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袁隆平56年浪漫师生恋曝光: 是什么维系着婚姻?

袁隆平56年浪漫师生恋曝光: 是什么维系着婚姻?

发表时间:2020-12-01

【www.qg13.com - 婚姻平淡期是什么时候】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袁隆平56年浪漫师生恋曝光: 是什么维系着婚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01

刚过去的9月,89岁的袁隆平上了一次又一次热搜:

他用“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个字勉励了无数青年,又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

这位清瘦矮小的老人一辈子自称农民,开拓出中国乃至世界亿万人口的生存之路:

“南优2号”,“超级稻”,每公顷产量从3吨到最高18吨,惠及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

网友戏言:只有袁隆平能说我胖,因为我真的吃了他的大米!

这位当代杂交水稻之父,得过的中国乃至世界顶级奖项难以计数。

但最让他幸福的不是名利,而是陪伴他走过半生风雨的妻子兼战友——邓哲。

如今的袁隆平顶着“当代神农”“米神”等光环,但年轻时的他并不光鲜:

身材瘦小,其貌不扬,生活习惯随意:

衬衣穿脏了,就把衣领翻过来继续穿,上课时找不着黑板擦就直接用袖口擦。

不仅如此,还被人戏称为“刚果布”、“油炸鬼”,相亲也是屡屡碰壁,三十多了还没成家。

可是袁隆平曾经的学生邓哲,却透过又黑又瘦的外表,为他的人品和才华暗暗折服。

记得徐志摩说:

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一件蓝布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得不可名状的喜欢。

这句话正是邓哲对袁老师感情的最佳注解。

也许是缘分和命运的撮合,也许是因境遇惺惺相惜。

33岁的袁隆平和26岁的邓哲走到了一起,仅一个月就甜蜜闪婚了。

02

为你,从“直男”变成“暖男”QG13.CoM

遭受过感情重创的袁隆平,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科研上,是个不折不扣的“直男”。

结婚前他悄悄地问邓哲:要不要给你买身新衣服啊?

邓哲害羞地拒绝:不要!不要!

结果袁隆平真的没买,大家好气又好笑:你可真是世界上最笨的新郎官啊!

然而,真爱是一坛好酒,愈久弥香,愈久渐浓。

慢慢地,袁隆平从不解风情,变得富有情趣,温柔体贴。

即使搞科研忙碌又枯燥,也从未忘记传达爱意:

他常拉着邓哲去沅江边的沙滩,一个拉小提琴,一个唱歌,互相倾听凝视,琴瑟和鸣;

出差时他想给邓哲买裙子,却不知道尺码,索性买了两条,写信说“哪条合适穿哪条”;

出国时他尽可能带着邓哲,细心地做了写有英文求助语的牌子,防止老婆走丢;

他担心邓哲洗澡时煤气中毒,隔两分钟就得喊她的名字,有回音才放心;

邓哲63岁学会开车,他却执意不许她开,说“好不容易团聚了,我想多守着你几年”

……

1982年除夕,袁隆平在南方育种十多年后,终于第一次回家过春节。

不料邓哲突发急性病毒性脑炎,陷入深度昏迷。

祸不单行,母亲和岳母也相继病倒,生活给了袁隆平一记沉重的暴击。

他还来不及悲伤,就忙得脚不沾地,白天照顾两位老人,晚上全力陪护妻子:

帮她擦身子、换衣服、翻身,伏在她耳畔一遍遍讲着温暖的往事,轻轻唱她最爱的《老黑奴》:

“快乐童年,如今一去不复返,亲爱朋友,都已离开家园,离开尘世到那天上的乐园,我听见他们轻声把我呼唤,我来了,我来了……”

深情的召唤,让邓哲熬过黑暗慢慢睁开双眼。

一个月后,她奇迹般地痊愈了,竟然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曾听人说,一次风花雪月的浪漫情事,远不如一场烟火人间的悉心陪伴,更动人心魄。

一切如袁隆平所说:

