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孤独的高境界是繁华

孤独的高境界是繁华

发表时间:2020-08-05

【www.qg13.com - 有关情感孤独的美文】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孤独的高境界是繁华,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曾无数次徘徊在那街角,和我作伴的只有悬挂在高空的路灯和满天的星光,我期待她的身影出现,我曾无数次幻想她就在我身边,抬头望望夜空,满天的星星在闪烁,那条小河望不到边,就像我和她的距离那么遥远,一分一秒一天一星期一个月一年就这样过去,明天还要带着伪装的面具和饱满的精神去面对世界去面对她,没有人会懂没有人会在乎在那深夜那个傻瓜脆弱的一面,等待成了我最愚蠢的告白。没有人会知道她家门前的路我踏过多少遍没有会懂我在想什么,甚至自己也不懂。

如果有天我再次徘徊那街角,当我再次仰望夜空,有可能不再会有满天星星,也不会再闪烁,也许那盏老旧的路灯不再亮了,说明它们真的累了,它们不会再陪我度过那孤单的等她的夜晚,那时候我不会放弃,因为我可以骗自己来安慰我:我和她的距离拉的的很近很近了,她就在我身边。一天又一天,漫长的很那是吧?

夜晚的我是另一个人,因为我脱掉了伪装的面具,我真实的一面其实真的真的真的很脆弱,因为她我变得冷漠 冷酷 冷血动物,世界上的所有人包括我都无法忍受那种痛苦,孤独时我可以幻想我周围有你们在嘻笑,有你们在打闹,也许这就是繁华吧!内心的繁华莫过于痛苦,我真的好想让她回心转意,哪怕只有一粒灰尘大小的希望,也可能擦出火花,我坚信:她一定会回心转意有时候你越幻想他越不发生,但有时候你越不想他就越来到。

一天下来我真的很累,我曾无数次发誓为了她什么都不要甚至失去尊严。WwW.qG13.cOm

扩展阅读

孤独是一种境界


孤独是什么?有人说孤独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也有人说孤独是一种个性的浓缩,是一种寂寞的悲哀,是一种欲盖弥彰的表现。我们说孤独其实是一种心境,整天为世间的得失忙忙碌碌的人,根本不会体验到人生还会有一种东西叫孤独;沉湎与浮澡和焦虑中的人,是无法体会到孤独所拥有的那独特的滋味。只有平和而心静的人,才能体会到孤独是一种难得的心境。拥有了孤独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灵感在孤独中产生,创造在孤独中萌发,思想在孤独中闪烁,有了孤独,才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不是一个性格孤癖的人,甚至说,有时挺开朗、活泼、挺合群的。但是另一面,那就是安静。我们一直认为孤独是一乐趣,一种不同于朋友一起谈笑的乐趣,一种无法解释清的乐趣。当孤独的时候,你可以随心所欲,你不必去顾虑他人的眼神。这样的一份自在,足以令身心彻底的放松。而感受到这份自在,便已是孤独中的一大乐趣。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孤独,喜欢孤独的感觉,喜欢在孤独中独自享受。当孤独来临的时候,总是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迎接:冲一杯浓浓的咖啡,细细地品味自己的心境,缓缓地敲打着自己心底的那份淡淡的思念;看着月色,欣赏那诗境中的圆月,皎洁的月光如轻纱般披在身上,灵魂被月光洗礼。有时沉醉,沉醉在这孤独的的回忆中。只是这样静静的夜晚,时间过的飞逝,每个人的生活需要这样的一种宁静,在那份宁静的孤独中,不必为生活中的尔虞我诈而烦恼,不再为日常生活中的压抑而苦闷,让心情在孤独中拥有一份独特的享受。

孤独,有时候更像一杯水,没有杂质、没有污染,是一种清静幽雅的美。当沉浸于孤独中的时候,没有了喧闹的杂乱,没有可以打扰到我的思绪,也不会因冲动而留下遗憾和后悔;沉浸在孤独中,能让自己平和、冷静、思考、稳重,让有一种超越世俗的感觉,让有一种聆听自己的心语,让有自己感受这不易察觉的美。

孤独的时间也是珍贵的,孤独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体会孤独也是因人而异的,体会快乐的孤独感觉是被动的,是需要你去争取去领悟。懂得领悟孤独的人,就会体味人生中孤独所拥有的独特景致。

