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究竟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婚姻不堪一击?

究竟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婚姻不堪一击?

发表时间:2020-11-30

【www.qg13.com - 不表白原因】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究竟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婚姻不堪一击?",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今天,突然看到一条热搜“深圳突现离婚潮”。

点进去一看,是深圳特区报的报道,说有市民在网上反映,深圳离婚办理业务预约爆满,多次预约不上。

为了验证真伪,我特地查询广东省婚姻登记网上预约系统,结果显示,从今天起一直到今年6月17日,深圳各区的离婚剩余预约量均为0。

也就是说,深圳离婚预约“一号难求”,想要离婚至少至少要排到下个月17号之后了。到时候能不能预约上,还是个问题。

此前,“疫情离婚潮”,就曾多次上热搜,比如:

西安多个婚姻登记处离婚预约天天爆满↓

离婚登记处的办理窗口挤满了人群↓

这个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国外也有“疫情离婚潮”。

刷新闻的时候,就看到这样一条↓

类似的新闻数不胜数,疫情还未过去,全球却纷纷刮起了离婚潮。

身边有不少大龄未婚青年会发现,自己都还没结婚,但周围的朋友都离得差不多了。

结婚的年龄越来越晚,婚姻的寿命也越来越短,七年之痒变成五年、三年之痛。

离婚变得容易,但受疫情影响,办理离婚没那么容易了,所以才会有市民反映,上了热搜。

为什么现在离婚的人那么多?

两个人的婚姻,背后有2个家庭干预

两个人的磨合已经很难了,两个家庭再掺和进来,婚姻就像混战。

这是国情使然,我们的父母,习惯给我们大包大揽,大操大办婚礼,买房、结婚、催生、带孩子,都少不了父母的身影。

两个年轻人看对眼了,父母就上场了。

婚前各种干预,婚后更是一地鸡毛。你以为的自由恋爱,其实根本就逃不过父母的支配。

自己的父母干预,我们尚且不满。对方父母干预呢,我们内心真的毫无芥蒂吗?

这些芥蒂和不满,会在婚后成为你们反复吵闹的素材。

疫情期间,小俩口天天不得不待在一起,没有娱乐项目放松,连出去吃顿好的都是奢望,再加上工作、生活和心理的压力,平日里的矛盾,在这期间大爆发!

自我意识觉醒,没有人愿意忍耐

现在的年轻人,平均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他们的心态普遍开放又独立,有很强的自我意识。

而中年人呢,由于网络时代,接收信息面也变宽广,物质上变富裕了,精神上也追求自我价值。在婚姻里感受不到幸福,也不愿意忍了,离婚不再是不能接受的事。

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谁洗衣服谁做饭,谁为这个家付出更多,谁更忙,谁更累,谁的错,谁更委屈,这些都可能会发展到“闹崩了”的地步。

谈不拢,那就离婚吧。

诱惑变多,对婚姻缺乏敬畏

现在的人,出轨率有多高,这个不用我说,大家都能感受到吧。

层出不穷的交友软件,遍地开花的娱乐场所,多如牛毛的宾馆酒店,诱惑那么多,人们想要出个轨,实在太容易了。

而且,随着医疗进步,人类寿命也越来越长,“一生一世一双人”好像不太可能,这更像是“酷刑”。

有人甚至说,婚姻制度反人性,婚姻制度必将消亡。说婚姻制度会消亡,或许有点夸张。但现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不结婚,确是不争的事实。

离婚,就能解决一切吗?

离婚即贬值,是常态

离婚率居高不下,但在婚恋市场上,人们对“离异人士”的歧视可没有丝毫减弱。

离异就贬值,这对男女都一个样,至少在目前社会上确实如此。

一旦离异了,想要再找对象,你会发现,介绍人给你介绍的,大都是离异的,条件不怎么好的,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有缺陷。

对离异的女性来说,更是如此。如果离异还带着孩子,那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离婚后要面临的问题,并不比婚内的少

离婚的心理建设做好了吗?

父母及亲友的言论会伤害到你吗?

要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吗?

有足够的经济过得更好吗?

离婚后还要再婚吗?

再婚后还会生孩子吗?

新队友不给力怎么办,再次离婚吗?

二婚遇到的问题和以前一样该怎么解决呢?

离婚并不是婚姻的解药。

离婚很容易,但离婚后没那么容易。

自我没有得到成长,结几次婚也是轮回

我们碰到过不少这样的来访者,离过几次婚,每次都是对方的问题,每次错的都是伴侣,受委屈的都是自己。把错误都归咎于对方,自己是个“受害者”,然后抱怨自己遇人不淑。

真的是这样吗?

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

每一次婚姻,遇到的都是渣老公,那至少说明你看人的眼光有问题。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到对方。

伴侣不是不好,只是对你不好。扎心吗?不懂得经营亲密关系,自我没有得到成长,不改变自己的思维,离几次婚,结几次婚,都是徒劳。

小编推荐

扶弟魔与妈宝男齐聚房家,为什么亲情不堪一击?


01

听过这么一个搞笑段子:让妈宝男娶了扶弟魔,让扶弟魔嫁给妈宝男——估计,这个家庭够呛。当然,这个可能性不会太高。自己知道怎么一回事儿,难得跳出了原来的家庭又要跳进同样的家庭?拜托,这样的人生确实没有半分乐趣。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扶弟魔与妈宝男,好像是“成双成对”的出现在同一家庭里。也就是说,姐姐是扶弟魔、弟弟是妈宝男。你说,这情何以堪?

02

有些扶弟魔,那是因为责任在身、所以自动自觉扮演这种角色。但,谁会这样呢?毕竟,负担重、任务大。除非家里就只有她这个姐姐,带着一个还在流鼻涕的弟弟。有些扶弟魔,就是被家里其他成员情感绑架继而金钱绑架。而《安家》中的“房家”就是这么一个典型例子:潘贵雨既把房似锦的爷爷当挡箭牌、又把房似锦的弟弟当借口。反正你就是要给钱,仿佛房似锦一辈子欠了他们。

03

但,你这个“扶弟魔”也要让人家当得省心一些啊。一开口就是“一百万”,你以为这些钱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你以为上海就会遍地是黄金?狗屎就有,其他黄金没有。房似锦一次次满足潘贵雨的要求,这就助长了对方的气焰。要钱比讨债还要恐怖,不仅仅影响了日常生活连日常工作都变得不“正常”了。如此影响,从来就没有想过对这个女儿多么糟糕。钱,就是亲情的唯一维系。

04

多少人,看到潘贵雨出现都会被气死。哪有这样的妈?在她眼中,女儿就是草、儿子就是宝。正因为有这样的母亲才会惯出那样的儿子。“妈宝男”应运而生,在同一个家庭形成一个可怕的闭环:母亲要求女儿当扶弟魔,母亲又把从姐姐那里得到的金钱给了儿子。这样的话,这个当弟弟的、当儿子的,顺理成章不需要自力更生。毕竟,他不需要为钱发愁。他的妈妈、姐姐,自会谋划。

