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家乡的年和酒

关于酒和情感的美文

发表时间:2020-09-11

家乡的年和酒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年和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时候有两盼。一盼过年,二盼吃酒。

先来说过年。尽管那时侯的年过得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却是盼之不得。其中的原因不用我说大家都应该能猜得十拿九稳,那就是逢年过节过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不管一年四季怎么忙,我们农村过年那几天都只是吃喝玩乐。不管是有钱人家,还是普通人家都一个样。虽然吃上虽不一样,但大家在年里的高兴与欢喜都是一样的表情。

吃。在我乌江源头的农家,不管一年四季怎么忙,家家户户风里雨里其本上都要喂一头过年猪的。除非运气不好,左买一个也死,右买一个也不成气候。要不即使是最贫穷的人家,无论如何都要喂一头过年猪的。养猪为过年,这话一点也不假。如果那家一年到头来一头过年猪也没喂成或没喂,那肯定是要遭村里人瞧不起的。要到过年的前的七八天里,家家户户最忙的就是宰杀过年猪了。于是年里餐桌上的大餐,那必然是猪肉宴了。猪心,猪肝,猪头,猪脚,猪肚,猪腰子,猪瘦肉等等。当然,其他的蔬菜,也是不可少的。条件稍好的人家,也杀鸡宰鱼的。记忆之中,大多人家都是猪肉米饭唱主角。

喝。小时候由于家里穷,我们家过年几乎不买可乐高成饮料什么的。但过年前的个把月,母亲无论如何也要做一坛咂酒的。如果这时候你有机会到我们彝家串门走亲的话,有咂酒一碗或一杯给你,那就是我们彝家逢年过节最高的待客礼仪了。如今每逢过年过节,要喝什么饮料已经不在话下了,可是再也找不到小时侯过年的乐趣了。

玩。小时候巴不得一下子长大。长大了就可以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到处去玩。家乡那时逢年过节玩的地方可多了。什么大坟梁子,小白岩,关口,百草坪,刘家大坟等等。那时候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有两个。一是小白岩,这地方离家乡不远,个把小时左右就走到。每当我们吃完饭后,跟着大一点的屁股后面赶到小白岩的时候,这地方差不多人山人海了。一眼看去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花衣服长衣服,这而一堆,那儿一撮,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彝家少女和英俊帅气的彝家小伙,就开始拉开阵势扯开嗓门大吼大叫了。什么七天不见面,眼泪双双流,搜你拿吗红,那只走走埋。这是一句用彝话唱的歌曲,意思是三天不见你,眼泪流干了,很是思念的意思。你来我往,一整天都在唱。如果情投意合的,晚上还要到山坡老林里去曲谷,继续唱。听说有的唱了几天几夜,都还没有停歇的意思。于是唱着唱着,美女俊男就滚到一起去了。记得我有一次陪着寨子里的几个男歌手跟一个十多里之外寨子里女孩去曲谷。那晚,我们顶风冒雨约会成功后,到深山老林对歌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于是我们钻到一个小岩洞里,拉了一夜的歌。我虽读过几年书,可在这样的场合,我除了用心聆听,其实就只能跟着撵赶后了。遗憾的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彝人,我也仅有的一次曲谷的经历。如今,这种传统的对歌恋爱习俗,早已在打工的浪潮中灰飞烟灭,再也难以找到了。听说百草坪花场也是挺好玩的,可这里离家太远,我们几乎不去。而大一点的,今天去这里,明天有去那里了,不会过年三天都到一个地方去。听说哪里好玩,大家几乎就跑到哪里去了。

现在来说吃酒。小时候家里穷,加之兄弟姐妹多,赚钱门路少,平时生活中油水不足,常常是清汤寡水的,好一顿差一顿。在记忆中,虽说我们家年年都宰杀过年猪的,但一两头猪的肉油毕竟经不起一年四季的吃喝。于是就有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于是寨子里那家要是操办酒席了,小孩子都巴不得父母派他去。至于我,小时候到现在,其实都不大喜欢吃酒的。

