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锦江春色来天地》钟树梁

《锦江春色来天地》钟树梁

发表时间:2020-11-25

【www.qg13.com - 天地之间情感美文】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锦江春色来天地》钟树梁,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文欣赏:锦江春色来天地

钟树梁

杜甫草堂游记,为纪念杜甫诞生1250周年作

锦江春色来天地,才过了元宵灯节,成都巳经是着浓如酒了。

成都郊区大部分是蔬菜田,一望无涯的各种菜蔬,葱葱茏茏,油光水滑,像绿色的丝绸覆盖了大地。偶有一两块油菜田,像黄金的岛屿呈现在绿渡中间,黄灿灿、金晃晃地射人眼睛,越显得春光明媚。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官到洗花溪(陆游诗)。浣花溪,百花潭,树密而水清。溪水曲折萦回、饶有情意地穿流在菜田花树之间。两边岸上,新栽的杨柳枝枝弱,才发芽几天就抛出了万缕绿丝,好似十五、六岁的少女,希发于阳光之中。村村自花柳,我傍着清流,来到了草堂。

成都春浓,草堂的春色更浓。高大的楠木、松柏和许多经冬不凋的乔木,各以它们高标挺秀的老干新枝伸向天宇,洒下了满园绿阴。草堂民族形式的平房建筑,亭台廊馆,都静幽幽地前庇在大木千章之下。工部饲后面有万竿修竹,苍翠拂波涛,绿条摇动,白云在上面飘流,远远望去,似乎是绿波中的点点归帆。竹外的桃花、李花、玉兰开得正好,光艳照人。草堂里的密叶繁阴,调花乱蕊,把玻窗、画屏都映照得五彩斑斓。我特别留意的是那些消木树。草堂内外约有五千株梢木树,是成都市少年儿童在好几年前为了体现桤林碍日吟风叶的诗意而栽种的。果然,饱闻梢木三年大,它们早已成林;春天,又长出了新的嫩叶。我想当年种树的少年儿童,大概也快要长大成人了吧?

这时游人不多,草堂分外宁静。只听见春鸟飞鸣,树叶低语和参观者偶尔的一两句交谈声。心清闻妙香,不知从哪儿吹来了一阵阵的香风,这是幽兰的芳香。我们怀着高山仰止的心情,升堂(诗史堂),入室(杜甫纪念馆)。

杜甫纪念馆的一部分展室内,全是杜甫诗意画。一跨进门来,就走入了一座艺术之宫。这儿是具有特殊新颖色彩的画廊。集众家的手笔,绘出一人的诗意,反映了公元第八世纪唐帝国的一个动乱时期以至漫长的中国封建主义时代。它们记录了祖国壮丽的名山大川,淳厚的民情风俗;描绘了在残酷的封建压迫下劳动人民伤心修目的景象和封建贵族荒淫无耻的生活;也画出了诗人笔底的成都草堂和栩栩如生的花卉、翎毛。

社甫的集子内有不少题画的诗,但诗人绝不肯仅仅为应酬而作。在一幅佳作的面前,他总是兴与烟霞会,对此兴与精灵聚,那么地聚精会神,刻意创作,对画题诗。而我们的画师也不是无心学,特别是解放后的画家都是有心人,都能深切体会诗人的爱憎,对诗情诗意,心追力摹,传神于丹青,为诗作画。诗情画意两相结合,使你流连观赏,举步难移。

