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爷爷接孙子放学

爷爷接孙子放学

发表时间:2020-09-15

【www.qg13.com - 爷爷情感的说说】

两个人遇见了那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爷爷接孙子放学,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辆自行车。

我不识货,也看得出自行车已经有些时日了:整个车架都锈迹斑斑,车篮已破损,重新用木板钉做了一个四四方方的篮子;脚踏板也坏了,为了好下脚,用布裹了一个一层又一层;可能怕孙子坐着受疼,后座上绑了一块类似沙发垫的东西,上面也是一个小洞紧挨另一个大洞。

一个老人。

看着他,很是心疼:矮小的身材,稀疏的头发,脸上沟壑纵横,凹陷的小眼,枯瘦的双手,身穿一套类似解放牌的衣服,脚蹬一双解放鞋。在各类小车中,在打扮时尚的人群中,他会弯腰捡起空的瓶子没用的纸盒子,有时看见一个矿泉水瓶,他会小跑着去捡,生怕别人跟他抢似的。

一个小孩。

四年级,比同龄人矮小了许多,总是排在队伍的最前面,戴着厚厚的圆圆的眼镜,背着一个明显容量不够的小书包,一根带子快断开了,裤子要么有些短要么过于长,反正大半年了,我还没看见他穿过一条合身的裤子。

三点半,孩子放学了。八九月份,天还是很热,加上孩子总是好动,跑跑跳跳过不停,爷爷生怕孙子热坏了,班队还没解散,爷爷就等不及赶紧跑到孙子的班队旁(有次过于着急,也或者说,爷爷眼睛只看孙子,没看脚前的小护栏,差点绊倒,惹得众人哈哈大笑),拿下孙子的书包,脱掉孙子的外套,解下孙子的红领巾,跑回放在车篮里。孙子解散了,来到自行车旁,爷爷赶紧递上一瓶水,拍拍孙子的背,一切停当,把孙子抱上后座,蹬起车撑架,把车扶正,一边踩脚踏板一边坐上座,离去,回家。

三点半,孩子放学了。已是冬天,天冷,爷爷生怕孙子冻坏了。班队还没解散,爷爷跑过去,拿下孙子的书包和保温杯,给孙子加上外套,戴上一个并不合时节的鸭舌帽。孙子解散了,来到自行车旁,爷爷赶紧握着孙子的手,不停地搓,不停地对孙子的手哈气,暖和了,把孙子抱上后座,蹬起车撑架,把车扶正,一边踩脚踏板一边坐上座,离去,回家。

一条马路,一辆老旧的自行车,一前一后的一老一小,一幅画。

qg13.com扩展阅读

想念爷爷


爷爷总是闯入我的梦。

当然,我不知道爷爷是否死了,活着或者死掉的人都可以入梦。

爷爷还活着,活的痛苦不堪。他活在他跟奶奶终其一生建起的一间半的那栋房子的里间,没有窗,即使白天过去也是伸手不见五指的,他一米七八的身躯就蜷缩在那里,他得了肺痨,有人说那是会传染的,于是大家躲着这个瘟神,当然,大家还怕他,因为他像个骷髅抑或鬼了。我也不经常去看他,不经常的以至于我搞不清楚他已经死了还是苦熬着。

奶奶也不去管他。奶奶比爷爷大五岁,他们是娃娃亲,奶奶说她不喜欢庄稼人,因为她的父亲是生意人,说嫁给爷爷这样的地主家庭可以有终年吃不完的馍馍,离家近。奶奶吵着说,嫁到锅地门儿最近,老姥爷也不再理她,奶奶是家里的老幺儿,人称三小姐。奶奶喜欢军官,是的,她见过镇上过大兵,她的镇子也算中州名镇了,每每骑着高头大马的军官路过,英姿飒爽,英气逼人,奶奶的心飞向了镇子外的世界,所以奶奶23岁才作为一个老姑娘不情愿的嫁给了爷爷,奶奶出嫁那是名噪一时的事,人都说奶奶脚上有两只听话的油子,奶奶脚踩地上,它们就蹦到地上,奶奶脚抬起,它们又乖乖地卧到奶奶脚尖上,我不知道奶奶的三寸金莲是否又让他们偷偷艳羡了一把,但我知道,那不是真的油子,那是奶奶鞋面上扎的花蝈蝈,衔着上好的珍珠。反正奶奶出嫁时嫁妆丰厚,光凤冠拆了,上头的珍珠就装了半麻袋。