“爱是一份长久的承诺。爱,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哪怕是一个会心的微笑,擦一擦汗,洗一次碗,陪爱人逛一次街,都是幸福的,值得回味的。”

03

爱,是愿意托起你的海阔天空

袁隆平与邓哲不仅有浪漫的爱情,更有无条件支撑彼此的深情。

攻克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是袁隆平一贯的梦想,而第一步就是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

邓哲二话不说,跟随他踏上了漫漫寻觅之路。

新婚的小两口顾不上甜蜜,顶着40°烈日,脚踩烂泥,咬牙扛着稻叶划伤之痛,忍着蚊虫叮咬,扎进稻田大海捞针。

寻觅一年多,终于在14000多株稻子里,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然而杂交水稻研究刚起步,全国就卷起政治风暴,不少矛头开始指向袁隆平。

他忧心忡忡地对邓哲说:“我先跟你讲一下,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明天我可能就要上台挨批斗,进牛棚了。”

邓哲不假思索:“大不了跟你一起种田当农民,你照样可以搞你的杂交水稻。”

无数夫妻反目成仇、划清界限的年代,邓哲的回答像黑夜里的夜明珠一样珍贵,给袁隆平带来莫大的安慰和力量。

1968年2月,春节还有十几天,袁隆平即将踏上南繁育种之路。

虽然二儿子才出生三天,可最佳育种季节耽搁不起,他别无选择。

邓哲早已默默备好行李,催丈夫早点动身,却不问归期。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三系法的总设计师、总指挥,一刻也走不开。

就连双亲去世的噩耗,他也是最后知道,一应事务,全由邓哲操持。

工作,三个孩子,老人的后事,全都压在她柔弱的肩上,其中艰苦,难以言喻。

那么多年,她在精神肉体崩溃的边缘硬撑着,就为了保证丈夫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往前冲。

袁隆平曾在信中写道:

家中老母和年幼的孩子们,全靠你当家和照顾。我经常在想,有你这样一位贤德的妻子,这的确是我和全家的幸福,希望你多保重身体,加紧营养和治病。余再谈。

没有浓情蜜意,只有朴实深情。再华丽的语言也难言心中的感恩和愧疚。

邓哲给予的是真正的爱,是她用理解和温柔,铸成了袁隆平科研成就的阶梯。

袁隆平感叹过: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别人都不肯嫁给我的时候,邓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求婚。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她始终和我在一起。”

他曾经逗邓哲:如果我以后对你不好怎么办?

邓哲沉沉地说:那我也绝不离婚。

她打定主意要陪着袁隆平,叫声“先生”,就是一辈子。

经历过兜兜转转,遭遇过心灰意冷,蓦然回首,原来你就在这里。

让所有晦暗都留给过往,从遇见你开始,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04

真爱,是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袁隆平给邓哲写过一首情诗:

“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

他们的婚姻走过了56年,却历久弥新,遇难弥坚。

熬过了政治风波,常年分居,生活琐事,甚至生离死别。

在命运敲打中褪去了激情,却留下了更加坚硬的内核。

在时过境迁里,很多爱情暴露出脆弱的本质,那么,

是什么让两人拥有不竭的力量携手前进?

是什么让彼此不惧岁月侵蚀,心存感激?

是什么让婚姻不再是牢笼,而成为人生温柔的归宿?

在袁隆平和邓哲身上,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爱不是本能,而是一种选择。

真正的爱不是暂时的亢奋,而是结合了理智、意志和情绪。

它要求努力和克制,妥协和让步,包容甚至牺牲。

有太多感情,以神魂颠倒的激情为起点,以不合适为借口分崩离析,那不是真爱,是自恋。

邓哲曾说,和袁老这一路也有磕磕碰碰,但总是吵着吵着,就没下文了:

“我基本上都听袁先生的,想吵架都没有机会。”

心理学学者周小宽认为:

比追求三观一致更重要的,是平静的心态,感知对方的共情力,以及整合差异的情商。

心态平静,才不会在摩擦和分歧里,被负面情绪淹没,恶语相向;