05

有人分析,房似锦不算标准的扶弟魔。但,房似锦寄回家的钱几乎都用在弟弟身上。潘贵雨找房似锦要钱的理由,不是弟弟要买房就是弟弟要结婚。最大的经济负担,并不是来自房似锦的爷爷。所以,总的来说房似锦就是个扶弟魔。可怕的是:房家栋不只是个妈宝男,还与妈妈一起算计姐姐。潘贵雨前面当先锋,房家栋在后面温柔一刀。一方面喊穷,一方面又说自己在努力、别担心。

06

唉,这一家都是戏精。真是没有谁了,房似锦被吃得透透的。如果不是因为爷爷去世,这样的生活将会拖累拖死房似锦。在中国传统来说:血浓于水,无论去到天涯海角——这一家人就是一家人。都要同甘共苦,都要团结一心。只要家在,就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说得轻松,实际呢?像房似锦,扶弟魔已经耗掉她所有的心血。所谓的断绝关系,只是一时气话。事到头来,你还会心软。

到底什么,可以让我们的婚姻不那么无聊?


到底什么,可以让我们的婚姻不那么无聊?

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

动物是怎么应对严冬的?

三个选择。

一个是战斗:比如你可以长一身长毛,不怕冻。

一个是走:比如你可以成为迁徙动物,不怕累。

一个是忍:比如你可以冬眠,不怕睡。

三个选择都有它的极限,那就是万一地球进入了冰川时代,那么这三个选择都会出现大问题了。

人类,有第四个选择,那就是可以住进更温暖的房子,可以点燃篝火,可以穿上更保暖的衣服,虽然人类没有自己的皮毛,无法展翅翱翔,也无法进入冬眠状态,但人类的聪明在于他可以创造出不同的世界来让自己活下来。

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

人是通过头脑,而动物是通过本能。动物的进化是依靠一个生命一个生命的淘汰得来,成本非常大,而人则不必。

我说的这些和婚姻无聊的话题有啥关系?

其实我们在婚姻中,也无非是这四种策略。

婚姻无法温暖的时候,我们要么去斗争,要么离婚,要么忍耐。当然我们也可以像人类一样,重新创造一个空间,让问题得以解决。

那么如何解决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我们为什么会无聊?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特别擅长无聊。

第一种是非常渴望刺激的人:

他们把婚姻当成中彩票或者婚姻对他们来说就是雪中送炭,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活实在太需要婚姻来拯救了。比如从小就想要跳出父母争吵的火坑,找到自己的乐土的姑娘,或者一直都渴望找到一个梦中情人,发展一段完美之爱的男子,他们几乎都过度高估了婚姻的收益,而低估了婚姻的风险,都想在婚姻中绝对地盈利,却从未想过对婚姻付出什么,或者自以为是地付出就一定会一本万利。

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

于是他们就蒙圈了,因为他们是依靠本能冲过去的,从未想过这有可能是陷阱,发现环境不利于自己了,除了本能和身体反应,没有办法用头脑解决。

很多人在婚姻的蜜月期过完,就开始进入权力争夺期(关于这方面,欢迎大家收听心悦会课程可以与小助理联系——请添加微信号18910342216)

往往本能主义者们,会认为美好是永恒的。

如果你相信什么是永恒的,那么你往往就会最终被现实狠狠地扇一巴掌,有些人的意志非常坚强,即使被脸被现实都打花了,还是坚持着装睡,我们称之为理想主义,也可以称之为本能主义者。

本能主义者的人生主要是靠大脑杏仁核驱动的,大脑杏仁核掌管的就是本能,它要求的是反应速度,大老虎来的时候,我们就要靠大脑杏仁核来调节肾上腺素,让我们激动起来,或者跑或者斗或者装死.但虽然他们的应对问题的速度加快了,但问题解决的质量和效率却下降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么一说——大脑宁可过度敏感,也要防止伤害再次发生。

大脑杏仁核这部分主要是我们的动物性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在精神层面被蛇咬过,比如小时候被父母羞辱,遭遇过分离的创伤,被群体孤立等等这样的创伤后,我们就会过度调动我们的杏仁核,对类似的刺激都一律采取最高应激状态,其结果就是我们一直都要生活在跌宕起伏之中,否则我们反而会对稳定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感。

这样的人会很难忍受婚姻的正常关系,他需要时刻浸泡在刺激之中,否则,他就会觉得平静之中必然有一种什么阴谋等着他。

于是我们就会看到很多人都生活在刺激的婚姻中,这些婚姻要么充满争吵,要么充满了背叛,起码是婚姻中的一方,很恐惧平静的生活,他们会把平静当成死亡,把安全当成恐怖,他们永远会追求一次次的激情,确保自己永远处于HIGH的状态中,对,他们就是情感的瘾君子,靠高浓度的情感来掩饰对于亲密感的恐惧。就像是一个剧痛的病人,是需要服用超量的吗啡来让他感觉舒服一样,情感瘾君子也是重度创伤的病人,他们很难靠理智生活,必须生活在高浓度的情感汤里,如果汤的浓度下降,对他们来说,就是末日的降临。

第二种人是恐惧刺激的人:

对她们来说,无聊就是她们的乐土,她们非常恐惧任何程度的冒险。

如果说喜欢过度刺激的人,就像是我在文章开始说的动物的三种策略的前两者,或者战斗,或者逃离,他们都是用运动来赢得自己的存活的。

让他们疯掉的方式就是把他们放在毫无威胁的关系里,他们就会痛苦万分,因为他的一身的条件反射都是为丰富的刺激而存在的,现在都无英雄用武之地了,那么他该怎么活?

那么恐惧刺激的人,往往是选择了冬眠的人。

她们往往最渴望的不是远离问题,而是找到一个地方,忽略问题的存在。

第一类人玩的游戏,刀刀见血,剑剑封喉。他们的婚姻往往死于两种病,一种是战斗型减员——死于冲突;二是换角——死于出轨。

第二类人玩的游戏,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每一次伤害,都是微型伤害,但水滴石穿,量变到质变,最后不可持续。他们的婚姻往往死于慢性损耗——死于耗竭。

所以婚姻死于这三种病。

第二类人为什么会恐惧刺激呢?