可奶奶还是没能安安稳稳的吃几年馍馍,她说家里被老翁队翁了,我们家是地主。奶奶干净,嫌弃爷爷腌,但是自爷爷病后她就踩着那双小脚忙前忙后的,只是缺乏交流,爷爷的眼睛更亮了,眼窝陷的更深。里间的墙上仿佛有个洞,爷爷就躺在床上透过那个洞看着我,也看那一丝亮光,那是阳光,也是希望。

但爷爷分明死了。

爷爷是躺在我家堂屋里那个小实木沙发上死掉的,临死时我不让人给他换寿衣,不让哭,他还没死,我怕他吓着,怕他因为我们的哭声没了活下去的希望。爷爷的脸蜡黄黑沉,下巴尖的像锥子,爷爷患的是肝癌,每天靠打针和高蛋白维持生命,到了后期他什么也不吃,嘴里满是药味儿,就那样坚强的爷爷,一米七八瘦的仅剩六七十斤的爷爷,夜里喊我去前院婶婶那里叫她来给打杜冷丁,那是止痛药,一个小时前已经打过一针了,我握着他没有温度的手,眼泪滴在心里,嘴里应着,好好,爷爷再忍一下,我就去。但我终究还是没去。奶奶在里间小床上躺着,她的眼很硬,从没有流泪,甚至到爷爷去世。

爷爷的一生,十八天没有了娘,二十几岁时顶着地主成分被推翻,赶马车,修水库

爷爷确实死了,死在奶奶生日那天,他大约怕我们会忘了他。怎么会呢。

醒来,今天是7月26,假如爷爷在世,今天当是他的生日。

接奶奶回家过年


刘凯初中刚毕业,就打着背包到省城打工去了。他这个十六岁的年龄正是青少年学习的黄金时段,可惜他不能继续上学了,他也不想上学,因为他看到家里艰难的日子就没有心思去上学。 更令他心疼的是他的爷爷奶奶,他们身体都很羸弱,特别是奶奶患有类风湿,她的双手双脚骨节都已增大变形,每走半步都吃力地,缓慢地向前挪着双脚,她的一双手骨瘦如柴,连抓鸡的力气都没有。他爸爸是个老成人,嘴张半天吐不出完整的话,又没啥技术活,平日就靠力气挣点钱。他妈妈呢,文化少,又比较刁蛮,对爷爷态度还行,但对奶奶是咋看都不顺眼,就像奶奶圪蹴在她眼皮底下一样,动不动就咧鼻子瞪眼的,滥发脾气。刘凯看不惯妈妈的做派,他待在家里就闹心,就暮乱。

刘凯从家出来已经半年了,今天已是腊月二十八,马上临近年关,他不知道家里情况怎么样,奶奶的病好点了没,从家里出发的时候,他一再告诉妈妈要对老人家好点,妈妈答应的很畅快,可他还是不放心。

对于这一点,去年过年的事刘凯依然记得很清楚。腊月二十三,是小年,爷爷父亲都没在家给村上一家人垫庄基,家里就母亲和妹妹在。他在同学家耍了半天,回来时肚子饿了,一跨进新房的大门就问:妈,米饭做好了没?

没做米饭,我给咱包的饺子。等你没等着,我和你妹都吃了,就剩下这些没下的生饺子。

刘凯看到桌子上荆篦排列的饺子也就够一个人吃。我奶吃了没?

不知道。你不用管她,她在她家吃。

刘凯二话没说,跑到奶奶的土房子去看,奶奶正在艰难地切菜,准备做饭。

奶,别做饭了,我给你端饺子吃。他夺下奶奶手里的菜刀。

好娃呢,婆不吃。

您吃,我端去。说完就回到新房连荆篦带饺子往出端,他妈妈看见了。

你端哪里去?