懂得共情,才会体恤对方的愤怒、委屈和疲惫,而非报以鄙视、苛责和冷漠;

整合差异,才明白世上没有全然相合的两人,最真实的爱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爱不是试图改造,是无条件支持。

爱不是改造对方、满足私欲的借口。

好的爱情让对方成为最优的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就像邓哲从不试图劝阻袁隆平规避风险,放弃科研梦想;

当36岁的李安赋闲7年一事无成,妻子仍然鼓励他:

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家里有我,你不用担心。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处充满不安全感的漩涡。

婚姻的意义,正是在于有人愿意唤起你内心深处的勇气,推你一把,帮你成全自己。

也许,真爱从来不是踩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只是和你同路的凡人。

他(她)不能拯救你,有缺点也会流泪,却始终愿意陪你。

在柴米油盐里观赏人生,为你微不足道的梦想欢呼。

精选阅读

是什么导致婚姻失去激情,又是什么在维系着婚姻?


每个人在步入婚姻之前,大概都是对婚姻生活抱有一定想象的,可是后来却发现,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长久恩爱的夫妻不是没有,但大部分夫妻都在婚后渐渐褪去了激情,关系越来越淡。

究竟是什么导致婚后的我们没了激情,又是什么在维系着婚姻?也许,这部名叫《幸福定格》的纪录片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片子的导演叫沈可尚,因为婚后自己和妻子聊天越来越少,他突然感到这样的生活很可怕,对婚姻也充满了困惑。

于是,他花了7年的时间,跟拍了8对平凡的夫妻。从为什么要与对方结婚,到不再有激情的婚姻生活;从一触即发的婆媳问题,到关于性、关于生孩子、关于受不了对方的点点滴滴……

01

其实你并没有

真正去了解你的伴侣

相比于有些夫妻直白地控诉:“你从来都不了解我!”现实中的大部分夫妻,其实很少去思考或者讨论——“我是不是足够了解我的伴侣?”

因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久,“老夫老妻”被挂在嘴边,我们其实都默认了自己已经足够了解身边的那个人。但其实,我们并没有。

看《幸福定格》的时候,发现了有几个很小的细节。有个妻子觉得丈夫对自己从来都没激情,丈夫否认,妻子抱怨说,“你在外面路边你不抱我”。

对于丈夫来说,有些动作在公共场合做太放不开,可他并不知道对于妻子来说,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一个拥抱可以让她感受到丈夫对自己的激情和在乎。

另外一对小夫妻在聊起“很在意的事情”时,丈夫一边说,一边偷偷瞄了眼对面的妻子,然后才说出口:

“其实我比较在意的事情,就是逛夜市你都自己走前面。”

听到丈夫这么说,妻子惊讶的又问了一遍:“所以你很在意这个?怎么会这样!”

从恋爱到结婚,相伴数年,我们都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了解对方。于是慢慢的,我们很少再像恋爱前那样,对彼此充满好奇。

在一起的时间越久,我们越少去关注对方的喜好变化,揣摩对方的心意,为对方花时间花心思。甚至到了后来,我们想当然的以为,“他/她这个人就是这个样子的。”

可是啊,人怎么可能一成不变?

更何况,结婚前我们认识的彼此,可能都只是一部分的彼此,一个人的另一面只有在距离近了之后继续关注才会知道。那一面,可能是过去的我们从来没有认识的另一面。

如果说婚后的我们,为什么越来越没有了激情,我想彼此习惯性地用主观认知来定义对方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因为太熟悉,我们反而停止了对彼此的探索和理解。当两个人在彼此的脑海中都逐渐“僵化”,那么婚姻又怎么会有持续的新鲜感和激情呢?

02

一段婚姻里

女人比你想象中付出更多

纪录片里有两个妻子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年轻妻子,在面对老公时,略显纠结无奈的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婚不好玩。”

在这个年轻女孩子看来,结婚带来的改变,完全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从前自己可以天天和妈妈,和家人在一起,而结婚后自己却要离开原本的家人,原本的生活......因为一段婚姻,自己付出了太大的成本。

而另外一位宝妈,相比前面这个年轻妻子的抱怨,显然积攒了更多的委屈与不满。

终于有一天,她爆发了,声嘶力竭地吼道:“我根本就是讨厌小孩!”