因为她们往往和第一种人遭受同样的创伤。

比如一个孩子在面对父母剧烈的家庭暴力,奋起反击,而且从中获益,她发现只有不断地攻击,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那么她就会相信,幸福是藏在战斗中的。

如果一个孩子在面对父母的剧烈家庭暴力,惨遭蹂躏,结果发现,只有把自己藏起来,或者保持nice,才能活下来,那么她就会相信,获得幸福的唯一道路就在于永远消灭冲突。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婚姻死亡的方式,那就是所谓的“模范夫妻”,他们往往会有光鲜的让人羡慕的关系的完美外壳,所有亲朋好友们听到他们的婚姻噩耗,都会表示不再相信感情。

这就是所谓的“虚假亲密关系”。他们苦心经营的婚姻就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赝品。

因为他们宁可无聊,也不愿意解决问题。

当然也会有那种撕破脸皮,骗不下去的婚姻,这个时候,唯一的止疼药就是那句:婚姻里哪有爱情,哪有激情?世界上哪有好的婚姻?哪里有好男人?你也不是好女人了,你都是孩儿他妈了……

把世界涂黑,把自己涂黑,让自己沉睡,让时间停止,祈祷凛冬过去。

任何一个冬眠的动物在入冬前都要把自己喂饱,积累足够的脂肪来应对只有消耗的生活。

但很多婚姻准备冬眠的时候,已经是消耗殆尽了。

这个时候,他们的选择其实不是冬眠,而是自杀。

而往往,渴望刺激的人,会因为自己内心的躁动,会格外渴望有一个人能让他从无穷的舞蹈中停下来,因为除了锯断他的双脚,他没有能力自己停下来,于是他往往会选择一个特别能安静的人,也就是恐惧刺激的人。

而恐惧刺激的人,会因为自己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而格外期待有石头子的出现。于是她往往会选择一个特别有活力的人来激发她,因为她自己无力搅动她的这潭粘稠的浑水。

于是当第一类人和第二类人相遇的时候,史上最无聊的婚姻就会出现。

当我们把婚姻当救命稻草的时候,就说明我们已经在溺水了,我们期待情感是奇迹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走在灭亡的道路上了。

一个小孩期待奇迹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可爱,一个成年人还期待奇迹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可悲。

极度刺激和极度无聊的人都渴望对方的拯救,都渴望婚姻是中个大彩票,结果他们会悲哀的发现,婚后,他们什么都没有改变。

有一项调查显示,中乐透彩大奖的人和因车祸、战争而残疾的人,在人生发生转折的5年后,他们的幸福度往往和人生转折之前没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格和幸福感,是内在而稳定性的,如果你的内在的人格水平不改变,那你的生活就会有一种自动还原的模式。

如果你是个无聊的人,就会创造无聊的生活。不论你用精彩来覆盖无聊,还是用恐惧来覆盖无聊,婚姻的荷尔蒙可以暂时让你体会到吸毒的快感,但快感过后,你感觉到更加的乏味至极,因为你没有能力为自己提供快感,你的所有的资源都来自外在,而非你自己。

啊,说了这么久,卢老师你什么时候说解决方案啊?

我的解决方案是那句在我的文章中重复了很多次的经典回答:黑暗中的一双手。

这句话非常偷懒,但它让你无懒可偷。

一个不无聊的人,是可以化解他内在创伤的人,是内求的人,而不是外求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有陪伴的话,他是不会无聊的。

如果我们在创伤的时候,有人理解我,有人支持我,有人安抚我,有人指导我,有人鼓励我,有人肯定我,那么我还会无聊吗?

有一个人找得道高僧求道,问”道”是什么?高僧让他打了一年的免费工。他愤愤不平,这个老秃驴除了让我干杂活,啥都没教我。

高僧对旁人说:我教给他了。

教给他什么呢?

活在当下,活在觉知中。

我们之所以无聊,是因为我们无法面对自己内在的空虚,必须拼命努力,才能不让自己崩解,也不让这个世界崩解,所以我们要么用大量的胶水粘合,要么用大量的穿针引线来粘合,尝试着忘记自己的破碎,来保持自己的统一。

我们努力回避自己所恐惧的情绪,因为这些情绪会指向我们无法解决的创伤。

所以我们才会活得如此匆忙。

婚姻只不过是我们用来遮盖这些痛苦的大被而已。

再举个例子:

在游泳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我需要跟人学游泳呢?”

其实我不需要跟人学游泳,我也会游泳。

只要你放松身体,你就自然会浮起来。

但是当你恐惧时,就会挣扎,不是水让你溺水,是你的挣扎让你不断下沉,有时挣扎可以让你偶尔浮上水面,但总的来说你进入越努力越沉底的恶性循环。而当你放弃抵抗,或者成为一具死尸,你自然会浮上水面。

我们的痛苦也是如此,无聊只是痛苦的第一层面纱,如果我们能放弃无谓的抵抗,也许就可以穿透痛苦,抵达与命运共舞的境界。

有时我做咨询也有这种感觉,并不是我治愈了谁,我的作用和游泳教练一样,我的存在只是一种象征、一种保障,让人感觉安全,而一旦我们安全,就能放松;一旦放松,我们就会浮上来;一旦浮上来,我们就误以为是游泳教练的功劳,其实,这一切都是你自己创造的剧本,游泳教练只是你雇佣来的演员而已。

那么,命运也是一条河流,我们也是在其中游泳。我们以为婚姻是游泳圈,可以保护我们不必淹死,但游泳圈终究有一天会把所有的气漏光。此时就是我们进入婚姻的真实世界的时候了。

我看到的能穿越无聊之境的夫妻,大多数都做了这样一件事:

他们放弃了从过去的创伤中学到的那些曾经有用,可现在已经没有用的抵抗方式,他们不再隔离,不再用愤怒掩饰恐惧,不再用恐惧掩饰愤怒,而是可以让命运之波漫过他们的头顶……

于是,他们就可以一起交流内在的创伤,可以信任对方到可以谈自己不敢敞开的隐痛,这些痛苦不能为外人道之,因为在过去,这种打开意味着在核污染中脱掉防辐射服一样恐怖。

很多人都会说,我当然很想和对方谈,可是对方不想和我谈。

这个逻辑就像是一个人想捕猎,就跟鹿说“喂,你快过来,让我吃。”

连动物如狮虎狼豹都要想好动物逃跑的路线以达到捕猎的可能,何况我们都是人,我们当然要有策略。(关于沟通的策略:框架、女追男逃等主题参见心悦会课程——《情感对话6:如何成为强有力的影响者》、《焦虑vs回避:驾驭情绪,成为爱的主人》)

我们如何进行一场亲密的谈话,是需要有三个阶段才能完成的:亲和力→亲密感→诱惑(关于这三个主题参见心悦会课程——《做恋爱之神系列课程》)。

绝不是靠你直抒胸臆或者讨好,或者辱骂就可以获得的。

可惜我们在过去从未有机会学会这样的谈话,我们从未学会在婚姻中用人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不是说我们有多笨,只能说人类进化实在太慢——如何在婚姻中赢得更深度的情感?这是一个虽然久已存在的问题(我相信在过去的年代是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比如杨绛和钱钟书),却未能广泛普及的一种能力。

而只有获得情感的深度满足,我们才不会流于表面的刺激。

就像是比尔盖茨不会沉迷电脑游戏,物理学天才,同时也是重度残疾的霍金除了大脑什么都不能动,却能天天不无聊一样。

当我们可以深刻地和自己的心灵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绝不会无聊,我们会被我们内在的波澜壮阔而感动。

