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冬雨永恒是故乡

冬雨永恒是故乡

发表时间:2020-09-08

【www.qg13.com - 故乡情感美文】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冬雨永恒是故乡",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在一个下着小雨的冬天,我回故乡,看望年迈的母亲,在回家路上,自己坐在车子里,望着窗外的风景,静静听着雨落,凝视着薄薄的雾,随风飘向远方。看那地下摇曳的落叶,飘飘荡荡,此时此刻自己的心情,如同这凉丝丝的雨,凋零的落叶,有一种迷茫有一种忧伤。一层吹烟弥漫着,笼罩了远处连绵山岭的时候,我好像闻到了家的味道,朝思暮想的故乡,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了。下车来看看,这里我熟悉的土地,手捧泥土的时候,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感觉,一种远离父母的孩子回到大人身边,那种久别重逢的亲情感滋味,浓浓的,暖暖的,如是泪模糊了我的眼。

时光如梭,清叹流年,辗转间自己,已经人到中年,那些曾经在故乡的儿时点滴记忆,苍老了这清淡如水的容颜,依稀的乡间初恋,缠绵而温柔的细语,时时响彻耳畔,永远也忘不了,同小伙伴们在牢山放牛时候的快乐场面,在村子旁边的枫林子里玩游戏,那欢声笑语,一睁眼早已经看不见,当初的伙伴,已经各奔东西,忘不掉的故乡情感啊!如那大漠中的水源,滋养着我心脏的跳动,余温散尽,自留悲伤在心间。细数那些点滴过往,零散的记忆如枯黄的叶子,飘散于蔼蔼红尘中,人生苦短,青丝白发,记得那张风轻云淡的眸子,记得那张清秀脱俗的容颜,记得一切的一切,已经如花似梦,都已烟消云散,眨眼间,都忘尘于脑后,随着闪闪的余光,绽放着属于我渺小的光彩。便依然欣慰,便知足而乐。故乡你还像原来一样,是那样美丽!我多想静静的躺在你的怀里,让我亲亲你吧!我故乡的土地!

我多情的故乡啊!纵然我挥笔轻描、叙尽也只是那冰山一角,那些自心间深处的儿时回忆,如山间小溪流水,讲述不尽,倾诉不完,那些记着的人回不来了,遗忘的事情想不起了。一切都如匆匆而过的时光,稍纵即逝。我默默想起我最敬爱的父亲,他在天堂哪里,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天寒冷了,他是否加添了棉衣?我最难忘的儿时小伙伴们,一个个都到了哪里?离别的人,再永远也看不见了,当风轻轻拂过我的脸颊,一丝丝凉意涌进心头,突然间我泪流满面,想要抓住的已经飘走,像是风筝断了线。悲伤的心,一阵阵的痛,不知所以。能见的现在也不是那么容易。一路走来,才发现不是记忆苍老了我,其实是自己内心多了哀愁,忧伤的东西时刻打磨着自己。让我多愁善感起来!走近故乡,心悠悠!

悲怆的冬雨,依旧淅淅沥沥的洗刷着,故乡的尘土,我一步一个脚印,浅踏于厚厚的叶丛中,聆听着悲怆美妙的声音,如心间的泪水滴答滴答,浸湿我心,以前,自己总是听着,看着别人的故事,黯然伤神的流着属于自己的眼泪,悲悲戚戚一次又一次,打碎了心,眼睛里流淌着风干了的泪水。蹉跎的岁月,荆棘的生活,那些难忘的,那些早已遗忘的,如一场梦在回忆中散落了,懵懵懂懂中铅华散尽,流年轻度,我如大千世界中的一摸尘埃,只因为时间沉淀便存在着。故乡的枫树叶子依旧漫天纷扬。飘飘洒洒!

回不来的曾经,回不去的梦,只能当着天空中那七色彩虹,夜晚,我听着母亲亲切的话语,窗外的雨,静静地下着,我静静聆听,聆听这凡尘里美妙的雨声,好像在听一个故事,一个伤感的故事,诉说着这世间的悲悲戚戚,红尘纷扰,如繁花凋零,如红叶飘落,经不住的似水流年,留不住的青春年华。就以沧桑为饮,让年华果腹,把岁月做成衣锦华服,在百转千回后,悄然转身,然后,从容离去,给故乡留过念想!该有多美! 

故乡的冬雨,还在不停的下,我想,这冬雨见证了人世间的沧桑;这冬雨是永恒的,如同我的故乡!