天底下其实哪有做妈妈的,真的会讨厌自己的孩子?一个歇斯底里的母亲抑制不住的控诉背后,必然是隐忍了许久的泪水与疲惫。

这对夫妻算是中产阶级,家庭条件在8对夫妻中并不算差,可是丈夫却每天早出晚归,经常喝酒。

曾经妻子也曾觉得自己的丈夫是喜爱小孩子的,可后来却发现,等孩子真的来了之后却仿佛被丈夫视作了“负担”。

自己一个人做完了所有的事情,从来没说过一个字,可在自己想让丈夫帮一次忙的时候,却根本没有得到该有的体贴和关怀。

关于“女人因为婚姻到底失去了什么?”这个问题,微博上有人曾用调侃的语气回答道:

女人因为婚姻,得抛下自己的父母、来照顾男人的父母,但是男人不用;

女人因为婚姻,得挺个又重又大的球十个月,只为了替男人生下一个跟男人姓的,还得承受生完小孩后的体质变差身材变形的后遗症,但是男人不用;

女人因为婚姻,得早上上班,晚上煮饭做家务带小孩,有工作也有家事的压力,但男人不用,反而多了个赚钱的人和不用给薪水的全职保姆。

要说女人在婚后到底失去些什么、放弃些什么,不是过来人,真的无法感同身受。

对于大多数男人来说,婚前婚后的最大区别不过是多了一个人一起生活,但对女人来说,她要打破原本的生活轨迹,一切从头来经营。

不管是婆家,还是自己的小家,都需要女人付出百分之两百的心力来维系。一个女人,从结婚到生孩子,到抚养孩子长大,照顾家人,她的付出远远超过男人的想象。

男人们,如果一个女人选择了嫁给你,为你侍奉公婆,为你生儿育女,为你操持家里家外,千万别太理所当然。

当一方付出太多却不被认可,婚姻难免会失衡。

03

多少中年夫妻

死于无话可说

纪录片里,有一个妻子问丈夫:“你每天和我讲话有一个小时吗?”“你都是一直对着手机。”现实中,多少夫妻也是如此。

人民网曾经报道过这样一对夫妻,80后的薛先生和妻子10年前是异地恋,因为网络不方便,两个人经常坐火车横跨大半个中国见面。

然而薛先生发现,10年过去了,两个也不再是异地恋,可即便每晚和老婆睡一个双人枕上,两个人却经常在微信里说晚安。

是曾经的习惯太难改,还是彼此都懒得转过身去给对方一个拥抱?薛先生自己也曾坦言:“这是件很小也很可悲的事情。”

有人总结现代男人的相处模式是:恋爱时无话不谈,结婚后无话可说;共处一室,却分床而睡;同桌吃饭,情愿在手机里聊天;朝夕相处,彼此相对无言。

明明结婚前,天南海北都可以聊得开,结婚后彼此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到最后只有在具体家庭琐事上才聊上两句。

作家桌子讲过一个故事:妻子在家里打扫卫生的时候,不小心捡到一个打开的录音笔。她好奇地打开录音笔,听了很久,也没听到有人说话,里面只有翻书的声音,走动的声音,开关电视的声音,椅子拖动的声音。

然后她才猛然意识到,这就是她和丈夫日常生活的全部:没有问候,没有对话,没有交流。多少中年夫妻,死于无话可说。

有人统计过:一个人每天说的话中,废话占的比重越大越幸福。能够放松说废话的人,才是真正在过闲适生活的人。如果可以,放下手机,多和彼此说一些“废话”。

04

激情绝对不是

维持婚姻的唯一方法

有几十年一直保持激情的夫妻吗?我相信肯定有。但对于凡尘俗世的大部分普通夫妻来说,却很难实现。那么究竟是什么在维系一段婚姻?