在咨询室,我见证过很多这样的时刻。

当一个妻子终于说出父母的争吵让她一度躲在衣柜里,想象自己是隐形人的那种痛苦的时候,她浑身颤抖,和她冷战了快5年的丈夫,满脸通红地把手伸向她的肩膀,却停了下来。我正遗憾丈夫的手不能再往下降的时候,妻子说了一句:够了,我知道你尽力了,你做什么不重要,我只知道,你此刻是懂我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千万人宠不如一人来懂。

婚姻的所有秘密,无非就是一个“懂”字。

深深的懂得,就像是一棵树有深深的根基一样,风刮不倒,水渴不死。

这样的关系,才会真正的是无敌的。

很多婚姻,不是无聊,也不是无事可做,而是我们无法懂得彼此,也无法懂得自己。

他们到底因为什么原因出轨


当你说到“出轨”时,你会想到什么?在过去我们往往认为,出轨意味着不幸福的婚姻、道德上的缺陷或者对社会规则的破坏。而现在,在婚姻治疗师Estherperel的观察中,出轨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更加普遍的社会现象。

由于对于“出轨”有多种范围和界定,对于出轨的统计数据往往差异很大,在26-75%不等(Perel,2015a)。但总体来说,越来越多的人,都会在稳定的关系之外寻求情感和性。

01为什么出轨变成一种普遍现象?

1.出轨似乎是人类(动物)的天性。在哺乳动物中,仅有3-5%的物种维持一夫一妻制。人类是其中之一。而在这些一夫一妻制物种里,规则和欲望依然共存。像狐狸等物种,也都有普遍的出轨行为。即便仅从人类的进化史上看,出轨、或者说同时拥有多个性伙伴的历史,也远比一夫一妻制的婚姻要长久(Perel,2015a)。

2.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出轨的渠道和机会越来越多,出轨的定义也在不断扩大。如果说我们过去常常将出轨分为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那么在互联网时代,给陌生人发色情短信,在约会软件上玩暧昧,或者是在游戏中组成恋人、给某个主播刷礼物,都有可能被定义为出轨(Perel,2015a)。不过也有人认为,出轨和互联网并没有多大关系,只是互联网增加了我们发现出轨的渠道,增大了被“抓包”的可能性。

3.人们对性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在这个时代,生殖不再是性的主要且唯一的目的;人们对性愉悦的要求增加,更多的人认为,自己在性这件事上拥有快乐的权利。我们开始尝试性的年龄也变得更早,性伴侣变得更多(Perel,2015a)。

在一夫一妻制的约束下,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在制度建立之初,我们是先结婚,再初尝禁果;后来,变成了先结婚,然后停止和其他人发生关系;现在,亲密关系的种类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尽管世界上大多数地方仍然实行一对一的婚姻制度,但比如开放式关系等等非排他的关系开始出现。

不过,在人群中,总有一些人似乎比起其他人来更容易习惯性出轨。根据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杂志的调查,在出轨的人里,57%的男性、54%的女性称自己在每段关系中都会对伴侣不忠(Hatch,2014)。这些总是在出轨的人,被称为“连续出轨者”(Serialcheaters)或者“长期出轨者”(Chroniccheaters),对他们来说,不是因为婚姻/关系出现问题才会出轨,而是出轨成为一种习惯,或者一种生活状态。

02容易出轨的生理性原因

有些人的基因可能就会导致更容易出轨。新的研究发现,有一些固定的基因变体,导致某些人天生就更容易出轨,不论男性还是女性。

芬兰的研究显示,携带垂体后叶荷尔蒙(Vasopressin)接收基因的特殊变种的女性,会更容易陷入配偶之外的情感联系:在针对7400对双胞胎和其兄弟姐妹的研究中,有6.4%的女性有滥交行为,而其中40%的人都携带这种基因变体。另一项瑞典研究则发现了垂体后叶荷尔蒙基因变体对男性的低婚姻质量(来自他们伴侣的报告)显著相关(Verweij,2012)。

垂体后叶荷尔蒙基因和出轨的关联,在动物的实验中被进一步证明。用来做比较的对象是两种田鼠:一种是纵欲、多偶的山地田鼠(montanevoles),更偏好一次性的性行为;另一种则是一夫一妻制的草原田鼠(prairievoles),它们在性行为之后会发展出对自己配偶独一无二的、持续的依恋。

研究发现,垂体后叶荷尔蒙接收基因在两种田鼠的大脑内位于完全不同的区域,在一夫一妻制的草原田鼠那里,位于大脑的奖励中心附近,因而会促进两两结合、增进一对一的依恋;而在纵欲的山地田鼠(montanevoles)大脑中,则大多位于杏仁核区域(与恐惧、焦虑等情绪有关)内。

而且,田鼠的性行为习惯可以被干预改变:如果给雄性山地田鼠注射垂体后叶荷尔蒙,刺激它在大脑的奖励中心周边释放,那么山地田鼠也会表现出一夫一妻制的习惯(Winslow,1993)。

03出轨,更多时候是心理性的诉求

有时候,出轨其实是为了解决出轨以外的问题。EstherPerel认为,如今,出轨和性的关系更小,却与渴望密切相关。

有的人出于一种强迫性的渴望而出轨,出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无法自控的强迫性行为模式,他们需要不断的“蜜月期”或者新鲜的性的刺激,来满足自己对性和爱的渴望。

而在更多的时候,出轨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其他的渴望。渴望被关注,渴望重拾信心,渴望被人需要……出轨不过是一种手段,是为了解决出轨以外的问题,是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导致的行动和负面表达。

如果你似乎不是因为对性或者爱的强烈需求而出轨,那么可能是出于以下这些原因:

1.低自尊(缺乏安全感)。有的人出轨,是因为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觉得世界上并没有人会真的爱他们。低自尊的人总是对生活缺乏一种安全感,通过出轨、拥有关系外伴侣的形式来证明自己是具有性吸引力的,而且,他们需要持续不断地这种确认,因此可能会拥有不止一个出轨对象,或者持续处于出轨的状态中(Hatch,2014;Weiss,2013)。

2.自恋。自恋的人拥有一种对于自我重要性的夸大,会不现实地渴望自己能够得到特殊的优待。他们需要持续获得极高的关注,因此可能会将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魅力非凡。在有些时候,他们需要通过吸引他人的程度、性伴侣的数量、出轨对象的外表和地位,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而不是真的被出轨对象吸引。

也因此,他们是机会主义者,习惯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地剥削和利用他人,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利益。他们关系中的固定伴侣,永远无法满足自恋者全部的需求。他们也是自恋者剥削的对象(Hatch,2014)。由于缺乏共情,自恋者并不能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会对自己的伴侣造成多大的伤害。

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尽管长期出轨,却拒绝离婚或分手,甚至会不惜一切地保持婚姻和关系。如果对方提出离婚或分手的要求因为这会让他们的自恋受挫、感到自己被拒绝,会使他们非常愤怒。

