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雪域之魂》肖平

《雪域之魂》肖平

发表时间:2020-11-26

【www.qg13.com - 绿色之美情感美文】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雪域之魂》肖平",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雪域之魂

肖平

雪野上最显明的是这座看上去孤零零的坟茔。

我伫立在坟前,高原的风凄厉地在脚下打着旋,卷起雪沫和衰草刮向天边,雪野莽莽苍苍,冷寂悲凉。

我也弄不清楚自己,是受一种什么样的情绪驱使,要驱车数百里,来这片雪域寻找这座坟茔,探访这个生未相逢却又并不陌生的灵魂。是祭奠?是景仰?是崇敬?抑或仅仅是为了好奇?

到南疆后,值得去看的地方很多。

那有冰山之父称谓的慕士塔格峰奇景,那誉为九姊妹雪像的贡格尔九别峰胜境,塔什库尔干丝绸古道上的石头城遗址,喀什噶尔河畔东汉时期的耿恭台戍楼……可是,我在疏勒城短暂停留后,就越过红其拉甫达坂,直上喀喇昆仑。

据说,三亿年前,喀喇昆仑曾是蔚蓝色的海洋。后来,古海中崛起了灰褐色的赤裸的山脊,海水流向浩宇,苍云跌落莽地,这里才渐渐地有了衰草寒烟,成为高海拔的雪域孤峁。地质学家称这里为“永冻层”,考古学家称这里是“万山之祖”,生物学家干脆把这里列为“人类生存禁区”。

令我惊异的是,在这片终年积雪的亘古莽原上,传场着那么多令人离之垂泪的故事。就在我到达边防二团的当晚,团长关于面前这座雪域之冢的讲述就令我彻夜难眠。

我现在知道,雪冢里静静地躺着一个远离故土的纤弱女子的灵魂。她叫冯婷。当我在团长那里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时,情不自禁的想到了娉娉婷婷、婀娜多姿的江南女子的身影。冯婷确实长得很美,她留下的那张遗照上,剪着齐耳短发,一对弯弯的细眉下,双眸里漾着柔柔的笑意,让人看上一眼就难以淡忘。她生长在素以六朝粉黛著称的秦淮河畔,却在喀喇昆仑工作战斗了整整八年。如今,又长眠于此。

我一直以为,雪域高原是雄性的世界。这里触目皆是比戈壁更坚硬、比沙漠更无望的苍凉。这里有的是“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雄壮豪放,怎么也没想到,会有纤弱女性在这里搏风击雪,并且有“驾长车,踏破贺兰缺”的胆魄勇气。冯婷归属于一支风雪高原医疗队,每年上哨所为战士体检巡诊。第一次上哨所时,高山反应使她喘不过气来。战士们架着她进屋,给她输氧。事后她极不好意思的说:“真没想到,来治病的倒先被人抢救。”稍稍适应后,她爬起来挨个为战士们做体检,还为大家献上一曲《十五的月亮》。哨所战士以贵宾的礼遇接待了她。后来,尽管她每次上哨所仍有高山反应,但每次有任务,她都争着要来。医疗队上山的日子,成了哨所盛大的节日。

这是一个风雪弥漫的夜晚。冯婷护送一个患感冒的战士下山治疗。要知道,高寒缺氧的雪域,患上感冒,十个有九个会引起肺水肿,抢救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偏偏救护车在雪地里迷失了方向,道路被大雪扰得辨不清了。冯婷安慰司机说,我下去探探路。

她推开车门,走进风雪茫茫的原野,再也没有回来。等到天明日出,战友们找到她时,她已经变成了一尊冰雪的雕像。

冯婷这样死了,无情的风雪夺去了她的生命。人们在她的日记里发现阶段样一段记载,这年春节,冯婷探亲回到南京,三岁的女儿怯生生地喊阿姨,她半夜里伤心地哭了。丈夫劝告她早点转业离开喀喇昆仑,甚至埋怨:人人都在热衷经商“下海”,谁还稀罕无私奉献?再说那个不毛之地,用那么多兵守着干啥?

