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老屋乡情

老屋乡情

发表时间:2020-08-19

【www.qg13.com - 回乡情感美文】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屋乡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

老屋是一个很大很古朴悠远的村落。方圆二十亩地近百间房屋组成的建筑群,选址于群山环绕间,方方长长的,被两条山脊伸长了手臂揽在了怀里。屋前一大块空地,是预留的晒谷场。绕着四周的一溜围墙很有范儿的把屋外的世界隔开。青石基脚,青砖到顶,卯榫的条石门脸儿,清一色的小瓦从屋脊上延伸着舒缓的坡度。大门口六七级石阶上门槛两侧石质门框上,用红纸写着一副有些泛白的对联--颍川世泽长,义第流芳远,一下子就可以看出老屋的不同寻常。

迈过石槛往里走,是上中下三大堂轩,间杂着三个天井,阳光和雨水从这里卸下来,沟通着天和地。脚下是鹅卵石和方砖嵌成的地面,如今已被磨的溜光圆滑。最深处墙壁的正中,也有一副对子--蘋藩蕴藻酬先德,礼乐诗书启后昆。红纸黑字,鲜活了古老建筑生生不息的烟火。

村落的巷道前后首尾相连,互相推挤,任意穿插,一头扎进去,好像鱼儿游进了水。每迈一个门槛,都会有一道门,天光不时从天井里闪现,木格子窗,挂着铜锁虚掩的门,随时会从里面探出一个笑脸来,让你心生温暖,又淬不及防的想起一些悠长的事来。

富水缸,穷灶口。老屋人不信这句古训,灶口堆满嵩草松枝,水缸里盛满了水,好像这样心里才踏实。灶台上摆了一两碗腌菜熟菜,或者一碟辣椒酱和豆腐乳,辣椒酱是刚磨的,豆腐乳是去冬腌制的,上面洒了鲜红的辣椒粉,仍能分辨出细长的绒毛。耐不得寂寞的,捧上一碗饭坐到邻家门槛上吃,向桌上卖卖眼。若邻家来了客人,添上几道素昔吃不上的菜,便毫不客气的夹上几筷子。拿他们的话说,都是一根藤结下的瓜,一笔难写,最要紧的,是一脉相承,一衣带水的家里人.

太阳升了起来,阳光铺满了整个村落,平平展展的。男人们下地干活,女人们洗衣做饭,已形成固定的生活秩序。锅碗瓢盆的声音从瓦片间漏出来,朴旧而悠远。晒谷场上晾满了颜色单调的衣服--白色或者灰色,青色或者蓝色。屋前一棵四五人合抱的樟树仍然站在晨曦中,估计它与老屋同龄吧。还有那在屋前小河上弯着腰的石拱桥,以完美的弧度柔和了老屋方正的线条。河水优雅的环流过去,像一个丝绦系在了老屋的腰间。

这就是老屋的大致样子了。相传,明朝时期,先辈为逃避战乱,从江西迁徙而来,后来觉得这里山和水美,便定居下来了。

二。

老屋仿佛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悠闲的晒着太阳,沐着风雨,恬淡安详的样子,让人觉得这世间已经没有什么能打动它。

恬淡的日子一天天延续了下来,从来没有改变过。二十四节气歌在老屋人心里默念着,惦记着。春来河开雁回,便是遍地耕牛了,去年洒下的花草种长势好,在没有开花前就被割回来给猪吃,剩下的草根回田,土地又添了一分肥沃。一畦畦农田盛放了水和阳光,交错出粼粼的春光。一块块秧苗,绿的像明镜似的映在了心里,也照亮了朴旧的老屋。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农作物先后播种,禾苗开始扬起绿波,麦子像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一夜间抽出一人高,油菜花从大地的子宫里蹦了出来,开始和时间赛跑。茶树栽在了田埂上,菜地边,挂满了嫩梢,被摘了两三遍。茶草放在石板上揉搓,再用小火在铁锅里培烘,满老屋子茶香弥漫。

