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元宵节陪着情人节

元宵节陪着情人节

发表时间:2020-09-04

【www.qg13.com - 情人节】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陪着情人节,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汤圆很久没被手指挪动了,那个只有两个人品尝着甜点的记忆依然在脑中旋转着。汤圆可以包含着不同的心,但是不可以包容着不同的心情。一个的手势和挪动汤圆的手势有着很多的区别和差距,一杯甜点可以在甜言蜜语中飘浮着花的芬香。爆米花可以在烟花炮竹中让人们充满着笑脸。一次次的闪光点,凝聚的如线般的灿烂。情人围观着元宵节的一景一物,使人和物在情景中交汇着情感的网线。

套房两桌餐饮聚会是元宵节的团聚场景,一碗汤的呈递依然让自己感受到亲情的浮现,虽然不满,但是代表着熟悉的满意。两个圆圈在空间中真实涌现,它不虚,而是在静态的物质中陪伴着动感的人群。新生的世界给了团队的纯真感,新生的生命给了我最宁静的凝望。没有过多的感情的交流,在饭菜中沉默,模拟着西式的礼仪。少不了酒的掺杂,敬酒的人难免会忽略陪酒的人,喝酒的人会忘记陪酒的人,撒酒可以让人洒下感动和理解的眼泪。美味佳肴缺少不了口中的品味评价,香甜可口,酸辣苦威,堆积着幸福背后的艰辛,一眼而望,笑脸掩盖不了皱纹。但是我们还是强身健体的拥有了温暖的温度。

元宵节陪着情人节,参加了两趟婚礼,不特别但是温馨又幽默,情人不在乎搂搂抱抱,拉拉扯扯,但是一个拥抱,可以表示两人的情感不易,爱情可以享受也可以简单地庆祝,但是不可以胡做非为。爱情可以被别人帮自己祝贺,更可以视为最适当的原谅。如果不能拥有,那就是爱情是一种愿望和一场会消失的梦吧。情人节的我感受到元宵节的冷清,没有祝福但也不希望得到祝福,这也应该是自己安慰自己的理由吧,但也还是能在眼睛中感受到爱情懂得存在的,是啊,这是一种感受爱的知觉和幸福。生命的孩子车是爱情的结晶,结晶在太阳光下见证一对情人的爱情和纪念日,所以元宵节并不孤单,拥有了氛围和色彩,长途旅行是情人们的最好的浪漫方式。

给朋友以情人节的祝福,是一种伤感。所以我们应该在现有懂得情人场景中给予他们祝福。

编辑推荐

我的元宵节


元宵节本来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其实一般来说,元宵节是喜庆的,是欢乐的,是祥和的,是充满爱的,是其乐融融的日子,所以有好多文人墨客都毫不犹豫的把自己最优美的词汇献给元宵佳节。

其实我的元宵节是孤独的,因为我开了一个超市,超市是必须保持正常营业的,所以我必须守着,其实我是有家的,我还有孩子和老婆,而且有三个孩子,我们这一辈有三个孩子的基本很少,按理说我是可以享受快乐的,比如说全家吃个团圆饭,比如说家庭的和睦和团圆,比如说其乐融融的过一个节;可是我没有,我依旧孤独的享受着我的落寞和我的无助;

我因为婚姻里有爱,可是爱总是在我渴望不可及的地方,如雾一样的使我抓不住,总是在我的思绪里飘然而过,生活的日子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把我的时间埋葬。

我是热爱生活的,我因为我的爱可以得到回报,可是我错了,我又一次被生活开了一个玩笑,这个玩笑把我仅有的爱带入雾霾之中,随著雾霾在风中远去;我以为自己还算是一个在努力过日子的人,可是心的孤独时刻伴随着我的生命。

在外出打工的日子里,我是孤独的,也是寂寞的,可是那时候是有念想的,因为家里有我的老婆,那时因为真的是我的老婆;可是回家后才发现我的家,只是一个维系的符号而已,因为我回家两年了,我的老婆始终在不远的地方,不愿意和我一起享受一下夫妻的恩爱,总是把我放在超市里面,享受着孤独和落寞;其实也是满凄凉的。

