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生命碎片

生命碎片

发表时间:2020-08-17

【www.qg13.com - 用生命可以挽回爱情么】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碎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暮途穷,夕阳老去。一片叶子飘下,划痕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牵着另一片叶子,然后再飘下,再牵着人的思绪就在这零散的落叶里开始蔓延。

秋天来了,叶子纷纷飘落,人的思念却纷纷挂上枝头。思念也像这无形的绳,但牵着的却是一张张撕碎了的亲人的脸。现在,我想起了我的父亲,那砃褪的门檐下的身影;想起了那黑暗的屋子,那曾经奋斗的家。父亲去世八年了,每当我想起父亲在病床上痛苦的样子,心里便有一种无法言喻的酸楚在刺扎。

好好活着。这是父亲临终前留给我的话,对于那时的我,那是一句多么沉重,多么让人崩碎的遗言,那一刻,我被它彻底碾碎。我还想起了父亲的笑容,想起了父亲训斥我的样子。我想起了夏天的晌午,父亲坐在后檐喝着小酒。我想起了每每黄昏,父亲牵着硕大的水牛蹒跚而归。

在思念的线圈里,记忆的碎片像刚凝下的露一样,明亮,清新。我侧头望着窗外纷飞的黄叶,顿时感觉记忆里又多了几片忧郁的碎屑。那些碎屑在我眼前飞着,渐渐飞出窗外,和着黄叶纷纷起来。父亲去世那天,我悲痛难耐,伤心欲绝。我发狂地撕碎了所有自己的相片,烧掉了自己写的所有关于父亲的日记。我踢翻了茶几,砸碎了柜台上的玻璃。

那一刻我感觉,人有时真的和玻璃一样,一敲就碎,而那些满地呻吟的碎片就如同那些破碎了的日子,狼藉而艰辛。那天,我走进书房,翻开父亲的日记,看到了第一篇,是一首诗:孩子今天妈妈离开了我们我将斯掉的相片断牙的梳子,半裂的表,一片枯黄的叶还有两滴眼泪,三声哭泣一起写进日记里亲爱的孩子你什么时候读懂就什么时候长大请记住我们依然要好好活着好好活着,父亲临终前留下的唯一的话,却成了我眼里永远流不完的眼泪。那段日子,对于我,破碎的不只是幸福,还有梦想,还有生命。

后来我慢慢发现,其实生活本就是破碎的。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灵碎片,或一朵云、一张张亲人的脸,或夜空里闪烁的星星,或陈旧角落里的一眼回眸,或半夜里父亲的一声咳嗽,或奋斗中那些安分守己的艰辛。而只有那些忧伤,那些痛苦,那些兴高采烈的碎片编织在一起,才让生命变得完整而厚重。

我突然想起了林黛玉葬下的那些零散的花,想起了朱成玉拾起的一片片疲倦的落叶,想起了林清玄带回家的一滴滴冰莹的雪,想起了父亲曾经生活着的那些奋斗的日子,想起了那些日子里的一个个狼藉的梦。真的是这样:生活,就是不断地把打碎的碎片重新组合起来。

现在,我看着窗外飘飞的落叶,在滴下的眼泪里,我开始打碎并重新理解父亲留下的唯一的话:好好活着!我忽然感觉,那份沉重里,有一种在撕裂边缘时的乐观与希望。他也像一条无形的绳索,将那些破碎的痛苦的日子一一牵连,将那些裂解了的梦想又一一的串紧,将那些日子里零散的爱一一编织进我的生命。

我推开窗,拾起一片黄叶,夹进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日记本里。我知道,这是我留给父亲的诗,是在一个带着几分忧伤,几分希望的秋天里写下的。

精选阅读

当爱已成碎片


曾有一本畅销书《世界如此险恶,我们要内心强大》,这本书的内容先不提,首先书名就非常抓人。也许它道出了很多人有时会有的一些心声吧。

人一生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活下去。这句话几乎可以囊括所有我们的活动,一切文明,一切物质都围绕着这句话。这句话是如此大,以至于有亿万种诉说和阐述的方式,浩如烟海的内容,但也是如此具体,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体验和践行着这句话。