我惊佩干《又呈吴郎》的工细。这幅画把诗人晚年更加同情贫苦人民的深厚感情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出来。堂上,诗人似乎在劝说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不为困穷宁有此!堂下,无食无儿一妇人,手持竹竿,背倚枣树,似乎在窥察堂上的动静,有所希冀也有所畏惧。但是诗人恳挚的姿态,使人感到堂上堂下,了无遮拦,诗人的感情与人民的感情正相交流。只缘恐惧转须亲,从前读此诗如闻其声,现在通过画师的创造,更使人触摩到诗人对穷苦老百姓的深切同情和无限体贴的伟大胸怀。而诗人周览字内,正思戎马泪沾巾的精神也溢于纸上了。已故的齐白石老人,九十四岁时画出了诗人在草堂所吟的诗细雨鱼儿出、批杷对对香等四幅诗意画。其中的枯棕,本是诗人寓意之作,刺剥削者剥民有如剥棕,使本具岁寒之姿的棕榈,竞先子蒲柳而凋丧。这张画难于落笔的地方是一个枯字,尤其是要通过枯棕的表现,反映出诗人使我沉叹久的心情。我们的老画家意在笔先,苍劲的几笔饱含怒意,并题上杜甫诗句有同枯棕木,掌握住了这篇诗的精义所在,给人的启发不少。而荔枝一幅,朱实累累,丰腴可爱,画的是《病橘》诗中的两句诗意: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枝。它有着深广的历史意义。两句诗一经题在纸上,荔枝的颜色愈鲜,而封建统治者的龌龊荒唐便愈觉可憎。诗画相成,达到了血肉不可分离的境地。

草堂管理处搜集并征求了杜甫诗意画和墨书数百件,新作品还在源源而来。我们的画家用他们风格各级的画笔,萦绕着历史的风烟,映带着草堂的花月,更蕴含着伟大诗人的激情和血泪,绘制出了各有特色而又统一于杜诗的总的情意中的诗意画;构成了琳琅满目。百花齐放的民族画廊,亘古常新的锦江春色。

看了诗意画,时已当午,窗外的阳光分外耀眼,我的心里也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热力。想到我们的诗人最伟大的地方就在干他的热。那一种意老愈挚也愈者愈炽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热。从诗人几十年的诗歌创作中,使人深深感到他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人故旧、对文学艺术莫不是满腔热情,满怀热望;有时他悲歌流涕,也流的是满眼热泪。

诗人火一般的热情,植根于他对祖国、对人民一往情深、真心真意的爱;植根于他的强烈的爱憎和分明的是非感。如果说诗人早年的穷年忧黎元、下悯万民疮,基本上还是站在客观立场上的热烈的同情心,那么,在被遣归家后的请为父老歌四座泪纵横,已进一步趋向于人民。在成都时,遭田父强邀饮酒的故起时被肘,以至在夔州时对一贫老妇人的只缘恐惧转须亲,则是更进一步地与因父野老亲如挚友并感到与穷人有相同的命运了!

诗人对人对物也都是热其所当热。他对李白是极热的。那不仅因为白也请无敌,清新俊逸,令人倾倒;还更由于李白的嗜酒见天真;由于李白的蔑视一切权贵,佯狂可哀;由于世人皆欲杀。他对自己的妻子是热的,那也不是一般的笃于伉俪之情;还更由于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遭逢乱世,同受苦难的命运,把他们的心紧紧联系了起来。草堂内的花木禽鱼,都得到诗人亲手的培植和爱抚,高楠,丁香,黄莺,蜻蜒,他都巨细不遗地为他们唱出赞歌;而新松恨不高千尺,虽然这是有寄托的诗句,但诗人对于良木嘉树无比热爱的心情也情见乎词了。#p#分页标题#e#

诗人对诗歌创作是炽热的。他的热诚真到了诗成泣鬼神的程度。诗人是以诗为史,将身许诗,对诗歌创作有着自觉的、极强烈的责任感,这是与封建社会里的不少士大夫大异其趣的。他曾说,他不敢废诗篇。请听,这是何等坚决的、出自内心的诗的誓辞:只有忠于祖国和爱人民的诗人,才会对诗歌如此的炽热。而表现在创作的时候是学诗犹孺子,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十分的虚心,百倍的努力,绝对的执着,无穷的爱和火热的心!