时下不要说城市里的酒席之风越刮越猛,其实乡下农村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方面说,日子也越来越好了,而一方面也表现除了酒风盛行,就像流行感冒一样。酒席的花样名目繁多,满月酒,长毛酒,状元酒,结婚酒,乔迁酒,年轻的生日酒,年老的寿酒,丧葬酒。如果说婚嫁酒和丧葬酒不得不举办之外,其实其它的酒是可以减免不办或少办的。然而时下,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让人难于应付疲于应付。同村之中,你说不走吧,早不见晚见,心里过意不去;同事之中,你说不走吧,朝夕相处,鼻子处着眼睛;左邻右舍,你说不走吧,鸡犬相闻;亲戚之中,你说不走吧,人家说没有人情味。真是做人难,难做人,做人难做也得做。前段时间,我有机会看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的几份礼单,少的0.5元的,多的是50元,而今则不行了,少也得二三十元起点,多的则几千,而一般大多不是50元就是100元。

岁月更替。家乡的年和酒依旧轮回着。可是如今,再也找不到小时候过年和吃酒的乐趣了。

精选阅读

刹那烟花·一坛尘封千年的酒


不知不觉,年期过去有一阵子了,有些事却记忆犹新,如一坛尘封千年的酒,越久味越浓,我越是不舍。

父亲很早就打电话告知我,早点买票,这样方便回家。因此今年回家得很早,在学校没放假前,我就早早的买好了返家的车票,大概是离开家太久了,甚是想念。放假的第二天,我早早的就打车去了车站,谁知一下车,车站里人山人海,我都不知道哪条道我能挤进去了,拎着行李穿梭了好久,才找到属于自己的车站号码牌。虽说现在正是北方的大冬天,我却热得出了汗坐上了驶向家乡的列车后,就给父亲报平安聊了一会,父亲表示很安心、很欣慰。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两天漫长的路途终于宣告结束,寂静欢喜着下了列车,又给父亲打了电话说马上到家了,于是就直接做车回去了,一点也没耽搁。刚到家门口就听见父母说话的声音,我叫了一声爸,我回来了,于是父亲很快的就出来帮我提行李,还面带着慈祥的微笑告诉我赶快休息一下,饭快熟了。坐了两天的车程,确实很累,休息了一会,就开饭了,桌子上摆放着三菜一汤,几乎都是我爱吃的,吃饭的时候父母都给我夹菜,明明都盛不下了,他们还在给我夹菜。那一瞬间,眼眶红了,我忍住了眼里的液体,心里所谓的委屈与埋怨全都化作热气球飞走了,心里想着还是家里好,有着我熟悉疼爱的人儿,感谢着他们一直伴着我

我们放假已经是一月底,也就是离过年并不远了,那段日子我几乎都在家,在家呆了一阵子,除了看书、看电视,聊天,觉得确实无趣,就告知父亲,想出去玩几天,经得父亲同意后,我就去了沈从文大师笔下描述的边城。记得小时候学习《边城》这篇文章的时候,对这里就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如今,如愿以偿了,所以到了边城我走遍了每一个角落,拍下了记忆铭刻的瞬间,还品尝了那里出名的鱼角角鱼,味道确实很不错。玩了几天没玩尽兴就回家了,因为年期将近,在外漂泊确实不好,再加上父亲的叮嘱,心里想着回家帮忙打扫卫生,就回去了。回家后我把拍下的照片分享给父母看,给他们讲述照片中分别是哪里,其中我穿着少数民族服饰拍的几张照片,他们笑着告诉我很漂亮,我嘿嘿的笑了,心里觉得很幸福很幸福。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心里盘算着想送父母一些礼物,却不知买什么好,尽管他们不会在意我买的什么。思来想去,后来我决定去给他们买衣服,悄悄记下各自的尺码,就去买了,走了很多家商店,也挑了很久感觉都不怎么合适,后来终于挑了两件,觉得质量、颜色、大小都不错,就买下来了。回到家就给父母了,他们接过衣服嘴里责怪我又乱花钱,让我以后不要乱花钱了,我笑了笑说道钱就是花的,有钱多花点,没钱少花点。他们笑了笑但是嘴里还责怪着但是我知道其实他们心里很开心,这也是我后来知道的(一次父亲穿着我买的衣服刚好邻居看见了,邻居夸好看,父亲笑着随口就说:女买的)。

年期的将近,家里的年货也差不多购好了,后来我发现吃的、喝的、用的东西几乎都是我喜欢的,父亲还给我钱让我去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我买了对联,亲自贴在门上,觉得特别自豪。父母很喜欢,还夸我了,嘿嘿,从小到大,都被宠着,很幸福,同时也很愧疚至少对父母。

