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母老成仆 情感文章

绿度母挽回爱情

发表时间:2020-11-09

母老成仆 情感文章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老成仆 情感文章,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妇人,母亲一生坎坷,共生育了六个子女。在她还不到五十岁时,我的父亲就因病辞世。那时,仿佛世间所有的悲凉都袭向了母亲单薄的身体。母亲凄凄哀哀了好几年。其间,做什么事都不上心,对什么人甚至是我们也漠不关心。我不止一次听到我妻及其妯娌埋怨之言。我也无法理解母亲的行为。

二十多年一晃而过,如今,母亲已七十有余!但无论我们怎么劝说,她还是坚持单火独灶地守着那间老屋。其时,面对一头花白的头发、一脸堆叠的皱纹的她,我们所有的成见早已丢尽!而就在这时,才突然发现,母亲似乎脱胎换骨,让我们惊讶得无所适从。

那是前几年,国家实施二胎政策,我和妻都想着为家再添一丁,可苦于二人忙于工作无人带小孩而犹豫不决,又情知母亲上了年岁也断不愿意。哪知,有一天我和母亲单独在一起时,她竟悄悄跟我说:“你们就一个小孩,太孤单了,再生一个吧,热闹点。”她看了我一眼,接着说,“我来带,我身体这几年还行。”晚上,我把这话说给妻听,妻露出了和我当时一样不可置信的表情。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一直疏于劳作的母亲忙碌了起来。哥哥弟弟是农民,也一直生活在老家,常常为了做一些零散活而早出晚归。一天,嫂子跟大家说:“今年怪了。以前都是我们天黑回来,再做饭一家人吃。现在一回来,老人家就把我们的饭给做好了。”弟媳妇也紧跟着道:“我家也是,老人家常在我们不在时,把我家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然后,大家就突然想起了什么,沉默了——一屋子人,只听母亲在院子里带着的刚上幼儿园的小侄女的笑声。

有一回,妹妹回来,大家聊着美食。妹妹说,她很久没吃到可口的板果(家乡的一种用红薯粉及各种材料蒸的点心)了,她婆婆做不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二天的早餐桌上,板果就出现在了我们大大小小十几人眼前。看着一碗碗已盛好的晶莹剔透、汤汁溢香的板果,看着双眼充满血丝而又笑盈盈的母亲,我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母亲一个人做这么多板果,该是几点钟起的床呀?

荒芜几年的菜园也被母亲重新收拾了起来,一年四季绿意葱茏。我们常年不仅可以吃到时鲜的农家菜蔬,而且母亲常会变戏法似的为我们拿出腌辣椒、泡菜、豆瓣酱等可口的小菜,令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美好。

去年,母亲破天荒地把我们所有兄弟姐妹家叫到她住的那栋老房子过年。除夕那天,母亲一人杀鸡、剖鱼、包饺子,然后是下到烟雾缭绕的厨房窸窸窣窣地忙得手脚不停。我们看着她那羸弱的身影,都想上去帮忙,但都被挡了回来:“你们平时就够辛苦的了,今天你们什么都不用干,都给我看电视去。厨房里我一人就够了。”年夜饭上,满满当当一大桌子菜,十几人围了一个整圈。我们喝酒行拳,品茗谈笑,而母亲却总是站在我们身边,身系着围裙,时时为我们小孩添菜、为我们续茶。我们也几次叫她坐在大家中间,她都说:“站着好嘞,站着好嘞。”然后用袖套擦擦眼角,“家里难得这么热闹,看着你们,我高兴呢。”突然之间,我脑中闪出这样一帧电影镜头:主人一家拥桌而坐,幾个妇人侍立一旁,随时伺候——曾几何时,在母亲身边,我们竟不自觉地有了主人的优渥,而七十多岁的老母,却成了我们的佣仆!

泪,一下子夺眶而出……

母老成仆,这是子女的大不孝!但我又知道,母亲乐于此。“这么个岁数,不知啥时就被收走了呢。”在和别人说这话时,母亲眼里是敞亮的。悠悠岁月里,母亲是想留给我们更多呀!