编辑推荐

听,冬雨沙沙


沙沙、沙沙雨声在北方的隆冬夜晚骤然响起,真的是很少见的。没有震耳欲聋的雷声相伴,没有瞬间炸裂的闪电作陪,这场雨悠然地迈进深冬的地界,着实为寂寥肃杀的季节带来了活力与浪漫。也许是几天的雾霾天气,让温度回升到零上,才促成这场冬雨的莅临。不去问是什么原因,只愿心中的喜悦随着雨的音律起伏跳跃。

冬夜的雨虽欠缺了饮泣芭蕉声不断,撑天藕叶路边开的情景,却绝不乏珠帘细细抚楼台,漫拥千山带醉来的意境。试想:北国的严冬是怎样的肃杀寂寥的景象,嚣张的酷寒好像冰封了一切生机萧瑟肃穆的街道上,入冬那第一场大雪还残留着它的身影,银装素裹的日子迟迟不肯退出;树木光秃的枝桠似乎在无声地倾述着这一季的淡漠;霓虹灯冬夜的静谧里孤单地闪烁着寒凉;冬衣裹实的人们,行走在冬日都似装着沉重的心事,不约而同的加快了步伐,隐去了春、夏、秋三季的悠闲,个个行色匆忙,恨不得肋生双翅、脚踏风火轮瞬间飞进自己温暖的家。雨竟然在这样的背景下意外降临,怎不让人心儿悸动欣喜?

隆冬的雨,少了春雨的细腻润泽,少了夏雨的肆虐狂暴,少了秋雨的缠绵悱恻。刚毅中透着柔婉,冬的夜里更凸显了无限的别样浪漫温馨。

一个人悄悄地听雨,沙沙的雨声仿佛把自己带入了一个恬美的梦境。外面没有一丝风,雨滴很少飘落到玻璃窗上。只是偶尔有一两滴落到窗外花篮的铁栏杆上再溅到玻璃上,顽皮的孩童似的撩拨我喜爱它的情愫。世界此时是如此纯净,世间的所有浮躁仿佛雨声中蒸腾消逝离去。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去做。静静地、静静地听那悦耳的沙沙沙沙,只剩单纯质朴的心迹和一副恬静平和的表情,好惬意!真希望永远沉浸在这纯洁安逸的境界中,不再醒来守着这一份美好,守着冬日来之不易的这份缠绵,守着这份徜徉在心间的浪漫,直至永远!

雨声沙沙,敲打着我的心门,记忆随雨滴在心的海洋泛滥,潮水般涌出。纷纷扰扰的红尘,多少人不期而遇,定格了今生的美丽;又有多少人瞬间擦肩而过,似一滴水珠没入大海没了踪迹。陌上花开演绎着一幕幕动人的故事,故事中有你的淡定幸福,有我的安静美丽。暮然回首,曾经的一切如风中飘舞的叶,怎样的蝶儿般的妩媚却逃不脱最终的零落。尘归尘,土归土,浮华过后一切又趋于平静。原来平淡才是生活的真谛!

一缕思绪在雨如泣如诉的沙沙声中传递。遥问一声:庵中着了雨的梅花是否愈加冷艳馨香,雅洁的妙玉可否焦急懊恼只为那雨儿淋落了梅花上润茶的清雪。玉手盈握的杯中,温热的香茗可是淡了往日的香浓?

听,雨声沙沙、雨声沙沙不知今夜落雨会淋湿了谁的记忆?

夜已深,沙沙沙沙的雨声萦绕耳畔,消了点点儿睡意。聆听雨肆无忌惮地敲击着冬日的寒冷、驱赶着冬日的寂寥,心中溢满浪漫温馨。

故乡就像永恒的爱情 | 心理学新词“Solastalgia”:什么是乡痛?


我一直觉得,故乡就如同永恒的爱情一样:人人都会谈论它、大部分人会渴望它、可从来没有人真的得到过它我的故乡,从我离开之日起,就是一个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离家多年,我害怕回到故乡。身在远方时,尚能从对故土的怀念中获得一点儿慰藉。等真的回到儿时生活过的地方,真切地意识到自己与此地格格不入,才不得不承认我所思之乡早已遗落又或是从未存在。那时,我们才不得不认识到自己的一个身份:随着西方文化浸染了我们的思想,又不可能抹杀故乡在成长过程中对我们的影响,从此我们就成了那没人牵住的风筝不管在哪个地方,我们都成了永远的异乡人。

在回家的前夜,我们和你聊聊故乡。

1

思乡与乡痛

在这世上有多少城市的轮廓

能令我落泪

但我只认得一座

梦里也能寻到回去的路

阿赫玛托娃,《北方的悲歌五》

我们对思乡(Homesickness)都不陌生。思乡(Homesickness)指的是,人们因为对远方的家或者依恋的客体怀有爱与渴望,因而觉得痛苦、抑郁或忧虑。

思乡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将近所有人在人生中都至少有过一次思乡,而83%-95%的人在来到新环境后,都会或多或少体会到思乡。思乡会影响人们的许多方面:在躯体感受上,人可能会出现头疼、乏力、四肢酸疼;在认知层面,人们会因为想家抵触新环境、对新环境有诸多不满;而在行为层面,则会萎靡不振、被动消极,他们会反复谈论自己的家乡,渴望自己和家乡都得到这个新世界的关注和认可。

