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大山里的童年往事

大山里的童年往事

发表时间:2020-09-11

【www.qg13.com - 往事情感语录】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山里的童年往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家乡是在群山缭绕的小村庄里,村子里有只有一条由南自北的路一直通向城里。虽然家乡的山没有那些名山那么巍峨,但是我童年记忆中却是一座充满童话的山了,就像母亲的怀抱,走近她是那么的温暖、幸福。

也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起,大概是七、八岁的样子,我开始迷恋起了村庄周围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山脉来,也记不起什么时候,在初夏的季节里开始挎着小竹篮和大娘、婶子还有表姐的屁股后面去大山里采蕨菜、猫爪子、名叶菜,因为母亲的腿脚不好,所以每次都是和婶子、大娘同去。瘦小的我紧紧的跟在她们的后面,生怕自己会被落下,迷了路,会遭遇到传说中的大灰狼。

野菜的味道的确很鲜美,可当时因为自己太小,也采不到多少野菜,于是到家后,婶子就从她满满的一大筐里的野菜,一把一把的抓出来放在我的篮子里。回到家后母亲便会烧上半锅的水,把这些野菜用开水焯一下,然后放在凉水里拔一下捞出来,之后放进盘子里用:精盐、味精、葱油、辣椒油、等等各种作料伴一下,那清新,散发着自然气息、略带着苦涩的味道在唇齿之间咀嚼着,即有营养又很下饭,每次都是把小肚子撑得溜圆才肯放下筷子,跑出去找我的小伙伴儿玩去了

山上除了野菜有很多种野花:大芍药、刺玫、红花子、打碗碗花等等,漫山遍野的开着,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装点着我的童年生活。每当到了端午节的时候,山上的野草莓也便如期的成熟了,于是,和放牛的表姐牵着慢腾腾的老黄牛,在清晨阳光的沐浴下朝着那条通往那座对于我来说蕴藏着无限宝藏的大山走去。这是一条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路了,弯弯曲曲、向上蜿蜒的延伸着,把我们引领到一个充满着童话色彩的森林里去,那里有悦耳的鸟鸣、那里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那里更有一片片的红白相间的野草莓每当草莓成熟的季节,村子里的孩子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来到山里,采摘野草莓吃。所以为了能最先吃到又红又大的草莓,我和表姐早早的就出发了,瞧:草尖上还沾着露珠呢!把妈妈给做的布鞋都弄湿了,对于这一切我们全然不顾。到了目的地,把老黄牛拴在一棵长满青草的大树下,我们就迫不及待的采摘草莓去了,草莓长势最好的地方要数北山的那片堆满坟冢的墓地了,很多胆小的孩子都不敢走近那里,肯定是听了大人们讲的鬼故事,看着就觉得那里的空气都阴森森的,尽管是朝阳坡。我和表姐就不怕,表姐比我大五岁,我们想:既然人已经都死了,都被埋在土堆下,我们为什么要感到害怕呢?所以我们一前一后的在长满荒草的土堆上采摘到了最红最大最甜的草莓,直到将帽子都装满了才肯罢休。

口渴的时候,我们就会来到山脚下的那一眼冰凉、甘甜的泉水旁,泉水是从草丛间汩汩的流淌出来的。我和表姐把手洗干净,便捧起一捧清亮亮的泉水喝下,于是,所有的饥渴、燥热都不见了踪影,一直清爽到五脏六腑,等喝足水后,顺便不忘洗洗花猫似的小脸儿。

秋天到了,雨后的蘑菇也一个个悄悄的钻出地面,像一把把小伞静静的在树下绽放着。于是,我又跟着大娘、婶婶们又去山上采蘑菇,一路上有说有笑,嘻嘻哈哈,惊得山里的鸟雀呼的一声便没了踪影。