冯婷在日记里写道:是啊,喀喇昆仑是片终年积雪、气候恶劣的土地。这里没有飞鸟,没有值被,是片没有生命的土地。但要说这样的不毛之地守着干哈,未免太简单。美国人连月球还上去哩!何况喀喇昆仑是祖国的土地,祖国的边境,那里有国门、界碑和庄严的五星红旗!作为军人,守卫这片没有生命的土地,生命的价值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有人热衷于“下海”经商,可也终究要有人甘愿上山戍边呀!

喀喇昆仑边防建哨所三十四年来,有三十五人长眠在风雪高原上。他们生与冰山雪岭为伴,死也不贪求一块芳草青青的墓地。他们与莽莽昆仑同在,体现了人生博大与不朽的境界,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崇高与永恒。

哨所离不开医护人员,离不开我……

冯婷的遗体被埋在了她牺牲的那片雪野上。远处,绵亘千里的冰峰雪岭陪伴着她。

当我把一朵雪莲花轻轻地摆放在墓碑前时,太阳正从一片乌云的背后跳闪而出。缕缕金光柔柔地酒在雪域之冢上。

高原的风挟带着雪野特有的寒气轻拂着我。我不想离去。

我在探寻一个军人的灵魂。

我在认识一个世界。

我忽然觉得,世界上没有一座坟茔像雪域之冢这样震撼人心,这样令我肃然起敬。这是一座与喀喇昆仑一样高耸、与亘古冰峰一样永恒的军人的坟墓。粗砺的石块垒砌的墓冠,看似极随意地堆起来,但它却埋藏着一段壮丽的人生。

相关阅读

观《海利之魂》,促“心中之梦”


前言:历时3天4夜,读后感总算完成。

2014-9-13,我无缘从李儒昌先生手中获得《海利之魂》,但庆幸,在学校北街淘书斋老板的帮助下,9月15日,我顺利购得了应该说有点梦寐以求的《海利之魂》。历时5天,将其读完。

《海利之魂》讲述了我如何在懵懂的年代中打拼成长,如何临危受命,几经风雨挑战,最终书写了将一个当初只有20人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了今天年产值近20亿元的行业标杆的企业传奇。

《海利之魂》里面,虽然没有华丽的篇章,也不是什么鸿篇巨制,但字里行间透露的是一位企业家的朴素,书写的是发生在身边的一个又一个动人、难忘又不为人知的故事!

余览毕,不觉惊呼:奇人!一位出生于农村家庭的子弟,究竟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土壤上,经历生生死死,居然一次又一次神奇化解,尤其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在这两场全球性的经济灾难,在众多企业都纷纷倒闭之时,海利集团却屹立不倒,并在25年之际前景愈加辉煌!

原因何在?吾观之,曰:四言海利之魂。

海利之魂包括海利集团多年来一直倡导并践行的品质、责任、专注、创新八字企业魂。这个魂几乎能成为解答海利成功的完美答案。为什么201不敌304?品质!为什么海利员工在海利面临死亡边缘时却不树倒猢狲散?因为责任!为什么海利那么多年来一直在做同一个产品?因为专注!为什么海利总能在一次又一次的企业淘汰赛中脱颖而出?原因在于创新!

但,于我的读后感里,我更想谈及的是李儒昌先生的个人奋斗史及其独特的创业观。

关于阐释他成功的词语,我日夜酝酿了许久,终于得出以下的词:懂事,孝顺,持之以恒,奋发图强,敢于拼搏,能吃苦耐劳,勇于承担,懂得感恩回报,心怀大爱,视每位员工如手足。后来想想这般词语实在不足以表达我内心对他的感受。于是,想到了将其归结成一首现代诗赠李儒昌先生。

你,海利之魂!

用汗水与拼搏,用行动与决心铸就了一个传奇的梦!

忆往昔,懵懂岁月,从父母中学得安身立命;

打工时期,你知,想要有出路,肩需扛责任!

于是,你在责任中成长,受命接受危机中的工厂!