我只想从两个角度谈这个问题。

1现实与非现实

无论是招远杀人案还是新疆乃至世界上的恐怖分子,都会让你感觉他们是如此非现实,似乎他们头脑里的世界和现实世界是脱节的,比如邪教组织的成员会认为世界是要毁灭的,因为罪孽深重,所以要死一批人来重建,这是很多美国大片的反派的思维方式。

但事实上,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恐怕我们都会有不同的看法。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我们会有四种世界观。

第一种世界观是认为这个是有好有坏的,我们是可以有自信去面对自己也可以有力量面对他人,我可以和他人实现某种共赢的存在。世界观以这种观点为主的,在人群中是少数。

第二种世界观开始有些缺损了,它认为我是好的,或者这个世界上的某个人或者某些人是好的,但是这种好有些夸大了,超出现实,所以想象和现实会不断磕碰,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情人眼里出西施,大多是这种世界观作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符合正态分布,集中在这个世界观的区域里,所以会时不时膨胀起来,或者寄希望于他人,但总的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感的,我们知道现实是如何,只是不甘心。

第三种世界观是缺损比较严重的,它离现实有些远了,表现为疑病和病态的宗教信念。疑病是针对自己或者针对自己的亲人,比如坚持认为自己有问题,但医院查不出来;或者坚持认为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其实孩子只是淘气,却给他做了脑壳手术等等;或者开始相信邪教。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已经开始有些末日的感觉了,这个世界已经有些不靠谱,他们需要提高警惕避免受伤了。这种人也不太常见,但有时,我们受到打击比较大的时候,会滑落到这个区域,区别是,你能不能回去,有些人的路是双向行驶的,有些人则是单行道不归路。

第四种世界观是几乎完全缺损了。已经完全脱离现实了。表现是有自恋妄想和被迫害妄想,要么想象自己无所不能,要么想象有个无所不能的存在在迫害自己。一个人的信念被称为妄想,起码说明他的信念已是不可说服了,你无法用逻辑和他对话了。这种世界观几乎已经是精神病性的问题了。

那么一个问题出来了,是什么导致我们有这四种世界观?

我们的生存环境。包括现有的生存环境和过去的生存环境。有科学家做了一系列实验(这个实验如此残酷,以至于它可能已经违反了我们的伦理,但更残酷的是,我们的生活有时就像是这个实验)。把一个刚刚出生的小猴子扔到一个凹槽式的箱子里,每天提供水和食物,几个月后(具体月份记不清楚了。)把这个小猴放到猴群里,发现它已经完全无法适应猴群,而且几乎很快就面临死亡的威胁,这种死亡不是被欺凌,就是陷入孤独症式的自闭中。我们姑且称之为“母性剥夺实验”吧。但这样的小猴子如果可以被放到一个单面镜后,它可以观察其他猴子如何互动,几个月后,它也得到了饲养员很好照料,是可以重返猴群社会的,也就是说它还是有机会重返新的世界的,而不必生活在第四或者第三个世界里的。但如果这个猴子“被剥夺母性”超过一定月份,再用单面镜的“社会学习”方式,也于事无补了,它的世界的回头路是被“封死”的了。

猴犹如此,何况人乎?

在小时被性侵或者被严重暴力侵犯的成人访谈中,他们都提到一种特殊的防御机制:当他(她)这样伤害我的时候,我感觉我的肉体和我的精神是分开的,好像被欺凌的,不是我的。

或者他们会陷入到另外一个想象世界里,完全和现实无关。

这就是“画饼充饥”。一个人要活下去,是要吃饭的,可是如果实在没有饭吃,解决方案就是进入到幻想的世界,让那个世界来取代这个世界。那个世界是美好的,和平的,尊重人的,充满爱的,是一切正面的化身。这就是所谓的天堂的由来。

我在这里想说的不是那些恐怖分子,而是我们所有人,都会需要一些幻想存活,区别只是我们的剂量有多大,以及我们能不能回来。

2.碎片与整体

在周星驰的《喜剧之王》里,张柏芝饰演一个充满活力的“正能量”妓女。她能接任何客,甚至一个头发里都能冒虫子的邋遢鬼。因为她的应对方式是,如果这个人太丑,我就看他的局部,比如我可以看他的眉毛,如果眉毛丑,我就看他的耳朵,如果耳朵没的看,就看他的嘴,总有一个我可以接受的吧。

其实这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做的选择:我们能不能要到我们想要到的。记得小时中学课本有一首叶挺的诗:“出来吧,我给你自由,但是人,怎么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并不是只有革命先烈才面对这样的选择,每个人都要在一生中不断地做出选择,从人洞里(门)走出,还是从狗洞里爬出?