孤独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在孤独中创造,多一份孤独的快乐;一份无为的浪费,让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至于虚度。在孤独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切,你就会觉得你一点也不孤独,于是你就会白,能够真正拥有孤独的人是世界上最为幸福的人。

其实,人在孤独的时候,总是在怀旧感受和品味曾经的种种,在这个时候,总是会想起曾经的故事,心情也就随之降到了冰点,悲伤的,挥不去的记忆就会填满整个心底。于是,悲哀着自己的悲哀,感伤着自己的情怀!孤独中的人可以寻找到自己最初想要的本真;可以感受到自己坚强的信仰;也可以感受到人生的悲喜与无奈;也会让你明白该如何去切换生活的态度。

让你的心灵小憩在孤独小丹之中,享受一回孤独,品味一次孤独。别害怕孤独会淹没了你,因为孤独不是海,它是你的空间,是属于你的另一个空间。你可以在那里找回很多久违了的感受,也可以在那里找到你心灵出发的起点,找回你生命中最想要的东西(美文网)。

我们从不拒绝孤独,当孤独来临时,会融入自己的生命,融入于它给我们带来的淡淡温情中。此时,灵魂在渐渐的净化,思想在走向升华。

孤独的乐趣,也并非是人人都能享受,人人都会懂得享受;这能力是受于先天,或是靠后天慢慢习得的;孤独能让一个人脆弱,也能让人更加的坚强,它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造就一个人。有的人尽管天赋极高,才华横溢,却不能面对孤独,面对孤独的生活。因此,他只能在空虚中逐渐消沉,在寂寞中走向死亡。耐得住寂寞的人,他们把孤独当作一种心境、一种挑战。

于是,在人海沉浮之际,我们要为自己留一段空白,留一段云淡风清的孤独。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孤独是什么?我们会很认真,很用心地告诉你:其实孤独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绝美的心境!

情欲的高境界


“如果你是个粗糙的人,便只能得到粗糙的性爱。情欲这件事简直太看重双方的质量了,这种质量包括人的心量,生命力的热度,对生活对世界的阅历和感受度。”

情欲,它本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儿,甚至可以说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却一直被遮遮挡挡——我指的是真正的情欲,而不是车展网游里的卖肉模特。

而原因,便在于情欲不像别的,它太复杂,它是一个极端圣洁和极端狂暴的混合体,粗糙的人完全无从把握它,于是便只好视而不见。

比如爱,亲情,友情,就是很单一的正向能量,于是大家推崇;至于恨,嫉妒,贪婪,就是很单一的负能量,于是大家排斥,这些事情本身当然没有这么简单,但大致可做如此区分,粗糙的心便好把握。

但情欲则完全不是,它太考验人了。你通过它所能体验到或好或坏的任何感觉,完全要取决于你自己这个人自身的质量。

如果你是个粗糙的人,便只能得到粗糙。

在你眼里只有异性的外表和身材,前挺后翘曲线越美腿越长越好(以一个粗糙男人的视角),你的审美停留在这个阶段,你的情欲是粗放的,上床就直入主题,看小电影就直接快进到高潮,越强暴越刺激,这只能被称作兽欲,而大多数的商业营销也都停留在这个阶段。

真正的情欲完全不是这样的。一个真正会享受情欲的人,是不屑于停留在这个阶段的。

但可悲的事实是,大部分人对情欲的体验的确都停留在这个阶段。于是,他们(无论男女)都特别相信一套古老的理论,说纵情于情欲的男女是因为内心缺爱,才会迷失在性的快感里。在每次疯狂的性爱之后收获的只有满满的失落,然后又饥不择食地扑向下一个目标,本质上是很空虚的。

好吧,对他们而言,对他们的想象而言,或许的确是这样的,也的确有大量这样的人存在,但是,真正的情欲大师,知道享受这人生至乐的人,绝对不是这样的。

说到这里还要由衷的感叹一声,情欲这件事简直太看重双方的质量了,这种质量包括人的心量,生命力的热度,对生活对世界的阅历和感受度,更是最最考验一个男人自信和胆气的事。

这是一个被消费主义和实用主义所控制的世界,因此美妙的情欲,也蜕变成对技巧的考量,并根据时间、次数、坚硬程度等可测量因素来评判质量高下。而技巧和时间等等反而是不重要的,那太粗糙。而高潮,是一个害人的带有误导作用的词,因为它只是让人关注技术性指标这种表层现象,而忘了开掘真正的精髓。这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人掌握情欲的精髓。