给我奶吃。

你给我端回来,给她白吃?她啥都干不了。

刘凯不理,径直端进了奶奶的厨房里。

给你说婆不吃,你咋犟很。奶奶说。

你下,咱俩吃。

我吃,你妈又要骂婆了。

没事,有我在呢。

不一会儿,饺子煮好了,奶奶盛了一大碗给刘凯,来,我娃吃,婆不饿。

刘凯看奶奶不肯吃,就把饺子又分出一小碗,小碗留给自己,大碗给奶奶。当奶奶刚端起碗要吃,刘凯妈扑进屋里,夺下奶奶的碗。

谁让你吃的?给你吃还不如给牛吃,牛还能犁地。说着就要端走。

刘凯拉住妈妈;你今天还给奶吃不?不给,我就走人,以后别指望我管你。

刘凯妈愣了一下,把饺子碗狠狠地墩在了锅头上,头一扭出去了。

除夕和大年初一,奶奶一个人在前院的小屋子孤孤单单地,没人理没人管,他也没办法,唉

哎,刘凯。你想啥呢?同伴看他出神的样儿,问刘凯。

正在打背包准备回家过年的刘凯,听见谁在问他话,扑棱回过神来。噢,没想啥。

刘凯和同伴收拾好了行李,搭乘904高速回到了自己的城镇,在街道下了车,然后坐上回村的昌河往家赶。车上坐着村里的叔叔婶婶,他顺便问身旁长得胖胖的女人道:婶子,最近我妈对我奶咋样?

好着呢。

好啥呢好。隔壁的叔叔反驳。你奶吃了你的饺子,你妈整天吊着脸骂你奶。

刘凯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不再说话了,只是低着头想着什么。

下了车,刘凯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奶奶,他快步跑上土塄上的场院,一眼看到奶奶的土房子门开着。这土房是两间厦房,又浅又矮,墙都是黄泥墙。它和后面的新房差得远了,新房四间大,又宽又亮,洋气的很。刘凯跨进门,看见奶奶合身盖着已经发黑的被子躺在土炕上。

奶,我回来了。

哦,我娃回来了。

他俯下身子问:奶,你怎么了?有病吗?

没有,就是困。

我爷呢?

在你家新房里呢。

过年了,你咋不到后房和我们过年呢?

我不去,我能做能吃,还是一样过年的。

是不是我妈不要你回去?

没有,我不想去。

这是我给你和我爷买的好吃的。刘凯掏出几包食品。叫我寻我妈去。

刘凯的奶奶拽住孙子的胳膊:不寻了,咱过年呀,别弄的都不高兴,晦气的不好看。

刘凯抹脱了奶奶的手,你不管,过年呢,咋能把你一个人丢在这儿,这叫人知道笑话我呢。他径直奔向新房去。

正在揉面准备蒸馍的刘凯妈一抬头诶,我凯凯回来了。

嗯,妈 我跟你商量件事。

啥事还这么正儿八经的?

是这,咱过年高兴不?

当然高兴啊,我娃回来了,能不高兴嘛。

高兴了好,可我不高兴。

你咋可不高兴了?你出啥事了?老板没开工资?还是把钱丢了?得是谁欺负你了?

都没有。

那咋了?

我婆不在咱屋过年,我心里难受。

难受啥呢?她一个人过多自由的,没人说没人管也没人打扰,怪清静了。

你说这是啥话嘛,你咋能这样对待奶呢?奶好坏也是咱家的一个人啊。那你以后老了,你刘凯声音有些高。

我咋了?噢,你不想管我?你个没良心的,我给你跑前跑后盖新房,为了谁?你爷搞的挣了几个钱,你爸挣的也不多,都有功劳,你奶啥啥做不了,没帮上忙,这新房她住不成。

那我啥也没做,我也就住不成了?

你不一样啊,你是我儿子,房就是给你盖的,当然能住了。

这房我和奶都没出力,没有贡献,我奶住不成,我也不住了,我和我奶住。

这娃咋是这样呢,你气死我呀?

你光说让我奶回来过年不?

这恐怕不行。

好,你不要我奶回来,我和我奶过年。你不管我奶,你老了我也不管了。等你老了的时候,你也住在前面的土房里,你病了我也不看你一眼。

刘凯妈一听,心里袭过一股寒气,浑身上下冰凉,如同跌进了雪谷。

你叫咱妈回来吧,她一个老人能活几年,怪可怜的。娃说的对,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有得病的时候,咱再别和老人计较了。你不要老人回来,这也说不过去。再一个,你不要老人回来,你这是逼娃不回来么。刘凯的爸爸开了口。

叫我奶回来吧。刘凯的妹妹也帮着刘凯说话。

回来,能行,但吃饭时,她不能围在桌边,她一个人坐在旁边吃。

这不行,你这不是又嫌弃我奶吗?

