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父亲--追忆亡父!

父亲--追忆亡父!

发表时间:2020-09-27

【www.qg13.com - 父亲的情感语录】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亲--追忆亡父!,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追忆亡父。

父亲,您知道吗?

在您离开后的这些天里,

每个深夜,我都是辗转难眠。

只要我合上眼,脑子里就会有您的出现,甚至,还会做一些奇怪的梦

而每次从梦中醒来,我的内心深处都充满了深深的自责和懊恼。

明明不久前,

您手术的时候我还回去探望了您呀!

在我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

您曾满怀心事的对我说:你整天写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用吗?能当饭吃,还是能当钱花呀!

当时,我知道您是为我好,可写作毕竟是我的兴趣爱好呀!

所以,我对您的话有些听不进去

记得您还对我语重心长的说道:孩子,你的危机在五年之后呢!你要明白这个道理啊!

但是,当时我真的不太明白您所说的危机是什么,我那一刻的我,

还是很是排斥您这忧心忡忡的看法呢。

只怪,我那天没有仔细听您老人家的话,其实您在我心里的形象,始终是威武英明的呀!

虽然,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您的用心良苦,可惜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您也已经永远的不在了。

父亲,我错了,是我辜负了您的苦心栽培和养育之恩!

此时此刻,纵然将九天银河之水倒挽,也是换不回你的生命了,

只有用我的眼泪洗刷一点儿子心中的愧疚吧!

我是万万没想到,

就在我离开您,还不到短短的一个月,您就撒手人寰了。

父亲啊!

儿子再也听不到您的谆谆教导了,

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有什么事和向您请教了,

让您为我提供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参考了。

我再在也不能得到您的爱和您的关心了

回想您这一辈子,为我们这个家,为我们这几个儿女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啊。这些我都知道的,可是我不成器,辜负了您啊!

您在世的时候,我竟没让您享过一天清福。

如今,您走了,您走的是那么的决然,让我没有一点点的准备,毫无预兆,惊慌愕然地承受着这晴天霹雳!

父亲呀,孩儿对不起您,这些天孩儿不曾记得有过多少次,给您跪下认错了,尽管我已经再也唤不回您了,也得不到您的原谅了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如果,在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一定好好听您的话,好好的孝顺您,做个懂事的孩子。

这些年总想着,您还年纪不大,我还是有时间回来尽孝,等我有了足够的能力,我就带着您和妈妈,我们全家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开开心心地让您和妈妈享受天伦之乐。

总觉着您还年轻呢,我现在还不用承担这么多啊!可是,您用你的生命,用无情的事实给我上了一堂血淋淋的课。

父亲,难道您要让我从此在心中,永远装着对你的愧疚,遗憾和悔恨活下去吗?父亲,我多么想再听到您的声音,多么想再看看您的样子。

那天,我听说您在急救室抢救,那一刻我感觉天要塌了,我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碎了一地的声音。

我一遍遍祈求上天,紧赶慢赶地往家奔,却还是没有见上您最后一面啊。我的父亲!

不过请您放心,痛定思痛之后,我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您走了,我会努力承担起该我承担的责任和孝道。

我会常回去陪伴母亲的,我会像您一样勇敢地撑起我们这个家,尽管家已经因为没有您而残缺了。

但是,我们会坚强地活着,愿您能走得安心一点!父亲,希望天堂里再也没有灾难和病痛。

还有一个事情,儿子我再给您汇报一下,我最近认识了几位哥哥姐姐,

他们对我都很好,也很关心我。

所以即使我离家在外,也不是孤单无助的,您就放心吧!

父亲,愿你一路走好!来生我还想做您的孩子!今生儿子没有还清的养育之恩,来生我一定努力报答您。

那时我一定好好的孝敬您老人家,再也不能让您为我担心了。

可是,可是有来生吗?我的父亲啊!您撒手走了,让我们怎么过下去啊!只要想到您,我的泪水就像泉水一样止不住地流。

我答应您会坚强起来的,我一定会好好的照顾母亲和全家的。您再也不要担心,愿您在天堂能看到我们!

父亲啊!我的父亲啊!我只能用此文来缅怀您,表达对您的不舍和无尽地哀思了。

愿天堂的您能感受到,我对您深深的思念吧

李墨涵致父亲。

qg13.com精选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


一转眼长生长到十三岁了,他似乎发现自己长大了,嘴唇上边已经长出一丝淡淡的胡须,喉咙也开始突出一节,他听人管这叫喉结。他发现自己的声音变的粗重起来,不再如燕子那样轻盈。他烦恼这种变化,还没来得及为这种变化做好准备。他轻声地问妈,我是不是变丑了?他妈说不是,是变成熟了。他不大的脑袋里还没有迎接好成熟这个词的概念,他以为长大就意味着变老,变丑。确实,他长的很好看,在男孩子里算是很清秀的那种,他的女玩伴也很多,大家放在一起,甚至看不出他是个男孩。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他骤然冒出的个头,说出话嗡嗡声的声调,以及胡须和喉结都已经很明显地把他和女孩子区别开来。而且他发现他的女伙伴们已经不喜欢和他玩了。之前很轻易地他就能拉起女孩的手一起玩,现在那些女孩都扭捏的不给他牵手了。他问道为什么啊?女孩子不说话,但是就是不给他牵手,脸上还泛着一丝红晕,让他着实摸不着头脑。他没有意识到是女孩子的问题,还以为是自己惹人家不高兴了。就还像小时候哄小瓶一样哄她,好了,都是我的不对啦,对不起啊,我该死,你打我出气吧。

以前只要小瓶听到这些,就会又高兴的和他玩起来,可现在他发现不管用了。任他怎么说,女孩子都带着犹豫,然后远离他了。他又回家问妈,妈说傻孩子,人家长大啦,当然就不能给你拉手了。他想不明白为什么长大了就不能拉手了,以前不是拉的好好的吗?于是他越发地恨起长大这个词。他常常念叨着小花,说只有小花还和他好,小花是他家的狗,一身的雪白,只有脖颈处有一块乌黑的胎记。他对着小花叫两声,小花就摇摇小尾巴跑到他身上来了,伸出红红的舌头舔他的腿,他被舔的痒痒的,于是就喊了声去去,小花就像离弦之剑一样跑出去,像是追赶着坏人。

当然这是长生长期训练的结果,就像他们之间约定的暗号,只要说声去,小花就变的凶恶起来,随时准备去追咬恶人。现在长生只有和小花玩这个游戏才能稍微纾解郁闷的心情。小花也乐此不疲地顺着主人,即使他明白外面没有恶人,但也快速地跑到外面嚎叫几声才又摇起尾巴来到长生身边。长生说好小花,我一定把你好好养,给你最好吃的。小花象听懂了似的,呜呜地回应着,还把头伸进长生的两腿间不停揉搓着。

后来小花被路上的汽车軋死了,他抱着小花的尸体哭了一夜。他妈妈看着心疼,说道别哭了,小花死了身上脏。他大声叫道:它才不脏,我才给它洗过澡。他妈妈于是不再作声,只是吩咐说要找个好地方把小花埋了。于是长生第二天天刚亮就起床去了一处小山丘,挖了一个大坑埋葬了小花。临了还嘱咐着说小花你放心,我每年都来给你扫墓,你好好地在这呆着吧。

没有小花的日子,长生烦躁了几天,就又找邻居家的二手玩了,二手是男孩,以前长生只顾着和女孩玩忽略了二手,如今女孩们不理长生了,他只好去找二手。二手也是独孩,没有伙伴,于是他们在一起也就玩的热火朝天了。只是二手比长生大两岁,就要长生管他叫哥哥,长生不答应,长生不想有个哥哥,以前长生是那群女孩子们的哥哥,现在一下子比人矮上一截,显得很不舒服。二手说你不喊,那我就不带你玩了,长生憋了半天说不玩就不玩,我还不稀罕了呢。