头两该(方言,次的意思)茶是送去镇上卖的,只有第三该留着自家喝。抓一小撮放进水瓶或泥壶里,充满刚烧开的水,无论谁来,都倒上一大碗。顺便递上烟筒棒子,让客人烧上一筒。客人抽完主人抽,主人抽完女人抽,烟筒烟袋就这样递来传去,是没有太多讲究的。百十人口仿佛是一个人似的,同样的习惯,同样的脸孔,即使一天碰上几十次面,都是吃了没有,哪里去,哪里来之类的话,即便一天来家里四五趟,照样倒茶递烟,宛若一家亲。

农忙季节,今天你帮我割稻,明天我帮你插秧,后天又帮他家打地基盖房子。若遇上两口子争吵,主动上门劝和,开始还是剑拔弩张,寻死觅活,几句话一说,便也噗嗤一声笑了,夫妻俩晚上又挤到了一头。谁能保证牙齿不会碰上舌头呢?今天劝人的明天成了被劝的,后天两家又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一场,成了见面喷着怒气的仇人.一到婚嫁迎娶,生老病死,孩子考学便又坐到了一起,三盅酒下肚,都变得不好意思起来,曾经的芥蒂,从此瓜熟蒂落了。

三。

雨憨憨的落着,从天井的屋檐上扯出一道道雨帘,这时候才是老屋最悠闲的时光。老屋人把扁担横在天井下阳沟沿上,用水桶接着水,滴滴答答的,溅在墙上,天长日久,粉墙慢慢剥落了,白一块,灰一块,留下了时间的脚印。男人们抹上一圈纸牌,打上一天扑克,旁边的凳子上坐满了看客,那神情比打牌的人还紧张。女人们也拢在了一起,剪鞋样,纳鞋底,老墙上的挂钟不慌不乱的转着圈儿,不会因下雨而放慢脚步。狗不怕雨,也不欺生,看着陌生人打着伞走进来,停下来望了片刻,便摇着尾巴走开了。它是老屋的熟客,遇上谁家吃饭,主人总是扔一块骨头,满屋子的咯嘣咯嘣嚼骨头声音。

赶上农闲,晒谷场的土墩上会搭起一个简易的戏台,四根木柱埋进土里,后排拉起了布帘,接上电灯的戏台亮堂堂的。随着开场锣的骤然响起,屋里人纷至沓来,有钱的,没钱的,正忙的,落闲的,比邻而居的男女老少都不想错过。场内是看戏的,场子外有推着自行车卖冰棍的。老屋唯一一家小卖部的门依然敞着,卖香烟汽水和傻子瓜子,人们边看边抽,边喝边嗑,时哭时笑,时骂时赞。戏班子走了,露天电影又来了,同样的看客,熟悉的面孔,眼光齐刷刷投向屏幕上被风吹得有些变了形的人物,一点也不走神。借着夜色的掩护,总有那一两双不安分的手,伸向身边的暗处。剧情激越,台下也很生动,台上台下,戏里戏外,哪里不是激情四射呢?

四。

日历一天天翻了过去,日子悄悄的从指间滑过。元旦一过,老历年近了。从腊月23开始,家家户户开始忙着过年,打扬尘、接灶神、打豆腐、买年货、杀年猪、蒸粑、熬糖、贴春联,每天都排的满满的。壁角的蛛网扫了又扫,地上的老鼠洞填了又填,碗柜里的碗洗了又洗,烟筒棒子擦了又擦。豆腐刚出锅就舀进了桶,盖上笸篮放上一两个小时,新鲜的豆脑就成了,雪白粉嫩,似乎一弹即破细皮嫩肉的少女的肌肤。拿起蓝边碗装满,放上一勺平时舍不得吃的白糖,送给老屋里贴心人,剩余的,用老布装成方方正正的形状,上下用木门压着,上面再放上一块大石头,一到晚上豆腐就成型了。

杀年猪是少不了热闹一场的。请来了屋里的长辈,挨家挨户叫上年轻的男主人,顺便唤来平时接济过自己的邻居,杀猪宴因此成了还情宴.菜以猪肉为主,红烧肉、参汤、肉圆子、肉丝、猪黄子、猪肝、炖猪蹄摆上一桌全猪宴.老屋里人都说:除了猪肉无大荤,除了郎舅无好亲。事实上,亲来亲去都比不上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们,只有千百年的家庭,哪有千百年的亲戚哟。

自然少不得酒的。酒是糯米酿成的,有着糯米的磁性与黏味,平时自己不舍得喝,窖藏了一年,越发绵柔温厚,可谓花看半开,酒香满屋。

熬糖是老屋人的绝活。麦芽和大米经过焖煮、榨汁、淘舀等程序,铁锅里弥漫着耀眼的浓黄,先盛上一碗,品咂一番,满心满眼的甜。待到橙黄的液汁浓的不能再浓了,黏的不能再黏了,舀到一个米粉铺垫的篮盆里,热气散尽,糖稀冷凝,就可以拿起两根浸泡过的木棍拔河一样反复拉扯,一直等到橙黄变成洁白,米糖算是熬好了。做成饼状,用米粉隔开储存,想吃便敲上一块,那该是怎样的香甜啊!