创业阶段,困境接踵而至,绝处中,你四处寻觅商机;

三重难关,你三次应对!于是有了转型初期的高起点,高定位!

随后,你继续策马扬鞭专注304,聚焦赢未来!

你凭巧策划,塑品牌,成功打造第一块广告牌!

你的杰出,众人观在眼中。

终于,天道酬勤,奥运祥云主动与你握手!

同年,风云变幻,金融危机从天而降!

而你,继1997年的考验后,再次化险为夷!

并乘胜追击锻造团队,赢取市场,一跃成粤西行业霸主!

一路走来,让你明白:机会与挑战是对双胞胎。

今天,硬实力,你已拥有,并且已足够强大;

但,你明白:软实力不容马虎!

于是,你又积极打造学习型企业,树立独特的四型企业文化;

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员工职业生涯,因为你懂:每位员工都是我的亲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是真真正正做到了!

你用自己的言行,在履行社会责任,在回报社会,感恩社会!

我无法忘记李儒昌先生在童年:父母是个好榜样中的最后写道:当时,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创出事业,让家里富裕起来!

这个誓言是多么熟悉!却又让我非常感慨万千:他做到了出人头地!他创出了事业!他让自家富裕了起来!

而我,至今那三个,一个都未曾实现!每次回到家,看到的是一幕又一幕让我彻底心酸的情景:哥嫂二人,靠宰卖鸡鸭糊家,每天两人起早摸黑地忙碌,可挣得的钱只能勉强维持一个四口的小家庭;母亲,已年过半百,双鬓的白发日渐明显,拖着瘦弱的身子,竟还要操持家中的一切农活!

两个侄女的拉扯,更是让这位老人疲惫不堪!父亲,为我们这个庞大的家庭操劳了半辈子,可为了帮补家计,今年已58岁的他,竟每天早上七点多还要骑着摩托车往十四公里的县城赶,为的是到一家饲料铺上下搬扛一袋又一袋八十斤重的饲料!每吨才二十块钱!而傍晚又得匆匆骑车回家。二哥不争气!书念不成,便早早出来打工了,却是以飘荡、流浪的生活方式度过了其十一个年头,今年已二十五,依旧单身!

反观已嫁出去的三个亲姐:大姐对于自己的婚姻路更是后悔不已!婚后三年,丈夫原形毕露嗜赌、吸毒、凶暴一一尽显;家公家婆为人冷漠;儿女又常遭病魔!大姐苦不堪言!二姐固执,不听父母劝说,执意要嫁到福建,虽然丈夫人品不错,可其家人不和,多次闹矛盾,更因路途遥远,探亲成一大难题,二姐痛心不已!三姐吸取了两位姐姐的教训,选择嫁到了一户离娘家不远的人家,家公家婆待人甚好,只是三姐时常叹息:丈夫不争气!

自从我十一岁懂事的那年,我就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把书念好!将来做个有钱人,好好报答爸爸妈妈、姐姐哥哥们!

于是,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在学业上,我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几乎倾尽了全力。尤其在上高中,每当我身心疲惫的时候,我父母心酸的情景,姐姐哥哥们悲戚的命运,总会在我的脑海里回荡,顿时会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在驱动着我重新振作,奋力向前。

殊不知命途多舛,竟然在人生的一场重要的考试中,我莫名落榜了!并为此一度沉沦于失落哀痛中,那一年,2012。

为了躲避这个现实,我选择了去打工。在广州亲戚的一间鞋厂,当了29天的杂工。那是我首次闯荡社会的第一笔财富我体会到了打工的艰辛;感受到了被人冷漠的痛苦;懂得了昔日亲情的可贵。

记得在一天,厂里的某些人得知我是高考落榜生的时候,背后发出的冷言嘲语,让我彻骨心寒,那天我狠狠咽了口气,默默回到睡觉的地方,取出我所到之处必带的一个小本子随想录,写下了那么两句话:一定要出人头地!让家人有尊严的活着!

