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只要有家可以思念 亲情文章

只要有家可以思念 亲情文章

发表时间:2020-11-10

【www.qg13.com - 情感美文家】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只要有家可以思念 亲情文章,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地球被无数网络密密地包裹,天涯海角不过是一个村庄。科技赋予年轻人更强的飞翔能力,走遍世界不是幻想,而是看得见的机票和攻略。城市越来越雷同,摩天大楼连同其中的人也越来越相像。

但是,还是有想家的时候。

在美國纽约留学的宝利说:“每当想家的时候,我就会特意到华人超市,在那些满是中文包装的货柜边一遍一遍地转,大红袍火锅底料、白菜猪肉水饺、酸辣粉丝、毛血旺。把那些写着中文的商标悄悄念完,听周围的人轻声讨论,那一刻,会有家的错觉。在那些乡音和物品制造的错觉中,即使两手空空也思念满满,似乎一瞬间回到和爸爸妈妈一起买菜做饭的日子,火锅底料、乌江榨菜、方便面,都是摸得到的日常烟火。

移民大洋洲的同学在南半球找不到北斗七星,连月亮都感觉陌生。想家的时候,他就开车到机场附近,看飞机起飞和降落。一架一架,巨大的噪声中,思念也呼啸而过。思念的心贴着陌生人的背影,飞过云端,直到地球的那一头。

从韩国到菲律宾读书的恩珠,常年住在国际学校的宿舍里。周末,她会站在马尼拉的大桥上眺望,温柔的黄昏,天边的夕阳夹杂着将要到来的暮色。她把那波光粼粼的水面看作汉江,把那同样高耸而庄重的楼宇当成国会议事堂,那一刻,就好像自己站在首尔的西江大桥上。只要半闭着双眼,就能在朦胧中生出匪夷所思的归属感,将思念放进幻觉的摇篮。

侄子从西南地区到沿海城市上大学。他说:“想家的时候,就站在校门口,寻找车牌是川A的车。在汹涌的车流中,偶尔看一眼,也能有瞬间的亲切与满足。”那个傻傻的孩子在滚滚车流中寻找一块特别的车牌,用它来熨平乡愁的褶皱。

几年前,在日本东京某个商场的电梯上,一个老人紧跟着我们,微笑着询问:“你们是从中国来的吗?”错愕中,我点点头。老人说:“我妻子也是中国人,我会告诉她,今天碰上了她的家乡人。”陌生的家乡人,只要看一看,讲一讲,也能让游子心安。

想家的时候,我们也许不会去写一首诗,也不会在月光下或者在摇曳的灯影中,把思念和记忆混合在墨汁里,一笔一画地写满信笺。现代人的思念不限于距离,咫尺天涯,天涯咫尺。

打开谷歌地图,使用全景模式,控制鼠标,不断放大那块熟悉的区域,手指移动得像脚步一样急切。屏幕上,家越来越清晰。在鳞次栉比的楼宇间,你可以辨认出自家的窗户,然后在脑海中开门进去,或者把鼠标停在你家的楼下,好像骑着自行车和朋友恋恋不舍地在楼下告别。回家如此容易,只是那扇门始终无法开启。

想家的时候,我们都拥有想象的权利和天赋。一个年近半百的中年男人说起早年外出打拼,随身携带的是幼子的衣衫,撑不住的时候,就拿出来闻一闻,闻得到孩子的信任和依恋的奶香,于是,再难的路,也要拼尽全力走下去。

费孝通忆起初次出国,奶妈用红纸裹着从灶上取来的一抔土,悄悄地告诉他:“假如水土不服,或是想家的时候,可以拿点出来煮汤喝。”思念是参天的树,长成永远,白驹过隙的只是时间。