如果这样的话,你奶就别回来了。

要是这样的话,我也就不回来了!刘凯说完就背起行李往门外走。刘凯的妈妈也没拉儿子,刘凯就出门去了奶奶的土屋。

一家人不欢而散。

就这样闷闷不乐地过了半天,眼看着天就要晚了,还不见刘凯回到自己身边,刘凯的妈妈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想想娃回来高高兴兴过年来了,今儿反倒弄得叫娃生气,算了算了,就暂时让老人回来吧。

他爸,你去给咱娃说过年让他奶回来吧。

刘凯的爸爸立即从火炉旁边站起来,来到母亲的土屋里。

凯,你妈答应让你奶回到新房里过年。

好,爸,明天我把奶送过去。

第二天天刚亮,刘凯就起来帮奶奶爷爷打扫了一间房子,支好了一张床。然后就去奶奶的土屋抱炕上的被褥。

奶奶拦住孙子,被褥不拿过去了,夜里就睡这,我习惯睡炕。

刘凯一想 也行,白天吃饭就过去。

他小心翼翼扶着奶奶向新房走去。走到新房大门口时,他奶奶忽然停下来,不往进走了。

奶奶不去了,我还是在前头过年好。

怎么了,不是说好了么。刘凯说。

我回啊,凯,把我扶回。奶奶坚持要走。

您到底咋了?

不咋,我不习惯住新房。

过一阵就好了。

你婆不愿过来,就别勉强了。刘凯的妈妈说。

刘凯突然发现妈妈冷着脸瞪着眼狠瞅奶奶。

刘凯一下子就明白了妈妈的意思,他知道她心里还是不愿意让奶奶回来。

刘凯装作没看见,也不理会妈妈的表情,强硬地把奶奶扶进了新房,按坐在大方桌旁的高椅子上,然后给奶奶倒了杯红糖水,双手递给奶奶手里。他叫妈妈也过来坐在方桌的另一端。

妈,平时我很少和你说话,现在请允许我对你说几句话,你先听听,看有道理不?哪里不对,你可以骂我打我。

你说。

我婆老了,她需要家里人照顾,作为晚辈应当尽责任养活老人。再想想我们自己,将来也得老,老了谁照顾?还不是儿孙嘛。如果儿孙不管了,谁心里都不好受。就拿您来说,到你老年的时候,我和妹子没人管你,你是啥心情,你也肯定会责骂我们,你说是不?

刘凯妈妈不做声。

再说,我从学校出来的,虽然学的不优秀,可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要孝敬老人,孝敬老人没错吧?

没错。妈妈说。

将来我还要好好孝敬你呢,咱对奶奶好了,我将来也对你更好,为啥呢?因为你孝敬老人,给我们做了好榜样,又有功劳,我得加倍孝敬你。妈,你说我的话有道理没?

有,有。妈妈说:你到底上过学,懂的道理比没上学的我多。既然把你奶接过来了,就和我们一起过年吧。

怀念爷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时,很多年前的这个季节,我的爷爷因病去世。虽然我和爷爷未曾谋面,但是爸爸总是在我耳边给我讲过去的故事,讲爷爷对他的教育和引导,爸爸的话让我很是神往。我真的想和爷爷见上一见,渴望他的大手抚摸我的头,渴望着他带我到田边去走一走,渴望着他给我讲讲过去的故事我一直渴望着。

从记事开始,我就从爸爸平日里的各种言谈中对爷爷有了shenru的了解,也因此和爸爸一样,对爷爷有了很深的情感。

爸爸心中的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年轻时整天忙忙碌碌总有干不完的活。爷爷是生产队队长,家里有8个儿女,在艰难的时期,全家人经常会有吃不饱饭的时候,但他从没往家里多拿一粒粮食,还经常把领来的粮食拿出一部分接济给更困难的人,自己每月靠挖些野菜解决全家人的温饱。我真为家里有这样一个爷爷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爸爸说爷爷和蔼可亲,干活从不怕累,不怕脏,在尝到自己没文化的苦头后,想方设法地挣钱供儿女上学。爷爷经常给爸爸讲故事,讲他长大后去当兵的峥嵘岁月。使爸爸在爷爷的描述下对部队有了初步的了解,中学毕业之后,爸爸毅然报名参了军。