2004年,澳大利亚哲学家格伦阿尔布雷克特(GlennAlbrecht)提出了一种身在家乡的乡愁乡痛(Solastalgia)由于故土的环境被迫改变,或者文化传统发生中断(比如新一代人的思想发生改变之后,无法再与传统的文化产生链接),以至于人们虽然身处家乡,却觉得和家乡的联结断裂了。家乡逐渐变得陌生,人们产生了疏离感,并因为丧失了寻回家乡的希望而低落。

于坚写过这样一首诗:

《故乡》

从未离开我已不认识故乡

穿过这新生之城就像流亡者归来

就像幽灵回到祠堂我依旧知道

何处是李家水井何处是张家花园

何处是外祖母的藤椅何处是她的碧玉耳环

何处是低垂在黑暗里的窗帘我依旧知道

何处是母亲的菜市场何处是城隍庙的飞檐

我依旧听见风铃在响依旧看见蝙蝠穿着灰衣衫

落日在老桉树的湖上晃动着金鱼群我依旧记得那条

月光大匠铺设的回家路哦它最辉煌的日子是八月十五

就像后天的盲者我总是不由自主在虚无中

摸索故乡的骨节像是在扮演从前那些美丽的死者

(2009年8月28日星期五)

这首诗,可以很好地体现乡痛(Solastalgia)的感觉了。

为什么人会思乡和乡痛?

1.依恋对象的丧失(Attachmentloss)

离家以后,人们经历了对依恋客体的丧失。旧环境中的种种都可能是人们的依恋对象。人们渴望回到家乡,是因为渴望重温在过去的依恋关系中,感受到的安全与爱。

因为离家是依恋对象的丧失,因此思乡的强烈与否,也与依恋类型有关。研究发现,依恋类型是恐惧型或者痴迷型的人,在离家以后,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思乡情绪,因为这两种类型的人,在依恋关系中焦虑感较高,比较不善于应对分离。

而思乡与乡痛的不同点在于,思乡的人,心中依然有家乡的形象在慰藉他们,尽管心怀乡愁,却觉得自己以后还能回家,这种依恋对象的丧失只是暂时的;而经历了乡痛的人,明白自己彻底失去了故土,这种丧失是永久的。后者比前者更有一种深刻的忧伤。

2.文化身份的丧失(Lossofculturalidentity)

土地与文化相关联。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们,分享着近似的文化传统与理念,比如食物、祭祖的风俗,或者语言、乡音、人和人的相处之道。在家乡,自己的文化身份是主体;而到了异乡,自己的文化成为他者,成了少数群体而被边缘化。旧有的理念与传统受到冲击。而为了融入新环境,人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传统,或转变自己的理念。这就带来文化身份上的丧失。新环境的文化越是有别于旧环境的文化,人就越容易思乡。

而乡痛的过程刚好相反。有时,是因为我们受到新环境的影响,先获取了新的文化身份,因为自身思想的改变,否定/丧失了与家乡相关联的旧的文化身份。却也因此造成了自己的无处归属。

3.角色转变(Rolechange)

到达新环境后,人的角色可能发生变化。比如过去在家中是被照顾者,而到了新环境后,需要独自完成任务,甚至照顾家人;再比如过去是学生,到其他城市工作后,需要适应从校内到校外的变化。角色的改变造成了压力。

4.对过去的理想化(Idealization)

马尔赛普鲁斯特写过:对逝去的年华的追忆,无须与真实记忆如一。在应对新环境中的不如意时,我们会怀念旧时场景,会产生玫瑰色偏误(Rosyretrospection),即过分夸大旧环境的美好;对比之下,新环境显得越发可憎。

5.中断了过去的生活方式(Interruptionoflifestyle)

过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新环境中可能并不合适。比如有夜跑习惯的人,来到了犯罪率高的新环境,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中断夜跑;比如习惯在花园散步的人,因为花园被拆迁,只好选择去其他地方散步。可是旧日的习惯依旧影响着人们,所以在新环境中,人感到焦虑不安。

6.减少了对生活的控制感(Reducedcontrol)

所谓主场优势,说的就是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有一种一切皆在掌控中的自信。陌生的环境中,人会感到对周围环境的失控,因而感到无助;而对乡痛中的人来说,无能为力感始终是一个主题。

如何与乡愁和乡痛共处?