只要有家可以思念,我们总会找到抵达的最短距离,灵魂循着风的方向溯源。

相关知识

记住亲情,留着思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有可能看到或者遇到,亲人们相逢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或者亲人们之间,分别时那忧伤难舍难分时的情景。我们无不感慨得热泪盈眶,此情此景,在人生的路途中,时刻发生,亲人们也都会相互关怀,渡过生活中艰难,彼此分享快乐幸福。亲情浓如水,彼此献真情!那样真好。是呀,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女走得在远,怎么也走不出父母和亲人们的视线。每当我读起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句的时候,遥远天堂的父亲,故乡年迈的老母亲,还有很多亲人们,那亲切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我的眼前,而让我噙满泪水。微风吹过,怎么能吹去,我对亲人和父母的思念之情啊?亲情就是一条无形的爱之线,牵挂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亲情永远都在跟前,怎么也不会走远!

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忆起在故乡渡过的快乐童年。记得小时候,父亲挑着一担柴禾到牢山小街上去卖,他总是带着我,我跟在父亲的后面,父亲走在前面,有时候还会唱着山歌,我问父亲,怎么不累呀!父亲看着我笑,就是不回答。走路时我总喜欢拉着父亲的衣兜,以为拉住了父亲的衣兜就拉住了父亲,每当父亲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时,我和父亲都笑了。我此时已融入父亲那又高又大温暖的怀里了。现在想起父亲,我的心头一阵子发热,眼泪就不能自己,随着小河流淌!天堂的父亲安息!

1

我时常在想,父母在我生命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此时此刻,我怕自己的笔墨承载不了这份温暖这份大爱。我无时无刻都不会忘记父母的恩情。这许多年来,有多少失望的时刻,又有多少痛苦的时候,父母一生中许多的片段与故事,就是一部丰富多彩的书,总是那样苦涩而温馨的留在我的心灵深处,让我独自去体验人生的凝重和憧憬,生命的悠长以及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父亲是一个乐观豁达,爽快耿直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很少对我们发脾气,脸上总挂着一抹浅浅的微笑,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也能微笑面对。因为我出生在贫穷大别山的豫南农村,每天每夜都有干不完的农活,可是再忙,我父亲也不会叫我们去上山下地干一些重活,他总是说他一个人就可以了。你们在家里好好读书就行。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不错,至少对于我来说是,每次看到父亲回到家里,大汗淋漓的走进家门,穿着一件不知道被汗水洗过了多少次的衣服,心里难免会很难受。我无法想象父亲爱我们到底有多深。父亲有抽烟的习惯,每次当父亲回到家里,我们去帮他用火柴把烟点燃,然后在他宽大的肩上敲敲打打一番,也就是当成是帮他捶背了,他总是笑得那么开心,总是说我们很懂事,从来都不说自己很累。

我从小开始,就从来没有离开父母半步,以前,父母有时候去亲戚家走走,如果亲戚家有什么喜事,而我们又得读书,没有办法和他们一起去时,晚上回到家总是心里不安,莫明的悲伤,有想痛哭而又哭不出来的那种感觉。记得有一次父母到姥姥家办事,三天了还没有回家。这个时候,我总是在傍晚,望着挂在窗子前面,父母平时穿的衣服,像是看到衣服就像看见父母了,而默默流泪。当他们走到家前的路口,我便飞奔过去,紧紧的扑在他们胸前,泪水流啊流,撒娇的大哭一番,然后听着他们不停的哄,我止不住哭泣,望着关爱我的父母大人,我哭得更凶了。在那一刻,泪水宛若是泛滥的小河。父亲抱起我,紧紧地把我搂在胸前,他拍着我的后背轻声细语地哄我。我抬起泪痕斑斑的脸疑惑地问父亲:“下次你们出去一定得带上我?”“好的。以后我们去哪里都带着你一起去。”父亲微笑地对我说。看见父亲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仿佛吃了定心丸,终于止住了抽噎。在我童年时候,那些贫穷的日子里,父母的关怀是我生命中的阳光,温暖了我的心空。那时候日子苦,但父母总是很自信地对我们说,一定要挺住,日子会越过越好的。父母的乐观一直感染着我,不经意间,我终于学会了微笑自信与坚强……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在父母坚实的遮蔽下已经到中年,和父母经历的风风雨雨还时时在我心里想起。正当我庆幸日子慢慢好起来的时候,父亲已经离我而去。母亲更加苍老了,看着母亲的脸上刻满了皱纹,望着母亲微微弯曲的脊背,我茫茫然,无限忧伤。梦幻中,我回到小时候,走路时我又拉住了父亲的衣兜,父亲握着我的手,我轻轻的拿起梳子再度梳起母亲的白发,只是白发太多,再也拔不完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我再一次领悟了诗人杜甫诗的魅力。读着读着,父亲已经看不见,母亲一声声在呼唤,我已泪湿衣衫!