纪录片的导演沈可尚说,在拍这部纪录片的时候自己慢慢地开始有意识的去反省。

“一些可能从这些夫妻身上看到的问题在我身上也会出现。实际上我反省蛮多的。”

到了后来,他开始慢慢发现其实每一对夫妻,都有绝对不一样的相处模式。可是不管是哪一种模式,都应该最起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把伴侣当成自己的附属,也不要把伴侣的付出看出理所当然。

如果你真的需要对方为自己做什么事情,不妨把对方先想象成自己的朋友。

因为你不会希望朋友一定会要做什么,你不会觉得朋友非要做什么才是对的,你会觉得朋友需要什么,我会听,我能帮就帮。

2、多去了解你的伴侣,多去倾听你的伴侣,因为你其实可能并不明白对方的真实想法。

遇到问题了千万不要想当然,也不要不好意思,一次争吵好过一辈子相对无言,而一次有效的对话好过争吵十次。

3、这世间大部分夫妻其实都差不多,我们都会经历从激情到平淡的转折和过渡,但成为夫妻意味着我们要为了彼此,承担更多的责任。

婚姻后半场,道德和义气有时候比感情更重要,有些底线一定要守住。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倘若有一天,你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突然感到疲累,不妨多想一想当初的自己,为什么选择和他/她携手走进婚姻。

是什么维系着婚姻,又是什么导致了婚姻的破裂?


生活中见过太多恋人,他们刚开始无一不是亲密无间,恩爱两不疑,但走着走着就散、爱着爱着就不爱了。

有些因为感情淡了;

有些因为三观不合;

还有些是因为生活的一地鸡毛……

的确,婚姻这条路谁走谁辛苦。

一路上,布满了各种崎岖坎坷、坑坑洼洼,两个人能一直携手走下去实属不易。

它需要我们经营、沟通、以及找对良人。今天想跟大家一起分享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

希望透过他们的婚姻历程,我们能觅得几分经验,好的借鉴、坏的避免,然后试着将自己的日子熬成甜蜜的糖。

1

说起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许多人都会想起这首诗——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地方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你。”

字里行间,深情款款。

哪怕现在读来,也依旧有触电般的心动。

恰如诗里说的,现实里两人初遇,张兆和也才18岁,恰恰是最风华正茂的年纪。

彼时的沈从文26岁,在中公教书,张兆和是她的学生。

有一天,张兆和在操场上边走路边吹口琴,走到操场尽头,她潇洒地将头发一甩,利落地转身回走,仍旧边走边吹。

整个动作意气风发、神采飞扬。

就那一瞬间,这个青春洋溢的女孩,一下子闯进了沈从文的心。

于是他提笔写下,“我不知怎么就突然爱上了你。”

可是张兆和的爱慕者众多,每天的情书收到手软,心气极高的她看不上任何人,甚至还为众多追求者编编号“青蛙一号”、“青蛙二号”……

为此二姐张允和曾取笑,若这样,沈从文只能排个“癞蛤蟆十三号”。

虽然没能得到心爱之人的回应,但沈从文没打退堂鼓,反倒越挫越勇,情书一份接着一份,情话一句接着一句,让人无力招架。

于是,厌烦的张兆和跑到校长胡适那告状。

没想到胡适爱才,更有意撮合两人,便劝她说:他顽固地爱着你。

张兆和则直接回了句:我顽固地不爱他。

后来胡适给沈从文写信说:

“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了情。你千万要坚强,不要让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碎了沈从文的心。

此人太年轻,生活经验少……故能拒人自喜。”

没想到这句“她不能了解你”一语成谶,成为未来漫长岁月里,两人婚姻的注脚。

2

沈从文的情书攻势持续了四年之久。

他虽是个文学青年,性格温和又腼腆,但骨子里却满是执拗与热血。

爱情面前更是如此。

再加上亲友“推波助澜”,张兆和坚如磐石的心日渐动摇。

她说:“他到如此地步,还处处为我着想,我虽不觉得他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敬的。”

于是这次单恋以“步入婚姻殿堂”告结,婚后两人也有过一段幸福的日子。

一个在大学教书,一个在图书馆工作,日子虽简单,倒也和和美美。

期间沈从文回湘西老家,两人靠书信往来。

向来理智冷静的张兆和,平生第一次在信中露出了小女儿般的扭捏姿态:“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块冰。”

后世有人说,张兆和对沈从文的感情完全是感动。

由此可见也不尽然。

如果不爱对方,又怎么露出不寻常的一面,交付出自己的满腔柔情呢?