诗人纵使在羁旅病年侵、天地日榨羌的穷途末路中,对祖国和人民也依然满怀着热望。诗人垂老之年,虽然情绪有时不免衰飒,但是壮心未已,希望人民过几天安乐日子的迫切心情从总的说来是至死不衰的。诗人在草堂所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种宏伟的志愿是不用说了;在夔州所写的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这种伟大的幻想也不用说了;就是在湖南所写的《凤疾舟中伏枕书怀》这一篇绝笔之作也还谆谆道及公孙仍恃险,侯景来生擒,疾恨于杨子琳、臧价等一般乱世军阀,隐然有投畀有北、拔乱反正的殷切期望。

诗人的热泪总是流向国家人民,少陵野老吞声哭,痛哭松声回,都不是绝望的眼泪,在涕泪长流中更认清现实,关怀祖国,靠近人民。而邻人满墙头,感叹亦虚欷,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更是与人民的热泪相交流。晚年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凭轩流涕,这是我们的诗人把几十年的家国忧伤之感和千万人民的号泣痛苦之情,凝聚在一把眼泪之中而洒向白浪滔滔的洞庭。使人悲歌,使人慷慨,给人以冲击、鼓舞的力量,这一把眼泪,它蕴藏着多么巨大的热力啊!

诗人也有冷的一面。那是对那些不仁的贵人,炙手可热的权臣,纵暴杀人的将军,酒肉腐臭的朱门和黄金浪掷的恶少。总之,是当时封建朝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那些残民以逞的鸥枭、虎狼之徒。对于这些人,诗人完全不是什么温柔敦厚、宽厚和平,他是嫉恶怀刚肠。对人民越热,对这些人越冷。诗人对他们是冷眼相觑:如说,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自古圣贤皆薄命,奸雄恶少皆封侯。而更多的时候是出之以冷嘲,予以无情的揭露: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是刺明皇、贵妃,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是刺朝廷诸大臣。再如熊罴咆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克长啸,我前狨又啼,这更把黑暗社会阴森恐怖的形象描绘无余。有时简直是横眉冷对: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我行我素,宁死不移的精神也跃然纸上。至于恶竹应须斩万竿,则是对残贼之人大张挞伐、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的充分流露了。

诗史堂上悬挂着陈毅同志的一副对联,就是杜甫的这两句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皮须斩万竿。陈毅同志认为这是杜甫最好的诗。由干历史条件的限制,诗人未能彻底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未能深察人民痛苦的根本原因,这也表现在某些诗篇上。但是,这不过是荧煌光焰中的几点轻烟,减不了杜诗的光采。不废江河万古流,我们的诗人以诗为史,秉笔而书,翻起了诗歌艺术上的热浪和巨澜,波商云丽,源远流长,而沽丐无穷。诗史堂的正中有朱德委员长撰书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着千秋。这是对诗人最恰当的评定。

纪念馆内还陈列着毛主席来游草堂的一组照片。毛主席的来游,给草堂带来了光辉。草堂和纪念馆正是在党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而得到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为了了解近一两年来草堂的进展,我又来到草堂管理处。

草堂管理处同整个草堂一样,也是春色与诗意交融。管理处的后院内有一树盛开的垂丝海棠,嫩绿的叶子陪衬着粉红的花朵,千丝万蕊,临风摇曳,它的右上方是置书万卷的藏经楼。上面几间平房窗明几净,墙壁上满是杜甫诗意画。管理处的同志热情讲述了近年来草堂的新发展。

草堂现有自宋迄今的社诗注木155种,连同其他有关杜诗的图书共400多种;拓片、实物、诗意画、法书等各项文物2200多件。每一种书和每一件文物都来之不易,由于管理处的辛勤搜集和全国各地的积极支持,才使他们荟萃一堂。其中如元刻杜诗多种和明人画《饮中八仙歌》都是海内仅存的珍品。藏经楼宽敞幽静,诗卷与文物相倚,有如珊瑚碧树交枝柯。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既要整理文物,布置展览,编辑资料,培养花木,还要接待从全国以至世界各地不远万里而来的参观者,几年来接待的客人数以万计。他们还要解答来自各个方面所提出的有关诗人及其作品的种种问题,逐渐形成社诗研究的一个中心点,充分发挥所藏资料的作用。又还要重寻子美行程旧(陆游诗),亲到各地探寻诗人的遗迹、遗事。目前除陕北和甘肃还没有直接派人去过外,其它凡是社甫走过的地方,都已经步蝶随春风,一步一探寻,发掘和搜集到的地下矿藏与口上碑文不少。他们还愉快地担负起传播和普及历史文化的责任,使杜诗精华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吸收,诗人的高贵品质为人人所了解和学习,以促进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发展。除安排各种展览和出版通俗读物而外,还经常组织赛诗会、赛画会、赛歌会,一年四季,花开不断,热闹非常。今年纪念诗人诞生1250周年,他们还有一系列动人的计划。我深深感到:他们工作的严肃、活泼、新鲜和富有创造性,本身就是一首好诗。