是爷爷的鼓励,使爸爸在军营里学习成绩逐渐上升,先后被评上了优秀士兵,当上了班长,考上了军校,入了党。正当爸爸在军校努力学习时,爷爷因劳累过度得了重病。但爷爷在病重期间,说什么也不让在家的儿女拍电报让爸爸回来,说怕耽误了爸爸学习。就这样,爷爷在住院一个月后,喊着爸爸的小名离开了这个他依依不舍的世界。

这就是我的爷爷,一个勤勤恳恳,大公无私,善良可亲的人。

清明是祭奠祖先的日子,我怀念起远在天堂的爷爷,怀念他的勤劳、怀念他的大公无私、怀念他做事一丝不苟,怀念他的和蔼可亲,怀念他的善良,怀念他春风拂面的笑脸,更怀念他善于给人鼓励和榜样的力量。

请爷爷放心,我要学习您这些高尚的品格,好好学习,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李爷爷


每一个生命里都有一个自己无法忘掉的经历,我也不例外,也许是冥冥中就已注定,有的人能够健健康康的活着,却有的人生命却是那般脆弱。生命对于有的人来说也许是很坎坷的,生与死总是件无可预料的事。

那一天我终于平安的出院了,但我看得出爸妈和我一样,依然很怀念着李爷爷,很多天过去了我始终想不出该怎样描写他对我的关心和疼爱。默默之中也有为他流泪的时候,感动之余,心也还是回痛的。

他和我在一个住院部的病房里,那一天我还记得,1月16日,我的病已经延误了两天还没得到手术,爸妈都很着急,生病这些日子里我很少对别人说过一句话,包括爸爸妈妈。那是我看到他的第一眼,也是他让我对他说了第一句话,他的善良和他的笑容,在生命结束的那一刻好象已经永远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我看到,一个生命在苦苦的挣扎之中,拼命的还要和病魔抗战到底。李爷爷,他是我心中的英雄。

那一晚还记得李爷爷对我说了好多的话,他也是上个星期才做完的手术,是咽喉的部位,所以他说话的声音很沙哑,但我还算听得到他说了什么。他总是鼓励我要勇敢一点,手术一点都不会疼,但我还是很担心,毕竟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想着还是很害怕,那一晚他说了很多,站在窗户前来回的走动,我知道他在做复健运动。

第二天,在各位医生的商讨下,他们决定立刻给我做手术,临走的时候李爷爷对我指了指他的咽喉,并且微笑的看着我,我知道他想对我说什么,要坚强。进了手术室的那一刻。

我一次次鼓起的勇气还是不行,而这一次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全麻手术过后,在被推出手术室的那一刻,我看到爸爸妈妈,小姑姑,所有来看望我和为我鼓励我的亲人,妈妈和小姑姑都还在哭得不行,我才知道医生在刚才就下了病危通知,他们还以为,但据我所知手术不在医生预计的三小时之内,准确的时间是四小时三十三分。

回到病房我看到李爷爷笑了,他很关切的问爸妈手术是否成功,爸爸高兴的告诉他手术很成功的时候,他也很高兴的看着我,其实生命是否该要终结,说实话那一刻我也不清楚,但我想我还是很幸运的,生命依然纯粹而完整。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我们眼睁睁的看到一个生命的离去,却只能无能为力。

那是我手术过后的第五天夜晚,大概十一点左右,李爷爷的病痛突然发作,医生马上就将李爷爷送进了抢救室,当李爷爷的家属赶到的时候,医生说这已经无能为力了,我的心一下子变得很混乱,李爷爷还是走了。我几乎都要和他的家属一起哭了起来,脑海里满是疑问着为什么?