于是他和二手就疏远了几天。可是实在又找不到其他的玩伴,隔了几天,两人又莫名奇妙地好了起来。谁也不提当哥哥的事了。长生问二手长大了做什么,二手说去当兵,长生说当兵会死的哦,二手说你懂啥,现在当兵不会死了,现在是和平年代,长生吐了口痰说道:当兵不打仗那还当兵干什么?我以后要当商人,就是那种拉板车卖货的,这样就能见到各种各样的人了。二手嗤笑道:就你的小身板,能拉车出了镇子就不错了,还想遨游世界去,真是笑死我了!长生骂道:就让你瞧着去,我以后一定拉车卖东西去。

长生后来不跟二手玩了,因为二手又找到一群伙伴了,那群人据二手的说法是比长生更有见识的,他不愿跟长生这个屁孩子玩了。长生啐了一口说道:让你瞧不起人,我以后会玩的比你更带劲,让你跟着我屁股后面追着让我带你玩。不久长生就找到个好玩法,他把自家腌的肉带着到镇西北的沙滩上烤着吃,还鼓动了一批人跟着一块去。当然都是比他小的小孩,他终于找到了当老大的感觉。那群小孩惟他的吩咐是从,他心里对着二手说:让你看看我现在混的比你好多少倍,让你当初看不起我。他的这番嘀咕二手是听不到了,二手在一次和人打赌时丢了性命,二手说他能在水里憋气憋一小时,别人不信,于是二手就在自家的水桶里练憋气,终于有一次他喝了太多水,没缓过劲来就躺下了。这事在那不大的镇里传开了,人家都说二手是个犟种,非要去验证自己吹的牛干嘛。可是长生却不这样看,他认为二手是个真男人,他跑到二手的坟头上,竖起自己的大拇指喊道:二手我认你当大哥了。

长生后来长到二十岁的时候,还想起二手的事,他心里还暗自为二手的英雄往事而慨叹,只是他变的越来越沉默,他认为他自己变了,他终于认识到了长大的感觉。长大就是越来越不喜欢说话,越来越变的喜欢思考了,思考那些曾经不会想到的事,娶媳妇生孩子赚钱盖房子,长生发现自己真的长大了,体会到成熟那两个字的含义了。

追忆往事


我很喜欢千百惠的《走过咖啡屋》。唱尽了初恋的美好和忧伤,还有对往事的回忆和缅怀。

终于来到了这个他日日挂在嘴边的餐馆,张雷记绿豆面。

他把它传的那样神乎其神,好吃,超级好吃,可他从来没有带我吃过,我把这都归结于他的家境贫困,他的家境是可以用贫困这个词形容的。

今天我终于一睹张雷记芳容,加班到八点半,已是饥肠辘辘,真的好吃,即使我们还点了糟鱼,羊肉串。

坐在这里,不由让我想起往事,往事如烟,他如梦。

曾经我是不喜欢鲁山这个地方的,这里不是我的家乡,我也分不清东西南北,但是我能记住,我不喜欢这个城市的东边,北边,而他恰恰就在我的北边工作,东边生活,还是在那样不起眼的小单位,也许从一开始我就没有以平等的眼光去看他,我说,你哪哪哪都不如我,这个哪哪哪包括了文凭,学历和家境。

他是我的初恋。

假如时光倒流,不知道我是否还会待他如初。我知道,他会待我如初。

如今到了新单位,在他东边不远的地方,我才知道他骑摩托车去我原单位要经历多少路途和艰辛,多少个长长的夜路都是他独自走过。

不经历永远不知初恋有多难忘,原谅当初的自己,幼稚,任性。

虽然我现在还是孑然一身,但是我还是相信,缘分不会缺席。

谢谢你,让我遇见你。

你我近在咫尺,我从未打你门前走过。

此情成追忆


秋意几许,暮雨潇潇。执手相看,竟是你迷离的泪眼。一袭白衣,些许愁肠,都消逝在那淡云微雨之中,或许,那一世的相逢都在梦中,或许,此生的约定早已随流水那般无影无踪,多情自古伤离别,就在深秋,我曾经题在红叶上面的诗句,默默化成相思,化作泪水。

当年,是谁将我的词传颂在街巷,是谁一纸柔情,写满了矮纸斜行,是谁翩翩起舞,演绎着一曲衷肠,是谁独倚栏杆,注目着洒满庭院的月光?

红尘一段,缱绻了多少的爱恨缠绵,情思一缕,温柔了多少诗意的时光。是你的歌声飘荡在市井街巷,是你的蝇头小楷,让诗意流芳,是你那惊鸿一瞥慰藉我干涸的心灵,不在孤独彷徨。从此,脑海中浮现的就是你的容颜,你的笑靥,你那轻灵的舞步,敲打着我心灵的节拍,化作音符蹁跹在渺远的天空,起伏在云汉。

不愿学他人说什么海誓山盟,一切言语,都在心中。是的,无言是最好的表达,因为心有灵犀一点通。曾经的过往,都已淹没在岁月的深渊,唯一不变的是彼此间的深情。当岁月流逝,当时空流转,当记忆模糊了彼此的容颜,而唯一不变就是心中坚定的承诺,那誓言随星空流转,随岁月变迁。

秋风渐起,秋意渐凉,在这暮霭沉沉的日子里,江上涛声依旧,目送着你远去的身影,直到那承载着太多记忆的兰舟,消逝在江面。此时,我真的想拉住时光影子,真想在这离别的时刻在多看你一眼,真想把所有的思绪一吐为快,可是,我又不能,不是我缺乏表达的勇气,而是我懂得了悲欢离合是常事,所以,我只能把心绪暗藏,悄悄随秋风一起诉说哀伤。

相识,我赠予你的只有词句,离别,此时的柳叶已经微黄,我已无物相赠,吟哦起为你写下的诗句。你抚琴为我弹奏一曲,这一曲,是怎样的哀婉悠长。我想起了元和十年的一个夜晚,就在那个夜晚留下了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时天眼沦落人的感伤,如今,你我终将分别,我再填一曲《雨铃霖》,这首词只属于你我真情的传唱。

你我都无法阻止时间的脚步,缘分是命中注定,我们无法强求。当你在远方的夜晚,你是否愿意为我弹奏,在晓风残月的陪伴下,你是否会记忆起此次别离。当那片红叶落下,你是否记得我题写的诗句,你是否愿意伴随着秋日的午后,舞一曲爱恨离愁。

你的背影终将消逝,连那帆船的影子也模糊不清,我拾起自己的心绪,望着平静的水面,对着那月光的清辉,流下两行眼泪,我的衣衫沾染了泪痕,而这离愁的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够体会。就让那孤鸿把我的相思送给你吧,还有秋日里的那片红叶,那写满温情的红叶,那承载在千年柔情的月光。

永远不落的追忆


每一次从城市回到农村老家,看到路边吃草的牛羊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看到山上的绿林就会感觉到城市没有的舒适感,看到被风霜冲刷的土屋都会想起我们家的老屋。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卢氏农村娃,小时候生活虽然很苦,但也很甜。依稀还记得老屋的样子,那份感情还留在我的记忆里。

老屋的老模样

一走进大院,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家的小屋了,那时候还是青砖瓦房,屋顶一片一片的青瓦整齐的铺设着,一到夏天雨天过后,瓦片上就会长满一种多肉的植物,到现在我都叫不上名字,孩子们总是喜欢上房去采摘,采摘的代价就是哇哇的哭声夹杂着母亲的打骂声结束。院子内的四棵大树让我们夏天充满了凉意,听姑姑们说那三棵椿树、一棵槐树是爷爷在爸爸满月时亲手摘下的,寓意着开枝散叶,子孙满堂。每到春天妈妈都会给我们摘嫩椿芽做阳春面,采槐花骨朵做蒸菜,现在都能闻到满屏的香味。树下爸爸垒了一个猪圈、搭的鸡棚,养了两头大白猪、十几只小鸡,夏天我们会去打猪草,给猪喷水洗身子,洗着洗着就变成了孩子们的泼水节了。每到年前,爸爸都会把猪卖了,鸡杀了给我们过年,那时候一听到过年就会流口水。现在的我们只有在超市里吃到工场鸡,工场猪,仿佛少了一丝的年味儿。