只是婚姻跟爱情不一样,相爱容易相守难。

他们俩是完全不同的人。一个是浪漫青年,活在理想里;一个是名门闺秀,活得现实里,想简单踏实地过日子。

日子越过,矛盾越明显。

比如沈从文喜爱收集古董瓷器,但张兆和却不明白这些瓶瓶罐罐有什么好。她在家为生活发愁,他却在外打肿脸充胖子、装绅士。

而沈从文也不懂,眼前的三三怎么跟他想象中不一样。

真正的分歧发生在时局动荡后,沈从文准备带家人一切南迁,但是张兆和却以“孩子上路不便、书稿要看管”为由拒绝了。

战火纷飞,一家人不是该聚在一起么?

或许她不是不愿来,只是不愿跟我一起,这么想着,心里积淀的卑微与惶惑一下被点燃。

他在信中质疑:

“说老实话,你爱我,与其说爱我为人,还不如说爱我写信。”

爱情的残忍之处在于它易碎。

如果爱不能扎进“一饭一蔬”的生活里,不生出“比肩而立”的义气与理解,就很容易像暮春的花朵,稍有风雨过境,便纷纷凋零。

3

廖一梅曾说:“人这一生,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比起无情无爱、出轨变心,婚姻里最可怕的是“不懂得”。

其实无论是沈从文、还是张兆和,他们都是需要彼此弯下身去理解、去包容的人,但两个人都没有做到,而是任由这份沟壑越过越宽。

在长期积压的孤独、自卑、不悦下,沈从文开始向外寻求慰藉,于是他爱上了一个懂他的女生高青子。虽然他后来坦白并回归了家庭,缝隙却一直存在。

到了晚年,沈从文突逢变故,遭遇了人生中最冰冷的日子。

有段时间他与家人分居生活。每天晚上回张兆和那吃晚饭,然后带上第二天的早饭和午饭回到住处。他就着冷饭馒头,将无处安放的灵魂安顿在学术研究中。

而本该是避风港的婚姻没能给他温暖。哪怕是这段日子,他也一直坚持给张兆和写信。

1969年,沈从文被下放前夕,二姐张允和来看他,他从鼓囊囊的口袋里掏出一份皱巴巴的信,面色温柔又羞赧:

“这是三姐(张兆和)给我的第一封信。”

虽然嘴里说不必回信,但真的收到,这个快七十岁的老人哭得像个孩子。

4

出于道德也好,习惯也罢,他们终是走到了最后。

回望来路,有甜蜜、有矛盾、也有分离与冷战……如何去描述这段婚姻呢?其实这万不是我们后人能用只言片语去概括的。

也不能片面地去评判谁对谁错。

其间的滋味大概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

1988年,沈从文逝世。

张兆和开始整理编选沈从文生前的遗稿,从前不理解的那个人,在字里行间理解了——他承受的压力、他内心的苦楚。

在《从文家书》后记中,她这样写到: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

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

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他遗稿的现在。

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但若这份懂得能早点来,这段婚姻或许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纵观沈张两人,你会发现,两个人过日子,“我懂你”或许比“我爱你”重要多了。

相爱是激情;相守却需要相互理解、彼此扶持。

真正能够走得长久的爱,是两个在一起经历生活的挫折、争吵、痛苦、绝望之后,依然坚定地站在对方背后。

是我爱你的光芒夺目,也体谅你的平凡落魄。

人这一辈子,找个搭伙过日子的人不难,难得是找个懂你的人。他懂你的欲言又止、懂得你沉默无言、懂你心底偶尔的小浪漫、小心思。

总之,他能读懂你的一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故能不负。余生愿你遇到一个懂你的,陪你走马观花、陪你共立黄昏、陪你细水长流。