情着激动的心清,我来到工部饲内诗人的塑像前,从祠内望出去,草堂真是风日清美,花木鲜妍,房舍整洁,文物粲然。在我眼前忽然展开了我童年时候来到这里的景象:塑像还是这一座,颜色却旧得多;草堂内有十几张茶桌子,几个和尚在卖茶;草堂各处的墙壁都被污损,竹子树木也被雕坏,写满了某些游人的大作和大名,甚至诗人的衣衫也被涂抹和刻削。我至今还记得我的父亲游草堂诗中的一联;煮茗嗔僧懒,题诗笑客勤。我的眼前又展开了另一番景象,那是解放前夕的草堂:花木被摧残了,楹联被烧毁了,诗人一身难保,塑像也被破坏了,诗史堂变成马圈,工部祠住着伤兵,革深没胚,游人绝迹。当时的人曾有这样几句形容的话:草堂草堂,有草无堂。荒烟蔓草,败壁颓堂。#p#分页标题#e#

我更想到1200年前,诗人始到成都,主人为1、林塘幽,得到几个朋友的帮助,在草堂定居下来。可是草堂的修建,主要是靠他自己的惨淡经营。他常常写信出去觅桃树,觅梢木,要松树秧子,要绵竹,自然有送来的也有未送来的。他在草堂的一段时间,虽然锦里春光烂漫,花柳无私,但是恒饥稚子色凄凉,也常常厨灶无烟。最后不得不被迫离开。1200年后的今天,为卜林塔的主人,却是新中国人民;杜甫草堂虽然处在成都一隅,却为全国人民以至全世界人民所想望;草堂的光辉照耀着世界上为人民的事业而歌唱的进步的诗坛。波兰作家协会副主席的题字说得好:中国人民把诗歌放在这样高的地位,这点很重要。是的,只有今天的中国人民才真正懂得诗歌的巨大意义,更加热爱为人民说话的诗人,才会把诗歌放在这样高的地位。我们今天才可以说:杜甫草堂天下稀。

我仿佛看见,诗人杜子美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座位,他走向众多诗人群中,他在倾听赛诗会上宏亮的诵诗声,他在观赏众美如云的诗意画,他在抚摩少年儿童为他栽种的青青的枪木。一千二百年间事,有如噩梦初醒。他惊叹于今天才真正是锦江春色来天地,他迎着春光,离开了草堂,经巴峡,穿巫峡,下襄阳,向洛阳,重游齐赵,再历咸阳,他的足迹遍于中国。他要把自己的第二度生命再献给祖国,献给诗,他将以自己的凌云健笔,毫发无遗憾地写出波澜老成的格调,最清最丽的词句,为伟大的新中国写出最新的篇章。

扩展阅读

《六榕寺里一花塔》钟树梁


六榕寺里一花塔

钟树梁

广州市的榕树特别多,这是构成南国风光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山纪念堂和流花公园里榕树蔽天成幕、荫地无隙,尤其令人留连。可是以六榕命名的六榕寺里却没有一棵榕树。

六榕寺在朝阳北路西面,距我的住地不远,可以望见寺内塔尖。我走到寺门前小立。门额两字六榕,端厚而有韵度,望而知为大苏手笔。寺门有七字联语,其下联是:六榕无树记东坡,这不是明白告诉游人,寺内没有榕树吗。原来苏武在北宋年间因贬滴经过此地时,曾见寺内有环植的六棵榕树,所以欣然留下六榕二字,后来这六棵榕树同苏东坡一样,早已羽化登仙了。现在寺内还有苏拭所题六溶的碑,有清代嘉庆时王文浩的跋语。另有苏轼的笠屐像。