1.过渡性客体(transitionalobject)

过渡性客体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我们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也一直在使用。我们把对依恋对象的感情,过渡到一个物体上(通常是一个便于携带的物体),这个物体能够极大地抚慰我们。娃娃(不是充气的那种啦你在想什么)、相片、项链等,都是常见的过渡性客体的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物品,活动也能充当过渡性客体,如果你在家中有一些惯常的活动,比如睡前听广播(这算暴露年龄么),在新环境重复一样的活动也能承载你对家的依恋。

而对于乡痛来说,选择什么样的物品或活动,赋予它意义,让它作为你的记忆的具体的残骸,也许值得你去考虑。

2.你的体内蕴含着故乡

虽然我们从来不曾真正拥有过故乡,我们却也从未全然失去它。(点击查看没有一个你爱过的人会真正消失)你脑海中一年四季该有的食物、你对于节日的期待、你在一些人情事项(比如婚庆等)上的处理方式、你的宗教行为总有一些时候,你会发现故乡从你体内跳出来,让你看见它。

托克维尔曾经说过,一代人要向前一代人宣战很容易,想与他们截然不同却很难。在许多你自己都不曾觉察到的地方,他们仍然影响着你。无论好的坏的,他们的期冀,他们的教诲,都是你无可否认的精神家园。

我曾经在刷微博时看到有人发了颜文梁老师(1893-1988,中国著名画家)的一幅画,配的文字是:

小时候坐夜船过太湖,所经水路岛居便是如此。

一见此画,乡愁如许,泪落纷纷。

那时我刚满22岁,只会觉得离家还不够远,对外面的世界正充满着蠢蠢欲动的幻想。然而长久地凝视这幅画,竟也感到了难言的苦涩。乡愁如许,泪落纷纷,不知为何触动了我的心。

故乡或许不能再找回,亲人却在。春节的一个魔力之一,就是会让所有人暂时忍下各种不快一家人一起先好好过个年我们骨子里那种来自故乡的力量,在这句话中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体现:不论怎么样,生活都会过下去。

我们知道KY的粉丝中有很大一批身在海外。在海外的,在国内的,今年回家的,今年不回家的,同为异乡人,你们至少一直都有我们的陪伴。

以上。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有人说当你在一个地方生活了超过十年,那么,那个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第二故乡。时至今天,在第二故乡生活的岁月已不比第一故乡少,但当人提及故乡,那个萦绕在心头的乡名却总是以马拉松第一的速度占据脑中。因为那里有父母,有我们长大的痕迹,有我们回不去的曾经年少。

我们自初始便遇见了母亲,遇见了父亲,遇见了后来和我们很亲的人,相聚源自一出生,但我们终其一生学习的却是如何离别。上学时期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因为只是奔着背诵的目的,所以总如小和尚念经一般有口无心;时过境迁,回过头再读,却早已是情不自已,泪流满面。

年少不知文中意,读懂已是文中人。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父母就在指缝的间隙中不断老去。往日的青丝不再,曾经矫健的步伐不再,利索的牙齿亦不再,取而代之的却是一步步走向老人的迹象。年少时,向往着长大,向往着有朝一日挣脱出父母的魔掌,希冀着天空的那一头能出现七彩云朵;而如今,想在重要的日子回去陪父母吃一餐饭都成了一种期盼和奢望。过去和现在一直在变化,但唯一没变化的却是希冀天空的另一头能出现七彩云朵。小时,是希望载我出去;现在,是渴望载我归来。

相聚,总是满溢着幸福;离别,总是充满着太多的忧伤。但时间亦是个奇怪的东西,它总因幸福而流失的特别快。虽然不忍,虽想挽留,但正如妈妈所说:反正都是要走的,留也留不住。憋着在眼眶打转的泪水,默默拿起行李,悄然地走在妈妈身后。

我在站外挥手告别,妈妈在隔着玻璃的室内一步一回头的擦拭泪水,虽然她极其小心,时而装作抓头发的样子,时而装作挠痒的样子,但其实都是以此为遮掩的目的。看破但不说破,是人到青年的成熟。给妈妈一个畅所欲哭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洗涤心灵的时刻。

隔着玻璃,发微信给妈妈,让她找到座位给我一个信息,妈妈不屑一顾地摇摇头,投之我一嫌弃的神情,那意思就是说你妈妈我也是走过南闯过北的人,这一点点短距离还能难倒你娘亲?哈哈,难当然是难不倒,只是我当时的心情就像我小时候每次出门她在站外一直忐忑不安是一样一样的。

龙应台老师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从来都是她送我多,原来眼睁睁地看一个人远去的背影真的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亲人一场,注定了更多的时刻在背影后度过。

我们在父母的目送中渐渐长大,父母在我们的背影后渐渐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