其实我依旧在努力,在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因为我不会因为这些个事儿,来影响我的工作热情和创业的雄心,我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我是需要做点事情的,我不想在黄土淹没我的脖子的时候,才去回顾自己的一生,因为我不想留下遗憾,也不想留下痛苦的回望;所以我依旧只能是我,我没有终身的梦想,因为我就是一个农民,为了不是家的家庭,我依旧要尽自己的责任,我依旧要做一个男人的本分,虽然我老婆不再把我当成他的老公,虽然我只是一个攒钱的机器而已,但是我们这一辈人大多数不就是这样过的吗?因为我也是大多数中的一个而已。

元宵节的美文


浪漫的元宵节

我一直以为中国是没有情人节的,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节,但那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秦观的《鹊桥仙》写得缠绵悱恻: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但七夕节只是牛郎织女的情人节,因为七夕节也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她们是否祈求爱情,肯定会的,但也只是祈求而已,七夕相会的只有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不是现实中遭礼教束缚的人们,当然也不包括这些一厢情愿的纯真少女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对爱情只有朦胧的向往,并没有实际行动。所以我认为,七夕节并不能算情人节,最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情人节。

中国青年男女也有过浪漫的时节,在宋朝的元宵节,郁积的柔情在火树银花上绽放、燃烧。古人强调男女之大防,青年男女绝少有亲近的机会。元宵佳节,少女们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赏花灯,礼教严防密守下的一个疏忽,给青年男女提供一个一见钟情、约会的机会。女词人朱淑真所写的《生查子》就描写这样的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也有人说这首词是欧阳修写的。作者是谁,并不重要,让人喟叹的是词中所写的爱情悲剧。去年元宵节约会,今年的元宵只有明亮的月和璀璨的灯光照亮脸上的泪痕。这中间有多少曲折,发生了什么变故,不得而知。但这样的悲剧在当时很有普遍性。在古代,中国式的浪漫总被泪水浸透,也难怪现在的青年人记不起我们中国曾经也有过情人节,纷纷过西方的情人节,给情人送红玫瑰。

民间有在元宵节为爱情祈愿的习俗。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在广东揭阳榕城,元宵之夜行彩桥的风俗流传年代甚久,年轻的小伙子行桥肚(或摸狮肚),娶雅嬷(即漂亮妻子);姑娘们拿石块或竹枝掷溪中说:掷(或行)桥中,嫁雅翁(即俊俏的丈夫)。但也只是祈愿而已,更多的人还是把婚姻交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的婚姻不能自己主宰。

在元宵节恋爱成功的概率低,所以戏剧舞台上翻来翻去就是那些让人羡慕的爱情佳话。如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但这样的喜剧很少,更多的人心中的情犹如元宵节放的礼花炮一般,升上天空,绽放的时间很短暂,然后就凋谢,只剩下一地的炮纸。

我们看看辛弃疾那首写元宵的《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朦胧的花灯灯光中,突然眼睛一亮,爱上一个笑语盈盈的女子,这爱的速度太快,也注定它会很快消失。这个被单方面爱上的女子很快淹没在看灯的人群中,男子一直在寻找,终于在灯火阑珊处看见了她。但看见了又能怎么样呢?走上去向她表白,还是回家之后象舞台上的文弱书生害单相思?中国人骨子里就缺乏敢爱的勇气,爱了碰到礼教的硬墙,又不敢恨,以头撞墙的更少。也难怪,自由恋爱要等到上个世纪才得以实现。

品元宵节

中国人恐怕是最爱过节了,除在国外采购回来的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等,单就本国土产节日就足以称得上品种齐全、种类繁多。就拿过年来说,小年夜的喧嚣开始,要到那二月二,龙抬头才是结束,现如今节奏加快,待正月十五入夜后的那一阵敲锣打鼓、花灯盈盈、焰火晚会一过,年味就淡了,机关人员也开始正常收心上班了。