寺内没有六榕,却有菩提一树。菩提树枝高叶密,洁净葱茏。这棵禅门嘉树,遥对着寺内古塔。相形之下,菩提树素朴,而古塔花枝招展;菩提树已经很高,而古塔比它还高,长身玉立,迥出尘表;菩提树下只有一二游憩的人,而古塔的各层都站满了红男绿女。

这座佛寺是梁武帝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创建,原名主庄严寺。这塔原名舍利塔,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虽在宋代毁后重建,但塔的结构和基础是没有变的。塔是楼阁式的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外观九级,内分十七层,全高五十七米有余。塔顶还竖立了元朝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铸造的千佛铜柱,闪闪有光。塔的各级是绿瓦、黄檐、朱柱、白壁,配以九八七十二个铜铃,五彩缤纷,宛如花树一般,所以又名花塔。花塔挺秀于六榕寺里,五羊城中,俏丽而不失庄严,坚实而不掩玲珑,更增南国风光之美。

我们的祖国真伟大,只说塔,全国各地,不知若干,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南京的灵谷,西安的大雁,杭州的六合,苏州的北寺等,我都一攀登过,今天却又瞻仰了我绝对想象不到的花塔。古刹浮图,也要百花齐放;各具丰标。我思古人,既有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又有别开生面的独创精神。

一阵暴雨忽然而来,打断了我的思路,却展示给我一幅奇景:大雨排檐,似落地水精帘子,我站在帘内再望花塔,雨雾像轻纱笼罩塔身,水精帘似琉璃高张净土,晶莹而又迷蒙,真是美极了!灵机一动,我把李白的两句五言诗改几个字来形容、赞美它,这便是:却挂水精帘,玲珑望花。

1982年5月游,1982年冬写

《桂湖与杨升庵祠》钟树梁


桂湖与杨升庵祠

钟树梁

新都县城内西南角,桂湖偎倚着城墙,面积约为60亩。杨升庵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一生困处而干我流芳。他与“诗圣着千秋”的社甫“萧条异代不同时”,升庵祠与杜甫草堂却在风光如画的成都平原上遥遥相对。

桂湖现已成为桂湖公园。公园门前有郭沫若同志书写的一副对联;“桂子飘香,美哉乐土;湖光增色,换了人间。”一入园门,还来不及细览湖光,寻访升庵遗迹,就会使你停下步来连声赞赏。原来已经置身在一座像个大敞厅似的藤花架子之下。藤花横空铺锦,四围飘垂着流苏,朱紫鲜艳、芳香蕉郁。它是四川省首屈一指的最大的紫藤,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它的根干企亘夭矫,有一种不可羁的气势,而千花万蕊,又像千万个笑靥迎人。它可以同安徽黄山迎客松比人堪称迎客藤。它绘出了三春美景,迎来了四海嘉宾。

正是春天,在藤花架子西边的是“杨柳楼台”,柳丝千尺,湖水一湾;“小锦江”象小舫禁风,“交加亭”又象双环临水;接着是几条花径,一片花林。就这临门的一带地方,已见春色娼妍,放眼四望,更是春色侬丽。湖滨花木繁茂,湖内游鱼无数。天朗气清,登城远眺,尤其会惊叹于整个桂湖是镶嵌在成都平原特有的美丽景色—一油菜花与麦苗汪洋似海的金黄与青绿之中,这时的桂湖,确如黄金盘和青玉案上托着的一颗明珠,而升庵祠是这颗明珠的凝光一点。

桂湖其形狭长,东西的距离远比南北大。升庵祠位于湖中偏东处,背东面西。栋宇宽宏,窗棂疏朗,几曲栏千,几堆山石,四围遍是莹莹湖水,所以有人说“伊人宛在水中央”。向前望去,“交加亭”、“杨柳楼台”、“小锦江”在右岸;“杭秋”、“香世界”、“观稼台”则在左堤;而“枕碧亭”、“沉霞榭”一带的桥亭廊馆,又似一条屈曲的翠带萦束在湖的西头。随处是桃红柳绿,燕舞莺歌,妆点出桂湖之春。升庵词的背面是“聆香阁”、“飞虹桥”直到“绿漪事”,湖面较窄,绿阴愈浓,深邃幽静,另是一种境界。

桂湖的亭园布置,充分显示了我国传统的民族风格的特点和优点。特别是它的因地制宜和着重天然,更耐人寻味.它将城作山,依水布局,亭台楼阁,桥廊馆榭,匠心独运。作到了占地不多而疏密得当,位置适宜,色泽调和,互相呼应,相观而善,而绝无偏枯、板滞、各不相关和一览无余的种种疵病。把晴、雨、月、云和桂、荷、鱼、鸟都纳入了整个湖景的安排布置之中,取景于大自然,也劳神于细节目,作到景与情融,如诗如画,成为许多年来名胜佳丽之地而令人向往!