老屋的孩子们

我们是一个四合院,院子里住了四户人家,现在觉得那时的人们盖房子是多讲究天人合一,每个方位一间房,中间院子,每间房都不遮挡阳光,不像现在楼层高了阳光少了。那时候院里住着成十个小孩,我们家就姐弟三个。一到放暑假孩子们就分成了两帮人马,男孩子们结队上树去捉知了,地上捉蚂蚁,下河去摸鱼,我还记得我有一次去抓土马蜂,把我的手蛰成了猪蹄子,每次看到右手都会想起妈妈打我的棒子和抚摸我的泪水。女孩子们在院子里跳皮筋,抓石子等分输赢的游戏,谁输了就罚谁去给爸爸妈妈要钱买零食,那时候好像也没什麽零食,依稀记得有1分钱的粘牙糖、玉米棒,每次都会要一角钱买了大家分着吃,那是真的好吃。那时的孩子没有多少玩具,但是丝毫不影响童年的乐趣。慢慢地我们都大了,孩童时代的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只剩下了平常的问候,过年的走动。

老屋的感情儿

老屋已经不在了十多年了,每次从那地方路过,都会看一眼现在的高楼,莫名的感伤,莫名的欣慰。世代在发展,城市在变化,老屋已经永远在我们的记忆里了。老屋的情更多是父母的亲情,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为供我们姐弟三人上学,做早餐生意30余年,辛苦赚着钱供着我们一个一个离开家乡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那时我们一家五口人挤在不足30平米的小屋里,甚至有村里人嘲讽他们说供三娃子上那么多学有啥用,有钱了买个好房子住住,出去打工不照样赚钱,自己受那洋症干啥。爸爸总是笑笑不说话,继续干着自己的活,依旧守着这个老屋,一年又一年。爸爸小学都没有毕业,一辈子吃了没文化的苦,他知道知识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现在的我们终于长大,坐在办公室,不用早上4点起床去接受风吹雨打;住在高楼,不用几个人挤在一间小屋;吃着全国到处的蔬菜,不用一到冬季就是酸黄菜、腌萝卜。他们的苦都留在这老屋,都留在了记忆里。

城市在发展,每天都有着变化,老屋承载了父辈一代人的记忆,也见证了我们的童年,我们的成长,我们的亲情。老屋的模样越来越模糊,但是越来越亲切。

追忆那些饥饿的岁月


历史纪实:

抗日战争时期的饥饿记忆

1937年七七事变正式拉开了全民族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持续了八年的抗战也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中国大地上到处生灵涂炭,地处南方的广东东莞也不例外。生活在农村的老百姓们手无寸铁,无法与日军正面交锋。他们只能在日军的飞机来轰炸粤汉铁路干线的时候,在日军扛着机关枪、步枪进村的时候,带上家里所有能带走的东西,全家老小一起逃难。村民们把家里的家禽都用笼子装起来,米和衣服用布袋装着,堆放到一起,警报声一响,全家人就行动起来,牵牛的去牵牛,扛鸡笼的去扛鸡笼,挑布袋的挑布袋,一起向离铁路线较远的甘蔗地、密林逃难。

外祖母告诉我,我的曾外祖父、曾外祖母就曾经过这样一段不停逃逃躲躲的生活。他们藏在甘蔗地或密林里,屏气凝神,左顾右盼,听到一点动静就惶恐不安,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可是身旁的家禽却不识时务地欢叫起来,此起彼伏。他们听着家禽的叫声,心一直悬着,担心日军听到了叫声,到这边来捉人,可是又舍不得弃掉它们逃跑,真是左右为难。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村民把家禽集中放到一个隐蔽的地方,派人轮流看守,其他人远远地躲到甘蔗地或密林里。等警报过后,才各自认领回自己的家禽,扛回家去。

那时,有两个小偷,也许他们饥饿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竟然趁着人们逃难的时机,冒着生命危险到村民家里偷吃的。他们翻了几户人家,都没有找到吃的,反倒被进村扫荡的日本兵抓住了。残暴的日军给他们灌水,一直灌到肚子胀起来了才停下,然后把他们推倒,让他们平躺在地上,双脚站在他们的肚子上猛踩,踩到他们把灌进去的水全部吐出来后,再继续灌,然后又继续踩,后来还在他们的肚子上跳起来。反反复复灌了几回,踩了好几回,两个小偷被折腾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最后,大发慈悲的日军才把他们放走。后来,村民知道这件事,都觉得那两个小偷很可怜。

警报过去,村民们各回各家,发现家里能带走的东西都给日本鬼子带走了,带不走的东西几乎都遭到了破坏。家里的水缸、米缸都被日军打破了,锅碗瓢盆也被打碎了。村民们有苦难言,只好无奈地用水泥把水缸、米缸补上。当时每家每户家里都储存了一些稻谷,逃难时不能都带走。日军拿不动那么多稻谷,就在稻谷里撒上沙子,村民们回来之后还要辛辛苦苦地筛捡一番。日军的入侵,使得人们过着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不能安下心来种田,田里的稻谷只能任其生长,收获不多。这样青黄不接,人们只能过半饥不饱的生活。

家田输税尽

日寇入侵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但剥削压迫人民的不只是日军,还有本地的地主。地主们仗势欺人,霸占了几乎全村的土地。穷苦的农民们都得向他们租地。租地之前,农民要先跟地主签订契约,到期缴纳稻谷作为租金。但是每年的租谷很重,一亩田要交两到三担稻谷,收获三百斤的稻谷,至少要交两百斤给地主,即使遇到了自然灾害,颗粒无收,也必须照交不误,不得违约。农民每天起早贪黑地在田里干活,从每年的正月十五一直干到冬至,一年到头还是吃不饱。我的曾外祖父兄弟姐妹多,全家人都靠种田糊口,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着他的父亲到地里干活。即使是每天很卖力地干,也不能填饱每个人的肚子。

更令人发指的是,地主还占领了村里的所有山林和小溪。村民到山上砍柴,去溪边捕鱼,都要交税。有些交不起税的村民偷偷去砍柴、捕鱼,一旦被地主抓住了,砍下的柴和捕上来的鱼都要交到地主家去,连人也被关到地主家,要家人拿赎金去赎才能放出来。这让本来就生活穷苦的老百姓雪上加霜。

地主有时候也会发发善心,借钱或者借粮食给贫苦的农民,其实这都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他们趁机放高利贷,利息很高,有时甚至超过本钱的两倍。不少农民因为无法按时归还而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地主沉重的剥削压迫使人们苦不堪言,农民每天饿着肚子干活,生活还是非常艰难。

吃大锅饭去

1958年10月,南方的天空湛蓝高远,秋风也抹不掉树上的绿叶,村子里依然绿意盎然。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因为人民公社大食堂成立了。一到吃饭时间,村子里就锣鼓喧天,村里的大喇叭高声叫着:敞开肚皮吃,保证吃得饱!