在众多节日里,我独钟爱元宵节,这不仅是忙碌的走亲串友的年既将过完,又可正常工作生活了。更主要的是元宵节注入了各种文化品位,正所谓过佳节,品佳节,就是这么一品,能提醒自己咸甜自知,酸辣有感。大凡喜爱过节者,他们多爱春节除夕,我是商人,却品不出过年有多好的味道。有头有脸之人在那等着你,员工在那盼着你。还有老者喜儿孙满堂,幼者喜甜糖新衣,他们都能品出过年的一些味道。那夹在中间的一辈恐怕就只欢喜个节日气氛。除夕夜的欢乐固然欢乐,却过于浮彩与喧闹,对我等却品不出些许味道。至此,才明白,过节与品节是大不相同的。我更偏好品的感觉。品是一种感受,非听非嗅,超脱五感之外。自古文人多好品,品山品水,品月品星,品歌品画,品得松林竹柏叶常青,品得明月窈然出东山。我不是文人,会品不会品,暂且不论,品罢就定然有所得。于是,上达人文学网品那缪斯杯中国网络作家邀请赛入围文章,开始还品出了一丝甜意,我有《惜情》《留言》《写作课》入围了,但当他们问我出多少钱,入几星级会员?才能参赛时,品中味道就只剩下苦涩。

佳节之中,品来别具风味者,元宵节也。我不能因为一个有辱斯文的比赛而不去品了,记得去年去品那焰火晚会,人山人海的街道,彩灯高挂,我开车从桥南到桥北开了足足两小时,到桥北一问,焰火晚会已经放完,又开两小时回桥南,虽没品到焰火晚会,但品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品到了一张张笑脸。同是一日之节,它在每一段时间里都有不同的感情,今年,清晨就是一串鞭炮的响声压过了雄鸡的打鸣,勾起除夕热闹的回忆。上街走走,寒春清冷依旧,但远处锣鼓一响、红绸缎一映入眼帘,心便热了起来。传下来的主题亘古不变,锣鼓秧歌、花脸小丑、地花鼓正演唱着正月里闹花灯,在这个喜新厌旧的时代,这些已然不太受欢迎,我这年岁甚至略大些的都已觉得俗不可耐,更有甚者,索性嗤之以鼻,我也觉得俗,但又有谁说俗物不可品?在我看来,品得品得。事物虽俗,品到的却是超脱物外。俗,也要俗的有文化,如若不然,再会品也只能是油腻腻的糟粕。可时下,糟粕倒是挚爱。#p#分页标题#e#

走到步行街,各种舞狮的,耍龙的正在卖劲,给步行街来了个热气腾腾,有奖猜灯谜正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我也凑过去,运气很好,猜中几个,拿了几袋元宵,很高兴这是实实在在地给你这文化人,不需交钱入星级会员。回家拿油炸,还来了个开口笑。也算是这趟上街不虚此行。本文出自转载请保留出处。

如果以为,元宵节能品的只是这些,那便错了。我钟爱元宵节的缘由在于那元宵团圆夜,花灯挂满有华人的各个街道,姿态万千的焰火照亮了夜空,还有那漫天飘舞的孔明灯,都能让我有一份感动,我感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坚强,我感动孔明灯上承载的愿望,我感动有十四亿人抬头仰望着明月。仰望着那过完年后的盛世两会。尽管车多人多,但还得吃饱元宵,带着家人去欣赏那灿烂焰火,只要品到一份喜悦、希望,便是乐极。

儿时的元宵节

很多地方把腊月二十三叫做小年,石家庄把三十叫做小年,而在我老家豫北一带,称元宵节为小年。

过完大年没有几天小年就到了,对于孩子来说,小年比大年更热闹。小时候的豫北农村,电灯还没有普及,就是安了电灯也经常是没有电。一到晚上农村的街道漆黑一片,所以孩子们对灯是非常渴望的。由于当时比较贫穷的,过元宵节父母一般不给买灯笼和烟花的,孩子们为此想了很多的办法。刚到正月十二,我们一帮小孩儿就按捺不住了,找来几颗大红萝卜,把下面带尖的部分削掉,把上面带蒂儿的部分翻过来,用刀子在中间剜的坑,放上点煤油,找妈妈要点棉花,搓成捻放在煤油里,用一根棍插到萝卜上,一个自制的萝卜灯就做成了。