3.对自身现状感到不满意/厌恶。有一类人更容易出轨:那些长期对自身现状感到不满意和厌恶,但却无法将其改变到满意的状况的人。RobertWeiss发现,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无聊、疲倦、过度工作、受人利用和操纵、觉得自己没有获得自己应得的东西的状态中(虽然可能只是他们自己以为如此),那么Ta会需要寻找一些特别的、刺激性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生活的意义,比如出轨或者接受色情服务等等(Weiss,2013)。

在这里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一个人对现有的亲密关系感到不满意,但又无力解决亲密关系本身存在的问题时,他们便会采用出轨作为一种解决的手段。

有的人选择出轨,是为了让亲密关系可以持续下去。有可能他们觉得自己对伴侣的吸引力不够,从而用这种方式来获取关注,或者让对方产生嫉妒;也有可能,他们也可能会对伴侣感到内疚,反而更愿意去维持关系。有时候,这种“无法完全处在一段关系中,也无法完全拥有情人”的三角/多角关系状态会带来奇妙的平衡感(Perel,2015)。

也有的人选择出轨,是为了让关系破裂。因为原有的关系已经无法持续,但又无法和平地分开,因此会采用这种极端的行为来让关系变得无可挽回(给对方和自己都不留后路),不再委曲求全,最终达到暴露关系中的问题、使关系破裂的目的。

“被禁止的事,好像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EstherPerel说,这可能是我们在对自己的状态不满意时,容易出轨的原因。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在做不喜欢的事情,过着不喜欢的生活,于是便选择出轨这种方式:“我们之所以去找寻另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并不是出于对自己伴侣的厌恶,而是出于对自身现状的厌恶。我们也并不是在寻找另一个人,而是在寻找另一个自己。他们因此感到自己活着。”

04如何面对习惯性出轨?

如EstherPerel所说,有时候,出轨使人精疲力尽,是压死亲密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有时候,它却也能变危机为机遇,让亲密关系有新的可能。事实上,大部分经历了出轨风波的夫妻,最后仍然生活在一起(Perel,2015a;Hatch,2014)。

如果你发现你的伴侣是个习惯性出轨者:

1.确认对方出轨的实质。出轨有很多种,你需要弄清楚的是,Ta是因为对性的新鲜感的渴望,还是被某个特定对象持续地吸引?Ta是仅仅在网上随便撩,还是真的爱着对方?有时候,对方也不一定真的清楚,你可能需要帮助Ta一起分析。

2.明确自己的底线。每个人对关系的期待都是不同的,对于出轨的定义和底线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对于对方发暧昧的短信无所谓,但却很在意肉体出轨;有的则连看色情视频都觉得无法接受。当然,你们最好在关系的一开始就这些底线进行沟通,让双方知晓。

3.最终,你们的关系是否继续、如何继续,是由你们的关系决定的,而不是第三个人。很多人会感到亲密关系被出轨事件所彻底打乱。但实际上,对于你们两个人而言,和第三个人其实没有多大关系。

在发现对方出轨时,不要去纠结出轨的细节,而是探讨对方行为的意义和动机。不要去反复思考,Ta比我好在哪里?为什么会选择Ta而不是我?他们都去了哪里,怎样发生的性关系?是不是她在床上的技巧比我强?

相反,你需要探究的是出轨背后的意义和动机:出轨对你意味着什么?在我们的关系里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和出轨有关?你如何看待Ta和你们的关系?你是否能够接受Ta是一个缺乏安全感、或者自恋的人?你们的关系的承诺性、亲密度现在处于什么位置?你们是否还能够彼此信任?

4.引入第三方。有条件的话,可以尝试寻找婚姻/家庭治疗师进行伴侣心理咨询。或者,在你们都无法控制情绪、冷静思考的时候,寻找一个中立的第三方,Ta也许可以帮助你们观察到在亲密关系中,你们各自扮演的角色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如果你自己是那个习惯性出轨者:

1.对自己和伴侣都要诚实。很多出轨的人意识不到、或者不认为自己存在出轨习惯。而事实上,诚实面对自己的想法是第一步,由此,你才能发现出轨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是需要解决自己的低自尊,确认自己安全和被爱,还是需要改变自己的自恋型人格,消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同样,你也需要了解性对你来说的意义,要享受性本身,而不要将它作为逃避某些问题的手段。

2.学习自控,学习延迟满足。在某种程度上,无论你在出轨行为上是否已经到达成瘾的程度,自控都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有时,当你出现一些不能控制的、强迫性的想法时,尝试在它们变成行动之前,感知到自己出现过这样的想法,及时和自己的伴侣讨论。

3.如果你需要新鲜感,那么,可以和伴侣尝试一些新鲜的事情。无论是去陌生的地方旅游,还是尝试其他的恋爱和性的方式,都可以帮助你发现旧的关系中新的可能。你现今的亲密关系也许不如你想象中乏味,外遇也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美好。

本文并非为出轨辩护。如EstherPerel所说,出轨毫无意外是一种越界的行为,它伤害了伴侣间的关系、快乐和信任。只不过,我们对这一普遍现象的理解却非常有限,常常忽略了出轨的背后是什么。因此,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出轨或被出轨的你更深入地了解和发现出轨的真正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爱让我们同居,相处让我们别离


你和他因为什么在一起的?

是他的才华?

他的性格?

还是他的暖男体质?

不管是因为什么在一起,

两个人只要步入生活,

肯定会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出现。

这个时候,

他还是你深爱的那个人吗?

01

爱不是视觉主导

今天伊姐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一个委托人,而这个故事,是从一场聚会开始的。

贝拉,是个总期盼着完美爱情的姑娘。某一天,在一个聚会场合中,坐在吧台和朋友聊天的贝拉看到了在房间另一端的男生阿水。在看到阿水的那个瞬间,贝拉觉得自己恋爱了。阿水的身高、气质和颜值,简直就是自己的理想型男神。

在一段时间的追求之后,贝拉得偿所愿的和阿水在一起了。两个人确定男女朋友关系之后的两个月,阿水决定邀请贝拉住在一起。于是,两个人在市中心新租的房子里开始了新生活。

但是,这样的新生活只维持了1个多月,贝拉就快要崩溃了。她开始每天抱怨阿水袜子衣服乱扔、回家不换鞋就进厕所、洗好的衣服总是忘了搭。阿水呢,也开始嫌弃贝拉天天点外卖、下班回家追剧能追一晚上、快递盒子堆一堆也不主动扔。

就这样,两个人从热恋,迅速变成了争执;然后,争执再升级,变成了最终的矛盾爆发。

贝拉找到我的时候,反复问我一句话:“我看上的男人就这么差吗?他那个时候明明那么好。”

网上有一句很火的话:我们的爱情,始于颜值,终于三观。贝拉,可以说和这种情况100%符合了。

一个男人让你觉得一见钟情,让你觉得可以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甚至让你觉得可以托付终身。但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让我们产生了“爱的感觉”。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你发现他很多以前你根本看不见的“问题”。你就会开始疑惑,他明明是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变成这样了?