走!我们吃饭去!曾外祖父大手一挥,一声令下,我的外祖母一家老小共8口人欢天喜地地到村里的大食堂吃大锅饭去。我的外祖母生于1947年,那一年她11岁。我们村的公社大食堂建在祠堂前面不远的地方,离我们家很近。不过我们村的公社大食堂不够桌椅,我们自己抬着桌子、椅子去吃饭。外祖母回忆道。村里的人民公社大食堂有些简陋,大门上挂一个牌匾,上面写着公共食堂;里面放着方桌、长条椅,一家老小围坐在一张桌子前,桌上放几个大砵,里面装着事先分好的菜;一只大铁锅放在食堂的中间,里面装满了热腾腾的白米饭,一群人团团围住大锅,手里举着大碗,看着那一大锅米饭,想吃多少打多少。整个大食堂里热火朝天,每个人都埋头扒饭,大口大口吃菜,一派繁荣富足的景象。那情景在当时看起来真的就像共产主义到来了一样,按需分配,要多少有多少。

其实那时候在大食堂里也没有什么好吃的,我们吃番薯饭、番薯粥、木薯丸子,不过人人都能吃饱。一开始吃的是名副其实的大锅饭,不用交钱,一日三餐米饭随意吃。到了后来,村里的米不多了,就家家户户每人拿一个砵,指定每人分一定分量的米,在大食堂里蒸饭吃。虽然那时吃得并不好,生活也不富裕,但那生活在当时看来简直就是天堂。提到人民公社大食堂,外祖母的眉眼舒展开来,露出了亲切慈祥的笑容。

后来,是1961年的时候,解散了公共食堂,我们村的人民公社大食堂也被拆掉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拾此充饥肠

吃大锅饭的日子仅仅持续了两个多月。两个多月后,人民公社大食堂没有米开饭了。接踵而至的是一场百年一遇的洪灾,和长达三年之久的饥荒。1959年的5月7月,广东持续多雨,造成严重的洪灾。村里的农田受淹,经过土塘村的粤汉铁路被冲断了,不少泥砖屋倒塌。到了1961年,天大旱。几年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人们的生活就更加困难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能吃上饭,每人有2-3两米,后来粮食供应严重不足,只能吃稀饭了。

那时,外祖母最小的妹妹才八岁,饿得实在没法,外祖母就找来一个装饭菜的保温瓶的瓶盖,用瓶盖蒸饭给她的小妹妹吃。她总是抱怨我用这么小的容器蒸饭给她吃。可是,她就分得就这么一丁点米,家里的铁锅又都拿去炼钢了,叫我到哪里去找锅蒸饭给她吃呀?!外祖母说着,用手比划瓶盖的大小,然后又无奈地摊了摊两手,露出为难的神色。

再到了后来,大食堂也没饭吃了,我们就到处找东西吃。凡是勉强能充饥的都吃了。我们上山挖野菜、甜菜,还有莙荙菜。幸运的时候还可以从地里挖出番薯、芋头或者木薯来。有时候,我们还吃芭蕉树、木瓜树。看到我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外祖母继续解释道:把芭蕉树或者木瓜树砍下来,只取树干,把外层的树皮削了,中间的芯拿去煮。我好奇地问道:莙荙菜是什么样子的?外祖母皱了皱眉,说:莙荙菜的茎不长,叶子却很大,滑溜溜的。那时饿得慌,我们就把莙荙菜洗净了,放到开水里烫熟了,捞起来,撒几粒盐,伴着吃,或者连盐都没有,就这样吃。那莙荙菜啊,实在难吃极了,有一股很大的青味,那时是没有东西吃才硬着头皮吃下去的。外祖母说完,皱起眉头,陷入了沉默。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叹了口气,说:我们有句俗话,叫做番薯芋仔捱生命。那时候啊,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我们还吃过通菜根。把地里挖出来的通菜根洗干净,没有盐,没有油,就用清水煮着吃。外祖母的母亲当时饿极了,一下子吃了很多通菜根。吃完不久,就晕倒在地,口吐白沫。全家人都吓得慌了神,急得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办才好。隔壁好心的邻居从地下挖出一个埋了许久的瓦罐,里面藏着一些亲戚从香港带回来的一直舍不得吃的红糖。她打开封得严严实实的盖子,给她灌了几勺,又找来一点花生油灌了下去。过了一会儿,外祖母的母亲醒了。一家人喜极而泣,对邻居感激不尽。邻居却不以为然,只是淡淡地说:人命关天,大家又是邻舍,我岂能见死不救?

那时我们听说东莞市大朗镇有几块翻过的地,里面有一些小小的番薯、芋头没人要,于是就跟同村的几个人一起去捡。大朗离外祖母生活的村庄有大约9公里的路程,外祖母和她的父亲、母亲早上五点钟起床,天不亮就出发,带一个空空的大麻袋装番薯、芋头,步行一个半小时,到大朗。到了地里却发现那里已经被种上了新的农作物,传说中那些没有人要的番薯、芋头不见踪影。回来的时候被当地的人抓住了,曾外祖父、曾外祖母被扣留在那里,外祖母因为还是小孩,就当场放走了,可是随身携带着的大麻袋被抢走了,只能两手空空,饥肠辘辘地往回走。后来,当地的人审问清楚了,才把曾外祖父、曾外祖母放回来。那时的人都饿疯了,看到外来的人都以为人家身上藏着好东西,什么都抢。连大麻袋都抢走了。外祖母愤愤不平地说道。

忆起那段艰苦的日子,外祖母似乎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在饥荒中死去的人

在长期的饥饿下,许多人患上了营养不良、水肿等疾病,有些人甚至被疾病折磨至死。外祖母的一个远房表妹的父亲就是在饥荒中饿死的。他食量大,每顿都要吃很多,饥荒的时候总是在12两的米里加比平常煮饭多两倍的水,放到锅里蒸。蒸出来的米饭膨胀起来,有满满的一大碗,看起来是吃得挺多的,但因为食物摄入不足,吃多了容易水肿。他是得了水肿病去世的。

在那个年代,因食物中毒死去的人也不占少数。外祖母讲起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村里有两个人一同去犁木薯地,犁完地后发现了几根埋在地下没有被洪水冲走的木薯,两人都如获至宝。他们大概真的太饿了,挖出来的木薯也不用煮,就洗干净了上面的泥巴生吃。木薯生吃脆脆的,带点苦味。其中一个身材矮小的人吃了一点点,觉得不好吃,扔掉了。另一个高大的人却顾不得那么多,几下把几根木薯啃完了。吃完后,他们坐了一会儿,爬起来想要回家了。没走几步,那个高大的人却感觉头晕眼花,四肢抽搐,他挣扎着,踉踉跄跄地向前走了几步,啪的一声倒在地上,再也没有力气起来。于是他恐惧地喊着:救我啊!快救我啊!另外那个矮小的人走在前面,偏偏这人有些耳聋,没有听见喊声。那人就这样喊了几声,转为低低地呻吟:哎呦,晕啊晕夕阳西下的时候,那人的家里人发现他没回来,开始到处寻找他。跑去询问那个同去犁地的矮小的人,那矮小的人早回来了。于是慌忙跑到地里去找,发现那人手脚冰凉,早已经没了气息。旁边站着家里养的那头忠实的老牛。老牛伸出舌头,舔着倒在地上的人冰凉的脸,用悲伤的眼神凝视着它的主人。

饥荒引起的集体偷渡

外祖母从小在东莞市常平镇的农村长大,那里离香港不远。因此,在那段饥饿的岁月里,许多人耐不住饥饿,偷偷外逃到香港,引发了偷渡外逃热潮。开始是广州等城市人沿着铁路去偷渡,途经粤汉铁路沿线的各镇区,各镇区村民耐不住饿,也跟着去偷渡,于是掀起了一股偷渡热潮。每每讲到这件往事,外祖母兴奋得手舞足蹈:那场面真是无比壮观!她歪着头微微沉思了一会儿,又继续说道,从1957年开始就有零零星星的人去偷渡了,因为那时刚开始实行公社化,人们还吃不饱,所以选择偷渡去香港。到了1961年1962年,偷渡的人越来越多,每一场集体偷渡都在深夜进行,全村人倾巢出动,万人空巷。不管男女老少都去,现在村子里上了年纪的人大多都是去偷渡过的。我也是去过的,只不过走到塘厦镇就被赶回来了。每次偷渡的人都成百上千,挎着小包,装上干粮就上路了。他们从村里的四面八方赶来,形成一支队伍,像士兵去打战一样,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偷渡者的亲人们含泪相送,好像是要永别了一样。那时送走了就很难再回来了。那时偷渡去香港有三条路可走。1957年1958年那段时期,大陆这边管得严,人们通常走水路或陆路。若是走水路,从常平镇出发,经过大窝、黄江、宝山、梅塘,到达深圳的蛇口,从深圳湾游泳过去,游大约56个小时就到了。若是走陆路则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要经过清溪镇,从梧桐山翻过去。梧桐山山路崎岖,稍不留神踩了空,就会摔下山崖。很多人都因为夜晚偷渡,看不清路,从梧桐山上摔下去死掉了。每天天黑开始走山路,天快要亮时在山里找地方休息,到了晚上又继续赶路。这样从出发开始就一直走山路,连续走6、7个晚上,可以到达香港。到了1962年,大陆饥荒严重,对偷渡也放松了管理,于是大批人选择沿着铁路线走,走到深圳从中英街过去。成功偷渡到香港的人会寄钱、寄食物回来接济大陆这边的亲人。那时候,偷渡是我们村一个公开的秘密,彼此心照不宣。

