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不太“现代”的温情 情感文章

现代情感语录

发表时间:2020-11-09

不太“现代”的温情 情感文章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太“现代”的温情 情感文章,欢迎阅读与收藏。

前一阵,听说两个故事。

一个是作家止庵说的。多少年来,父亲一直想培养他成为一个作家,在他小时候,父亲就亲自编教材教他写作。但20世纪80年代时,他一直不想写作,不想做事。到20世纪90年代,止庵才开始写书介。起初很少有媒体发表这类读书随笔式的文章,之后慢慢成为风潮。他发表的文章也渐成规模,于是就有人提议将他的随笔结集成书。出版社的人告诉他,出书得有十几万字的篇幅,他还得再补些文字。之后他出了趟差。等他回来时,父亲告诉他,那稿纸他一行一行数过了,还差不少字呢。第二年(1995年),止庵的《樗下随笔》终于出版了,父亲却已去世。

另一个故事是艺术家徐冰说的。当年他还在中央美院读书,老师杨先让去找他,说是《连环画报》让杨老师画一个封面,内容是毛泽东给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题“实事求是”这几个字。一共要三幅画,第一幅是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上面没字,第二幅是毛泽东在写“实事求是”,第三幅中大礼堂上就多了那几个字。杨老师为了提攜他,让他帮忙一起画,嘴上却说自己只喜欢画人物,对建筑没兴趣。后来有一天,徐冰正在上课,杨老师把他叫出去,说:“徐冰,这是你的稿费。”那是徐冰平生拿到的第一笔稿费。

这样的父亲、这样的老师,让人感觉到一种不太“现代”的温情。

精选阅读

雨中的温情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中的温情,欢迎阅读与收藏。

不觉已是深秋了,晓风微寒,霜繁露重。也许此时的北国已是万木凋零、花谢草衰、茫茫荒原、白雪飘飘。也许是我们南方种植的树木品种不同,基本都是常绿乔木,再加之气候的原因,秋迟迟未有褪去。走出户外,流连街市,依旧是一片葱茏碧翠,只是偶有泛红的落叶随着秋风的舞动而悄然落下,气候也不甚寒冷,最高温度仍旧在二十多度,人的心境也大多随了气候的变幻而左右。

闲散的日子许久没有这么轻松惬意过,时常一个人静静地独对荧屏,在悄然无声中孤寂地敲击键盘,叙说心语;在默默无语中手执一卷流连书行,徜徉在时光隧道里与故人交心攀谈;在一曲婉约曼妙的清音中低吟浅唱,寻觅心灵的共鸣、人生的和弦;在漫步黄昏的郊野坦途上拾撺几分乡野乐趣,伴着几丝秋夜凉风回归自然、唱响流年。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连日的秋雨阴霾笼罩,丝毫未见阳光的靓影,往昔的此时,在我的心中一定会笼罩着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的落寞惆怅,而今,在我的心中漾起的却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美妙佳境和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的温馨心怀,更有着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的舒爽和豪迈之情。

真的,许久没有如此欢愉过。今年的中秋国庆双节相遇实属难逢,本该好好庆贺,然孩子们不在身边,空巢家庭倍显冷落,也没有闲情逸致打点节日,因此,双节也在浑然无觉中悄悄度过。这几日,孩子们有事返回故里,承欢在我们身边,虽然较之往日要繁忙些,但那份亲情的融入便如汩汩清泉流进荒芜的田畴般温润幸福。

昨日吃罢晚饭,灰蒙蒙的天空仍没有一丝云彩,淅淅沥沥的秋雨总算告一段落,窝在家里的夜晚似乎缺少点乐趣,于是,在我的提议下,四人立即换装鱼贯而出,顷刻间便消失在晚秋的夜幕中。

依旧是我们经常散步的那条郊野公路,呼吸着潮湿清新的晚秋特有的空气,流连在晚秋晓风微寒的季节里,擦肩而过的是三三两两的散步人流,双向四车道的公路上,时有汽车相向而过,由于空间的扩展和旷远,这些些微的噪声,丝毫不会影响我们漫步的闲情逸致。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几公里的路程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走过。

我们谈兴正浓,可惜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的秋雨不期然再次降落,突然,我的头顶一片温暖,只见儿子脱下外衣为我遮风挡雨,营造出一片温馨的港湾,沐浴在这片蓝天下,丝丝暖意瞬间浸满全身。雨,越下越大,无奈间,我们只能就近躲避在公交站台上,坐在长椅上一边聊天一边等待。老天一点也不解人意,漫天飘飞的雨丝瞬间织成雨帘倾情而泄,沉积的雨水缓缓流成淙淙小溪,顺着沟沟壑壑欢快流淌,落下的雨点溅起朵朵雨花,组成一个个漂浮的气泡在水中悠闲地游戏追逐,随着雨量的不断飙升,空间也逐渐迷蒙起来。望着漫天飘飞的雨幕,无奈的我们只有静静地等待。

不经意间,我们在雨中已静等近一个小时,这时儿子提出由他先跑回去,然后开车来接我们,无奈之下,只有先牺牲儿子的一身干爽换来我们的安全返家。片刻后,顶着一头雨水,身着一身湿衣的儿子驾车将我们接回

秋雨,仍在不间断地下着、下着,车内,浓浓的亲情裹夹着片片温馨,盈润着我们的心田,握着这份久违的温暖,眼眶不禁有些湿润,借着这秋雨中的一幕,让我们倍享一份徜徉在心底的雨中的温情。

