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母亲母亲

母亲母亲

发表时间:2020-09-10

【www.qg13.com - 怀念母亲情感美文】

两个人遇见了那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想到以前的时候我会翻看我们的故事,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母亲母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总觉得,我跟母亲相差着几个十岁,就以三岁一代沟而言,我与她之间不知隔了多少条沟,所以平时说话也会说着说着便吵起来,吵得没有一点征兆,即使很多回我都克制我自己,却也老是吵得不可开交,而我,一生气便摔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然后等着吃饭时母亲把我叫出去。现在想想,几乎每次妥协的都是母亲,而我每次都接受得那么心安理得。

一天,母亲突然说要去染头发,她说白头发太多了,不好看。我笑,原来母亲也是爱美的。她轻拨着头发,把里面的白头发露出来,我看得有些惊了,原来,那青丝之下有这么多白发。

她像个小女孩一样,问我:头发染成棕红色好不好?

她问得小心,没有了平时的自信,我想,她真的怕了,怕了岁月的刀痕。我听着有些心酸,我知道,染头发她已经提了好几次了,可是都没去,可这次,她决定了。我说:还是染黑色好,年轻,棕红色不适合你。

我自认为棕红色看起来太像富家太太,原来朴素的颜色才适合她。

她皱了皱眉头,说:是吗?我看几个染棕红色的朋友,都挺好看的。染黑色过几个月又长出白头发太明显了吧?

我坚决的说:黑色好看!

母亲想了想,用手理了理头发说:是啊,黑色年轻。

我想,这一场,我赢了,心平气和地赢了呢!我笑笑,不说话。这次染个头发,我都能感到她期待又有些庄重。

母亲母亲,我的母亲。懂你是一个很长的路,从小到大,慢慢懂你,慢慢理解你。这个过程很长,而我的心你却越来越难猜到,我长大了,心大了,你猜不透了,可你不要心慌,我心里依旧有你,因为我长大了,我越来越懂你了,所以不要有担心害怕我会离开,我会像你担心我一样,担心你。像小时候一样。

母亲母亲,我的母亲。我知道你是爱美的,所以,不有担心我会不同意,你的一切包括容颜,是作为孩子的我们一生保护的对象。不要不自信,你还是你,就算因为我们的原因而皱紧的眉头,为我们变了脾气,你还是你。在孩子心中不变的重量,就算变了,也是重了。

母亲母亲,我的母亲!

情感编辑推荐

写给我的父亲母亲


那个夕阳下的小河,清清的河水在静静地流淌 ,闪闪的金光在水里闪烁,对面的芦苇在黄昏的和风里轻轻地摇摆。宽宽而洁净的沙滩一直这样延伸至河岸的峭壁之下。沙滩上有一个中年男人在帮一条黄毛狗洗澡,后面跟着一个六七岁大的小女孩。他们嘻戏着,让这安静的河畔也生动起来。早已忘记了小女孩的摸样,这是父亲留给我最美而难忘的最初印象,那么美而又模糊。

乡村的夜晚寂静而安宁,人们经过了一个白天的劳作,早已进入了梦乡,朦胧中听到父亲与母亲的对话: 咋回来了,天这么黑了。 是母亲的声音。

今天局里开会,有些饭菜,带回给你和孩子们吃。都睡啦?接着我感觉到父亲掀开蚊帐的动作,装着甜甜地睡着了。那个年代的灯火很暗,我偷偷地眯开了一条线,看到了父亲慈爱的面孔。其实我很想吃,可是不敢起来,为什么不敢起来,我现在也想不明白,也不再去考究,后来在父亲与母亲低声的说话中甜甜进入了梦乡。在那个饥饿的年代,父亲经常那样,为了给我们带回那些可口的饭菜,经常一下班就骑十几公里的山路披星戴月往家赶。也许在现在这个年月,这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这是父亲在我脑海里第一个清晰的形象。温暖而慈祥!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读小学那年,我和哥来到了城里。母亲和姐们依然在乡下,父亲经常下乡,可是每次离开家,他都会怕比我大几岁的哥不能照顾我,偷偷地给我一些另花钱,那时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我们住的这个大院里,住的都是父亲的同事,父母亲不在的时候虽然,他们会很照顾我们,可是我还是很羡慕别人能一家人在一起。每次母亲出来看望我们,我都会很开心。如果有一天放学回来,家里收拾得特别整齐干净,我就知道一定是母亲回乡下了,我会爬上阳台向着母亲回去的路,费力地张望很久,看还能不能看到母亲的影子,然后会很失望难过地哭那时父亲和母亲经常颠簸在工作和两个家之间。

这样过了两年,经过父亲的努力我们终于可以在一起了。每到星期天,父亲和母亲都会和我们打牌,那时是我们最好的娱乐节目了。每次姐弟们因为出牌而发生争吵架的时候,在劝阻不了的时候,父亲会很生气地甩牌,大声说:不跟你们打了,一点小事就吵,一盘牌也输不起,自己姐弟也要因一点小事争那时全都会安静下来。这时母亲就会适时地教育我们:吵啦,吵啦,叫你们不要吵,现在好啦,收拾好,该干嘛就干嘛去我们偷偷地笑,知道父亲真生气了,乖乖地收拾牌,安静地各干各的,就别指望父亲会再跟我们再做了。那时的父亲是严格而亲切。