一年到头土里刨食,吃的都是土生土长的东西,逢了大年,就可以吃上一年里最奢侈的大餐。年夜饭,碗碗都是肥美的肉食,鸡、鱼、肉、圆外加六大盘,就是十全十美。那才叫真正的年味呢!

五。

春节拜年从大年初一开始。孩子们给爷爷奶奶父母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家家户户都要跑个遍。主人们会捧上桌盒,里面装着自家产的葵花籽、生姜、芝麻糖、花生、南瓜籽,泡上一杯细茶,平时拘谨客气的,这一天也放开了手脚。如果哪家拜年的人扎了堆,会被主人挽留着吃中饭,喝上几盅。家家的年货备的都很充足,哪里是为了吃,纯粹是图个热闹呵。

平时灰头土脸,这一天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女人们落了一天的清闲,不下地,不下河,不出远门,在这家门口站上一小会儿,抓一把瓜子磕着到了另一家倚门闲扯几句。

从初二开始出门拜年,依次是外婆母舅,岳父岳母,然后是姑父姑妈,姨丈姨妈,顺序是乱不得的。等主要的人物家都走了一遭,就是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回拜了。最后才轮到朋友互相走动。亲戚少的,元宵前就能拜完,亲戚多的,一直延续到正月尾。

舞狮和戏灯不能不提。不需要预约,听到锣鼓声就会在门口候着,来时放上一挂大鞭,算是迎接了。临走时用红纸包上上十块钱,外加几块方片糕,丰年里还会准备几包平装香烟。不在于多少,不空手走路就行。

狮子后面紧接着是戏灯,各式各样的灯跟随着戏班子走村串巷,大多唱的是短平快的折子戏,《打猪草》、《对花》、《王小六打豆腐》、《补背褡》等,看灯的人笑的笑,喊的喊,指的指,那真叫一个热闹。

年味慢慢淡去了,老屋又重归一派悠然和宁静。随着扁担声吱吱呀呀响起来时,又开始回归于固有的秩序中。

扩展阅读

感恩.乡情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落叶飘零,归根沃土,谱写着一曲感恩的恋歌,那是树木对地的感恩;白云悠悠,彩虹西挂,山清水秀,那是对辛勤劳作的人们感恩的回报。因为感恩,才会让这个世界多姿多彩,因为懂得感恩才会让这个社会变得和谐。

当我们从第一声啼哭懵懵懂懂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就将无限的情感投入在我们身上,从上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工作了、成家了、有孩子了,父母总在这一条线上为我们奔忙,一次次终点又成为起点。如今,已为人父母的我融入了城市的生活,看着川流不息的车流,听着广场舞大妈们的乐曲声,心际常常莫名升起一股思乡之情来,挥之不去,越来越浓烈!因为那里有不愿随我进城生活的父母,也有我可亲可爱的乡亲。

我出生在农村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在家里排行第三,由于大的都是哥哥,我是父母唯一的千金,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吧,爱的天平总向我这一边倾斜。记得那时村里没有马路,更谈不上交通,家里的油盐柴米都得父母背着家里的农产品走两个多小时去乡里赶集变买后买回,赶集日也就成为了我最高兴的日子,因为,只有赶集日我才能吃到父母从乡里买回的花生糖可可糖,每到赶集日,我常常和同龄的孩子们相约早早等待于村口,在那块大青石上玩补不补(一种用稀泥做成碗状击打在石头上发出响声,导致破裂)游戏,为同一个梦想而等待!