桂湖的令人向往,还由于桂湖最早的主人杨升庵,地因人重。也如成都万里桥西的几间茅屋——社甫草堂,因这位伟大诗人而名传古今,遐迩仰慕一般。

杨升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告慎,字用修,升庵是他的别号。四川新都人。他生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卒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他少年时期就非常好学,喜作诗文,得到长辈的赞扬。他的父亲杨延和,历任正德、嘉靖两朝大学士,史书称他正直不阿,很做了一些有益于国家的事。杨慎效法他父亲的为人,23岁考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并作经筵宫。他直言敢谏,不避斧钺。杨慎这个状元郎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明史》本传说他“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可惜这样一个德才兼备、学行素着、年轻有为的人,却在“议大礼”之争的轩然大波中遭到来自专制皇帝的沉重打击,以致半世流放,直到“七十余生已白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总是已故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武宗之父明孝宗的侄子。因武宗无子,故由朱厚总继承皇位,按照封建王朝旧例和‘伪人后者为人子”的道理,朱厚总应该为明孝宗的儿子,尊称明学宗为“皇考”,而称自己的亲生父、已故的兴献王为‘本生父”,顶多只能追尊亲生父为兴献“帝”,决不能称为兴献“皇帝”。多数大臣,包括杨廷和、杨慎父子的意见都是这样。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朱厚总是入继大统不是入嗣为人后,故应称本生父为“皇考”,尊为兴献“皇帝”,而称明孝宗为“皇伯考”。朱厚总非常同意这种意见,并且责问杨廷和等人说:“难道父母可以移易吗?!”但双方务执一说,互不相下,历时三年不能解决,还牵涉到其他一些事情。杨延和被罢官,许多与皇帝旨意持异议的大臣都遭到谴责。嘉靖三年七月的一天,吏部右侍郎何孟春与杨慎等在天安门前金水桥约集群臣200多人,先后在文华门、左顺门等处跪哭进谏。朱厚总不仅不予考虑,反加残酷镇压,把134人抓进牢狱,廷杖了180多人,有17人活活被打死。杨慎也在10天中两次被延杖,死而复苏。不久被滴戍云南省永昌卫(今云南省保山地区),一直到老死。

这个“议大礼”之争,实质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关于封建礼制两种意见之争,就是对历来封建制度关于继统与入嗣“典礼”的两种解释和由之而作出的两种主张之间的论争。后世对这件事的评议也各执一辞。今天看来,不过是关于皇帝家事的论争,没有多大意义。但杨升庵在这件事情上能够不属于权势,也不迎合皇帝旨意,其正直不阿的精神是可贵的。尤其可贵的是:他不怕廷杖,不怕充军,置生命于度外,视富贵若浮云,几十年滴居僻远地区不颓丧,不懈怠,勤勤恳恳于祖国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其研究范卧举凡经史、金石、声韵、文字、词曲、文学评论、诸子百家无所不包,以及天文、地理、医药、动植物学都有所研讨和著述。还写了大量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反映边疆风土人物,揭露封建暴政的诗、古文辞和通俗文学作品。总计他的著作有四百多种,真算得是博学通人。他的著作中虽然有些疏忽、失误的地方为后人所说议,但暇不掩瑜,精华不少,学术和文学价值是很高的。

桂湖有原名卫湖的说法,说是三国时新都县令卫常在这里凿湖兴水利,故名卫湖,是桂湖的前身.这个说法,从前人已认为不可信。但在杨升庵前,这里确已有一个湖,升庵沿堤种桂几百株,有一番经营,从此这个湖就叫桂湖了。清道光年间,在桂湖上建了升庵祠,并刻木为升庵像,修了一些亭馆,桂湖就渐有规模。解放后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塔修整理,颇费心力,桂湖和升庵祠遂成为游览胜地。