我想去,只是家里就靠你了。是父亲的话。忘了母亲是怎样回答的。只是过了不久,就听说父亲要出国,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两年,两年之后才能回来。记不清是那一天的早晨,父亲辞别了我们,去了一个遥远的非洲小国支援当地的水利建设。这一去就是两年,就是这一段经历成了父亲一辈子都引以为豪的事情。他经常跟我们说他在非洲的见闻,成群不怕人的天鹅,大雨过后一大群进屋觅食的蚂蚁。非洲非常肥沃广袤的土地,和那里贫穷而懒散的黑人。那时我们的信都是先寄到北京一个专号的信箱,然后再由北京外交部统一转到父亲那里。那时,父亲在我眼里是神秘而能干的。这两年里,母亲带领年长的姐姐在家既要照顾年迈的奶奶,还要照顾我们,很是辛劳。当时很想给父亲写信,可是一直都没有写成,两年就这样在平淡和在对父亲偶尔的思念中渡过。期间奶奶病重,是邻居刘伯伯一家热心的帮助和父亲的挚交叔叔高超的医术让奶奶渡过难关,等到父亲回来,两年后才去世。这种恩情我们一家人永远也不会忘记。

记得父亲回来 看到我,欣喜而慈爱地对我说:这丫头长高了,都快认不出了。而第一件事就是去到奶奶床前,看望她是否安好。奶奶因为白内障,眼睛看不见有好多年了。如果没什么事,她一年到头都不会离开这房子。父亲微笑地看着奶奶好几秒钟才高声对她说:阿婶,我回来了。(父亲一直都是这样称呼奶奶的,奶奶耳背,对好说话要大声点她才能听到。)

奶奶迟疑了好一会才听出了父亲的声音,平淡的脸满是欢喜。 你回来啦。去了哪?去了这么久。她们说你出了国,我骂她们,(在奶奶的概念里,出国就是去世了的意思。当妈妈告诉她的时候,她又怎能不骂她呢?奶奶生育了三个孩子,在那个缺医少药而贫穷的年代,去了两个,有一个叔叔在十五岁的时候死于急性肝炎,听母亲说,这个小叔叔死的时候她已经与父亲结婚,很懂事,对她很好,有点吃的都会说留一份给他的嫂子。有一个夭折在她寻医路上,她的背上,父亲是她的独苗,)父亲和奶奶两年后的相见就是如此平淡,却很感人,因为从来没有看到父亲和奶奶如此地笑过。

时光在悄然流逝,它并不会因为你的幸福而留连,也不会因为你的艰难而快走。转眼间,我们都一个个长大成人,成家立室。父亲也退休了。有一天看到埋头看小说的母亲,我忍不住地问父亲:爸爸,以妈妈的资质和当年你的能力,在单位为妈妈安置一份工作不难,你为什么让妈妈跟着你就是做一个全职家庭主妇呢?这对妈妈是很不公平的。有很多不如母亲的妇女她们都进了好单位,现在有退休金,晚年过着幸福的生活。妈妈心灵手巧,识文断字,思想活跃,爱好广泛,稍加培养相信她的能力不会逊色,而我的童年也不会那么孤独。你怎会明白,如果妈妈参加了工作,谁来照顾奶奶和你们这么多姐妹?许多年后,父亲这样对我们说。而母亲也从没有在我们面前埋怨过父亲。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我们每次顶撞母亲,都会让父亲骂得狗血淋头的原因。

父亲和母亲是自由恋爱结婚的,五六十年代,正是提倡自由恋爱,破四旧,追求新思想的年月。当年父亲带领一班人马在母亲那条村搞水利建设认识了母亲,据说母亲当时可是村里的一枝花,而且还是村里的文艺骨干。有一天让父亲看到,一下子就喜欢了 ,就托人去说媒,通过接触,母亲还居然真喜欢上父亲这个穷小子。虽然遭到家人强烈反对,还是嫁给了父亲,把这个一贫如洗的家慢慢建立起来。生下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并且抚养成人。听说当年母亲生下我时,由于生活困难,他们也已经有了这么多女儿,外婆劝母亲不要我,把我给扔了,是父亲和母亲舍不得,我才活了下来。

年轻不懂事,跟母亲吵架时,很多时候我都会脱口而出:谁叫你们不把我扔了!一定会把母亲气个半死。

有一天,我看着满头白发的老母亲,想起当年自己的倔强和任性,很是内疚,就笑着问她:当年你们为什么不把我扔了?

母亲说:哪个孩子不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会舍得扔掉。你父亲说,就是再难,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扔掉。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怨恨母亲的爆燥,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太少。一直很想逃离这个家,这种忧郁一直伴随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直到自己也为人母亲,才体会父母的辛劳与艰辛。

不会忘记在夜色中帮我背着孩子的父亲,不会忘记在我躺在病床时,母亲为我操劳的身影;不会忘记父亲住院时,母亲憔悴的面容,不会忘记母亲在病床时,父亲穿梭在风雨里,也给母亲的陪伴。何为似水流年?何为相濡以沫?何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许平淡,也许平凡,可也温暖,也幸福!

是母亲的放弃与退让成就了父亲的梦想,也是母亲的放弃与退让赢得了父亲内心的尊重与用心的爱护!人与人之间是要用心去交换,才会赢得真心,亲情如此,爱情如此,友情也是如此!

不久将是母亲的生日,谨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父亲和母亲。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快乐幸福!感谢您们给了我生命,和一个回忆起如此温暖的家。感谢您们用您们的言行教育我做人的根本与生命的意义!