期盼已久的年三十终于到来,一家人早早的就起床了,吃过早饭后就得准备丰盛的年夜饭了,父亲一般没什么事貌似要出去买什么东西,我就让父亲给我买烟花,父亲说我都这么大了还玩烟花啊,就不买了。听到不买我心里挺失落的,嘟囔着嘴我就去帮厨了(其实我这水平就是打酱油的,嘿嘿)。忙了好久,杂七杂八的终于差不多了,做了一桌子的菜,此时爸爸已经回来了,当然我刚刚的小生气已经被一阵阵的忙活给忘了,鞭炮震耳欲聋的响起,表示该吃团年饭了,父亲就收拾桌子给已故的亲人献饭,饭前给哥哥打了电话问他在外公家做了什么好吃的,让他们好好用餐,聊了几句就收场啦。现在是我们开始吃饭了。

每年我都会陪父母喝两杯的,当然今年也不会列外了,虽是女子,却有着男子的气概。于是父亲拿了一瓶葡萄酒、一瓶劲酒、一瓶白酒另加一些饮料,问我们先喝哪种,我当然是选择葡萄酒咯,倒好后,我先敬父母各自一杯,然后再听父母这一年的总结。边吃边喝边讲,一样也不落下,后来父亲觉得喝葡萄酒不带劲,我就打开白酒给他们斟酒,当然我也喝了三杯多,就这样,我们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年夜饭吃了好几个小时,话也比平时多说了几大筐,老爸今天喝了不少的酒,但是我知道是真的很高兴,我们很幸福

饭后,我帮着收拾碗筷,头有点晕乎乎的,但不影响我干净利落的收拾度。七弄八弄的好不容易弄好了,本该出去玩了或者说出去看烟火,父母就先出去玩了,我没去,也许长大了,不再羡慕家以外的东西了不久父母便回来了,到了傍晚,看见烟火泛滥,我很是向往,心里又不开心了(我没有烟花呀),父亲见了奸笑,然后说:烟花放在我听到这个就很乐了,顿时觉得老爸太好了,哈哈。

在下午的时候,哥哥他外公家回来的时候也买来了很大一捆烟花,再加上父亲买的,种类、数量都已经很多了。夜晚来临,本来不玩烟花的父母也玩起了烟花,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拿了几根,舞动着烟花,黑暗的苍穹顿时开出了七色花,欢笑声,烟火炸开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美丽极了,不得不说这是世间最美的旋律了!

年后,就走亲戚了,匆忙的几天一晃而过,转眼间已经要开学了,我收拾好行李,踏上返校的路之前,父母千叮咛万嘱咐几分不舍,几分留念,萦绕在心间。尽管很不想离开,但是我知道只有做翱翔天穹的鹰,才能带他们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并不多,一年一两次,如刹那烟花,但在我心里却是一坛尘封千年的酒,越久味越浓,对它的留念经久不变

家乡的荠菜


在家乡,荠菜是报春的野菜,春风轻轻拂过,最早醒来的是荠菜,它匍匐在河边沟渠的坡地上。一团一簇的新绿,吸引着女人们呼朋引伴,提着篮子,拿着铲子,寻寻觅觅挖荠菜。

荠菜是一种很不起眼的小草。民间好多人又把它称为护生草、枕头草、清明草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清明前后,荠菜在其它的小草还未萌动的时候,就破土而出。开始的颜色是浅紫,后来是深绿,再后来就成了绿色。让人看了就产生一种尝一尝的欲望。

荠菜的味道微甘,细品有一种大地的气息,令人回味,令人神往。科学分析证实,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钙的含量,每500棵荠菜竟高达1680毫克之多,超过了其他各种蔬菜甚至豆腐的含量。

荠菜和肉糜做成馅儿包进馄钝;和新鲜笋片笋丝烧成荠菜冬笋;和肉丝豆腐一起做成美味荠菜羹。吃过后余香会三日不去。

这都是在繁华的快节奏的都市里很难得的,我们可以用心去体味那种泥土的气息,这里远离了逐臭争利,锱铢必较,远离了轻嘴薄舌,争是论非,远离了锣鼓钲镗,管弦嗷嘈。细细地品位那是一种清醇,那是一种淡泊,那是一种宁静。

我喜欢荠菜,不仅喜欢它旺盛的生命力,更喜欢它身上那种清淡的,充满着泥土气息的味道!