亲情是深沉真挚,亲情是博大无私,亲情是围绕我们身边的平安符。我们崇敬亲情,因为它最浓。我们眷恋亲情,因为它最真。记住亲情,留着思念吧!亲爱的朋友们!

每一盏灯,都是家的眼睛 亲情文章


1988年初春,父亲转业退伍,我们全家搬回内地,来到一座中原小城。原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父亲却铁了心似的,异常坚定,毫不迟疑地进入一家国有电建企业工作。

用父亲的话来说,他19岁参军,在部队的20年间,守卫在祖国的海防线上,这后面的20年,要坚守在电力建设一线,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送上温暖。

他还说,每一盏灯,都是家的眼睛,灯亮了,心里也就亮堂了。

因此,当年我高考时,在父亲的影响下,报考了一所电力中专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家电厂上班,成了一名电力检修工。

父亲作为电建项目部负责人,随后十几年间,带领着施工团队,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翻遍山川水域,踏过茫茫戈壁,也到过雪域高原,足迹跨越了大半个中国。

因为工作的缘故,父亲大多数时间常驻工地,我们依然是聚少离多。每年他会回来两三趟,到家后,总要转到厨房,悦声对母亲说:“你歇着吧,让我来!”

父亲娴熟地手拎锅铲,经过一番煎煮烹炸,红烧茄子、干煸豆角、麻辣豆腐、清蒸鱼、紫菜鸡蛋汤……没多久,一盘盘美味就端上了餐桌。家人围聚在一起吃饭,饭桌上父亲聊得最多的仍是工地。

他说起日常的生活极为简单,在工地、食堂和宿舍之间转悠。

电建施工是野外作业,夏日蚊虫扰人,野地里的蚊子毒,咬的包奇大,挠破后会溃烂、结痂,不过忍忍也就过去了,最怕的是,遇上寒风苦雨的天气,会影响施工进度。

“你周末休息时,会进城去逛逛吗?”我插话道。

父亲笑着回道:“工地上很忙,周末一般不休息。每当项目结束,机组投产发电后,才算松口气。到那时,我会去城里好好转转。”

他喜欢去古镇上,看看热闹的老街,穿行在曲曲绕绕的巷子里。贵州的青岩、安徽的棠樾、四川的黄龙溪、湖南的芙蓉镇……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走在小镇的街巷里,放眼望去,那些古朴的滴水瓦当,似在诉说着千年的往事。飞翘的屋檐下,挂着一排排红灯笼,灯火斑斓,犹如群星闪烁,恍若天上的银河降落到了人间。

游客们在灯火热闹处,吃啊喝啊,唱啊闹啊,这闲逸的市井生活和温暖的烟火气息,让父亲心里升起一种自豪感。正因为通了电,有了灯光,古镇的眼眸亮了起来,一座城市,才因此变得生动而迷人。

父亲还说起在内蒙古的和林发电厂和新疆的石河子天业电厂建设期间,因适应不了当地干旱、多风、寒冷的气候,很多同事都病倒过,但没有一个人选择离开。

有个名叫巴图的牧民,到驻地附近放羊,常跑来询问父亲电厂何时建好,何时发电。那期盼和信任的目光,让父亲感到肩上担子沉沉的。

等工程竣工,户户通电后,巴图和其他牧民一起搬了新家,在县郊的安置点定居了下来。他还邀请父亲和同事去家中做客,双手端出喷香的奶茶和糌粑。

那一排排红瓦白墙的新瓦房,使牧民结束了游牧生活,安居下来,有了一个稳定的家,还配上了现代化的家用电器,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父亲讲到高兴处,眉眼飞笑。亮灿灿的燈盏,映着他的脸庞,一种特有的温热贯穿流淌着,也在我的心底荡漾开。