山上的蘑菇种类很多,什么:松树伞、榛蘑、油蘑、花脸蘑等等,于是便会嗅到树木间弥漫着蘑菇的独特的味道。妇女们几乎每次都是满载而归的回到家里,将蘑菇晾晒起来,用针线串起来,挂在屋檐下,留着冬天炖大鹅、炖小鸡吃,的确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山里除了蘑菇还有叫榛子的坚果,外面被一层又酸又涩的皮包裹着。里面躺着一个硬球球,也就是榛子。榛子成熟时我们就会拿着袋子去山坡上将榛子一个个的揪下来,直到袋子沉甸甸的有些背不动了才肯回家。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找两块砖头,搬个小板凳将又圆又硬的榛子使劲儿的砸开,就会看到里面一个白白黄黄的榛子瓤儿,急忙捡起来放进嘴里嚼着,脆脆的,油汪汪的,夹杂着一股大自然的清新,真叫个香啊!

大山里还有一串串的山野葡萄,黑紫、黑紫的,却有个酸劲儿,尽管酸得直让人直皱眉头,但是人们还是大筐、大筐的往家摘着,有的用来做葡萄酒,有的用来泡白酒。回到家将筐里的山葡萄往院子里那么一倒,摊开,就会有一些蜗牛慢吞吞的、挪动着笨重的身子从葡萄堆里爬出来,爬到墙上、玻璃上,就会留下一道粘糊糊的痕迹。我就目不转睛的一直盯着看。小时候,也最喜欢听妈妈唱那首《蜗牛与黄鹂鸟》的歌:阿门阿门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阿树阿树上两只黄鹂鸟/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还早地很哪/你现在上来干什么/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在母亲婉转的歌声里沉浸在无限的想象之中

深秋,树上的叶子都被萧瑟的秋风扫落在地,山上除了一片片金黄的落叶之外,更多了一些孤寂,冬天很快就要到了,可我们却依依不舍、无耐的眼睁睁看着大山沉睡下去,盖上一层又白又软的棉被

记得有一次放寒假的时候,也不知道谁听说山里有一个山洞,因为夏天的树叶茂盛,所以也一直都没有被发现,直到冬天那个有些神秘的、黑黝黝的山洞暴露在外,那还是解放军叔叔们打仗的时候挖下的山洞,所以寂寞难耐的我和其他的小伙伴儿们结伴而行,再一次的踏上了那条白雪皑皑的山路,尽管天气干冷干冷的,连头顶上的云朵也被冻得凝住了,尽管我们的小脸都冻得通红,但是我们十来个勇敢、好奇心强的山娃子依然手牵手向着那个从未涉足过的山洞走去。

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太多、太多,伴随着身后的足迹将永远的印在我的童年记忆。尽管我的童年没有漂亮的衣服和发卡、没有各式各样的玩具、更没有现在的孩子们吃的那些零食,但是我却觉得我的童年时光是色彩斑斓的!

精选阅读

童年往事(二)


年味儿

除夕的夜晚总是让孩子们有点兴奋,孩子们在玩耍放鞭炮的时候欢呼雀跃,炮仗声此起彼伏,这时家家的女主人们都在砧板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有节奏均匀的菜刀擦擦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街面上的小店铺子传出的滴滴的计算器报数的女声和抑扬顿挫的炮仗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一切透着年味儿,庄稼人辛苦了一年,今儿个终于可以放松过个舒坦年了。

除夕这天的重头戏,自然就是晚上8点准时,全家掐着时间盼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最期待看的是赵本山和宋丹丹演的小品,要是没他俩就感觉这晚会没劲了,也不知咋的,农村人可不管庸俗不庸俗,就喜欢他们表演的那个亲近味儿。

年夜饭开始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桌旁边看春晚的节目,边夹菜边吃饺子,男人们拿出珍藏已久的美酒,也大盅小盅地对饮起来。家里吃完年夜饭后,等大家都吃完了,就由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并照样要唠叨唠叨,希望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最期待过年总是孩子们,灶台上不断溢出葵花籽炒出的香味,嘴里不停嗑着瓜子,直到舍尖上发麻才停止。

更多的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屋,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红包拿来!然后列队跪拜磕头;而后伸手讨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