杨升庵生在湖边,长在湖边,读书和结婚也都在湖边。他在30岁上,继聚遂宁女子黄峨为妻。黄峨的父亲黄珂,宫居尚书,是杨慎的父亲杨迁和的好友。黄蛾是一个有教养的女诗人,她曾同杨升庵居住北京,又曾陪升庵在永昌成地几年,后因新都老家需人照料,便同杨镇长期别离。#p#分页标题#e#

桂湖这个名称,最初见于杨升庵的《桂湖曲送胡孝思》一诗:“君来桂湖上,湖水生清风。清风如怀君,洒然秋期同。君去检湖上,湖水映明月。明月如怀君,怅然何时辍。湖风向客清,湖月照人明。别离仅有忆,风月重含情。……”

桂湖明月,长照离愁,杨升庵留别黄峨的《罗江怨》散曲就更为凄楚。这个散曲可能是杨慎一度奔父丧运里,不久又离别故乡远去永昌时留别黄峨之作”。曲子写道;

“空庭月影斜,东方亮也,金鸡惊散枕边蝶。长亭十里,阳关三叠。相思相见何年月?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鸯被冷雕鞍热。”

又一首,黄峨送别杨升庵:“青山隐隐遮,行人去也。羊肠鸟道几回折。雁声不到,马蹄又怯,恼人正是寒冬节。长空孤鸟灭,平芜远树接。倚楼人冷栏干热。”

读到上面这两支散曲的人,莫不为他们洒一掬同情之泪。

湖以挂名,湖上的桂花自来就很多。但濒临解放的那几年,桂树多遭砍伐,日就凋残,有些遭了虫蛀,长叶而不发花,只一片凄凉景象。解放后,新添小桂树达4000多株,近年来已经长大。每当清秋时节,不仅“香世界”一带芳香远扬,整个湖上都是香气袭人。这时候,桂湖每天要接纳四方的游客一两万人。正是桂花皎洁,月华如水,满怀诗意满身香。

桂湖的秋景美而清,而盛夏时的湖光则美而艳。游人举目四望;满湖红荷,开得正繁;赤日朗照,愈见妖娆。千万朵红荷花和千万柄绿荷叶相依相傍,微风吹动,好象在向千万游人招手相迎,点头示意。

夜色朦胧,香风徐送,月光之下的临水亭台,如“杭秋”、“个锦江”、“聆香阁”、“交加亭”、“绿漪亭”、“沉霞檄”等处,最为人们所喜爱.游人各倚雕栏,频吹玉笛,或从不同的湖亭角度来欣赏荷地风光。清晨,莲梦初醒,人们也许会吟诵着杨升庵的《白莲》诗:“凌波仙子白霓裳,风助精神露洗妆。曾向蕊珠宫里见,人间何处有红芳?”也许会步升庵这首诗的原韵而和答道:“芙蓉仙子彩霞裳,无限风情弄晓妆。一自人间曾伏虎,湖山处处有红芳!”秋去冬和人们又可看到桂湖里的冬梅.不多的几树梅花,越显桂湖的俊俏。桂湖曾有“小西湖”之称。杭州的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曾久居湖上的学者和诗人俞曲园说过:“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这一个比较虽不一定适用于桂湖,但桂湖的雪景也确为出色。特别是川西难遇雪天,一番大雪下降,游人都冒雪冲寒而来。湖上漫天瑞雪纷飞,湖面明冰铺展,亭台楼阁,粉妆玉琢,轮廓越加分明。升庵祠宁静肃穆,惟有松竹相伴;清冷的空气中不时飘来蜡梅和红梅幽香。再登上那个设想新奇的由湖滨伸入田野的“观稼台”眺望,只见千里万里,皓皓无边,此时的桂湖,又是白琉璃上的一座莹洁的牙雕了。