道家讲男女相交乃自然之道,美好的性爱,便是这最高的艺术。双方都要聚精会神,开动彼此的全部感官去感受、捕捉对方最细微的反馈,是一门完全投入又精致无比的学问。真正好的性爱几乎和参禅一样,在激情之下头脑却是空白,思维静止,只是在体验当下全然的敞开和接纳,体会生命了无缺憾的圆融感觉。那时,对方的身体仿佛你步入天堂的门槛。借由身体的合一,你仿佛退出孤单的自我,与一个更大的我合一。从来不懂艺术的你,甚至感觉到自己是一个高超的艺术家,以对方身体为世间最好的乐器。有时,它又会勾起你最原始的幻想,那些少年时代的迷梦,人仿佛灵魂出窍般,在狂乱的中心体味着那一颗平静的心。

没错,那丝毫不淫秽,而是一种神圣的感觉。你会深刻的体验到人身上的神性和生命的喜悦,这种感觉毫无任何目的性,超越了生死,幸福圆满。就像渡边淳一名著《失乐园》中所描写的,体验过这等感觉的人,人生不再有什么遗憾,甚至会期待着在那个当下死掉。

而事后,那些美好的体验会成为心中的一种最强大的力量支撑,无论未来幸福或坎坷,都不再恐惧。

于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说,智极成圣,情极成佛。

一点不假。

如此美好的至高享受,在我们这个传统国度里依旧是遮遮掩掩的。那些车模、外围女、游戏代言人的暴露穿着只是表面,不是说有了她们就算我们正视情欲这个问题了。同理,不是说请一些日本女优、开一下性用品展览,就算是我们普及性文化了。技巧再高超,用品再精巧,人依旧是那样的粗放。粗放到几乎极少有人体验过那样的境界,粗放到大家都不相信它的存在。

于是,当一个女人以为和男朋友的性爱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儿的时候,一切都好,都没有问题。但是,倘若有一天,有一个男人让她尝到了至乐的滋味,开发了她身体的潜能,让她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她才会重新认识自己,脱胎换骨,体验到什么叫做爱。

嗯对,什么叫,做爱;什么叫做,爱。

没错,性和爱便是如此的密不可分,既然爱能引起性,性也能引起爱,结果便是刻骨铭心,一时迷失在性里和一时迷失在爱里一样,都是最真切不虚的感受。

刘磊:自由撰稿人

孝顺的高境界,是学会“教育”父母


下班公交上,听得后座俩女孩儿“吐槽”父母。

这边说老妈不听话,隔夜饭吃出肠胃炎,花钱买罪受;

那边说父母不省心,给钱存银行,买穿的压箱底,就连好吃的都要留到家人聚齐才肯吃……

我感叹,真是家家都有“不听话”的父母啊!

多少成年子女,要时常面对这样的老爸老妈:

要么“以爱为名”含辛茹苦、忘我付出;

要么抱着“吃盐比吃米多”的态度固执己见、不肯改变。

梁实秋在《教育你的父母》一文中说:

“父母年纪大了,子女也负有教育父母的义务。”

这话乍听起来大不敬,细想却是硬道理。

对待“不听话”的父母,一味顺从只是愚孝,学会“教育”才最走心。

“硬式”教育,让父母学会做主角

当代父母颇具“牺牲精神”,生活中总是孩子第一,忽略自己。

面对父母的“无底线”付出,子女也要适当强硬,教会父母把自己“当主角”。

前不久,热播综艺《我最爱的女人们》里袁妈妈“受伤事件”,触动人心。

节目中,袁妈不小心划伤脚背,尽管自己伤势不轻,却始终考虑孩子,无视自己:

怕影响孩子休息,对伤口轻描淡写,坚持自己处理;

去医院路上,担心孩子劳累,时刻嘱咐儿子躺后排座椅上休息;

到达医院不顾脚痛,执意自己下车行走。

袁成杰面对妈妈的“无私”,焦急担忧,直至发火:

向来好脾气的袁成杰,一改往日顺从,用“硬式管教”说服了老妈。

对于袁成杰这次的霸道强硬,妻子芊芊的解释一语中的:

说到底,儿子的霸道强硬,是对老妈无私的一种回击。

袁成杰的一番话,更是道出为人子女的普遍心声:

老妈能不能自私一点,关爱一下自己?