这一晃好多天又过去了,想着自己很快就可以出院了,窗外的麻雀已经在树枝闹过不停,这又是一个冷冷的春天,我也听说过这个春天的故事,那是从李爷爷的手札上面看到的,他说:我不能和自己的家人一起过这个春节了。感动并非要有事实或人物的存在,偶尔的一句话或一件物品也会让人热泪盈眶,象李爷爷这样和蔼可亲的人,就是我身边的感动。

三麻子爷爷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甜美的梦。

我的梦,融浸在七十年代末一个叫做许庄的村落里,小村庄地势稍高,青苗为盘,黄杨镶边,清水半绕,农户院看过去黄澄澄得实在,都是用地下一米的黄干瓣子神仙土即黄胶泥夯成的板墙,屋顶覆着黄灰相间的草苫子,冬暖夏凉。

时常有一个画面:一个清澈透明的夜里,梧桐花盖满小院,小轩窗用弯弯的棍儿支着,繁星闪耀,明月可鉴,一个人把心思放在静怡的时空里,直勾勾地看,美滋滋地想,从拖拉机手到飞行员,一个个细数自己的梦想,想着想着,走神了,就成了墙上风光无限大干快上,多快好省的画中人,算是有了一个暂且的雄心壮志。说它暂且,是因为孩子的心,如同六月的天,转眼就变,但不论怎么变化,现在想来,那些理想要么就是高高的,大大的,虚幻的,要么则是低低的,浅浅的,有点小家子气,都不能提起,说出来也会当做噱头。但我还是喜欢那时的想,那时的念,它那么纯,那么真,那么甜,让人怎么也舍不得忘记!

听大伯说,老屋原在街里,只是两间西屋,便和同院北屋里大顺家置换村南一块空园做了宅基,黄土垒房,草秸围院,槐条编门,周遭绿油油生机万千,就算是个家了。到我五六岁的时候,周围零星便有了几个住户,便于老村南的几十户人家并称为八队,也算是有了新的领导组织了。

在队里,队长有绝对权威,老百姓的眼里,就是党,就是政府。

三麻子爷爷是队长,足够强悍所以威压,一米八有余的个头;一脸的麻子,大坑套着小坑,所以,我们一群光腚娃私下里称他为坑爷;一双芭蕉般大的手,能同时擎起五六拾斤重的娃;一尺长的烟袋杆子插在腰间,油黑锃亮的牛皮烟袋在腰间傲慢悠荡。印象里,除了冬天,他是极少穿鞋和上衣的,所以脚板儿硬的像生铁,脊背上肉疙瘩像裸露在东河里的荒滩,汗津津隆起来,连年轻的后生也会惧怕三分。

不怕雨不怕风,就怕三麻子爷爷吹哨子去上工,三更天,夜还昏昏沉沉的时候,三爷爷的哨子便吹得倍响,紧接着就是一条街的狗吠连连。

大伯说,周扒皮也没这么准时。这哨声,尖得像把刀子,顺风扎在一家一户的美梦里。

好多人暗自揣摩,三麻子爷爷的金哨子是哪来的?也有人会借机挖苦,显摆一下自己的能耐,就挑衅着:

三爷爷,这哨子没有舌头,咋能吹得这么响,上级发给你的吧!

三爷爷,昨晚个又吃几个地瓜干子馍馍,小心着点,甭把腮邦子吹炸喽!

三麻子爷爷一个厉眼剜过来,脸上的大小麻子颤动着,骂道:小王八羔子,你有舌头可没啥用,干活去,小心我一把手掐死你!.

人们哄笑着上工去了,三麻子爷爷断后,踱着墙喊着:传东家的,宝龙家的,现德家的,培光家的,懒娘们,上工了,快起床!

八队的地大多集中在村东的十亩柳行地,在村外几里之外,捎带着路上耗费的功夫,上工自然要早,金沛爷是个明白人,嘴头上总说:这人勤地不懒,不下苦力,粮食哪里来啊?不比生孩子,一窝一窝的。

十亩柳行地是块荒地,杂树丛生,杂草遍地,荒地是需要人来养的。

队里青壮年每天出工,三麻子爷爷就让十几个老头儿在队里造肥积肥。放了暑假,我们这些光腚娃子,也抗着个粪箕子到旮旯子里拾猪、狗、人等各种动物的粪便,然后交到队里挣工分。

他们先在生产队牛棚后面挖一个十米见方的大坑,用石枕儿夯实四周的墙土和地基,注满肥水,然后把牛羊粪和费草料扔在里面发酵到冒泡,那呛味儿,连牛闻着都打喷嚏。

有时候,天蒙蒙亮,待大家早上都不上工的空儿,队长的金哨子倒是不再响了,可那些老头儿就会挨家挨户收尿积肥,老张头是个老顽童,每次走到狗剩家,就会晃荡着宅门嘻嘻哈哈地喊叫着:二奶奶,拉完尿完了没有?