看完文章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对你的婚姻满意吗?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都是:不满意、不太满意,但你们不满意,但有人的满意度很高啊。

前段时间,社科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中国民众对婚姻的满意程度存在着严重的差异,男性的满意度远高于女性。

其实,根本不用调查,也没必要说的这么祥和,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婚姻相对于恋爱来说,更多了一份责任感,对爱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同时,它对每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又是一次改头换面的重新审视。

丈夫已陷师生恋,妻子该如何拯救婚姻


昔日千般好,今日见面羞——说的就是夫妻之间起冲突的尴尬。想一想当年你和他郎才女貌,手牵手走了多少段路,唱了多少支歌,而今日最终还是败给了青春靓丽的她!当丈夫喜欢上他的女学生,你心里即使再沉着冷静,能不气恼吗?所谓的刻骨铭心的爱换来的也是心中莫可名状的恨。

首先,你要承认他还是有魅力的

他之所以受到女学生的喜欢,你要承认他还是有魅力的。只不过这些年来你忽略了他的魅力,所以他希望有人欣赏他,赞美他。即使他知道他和女学生之间没有未来,或者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过未来,但是他是真的动心了!谈恋爱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永远不迟!所以,你要知道他虽然背弃了你,但是不告诉你,不代表他就想离婚,也许这些年你们的生活确实太过于平淡了!

其次,你要想办法拴住老公的时间

你要比以前开始留意你的老公。同时要安排一些共处的时间,让老公抽不出时间来和女学生见面。因为女学生既然爱老公,必然是一时起念头,谁又担保以后她不会改变主意呢?毕竟老公是过来人,如果给他一定的时间让他独处,即使他恋爱之火再熊熊,也能静下心来好好理一理自己的思绪。冲动是魔鬼!如果不能给人家女学生美好的未来,就不要束缚人家的现在。爱情里人的智商为零。尤其是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人,今后弄的老死不相往来,图什么呢?所以,先断绝他们见面的机会。其它的往后再想办法。

再次,可以把孩子交给老公管一段时间

如果孩子还小,可以把孩子交给老公管一段时间,让老公感受一下,带着孩子还能不能去谈情说爱。如果自己都管理不好自己,还怎么去管理好孩子。加强老公的责任感约束,让老公知道你对这个家庭承担的责任,如果不是因为你,哪有他那么洒脱自由的时光。所以,从现在开始,让老公懂得一个男人应该对家庭尽的责任。而不是见到诱惑就奋不顾身,连自己是孩子的爸爸都忘记了。让丈夫的心回归,也能减少对人家女学生的伤害。毕竟丈夫喜欢那个学生,那至少你要保持善良,不要伤害那个学生,最大的说服就是善良和换位思考。

男人不坏,是因为诱惑不够。老公作为教师,本身是楷模和典范。你要告诉老公,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以才率人。不要因为一时地冲动和学生发展婚外情。因为这样做看似满足了自己的私语。但是对自己更是一种诋毁。因为学生对你的爱大都是基于崇拜之情。如果想把这种崇拜之情升级,那就在关键之处熄火。多年以后,学生成熟了,一定还会感激当年遇到的您!

29年婚姻,争吵不断,如何维系


咨询导师:幸知在线情感咨询师崔乐会

咨询师观察团(包括实习咨询师):宋立崔素贞王莹顾群王君兰杨艳杨爽周子钰李晨刘贞华肖多刘郁曾敏(排名不分先后)

29年婚姻,争吵不断,如何维系?