其实如果翻译成心理学的词汇就是:我们到底是以整体活还是以局部活。如果一个孩子可以自由表达他和父母有差异的想法而不必受到毁灭性的,那么他不需要“牺牲”,而可以用“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他发现自己必须不断放弃自己的想法甚至是感受才能存活下来,那么他就只能不断生活在局部中。恐怖分子就完全生活在一个阴暗的洞里,他们已经和世界“失联”,他们可能从小到大牺牲了太多东西,以至于只能退回到一个婴儿式的幻想中,用幻想来补现实的缺损,他们从未学会如何用“协商”的方式和这个世界共存,以至于他们和这个世界完全是“牺牲”的方式了。

这里我们要提到“分裂”这个防御机制。所谓童话就是分裂,童话其实是对成人世界的否定。这也是一种非现实的想法。比如我们谈恋爱的时候,往往就会用到这个防御机制:情人眼里出西施。我们只会看到对方的好,而对方的不好完全在我们的知觉之外。直到荷尔蒙下降,我们看到了原来对方有这些让我不满的地方,于是我们就试图改变对方,让对方变回去。我们不肯承认对方是和自己想象不一样,这就是分裂。分裂的人,就是生活在局部的人,因为他们往往要么只承认好,不承认坏,就会成为超级完美主义的人,一定要拼命奋斗;要么只承认坏,不承认好,也许成为一个loser或者一个邪教分子。

在这里我也想说说《归来》——本来是想专门谈的,但在这里我先说说。在电影中,婉瑜得的是“心因性”失忆,医生说,是可以用精神分析的方式解决的。那么婉瑜的“心因”是什么?为什么她对自己朝思暮想的丈夫视而不见?

没有人知道,但我为什么要分析?因为这种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我们自己,而非电影人物。

我只想问一句话:如果你是婉瑜,你对陆焉如会不会有恨?一个丈夫20年离家,自己守活寡,成为社会异类,养女儿的艰辛,精神的压抑,这些谁来偿付?为什么有的知识分子可以老实巴交躲过横祸,而你却孩子气的张狂嚣张,最后弄得几乎家破人亡,受尽欺凌?

可是这些恨,你几乎没有看到婉瑜有任何表达,她可以恨自己的女儿,但惟独不恨丈夫,因为丈夫已经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存在的精神支柱了。

每一个婴孩都面对这样的选择,你可以恨你的照顾者吗?你如何理解你的妈妈打完你后给你俩枣吃?你是相信那个打你的妈妈是真的,还是相信给你枣吃的妈妈是真的?如果是前者,那这个孩子的世界就是地狱,那么最好她放弃前者,而相信后者,因为后者让她感觉这个世界是有希望的,她的痛苦是可以有希望避免的,如果她符合妈妈的定的规则的话。如此她会全力否认自己对妈妈的恨和愤怒,尤其是这个家庭如果不能允许恨出现的话。

你可以看到这个家庭里唯一能表达恨的,是女儿。女儿可以自由地表达对父亲的恨意,而母亲却对此“似乎是可以忍耐”的。很多时候,我们是让孩子说出我们不能说的话。因为那些话是我们无法承受的。

在这里,也许婉瑜不得不“片段的”、“局部的“乃至”碎片“式的活着。因为那无法表达的恨,她无法真正和丈夫相聚。她有多爱,就有多恨。这个恨甚至会让她隐隐担心会毁灭那么好的爱,于是她只能存在于过去的片段里。

所以很多所谓的”一生的钟爱“”都敏俊式的几百年的痴恋“,最终看来,也只是美丽的”小碎片“。因为它太纯粹,所以太美丽,所以也太不真实,而面对真实,往往需要有足够的承受力的,有足够的应对的能力的,如果一个人太痛的时候,是需要吗啡的,痛苦虽然真实,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解决的。