其实,他压根儿就没有变!他一直是这个样子,只不过你在颜值和荷尔蒙的刺激下,自动屏蔽和忽视了那些“问题”。当你们开始同居的时候,当每天有更多时间了解对方的时候,这些所谓“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了。

爱情,最终都要归于生活,但你们的相爱,却并不是从生活中开始的。这不正是爱的矛盾么?

02

被缺点影响的爱情

还有一部分人,会因为另一个问题困惑不已:我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明明感觉他浑身都是闪光点,但时间一长,怎么就觉得他浑身都是缺点了呢?

很简单,你的感觉,被时间拉长了。

怎么理解呢?

两个人在一起,肯定是因为好感,好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身上的闪光点中来的,通俗讲,就是人们常说的魅力。

他身上由各种优点组成的这种魅力对你产生了强大的吸引,促使你去追求对方,促使你们两个在一起。

但是,时间一长,有些人心里就会开始产生变化了,开始觉得对方身上的缺点多过优点了,开始厌烦了,开始焦虑了,开始不满了,开始争吵了。

他的缺点真的多过优点吗?

不,只是这些缺点被时间放大了而已。

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你就会开始慢慢对他身上的优点开始“免疫”了。就好像病菌对感冒药的抗药性一样。相处一段时间,你会开始觉得这些优点是理所应当,在享受之余,你会逐渐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缺点。

他的缺点也并不是这个时候才出现的,只是,在你逐渐免疫他的魅力的时候,才开始察觉到这些缺点而已。于是,你开始变得越来越不爽,越来越觉得这些缺点不顺眼,甚至越来越觉得这个人有问题。紧接着,关系就开始破裂了。

也许有人会觉得,恋爱和爱情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

甚至,前几天还有人在后台给伊姐留言说:爱情这么难,都出家好了。

爱情这东西,虽然不简单,但是,每个人心底里都是向往着的、憧憬着的。为什么?因为喜好美好也是人类的本能。

但是,爱情的美好,是建立在包容、保持自我、空间感、有效沟通等等一系列要素之上的。虽然你们两个始于颜值,但结局,不一定就非要终于三观。三观也好、生活态度也罢,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在生活中培养的。

90后离婚成趋势:究竟是什么,毁掉了我们的婚姻?


钱钟书说:婚姻就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放眼望去,我们周围有不少的人已经走出了这围城,而这其中,90后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01

就最近几天,看了一组新闻数据,20XX年民政部门登记,离婚数量或再创新高。

新京报也报道,从2003年起,我国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

这一年更比一年高的离婚率,已经是适婚主力军的90后,贡献了很大的比例。而且,婚姻的持续期并不长,婚后2年至7年,为婚姻破裂高发期。

闪婚闪离,视婚姻为儿戏,似乎成了90后对待婚姻的态度?

02

90后的婚姻,究竟怎么了?

莉莉和阿航就是这样一对90后,他们的婚姻,只持续了半年。

两人在朋友聚会上认识,一个风流倜傥,一个天生丽质,彼此一见钟情,看对了眼,就认定对方是自己今生挚爱。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确定关系,拍婚纱照,举行西式婚礼。

莉莉和阿航的婚姻,曾经美好得让人羡慕,就像一部偶像爱情电影。

但是,他们的美好并没有持续很久。生活在一起之后,他们很快发现了婚姻中的问题:

莉莉花钱没节制,阿航一吭声,两人就会吵架;

莉莉喜欢睡美容觉,阿航喜欢和朋友熬夜看球赛;

莉莉花几百块看音乐剧,阿航听不懂,说还不如去吃好吃的;

两人都懒得要死,经常为“今晚谁洗碗”之类的小事争得耳红脸赤,进而上升到谁付出更多的问题。

就这样,这对曾经海誓山盟的小夫妻,因为各种争吵以及三观、性格不同,消磨了此前对婚姻的渴望。

新婚不到半年,他们的缘分就到了尽头,没有血缘牵绊,没有财产纠葛,两人的离婚仪式很草率,领了个离婚证,最后一个拥抱,一条朋友圈,以及散伙饭。

03

新生代婚姻的问题,源于过分强调自我

与莉莉和阿航的婚姻类似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我身边90后的婚姻寿命,普遍很短。

90后是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人,他们有开放又独立的意识。再加上90后的父母们,多半推崇“奖励教育”,90后多半在赞美声与呵护宠溺中长大,这使得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

于是,相对于父母们建立或者结束婚姻时的深思熟虑,开放、自我的90后对待婚姻瞻前顾后的态度,几乎不存在。

曾经有媒体评论,9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群体拥有很多独特的时代标签。

新生代成长起来的人,个性十足,自由恋爱,不羁爱自由,不计后果,一往无前。

90后年轻人的人生世界观潜藏着各种时代烙印,比如婚姻。

看了他们的离婚理由,父辈们很难理解,觉得不可思议:

嫁了个妈宝男,张嘴闭嘴就是“我妈说”,连买双袜子都要问他妈!

天天乱扔臭袜子,熏得我鼻子失灵了!

奉子成婚,和婆婆无法相处,我不知道我睡个懒觉怎么了?吃不吃早餐,难道不是我的自由吗?老太太管太多了吧?我妈都没这么管我!

更不可思议的是,很多年轻人认同这样的婚姻观,他们会这样评论:这样的婚姻,不离是要留着过年吗?

闪婚闪离,想离就离,90后对待婚姻的态度,缺乏了一份敬畏之心。

在婚姻中,过分强调自我,无疑是争吵的催化剂,成为杀死90后婚姻的一大凶器。

很多90后夫妻在面对生活中的矛盾时,总有“我最委屈,都是TA的错”的想法,他们把错误都归于对方,而自己是个“受害者”。双方都是这样的思维,他们的争吵也就永无止境。

04

两个人的日子,凭什么全都要迎合你一个人?

跳出“我”的思维,多想想“我们”

爱情可以脱离生活,但婚姻的本质就是生活。

婚姻能否幸福,看你用怎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彼此。

婚姻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无条件的宠溺和付出,婚姻不是独角戏,不能单打独斗,更不能对另一半无限索取。

婚姻是两个人的结合,睡在一张床上,面对的是两个家庭。

90后的婚姻矛盾,想要得到最有效的缓解,就不能过分强调自我。面对问题,我们要有包容之心,客观看待问题原因,给予伴侣足够的包容与尊重。

结婚了,你就不再是独身一个人,要跳出“我”的思维,多想想“我们”。

婚姻稳定的前提:“我们”成长了

90后小夫妻,在顺境中长大,心理年龄成长得比较慢,脆弱的玻璃心,说碎就碎。但每一段幸福的婚姻里,夫妻都是愿意为了彼此而不断成长的。

所以,90后夫妻想要稳定的婚姻,就要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避免因为一些类似“谁煮饭谁刷碗”的小事,闹到天崩地裂。毕竟,玻璃心破碎时,那碎片是会伤害彼此的。

私房钱让我们更相爱


身边有一对再婚夫妻,因为害怕对方在财务上占了自己的便宜而时时设防,其明争暗斗之汹涌,绝对可以写一部TVB大剧《宫心计》。在旁观者看来,与其要这样隔心隔肺的婚姻,不如拍拍散拖,找个人取暖更适合人类身心健康。

婚姻是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夫妻之间很大一部分战斗感情,正是在经营这个经济利益共同体过程中建立的。财政统一管理,统一安排,统一协商,同舟共济,把小公司做成大公司,让小船变成大船,最终赢来衣食无忧的银发岁月,这才体现了婚姻的价值。

一位准备在结婚后坚定不移地贯彻AA制的女友笑我太古板。“那样子矛盾会很多呀,毕竟人都是自私的。AA制就简单多了,你的钱你花,我的钱我花,谁也不用管谁。”的确,因为金钱而吵架,是中国夫妻之间经常上演的肥皂剧,可是AA制的平静水面下,难道不是一种大难未到便要各自飞的冷暴力吗?