村里的天空很纯净,空气清新,每当夜幕降临,一处处农舍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路过房前,无论小孩与大人,打一声招呼总是那么温暖、那么质朴,体现着村民之间特有的亲情。圆月当空,饭后的人们三三两两聚集一起,谈论着今年的收成。闻稻田谷香,听蛙声蝉鸣,勾画了一幅农村和谐之景。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对我的教育让我懂得做人,村民的影响让我学会了感恩。如今的我置身于这喧嚣的城市,但当每个生日到来,总能接到父母的电话,在他们的心中你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然而,工作的繁忙,在父母的生日却未能亲手递上一杯暖茶,只能在电话中一声问候,我知道这不是父母想要的.....每每想起这些心中几许忐忑、几许伤感!

如今,每逢节假日,我总会买上父母喜欢的东西,携全家返回故土,去看看年事已高的父母,见见诚挚善良的乡亲。每当知悉我要回来,父母总会在村口我小时候玩的大青石上久久地等待,家里早已炖好了我小时候喜欢的吃腊猪脚......父母恩难报啊!熟悉的乡音、淳朴的乡情,村里的人们总是那么亲切。感受着村里的一切,或许让我明白了父母不愿跟我进城的原因,因父母离不开这块养育着祖祖辈辈的土地,更割舍不掉这浓浓的乡情!一次次回村,一次次伤怀,每逢假期结束,父母总要送到村口,看着父母缕缕银丝久久不愿离去,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舍却又不能停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或许我们常回家看看才是报答父母的最好方式。

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感恩父母,不因兄弟姐妹之多而推脱丧失感恩之德,不因利益之争不解父母心中所愿。让感恩充斥于心,让滔滔乌江之水净化我们的心灵。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一次团圆饭,对父母来说,比什么都美好!

感恩父母、怀念乡情,今生不舍的情结!

乡情


也许是久离他乡的缘故,算起来离开故乡也有八年之久了。其实我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总是有这样浓的思乡情结,可能是因为某些人,也可能因为某些事。

我应该如何去理解故乡这两个字呢?我想起一段歌词来,就像世外桃源的宁静,与世无争生活一样 远处有座山 山上有棵树 树下有个茅草屋 天上有朵云 慢慢散成雾 地上的风在追逐 一家人在屋里住 非常非常非常的幸福。

故乡,给我以温暖的感觉。息县,我的故乡?如果说整整一个县的占地面积让它归属于一个人的故乡的话,那么我想这个人是不幸运的。我的故乡属于息县的一个小村庄,尽管她小,但倍感亲切。故乡可以令每一个人魂牵梦绕,无论你是成功还是失意,第一个想起的总是你的故乡,还有你故乡里的亲朋好友。

或许,我有些失意,寻找些许安慰,故乡里儿时的玩伴,也都是很久未联系了。

小磊,我的堂哥,儿时很少叫他哥,因为年纪相差不多,又经常在一起玩儿,很熟。去年过年时,回老家做了一件很愧疚的事。至今后悔莫及,也不知何时能够得到他的谅解。

儿时和玩伴们的集体活动就是放牛,那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玩伴们,每到暑假都一块赶着牛,到河边放牧,因为堂哥年纪稍长几岁,我们几个就跟在他屁股后面,盖沙房,捉黄鳝,掏海虾,挖螃蟹。写到这,我笑了。儿时的胆子,那是得有多大呀?因为掏海虾的时候,居然会掏出一条很粗的水蛇,而且我们每个人的手臂,都伸进那个洞里了。儿时,也是很残忍的,没有怜悯之心,水蛇难逃我们魔掌。还有就是有一个玩伴在洗澡时,被一种鱼(身上长了三根倒刺),扎透了脚趾。这事都能发生在他的身上,你现在是否还为那件事儿,疼过呢?。

见过有人骑在牛的身上,让牛在陡峭的池塘边喝水,然后人就从牛的背上一直滑到牛头上,最后一头扎进池塘里的人。这样的动作,是不是很经典呢?还有一个不太会游泳,而喜欢游泳的人,一下子掉进深水区,然后他就一直想往浅水区扑通,奈何身体不受控制,眼看就要沉底儿了,最后虽然被我拉了回来了,但是还是喝了几口水的他,你是否还记得呢?我们爬上那被压弯脊背池塘边并不粗壮的柳树,然后纵身一跳,水花四溅,那酣畅淋漓的感觉,现在想来依旧挥之不去。那颗柳树的命运是悲惨的,柳树的主人在树上订钉子,防止调皮我们再蹂躏他家的柳树,最后柳树还是死在了我们的脚下。确切的说是死在了我的脚下,它那伤痕累累的身躯早已不堪重负,轰然倒塌。我也随着柳树,倒了下去,所幸无伤。

当夏季来临,河水泛滥之际,潮水宽达数百米,水流也十分湍急,几个人结伴在河水中跋山涉水,真叫一个痛快。 虽然我们游泳都是狗刨式,但又有何妨呢?