扩展阅读

忆母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忆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母亲的娘家是个大家族,全村都一个姓,外公在村里面威望很高,族中的老老少少都很敬重他。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的外公就去世了,我只依稀记得他是一个瘦高个子的老头。至于外婆的模样,我是完全不知道,在我母亲刚十岁的时候,她就死了,丢下了一双年幼的女儿我的母亲和小六岁的妹妹。过了不久,我的外公续弦,又生了五女一子。

母亲懂事很早,勤俭本分,待人和善,可是身体不太好。母亲身上所具有的美德极为重要,假如没有这样一位母亲,我们兄弟姐妹也许不会成为邻居眼中的优秀孩子。

母亲出嫁大概很早,我的大哥已经六十多岁了,而我的大侄女还长我两岁啊。我有三个哥哥,三个姐姐,我是老幺。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是四十七岁,父亲四十九岁,两哥一姐已都结了婚。

我,给母亲带来了苦痛。得知自己又怀孕了,母亲的第一反应就是羞愧。已为人婆婆的母亲与自己的儿媳妇同时怀孕,在她看来这是一件多么难为情的事情。于是母亲瞒着父亲,一个人偷偷去了乡卫生院,恳求医生为她堕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乡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无法实现母亲的心愿,也没有哪个医生敢为如此高龄的孕妇冒险,他们都劝母亲生下我这个老幺。无奈之下,母亲回到家里,晚饭后一个人悄悄地溜到老屋后的槐树下,顺着树干往上爬,爬到第一个树丫处再跳下来,她想用这种残忍的方式让自己流产。不知是我的生命力太强,还是母亲的悲悯感动了上苍,我居然奇迹般地保住了,母亲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父亲赶来,拉着母亲的手,只说了一句:看来,这娃是咱家的。

老来得子,带来的不是喜悦,让这个本来就多子女少粮食的家庭担子更重了。其实父母最大的压力并不是经济和重体力劳动,而是我的长大。父母最大的担心就是如果有一天他们走了,而我却还没有长大,我该怎么办?于是我的长大就成了父母心中的头等大事,他们盼着我长大是那样的急切。母亲常常对着父亲叨叨:我要是能见着小儿子结婚了,就踏实了。我结婚了。母亲又说:要是能见到老幺有了孩子,就是死了,我也能闭上眼睛了。我的儿子出生了。母亲又对着父亲叨叨:要是能见着小孙子背上书包,我就真的能闭眼了。父亲对她说:你就盼吧。母亲终究还是没能见到我的儿子上学,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突然走了,走的时候,嘴角露出隐隐的笑容,眼睛安祥地闭着。

母亲是一个特别没有脾气的人,遇着父亲发火,从来没见她回过嘴,经常是背着家人,一个人偷偷地抹眼泪。那时我还很小,见到母亲掉泪,也总是禁不住陪她一起哭。那会我最大的担心是,如果没有妈妈,我该怎么办?

自从我去了外地上大学,家里就只剩下父亲和母亲,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做饭,一口锅里的稀饭滋滋冒着白气,一口锅里的白菜弥漫着悠悠清香。他们两人面对面地坐在灶台旁,养了十年的竹节猫温顺地趴在脚边,生活是那样的安详宁静,充盈着烟火气息。父亲和母亲每天总是形影不离,尤其是母亲,对父亲的呵护就像是母亲对初生婴儿般。而父亲对母亲也是特别地依恋,仿佛母亲就是他的拐杖一样,一刻也离不开。哥哥姐姐们生活也很劳碌,父母也不想麻烦儿女,每次总是向他们报喜不报忧:我们好着呢。其实,那时父母都已宿疾缠身。我每次回去,母亲总是急切地问:在家过夜不?眼神中透着期盼。我躲闪着母亲的目光说:吃过饭迟点走。可刚吃了午饭,母亲就催促道:快走吧,晚了不好跟车了。于是我就出门,这时,母亲手里总是拿上几个草鸡蛋,边走边说:这个带上,给小孙子吃,比城里买的有营养。送了一程,我就让她回去,总听见她说:再走走,不急。就这样,一直到了我平时坐车的十字路口。刚要上车,母亲却突然说:你等一下。我站住,回头,却见母亲头也不回地走了,步履蹒跚,很急促。我不明白,次数多了,我不解,问父亲。父亲沉吟半晌说:你妈那是迷信,天底下从来只有儿子送妈妈先走的,哪有妈妈送儿子先走的。听了父亲的话,我转过头去,泪流满面。