在这里,我只是想说明一点。也许我们的内在都有一种趋势,那就是追求现实的,统整的可以和这个世界互动和双赢和彼此滋养的生活。但这就像种子发芽是需要气温、土壤、湿度和水以及阳光一样,我们都在寻找着发芽的机会,但不是那么顺利。

而我们当下的环境,可能的确实在缺乏一种让我们可以统一整体地活着的生活方式。当我们处于一个竞争性的生活方式中,当我们生活在碎片中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失去了基本的共情的能力,我们可以将他人物化,因为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中,我们失去了对自己的共情,也失去对他人的共情,我们就成为某些观念的工具,比如家长成为老师的工具,老师成为家长的工具,孩子成为家长的工具,员工成为老板的工具,这种局部生存的方式,其实才是滋生各种非现实幻想代偿性组织的土壤。

面对真实和有勇气存在,是我们每个人终将要面对的课题。

流年.碎片


序.

项斯微说:我总是在在我的十八岁缅怀我的十七岁,而在我十九岁的时候又缅怀我的十八岁。而我,正在高中神圣而庄严的殿堂里缅怀我轰轰烈烈的初中生活。

一、

我生活在北方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县城里。我的初中学校曾经是这里最好的学校,据说那时候的学生挤破脑袋都想进来,但是他有平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分数线。我曾经的数学老师就是这些精英中的一员,是走路都低头看书而且还经常被撞的那种。

但那已经是曾经了。自从这个学校从私立变成公立的,尤其是再有《九年义务教育》这个神奇的法令以来,只要你不残疾,不痴傻且户口本上的年龄符合规定的话,你就可以拿着你的生活用品来这里过毫无被开除的风险,混吃混合混毕业证来了。如果你跟班主任关系还不错或者认识领导你就可以享受国家补贴,他的学名叫贫困补助。

我觉得这像一个受领导关照的的监狱。

这显然不是学霸们理想牢房。这时候他们会选择几百米外的一所私立牢房,但那里有分数线而且还要交一笔不菲的学费。像我这种没有够到分数线除了年龄没有一项符合规定的学渣就只能去混毕业证的公立牢房了。

我以为初中三年就这么过去了,可那只是我以为。因为初二,我们和蔼可亲又善解人意的李校长被调到其他地方升官去了,我们的新校长姓陈。

这一年,我被遣送回家反省过,班主任还特别照顾我隔三差五的就和我妈远程聊天,而且话费还记在我的头上。

我就这么浑浑噩噩过了不怎末愉快的初二生活。

二、

三年之约变成两年,我们终将何去何从。

2014年,我16岁,上初三。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早上洗脸泼在院子里的一盆水,出门的时候已经看不到一点痕迹了。我和二姑把开学用的东西放在女生宿舍门口,然后挨个看哪个门上写着我的名字。

我们来的很早,宿舍楼里还很清静。我很快找到了自己,可这张纸上10个人,我只认识两个。因为我们班被分班了。那个的班主任被调到了另一所学校,他们说这是前两年申请的,今年才实施。

我在宿舍里选了一个上铺的位置把东西放好,二姑嘱咐了我几句便离开了。

宿舍里除了我只有两个床上有东西,只是不知道她们会不会是我认识的九分之二。

有人说:物是人非是我见过最恶毒的词语。我觉得也是。

我出门的时候抬头看了一眼门上用白漆写上去的数字,108。

我又去了曾经上课的教室。后黑板的板报还没有被擦掉,那个长方形的时钟表没有被摘走,表上面那个用红布白字印上去的运动会口号也还在,周围还贴着我们两年来获得过的奖状。桌椅都重新刷了漆,被太阳光照的更加乌黑发亮。头顶上的老电扇还在吱呀吱呀不停的转,靠后门的那个墙角上又长了新的蜘蛛网,靠着暖气的墙上还有我用铅笔写下的名字。这么熟悉的地方,不知道今年该是哪个班住呢。

