刮风下雨,连夜赶回家来,约上几个儿时的伙伴,喝酒聊天,唱歌打牌,想起我们自小一路坎坷走到今天,很庆幸拥有常人所不及的经历,很庆幸我们人生中有一笔得来不易的巨大财富。有一次大雨,河水暴涨,但我还得急于回城办公事,他就挽起裤管在泥泞的山路上送我下山,然后背我过河。直到我坐车很远了,我见他还在河对岸向我挥手,听着波涛轰鸣的河水,看着他在雨幕里渐渐模糊起来的身影,我感到眼眶湿润起来,奔涌的泪花促成了一篇散文,后来发在了省报的头条:就这样我走过了家乡的河,在夜幕拉开之时我要去很远的城市生活,出没在高楼的夹缝里,我怀想那彻夜不眠的水声,感到总也走不出村庄的氛围。后来我发现自己所有关于怀念乡村的文字,都比不上这样短短的几句耐读。

我的两个儿子相继考上大学后,他丢下手中的活儿,第一时间赶往城里来贺喜。看着他已经半秃的稀疏的头发,少年时我们丢下心爱的学业伐木的情形就涌上心头。我知道他不是单纯地来看望我和我的儿子,那是一个久远的心结,缠绕在灌木丛林里,它就像那根划过头颈的巨木,裹夹着彻骨的疼痛,时刻警觉着我们的生活;那是一个沉甸甸的梦想,蓄积在我们山下的小河里,经年累月,汩汩长流,翻卷着不息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