银色世界,冰玉情操,面对着这皎无纤尘的美景,自然地联想到历史上这位不为威武所屈,不为困穷所移的学者、诗人品行的高洁,而最为人传诵的黄峨的诗句,“日归日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又浮上人们的心头。诗是做得很好的,以《诗经》上的征人、思妇的现成i司句为对。妙合天然;虽有所本,但“袭故弥新”。年年岁暮,长望归人,天地同昏,夫妻永别,封建时代里那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封建王朝对有用人才极为狠毒的残酷镇压,又不免引起了人们的无惭愤慨。

在今天,人们有了真正的自由、欢乐和更多的游兴,这个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升庵祠,才布置得如此精善。解放前的升庵词(当时名升庵殿)徒有其名,今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它才面目一新。多年前,已搜集到升庵的遗著、遗物和有关文物、书籍,其中有不少是善本书。《杨升庵全集》、《杨升庵批点草堂诗余》、《杨升庵批点花间集》都是明代刻本。杨升庵现存的法书极少,现在已尽很大力量搜集到一些。杨升庵在云南境内的不少遗迹,也都得到重视、考实和保护。

人们再瞻仰一下悬挂在壁上的杨升庵木刻像,似乎也年《了许多;他北望李白故乡彭明县新建的李白饲,南望成都的杜甫草堂,再远一点,望到了眉山县的三苏祠。在青山起伏、白云缥缈之中,他同几位诗人似乎正在和今天的祖国人民一道,为四个现代化的宏图大业而把臂联吟、纵情歌唱呢!

1978年秋

《花重锦宫城——成都花会随笔》钟树梁


花重锦宫城成都花会随笔

钟树梁

又是一年的花会。今年的花会突出了百花荟萃的特点,这是锦城人民所同声称道的。

一到会地,便感到艳色迎人,香风扑鼻。一百几十株浓妆重抹的贴梗海棠,成林成围,艳据一方;还有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等,她们都是西蜀名花,显示了蓉部特色。烈士墓园旁边是一片玉兰林,素雪浮空,白云在望,芳馨皎洁。山茶花则集中在百花园里,多达一百四五十株,品种十多个,多为川茶,也有云南山茶,都朵大花繁,红光炫昼,刚健而不失婀娜。这三种花可以说是今年花会群芳的三胜,各开户牖,同献芳华。

游人都感到今年的花会有几好:一是花多,名副其实地是以花为主体的盛会。除了上面所赞扬的三胜之外,更有不少的树花、草花、盆花、架花,从而花林、花池、花台、花榭,错落有致,游赏难穷,真个是春色满园,姹紫嫣红开遍。二是该棚多。成都花会有它的传统风格,若干年来,它为人民大众所喜爱的,就是它的既新颖多姿又接近自然;既有百卉千花的美艳,又有竹篱茅舍的清幽。你看,茶社、酒馆、小食店,特别是许多花圃,都以它们的黄蔑棚子掩映在红花绿竹之中,显得十分调和。三是售花者多。许多苗圃、农场、花鸟公司等都移来了他们多年栽培的好花木,各占数弓之地而展出。供观赏,也供购买,美与实用相结合,将为我市的绿化和美化起到促进作用。

游花会,想从前,笔者在20多年前就曾经为当时的花会写过《让我们的城市成为花都》和《赞百花园》等文章,有过万花如锦彩霞铺,花下英雄意志舒的吟咏。那些年的花会真是柳初芽,杏初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春云初展。但在后来那些养花无理、赞花有罪的岁月里,竟然是万花给谢一时稀。有那样一帮子人,拼死命与花为仇,与美为敌,其精神的卑劣与思想的丑恶就不间可知了。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花卉著名的美丽城市,得到过不少诗人的歌唱,但在现代史上,这芙蓉仙子也曾是遍体伤痕。今天花重锦宫城的美景又呈现了出来,杜甫原来的诗意是说花因雨水的沾儒而重(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现在截取这句,可以借来表现花在锦城的地位甚重,锦城人民莫不爱花、惜花、重花,锦城人民要把城市建设得更美,达到举步有芳草而举目见鲜花的境界。

花是草木之精英,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也有不少精英上能够作到人人都是精英,都是鲜花一朵!

198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