每年三月草长莺飞的季节,也是荠菜茂盛生长的时期,满地的荠菜随着葱茏蔓延的春天,蓬勃生长。在春风春雨的滋润下,荠菜水灵灵钻出地面,绿油油的,晃人眼。每逢这个时候,就会想到童年的美好时光,那在春风春雨中挖荠菜的情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在脑海之中久久萦绕,挥之不去,让人留恋怀念。

荠菜又名枕头草、粽子菜、三角草、荠荠菜、菱角菜、地菜,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荠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多种疾病。荠菜营养丰富,含有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

荠菜,家乡最普通的一种野菜,留给了我太多的记忆,那记忆充满了甜蜜,也充满了辛酸和苦涩。

对于荠菜,我是有着深深的感情的,这种感情来自儿时,既不是它的药用价值,也不是它的营养价值,更不是它朴素的花。我对荠菜的感情源于它鲜嫩的叶。因为,我是吃着荠菜长大的。

阳春三月,荠菜刚从地里长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田野里,山坡上,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小时候,我经常挎着一个篮子,拿一把小铲刀,换两个要好的伙伴去挖野菜。你追我赶,我们边跑边唱儿歌,像一群活蹦乱跳的小鹿,向广阔无垠的田野奔去,是那样地无拘无束、无忧无虑!仰望蓝天白云,远看青山绿树,近听溪水淙淙,我们恣意地呼吸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感触大自然的怀抱,那一刻顿时体味到自由的无穷乐趣,心会得到彻底的放松。而这样的感觉确实要感谢荠菜的恩惠。我们来到山坡上,来到田野里,开始比赛,看谁先挖满篮子。弯下腰,眼瞅着荠菜,心无旁骛,我们只顾挖啊挖,没过多久,就有人一蹦三丈高地喊:我挖满了!挖得最快的伙伴能吃上挖得最慢的给买的冰糖葫芦。他含在嘴中,甜在心里,得意地咯咯笑着,那声音是世上最纯真、最灿烂的笑声!

小时侯生活贫困,粮食经常不够吃,一年中半年闹饥荒。为了不让肚子饿着,母亲就让我们兄妹到田野挖野菜充饥。那时的野菜很多,荠荠菜(荠菜)、刺角芽、灰灰菜、面条菜等。刺角芽我不大喜欢,上边有刺,扎手,也不好吃;灰灰菜与面条菜倒是好吃,但很少,不容易挖到。最好挖的是荠菜,田野、河畔、山坡、路边,到处都是,吃起来也不错,小时候,我也会跨上竹蓝,拿着小镰刀,跟着哥哥和姐姐一起去挑野菜,我们三三两两的走在乡间的田野里,每次都能挖上一篮子。刺角芽挖回去炒吃,灰灰菜凉拌,面条菜做汤面时作为青菜下锅。惟有荠菜,即可炒吃,也可凉拌,还可以做饺子馅。那时,能吃上一顿饺子,是十分奢侈的,做梦都想。

回到家里,我和哥帮着拣荠菜,母亲就忙着揉面了。荠菜拣好后,先用清水洗净,母亲再用开水烫一下,挤干水份,用刀把荠菜切碎,就开始对佐料弄馅心了。那时候最多在馅心里加上两只鸡蛋或者是一点豆腐,就已经是很不错了。母亲是精打细做的能手,身边放着一个低矮的小炉子,她坐在小板凳上,把炉子燃旺。炉子上面铺一块平底的圆铁板,把事先和好的面粉抓在手心里,往铁板上一点点地烙春卷皮子,一张张的春卷皮子在手中撑开如同一张张轻盈的伞面飘飘然地被掀起又叠成小堆,这反反复复的动作,在她们已经熟练得不假思索了。母亲摘下一块小小的面团,只见母亲快速地在手心里一转,一张圆而薄的面皮很快就出来了,再挑入一小块馅儿,左手心一合,右手指随意地捏几下,一个圆鼓鼓春卷就出现在我们眼前,随后,母亲把春卷整整齐齐的摆在桌子上。母亲又开始炕饼了。只见母亲把一只小包子放在手里一转,一只圆圆的小饼出来了。等锅烧热后,母亲先在锅里放上一点油,然后将饼放进锅里,不一会,一只只黄亮亮的荠菜饼熟了,满屋子的荠菜香味,那个香呀,真的让人直流口水。