故乡里的那条河流,早已断流。那宽阔平坦的河边,也已沟壑纵横。尽管如此,故乡,依旧是我魂牵梦绕的净土。

写作时间:2015-06-24

老屋啊!故乡的老屋


老屋在村子西头,离村西的小桥不远,屋子南边是一条清澈的小河,连着一片很大的草甸子,早晨,醒来就会听到各种鸟的叫声,彼此起伏非常悦耳,大片的草地都是东北有名的乌拉草,很多野鸡野鸭野鸟都在这里安家落户,在天空飞来飞去,真是草长莺飞,好不热闹啊!这里当时有一句老话,棒打兔子,瓢舀鱼,野鸡飞到砂锅里。每天早晨和晚上,沟溏子里就升起雾气和村子里的炊烟连在一起,烟雾缭绕,像仙境。

老屋,就是一座三间的茅草屋,用乌拉草和泥混在一起拧成拉哈辫子编砌,很结实,外边抹一层泥,房盖是用乌拉草排挤在一起编拧上,又防雨又暖和,风还刮不起来,里外用泥整齐的抹一遍,糊上报纸,窗户是用麻皮子和黄纸沾在一起,做窗户纸,不怕风吹日晒,也算宽敞亮堂。一铺大火炕上睡着一家八口人,晚上热的睡不着,早晨冷的不愿意起来。

家里大哥仨当时也就十多岁,我们小哥仨都是几岁大,晚上爸妈都不让我们随便出去玩,就是出去也得一起出去,那时经常有狼和狐狸进屯子,叼鸡和伤害家畜,很多人家都有猎枪,我家也有一只老式英国造两米左右长的洋炮,装满火药和铁砂子,能打六七十米远。主要是吓唬狼用。

那时还没有电灯,晚上就是煤油灯,没事就早早躺下,爸爸给我们讲他在四野经历过的战斗,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第二天起来还问哥哥们,结局怎么样了,胜利了吗?有时妈妈也给我们讲老一辈人是怎么和狼对峙,怎么防备狼伤害人。一家人在一起很快乐,粮食不够用,哥哥们就去挖野菜,采蘑菇,黄花子,山韭菜,回来和粮食混在一块包包子,吃一口有一点苦涩,细嚼还觉得有点甜。夏天,哥哥们给我们钓鱼,解馋,冬天,就套兔子,捉鸟,凿冰窟窿捉蛤蟆给我们美餐。

最高兴的就是过年,一家人聚在一起,把院子打扫干净,穿着妈妈给缝的新衣服,做的棉鞋,等着吃饺子,放鞭炮,拿着用罐头瓶子做的灯笼,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耍,嬉戏。在哥哥们的关爱下,感觉到很多温暖,快乐,幸福。一家人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磕,虽然没有鸡鸭鱼肉,虽然没有很多钱,甚至连粮食都不够吃,可是那份团结,那份和睦,那份相互依附,至今难忘。

后来,哥哥们也都成家立业了,我们也都先后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老屋,在外面拼搏自己的事业,都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新家,尽管住在宽敞明亮的楼里,可是每次做梦都还是家乡的老屋,家乡的房前屋后,都是那些熟悉的一切。

今年,过年都回来老家团聚,老屋依然歪歪斜斜的站立在那里,老父亲早已搬进了新居,红墙绿瓦,安着大吊灯,看着有线电视,屋里安装着自制的暖气,手机基本每人都有一部,连八十七岁的老父都带着一部,可以随时联系分散在各地的儿女。

老屋啊老屋,装着多少童年的故事,装着多少儿时的梦幻,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依然站立到现在,在高楼大厦中,装着无尽的乡思,是我梦牵魂绕的地方,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一直牵着我,想着回家的路。哦,家乡的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