母亲的离去对父亲的打击很大,他整天就像一只离群的孤雁一样,在家门口一坐就是半天。眼睛出神地望着母亲坟墓所在的方向,从他那浑浊干涩的眼睛中,似乎母亲就在不远的前方。

写到此处,我的心很痛,只好搁下笔。

母祭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母祭",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母亲,在九龙雅砻江峡谷的一个小山村度过了七十一个寒暑。那时,交通极不方便,山河阻隔,母亲连县城都没去过,在一个贫穷困苦的小山村艰难地走过了一生,过世已二十个年头。我们对母亲的思念是难以言表的。不知多少次,提起笔又放下,因难记您的平凡;难记您在病苦折磨中难熬的日月;难记您对我们付出的无限的爱。多少次,提起笔,眼睛就模糊了,情绪难控。

母亲的娘家就在江对面,鸡犬之声相闻,但要来往却要走一天的路,要到很远的渡口过河,又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母亲给我们谈起过,外婆家姊妹多,母亲占长,十一、二岁就能为外婆做事,早晨用木制的扁水桶背水。每早要背一石缸水,才能用一天,每天如此,白天就背小的舅舅。

母亲十八岁嫁给了父亲,家庭的一切全包了下来,早晨鸡叫出门,到山上背柴。爬坡上坎的羊肠小道,来回十来公里。到了家马上料理家务,做农活。谁都夸母亲是劳动能手。

三十五岁是人生最辉煌的时期,那时灾难就降给了母亲。一场重病把身强力壮的母亲折磨在床瘫痪了。那时,父亲在一个外县的蚕业站工作,任务重,很难请假回,待母亲度过了危险期,也就匆匆上班去了。亲戚朋友来照看,不可能长时间。我们兄妹四人,大哥十一岁,只能停学,姐姐九岁,我六岁,弟弟三岁。哥哥、姐姐很听话,一切按母亲的吩咐负责起了家务。这样母亲在床上瘫痪两年。也许是生活的信念,我们看着母亲皱着眉,强忍痛,摆弄那不能动的腿练习起床,不知练了千遍万遍?爬起倒下,倒下爬起。是母亲的坚强,终于有一天,柱着拐杖站了起来,可一条腿短了三寸。母亲离开了瘫睡两年的床,但从此成了一个残疾人。

母亲在丗时,一个病残人却有做不完的事。天蒙蒙亮,我们就能听见笃......笃......笃拐杖着地的声音,拐杖声对于不懂亊的我们来说好象是安慰,竟然睡得如此香甜。待我们醒来,母亲已把做好的饭菜摆上了桌。我们觉得,生活虽然困难,但是有母亲这个靠山,我们感到无比幸福。

不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病残的母亲,总有使不完的劲。做完早饭母亲便坐在一条高凳上,摇着那笨重的石磨。磨下玉米面,加上一些代食品,预备早晚餐,从未进过午餐。我和兄弟放学回家,母亲柱着拐杖,领我们到田坎、地边教我们找野菜。清明草、野棉花和在玉米面中,还把肚子填饱了。哥哥、姐姐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一岁开始劳动,三分两分挣工分。家务活全甩给了母亲。记得母亲拖着残腿,在自留地中跪着栽菜,那红青菜长得太好了,瓜菜能抵半年粮,吃不完的菜开始喂猪,母亲一只手柱着拐杖一只手提桶喂猪。一次,把右手摔断。就成了残手残腿。手慢慢好时,已经变形。

母亲虽是残手,但很巧,会裁衣、织毯,亲戚邻居都请母亲裁剪衣服或教做布鞋,母亲总有做不完的活。很多时候,在煤油灯下帮人织毛毯或织腰带,都是帮忙。母亲用残疾的身躯劳动,换来了别人的尊重。亲切地叫母亲罗大姐、罗大孃。从那以后我家的一些重活就有人来帮忙了。

我们一家人穿的都是补丁衣服,但补丁缝得很巴适。母亲说:笑脏不笑烂母亲总是把一家人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全家的衣裤、布鞋是母亲千针万线制成。有句俗语大人望找钱,娃儿望过年因为过年能吃上肉,而且在年前母亲就要给我们做新衣。过年了,我们穿上了新衣,唯有母亲还是那套补丁衣服。