那时也经常有老师去偷渡。哪天上课发现哪位老师没来上班,那么那老师准是偷渡去了。隔几天,有些之前突然失踪的老师又重新出现,那么这老师一定是偷渡未遂,被遣送回来了。

外祖母还告诉我一个故事:刚过了年不久,天气还很冷,村子里有两个很好的同乡一起去偷渡。在深圳湾旁边,他们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裹成一个包袱,顶在头上,泅渡过河。其中一个人的包袱在渡河过程中弄丢了,上岸后没有衣服穿,冻得缩成一团,瑟瑟发抖。另外那个跟他很好的同乡把自己的外衣分给他穿,两人在岸上飞奔,这才让身子热了起来,没有被冻死。弄丢了包袱的人事后非常感谢他的同乡,与他结为生死知交,在村子里传为一段佳话。

集体偷渡在1962年达到了高峰期,偷渡的人数剧增。虽然那时村里有一个组织专门巡查,抓偷渡的人,但村民偷渡的热情并没有受多大影响,反而愈演愈烈。有的人为了偷渡,甚至孤注一掷地卖掉村里的房子。住在外祖母附近的一家人,父亲先成功偷渡过去了,母亲也狠心地丢下10岁的儿子去偷渡。她和村里的几个人约好,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出发,身上背一顶竹帽,带一点干粮,沿着铁路走,大约走了11个小时,那天傍晚才到了深圳。然后一行七人马不停蹄地越过小水渠和大片田地,远远地就看到边界的铁丝网。铁丝网已经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被偷渡者剪开的大洞。他们穿过铁丝网,在香港边界的一个小山坡上聚集起来,躲着,一直待到傍晚,才一群人冲锋陷阵似的冲下山。山下有许多香港的警察在来回巡视,不幸的人被抓住就只能被遣送上火车回家。而幸运的人逃过警察的抓捕,冲过山下的那条大马路,偷偷躲在附近的香港民居里,或者躲在粉岭的一些隐蔽的菜园子里,才算是偷渡成功了。他们一面靠好心的香港居民供给饭食,一面和住在香港的亲人取得联系,等到亲人拿钱来赎,被带到九龙去,领了身份证,才能真正算是成了香港人。最后,那位母亲在冲下山时与同村的人冲散了,被警察抓住送回来了,没有偷渡成功。上了回家的火车,她心里还惴惴不安,生怕回到村子里又被抓捕偷渡者的人抓住。于是她下了火车后,不敢直接回家,偷偷摸摸地到另一个村子的妹妹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才回家。据说,在那次偷渡中还发生了很戏剧性的一件事:去偷渡的7个人当中,有5个年轻人,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和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5个年轻人全部被警察抓住送回来了,只有小孩和老人乘着混乱的人群窜进香港,又恰巧撞进了一个香港警察放哨的岗亭,傍晚时所有警察都出去巡逻了,所以他们在那个空岗亭里躲了一会儿,趁没人发现,再悄悄溜到香港居民家里,成功偷渡。那时,凡是有人成功偷渡到了香港,在大陆这边的亲人是要交纳逃港费的,一年24块钱。那位母亲扔下儿子去偷渡时,儿子因为交不起逃港费,公社大食堂不给饭吃,一个人饿得直哭。同年,10岁的儿子也跟着别人去偷渡,走了整整一天到深圳,走得脚都肿了,也没有偷渡成功被遣送回来了。

村里也有一些特别热衷于偷渡的村民。他们三番五次去偷渡,都被抓住遣送回来了,但依然不到黄河心不死,轻车驾熟地继续领着村里人去偷渡。村里就曾经有人偷渡过上十次,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不仅仅是广东人,就连外省的人也到广东来,从广东偷渡到香港。外祖母曾经在猪圈旁边的稻草堆里发现两个偷渡的外省人。一天清晨六点多的时候,外祖母出去干活,路过猪圈,看到旁边的稻草堆里有两团黑乎乎的东西。她以为是狗,大着胆子拿棍子去捅,走近才发现是两个人。据那两个人说,他们是从江西省走路来广东省偷渡的,在路上干粮都吃光了,衣服也淋湿了,晚上天冷,所以躲在稻草堆里。他们饿得很,求外祖母给点吃的。外祖母当时很害怕,因为接济偷渡的人是大罪,被发现会被抓起来,遣送到大朗园监狱的。但是善良的外祖母还是冒着危险,回家找了一点米,给他们做了两碗饭,用一个小篮子装着,上面盖一层稻草,拿去给那两个偷渡的人吃。现在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

当时偷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不仅有着过河时被淹死或者走山路时被毒蛇咬死的危险,更可怕的是那时偷渡相当于叛国,在边境被抓到了要被遣送回来,有的人回到村子里,被专门巡查抓捕偷渡者的组织抓住了,会被剃光头,在村里祠堂的小黑屋里关上几天,一些家庭成分高的人,如从前的地主或者富农被抓起来,会遭到拳打脚踢。边境上大陆这边有武装民兵持枪把守,香港那边也有人牵着狼狗巡逻。但依然有大批大批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香港去。因为那时实在太饿了,与其饿着肚子等死,不如搏一回,偷渡成功了,造福的是全家人。

大队派人来抢鸡

公社化初期,为了割掉资本主义的尾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天堂,不准社员发展家庭副业,一个家庭养10只以上的鸡、鸭、鹅都要被批评、被制止。大队还规定了每一块田地里种植的农作物,大多数田都必须种上水稻,一些农民想种些马铃薯或者马蹄等农作物补贴家用,把种子撒到地里,刚长出了苗,就被大队派来的人连根拔起,一棵都不剩。大队派的人来抢鸡,每家每户地搜,搜出来的家禽全部没收了,我也不知道没收后运到哪里去,大概是大队里的干部、大队长自己吃了吧,外祖母微微蹙眉,随即她又笑了起来,眼睛眯起来,高兴得像一个偷吃糖的孩子,我父亲不知从哪里听到了风声,赶在大队派人来抢鸡之前,杀了一只鸡煮了吃。那味道可鲜极了!

她一边说,一边微笑着轻轻咂咂嘴,好像又细细品味起来,仿佛那顿鲜美的鸡肉是昨天的午餐。外祖母的目光涣散,深深地沉入了回忆。她神情淡然,脸上带着一种历经了苦难后的宁静和从容。风吹乱了她的银发。

历史感悟

以史为镜

外祖母给我讲述的,是一段我很不熟悉的历史,自己未曾经历过饥荒,未曾体会过有上顿没下顿,靠野菜、木薯、蕉树头充饥的滋味,而且那段饥不择食的日子,那些人吃人、饿死人的惨状在历史书上鲜有提及。外祖母的讲述,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穷苦老百姓的悲惨生活,感受到了19591961年三年大饥荒的惨状,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真实的历史并不全在历史书上,更在我们的身边。

听外祖母讲述她的故事,再完成这样一篇文章,其实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容易。我为此多次缠着外祖母,让她把故事讲得细一些,再细一些,因为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见证着历史,我只有忠实地记录下她的故事,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算对得起外祖母这段艰难的岁月,对得起这段历史。那毕竟是很久远的事情了,老人家对于某些事件的记忆有些模糊,我只能揪住事件中的一些线索,反反复复地与外祖母对证,去向经历过这个事件的其他老人求证,或是查阅相关的资料,以确保每一件事件的真实性。