正月十四的晚上,孩子们就开始上街,我们叫试灯儿,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孩子,大人给买一盏灯笼,很神气地在伙伴面前炫耀。很多孩子和我一样拿着自己做的萝卜灯就跑出来了,有的孩子更简单,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一截三角带或是一块油毡就点上了。冬日漆黑而冷清的乡村街道上,顿时热闹起来,我们一帮坏小子,这几天特别的活跃,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又从村西头跑回村东头,有时候看到没有大人领着的小女孩提着一个比较好看的灯笼,就坏小子上去戏弄人家,把冒着黑烟的三角带在人家灯笼四周晃来晃去,直到把人家急哭才肯罢休。

到了十六晚上,是上街打灯笼的最后一天了,孩子们开始破坏别人的灯笼,我们叫碰灯儿,这一天不管把谁的灯笼碰坏了,都不会让赔的,大伙还是尽量躲着我们一帮坏小子,于是我们又再街里疯跑来疯跑去。我有几年的时间是不怕碰灯的,那时候我们村里有个小剧团,逢年过节组织社员们唱戏,我父亲扮演《红灯记》里的李玉和,不唱戏的时候父亲就把李玉和用的那盏铁路信号灯放在家里,我美滋滋的提上它,一摇三晃地在伙伴们面前炫耀起来,遇到拿纸灯笼的,我也要上前戏弄一番。

以后进了城,每天晚上都生活在灯火通明的环境里,对灯的感觉就淡了许多。再以后有了孩子,每逢过元宵节也给他买个好看的灯笼上街,孩子似乎对灯笼没有多大的兴趣,我也再找不回来儿时的那种感觉了。

元宵节美文摘抄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美文摘抄:元宵节的味道

翻开汉文化节典,寻找元宵节的味道,一曲远古的传唱,扯出字丽墨香,偷遛古院书斋,弥漫千古历时,烟薰我空下,随影古风长衫,披发持笛,酌酒独醉,低吟轻唱: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这曲调虽有些空落、惆怅,然更有那人却在火阑珊处的惊喜,全然没有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诗里的那种忧伤之感。

我不知道,古人为何要落愁牵绊在元宵节,抖落那一抹情忧?难道情为何物即是凡间落尘。不惑的心绪在打结,心逐随节典指引,让思灵去看今朝一些古地的元宵节,以此来疏散自己的被染情怀。

轻步元宵闹街,穿梭各地灯会,花灯寄寓,元宵灯诗、灯联、灯谜、歌谣、传说氤氲上扬,看北京灯市、湖北胜芳灯会、安徽大邵村蛇灯、山西挂花灯、河南陕县社火表演、宁波石浦鱼灯、山东淄川放河灯、陕西秧歌、江苏武进照田财、杭州民间斋素诵经、江西新建竹灯扫墓、湖北云梦照绝地蚕、武昌龙换酒、湖南常德椒汤、四川元宵四偷(偷汤圆偷青偷檐灯偷红)、开县元宵对骂、福建邵武庙宇绕境迎香、南部儿童相互掷石、广东佛山过通济桥、佛冈民间互掷豆腐、贵州松桃苗族滚龙、云南云龙迎三崇神和立棚祭祀等等,好一派祭典去邪人欢祈福闹元宵景象。

张灯结彩、狮舞龙腾、彩扇翩跹热气沸腾,元宵姑娘、皮影相思、破镜重圆、燃灯七盏、双喜临门古味意长,而猜灯谜、玩杂技魔术、耍龙灯、踩高跷、跳秧歌、舞狮子、划旱船、吃元宵、祭门、祭户、逐鼠、送孩儿灯、迎紫姑、走百病等,直观感受古训、家训、乡规、民约,薰陶接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真是年味最浓是元宵。