我的母亲,苦难的母亲


我想,每一个人读书的时候都写过有关母亲的作文,每一个成年人都想过要写点什么来赞美母亲。是啊,母亲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是伟大的,值得自己一辈子骄傲,当你真的提起笔来写母亲的时候却陡然发现,有关母亲的记忆都是一些零星的小事,言语中都是一些琐碎的唠叨话,好像母亲一辈子都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

想为母亲写一篇传记吧,觉得啰嗦浮长;想为母亲写一篇大事记吧,又不知道该写哪一件。正是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今天就尝试着写下我的母亲,一位伟大的母亲,农村妇女的典型,苦难的女人!

我的母亲,从来不知道掩饰自己的感情,伤心时就哭,快乐时就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说话零零碎碎,讲半天也归纳不出中心思想。印象中,我最难忘的是母亲在面对苦难时的坚强,默默承受,不言放弃。

母亲一共生了三个孩子,我是最小的一个,前面还有大姐和大哥,也就是生下我的第三年,我的父亲就在一次村集体放排时跌入激淌的东江河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两年后,母亲被迫改嫁到另一个遥远的村庄,嫁给了我现在的继父。继父比母亲大十多岁,一直性格暴躁,从不出门赚钱,经常一个人独自喝酒,喝酒后动不动就打骂我们三姊妹。因为这些,母亲从我懂事后的记忆里开始很少有安乐的日子,开心的笑容更是少之又少。

在我父亲刚刚去世的那些日子里,母亲一个人从早到晚地在责任田里干活,那时候我们住在偏僻的山沟里,还是用大水牛耕地的时期。为了一家人的口粮,母亲从村支书那借来一头水牛,硬撑着她那瘦小的身体学着男人们的样子开始耕地,可是母亲瘦小的身躯连耕地的铁犁耙子也背不动,好不容易踉跄着把铁犁耙驾到水牛身后,却又无法耕动那坚硬的黑泥。村支书看不过,跑来给母亲帮忙。就这时候,村支书的老婆站在田埂上破口大骂,骂一个寡妇人家,就是想勾引男人做事,不怀好意,破坏人家家庭;骂一个不要脸的女人,装腔作势,甚至是那些农村睡草席的脏话都骂光了。无奈的母亲,毫无还嘴的理由,只有挥舞着鞭子驱赶着水牛艰难前行,跟在水牛后面任委屈的泪水落在春天的水田里,手掌磨起血泡,然后破裂开来,染红了整个铁犁耙的手把。

父亲刚去世的那两年里,我和大哥常年被反锁在土砖屋里,大姐被送到十几里地外的小学读寄宿。母亲一个人整天在田土里和自留山上劳作,每天天擦黑才回来,每当家里的木门一响,我和大哥都会赶忙跑到母亲身边,尤其是我,很是希望母亲可以抱抱我,把我举过头顶,高兴地转两圈,因为我透过土墙上的窗户经常可以看到隔壁家的小孩经常被他父亲举过头顶,然后一起咯吱咯吱地笑。但是母亲从来没有在意我渴望的眼神,她也暇顾及这些,在她的心里每天想的是几张要吃饭的嘴,要穿衣的身躯。偶尔,母亲也会从很远的圩场上给我们姊妹买几块香甜的牛轧糖,分给我和大哥一人两块,留两块给读书的大姐,自己却一点糖的味道也不曾留下。懂事的大姐每次回家后又把牛轧糖切成四块,我们一人分一块,当母亲也尝到牛轧糖的味道时,母亲抚摸着大姐的头说,还是生女儿好啊,会疼娘!母亲这一刻是我见过的开心时刻,因为她眼泪含着幸福的泪。

母亲改嫁了,在常人眼里,那是母亲重新过上好日子的开端。到继父家的第一天,母亲要我们三姊妹冲着继父喊爹,看着母亲几乎是祈求我们姊妹的样子,我们都小声的喊了一声爹,继父却没有笑,只是端起饭桌上的酒杯狠狠地喝了一杯酒!从那以后,母亲带着我们姊妹在继父家过起了小心翼翼的生活,生怕哪天惹恼了继父,继父借着酒劲打骂我们。母亲更是小心加谨慎地哄得继父开心些,因为母亲不想我们几张嗷嗷待哺的小嘴挨饿,自己受点委屈算不得什么。母亲唯有厌恨自己的命运刻薄,打落的牙齿往嘴里吞!这样的苦楚,母亲在我长大成人后经常谈起。

母亲最难熬的日子是我们三姊妹一起上学的日子。每学期学费和生活费要很多,继父从来不去赚一分钱回家给我们缴学费。母亲只有自己支撑着瘦小的身躯种菜和养猪,把菜担到几里地外的圩场里去卖,把猪喂得肥肥的,卖了钱全当学费。这时候的母亲只能用劳碌成疾来形容,母亲心里劳碌着,害怕管教不好儿女们,过早地走上社会容易学坏;身体上劳碌着,担心自己赚的钱太少,维持不了我们的学习费用。母亲只有坚强地挺起自己的脊背,夜以继日地用自己的血汗换取微薄收入,恨不得自己成为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用双手为儿女们撑起一片蓝天!

