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叙述父亲

叙述情感故事

发表时间:2020-08-17

叙述父亲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叙述父亲,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心中溢满的,总是澄澈空明的阳光。因有你们的陪伴,那迷茫与坎坷早已化成幸福岁月的剪影,清清浅浅,零零碎碎,缓缓流淌。那温润的记忆,早已站成人生路旁的树树花开,伴我一路欢歌。

灯光下,你伴我勾勒拼搏的足迹,唱响前行的歌。时针旁若无人地滴答走着,夜的帷幕徐徐升起。万家灯火渐次熄灭。在这灯光间,唯有我依旧奋笔疾书。畅游于书山题海,耳边却被愈来愈大的呼噜声唤起。爸爸,斜依在沙发上酣然睡着了。他的嘴边带着浅浅的笑,我知道,那是对我的希冀。

日日夜夜,那个疲惫的身影总是以这样的方式陪着我,劳累了一天,却依旧固执地伴我熬夜学习。不知不觉,加快了手中的笔速,只觉书写的不再是简单的数字符号,而是父亲一颗期待的心。我心萦绕着父亲的歌,伴我一路顶风前行的旅途。

书桌旁,你牵我走过知识的芳草地,唱响友谊之歌。时光飞也似地逃走,期末大考将至。理科薄弱的我面对复杂的几何题不禁焦头烂额你看到我的手足无措,第二天,你将一份厚厚的数学习题交给了我,页页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怪的是,上课一向认真听讲的你在那日课上却睡着了。期末考试,我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而你,早已笑成了一朵欣慰的花。

隐隐约约,似你的一双手,拉我走出困境的泥潭,没有索取,只是浅浅的微笑,源于一颗挚友的心。我们牵手,走过知识芳园,萦绕着友人的歌,即使跌落冰川雪谷,也不觉孤单。

秋叶间,你与我传递花季的呓语,唱响青春之歌。西风紧,秋叶飘零撒满地,留给我的只是对时光易逝的无限伤感。你似乎洞察了我心,一日,你递给我一片金黄的落叶,上面印有你熟悉的笔迹:孩子,不要为逝去的而伤感,要珍惜当下。我若有所思。于是,秋叶便成了你我间的信笺。诸如九月六日,今天天气很好,有一对小鸟飞过。九月七日,加油!永不言败!

年少的轻狂,失败时的绝望,在片片落叶间消失殆尽。从此,我的小路溢满秋叶的芳香,萦绕欢愉的歌。

细数过往的点滴,温暖着我生命的章节。那人,那事,幻成曲曲悠然的歌。我一路欢唱,微笑着聆听时光拨节之音。

相关阅读

父亲的生日-写给父亲


7月31日,是父亲的生日。

父亲的生日,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我记住了这个日子。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的生日总是过的很简单,最多是按家乡风俗的习惯,煮上一碗面,再加上两个鸡蛋就算是过了。如果不知道这天是他的生日,可能都不会觉得这是在过生日。小时候的我总会不解的问他:爸爸,你过生日怎么会没有好吃的呢?父亲总会摸着我的头笑着说:爸爸爱吃这个呢1我却觉得父亲笨笨的,竟然不知道什么更好吃。然而,长大后的我渐渐明白了,他那是不舍得。

父亲对我和姐姐却是大方的很,每到我们过生日,他总会特意从县城买一些我们爱吃的东西,坐在一旁着看我们高兴的、大口的吃着,脸上挂满了笑。

日子飞快地旋转着,转眼间我已毕业开始参加工作了,自从上了大学后,连着几年没能在家陪着父亲过生日了,所以想趁着这次机会好好陪父亲过次生日,给他个惊喜。今年夏天,雨水出奇的多,再加上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水量大的原因,开封市某项工程出现了险情。父亲所在公司根据上级的要求,派出水上抢险队前去支援抢险,因父亲是带队领导,一直没能回家。我怕给父亲惊喜的计划落空,在父亲生日前好几天我就开始给他打电话,让他在那天一定回来一趟,父亲只是说尽量。

到了父亲生日那天,还不确定他能不能回来,带着一份渴望,我早早的就起来着手准备。去蛋糕房拿了预订好的蛋糕,去菜市街买了一堆他最喜欢吃的菜,并亲自掌勺,为父亲做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等着他回来。那天,由于水势大,任务紧,父亲最终还是没能回来,我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告诉他:生日快乐,还有儿子长大了。电话那边伴着忙碌的机器嘈杂声,传来了父亲激动的哽咽声。

当时的我哭了,也许是觉得父亲的不易,也许是觉得自己年轻的不成熟,总之,在那天,我知道我长大了,更知道,父亲是我的骄傲,我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黄河人(张兴胜)

父亲!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亲!,欢迎阅读与收藏。

女孩在淮安楚州四中读书。她的爸爸在两个月前曾经专程来看我,并和我交流了一次,说好要把他的女儿送来请我给她的写作提高一下。

两个月后的前天,我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是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他问我寒假还给孩子们提高写作不。我告诉他,我还是按时回淮安授课的,只要是礼拜天,我肯定在课堂上,哪怕是大年初一,我也不会脱课。他说,他就是两个月前去看我的那个男子。那次看我以后,因为一次意外的事故,他的腿受到重伤,做了手术,所以,一直没有带孩子前来。他说好礼拜天下午把孩子带来,请我指点一下。