借元宵赏景,放浪漫情调,情切切爱浓浓,原真就是情人节,这极实是不用我辈论说古人的多情。元宵味,味在情,一缕温馨闹香:团聚在汤圆月圆,甜蜜在热闹排场,燃情在今宵明夜,豪放在灯笼陌路

阅读更多经典美文摘抄访问美文摘抄栏目查阅,只为最纯真的阅读,一切成功源于积累,阅读成为更好的自己,文字是有温度的承诺,愿温暖你疲惫迷茫的时光。

#p#副标题#e#元宵节美文摘抄:张灯结彩闹元宵

在我的老家,有着过完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的习惯,元宵节无疑把从除夕开始的喜庆气氛又推向一个高潮。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据资料记载,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赏灯活动兴盛。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写道: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写了元宵夜赏灯的繁华景象。到明清时期,元宵节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元指月亮正圆,宵是夜的意思,所以元宵有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意思。元宵节,民间多吃元宵(汤圆)来应节,象征家人团圆。此外还有挂花灯、猜灯谜、迎紫姑、踩高跷、舞狮、舞龙等民间娱乐活动,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或灯节。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牶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的喜庆关键就是在闹字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所居住的矿山为丰富矿区居民的节日生活,每年元宵节矿里都组织职工开展迎紫姑、踩高跷、舞狮子、舞龙灯等娱乐活动。一听到锣鼓响,全矿的孩子们都跟在长长队伍后面,满矿区的跑。队伍所到之处家家放鞭炮迎接整个矿区都图腾,成了矿区节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各种娱乐活动的多样化,矿里已好多年没有举办舞龙灯活动了,节日里的矿山一下子冷清了很多。在看够了电视里娱乐节目的荒唐恶搞后,人们更加流露出对传统民娱活动的喜爱,爱他的热闹,爱他丰富的文化底蕴。

元宵佳节除了观灯游艺之外,还有吃元宵的食俗。元宵又名汤圆、说团、圆子等。元宵节吃汤圆,最早见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平园续稿》,书中有元宵煮食浮阔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宋时的浮圈子,亦名汤团。到南宋,仅临安的上元节食品,便有乳糖圆子、山药圆子、珍珠圆子、澄沙圆子、金桔水团、澄粉水团和汤圆等。记得小时候物质贫乏吃顿汤圆还挺难,母亲往往用小米磨成粉做成圆子,然后把圆子放入稀饭锅里煮熟给我们吃,虽然这种圆子寡淡无味可在物质贫乏的当时吃起来同样挺甜。现在条件好了超市里各色时尚汤圆都能买得到。有思念、稻香村、三全、好利来、湾仔三等,品种齐全,有清香怡人的黑芝麻汤圆、爽口润滑的麻蓉汤圆、酸甜开胃的山楂汤圆、口感细腻的豆沙汤圆、甘香可口的莲蓉汤圆以及香糯醇甜的枣泥馅汤圆。还有时尚的巧克力汤圆、叉烧汤圆、莲香汤圆、五仁汤圆

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白白的、圆圆的汤圆,取的就是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好彩头,象征着团圆、象征着幸福。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元宵节已不仅是个吃和玩的节日,更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化的传承。

#p#副标题#e#元宵节美文摘抄:记忆中的元宵节

正月十五灯正新,满城灯火白如银。元宵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正月十五闹元宵,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也是新年里的重头戏。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一盏盏孔明灯、绢灯、橘灯各式各样的灯笼,把原本寂静的黑夜装点得五彩斑斓,绚丽夺目。

灯笼象征人丁兴旺,团圆喜庆。正月点灯笼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除夕元宵的夜晚,更有小孩子打灯笼的民俗活动。记得小时候,年三十守岁刚刚结束,过了初五,母亲就张罗着要为我们姐妹们糊灯笼。灯笼的制作要经过扎,糊,写,画多道工序。要选竹节间距较长的竹篾,竹丝要剖得很细。