我需要你真实地告诉我“你很疼”。

是啊,子女对待父母,其实与父母“时时处处希望子女好”的情感,如出一辙。

父母越“无私”,孩子越担心;

父母越“自私”,孩子才能越安心。

高晓松爆料过妈妈因为参加合唱团,缺席儿子生日会。

自己对此没有半点不开心,反而为妈妈的决定感到高兴。

谢娜曾表示,她不会因为照顾宝宝牵绊父母,而是让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和生活,安度晚年。

父母把幸福寄托在孩子身上,实则是子女的负担;

父母做自己的人生主角,才是子女最大的期待。

老爸老妈对子女爱到“忘我”,来点儿“硬”的,很有必要。

“硬式”教育,是善意提醒,更是及时止损。

“管控”教育,让父母生活精彩不落伍

纪实片《你是不是父母的一米陌生人》,曾看哭无数人。

有人感慨:我们步履匆匆地追赶时代,却与身后守望的父母渐行渐远。

有人提问:

父母跟不上时代,到底是时代甩掉了他们,还是子女抛下了他们?

关于代际相处问题,Queen主义创始人余点和灵魂段子手papi酱,给出了最好答案。

余点在文章中这样描述:

网友惊呼余点妈妈气质如兰,80多岁的姥姥和奶奶看不出年龄界限。

家里老人的年轻状态,离不开余点的严格管理。

余点说:

对家人,只定规矩不问效果,是不走心的无效关怀。

挑剔,才能活出精彩。

余点会为每个老人量身定制生活方案,大到生活习惯,小到个人形象,都在她的管理范围之内。

在时代洪流里,子女不把父母抛在原地,父母才能在变老的路上变好。

api酱,同样是对父母深谙管理的高手。

妈妈退休后,一度无所事事,不在状态。

api酱对此果断出击,力劝妈妈报老年大学。

妈妈开始抵触,后来慢慢接受。

女儿对上老年大学的妈妈,没有不管不问,而是在上课、练习等方面严格要求。

就像papi酱说的:

操心的事,多得不得了。

女儿的管理,让妈妈的生活渐入佳境:

闲暇时间唱歌、跳舞,节假日结伴出游……

api酱微博就分享过妈妈的“自嗨”状态:

前一秒心疼女儿,下一秒就和老朋友去嗨歌,明摆着“我的生活更重要”。

女儿的调侃口气里,藏满了欣慰和自豪,俨然把妈妈当成了“甜蜜的负担”。

先有懂得教育的子女,才有活得潇洒的父母。

每个生活精彩不落伍的父母,背后都有一个精于打点和引导的子女。

“鼓励”教育,带给父母更多自我价值感

李诞在《奇葩说》中曾表示:鼓励父母做事,是给他们最好的爱。

他提及自己搬家,不请搬家公司,只信得过老爸;

自己网店的衣服拍照,也邀请老爸出马……

这种被需要的自我价值感,让老爸越忙越开心。

父母有着不可低估的能量,你肯给他舞台,他就会发光发热。

前不久,看过一篇文章《我插手了爸妈的私生活》。

赖巍给母亲办画展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赖巍毕业于清华美院,是一名职业艺术家。

父亲离世后,母亲大受打击,甚至出现自毁倾向。

赖巍十分不安。

为安慰母亲,赖巍每周会预定鲜花送给母亲。

后来,赖巍得知母亲在那些鲜花枯萎前,总会把它们画下来。

这个细节,让赖巍找到了打开母亲生活的出口。

她第一时间买了画材颜料,鼓励母亲绘画。

从此,画画成了母亲的精神寄托。

直到最后,赖巍为母亲办起了个人画展。

母亲在给女儿的信中,这样说到:

妈妈言语间,满溢着成就感和幸福感,这一切都源自女儿爱的鼓励。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艾伦·朗格认为:“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

对父母而言,子女的鼓励和赞美,就是最积极的灌输和暗示。

每一份赞美,都是父母延缓衰老的生命力;

每一句鼓励,都会变成了父母追求新事物的原动力。

毕淑敏的短文《孝心无价》,让为人子女的我们不忘感叹: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感叹之余,我们更不能忘记:

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是最大的教养;

学会“教育”父母,是最走心的孝顺。

教会父母远离老朽度日;教会父母接纳新的生活模式;

教会父母以年轻的状态慢慢变老……

只要儿女真心带动,父母不会无动于衷;

只要儿女耐心引导,父母也会“返老还童”。

世界那么大,让我们带上父母,一起穿越眼前的苟且,去看看美好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