出门的时候,我看见了MX。她没有说话。我冲她笑,可她没有回笑。可是以前每次我冲她笑的时候都会冲我笑的。

后来她告诉我,她被分到了五班。而我在四班。

我在操场上看见了小T,我帮她把东西搬进宿舍。她的名字在楼道尽头右数第二个门上,是二班的。她们宿舍门口有个女生问我是不是分到这个班的,她也是这的。我说我不是,我只是在帮别人搬东西。

我没有跟小T打招呼就离开了。

我出门的时候看见有个女生在我们宿舍门口的纸上划入一个名字然后写上自己的名字,她想自己换宿舍啊。可她最后没有成功。

她是ZL。

原来我们在一个班,真好。

回到宿舍,我看见晴子正在选铺,我叫她到我旁边来,总比跟陌生人同铺好,我想。

我在某小说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必陪君醉笑三千场,永不诉离殇。

三、

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学校大门口两旁的柳树都快掉光了叶子,萧瑟的风一如既往的卷起地上所有的尘埃。大风刮过天空发出呼呼的声响,学校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连每天雷打不动的课间操都被取消了。

我盯着窗外乳白色的长砖和刚落下就被风卷走的枯叶,想起了北岛的一句诗: 落叶吹进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冰上的月光,已从河面上溢出,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我们没有丧失记忆,去寻找生命的湖。

我把想到的告诉晴子,她说这好像和我们的作业没什么直接的联系。

我说你真是一个恶毒的人,然后我想起我们正在上语文自习课。

晚自习下课铃响完,我还有一道数学大题没有解出来。晴子推了我一把,我把作业塞在她的袋子里,一起回宿舍。

外面天黑的不像话,没有星星没有月亮也没有时不时闪个红绿灯的飞机,诺大的学校里只听得到风卷残云的声音,我拉了拉外衣领口低着头匆匆穿过学校。

最近热水管前的人总是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远远望去只有黑压压的一片,时不时还会听到暖壶爆裂的声响。一千多个人挤这么几十个热水管想想也觉得可怕。幸好我没有暖壶。晚上伴着息灯铃,我怀里揣着刚从超市买的热奶匆匆跑回宿舍,摸着黑爬上我的床铺,不幸的是我压到了晴子的腿。

我拿出手电摆好作业后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于是我盯着正在吃苹果的晴子。她看着我突然说想哭就哭出来吧。我真的哭了。后来觉得在床上哭还不够我趴在晴子腿上哭,我想哭出声可外面还有好几个值班领导。连哭都不能哭出声,真是憋屈。

晴子轻轻拍我的背但没有说话。

我擦干眼泪想继续和我的作业作斗争,可我的手电居然不亮了。真是,明明昨天还很亮的。

于是我厚着脸皮和晴子共用一把手电。

我想起后来我们宿舍每天睡的最晚的那个女生,在模拟考试前几天的晚上丢了手电,她哭的眼睛都肿了。

后来晴子也没有问我为什么哭,就像她哭的时候我也不问她一样。

四、

收拾书桌的时候,我在里面看到了失踪已久的手链。那是我自己做的。它应该只值一元五角,上面那个红色的麻绳一元一个,唯一的装饰是一枚颜色有些暗淡了的五角硬币。

可那个硬币上穿绳子的洞是我自己打的。用钉子一点一点钉出来的。

我还记得这条手链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在英语课上偷偷完成的,但是被英语老师发现了。她用眼神示意我好好上课,没有批评我。她是一个很温柔的老师,我很喜欢她。但是我的英语成绩并没有因此提高。

但我还是想念她。我想念所有教过我的老师。

后来我在学校右边那个大草坪前看到了她,她穿着棕色的棉布外衣抱着一螺书,这是分班以后第一次见到她,她额前的刘海用黑色的卡子别在头上,头发又长长了不少。

我跟她打招呼,我说,老师好。

她笑着点头,两个眼睛都弯成了月牙状。

我也笑了。

我想起小学时有次期末考试成绩不好,上课我们起立喊老师好的时候,他说你们不要喊老师好,老师一点也不好。

我记得当时大家都沉默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曾经的一个数学老师上课不让我们喊老师好,让我们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个口号真的有用,之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数学就考了前所未有的满分。