用这种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篾丝编成椭圆形灯笼庸子(坯子)后,再用柔韧的丝皮纸将灯笼庸子团团蒙上,还要用刷子把纸糊得挺括而舒展。然后在纸上多涂上几遍,使其均匀而透亮。我们姐妹看着母亲用一双巧手在上面画上八仙过海,吉庆有鱼、五谷丰登等图案,心里羡慕不已。母亲一边做,一边给我们讲她小时候在外公家过元宵节,学做灯笼的逸闻趣事,逗得我们开怀大笑,抱作一团。

灯笼做好后,还未到元宵节,我们就迫不及待地点上蜡烛,用竹竿挑着,高高兴兴去游灯。小孩子们互相比着手中的灯,看谁的好看、漂亮,因为母亲做的灯工艺细腻,图案精致,内容丰富,总会受到邻里的称赞,我真是得意极了,好像自己做的一般。回到家,兴奋地向母亲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时光飞逝,我们姐妹先后都结婚、生子,母亲年事已高已不再做灯了。每到元宵节,我就牵着儿子的小手,为他点亮一盏灯笼,领着他走出家门,去游灯、观灯、看舞龙、放焰火。街道上游人如织,大家笑容满面,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看都看不过来。舞龙、舞狮、跑旱船、扭秧歌,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让人目不暇给,也为元宵节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当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点亮夜空时,孩子们又蹦又跳,哇!好美的烟花!一个个璀璨的礼花将夜空点亮,似彩球,又像绒花,一颗接着一颗冲上了天空,霎时,一朵朵五光十色的花蕊,瞬间绽放,犹如一位美丽的仙女,把希望的花瓣洒向了人间。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各种各样的颜色把天空点亮如同银河一般,光彩夺目,分外耀眼。整个人群沸腾了,游人们不时发出惊叹声和叫好声儿子简直被迷住了,看得如痴如醉。这真是火树银花千光照,清辉映月色斑斓。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啊。

如今,时间的流逝,观念的变化,那些热闹的老场景已经渐行渐远,那种默默地燃着蜡烛的纸糊灯笼也随之远去。现在到处都有买灯笼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欢欢喜喜过新年。旧时纸糊灯笼在今天的孩子们的眼里,也说不出是个什么样子来。但那份快乐却伴随着我们成长,成了我心中难忘的记忆

写到这里,我眼前又浮现出元宵节成群结队的孩子们打着灯笼追逐的场景;耳边仿佛回响着那熟悉的童谣:游、游灯笼,灯笼灭了回家睡

#p#副标题#e#元宵节美文摘抄:浪漫的元宵节

我一直以为中国是没有情人节的,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节,但那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秦观的《鹊桥仙》写得缠绵悱恻: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但七夕节只是牛郎织女的情人节,因为七夕节也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她们是否祈求爱情,肯定会的,但也只是祈求而已,七夕相会的只有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不是现实中遭礼教束缚的人们,当然也不包括这些一厢情愿的纯真少女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对爱情只有朦胧的向往,并没有实际行动。所以我认为,七夕节并不能算情人节,最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情人节。

中国青年男女也有过浪漫的时节,在宋朝的元宵节,郁积的柔情在火树银花上绽放、燃烧。古人强调男女之大防,青年男女绝少有亲近的机会。元宵佳节,少女们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赏花灯,礼教严防密守下的一个疏忽,给青年男女提供一个一见钟情、约会的机会。女词人朱淑真所写的《生查子》就描写这样的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也有人说这首词是欧阳修写的。作者是谁,并不重要,让人喟叹的是词中所写的爱情悲剧。去年元宵节约会,今年的元宵只有明亮的月和璀璨的灯光照亮脸上的泪痕。这中间有多少曲折,发生了什么变故,不得而知。但这样的悲剧在当时很有普遍性。在古代,中国式的浪漫总被泪水浸透,也难怪现在的青年人记不起我们中国曾经也有过情人节,纷纷过西方的情人节,给情人送红玫瑰。