完成这篇文章,我不仅贴近历史,感受在历史发展的大潮流中,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更学会了耐心与坚持。记录这样的一段历史并非易事,需要反复求证,需要我耐心地听外祖母讲述,耐心地就故事中的某个细节引导外祖母往深处挖掘,回忆起更多关于这段生活的记忆。把外祖母的故事呈现出来,当然还少不了坚持。偶尔我会想要放弃,然而外祖母的故事吸引着我,我对自己说:要把外祖母的故事写下来,别辜负了她的一番叙述。然后,我就一直坚持着,一点一点把它写出来。有人说过一句我很认同的话:记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更是这个样子。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共同记忆,这就是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扭曲历史的真实性,就如同我们不能失去记忆,不能修改记忆一样。

外祖母的故事讲完后,我开始思索中国人民从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一直都是饥饿着,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才真正解决温饱问题的原因。首先,显而易见的直接原因是外国的侵略、地主的剥削压迫、自然灾害和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但是,再往深处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个国家的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问题。

日本为什么会侵略中国?就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实力不强。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要归根于这个国家的领导班子领导能力强弱。如果一位领导体恤人民,事事为老百姓着想,那么这个领导一定会是一位好领导,这个国家一定会是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回望过去,哪个繁盛的朝代的君主不是明君,哪个富强的国家的君主不为民着想?

彭德怀就是这样一个好领导,他做了一分试验田的尝试,通过实践否定了人民公社运动期间开展小麦双千斤县、三千斤社、五千斤大面积丰产田、万斤高额丰产田运动掀起一二五十(即日产一万吨铁、二万吨焦、五万吨矿石、十万吨煤)运动的可行性。虽然当时他一亩地才产八九百斤。就算我们下的功夫不够,加一倍,亩产两千斤,顶天了!的话令毛泽东反感,但起码他行动了,他用实际行动跟当时的歪风邪气作斗争。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好。相比之下,毛泽东当时就不够冷静,才犯下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错误,造成损失严重。

邓小平就是这样的一个好领导,他吸取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的教训,反对平均主义,反对同步富裕,支持共同富裕,同意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贫困的人富起来。这是一项合理正确的利民政策,其施行的效果是非常明显和乐观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人民利用地理优势,发家致富,再进行西部大开发,带动西部经济发展。

中国的几代人都是在饥饿中度过,现在国家富起来了,许多穷怕了、饿怕了的土豪或贪污腐败的官员高调消费,造成严重的浪费,给国家带来极大的损失。习近平主席上台后,提倡勤俭节约,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基础。

地主的剥削压迫归根结底也是政策的问题。1952年土地改革之前,地主那么猖狂,土地改革将地主的土地没收分给农民。农民翻身作主人,避免了地主的剥削压迫。

人民公社大食堂虽然给人民带来了福利,但是人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浪费严重。公社化初期提出的社员不准发展家庭副业也给人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说到底,这是一次错误的尝试,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苦战三年,幸福万代等浮夸口号的鼓吹下,人们违背客观现实规律,造成粮食减产。

《孟子二章》中写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有一段这样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人民生活富足、幸福,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实力才能提升。纵观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民心所向从来都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国家领导人做出的每一个决定、每一项政策都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损害全国大多数老百姓利益的决定或政策肯定会引起人民的反抗,甚至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就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样。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就深谙这样的道理: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50年代的时候,毛泽东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做出了15年内在钢铁和重工业方面赶英超美的决断,实在是有些鲁莽。一个领导者,必须深入体察民情,了解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才能做出利民的政策和正确的国家发展方向,才能成为一个人民拥戴的领导。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的作用,就是时刻提醒我们这个世界是黑白分明的,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以史为鉴,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断,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追忆张国荣上海的足迹


张国荣(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生于香港,是一位在全球华人社会和亚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著名歌手、演员和音乐人;大中华区乐坛和影坛巨星;演艺圈多栖发展最成功的代表之一。他通晓词曲创作,曾担任过MTV导演、唱片监制、电影编剧、电影监制。张国荣是香港乐坛的殿堂级歌手之一,曾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他是第一位享誉韩国乐坛的华人歌手,亦是华语唱片在韩国销量纪录保持者。他于1991年当选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1993年主演的影片《霸王别姬》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他亦凭此片蜚声国际影坛,获得日本影评人大奖最佳男主角奖以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特别贡献奖。他曾受邀担任东京国际电影节和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2005年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20XX年当选美国CNN评出的史上最伟大的二十五位亚洲演员。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从24层高楼纵身一跃,留给世人一片震惊与哀痛。10年生死两茫茫,人们对他的思念从未停止。从1993年7月25日傍晚的第一次抵达虹桥机场,到2001年3月12日下午2点35分离沪,荣少与上海结下不解的情缘。在大光明影院的《霸王别姬》首映;在八万人体育馆的热情演唱会;在汉源书屋消磨的一个悠长午后。上海的优雅神秘一如哥哥身上的气质,如此契合。难怪,荣少热爱梧桐掩映下的书屋,还有和平饭店看出去的风景。

汉源书店

临窗的位子,他真会挑

2000年8月的一个午后,张国荣来到了绍兴路上的汉源书店。本就言语不多的他,一壶清茶,独自酌饮。他坐在那里,时而翻翻店内藏书,时而透过落地玻璃,看着街景,陷入幽思。几小时后,上海八万人体育场有一场盛大的个人演唱会在等着张国荣。但此刻,他只想深深地埋在自己的世界里。

13年前的这番场景,汉源书店里的店员小姐也是从现存的资料中看到的。张国荣真会挑位子。她对记者说,张国荣当时坐在临窗的位子,正是整间汉源书店里视野最好的所在。可以想见,在那个夏末的午后,张国荣坐在那里,看到幽静的马路对面那一排树影婆娑的老房子,偶尔有一两个行人撑着遮阳伞走过,伞上的图案分外可爱。

张国荣一定是很喜欢这里的。否则那天临走时他怎么会幽幽叹道,要不是晚上要举行演唱会,他还可以在这里待更长时间?店员小姐说。

一个临近愚人节的初春的午后,记者走进汉源书店。13年过去了,这里什么都没有变。张国荣品茶的那张玻璃咖啡桌还在,椅子是换了一把,但张国荣当时所坐的沙发还在,只是被放到了店内更为幽静的角落。花式窗帘却不曾换过。

一切似乎都有意无意地保留着张国荣生前的样子。这位20岁出头的店员小姐,是5年前来到汉源书店的。13年前张国荣坐在这里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小姑娘。她没有见过张国荣。但是这5年之间,对张国荣的沙发慕名而来的读者络绎不绝,每年临近张国荣祭日,还会有四五成群的拥趸相聚于此,谈论张国荣在每个人生命中留下的印记。

他们就坐在那张张国荣坐过的沙发上,面露欢喜的神色,似乎张国荣并没有离开,就坐在那里。店员小姐总远远地看着他们,心里想着的却是张国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让人忘不掉的人呢?