后来我又在某班门口听到这个被喊的特别洪亮的口号,可发出声音的人,再也没有我了。

我突然感到好难过。其实我最喜欢的老师是初三的数学老师,她是个性格豪爽的女子。

又想起了以前的班主任,我不太喜欢她。我觉得她从来没有对我笑过。可是现在我居然有点想念她,真是见了鬼了。

一直到毕业,我们被分的那个班都没有一起合个影。它就这么散了。

五、

以前学校里流行在自己手臂上刻下自己认为重要的人的名字,妄图在时光里留下点点微不足道的痕迹。

出于好奇,我用圆规在我的左臂上刻下了自己名字的缩写,TLJ。

真是该死的好奇心。

那时候真是一点也不觉得痛,而且还觉得它肿起来的样子很好看,像一件艺术品。我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被专家称为自残。

我看到有人在自己手臂上刻下自己男(女)朋友的名字,刻的血肉模糊。

后来我觉得我们就像一群丧心病狂的疯子,应该马上被送到精神病院并马上接受治疗的那种。

某天我看到A手臂上还有她男朋友名字的痕迹,她说她跟她男朋友分手了。

我的左臂突然尖锐的痛。

我想跟她说你不要难过,我想安慰她让她不要再哭了,可我张了张口,却发不出声音。

A想把她手臂上的名字划去,我们把所有的小刀都藏起来,她又去超市里买了一把新的。那把新的更锋利。

A让Y在那个名字上划了三道,看到A忍着痛的样子我都觉得疼,划完以后她却笑了。A 真是一个坚强的女孩。幸好后来她的手臂上没什么痕迹了。

谁在青春里,没有疯狂过呢?

我在草稿本上写下一句话: 不要说那些笑得一脸落寞却还大笑不止的人虚伪,他们只是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但又倔强的不肯承认的孩子。

六、

在每一个星光璀璨的夜晚,我喜欢抬头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直到眼睛酸疼的流下泪水,我依然固执的不肯低头,像一个顽固的孩子在仰望他的信仰,我想我可以一直这么望下去,就算地老天荒,海枯石烂。

我一直都相信天上是有神明的,东方的神仙,西方的耶稣,他们都一样,有最忠实的信奉者,只是名字不同而已。我一个人默默的以一种仰望的姿态望着神明,内心做着最虔诚的祷告:此时此刻,远离喧嚣,做最纯粹的人。

哈,其实我就是俗人一个,过最普通的日子,做最普通的人。四维说: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也都是特别的人,所以我们都是特别平凡的人。我赞同。多数时候我只是在数星星,企图完成这个几千年来无数人做过但没人成功的伟大的事情,结果显而易见,我和那无数人一样都失败了。

在这个没有战火却硝烟四起的时代,有一个信仰是无比重要的。

三毛说:心所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她就像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2015年流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如果我有足够资金的话我一定要去丽江,可是没有如果,我没有钱。

我从书桌左数第三本书中抽出几张照片,里面夹着我从某本杂志上小心剪裁下来的丽江的照片。那个小镇正在下雨,有行人撑伞走过。镜头拍到了一个江南女子的背影和很多栋古装片上才会出现的古色古香的房屋,青转绿瓦。

总有一天我会去那里的,我想。

北岛说: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七、

毕业季,这个注定要流泪的夏天

我不敢承诺我会不会变,我不敢保证时间会不会冲淡一切,我只想在此时此刻,衷心的祝愿你们,一切安好。愿你们继续爱每一个你爱的人,愿你们学会爱每一个爱你的人,愿你们用全部的勇气和微笑去拥抱这个世界,愿你们永远相信自己,并相信未来。我在人生还是白色的的时候遇到最美好的你们,你们用鲜艳的色彩在我的心里留下痕迹,我坚信,他们将永不褪色。还是那句话,遇见你们,是个美丽的意外。

致那些陪我走过青葱岁月的孩子,不管我们认识,还是不认识。

我重温了四维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这是我初二看的一本书,我向同学的。那时候我还是个学习不好又不太听话的学生(当然现在也是),我记得我是在一个午休看完的这本书,之后我抬起头看到前排有同学在低头认真的写东西,有两个女生小声的说话,有几个胆大的男生聚在一起不知道在玩什么,我看到大家睡觉的姿势都各不相同,我看到同桌的哈喇子流到了桌子上我突然哭了。悄无声息的,只有大滴大滴滚烫的泪珠控制不住地往下掉,我突然觉得好伤感,心里空落落的。也许是四维的文字太过伤感,或者是我觉得自己与他何其相似,每一个从青春走来的孩子都那么相似。他们开始是纯粹的,然后一点一点的被这个社会同化。