老人家逢此情景也乐呵呵地像个孩子似的,从自己的压箱底的柜子,取出早已包好的红包,一个个红包递过去,父母在旁边笑嘻嘻地叫孩子们快磕头,于是小家伙们一溜儿扑通扑通跪倒磕头,顺手接了红包,一溜烟就又跑没影了,老人家叫着慢点慢点,眼里满是慈爱。

父母在夜晚待孩子们睡熟后,新衣服叠得整齐放在他们的枕头下,然后把房间打扫一下,因为大年初一不能扫地,如果地面脏,一定要在年夜12点前清扫干净,否则就只能等到大年初二了。而孩子们守岁熬夜已经熬得七荤八素的时候,早就昏昏睡去,嘴角还露着笑意。

早上依稀听见一阵急促的炮仗声,噼噼啪啪的炸响起来,其间夹杂着惊慌的狗吠声,周围也传来此起彼伏的各种鞭炮声响。

一瞬间,整个房间感觉亮堂起来,孩子们迷迷糊糊的就起床了,穿了新衣服,兜里鼓鼓囊囊的装满了糖果零食。当然男孩子兜里少不了炮仗,出来邀了小伙伴们去街上了放炮仗去了,小女孩儿们也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像欢快的小鸟们聊着自己的小心事儿。

今天的街道却是有点冷清,因为昨天大家熬夜的缘故,在这天总是会感到特别疲倦,所以我们老家一般在家休息,一家人聊聊天打打牌。

大年初一不出门、初二拜新灵、初三初四拜母舅、初五初六拜丈人......,都是古时传下来的习俗。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这里正月初二才开始出门去拜年,先从姥姥舅舅家拜起,俗话说得好,舅舅就是骨头的主,谁的话不听,可以不听,但是就觉得话不能不听,不听就打你,都是活该的。一大群孩子凑在一起,思忖着用今年的压岁钱,去买自己喜欢已久的东西,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童年往事—巴彦的冬天


提起咱巴彦的冬天,可不是一个冷字就能说清的。身边的朋友会说现在的冬天还可以呀,你咋说那么邪乎。现在当然可以,我说的是以前-----七八十年代也就是说我小时候,那时手脚脸被冻坏冻伤的早就不是新闻,尽管人人都裹得严严实实的,但也挡不住冬爷爷的脚步。

某天早上当爸妈费劲地推开房门,冷风夹着飞雪顺着门缝钻了进来,外面白皑皑一片,清亮的世界让人不敢呼吸,生怕大声喘气会惊动了纯洁的精灵。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可不管这些,像一群小家雀儿就要往出飞,但都被大人们拎了回来,经过了一顿说教,什么冻坏了咋办,感冒了咋整等等。总之一句话就是出门要穿上防寒的装备,手?、棉手套、毡帽、大棉帽、围脖、口罩、大棉鞋等等吧,经过爸妈的一番精心武装,我就变成一只小黑熊了。平常去学校,全靠爸爸那辆二八自行车了,可雪太大,爸爸背着我去上学,迈一步雪窝就得到膝盖,扒在老爸的背上,感觉又温暖又安全。

记得那时小妹还在上托儿所,爸妈怕冻着,特意手工缝制了一套连体衣裤,除了把棉衣裤连在一起之外,还得把袖口和裤腿缝上,防止冷风窜到里面。经过一番千层万裹,我的小妹妹就像一个小棉花包,爸妈才放心地抱着上托儿所,可妹妹还是冻着了小手上有冻伤,爸爸找出蛤蜊油涂上,小妹难受也只能哇哇大哭,妈妈心疼地哄着她。

冬天有一种美食,特别让人回味那就是烤土豆,在火红的炉盖上摆上几个土豆,然后找个不用的破盆扣上,随着土豆逐渐开始熟透,土豆自有的味道满屋都是,有时这香味窜到邻居家了。爸妈把几个老邻居叫过来,大家围着火炉,边吃着烤土豆边聊着家常。我也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们,在不大的空间里嬉闹着,度过我暖暖的童年。