为了生存,母亲是没有时间顾及我们姊妹的学习成绩的。她只有在冬天寒冷的天气里,让我们姊妹围着火盆,背着继父的面,言传身教,讲起她自己那些努力学习而又没有得到结果的故事,讲起读书的重要性。母亲读书那会还是文革期间,家里姊妹多,缺少劳动力,加上外公曾经参加了国民党地方学社经常被红卫兵批斗,因而她没有得到上高中继续学习的机会。她嫁给父亲后,又尝试着当山区的代课老师,希望通过这样的渠道继续圆她的学习梦想,但父亲年纪轻轻就撒手而去,迫使她不得不放弃那些曾经缠绕日夜的读书梦。再往后说,母亲就开始落泪了。我们姊妹不忍看到母亲的泪水,因此一个个读书用功,成绩优秀,我和大姐经常被评为班级的三好学生,大哥还是班上的班长。

母亲和继父,因为儿女读书,因为家庭吃穿,因为感情不和,不知道母亲挨打过多少回,也不知道母亲哭哭滴滴过多少回。母亲不止一次躲在猪圈里抹泪,似乎在母亲的眼里,牲畜常食五谷杂粮,会懂得人间烟火,执意地认为继父带给她身体和心理伤痕只有和猪圈里的猪唠唠嗑才得以解脱。每次打闹过后,母亲很久都不会露出丁点笑容,一旦母亲再次笑起来的时候,我知道,母亲心里翻江倒海地挣扎、绞痛过重新才重树起自己生活的勇气。看到母亲过早地泛起了白发,过早地弓起了脊背,每一个认识母亲的人似乎都读懂了母亲经历的苦难。

5年前,我结婚的时候,我知道母亲的难处,我没有要母亲为我操心,但母亲执意塞给我1000元钱,和一枚银饰戒指,告诉我说,那是她和父亲结婚时唯一的物件。我突然泪流满面,母亲给我的不仅仅是一枚戒指,更是戒指后面一大串的心酸故事,最重要的是一枚戒指后面就是一份责任,哪怕再苦再难也要担起它!

布衣粗食(注解:姊妹通俗语言是兄弟姐妹的统称。把姊妹解释为姐妹是传统的解释。)

感谢母亲


每次听到阎维文演唱的《母亲》这首歌时,我都思潮翻滚,泪湿双目。普天下的母爱都是无私伟大的!我的母亲,是铁炉塬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给家庭无尽的担当,给孩子无私的母爱。

我感谢我的母亲,并非母亲给了我生命这么简单,而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善良坚强,自信乐观,热爱生活,虚心好学的品格,给予我一定的影响。

母亲是外婆家姊妹三个中唯一的女孩,自幼喜爱秦腔,报考剧团已被录取,外婆心疼母亲,觉得学戏比较辛苦,又被人看不起,硬是不让去,当时家里生活比较艰难,而母亲又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于是一斗麦子的聘礼就把母亲远远地嫁到了三十里开外的砲岭村,从此开始了她为人妻为人母的窘迫生活。

嫁到韩家,便入寒门,父亲孤身一人生活,生活一贫如洗,炕上连席子也没有。初为人妇,她什么也不会干,但母亲聪明好学,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学会了纺线,织布,做裁缝活。跟着外婆学会了给人捏胳膊捏腿,谁家的孩子胳膊脱臼,有月子病,她都手到病除。谁家娘生娃满月,都会叫母亲给做摆礼用的老虎,衣服,母亲天生一副热心肠,随叫随到,在村里赢得了乡亲们很好的口碑。

我虽然是家里的老大,却是母亲养活chengren的第四个孩子。我家姊妹几个从小就有气死病的毛病,稍微懂事后,稍有不顺心就会哭得上不来气,一命归西,我上边的几个姊妹就因此香销玉埙,母亲抚养我们姊妹四个chengren也是担惊受怕,受尽了煎熬。我们四五岁时,此病渐渐除根,母亲该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丝言没有娇惯的意思。记得我个头还不够案板高,母亲就让我踩着凳子学蒸馍,学使用碱面,学揉面,还站在我身后用扫帚疙瘩监视着。还美名其曰地说:惯了自家的女子,就是害了人家的媳妇!我当时委屈得直哭,心想:我到底是不是你亲生的?你这么对我?到现在自己成家,闲时做上一桌饭菜,邀上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听他们夸赞我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时,我也有点洋洋得意,骄傲地说这得感谢我的母亲,是她逼我成才的!但相比母亲的手工碱面,烙油馍,针线活,我还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望尘莫及!两个舅舅最爱吃母亲做的手擀碱面,从母亲病后,我就开玩笑,对舅舅说:手擀碱面在我家失传了!

我的母亲是一个坚强并且有远见的人,我们到了入学的年龄,父亲也到煤矿上工作,母亲带着我们姊妹四个,又当爸又当妈,里里外外一把手。我们村当时吃水特别困难,有歌谣为证:有娃甭嫁砲池岭,三十户人一口井,半片轳辘一个桶,唾沫洗脸干炒面虽然有点夸张,但也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反映:水井有三十多米深,双下锁,需要三个人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摇轳辘,一个人拽绳,一个人担水,有时井里没水,得四五桶才能凑够一担水,还是浑黄浑黄的。夏天还好,到了冬天,数九寒天,母亲和乡邻约好,大半夜排队绞水,那艰难的日子不堪回首!恰逢土地下户,每逢收秋种麦的农忙时节,父亲单位更是忙,请不下假,母亲领着我们姊妹四个像蚂蚁搬家一样往回收,家里劳力奇缺,母亲从没有让我们辍学回家的想法,还叮嘱我们上学要珍惜机会多学知识,多学技能,本事放在自己身上,谁也拿不走!正是这朴素的理念,让母亲对我们上学的事情,亳不含糊,大力支持。有个老师说,从东头到西头,就看见我家有孩子在院子里看书学习,夸我母亲明智,母亲曾被乡上评为优秀家长。付出总有回报,我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无权无势,但我们姊妹四个凭借自己的努力都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九九九年,我考取了哈尔滨投资专科学校,因为是chengren大学,要脱产学习两年,我儿子刚好上一年级,无人照料,一筹莫展之际,正准备放弃,母亲毅然对我说你放心去吧,孩子交给我。母亲不会骑自行车,每天往返学校家里四趟接送孩子,整整两年时间,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圆了我的大学梦!