民间有在元宵节为爱情祈愿的习俗。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在广东揭阳榕城,元宵之夜行彩桥的风俗流传年代甚久,年轻的小伙子行桥肚(或摸狮肚),娶雅嬷(即漂亮妻子);姑娘们拿石块或竹枝掷溪中说:掷(或行)桥中,嫁雅翁(即俊俏的丈夫)。但也只是祈愿而已,更多的人还是把婚姻交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的婚姻不能自己主宰。

在元宵节恋爱成功的概率低,所以戏剧舞台上翻来翻去就是那些让人羡慕的爱情佳话。如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但这样的喜剧很少,更多的人心中的情犹如元宵节放的礼花炮一般,升上天空,绽放的时间很短暂,然后就凋谢,只剩下一地的炮纸。

我们看看辛弃疾那首写元宵的《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朦胧的花灯灯光中,突然眼睛一亮,爱上一个笑语盈盈的女子,这爱的速度太快,也注定它会很快消失。这个被单方面爱上的女子很快淹没在看灯的人群中,男子一直在寻找,终于在灯火阑珊处看见了她。但看见了又能怎么样呢?走上去向她表白,还是回家之后象舞台上的文弱书生害单相思?中国人骨子里就缺乏敢爱的勇气,爱了碰到礼教的硬墙,又不敢恨,以头撞墙的更少。也难怪,自由恋爱要等到上个世纪才得以实现。

#p#副标题#e#元宵节美文摘抄:品元宵节

中国人恐怕是最爱过节了,除在国外采购回来的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等,单就本国土产节日就足以称得上品种齐全、种类繁多。就拿过年来说,小年夜的喧嚣开始,要到那二月二,龙抬头才是结束,现如今节奏加快,待正月十五入夜后的那一阵敲锣打鼓、花灯盈盈、焰火晚会一过,年味就淡了,机关人员也开始正常收心上班了。

在众多节日里,我独钟爱元宵节,这不仅是忙碌的走亲串友的年既将过完,又可正常工作生活了。更主要的是元宵节注入了各种文化品位,正所谓过佳节,品佳节,就是这么一品,能提醒自己咸甜自知,酸辣有感。大凡喜爱过节者,他们多爱春节除夕,我是商人,却品不出过年有多好的味道。有头有脸之人在那等着你,员工在那盼着你。还有老者喜儿孙满堂,幼者喜甜糖新衣,他们都能品出过年的一些味道。那夹在中间的一辈恐怕就只欢喜个节日气氛。除夕夜的欢乐固然欢乐,却过于浮彩与喧闹,对我等却品不出些许味道。至此,才明白,过节与品节是大不相同的。我更偏好品的感觉。品是一种感受,非听非嗅,超脱五感之外。自古文人多好品,品山品水,品月品星,品歌品画,品得松林竹柏叶常青,品得明月窈然出东山。我不是文人,会品不会品,暂且不论,品罢就定然有所得。于是,上达人文学网品那缪斯杯中国网络作家邀请赛入围文章,开始还品出了一丝甜意,我有《惜情》《留言》《写作课》入围了,但当他们问我出多少钱,入几星级会员?才能参赛时,品中味道就只剩下苦涩。

佳节之中,品来别具风味者,元宵节也。我不能因为一个有辱斯文的比赛而不去品了,记得去年去品那焰火晚会,人山人海的街道,彩灯高挂,我开车从桥南到桥北开了足足两小时,到桥北一问,焰火晚会已经放完,又开两小时回桥南,虽没品到焰火晚会,但品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品到了一张张笑脸。同是一日之节,它在每一段时间里都有不同的感情,今年,清晨就是一串鞭炮的响声压过了雄鸡的打鸣,勾起除夕热闹的回忆。上街走走,寒春清冷依旧,但远处锣鼓一响、红绸缎一映入眼帘,心便热了起来。传下来的主题亘古不变,锣鼓秧歌、花脸小丑、地花鼓正演唱着正月里闹花灯,在这个喜新厌旧的时代,这些已然不太受欢迎,我这年岁甚至略大些的都已觉得俗不可耐,更有甚者,索性嗤之以鼻,我也觉得俗,但又有谁说俗物不可品?在我看来,品得品得。事物虽俗,品到的却是超脱物外。俗,也要俗的有文化,如若不然,再会品也只能是油腻腻的糟粕。可时下,糟粕倒是挚爱。