母亲的青布补丁长衫,拴一条围腰,系一根自制的绿色线带,就有了一个怀兜 ,那怀兜简直就是百宝箱。亲朋好友送一个水果或几个核桃什么的,母亲是不会吃一口的。装在兜里,我们一回家,就把东西分给我们。我们还给母亲,母亲说:水果酸,大人不想吃,核桃硬,大人咬不动。

曾记,我十二岁考进了县中,赵氏家族当时没有一个进了中学的。亲戚见我家困难,劝说不要去读。母亲很果断,说,就是砸锅卖铁也必须去读。中学在县城,要跟随马帮步行五天的路,母亲很不放心,提前为我准备行囊。边整理边流泪。离别时拄着拐杖,送我走了百十米远,并千叮咛万嘱咐:县上冷,穿厚点,脕上要盖好被盖,要吃饱......看着母亲双泪从脸颊流下,我哽咽了,背对着母亲,一步一泪朝前走去,回头见母亲还在向我挥手喊着:慢点,好好学,別想家。

能不想家吗?十二年没离开过母亲,平时一回家,就要看母亲在否?这一别要几月方能相见,心中的哀愁是可想而知的。但比这次离别更悲的事又降在了我家头上。

我已工作,但离家较远,打算把母亲接来随我,母亲不肯,说习惯农村了。一直跟着农村的弟弟,反而我们的小孩,母亲也一直照看着。就这样带大我们带孙子,一个残疾人,从未空闲过一天。

一次我被派到州党校学习,接到母亲病危的通知,请假急回。家人说,母亲晕过去了,醒来时,还叫我的名字。

病中的母亲,输着液体,只能一勺一勺喂很淸的粥。在苦难中熬过来的人,生命力如此顽强,母亲被病魔折磨了一月,在微弱的呼吸中渐渐闭上了眼睛。

母亲啊!我们知道,您很苦很累,甜日子就要来了,您怎么就随着苦日子去了呢?难道您的一生就该是苦命?病痛折磨您,困苦困扰您,没过上一天好日子。

如果您还健在,看到今天的好日子,您那憔悴而痛苦的面容,定会满面春风。一辈子的遗憾,想起您夜不能寐,您的生日,祭日或逢年过节,首先请你,请你同我们共度这幸福的日子。

在梦中,佛说,母亲在天堂。我苦苦寻觅,隐约中看见了您,还是拄着拐杖,穿着补丁衣。天堂不会挨饿受冻吧?天堂不是有很多供果吗?怎么不见您品尝一口?天堂应是幸福的,怎么您仍然如此憔悴忧虑?我醒来,什么也见不到了。唉,原来是个梦幻。我多么渴望真的有天堂,让我的母亲不再受苦。

母亲啊!今天是您的祭日,我们相隔很远,这次未到您的墓前。不孝子携子孙在遥远他乡,在屋顶花园,这个地方干净、宁静,或许离您更近一点。我们焚香秉烛,供上你很少吃的东西,献上一束白菊,。我们跪拜,寄托我们对您的无尽思念。虔诚奉请,请母亲收下子孙们的一片心。请饮一杯酒,请吃上今天可口的饭菜。

您的子孙永远铭记您,慈祥的母亲。您永远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母 亲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母 亲,欢迎阅读与收藏。

因为假期不长,因为路程不短,因为天气不好,等等有许多的理由让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春节不回家。母亲接到电话后,听不出她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只是缓缓地说:哦,那有时间我去你那儿住几天吧。

整个春节一直细雨蒙蒙,让人凭添几许惆怅。正月初六,老天爷已改往日的缠绵,闪电雷鸣,哗哗啦啦的下起了暴雨。下午四时一阵电话铃声把窝在被子里上网的我惊起,我抓起电话,耳机里传来母亲哆哆嗦嗦的声音:我已经到了A市,可人太多,买不到车票,可能要晚些才能到你那里了,不知你们那最晚的班车是几点。我气急,大吼:这麽大的雨,谁叫你来的,买不到火车票,你不会坐直达班车吗?母亲说:知道了,知道了,就把电话挂了。