店员小姐也试着听起了张国荣的歌。他好像特别孤独,特别渴望被理解。但他的心好像又特别的软,伤害别人的事他肯定做不来。店员小姐对记者说,此后张国荣又到过汉源书店多次,这里俨然成了他每次来上海的必到之处。他甚至还在这里拍过自己的写真。

喜欢待在汉源书店的人,应该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吧。张国荣应该就是。这或许也是他怎么也让人忘不掉的原因吧。店员小姐说着,从抽屉里抽出一张张国荣的唱片,这是预备今年愚人节前后作为书店的背景音乐来播放的。里面就是那首现在她最喜欢的《当爱已成往事》。

车墩、和平饭店

他曾在这些地方拍戏、喝茶、吃饭

他的电影,《风月》、《新上海滩》、《红色恋人》、《流星语》,都在上海拍摄,于是从车墩影视基地到和平饭店,再到外白渡桥,都有其演戏的身影。他说:我喜欢上海,因为这里有很多漂亮的地方,而我也是很漂亮的人,所以我们很配。然后,从毛豆阿姨酒家、到梅龙镇酒家、再到海上明月酒楼,都曾是其饭堂。

毛豆阿姨酒家

红烧肉,有传闻这是张国荣最爱的上海菜,而他爱去吃的几家餐馆也大多以红烧肉为招牌。记者走进这家毛豆阿姨酒家。不过,传闻中墙上挂着的张国荣与餐厅老板的合影,已不见踪影。餐厅的负责人透露,饭店换过好几次老板,也经过装修,照片也已经拿掉了。当然也就更不可能知道哪个位子是哥哥坐过的。

车墩影视基地

要说上海有最多明星足迹的地方,绝对不是任何一个饭店或者酒店,而是车墩影视基地。位于松江的车墩影视基地,有不少老上海的实景场地,是许多年代戏剧组的最爱。而影视基地刚建成,张国荣便和刘德华、宁静一起,到此拍摄《新上海滩》。

不过,张国荣最爱默默地拍戏,并不喜欢被很多媒体围观。记者日前致电车墩影视基地的负责人,但因为经理已经换掉,所以现在的负责人并不清楚当时的情况,车墩也并没有保留一块属于哥哥足迹的清静之地。

和平饭店

和平饭店是很多明星喜欢的地方,王菲在这里举办生日派对,刘嘉玲在这里喝过下午茶,张国荣则在这里拍摄电影《风月》。

有曾与张国荣近距离接触过的服务员称,张国荣喜欢这里的顶层花园,在这里入住时会穿着房间的拖鞋就走出来到大堂吧喝威士忌和白水。据另一位服务员说,自己也没见过张国荣,但听老员工讲过,说他人很好,和我们现在的明星很不一样。

记得在《风月》拍摄期间,张国荣在和平饭店接受采访,被问到最喜欢的地方时表示:最喜欢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现在常常去找这种旧痕遗梦。每回去上海,总喜欢到和平饭店去坐坐,在幽雅宁静的大堂里,喝喝英国红茶,听人弹钢琴。从窗口遥望外滩古老的建筑,听身边男女的上海闲话,远处传来嘈杂声,感受一个大都市的呼吸和脉搏。

我的初恋成追忆


某年秋回了一趟娘家,偶然碰到了他,四目相对,惊愕之余竞无言以对,半晌之后他才回过神来,要了我的电话号码。

从此之后,隔三差五或逢年过节总会发个信息过来问候一声,未了总要问一句,我的初恋为什么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就没了?时隔多年,各已成家你还追问陈年旧事为何?你总是说你不甘心,你要知道原因,我该从何说起呢?我的初恋!

当年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我便背井离乡只身前往深圳打工了,而你有钱人家二世祖般在家与那帮猪朋狗友鬼混,不务正业,像个流氓地痞般偷鸡摸狗,拦车打劫,不上进、不学好。每次我回家我妈都会跟我说你又被抓进去坐牢了。听到这里,电话那头传来你歇斯底里的声音,你问你什么时候坐过牢了?你说你每年都会过香港做几个月的泥水工,那时当我们都还拿着三百元每月的时候,你已经是每天三百元了,然而这只能做三个月,然后回家玩一段时间再申请过去,在家没事的时候便会和邻居那帮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玩在一块,但从未参与任何坏事行列。我如晴天霹雳般霎那间呆若木鸡,任由泪水肆意滑落,再也说不出话来,尘封已久的记忆刹那间在心头汹湧

还记得那个分手的夜晚吗?还记得那个月光柔和,树影婆娑的夜晚吗?还记得那个一吻成定局的夜晚吗?

我们从未一起拖过手、行过街、吃过饭看过电影,所有恋人之间应有的浪漫事情我们一件都没做过,有的只是你每晚在我窗前塞纸条,有的只是你每晚在我窗外唱着谭咏麟的情歌,我每晚打开窗门都在期待你的歌声,期待你的心声,可我从来不敢单独和你出去,那时候还小,而且我妈把你将仇人看待。

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在那个只靠书信来往的年代,在那个打个电话都不容易的年代,我们之间有太多的误会,我每一封信都在骂你,每一封信都在教育你做人,你终于彻底崩溃,找来一个我妈心目中准女婿的男人过来约着我出去,在那个被要求只能三分钟的约会里,你冲口而出的是一句我们是不是真的要分手?我说是,然后你一把将我拥进怀里深深地吻着,我本能地双手将你推开,这是我的第一次,我如惊弓之鸟般飞回家,留下失魂落魄的你在风中凌乱,然后彻底的在我的世界消失。

亲爱的你知道吗?你那又香又软的唇一辈子烙在我的心里,我想当时,如果我们不是躲在屋后的篱笆旁边,又或者在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你估我逃得了吗?

那次之后,我以为那神秘的吻原来就是这样的,直到结婚之后,我才发现,并不是每一个男人都拥有一副又香又软的唇,并不是每一个吻都能吻到你心里去。那一个吻,一辈子在我心中挥之不去,他是我这一辈子唯一恋爱过的见证,也是我这一辈子仅有的一点美丽回忆。

现在你知道你的初恋为什么无端端地就没有了吗?

追忆相思,温存心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煮一碗相思红豆,品一口苦涩牵挂,寄一份缠绵思念,于心间温存一段流年回忆,芬芳往后的漫漫岁月。

题记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心中牵挂的人儿,你如今身处何方?三千情痴已成白发,流年烟花坠落在谁的指尖?天苍苍,雨茫茫,一曲离殇终究道不尽爱恨情仇。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在度日如年的漫长岁月里想念你的温柔,泛兮兮,情依依,两心交织惹相思,怎奈恋人犹隔万里,君在大漠孤烟睹相思,伊人长江尾旁遥盼君归期。

我愿用三生情缘,换得与你今生不分离。痴情红尘为你一人,痴心苦思因你一人。此情,你可知?此心,你可明?此情长绵绵,此心蔓延延,盼君有日可遇见,望君有天可明了。奈何,情意熄熄,时光并不善待我,此情终是无遥遥绝期。

一念相思,一怀情愫,一倾心中苦涩,诉不尽的挂念和牵想,道不完的离殇和别感。光阴不再,你我不再,我在流年的记忆碎片里寻找你的身影,我在浮光掠影里静静地念起你。

对于你,我总能找到千百个理由不去忘记;对于爱,我亦能找到千万种借口去追忆。好的爱情如诗如画,它让人如痴如醉。遇见你,是怦然心动的感觉,我甘愿花上今生所有的运气与你不离不弃。如若有来生,我依然会选择在最好的年华里,于千百万人中遇见最美的你。

你曾经说过,繁华流年里独等一人来,凡尘俗世里仅倾一人心。千里之行寻爱记,不知道这些年过去了,是否你依然还是孤身一人,痴心等待有缘人的出现?是否,你早已情有所依,心有所属?但无论如何,我都愿你笑得更灿烂,过得更美好。

我想,大概时间是没有概念的吧,大概爱情是没有对错的吧。当时间遇见了爱情,便成了没有概念的对错。当爱情邂逅了时间,便成了没有对错的概念,甚至没有了时间这一概念,只知道不分对错地死心塌地地去爱一个人。

我走在时光的荒野里,想要追寻你远去的足迹,寻觅,寻觅,再寻觅,直至找不到你转身的方向,直至听不到关于你的一丝消息。蓦然回首,原来记忆早已散落在流年的倒影里,任凭我怎样努力都拼凑不成开始的样子。

情海渐渐苍茫,爱情已经看不到未来,我们曾经真心爱过,如今转身挥别,各自天涯,惟愿安好。纵然天涯海角流浪,纵然海枯石烂改变,我想我也会在淡淡的日子里念起淡淡的你,于人海里寻你的足迹,于人潮中找你的身影,如若有幸亲口对你说一声,谢谢你给过我温暖。

或许真的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吧,想爱时,我们花前月下谈天涯,别离时,你我各自天涯花飘落,但我想,你的柔情蜜意会是我今生不舍的迷恋。相爱,本来是一种等待;分开,或许是另一种明白。我把爱藏在左边口袋,用心写着爱的号码牌,站在爱的分叉路口,开始了再一次爱的等待。

人生是一场充满冒险奇迹和伴随美好故事的旅行,总有一种遇见,惊艳了你的曾经;总有一个人儿,温暖了你的生命;也总有一段爱恋,埋藏在你的内心深处,成为你心底不可抹灭的美好回忆。

最美的叹息不过是对过往美好的回忆,最苦的回忆不过是对曾经有着无尽的叹息。岁月可以治愈我们身体的创伤,却不能抹去我们心灵的伤痛,它会让我们痛,痛到撕心裂肺,但它也会让我们念,念到天长地久。我想,那大概是时光给予你我最特别的礼物吧!