母亲开朗豁达,教育我们的口头禅就是:口牢手牢值千金。告诫我们在单位不说别人是非,不稀罕别人的东西,这朴实无华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姊妹。每逢我们回家,母亲就告诫我们做人要低调,要谦和,不要穷扎势!有时母亲和乡邻难免因地畔子,房基发生矛盾,我们听了母亲的诉说,心中也气愤难平,想找去理论理论,母亲劝我们说:我和人家有矛盾,你们该打招呼还打招呼,今天争多论少,死了带不走一分,都留在世上,就是当时让人欺负有点想不通!瞧瞧,这就是一个农村老太太的xiong怀!母亲热爱生活,争气好强,来到矿区后,又成了居委会的文艺骨干,扭秧歌,跑旱船,赶驴演的唯妙唯肖,逗的她的老伙伴们棒腹大笑,还自编自演一段快板,家里常常聚满了她的老姐妹们,听她唱秦腔,看她扭秧歌,有人开玩笑地问那里来这么能行的老婆子?母亲就自豪地说:中国铁炉!

母亲一生盖了几次房子,到老了房子又旧了。前几年我们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盖房,母亲看着心热,念叨着想盖房,我们再三劝阻,说盖上房子也是闲着,没人居住,浪费精力浪费钱财,不要盖。母亲嘴上答应着,回家一个月功夫,打电话说上梁那天让我们回家。回家一看,好家伙院子盖满了,又好气又好笑又无奈,母亲让我拟副对联,我欣然提笔:古稀年建房源自故乡情,众乡亲相帮圆梦砲岭村,横批:心想事成!对仗虽不工整,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家的实际情况,这是母亲的心愿,也是母亲带领我们从贫穷到小康的见证!

2015年1月18日,厄运降临到母亲头上,一向健康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整整昏迷了二十一天,奋力抢救苏醒后,经过康复治疗,已然偏瘫,口不能言语,母亲一度很绝望,泪流不止,觉得成了我们的累赘和负担。我劝慰母亲:有你在,家就在!牵挂就在!砲岭村我们还能多回几次!愿母亲早日康复!你的好日子才开始!感谢母亲!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关于母亲的故事:母亲的尴尬


外婆的家教很严,对孩子们有诸多的不许:笑不许露齿,坐不许弯腰,衣服没穿整齐不许出门。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把我母亲塑造成了一个标准的淑女。据说,有一次母亲走亲戚,快到亲戚家了,发现脚上的鞋子磨破了皮,只是指甲盖那么大一块,她居然转身走回家,换双鞋,再次往亲戚家走。母亲的优雅,由此可见一斑。

可自从生下我以后,母亲的优雅就一次次地被尴尬打得稀巴烂。我刚出生时,吃得多,大小便也多,尿布自然也就多得满世界飞。晴天还好,可以晾在阳台上,碰上下雨天,就只能在房间的角角落落里放电影。

有一次,母亲的同学来看望母亲,一进门,婴儿尿味扑面而来,满世界的尿布随风飘扬,而我,正钻在母亲怀里,吭哧吭哧地吃奶。看到同学,母亲的脸一下子飘上了无数朵红云,她抱着我,尴尬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而这只是开始。我是个调皮得没天理的孩子,稍大一点,就开始到处调皮捣蛋。今天和某个小伙伴干了一架,打掉了人家一颗大门牙,明天又用弹弓打破了邻居家的玻璃,后天还可能在人家大门上写几句骂人的话。

于是,找母亲评理的人络绎不绝,差点把我家的门槛踏破。而每当这个时候,母亲就对着人家不停地说好话,一边说一边点头哈腰,脸也总是羞得通红。用她自己的话说,长这么大,她还从来没这么丢人过!

丢人的事儿还在后面呢。我在学校也调皮,成绩一塌糊涂不说,还喜欢充当大哥,老师让同学们出去拔草,考验我威信的时候到了,我大吼一声:都别去!同学们果然很给面子,都坐在那里不敢动了,气得老师差点脑溢血。

老师告诉校长,校长告诉我妈,很快,母亲就风风火火地赶到学校了。奇怪,这时候,她的优雅劲儿居然不见了。校长并不打算对女士客气,他在办公室里,当着所有老师的面,大声地斥责母亲,母亲的脸再一次红了,她低着头,一迭声地说着:对不起,请再给我孩子一次机会!

那天回到家,母亲气得大哭了一场,连晚饭都没吃,她说,我把她的脸都给丢尽了。可是,如果她能料到后面的事,就不会这么说了。

我迷上了打游戏,放学后就往网吧里钻,星期天也不回家,至于钱,坑蒙拐骗偷,无所不用其极。没多久,母亲就发现了端倪,她开始逮着机会就唐僧念咒,不过,我比孙悟空坚强多了,无论母亲怎么念,我都绝不倒地。

母亲追踪到网吧的那天,我正一边疯狂按键一边叼着烟,烟雾缭绕里,从来不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的母亲,一把拉起我,拼命往网吧外拽。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母亲淑女风范尽失,一边抹眼泪一边破口大骂,惹得路人观看。第一次,我的脸红了,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而那一次,母亲尴尬得足足一个星期没上过街。

我的每一步成长,都会给母亲留下一点尴尬的印迹,直到我大学毕业,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生活,开始奋发向上,而母亲,也努力给我攒首付的钱。

那天我回家,是晚饭时分,母亲正坐在客厅里吃饭,一碗稀粥,一碟剩青菜,颜色已经乌黑。我久久地盯着这简单的饭菜,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母亲不是经常在电话里跟我说,她生活得很好吗?不是说每顿都炒好几个菜吗?想不到,母亲也学会撒谎了。

母亲似乎察觉到我的不满,赶紧用身子挡住饭菜,搓着双手,有些尴尬地说:中午吃得太饱,晚上不饿,就随便将就一下。房子什么时候买?