自此,那两句一直在我的心里印记着。

2012年6月的那一场惨败,本已使我彻底绝望,得知成绩的那一刻,我铁了心:不读了!也绝不复读!打工去!但,经历了那29日的杂工涤荡和那天写下的誓言,我瞬间觉悟:不能逞一时之气,你是家中唯一一个读书的,爸妈姐姐哥哥都将全家的希望寄托于你,如果你也出去打工,邻家会怎么看?况且那次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你没有实力!加之,如果连这一点挫折都经受不起,自问大丈夫风范何在?

当想到父母的情景,我多次强忍住泪水,哽咽了:他们已经为我们姐弟几个,这个家,操劳了大半辈子,如今却仍依旧日夜操劳!何时方能让他们歇会儿,享受儿女们的福气?

最终,2012年的9月,我决定了复读一年!

那一年的拼搏,多了一年的汗水付出!我仍记得在复读班中张贴的那条标语:一次失误,多出一年辛苦;辛苦一年,迎来精彩一生。

天道酬勤,2013年6月的那两天,我人生又一场的重要战役,我厚积薄发。放榜的那天,我由去年的491增加了60分整,以551顺利上了当年的二本线,最终登上了湛江师范学院的大学殿堂,并选上了自己中意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那一年,我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给我的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在我的大学庆祝宴会上,我看到了爸妈久违的笑容。

其实,在2012年的高考失败后,我是真的想借机出去社会闯荡的,因为我想尽快找一份工作,哪怕是一个月只有一千多的杂工,我都愿意当,因为我的唯一目的是不要让爸妈再累了。

看着日渐年迈的他们,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刻在警醒我。如果我能早点出来社会工作,爸妈他们就不会那么苦,再也不会那么累!我能坚信自己:凭着自己的顽强拼搏,他们会过上好日子的!

但是,家人都不希望我这么做,他们希望李氏能出一名大学生,将来找一份轻松的工作,不要像他们一辈子注定干苦力活。

在他们的观念中,大学生的前途是无量的已根深蒂固,大学生与农民是两个天壤之别的概念:前者有前途,受人尊重,而后者则相反。双亲务农了大半辈子,对此早已深有体会,他们是很期望儿女们早日走出世代为农的圈子,也好让邻家人另眼相看。

2013年的9月,我实现了他们梦想的初期。

只可惜,今年已22岁的我,还得继续三年的学业。另外,我在想,我那高要求,高挑战的广播电视学专业,读完了四年,还真不一定能为自己带来一份轻松的工作,到时恐怕那一天,家人对我的全部希望都落空了。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心感茫然之际,我从《海利之魂》中找到了属于我的曙光创业是一个锻炼、磨练、修炼的人生过程,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还会选择创业。(李儒昌先生的感悟语)

面对家乡田园的一片荒芜:大量的农田弃耕,山地长满野草,而当今正是粮食短缺,食品危机等,让几乎所有的有识之士对绿色无公害食品梦寐以求。这早已让我看到了一个创业致富的广阔前景,并一直心存走农村发展道路,创绿色经济的梦想,只是屡屡犹豫不决:大学生若回农村耕田,村里的人会怎么想?那一幕家人无论如何是不希望看到的!

对于这些,《海利之魂》终于让我找到了答案!

我不敢奢求将来自己是否会像李儒昌先生般出色,也不去妄想将来的事业是否会像海利集团般的轰轰烈烈。我只求在未来的这一条路上:脚踏实地,实现我的价值与誓言。

我相信自己!

凝望赤壁下的诗魂之曹操


谁蹉跎了谁的流年,谁牵绊着谁的寻觅,又是谁选择放弃一世荣华,寻找一个莲花初开的盛世,留给时间一个孤傲决然的背影。

——题记

午后微醺,阳光似有实质,将金色的光编织成一张透气的网覆在书架上。

摊开书,坐在书架边,我细细地读那千年之前的文字,嗅着唐风宋韵里亘古不变的墨香,寻找沧海中的遗珠。

影影绰绰地,我远远地听见在时光的赤壁之下一叶小舟在微波中泛着的水声。紧接着,便传来缥缈的宛若仙乐的歌声——“桂棹兮兰桨,望美人兮天一方;渺渺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箫声是疯长的藤蔓,缠绕在歌声上,乘风而来,便收不回去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顺着箫声,凝望,赤壁下的月光在水面上浮动着,似乎正昭示着这里潜藏着不寻常的灵魂。