点点温情


时隔多久,再一次坐火车的时候心里的兴奋,怎么也挥之不去。看着火车外的风景许久才慢慢平静下来。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拿着一张火车票,在一个座位前徘徊了,好久,看的出来她身体不好,腿脚隐隐发颤。

一位男子抬起头,看了看,又低下去不知道在想什么,突然他从座位上闪了出去。老人家,我好像坐错位置了,您坐我再去找找说着人就消失在车厢里。

坐我旁边的是一位,抱着婴儿的妇女,面色很焦急,孩子脸色通红,又哭又闹,像是发了烧。拿着一块白色的毛巾,给孩子敷了又敷。客乘给找了退烧药,她不用孩子还太小,药虽然见效快,但对孩子身体不好,土法虽然慢,不伤身体果然,车快开的时候孩子就安静了下来,沉沉的睡去。

曾听说,母亲是孩子最好的医生,因为母亲都懂孩子的痛楚。

我想向我的行程一直出发,不知道哪里是终点,不知路上的风景多么自然,我都想去看看。

我不懂爱。

在离开时,父母嘱咐我一人在外要注意安全,看着父母不舍的眼光。这一刻我懂了。

土炕温情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土炕温情,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是在土炕上降生的,自然在土炕上摸爬滚打长大。暖烘烘的土炕温暖了我童年的记忆,也焐热了我的人生。

我对故乡的记忆,首先从土炕开始。生活在广袤陕北的家乡父老,在那艰难困苦的年月,也一定与我一样,感受过土炕的温度。

寒冷漫长的冬季,土炕给劳碌了一年的庄稼人提供了温暖的时光。父亲虽然没有上过学,可小时候曾在私塾门外听过一些课文,也识了不少字。他只要一闲下来就会坐在土炕上,摇晃着头,缓缓地给我吟诵起《三字经》或《百家姓》。牙牙学语的我,趴在父亲面前,虽然不懂人之初,性本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些句子的含意,却懵懵懂懂地跟着父亲一句一句地吟诵着。

父亲一生最引以自豪的是他参加过的无数次战斗,这也成为他最爱讲述,且永远讲述不完的故事。在那热乎乎的土炕上,我不知聆听过多少遍他老人家惊心动魄、出生入死的战斗故事。尽管这些故事我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可每次听到仍然是那么激动亢奋。

父亲成了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在小小的土炕上,我萌生了像父亲一样顽强拼搏的远大志向。

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家七八口人睡在一盘土炕的破席子上,没有毛毡和褥子可铺,枕头就更不敢奢求了,只能用衣服替代,甚至连一人一块被子都分不过来。兄弟姐妹几个往往合盖一块破棉被,经常会因为拉扯不到被子而相互打打闹闹。就在这样的窘境中,我不知不觉进入梦乡,而且睡得是那样踏实,那样香甜。

那时候,我们兄弟姐妹都不到干大活、受大苦的年龄,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身有残疾的父亲和多病的母亲来操持。印象中,父母永远都是闲不住的人。他们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迟,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操持家务上。夜里,疯跑了一天的我们,吃完晚饭,早已累得倒头睡了。可整日劳作的父母,依然为我们忙碌着。如豆的油灯下,满头华发的母亲,总是盘腿坐在炕头上,眯着眼,一针一线地为我们缝补着破烂的衣服和鞋袜;要么就给我们捉衣服上的虱子。而一脸沧桑的父亲,则往往嘴里噙着旱烟锅,圪蹴在后炕头,一声不吭地捻着羊毛线;要么就挑织毛袜子,为我们过冬早做准备。父母二老为儿女们操劳的专注神情,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三垧土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土炕成为陕北人生活的中心。

永远难忘的是,母亲将做好的饭,舀在黑瓷盆里,端在土炕中央。一家人围着饭盆,你一勺他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尽管饭食不好,酸白菜、糠窝头、小米粥,或者是蒸洋芋、煮南瓜可吃起来却是那样可口、香美,令人回味无穷!那时,我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又贪食,一盆子饭哪能招得住兄弟姐妹们放开肚皮海吃海喝?三下五除二就吃了个底朝天。母亲心疼我们,总是不端碗。我常常催促她老人家赶快吃,可她总说不饿。其实母亲岂能不饿?她硬是忍着饥饿,把温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子女们。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心痛得像锥扎似的。

父亲和母亲都是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父亲从军十几年,后因在保卫延安阻击战中身负重伤,不得不退伍回家,放下枪杆子,拿起老锄头,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母亲也一样为党组织、为群众奔忙着。是的,接受过红色洗礼的父母,总是把集体和群众的事挂在心上。在我家的土炕上,曾担任村里负责人的父亲和母亲,不知主持召开过多少会议,解决了多少棘手的问题。那一张张朴实的脸庞,被油灯映得通红;那一阵阵热烈讨论的场面,是那么真诚实在,那么鼓舞人心

进城的这些年里,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住进了洋楼房,睡上了席梦思,吃的穿的那就更不必说了。可我总感到自己生活在空中楼阁里,食无味,心空虚,夜难眠。

每当这时,我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土炕,想起窑洞,更想起仍然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我总觉得,睡在那充满温情的土炕上,才能与天地相互贯通,融为一体。而只有深入和贴近故乡、拥抱与融入土地,才让人过得舒心、踏实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