昏暗的灯光下,我看见皱纹已经爬上母亲的脸,她挺直的腰身也弓了起来,头上的根根白发,钢针一样扎着我的心。那个曾经优雅的母亲,已经彻底沦落为一个普通的老太太,我知道,是那无数的尴尬时刻,把她的优雅磨尽,让她变成一个普通的母亲。

我就喜欢吃青菜,我去拿副碗筷,陪你一起吃!我笑着化解母亲的尴尬,却在转身往厨房走的路上,泪水落了一地。

悼念母亲


如果说忙碌可以分散注意力,如果说麻木可以减少念母情,如果说回避可以抹去伤痛感,如果说可以

我懂,我明白,只是不想面对罢了,我以为不去提及就不会想念,我以为不去触碰就不会伤感,我以为妈妈从来没有离开,而我以为的只是以为。

又是一度母亲节,还记得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绞尽脑汁,为妈妈准备各种礼物,大学开始就背井离乡的我,和家里人总是聚少离多,而每年的各种节日,便只能选一些礼物寄回家,这或许就是我当时自以为是的孝顺。

直到妈妈生病住院,我才意思到自己的无知,其实父母期盼的只是子女的陪伴,而我面对这看似简单的要求却很无力,妈妈手术、化疗、放疗、复查等等,这一系列治疗我参与的屈指可数,几年来,我回家的时日加起来不足半年。

直到,元宵节妈妈的离开,才让我真正感觉到内心的愧疚,好在,妈妈临终前我一直守在身边,可我始终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处理好妈妈的后事,我便匆匆赶回工作岗位,或许我只是想要逃避,想要封存那段难以面对的事实。

这段时间,我忙碌充实,肉体上的麻木才能得以精神上的解脱,奈何,前几日无意间听到,同事们谈论母亲节送什么礼物时,内心伤疤再次被揭开,强忍还是没用的流下眼泪,妈妈,我好想您,我也想和大家谈论母亲节送您什么礼物,可是却再也没有机会。

妈妈,您在天堂还好吗?女儿已经长大,女儿没让您失望,女儿会照顾好这个家,多想,再和您视频,多想,再陪您回家,多想,再吃到您可口的饭菜,多想,再抱着您叫一声妈妈,无论您是否能听见,在此,女儿祝您节日快乐,如果有来生,您一定还要做我的妈妈,此生未尽的孝,女儿来生一定加倍报答,我爱您,妈妈!

愧对母亲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又没能陪母亲一起出游,内心很是不安。这些照片还是我三表妹发给我的。

我家在扬州有一个大家族,历年的三八妇女节都会组织所有的女xing一起集体旅游,唯独我一次都没参加过,因此也就没有一次陪过母亲。前些年总是以忙生计为由,总是说要努力挣钱给儿子结婚买房子;总是和姐姐和表姐妹她们说等我儿子结婚后,没有生存压力了,再陪母亲跟她们一起出游。可去年下半年儿子成家了,而我今年却又以店面太大;老公一个人照应不过来;并且还得努力挣钱还债为由又没能成行,这几天里心中一直在愧疚着。

母亲操劳了一辈子,为了我们兄妹仨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而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下是快快乐乐地长大。比起周围的同龄人我们算是很幸福的,从小就没吃过一点苦。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在夏天的晚上,一张长方桌抬在天井(院子)里,一家人围坐着桌子吃晚饭,辛劳了一天的母亲吃完晚饭,收拾完桌子后,总是把桌子多擦几遍。然后就让我躺在桌子上,尔后母亲也坐上桌子,手里拿把芭蕉扇边给我拍打蚊子边讲故事给我听。母亲不识字,在那个扫盲的年代里学会了1-10的阿拉伯数字,并且认识了自己和父亲的名字。而故事则是她在别的老人那儿听来的再讲给我听。听着母亲的故事我慢慢的进入了梦乡,母亲则是一边用扇子替我驱赶着蚊子一边讲着故事,时不时的停顿一下(困极了的母亲在打磕睡)而手垂下去的同时又一惊醒来,再次为我拍打蚊子。

母亲今年八十一岁,父亲七十九岁,二老shenti尚可。父亲每天都奔波在田地和家之间,地是捡的别人不种的这边一块那边一块的闲置地,种上些瓜果蔬菜之类的,自家吃不完给点邻居家,再多下来就放门口卖给过路人。在扬州的那些年里父亲经常给我们送疏菜,吃着父亲亲手种的疏菜,享受着浓浓的父爱!