我撑着雨伞站在站台下一个多小时,记不清有多少趟班车停下又走了,可依然不见母亲的身影。坐直达班车从A 市到B市是两个小时,再从B市坐车到我处约四十分钟,母亲应该在晚上七时就会到达,可现在已经是晚上九时了,还没见到母亲。我开始着急,开始埋怨,开始发作,喷喷连连更让我觉得寒冷和烦躁。一趟班车嘎的一声,在溅了我一身脏水后停了下来,终于一个熟悉的身影探出了车门。

我结过母亲沉甸点的行李,一言不发朝家走去,母亲走在身后喃喃诺诺地说:本来想坐直达的,可后来又买不到火车票了,所以就晚到了。其实我心里明白,母亲是嫌直达班车的票价要比火车票贵一倍多。

初八午饭后,母亲说:你帮我把这衣服的边放放吧。我望望母亲身上我淘汰给她的衣服,也真有点像裹粽子,太窄了。我把剪刀尺子递给母亲说:我下午还上班呢,你自己改吧。晚上刚到家,儿子就报告说母亲把衣车针弄断了。再望母亲,衣服让她改的凸凹不平,针脚歪歪扭扭,衣车针不给她拉断才怪。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是很能干的,我们兄妹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脚上套的都是母亲亲手做得,况且往年我淘汰的衣裤给她后,也是她自己秀改,还挺合身,为何这次改不好呢?我心里直纳闷。

晚饭后,我一边帮母亲重新修改衣服,一边与她闲聊。母亲说:自去年始,她的眼睛看东西模糊了,到今针线活基本不做不好了。我说:那明天我带你去医院看看。母亲说:不用了,在家时已经看过医生了,说是白内障

不是很严重,能看得见就不必花那个钱。到时严重了再说吧。

我抬头望望母亲,鬓角已有了丝丝结结的白发,脑后粗大辫子也挽成麻省尾,那干练、好强在菊花般的脸衬托下已变成柔和与仁爱,那双我曾羡慕的巧手,已是血管突显。

在我处小住了一段时间的母亲要会老家了,当她跨入列车车门的一刹那,已是孩子她妈的我无法顾及车上车下人们诧异的目光,泪水倾涌而出。自从我独自一人在远离故土的这座小城定居后,与母亲和兄妹的相聚,成了我最大的企盼。

外婆在母亲五岁多时就已去世,母亲忍受了太多没娘孩子的苦,有了我们兄妹后,把所有的母爱加倍倾注在我们身上。即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那样贫穷的乡村同龄伙伴中,我们兄妹是最先穿上毛衣的,那时母亲把心爱嫁妆毛衣袖子拆了,在煤油灯下,为我织成一件漂亮暖和的毛衣,弟弟出生后,把毛衣全拆了,为弟弟织了毛衣毛裤。在我上学,而是把书装进绣花书包里。那时母亲利用工余把一条不能再穿的旧裤腿改装成书包再在上面绣上五角星。向日葵等,就成了一个美丽实用的书包。特别是我们兄妹脚上大方舒适的布鞋,不知引来多少大人小孩注目。而所有这些,不知花费了母亲多少心血,包含了母亲多少慈爱。

母亲虽然识字不多,却非常看重知识,她常常对我们说:世上只有学问晚上不怕贼来偷,白天不怕人来借。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南下打工潮的诱惑下,我曾荒废学业,外出打工,是母亲的谆谆教诲又让我拾起书本来。

母亲虽是农村妇女,却从不包办子女的行为,特别是在我的婚姻上,我和丈夫结婚前,母亲不知要与我结婚的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当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结婚了,母亲只是轻轻嘱咐:婚姻不是儿戏,一定要慎重,只要你自己觉得幸福,我们没意见。在农村生活的弟弟也是自由恋爱结婚。

我们长大了,母亲却衰老了。做粗活比得上一个男人的母亲在前些年的一次伐竹中不小心闪了腰,一躺就是十多天,以及腰部现今每逢刮风下雨就酸痛;患了眼疾也是捂着悟着,每次报给为生计忙碌子女们却均是一封封平安家书。母亲养育了我们的身躯,也叫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谨记母亲什么事都要一分为二来看的观点,遇事不能钻牛角尖,以平和的心态迎接人生的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