你个狗死孩子,老不死的东西,早上饭都没吃,拉个屁!给我滚,回来再收。院子里麻雀铺地,扑棱棱笑着飞走。

肥水不流外人田。经三麻子爷爷这么一拾掇,一晃几年,十亩地就成了村里一块福田,麦子可着劲地从荒土里长出来,像穷人家的孩子竟比地主家的高了半头。

看着怀了娃一样金灿灿的麦穗,三爷爷笑得包不住嘴,他叉着腰,脚板儿踩在麦栅上,啪啪啪作响,从地的这头咋呼到那头,然后从那头又咋呼到这头,催促得人不得闲,生怕麦穗儿炸了怀。

麦栅扯南道北,割成一条条雪白的绸缎,麦子一个个结结实实捆得像头嫩黄的老母猪,密密麻麻排在绸缎上。割麦的人不时抬起头,擦着汗,相互吆喝着,鼓着劲儿,闲谈里满是收成,有些泼辣的女人看到三爷爷,也会套近乎儿:三爷爷,你看,日头都快掉下去了,你还穷咋呼个啥?还不去大队抢打麦机去。

天刚抹黑,汽灯就被高高擎在场院中间的梧桐树上,丝丝地冒着白气,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乡亲们便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汇拢过来。三爷爷点着点火的捻子,左手一边旋进柴油机,右手就已经迅速摇着摇把儿,随着他急促的呼吸,柴油机便愈来愈烈的呼哧地蹦蹦蹦启动起来,于是整个场院也被点着了,一阵欢呼后,炸麦的,打麦的,接麦的,堆麦的,垛麦秸的,依照金沛爷的分工,人们紧锣密鼓地忙碌起来

到了半夜,人们都看着黄澄澄的麦子入了仓,便相继回家了。

三麻子爷爷也累了,可按村里规矩,打麦机第二天一早就要交给九队,他说,各组长留下,歇人不歇马,剩下的麦子能打多少算多少,省得再用石头碾子压。

第二天一早,三爷爷的金哨子破天荒竟然没有再响。

娘说,金沛爷的手指头断了三根,齐刷刷的。昨晚困得不行,手绞到打麦机里了

再见三爷爷,是事后半年多,大伯从城里工厂回来,带回几个小菜,三爷爷就会闻着味儿跑来喝上两盅。

大伯给他斟上酒,他用左手端起盅子颤巍巍地端到嘴边,滋溜一口滑进喉咙,然后咕嘟一声咽下,嘴里砸吧两下说:好酒。再用左手捏起筷子,戳起一口菜,把嘴凑过去,一口吞下。

我偷偷瞄了一眼他半隐袖口的右手,心里嘬了一下,头皮竟然麻酥酥的。

酒过半巡,他把我揽在怀里,夹一条小炸鱼放在我手里,油乎乎的嘴掇在我脸上,说:这孩子出息,给爷说,长大了干啥?

像爷一样,当队长。我自顾吃鱼,三爷爷早笑得前仰后合,脸上的麻子一颤颤地说:

这算啥出息,至少,也得像你大伯一样,当个公家人,吃国家粮。

三麻子爷爷自从手指绞断后,也不再当队长了,但金哨子依然吹得嘹亮,不再是叫人,而是叫生产队的牛儿,喂料和上工。一到放了暑假和寒假,我们这些娃子们,闲着没事干,于是一窝风的涌在三爷爷看牛儿的大床周围,捶背的捶背,揉胳膊的揉胳膊,缠着他讲故事。三爷爷点上一锅子旱烟,然后拿出来一大把瓜子和糖块,让我们这些小馋猫的嘴也不闲着。三爷爷不知从哪儿知道那么多的故事,特别是那些鬼故事,什么人背老鸡两眼滴血黄三太大战羊血五故事讲完了,我们的眼前晃动着鬼怪的影子,都不敢回家了,于是三爷爷就抽着他的大烟锅子,一个一个地把我们送回家。

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那条老街已经铺成水泥地面,老屋也相继盖起一排排崭新的二层楼,而三爷爷那些人,好多已不在人世,但那些事那么真切,闭上眼就会留在梦里,像老院的那颗梧桐,梦中生,花虽逝,香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