二十几年里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回苏北老家西赵村陪公婆他们过年,除了在城里新买的房子刚搬进去的第一年在城里过外(因为我们那儿的风俗是新房子第一年里不能空着)每年都必须回老家,就这仅有的两三次在城里过年外,还得是初一或初二就得赶回老家去陪公婆他们几天(不自觉的形成的规柜),尔后就得立马赶回城里(开店)。接下来的一年内除了老公来来回回去老家数趟外,为了生计我是断断走不开的,更别说回扬州看望父母了,因此陪我父母的时间便是屈指可数了。

在扬州的那些年里虽和父母共在一个城市,并且离的也不远,可那时却并不懂事,偶尔去父母那里玩也不知道帮父母干活,有时想洗下碗父母也都不让我洗。打小就记得父母不强求我干活,我想干了就跟在他们后面学着干,不想干了就不干。只是苦了姐姐,姐姐在我家是最辛苦的(除了父母),哥哥上到高中毕业,然后就去学了裁缝,因此也很少下地干活,所有的父母亲没时间干的活都留给了姐姐,而我只是跟在姐姐后面学着干点活,帮不了姐姐多大忙的。而我在无锡的这些年里,父母亲偶有shenti不适都是姐姐和哥哥送他们去医院看病,唯独我没有送他们去过一次;每年的春节头几天也都是哥哥姐姐带上父母亲去高旻寺烧香,去公园游玩,我却因为在老家又没能陪过一次。仅有的一次是在我四十二岁那年把母亲带来无锡陪她游玩过灵山大佛,也是唯一的一次。

年轻时的母亲,因在做月子时拔过一次有点扎眼球的眼睫毛而留下了后遗症,因此这么多年里拔眼毛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我在扬州时还可以经常帮母亲拔,拔之前须到屋外的光亮处,母亲坐在低处微仰着头,我则坐在稍高点的凳子上,用左手轻轻的翻起她的上眼皮,从正面看那些几乎看不见的,比眼睫毛小上很多倍的白色的毛是很困难的,必须要从侧面看,看见了则用平口小镊子轻轻地去夹,夹住了还不一定能拔出来,虽要小心翼翼的拔上多次才能拔出。有时稍不留神还会夹到眼皮里的嫩肉,这时我会感到心里突然地刺痛一下,仿佛那夹子夹到我眼里一样。而母亲在夹住的一刹那,疼的头往后一顿,接下来却说:没事的,不痛的!我很自责,心里说:能不痛嘛?而我不在扬州后母亲只能对着镜子很吃力的自己拔(姐姐和嫂嫂不会拔)因此我很内疚:当初就不该离开扬州,而现在想要回扬州回到父母亲身边却不是说走就能走得了的。

今年春节回扬州后的一天。母亲说:丫头,给我看下眼睛,这几天又时不时的戳一下。

好的,我接过母亲递来的镊子,和母亲一人搬上一个小凳子到外面的太阳底下坐下来,仔仔细细地看,用心的拔。第二天再给母亲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寻找那第一次没有拔干净的又再给拔了一次。那天母亲很随便的一句话让我心里很是自责继而难受。母亲拿过一个圆圆的镜子说:丫头啊!你看这个镜子才好呢!还可以放大呢!拿上它我拨眼毛就没那么吃力了。(眼力好的人拔这个都很吃力,何况八十多岁的眼睛又常年模糊的老母亲)我听后心里酸酸的,心里说:妈妈,真的对不起您,本该女儿尽孝的事却没有做到。年初八到了无锡,大约一个月后打电话问母亲,母亲说:自从你上次拔过后,舒服了好多天,一点都不戳人了,这么长时间里我只拔过一次。

本想着这次三八妇女节回扬州再给母亲仔细地拔一次,可未能成行。陪母亲游玩倒不是很重要,最让我感觉愧对母亲的就是她的眼睛,那倒长的眼睫毛时不时的刺向眼球有多难受啊!而我为了生计居然不顾母亲的痛,时常想到这些心中便不安起来。打电话和母亲说想带她到这边来玩上几天,正好帮她把眼睛给仔细的查找一遍,可母亲不愿来,她说父亲回家会吃不上热饭。我说把父亲一起带过来,母亲又说家里事多走不开。我知道母亲怕出门,她觉得没有在自己家自在,我能够体会得到(我出门在外,再好的条件也是感到不自在),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所以不能强求母亲。我想着再过几天一定回去帮母亲把那倒长的眼毛拔干净,好让她能再舒服一阵子,然后再等下个月回去好象我目前唯一能做到的只有这个事,其它的事,不,我不要其它的事,因为我要我父母亲就这么一直健健康康;一直这么能吃能走能玩;一直这么开心快乐;一直好好的!

明年春节期间一定多陪陪我父母

我对老公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害怕这样的词在我这里出现,所以得趁父母还在时好好的尽孝,别给自己留下太多的后悔和遗憾!

父亲、母亲


闲暇之余,重温了名家散文《背影》。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煽情的表白,朴实自然的叙述却感人肺腑,令人刻骨铭心!回想当年学习课文时,讲台上的老师唾沫飞舞、声情并茂、几近哽咽。而一脸懵懂年少的你我内心可曾有所悸动?人总是要到一定的年纪,才会懂得,人总是要经历过,才能有所感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管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我们都在自己固有的圈子里忙碌着、奋斗着,是否该停一停或者抽点空关注一下自己的父母,凝视下他们,陪陪他们。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成为你我心里永远的痛!题记