童年,那段如烟往事


深秋的夜里,静穆得带着些许寒冷的气息,尤其是当柔软的月光照在窗子上,像是看见了鹅毛在空中游着似的,又像刚刚睡醒,由于寒冷而嘴边呼出的温暖的气息在腾起。窗外的风呼呼直响,冬天已经悄悄爬上了树梢,光秃秃的树枝,在北风的呼唤下四处摇曳。

厚厚的棉袄又被重新裹在了身上,孩子们都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企鹅,笨拙地摆动着胖胖的身躯。远处美丽的田野,失去了往日绚丽的色彩,一身素衣,显得过于清净与淡雅,激不起孩子们的任何兴趣。惟有等雪花漫天飞舞的时候,才能迎来那久违的清脆而动听的银铃声。大伙在雪地里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玩得热火朝天。雪花从空中一片片往下飘落,洁白的花朵四处绽放。路边的草丛中开满了,树梢上也满了,屋檐上也满了,整个大地都批上了一件雪白的睡衣。周围渐渐安静了下来,雪花落下来,落到无声处,落到幽幽的月光里。空气宁静得连针尖都不敢触上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乡村的经济并不发达,广大农民还是靠农业为生,进入九十年代中期,经济才出现了腾飞的现象。那时,学生上学完全靠步行,一至四年级还好,就在离家不远的村小,只要几分钟的路程。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熬一熬就过去了。以后就得每天步行一个小时左右,到离家几里远的地方就读。冬天,每天天还没亮就出发了,约上几个小伙伴,借着黎明微弱的灯光,在空广寂寥的乡间小道上穿梭前行,调皮的男生经常装鬼吓人,几个女孩子便被吓得哇哇直叫。天气好的话还行,倘若遇到下雨,下雪,刮大风,那真叫痛苦啊。一把小伞是遮不住从天空飞流直下的大雨的,经雨水冲灌后的泥土路,变得坑坑洼洼,一脚踩下去,满是泥浆,一不小心,一只脚就陷了下去,拔也拔不出来,身体失去平衡后,便一头栽下去了。道路也异常的滑溜,稍不留神,脚踏下去就会摔个底朝天,大冬天的,冻得瑟瑟发抖。相对于雨水来说,雪来得温柔多了,只是有时候,下得太大,都快没过膝盖了,行走起来也非常不方便。倘若再加上刮大风,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抽刮着双颊,尽管戴着帽子,围着厚厚的围巾,还是能够清晰感觉到刺骨的寒冷。露在外面的一部分,冻得通红,风吹上来,就像盐花撒在了伤口上,疼得直打颤。小小年纪的我们还是一天天坚持了下来,真为自己当初的毅力感到惊讶。庆幸的是那样的天气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那一段时间的走读,也很好地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

冬天,在儿时的记忆里似乎是一段艰辛的回忆,其实是不竟然的,也有快乐的片段,除了堆雪人,还有更有趣的事情存在。每年一放寒假,我们便盼着农历十二月二十四,这一天的早早到来。小村子里,有个风俗,每年的那天,大家都要到自家的田埂上,放上一把火,期盼来年粮食的丰收。起初大人们也参加,后来渐渐就变成了由自家的孩子全权代理,于是这天夜里成了我们可以自由活动的狂欢夜。早早地吃完晚饭,带上火把,大伙便自发组成不同的队伍,出发了。田野上可见一条条小火龙在不停地游动。我们的队伍相对来说是比较庞大的一支,有十几个孩子组成,走的路程也最远,每次都要在野外溜达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家。出门的时候,我们时常会偷偷带上一些山芋,在火堆里烤来吃。走累了,吃上一个,香喷喷的,美滋滋的,比家里大铁锅里煮出来的,可口多了。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轮回,时间漫漫的长流,悠悠地从身边流淌过去。不知不觉,一切都成了尘封往事。记忆的河流,为何让我如此地想你,无数的幻想,无尽的心事,可爱的背影消逝于一缕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