母亲的福气 亲情文章


莫伊卡生下来就瘦小柔弱,母亲总是不无怜爱地看着他。莫伊卡所在的村子十分贫穷,家里更是穷得揭不开锅。

18岁那年,莫伊卡仿佛一株梧桐树,一夜之间蹿出老高,强壮起来了。那天,他在院子里整理篱笆围墙,叔叔来了。叔叔端详他一会儿,说:“莫伊卡,你该跟我出去见见世面了。”莫伊卡惊喜地看着叔叔,又看看母亲。母亲走过来,郑重地对叔叔说:“你得答应我,不让莫伊卡去找金子,就在你的饭店里做事。”叔叔点点头。

村里流行一个传说:遥远的布鲁塞山里,遍地是黄金。村里有很多男人都去那里找黄金了。莫伊卡的叔叔,就在布鲁塞山下开了一家饭店。

在叔叔的饭店里,莫伊卡大开眼界。去山里找黄金的男人每天都络绎不绝,可来年下得了山的男人,却寥寥无几,多数人都死在山里了。莫伊卡的收入不多,只够维持母亲的生活。看着母亲一天天老迈,莫伊卡心生歉疚。母亲却很满足,她用苍老的手一遍遍抚摸着莫伊卡,总是那句话:“你的健康与平安,是我最大的福气。”

莫伊卡恋爱了。女孩就住在布鲁塞山下,她对莫伊卡说:“为什么不趁年轻时试一把呢?那样的话,我们就什么都有了。”在女孩热切的凝视下,莫伊卡仿佛看到了母亲披金戴银、看到女孩做了他的新嫁娘……在又一批寻金者路过此地时,他加入他们的行列,女孩帮他收拾好进山的物品。

就在进山的前一夜,莫伊卡迷迷糊糊睡着了。梦里,母亲不无担忧地看着他。他惊醒了,醒来后反反复复权衡:如果我死了,母亲怎么办?她还能活下去吗?

第二天早上,莫伊卡没有跟那些男人进山。他被众人大大地耻笑了一番,女孩骂他是胆小鬼,从此与他断交。莫伊卡仍然在饭店里做着小伙计,一做就是十几年。虽然在外人看来他过着平庸的生活,但是他从母亲欣慰的目光中得到了满足。

莫伊卡35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在家乡安排好母亲的后事,莫伊卡回到布鲁塞山下。人们发现,莫伊卡变了,眼神深邃,谁也不清楚他在想什么。在又一批寻金者进山时,莫伊卡加入其中。

第二年,莫伊卡下了山,回到家乡,买下一大片庄园。他成了这一带有名的农场主,娶了当地最美丽的女孩安娜。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莫伊卡要是早些年进山,母亲就能跟着享福了;也有人说,若不是母亲,莫伊卡早就发财了……这些话传到莫伊卡耳里,他默默无语。他知道,母亲并不怪他。因为在梦里,母亲总是含笑望着他,嘴唇翕动着。莫伊卡知道母亲说什么。他还知道,若不是因为母亲,自己早已葬身大山。因为寻金的过程惊险而残酷,财富从来不属于贪婪与鲁莽者,却更青睐于智者。是母亲用时间,教会他这一切。

一年后,安娜为他生下一个大胖小子,来贺喜的人不惜所有的溢美之词。有人说,这孩子长大能成为更大的富翁;有人说,这孩子能做大官……莫伊卡低下头,亲吻儿子粉红的脸蛋,轻轻说:“亲爱的,你的健康与平安,是我最大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