2015年我和许多人告别。闭上眼,那些轻快的、纯粹的笑声仿佛还萦绕在耳边,再睁开眼,那些声音渐行渐远,仿佛来自遥远的外太空。眼前的景色,一遍一遍的告诉我,那声再见,也许就是再也不见。

再见。再见。再见。

那些青春的碎片


被汗水泛白的日子,我总是把青春放在嘴里吮吸、咀嚼,竟品出一些生命的咸涩;

被阴霾弥漫的日子,我总是把青春放在水里浸泡、揉洗,竟尝出一些生命的甘甜。

题记

阳光明媚的午后,懒洋洋的漫步,享受着阳光下偷来的幸福,不经意的看到斑驳的树荫下,忽明忽暗,在风的吹拂下,那碎片也摇曳着、变换着,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一会儿偏东,一会儿偏西,灵动、俏皮。阳光在不经意间留下的美丽,我们也在不经意间留下破碎的铭记。

如果说青春是一副诱人的风景画,那青春的点点滴滴的就是一处一处的风景,我们都禁不住风景的诱惑,欣赏着风景,拾掇着青春的碎片。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万物萌芽,这是一个花开的季节。青春也悄悄的露出其迷人的面庞。青春时的我们拥有这话一样的年龄,刚刚走出一个小的世界,充满着对未来的幻想,充满着自信和激情。这使得我们不需要任何雕饰,都是一道看不透的风景。孩童们憧憬,因为我们拥有了一些所谓的自由;中年人羡慕,因为我们还不用承担太多的责任和压力;老年人回忆,因为我们既活泼又灵动。而在其中的我们并没有太强烈的感觉,总道不出其中的滋味,但已学会了很多。

总是说自己没有什么变化,但早已经学会决定和选择,学会了对自己负责;学会了改变和提高一粒花种,在阳光、雨露、土壤的关爱下就这样悄悄的开出灿烂的鲜花;一棵小树,在狂风暴雨、和风细雨的锻炼下就这样倔强的成为参天大树;一只小鸟,在饥饿、好奇的挣扎中就这样自信的成为翱翔在天空的健将。他们在忙碌着,我们也再也忙碌着。青春在我们的努力装扮和点缀下弥漫着动听的音符。

青春就像小河水,不可能毫无阻碍、飞流直下,前边可能会是石块挡住了道路,也可能被人工改变了方向;也可能是干涸而没有了方向所以,这使得我们会遇到困难,坎坷,也可能迷失了自我,但这些都不能主宰青春的格调。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谁都不能说自己永远不放错,青春允许犯错,但是不能怕错。对困难、坎坷我们应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对于迷茫、无措我们应有千从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积极心态;对机遇、挑战我们应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思考。水在青春的碎片中流淌,冲淡了某些记忆,缺一冲淡了某些铭记。

水遇到礁石会激起浪花,青春遇到困难也会增加其魅力。有时我们不免害怕困难影响青春乐章的轻快,明丽,其实不但没有反而增加了乐章的深刻。经历了悲和喜,经历了哭和笑,青春的日子不再单调。有了丰富内涵的青春,细细品味起来就像一杯酒。一次一次的回忆,一次一次的再青春的日子里徘徊,一次一次的不忍醒来。

阳光下的那些碎片,有些闪闪发光,有些却暗淡无色,总是说不出哪里好,但却又不可替代的感觉。

青春像一部电影,电影里的每个情节都散发着不可或缺的精彩,好的电影不在乎快乐有多少,也不在乎悲伤有多少,而在于心灵深深处那份不可替代的感动和思考,每个角色的全力以赴,每个情节的跌荡起伏,让电影少了些遗憾,多了些难忘。

不经意的一个转身,轻轻的一个微笑,寂寞的一滴眼泪这些生活的琐碎瞬间,在那些青春的碎片中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