昨天下午,我按时在办公室等候他们。时间过了十分钟左右,他们还没有到。我就打电话给他的家里。家里人告诉我,他们已经出来二十分钟了,让我再等候一会。

大约过了五六分钟,他骑着电瓶车,孩子骑着自行车,一起来了。电瓶车停下来以后,我看到他步履蹒跚,艰难地攀上楼梯。那样子,似乎是一只腿长、一只腿短的瘸子一样。上了二楼的走廊以后,我看清楚,他的腿确实行走吃力。连忙招呼他们一起坐下来。

男子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那种笑容是一个如我一样在生活金字塔的底层所拥有的,一种淡泊、宁静、不与人争的平和与恬淡。他带着眼镜,长长的脸,看上去斯文、秀气。

他坐下来以后,连声给我道歉,说上一次没有按时带孩子过来,不好意思。我问他的腿究竟怎么了。他说,那次意外的事故,把他一条腿的膝盖骨给摔碎了。后来,在医院做了手术,把膝盖骨的那块圆骨从上而下切成两半,并且重新进行了固定。所以现在走路还是很疼。听了他的话以后,我唏嘘不已。

女孩在初三读书。她原来在自己的班级成绩名列前茅,后来进入了强化班,目前成绩居于班级上游。这次考试成绩不错,打算在写作方面提高一下,期望可以在中考中多得几分,进入满意的高级中学。我从她的谈吐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着自己想法的女孩,她以前的课外知识积累比较广泛,但是并不扎实。对于写作,短期内她可以提升的空间应该在8分到10分左右。

我给她讲了一节课,关于读后感规范写作的课程。首先,我给她讲了一个着名的大师撞球的故事,并且在白板上板书了故事中主要的词语与数据。讲故事的时候,她的爸爸一直在一边仔细听着,不时笑着点点头。故事讲完以后,我擦掉白板上的词语与数据,问她复述故事是否有问题。她微笑着表示没有问题。她的自信,超出我的意料。因为在我讲述故事的时候,她并没有用笔记录故事的主要知识点。我本来想让她现场复述一下,但是又怕她讲不准确,挫伤了她的积极性。于是打消了让她复述的念头。

男子关切地询问了我学生写作的很多问题。整个下午,他像一个虔诚的学生一样,认真地聆听我的讲解。我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对孩子学习多么关心。下午的交流结束以后,他连连对我致以谢意,并约好下节课准时让孩子前来听讲。

在他下楼的时候,我故意在办公室拖延了几分钟,好让他不至于看到我目送蹒跚下楼的他。在我认为,我的不送行,是对他的一种尊重,这样可以让他没有所虑地走下楼梯。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尊严是最珍贵的礼物。他想和我道别,但是跟着他明白了我的意思,然后蹒跚着下了楼。

我总是对细节的恩泽感触颇深,这除了让我作为一个平凡人问心无愧以外,别无所得。陈老师曾经问我,为什么过年了,我还要坚持讲课,而且学生并不多。我告诉说,哪怕一个学生也是学生,他的父母对他的关心并不比千百个家长对千百个孩子的关心少一丝一毫。

父亲…


父亲离开我们将近八年了。他是个高寿老人,活了九十岁。

父亲幼年失父,与我祖母相依为命,从小也挺苦的。听他说,很小就离开家乡到上海学徒。可是后来我家的成份是资本家,原因是父亲后来开了一家小厂,有几个工人。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的手很巧,总喜欢摆弄一些机械性的小玩意儿,有时家中的什么东西坏了,他拨弄拨弄总好了。也许是有着爱动脑的秉性和农村孩子不怕吃苦的朴实勤俭,他在独闯上海滩之后的十几年后,摆脱了贫困,养活了一大家子老老少少十几口人。这真是一个靠勤劳和智慧走上小康之路的人。他对那几个当学徒的苦孩子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在父亲享年的九十中,这些徒弟年年来看他,除了***期间。

但是就这么一个内向,善良的人,在***中却吃了不少苦。我也不想再回忆起那些,只是有一次父亲的脸被红卫兵打得肿了起来,一边高一边低,满脸青紫。下班回来他却什么也不肯说,还强带着点笑意跟我们顾左右而言他,那一幕实在是忘不了。

一个苦孩子的奋斗,有时候竟会成为一种荒诞的黑色幽默。所幸,那种时代已成往事。

父亲的文化程度不高,可是凭着聪慧,竟也粗通文墨,识文断字。他是个好静之人,最喜欢读书人。我们家有四个人当老师,也许与父亲有渊源,血脉中喜爱读书。

记忆中父亲虽不是一个文化人,却有着自己的优雅。几十年来,从不见他与弄堂里的邻居开过粗俗的玩笑。哥哥结婚后,来了嫂子,他们与我父母共同生活。大热的天,我们见父亲总要在汗背心外套上一件短袖衬衣,内裤外也必定会穿上西短。

父亲是一个在生活中很知足的人。看他每次吃饭,很有意思。不管菜多菜少,菜荤菜素,他都会细嚼慢咽,津津有味,一顿饭吃很长时间。喝点小酒,是他每天的功课,这也许是他长寿的秘诀。

父亲走的那天,很安详。我赶了过去,用热水替他擦了全身,尽了自己的一点心意。因为平时是哥哥姐姐照料他,我住得远,没法尽孝。

父亲,你在天堂可安?你走了之后的半年,母亲也来到了你的身边。虽然你俩都是高寿而走,可我们毕竟失去了父母,那老家也不复存在。

父亲,儿女永远记得你们的容颜,不管时光流逝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