对于复杂的婚内金钱关系来说,AA制不是解决,而是逃避。因为任何一种解决都需要磨合,这个磨合的过程,会流血会疼痛,可这堂课,正是为了告诉你,爱情与婚姻最大的不同在于:你们必须在你侬我侬的间隙里,像合作伙伴那样冷静地管理那一亩三分地,该说的话说,该做的事做,实实在在,容不得半点浪漫的推诿。

既然是类公司化运营,自然少不了斤斤计较,然而更聪明的做法是,表面上故作大度,以德服人。逢年过节,倘若你想给自己父母红包,不如先拿出红包孝敬他的父母。他家人遇到困难,你拿钱像割肉,却一定要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原因很简单,出来混总要还,自己家人有一天也会遇到困难,你现在只当行善积德,为日后帮助自己家人埋伏笔。

说来说去,夫妻之间的来往钱财能有多大个事儿呢?全看你会想不会想。自私固然不错,有技巧地自私才是王道。倘若你的态度是对自己家人普度众生,对他的家人一毛不拔,就不仅仅是自私,而是愚蠢,是摆明了欺负人。欺负人当然很爽,却也别忘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以德服人”这个大方针下,总有些角落,是阳光照不到的,这时候就需要一个至关重要的武器:小金库。幸福婚姻的秘诀之一,是女人一定要有私房钱。因为某些在女人眼里无比正常又无法抗拒的花销,作为男人,是完全无法理解的。即使他怜香惜玉,能够容忍你衣柜里挂满了白衬衣却还要再买一件,恐怕也很难认同你送给闺蜜昂贵的生日礼物,或者与亲友吃饭时永远抢着买单。这时候,改变自己与改变他人都是浩大而艰巨的工程,既然花销不太大,又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与欲望,弹弹指,用小金库一举搞定是多么爽快的事。

没有小金库的女人是可怜的,而太太没有小金库的男人,也是可怜的,他们势必要将更多的精力浪费在为小钱争执不休上,将原本已经平淡的婚姻关系陷入万劫不复的庸俗。

婚姻渐冷,只有“小三”能让我们感觉还活着?


婚姻渐冷,只有“小三”能让我们感觉还活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世界”

《道德经》的这句话,描述了这个世界产生的过程,也描述了情感关系中我们的经历。

我们刚刚开始相爱的时候,都是融为一体的,那时,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爱你就是爱自己,爱自己就是爱你。我们似乎水乳交融。似乎这样的日子可以永远继续下去。

但如果你真的这么相信,那说明你还生活在童话世界里。

事实上这种以荷尔蒙主导的迷恋,其实只是一种胶囊外的一层糖衣而已,让我们可以欣然进入关系,如果没有这层糖衣,就像是机器缺乏润滑一样,我们会缺乏足以进入关系的驱动力。

在我们婴儿期的时候,我们就是和妈妈融为一体的,我们甚至认为那个乳房就是我们自己的,可以按照我们的意志,予取予求。我们在情感的初期也会如此:宝宝,贝贝这样的言语,和撒娇和无尽的拥抱的需要……这些都是我们回到婴儿时期状态的表现。

但随之而来的,是我们会像婴儿一样发现,对方不是自己的延伸。其实我们在迷恋期会把很多彼此的差异扔到脑后,直到我们开始确定关系,而且迷恋期过后,才开始发现,我们会有那么多的不同。

大多数的情感就卡在这个阶段,因为我们会发现,对方居然是如此不能随自己所愿而存在。女人开始发现男人在公路上总是开那么快,男人可能会发现女人总是在淘宝上买那么多东西,挥霍无度。婚姻无大事,在“小三”这样的事情之前,都是小事,可是就是这些小事长期无法解决而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

我看到很多婚姻的失败都和“无法解决差异”、“无法求同存异”有关,解决不了彼此的差异的时候,我们的婚姻就要面临选择了:

选择1:我们回到“一”的方式,大家一拍两散,我再继续找让我有“融为一体”感觉的伴侣去。

选择2:我们伪装“大家还是一”。比如妻子对自己说,天下男人都如此,我就别矫情了;我可以信佛啊,我可以找闺蜜聊啊,我可以购物啊……我假装我们还是融为一体好吗?我假装我们没有矛盾,别人都继续羡慕我们是神仙眷侣,虽然我晚上要哭着入睡,但也不要让自己发现其实我们之间已经名存实亡了。

这种自欺式的“一”,其实就是试图用幻想和压抑制造出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就好像我们的脚磨破了,但却坚持不用创可贴,试图最后长出茧子,这样就感觉不到鞋在膈脚一样。我们无法应对现实的时候,就虚拟一个现实让自己可以接受,作为一种防御方式,这可以应急,如果长此以往,恐怕就会导致婚姻的整个肌体的溃烂。

这种“假一”的核心是:

灭绝自己的感受,当我们灭绝自己的感受以后,我们可以感觉不到伴侣冷待自己的痛苦,但也同时失去了希望感,失去了想要好日子的需要,最后成为一个“渐冻人”。

维持一种僵化的秩序,否认彼此的差异,一切脏臭腌臜都藏在地下室,直到臭不可闻的时候,才要面对。

我们之所以如此“假一”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真二”,害怕因为无法处理“真二”而失去关系,于是大家试图采取保守疗法,而对问题的解决放弃希望。

“小三”是福音?