举目四望,刹那之间,水面上波涛汹涌起来,周围回荡的竟是刀光剑影残余下来的杀气,久久不散。或许,那也不能称作是刀光剑影留下的,毕竟,熊熊的大火浮在一片水光之上。呐喊声、慌乱的脚步声,以及中间夹杂着的那一缕哀叹与懊悔之声,都一时之间迸发出来,让人不由地紧张担忧。惶恐的魏军被这场他们所意料之外,而蜀军、吴军意料之中的大火击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火光接天中,曹操是否望着这江水,感慨万千?人的一生应该如同这江水,曾经是涓涓细流,被狭窄的河岸所束缚;然后,它激烈地奔过巨石,冲越瀑布。渐渐地,河流变宽了,两边的堤岸也悄然远去;最后,一片汪洋横空出世。这时候的曹操宛若是一条大江,汤汤而东,却不想被身边的见识短浅的谋士所束缚着,于是留下——“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纵使时光一日千里,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这赤壁下的诗魂也经久不散,难以磨灭。

肖冰


用肖波的话说,肖冰坟上的草,已枯荣了好几回。可偶尔,我还会想起肖冰,尽管我们没在一个班读过书,我对他的了解,不多。直接的印象,还仅限于外貌神情。

肖冰读理科,我读文科,学校很小,整个年级就一文一理,不到一百人,肖冰特征明显,很容易便被人记住了。他矮个、白胖、卷发,说话轻柔,走路忸怩,扭胯,还有些兰花指,很“女相”。有同学喜欢模仿肖冰的神情举止,总能博得大家的一笑,肖冰见了很生气,他跺着脚骂人,声音却是温婉,他拿书本砸人,被砸的,却没有半点疼痛。我和他说过几次话,他的声音比一般女孩子的,要好听。我们握过手,他的手像婴儿的手,也像剥了壳的温热的煮鸡蛋。肖冰是家里的老小,他有三个姐姐,母亲是小学老师,他生在女儿国里,备受宠爱,平时穿的体面,吃的精细。

肖冰好像复读了一年后,才考取了大学。一同去复习的还有肖波。肖波与他同村、同班。肖波考在了我就读的那所学校,比我低一年级,来往较多,我了解的肖冰的事情,大都来自于肖波。肖冰毕业后,在一镇政府上班,事业编制,吃得是皇粮。一日,我到该镇政府办事,特意去看肖冰,六七年没有见面,肖冰看上去有些老成,不大言语,也不热忱。我有些不快,简单的寒暄后,随即离开。心里颇多感慨,感慨肖冰如何变得老于世故,以前的良好印象,也被一笔抹掉。

我将此事说给肖波听。肖波说,不要怪他,他的小孩生了血友病,连绵多年,他已是心力交瘁,终日醉酒度日。我听了心中黯然,脑子里便时常会想到一个,拎着酒瓶,在昏黄的路灯下,在街头踉跄的肖冰,想到一个,抱着孩子,泪流满面或是撕心裂肺的肖冰。对那次相见时,肖冰的冷淡,也完全理解。因为,曾经我也落魄,在地狱里挣扎,有次某同学来我的单位参加活动,来找我,我和一同事在下棋,我没有停下手里的游戏,也没有请他坐一坐,倒一杯茶,甚至连简单的寒暄也没有,完全像是对待一个陌生人。可我的心里有深深的失落,有一声很重的叹息,那是一种凄凉,一种难见故人的凄凉。

没过几年,忽然传来消息,肖冰昏迷入院,重度肝衰竭,唯一办法是换肝,但所需费用巨大,而肖冰家里早已一贫如洗,同学们商量着,准备集资帮助他。可噩耗再度传来,肖冰走了,不到四十岁。他的父母,都已年近古稀。他的孩子,长期卧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