父亲、母亲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能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酷我音乐,筷子兄弟的《父亲》单曲循环,才知道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我是70后,早已过三十而立之年,我们这一代人没有80、90后小青年的矫情表达,抑或是显得有些木讷。面对这样一个题目,真不知从何而语,亦或有万语千言又说不出来。这些年在事业和家庭间的奔波忙碌让自己忽视了对父母亲的关心照顾。他们都已白发苍苍、垂垂老矣,一身的病根,再也没有了以前的神采。养儿方知父母恩,写下此文,用以肤浅的表达一下自己对父母亲的愧疚,亦或是虚假的表达一下对父亲和母亲的爱。

我的父亲母亲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富裕的家境。而他们这些年一切的一切都烙在我的心灵里,在漫长的岁月里,那印痕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反而愈发鲜明、深刻而亲切。

母亲是个农民,也是一个地道的文盲,她从小父母早亡跟着哥嫂长大。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决定了这个人以后的性格处事。她有时会让人觉得不讲道理、不可理喻,可是在我眼里她是善良、勤劳、朴实、无私的。在我的记忆里她没有教过我这样那样的大道理,没有给过我优裕的物质生活,但却不能磨灭我对母亲的感激与爱。记得儿时最高兴的事就是放学回家看到母亲摆在桌子上的可口饭菜,记得她一针一线为我做的新布鞋、新棉衣,记得她舍不得吃为我留下的我喜欢吃的东西好多好多的事都犹在眼前。

母亲伴随我的长大是我一生的记忆,每当回忆起儿时的喜怒哀乐、儿时的点点滴滴都充满着无限的感动与温暖。母亲是个勤劳的人,很能吃苦耐劳。小时候父亲在镇上教书,家里的农活基本落在了母亲身上。屋里屋外,田里山上,到处都有着她挥汗如雨劳作的身影。鸡叫而起,日落而归是她一年四季生活的写照。栽秧、打谷、施肥、挖土,样样未曾落下。毛主席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我家,母亲干的活要顶大半个天。每年放暑假回家,都看见她顶着烈日,掰玉米,收稻谷,一个暑假就在酷热与忙碌中悄然溜走,而我从没有听到她喊过累。常年的幸苦劳作使母亲身上落下了不少的病,多年的风湿关节炎折磨着她,丝丝白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每每看到母亲蹒跚的脚步和斑白的头发,我就无比心酸。我的生命来源于她,平凡而朴实的母亲给了我最伟大而无私的爱。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说过,爱只能体会,难以描绘,再优美的文字也刻画不出父母爱的博大与宽广。淘尽记忆才明白,一辈子的生活琐碎是父母之所以伟大的最好诠释!

我的父亲是一名退了休的初中语文教师,俗称老革命,是那个时代以至这个年代忠诚于党教育事业的典型。是个朴实而又普通的教师,又是一个有着乡土气息的文人。他在我茫茫人生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是明亮的灯塔,他是耐心的导师,他是家庭的脊梁,他是精神的支柱。

我一直都很敬畏我的父亲。他十多岁开始教书,先在村上教小学后到镇上教初中,在我还在接受教育的年纪他已担负起教育别人的伟大使命。我小时候跟着母亲在村小读书,我每天放学回家就把他放在书架上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拿来看,看了很多遍。有次,他发现了,我害怕极了,以为要挨一顿饱打的。没想父亲没有责怪我,反而很高兴,他给我讲了很多很多关于书的事,并鼓励我多读书、读好书,以至我现在都还保留着读书的习惯。

我读初中时到镇上与父亲住在了一起,父亲非常敬业,每次上课之前都要备课很久很久,即使那些内容已经讲了很多次很多次。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亲用钢板刻题。每天夜晚伴随我入梦的就是父亲钢板刻题时笔与钢板摩擦发出的如蚕吃桑叶般的丝丝声音,他会工作到很晚很晚,刻完题还要批阅学生作业。他兢兢业业,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名副其实的桃李满天下。他对学生很严厉,但学生都很尊敬他,现在他各行各业的学生只要一提到父亲都会由衷的表示着他们的尊敬与感激。那时,父亲周末都会回到乡下帮母亲干农活,边教书边种地,工资很低,支撑着整个家庭,过得很辛苦,很拮据。但不管怎样父亲都没有泄气过,他犹如磐石般的坚持着。

他很少与我们兄妹三人嘘寒问暖,他只是用他全部的青春与力量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路。他没有教过我们选择什么,却一直言传身教的教育着我们如何选择,那就是忠诚与奉献。他不会说很多话,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终于明白,原来他一直在说话,不是用嘴巴,而是用行动。他不会说爱我们,但我知道没有他就没有这完整而又美好的家,没有他就不会有现在安稳而又幸福的我。父爱如山,我感激父亲赋予了我坚强而有责任感的个性。

人生,是一场漂泊的旅程,有风,有雨,有坎坷泥泞,没有人可以预料幸与不幸哪个先来。两年前,父亲从乡下房上摔了下来。导致腰椎骨折,原本就瘦弱的他更是雪上加霜,现在虽已恢复却留下了后遗症,身体更是不如以前。父亲老了,原本雄伟的身躯已显得佝偻。我不是佛教徒,但是我相信佛教的因果循环、善恶报应,我相信好人一身平安。勤劳而善良的母亲,忠诚而坚韧的父亲,愿您们永远康健平安!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柴米油盐一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每当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旋律响起,总是会感觉无比酸楚,眼眶湿润!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养我长大,我陪伴你到老。珍惜光阴,感恩父母,多陪陪咋爸咋妈,说说话,拉拉家常吧。羊且知跪乳,鸦也懂反哺,何况乎你我呢?不要让欲尽孝而亲不在的遗憾成为你我心里永远的痛!

愿天下所有的老父亲、老母亲都平安健康,幸福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