我在文字的海洋里徜徉遐想,用字句把思绪堆积着,用言语把情愫寄托在文字的长河里,任它流淌,任它远去。站在文字的一岸,遥望文字相思河一旁的记忆,让思念的文字化作精灵,插上翅膀飞向彼岸,与相思共舞,与记忆倾诉。

于时光中追寻一段往昔记忆,于心间温存一份流年情怀,用心聆听岁月里的故事,用心品读流年里的繁华,把每一份美好轻轻地留在心底,把每一份感动轻轻地锁在心房。

谁不追忆少年时


我坐在桌子跟前,看着他把一件长外套放进背包里,过一会又拿出来,在手上斟酌了许久,将放不放的样子。未果,他转过头来看向我。

带上吧,你的东西也不多。万一冷了呢我生生地打住后边一连串诸如北方气温还没有升起来、这件外套正适合春冬交际的时候穿、你带上也不嫌多之类的嘱咐,不免有些懊恼近来我好像格外唠叨,特别是对他。

想起他高考完的那个暑假,大姨帮他一件一件地收拾东西,将七月份到明年一月份的衣物一一规整在他的行李箱里,又依次叮嘱他这件天冷了可以套在外边挡风;那件不要当秋衣穿;秋天尽量多穿一点,热了可以脱,冷了可没地方找衣服他在一旁竖着耳朵听得很是认真,我撑着脑袋看看他又看看大姨,不免觉着有些夸张。不曾想,如今,我倒是成了那个夸张的人了。

按理,他也老大不小了,凡事多少都有些自己的主意,我实在没必要多这么几句嘴。可能是跟孩子在父母眼里总是孩子一样,他在我面前,也永远是那个矮我一头的小屁孩吧。哪怕现在我已需抬头望他,哪怕他已经可以独自穿越大半个中国往返于学校和家乡,但只要他站在我面前,我总还是忍不住踮起脚来去揪他的耳朵。当然,通常我都是不能得逞的,但偶尔得手了,看着他皱着眉头捂着泛红的耳朵微恼地咕哝着什么(大抵逃不过无聊,幼稚之类的词语),我都会笑得很得意,就像小时候他偶尔躲过了我的魔爪一样。

初初真切地有一种当姐姐的感觉是在年前。我与他一起去图书馆,途径我们共同上过的高中,我心血来潮地问他,喝饮料吗?我请!他瞪大眼睛看着我,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将想要喝却又认为我无力支付的那种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很能理解他的这种忧虑。从小到大,家里管得都很严,没有半点零花钱,更别说去买个零食喝个冷饮了。就是上了大学,他也是能省则省,饮料这样可要可不要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杜绝的,已经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其实并非是没钱,只是小牛被拴在树桩上久了,纵然有朝一日有了脱离树桩的能力,也不再会去尝试了。

我抬起手费力地去够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姐在学校勤工助学还挣了点钱,请你喝杯饮料还是绰绰有余的。他又踌躇了好一会,最后还是被我拉进了那间他上了三年高中却从未踏足过一次的冷饮店。拿着菜单,我让他随便选,想喝什么点什么。他把那些五花八门的名字用食指点着一个一个地从头看到尾,指了一样最便宜的热可可。我想了一下,问他,你不打算试试别的吗?他立刻显现出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羞涩和尴尬,低着头说,其他的没有听过,不知道是什么。我抿着唇,突然有些心酸。

从店里捧着饮料出来,我问他好不好喝,他用力点了点头。于是我又开始语重心长地教育他不要太节俭,买个饮料什么的不要紧。他含着吸管,逆着光,看不清神情,但是我知道他在听。我迎着夕阳,微微眯起眼睛,看着他镀着光圈的轮廓,笑得像个给孙子买了糖的老太太。

我是家里小一辈里最大的,做错了事大人总是先找最大的算账,做好了却每每先表扬鼓励小的。所以我一直很排斥这个长姐的身份,总羡慕那些有哥哥护着的小妹妹。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或许是他第一次将我从骑车载人的,换成坐在后座上的开始;或许是他第一次主动接过我手里的重物开始;或许是他跟我打架不再用全力,只是意思意思,然后装模作样地认输开始我慢慢意识到,弟弟长大了就是半个哥哥。他也会像哥哥一样护着我让着我,但同时由于心智的关系,他也在依赖着我。而我,也在他的追逐下,慢慢地明白了姐姐的意思,不再嫌弃他的莽撞,不再排斥他的幼稚,不再看不上他的小心翼翼。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很庆幸,我在目送的同时,能有一个与我并肩而行的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


奶奶走的那年,我高三。

奶奶这一生过的并不是很幸福,我想。自打我记事起,奶奶就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慈祥老人,小时候的我极不喜欢她,在我的记忆里她从早到晚都在骂人。要玩去外面,别在家里胡害、一天到晚就知道看电视,等你爸妈回来我就说你不学习、同学别往家里带等我长大一些的时候,情况好转一些了,奶奶似乎待我和蔼了许多,虽然偶尔还是会发脾气。后来,我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大孩子,对奶奶的坏脾气貌似可以理解了。

奶奶一生疾病缠身,自打年轻的时候就落下了腿疾,所以老年的时候就行动不便了。尤其是年龄大了以后,即使坐着都会重重的摔倒在院子里,轻者睡上几天,重者伤筋断骨。病魔真的是一个极为可怕的东西,一点一点侵蚀身体,消磨人的意志,灵魂似乎也会被慢慢的吞噬。奶奶可能正是因为病的久了,所有的耐心和积极都被消耗的差不多了。不过好在奶奶的病除了带来生活上的不便之外其他都还好。

我很小的时候,经常写日记埋怨奶奶,嫌她唠叨、一点都不慈祥。长大后,上学、住校,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慢慢开始变得恋家,可能是好久不见的缘故,每次回家总能听到奶奶的嘘寒问暖,走的远了,还会塞给我一点零花钱。有那么一瞬间,突然觉得岁月静好就是一家人待在一起,没有吵闹、没有分离。

生活在不紧不慢地继续着,转眼迎来了20XX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首先是寒窗苦读十二年,就剩高考这一步棋了,成败在此一举,距离家中上一个高考生已过去五年,所以上上下下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我的身上,压力难免有些大。其次,哥哥准备结婚了,长了这么大,参加过的婚礼也很多,可是自己家举办还是第一次,激动自然是不予言表的。

可是你永远都不知道,惊喜和意外哪个来的更早一些。就在全家上上下下筹备婚礼的时候奶奶突发意外,毫无征兆,失去了知觉,婚期越来越近,奶奶的病情越来越重。所有人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婚礼的前一天,奶奶走了,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她去了一个阴森森的地方,可是这个地方却被称之为天堂,要是真的是天堂就好了,人们都说那里没有病痛,那里是一个充满爱和幸福的地方,所以我多希望,去往另一个世界的奶奶可以过的好一点。

奶奶走了,走的很匆忙,没有等到哥哥的婚礼,也没有等到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不过,我总觉得奶奶就是夜空中那一颗最亮的星星,她一直在注视我们,看着我们快乐、幸福的生活着。

奶奶,我又梦见你了,你一定是想看看我才来到我的梦里的对吗?你看,我上了大学,正在一步步努力的走向更好。

想您、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