当我们无法面对彼此真实的差异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寻找“小三”。

比如,女人的小三往往是孩子,男人的小三往往是工作。这是社会普遍接受的“小三”。但其实实质上和“小三”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这种“三”的本质在于:

我们放弃了从对方身上获取需要的努力,而将对方看做是一种背景。

这种背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安全感,就像我们需要房屋,但我们并不和房屋有真正的交流一样。很多女人到离婚的时候,忽然会发现,这个男人已经是一个幻影了,她不知道她还需要他什么,因为这家里早就没有他的存在的痕迹了。但她还是需要,就像是一个国家还需要一个礼节性的国王,在各种节庆时期出席,让大家感觉到一切都平安无事一样。

我们将本来期待对方满足自己的需要放到第三方。

其实我们的灵魂是和第三方在一起,而非和名义上的丈夫或者妻子在一起。比如,当大家都是为了孩子而留在婚姻里的时候,这个婚姻就只是一个壳了。孩子不得不承担起父母本来要满足彼此的需要,用一个孩童稚嫩的肩膀扛起成人的责任,试图去撮合、安慰失控的父母,失去了可以正常发展的童年。

此时有“小三”的加入,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是这对夫妻的福音,虽然这么说有些残酷和荒唐。小三的出现,会让夫妻双方都正视一件事:他们之间的荒芜许久的地,需要耕种了。无论他们在孩子或者工作、朋友、爱好里获得多少兴奋性的满足,他们无法回避彼此关系的岌岌可危。这个关系对他们不是不重要,而是太重要了。

所以“小三”事件对有一些夫妻是有正向作用的,如果他们的情绪没有被这个事件摧毁,而且在如此艰巨的挑战下还能有难能可贵的反思和反省以及足够的力量投入的话,他们的关系是可以获得救赎的。

但可能对其他一些夫妻来说,这个刺激足够宣告他们关系的终结。因为他们人格强度无法承受如此的打击。

婚姻是否长治久安,就看夫妻之间是否有真正的“第三方”

真正的第三方是指,他们在情绪强烈的卷入的时候,是否可以有一种理性,让他们从情绪的漩涡中跳出来,观察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有没有办法阻止自己让彼此进入吵架的恶性循环,他们到底有多快可以进入到反思状态。他们能不能有第三个空间理解自己的情绪和对方的情绪,能够共情到自己还能共情到别人。

我在咨询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为这样的一个翻译机和缓冲地带,让他们都有一个容器可以感觉到被理解。

否则,他们就会呈现这样的一种语法:你光说你不容易,你知道你这件事对我有多么多么伤害吗?你知道我为了这件事受了多少苦吗?你为什么不理解理解我?我为什么要继续努力下去?

此时我眼前呈现的画面就是鸟巢里伸长脖子渴望妈妈喂食的小鸟。他们都是如此饥饿,以至于没有第三个视角,站在自己之外看看“我们”发生了什么。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两个人:“你”和“我”。甚至只有一个人“我”,而绝对不会看到,我这么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这么做,对你和我有什么影响。他们看不到自己,也看不到别人,只是根据本能去盲目地反应,一次次用伤害彼此的方式寻求满足。

他们缺乏一个更大的空间,消化处理彼此的情绪,这样的关系必然会遇到麻烦。

如果夫妻之间没有一个共识:要一起合作,去识别那些容易引发恶性循环的破坏行为后面的模式,建设性地解决“我们的”问题,为建立一个正面的循环而努力,那么,这个婚姻就失去了航向。

在过度竞争的文化里,我们实在太需要学会如何和他人合作,我们这个社会实在太欠缺“契约精神”了,这实在是需要我们好好恶补的一门课。

TIPS:我们该如何学会合作?

现时的中国夫妻,不少都出现了“家庭里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夫妻本应有的相辅相承没了,越来越多的妈妈们守着孩子,把儿子当“小丈夫”,视女人为知己——从心理学的意义来说,丈夫被“阉割”掉了。

一个再能干的人,没有人支持,没有来自对方的宽慰与保护,肯定与支持,在支撑上一段时间之后必然会心累,导致整个家庭面临瓦解或空壳化的危险。

一个小故事告诉你,为何我们需要帮助

1940年,法国军队刚被希特勒的突击击败,荷兰被法西斯政权征服,彻底垮台,比利时已经投降,英国军队受困于法国的敦刻尔克港市。22万英国杰出的青年眼看难逃一死,英吉利海峡即将血流成河。几英里外的法西斯军队还没有意识到胜利在望。

一切看来都在绝望中。人数稀少的英国海军——“正规军”——告诉英皇乔治六世他们最多可以拯救17,000人。政客感到气馁,英皇无能为力,盟军只能在远处观望。英国下议院已通告预备发布“痛苦和沉重的消息”。

但当英军的厄运逐渐逼近的时候,一只奇怪的舰队出现在英吉利海峡的水平线上;舰队由各种古怪的船只组成:拖网渔船、拖船、平底驳船、捕鱼单桅帆船、救生艇、游艇、小渔舟和贸易船只,甚至还有伦敦救火船队。每只船由平民自愿者驾驶——英国的父亲们要拯救疲惫不堪、遍体鳞伤的儿子们。

这次拯救至今仍然是一个奇迹——不到二十四小时,这些志愿者不仅营救了英军,还营救了118,000名盟军士兵。

为何举这个例子?现在很多家庭就像被困于敦刻尔克港市的军队——承受压力,陷入绝境,士气低落,由于问题很严重,似乎根本看不到出路。怎么办?你需要跳出常规,需要得到外在力量的增援,得到婚姻日常之外的专业人士的支持。

婚姻关系发展到今天,我们需要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排斥学习,不排斥求助,不排斥尝试。至少,你可以买上几本书,看一看好的夫妻相处之道是怎样的,停下来仔细想一想,这一份关系,要何去何从。

团队合作的八大变量

一个美国作家写了本书叫《2的力量》,指的是世界最小的团队——“2个人的团队”的合作力量。

书中提到,有8个能让团队发挥最大效能的变量:

优势互补是诀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知识的盲区,男女也原本就有不同的长短项,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共同目标是基础,如果两个人都各自有打算,合作必将失败。夫妻间的追求若没有交集,也无法共处。

公平是人的本能渴望,你想被人怎么样对你,你就要怎么对别人,不要企图别人一定要为你付出更多。

信任是必要条件,没有基本的信任,合作绝对是空谈。信任他人,其实就是信任自己。

接纳体现我们的人格水平,发生冲突时,没有接纳,矛盾就无法化解。大到家庭中的重大决策,小到如何挤牙膏,都需要我们来接纳,化解矛盾。

宽容是接纳的更高一层境界。如果合作伙伴犯错了,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包容和谅解。

沟通是核心工具,持续冷战的夫妻永远无法重建合作。

无私是让合作不断继续的推动力。其实人们愿意合作的初衷是自私的,因为合作能带来比孤军奋战更大的收益和好处。然而在合作中,如果只看到自己,合作必然是短暂的,彼此的眼中都有对方,有家庭的共同利益,合作才能持久。

附赠:小技巧一枚

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心理学家拉马尼(RamaniDurvasula)最近独创了“家具组装疗法”,来调解夫妻间矛盾。

被调解的伴侣们会去宜家购买一件尚未组装的家具,然后两人一起完成组装。随后,他们向拉咨询师说明组装家具的整个过程,咨询师会进行分析,做出指导,调整二人的协作模式。

拉马尼表示,根据运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夫妻在运动时会比平常显得更为礼貌,而该疗法正运用了这一点来调解夫妻矛盾。使用该疗法时,应尽量选择组装难度较大或体型较大的家具进行组装,才可以较为充分地体现出夫妻间的沟通与协作。拉马尼指出,那些较为成功完成任务的伴侣往往沟通良好,他们协作完成任务而不是命令对方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