在我们家乡,乡亲们爱吃饺子,把饺子做主食,也拿其待客。有迎客的饺子,送行的面一说。在我的印象中,早些年吃饺子,纯粹是改善生活,而且那时侯的饺子,基本上都不放肉的。现在想来,不放肉的荠菜饺子,其实味道也是很不错的。我现在也常吃荠菜饺子,但都是在超市里买的,吃起来感觉没有过去的好吃。我曾去野外挖过荠菜,吃起来味道还算鲜美,但总感觉有点生分,吃不出童年记忆里的滋味来。

荠菜还可以腌吃,不知道别人吃过没有,反正我吃过。大概是七六年吧,我那时正在公社读高中,家里穷,买不起食堂里的菜,常常自己从家里带些腌菜。常吃的是苤蓝丝、萝卜丝等。记得那年春天,家里没有了可腌的咸菜,母亲就到野外挖来了荠菜,为我制作咸菜。如今想来,荠菜制作的咸菜,味道还是很好吃的呢。

荠菜不仅是普通百姓家桌上的佳蔬,早在清代中期,它还被列为皇宫御膳食谱,成为皇家贵族的美食。荠菜是一种大众化的菜蔬,可采用各种方法烹制,如与肉馅、鱼泥合制成荠菜肉丸或鱼丸下汤,也可直接与豆腐、肉片等制汤羹或炒食,还可做成荠菜饺子或馄饨,甚至可与膏蟹、虾仁、塘鲤等合制成高档菜肴荠菜清香爽嫩,让人回味无穷。老家人对荠菜情有独钟。二月二,挑荠菜,荠菜包饼精拽拽,不吃不吃两三块。这就是老家人对荠菜的赞歌。

对于荠菜,人们总是喜欢把它与贫困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我的印象中,在许多关于荠菜的文章中,把荠菜说成救命菜。荠菜,成了忆苦菜。当然,我也一样。其实,荠菜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美味良蔬。我国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吃荠菜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诗经》里有:谁谓茶苦,其甘如荠之句。可见,古人很早就知道荠菜味道之美。唐朝时期,人们用荠菜做春饼,在立春这天有吃荠菜春饼的风俗。许多文人名士也对荠菜情有独钟,范仲淹在《荠赋》中写道陶家雍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入口中,嚼生官商角微。苏东坡喜欢用荠菜、萝卜、米作羹,命名为东坡羹。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人们认识到了荠菜的价值,开始种植,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栽培历史。

荠菜除了药用、食用外,还有一定的欣赏价值。荠菜根白色,茎直立,呈莲座状,叶羽状分裂,叶片有毛,边缘有缺刻或锯齿。开花时茎高20~50厘米,花小,白色,长圆形。说实在的,荠菜花确实有点不起眼,星星点点的小白花,几乎没有香味,它既没有牡丹的富贵,也没有桂花的浓香,更没有腊梅的傲气,属于那种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小花小草。但就是这样毫不起眼的小花,却是野地里的报春使者,很多植物还未从冬眠中醒来的时候,它已经向人们报告春已来到的消息了。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中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让人们对它充满了无限的怀想。可以说,荠菜花是春的旗帜。

现在菜市场上也有好多卖野菜的,但大棚养殖的荠菜没有野生的味道。过去,家乡人吃野菜主要是为了度荒年。现在人吃野菜,则是为了尝尝新鲜,换换口味,每每品尝这美味佳肴时,我总会想起童年时的荠菜香。荠菜先春而落,是最早返青的报春菜,它伏地而生,任凭风吹雨打,无所畏惧。

在阳光明媚的春天,约上几个小伙伴,到田野里去挑荠菜,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暖暖的阳光下,挎一个筐子,带一把铲子,呼朋引伴,连蹦带跳的奔向田野。踩着软绵绵的麦垄,望着绿油油的麦苗,大口呼吸着沁人心脾的麦苗青香。身轻如燕,飘走在田野里,收获着荠菜,收获着春天,收获着希望。