走到步行街,各种舞狮的,耍龙的正在卖劲,给步行街来了个热气腾腾,有奖猜灯谜正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我也凑过去,运气很好,猜中几个,拿了几袋元宵,很高兴这是实实在在地给你这文化人,不需交钱入星级会员。回家拿油炸,还来了个开口笑。也算是这趟上街不虚此行。本文出自转载请保留出处。

如果以为,元宵节能品的只是这些,那便错了。我钟爱元宵节的缘由在于那元宵团圆夜,花灯挂满有华人的各个街道,姿态万千的焰火照亮了夜空,还有那漫天飘舞的孔明灯,都能让我有一份感动,我感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坚强,我感动孔明灯上承载的愿望,我感动有十四亿人抬头仰望着明月。仰望着那过完年后的盛世两会。尽管车多人多,但还得吃饱元宵,带着家人去欣赏那灿烂焰火,只要品到一份喜悦、希望,便是乐极。

#p#副标题#e#元宵节美文摘抄:儿时的元宵节

很多地方把腊月二十三叫做小年,石家庄把三十叫做小年,而在我老家豫北一带,称元宵节为小年。

过完大年没有几天小年就到了,对于孩子来说,小年比大年更热闹。小时候的豫北农村,电灯还没有普及,就是安了电灯也经常是没有电。一到晚上农村的街道漆黑一片,所以孩子们对灯是非常渴望的。由于当时比较贫穷的,过元宵节父母一般不给买灯笼和烟花的,孩子们为此想了很多的办法。刚到正月十二,我们一帮小孩儿就按捺不住了,找来几颗大红萝卜,把下面带尖的部分削掉,把上面带蒂儿的部分翻过来,用刀子在中间剜的坑,放上点煤油,找妈妈要点棉花,搓成捻放在煤油里,用一根棍插到萝卜上,一个自制的萝卜灯就做成了。

正月十四的晚上,孩子们就开始上街,我们叫试灯儿,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孩子,大人给买一盏灯笼,很神气地在伙伴面前炫耀。很多孩子和我一样拿着自己做的萝卜灯就跑出来了,有的孩子更简单,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一截三角带或是一块油毡就点上了。冬日漆黑而冷清的乡村街道上,顿时热闹起来,我们一帮坏小子,这几天特别的活跃,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又从村西头跑回村东头,有时候看到没有大人领着的小女孩提着一个比较好看的灯笼,就坏小子上去戏弄人家,把冒着黑烟的三角带在人家灯笼四周晃来晃去,直到把人家急哭才肯罢休。

到了十六晚上,是上街打灯笼的最后一天了,孩子们开始破坏别人的灯笼,我们叫碰灯儿,这一天不管把谁的灯笼碰坏了,都不会让赔的,大伙还是尽量躲着我们一帮坏小子,于是我们又再街里疯跑来疯跑去。我有几年的时间是不怕碰灯的,那时候我们村里有个小剧团,逢年过节组织社员们唱戏,我父亲扮演《红灯记》里的李玉和,不唱戏的时候父亲就把李玉和用的那盏铁路信号灯放在家里,我美滋滋的提上它,一摇三晃地在伙伴们面前炫耀起来,遇到拿纸灯笼的,我也要上前戏弄一番。

以后进了城,每天晚上都生活在灯火通明的环境里,对灯的感觉就淡了许多。再以后有了孩子,每逢过元宵节也给他买个好看的灯笼上街,孩子似乎对灯笼没有多大的兴趣,我也再找不回来儿时的那种感觉了。

阅读更多经典美文摘抄访问美文摘抄栏目查阅,只为最纯真的阅读,一切成功源于积累,阅读成为更好的自己,文字是有温度的承诺,愿温暖你疲惫迷茫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