俗话说:三月三,荠菜赛灵丹,又有吃了荠菜,百蔬不鲜。挖一篮儿鲜嫩的荠菜,回家用凉水洗净,在案板上把它剁细,把花生面儿或豆面儿一起下入锅中,温火炖十几分钟,你就做成了家乡人百吃不厌的荠菜花生沫或荠菜豆沫。那四溢的香气,像南方的芝麻糊,让人直流口水。陆游曾赋诗赞曰:手煮肠下荠,美若乳下肠。故乡也有日食三顿荠,赛过活神仙的说法。听爷爷说,艰难的岁月中,榆钱、苦菜、白蒿、地瓜秧,甚至是树皮、草根,乡亲们都曾用来充饥,更不用说这好吃的荠菜了。是荠菜帮他们度过苦日子,迎来好日子,因此乡亲们对它有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特殊感情。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荠菜清香爽嫩,至今老家的人们对荠菜仍有很深的感情。荠菜,在许多人看来,它是乡野里最卑微的植物,它既跟爱情无关,跟吉祥无关,跟富贵无关。它所拥有的只不过是苦难岁月里的悲伤记忆。

又是一年三月三,到了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我愈加怀念起家乡的荠菜来

家乡的愁思


父亲又卷起了一支他手动的老旱烟,烟的叶子和杆混合而成的老叶子烟,点着火以后,父亲吧嗒吧嗒的允吸着,一股缭绕的青烟席卷着他的头顶,陷入到这种云里雾里的沉思之中。

父亲今年已经60多岁了,头发早已经花白了,见证过岁月沧海桑田的他显得格外沉静和安宁,已经没有了青年人的那种风风火火,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激情。现在做起事和走起路来都是慢腾腾的,不会再因为我们的不听话而怒火中烧。他现在是慈祥而又听话的,不管是做任何事情,都特别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听他的话一样。

回忆父亲的一生,是极其不平凡的,由于家庭的压力,他没有读过一天的书籍,所学的知识全拼借自学和大伯所教,他认识的汉子比我认识的都多,数学算起账来无人可比,现在60多岁了依然会用口算一些生活上的加减乘除。相比于我们这些整天坐在教室里面吃过洋墨水的人来说,父亲的意志和强大和我们形成了强大的对比,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写的一手好字我至今逾越不了,对二胡又有深刻的研究,陕西的老秦腔的很多曲子都会拉。这些优点我们作为子女的却一点也没有继承到。

如今的老父亲学年轻人玩起了手机,对斗地主玩的不亦说乎,还经常看抖音和火山小视频,以前只有一个手机的时候,母亲会和他两人抢一个手机,现在不会了,自从去年回家,我给母亲买了一个平板电脑,现在两位老人都是各玩各的,一个斗地主,一个看秦腔,互相不影响,互相不干涉,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现在父亲嘴上虽然很少表达,但是还是多么希望我们兄弟能够早日结婚,早点让他抱上他喜欢的乖孙,所以他偶尔会陷入与沉思,陷入与自责之中。奔跑中的儿子们却没有坚强的翅膀,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所以才导致现在的父母依然压力很大,尤其是冬闲的时候,天天闲时在家中,从不走动左邻右舍,并不是父母亲不硌人,而是村里面的闲言碎语、乱嚼舌根不得不让父母远离这种是非。

父亲的一辈子可谓是太不容易了,既要照顾有病的母亲,又要忙活地里的活儿,所以对我们兄弟之间的沟通并不深,但是知父莫如子,我们太了解自己的父亲了,要强的性格和面对困难从不低头的他过得却是非常艰难。

从联合生产到包产到户,父亲的日子始终过得是紧巴巴的,没有太多的积蓄和存粮,尤其是后面大哥上大学的时候,每年都会有青黄不接的时候,父亲就会找关系好的人家去借粮,等到新的粮食下来时再还给人家,我的高中时节就是这样过来的,所以我对父亲格外的尊重与爱戴。

有一年老家的土豆基本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很小很小的,父亲又去一个一个的挑拣出来,我当时很不解,父亲为何要这样,他的回答让我现在都回想起来潸然泪下,多买一个多挣一分钱。这是一个劳动了一辈子人的最朴实的回答。

父亲已经老了,但是他朴实的精神让我一辈子都受用不尽,尊敬的父亲,但愿您和母亲在千里之外吉祥安康。思念您们的儿子百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