我叫惠,是幸知在线的新会员。今年52岁,结婚29年。我的问题是,我们婚姻总在不断的争吵、生气中度过。几乎好不了二、三天又开始重复。这么多年,我看不明白他,因此不知道怎么从这死循环当中走出去。听过几次课,每次好像听懂些什么。特别是老师讲的,分清边界,放下执着。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我只要一跟他讲话,他的回答就让我生气。所以一方面,作为妻子,很想跟老公谈谈心,谈谈事。一方面,无数次地以生气结束,导致现在一句话也不想说,但心里又很难受。每天无数个小事也让我生气。我就无法从不开心中走出来。怎么办?

有过好多次分开的念头,但是我知道分开可能会比在一起还让我痛苦。我们两个很相爱,23岁结婚,现在52岁。一起走过多少风风雨雨,就是那份亲情和习惯也让我们无法分开。两个相爱的人为什么是这种局面呢。想不通啊。

夫妻总爱在小事中较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幸知在线情感咨询师崔乐会:接下来,我想给您看一张图片。说一下你的感受。

来访者惠:换位思考。

咨询师崔乐会:您做的很多,我们可以不从这方面来考虑。

来访者惠:我来说一下我对这张图的感受和我想给你的一个信息:我们看到我们那半边,都是正确的。也许我们会尝试去对方的世界看一看,可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方法,现在,我们看到的两个世界都是真实的。

咨询师崔乐会:我们首先要接纳这两部分的真实,你有你的一个感觉模式或思维模式,他有他的。两个人都是正确的,只有我们接纳了这个事实之后,我们才能一起携手去讨论。

来访者惠:我能接受的是,我可以耐心的倾听他把话讲完,但不能接受的是,我的话才刚开头,他就要把我的话反驳回去,我就没办法跟他讲话。上面的那幅图,要么是3根、要么是4根,总有一个人是错误的。我们俩的性格都比较较真。

咨询师崔乐会:我能感觉到你的不容易。在历次的沟通中都没有找到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你很努力的去改变。

咨询师崔乐会:说到较真。较真的背后,是不是有一个希望对方认可我,或者希望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想法呢?

来访者惠:是的。当我每一次的想法,被不假思索地被驳回的时候,心里面其实是很难受的,我很想被他认同。

咨询师崔乐会:我们的心里都希望,自己最重要的人,是最认同我们的人。我们看到背后的需求,才有办法沟通。

当每一次我们的生活出现冲突的时候,那也是我们最能表达自己的时候,也是最能看清彼此真实需要的时候。就像刚才你的回应中所说:其实你很想他认同你,被认同就是你最真实的需求。

咨询师崔乐会: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老公的需求是什么呢?

来访者惠:他在我这里抱怨特别多,而他在朋友那,会表现得特别阳光。

咨询师崔乐会:你也说到,当他朋友称赞他时,他会特别的开心,而且会付出很多,有些付出你都觉得过了。我觉得这个称赞就是对他特别重要的东西。

来访者惠:这个我承认。

咨询师崔乐会:我是这样理解的,正因为他平时在外的形象,维护的比较辛苦,而在家,就想找到一个出口。不只去接收这个坏情绪,因为这个情绪本身和你是没有关系的,通过表现的那个情绪,去看到,他背后深深地渴望被你认可的一种需求。

来访者惠:我对称赞的理解是,外人知道他喜欢被称赞,所以大家都称赞他,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好,对自己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作为最亲的人,我不去指出他身上的不足,他对自己的认识就更加不清楚。他做得好的方面,我也会称赞,但他做得不好的方面,我就得给他指出来。

来访者惠:坐上车,他会跟别人挤。因为他血糖高,我不让他吃甜的,而他非要吃。如果在公司开会,我作为公司的管理者,遇见意见不统一时,他就会拍桌子走人。(小编注:惠和丈夫共同经营一家公司)

幸知在线情感咨询师崔乐会:你做得一些好的方面,并没有得到丈夫的理解,并没有得到好的回馈。

来访者惠:他的状态是,只要是我提出的观点,他都没有认真听,就是很强烈地反对。

我甚至不想跟他说话,因为不管说什么,说得是对或错,都会遭到老公的反对。甚至有时是他认同的观点,在争吵时,他就变得不认同了。

咨询师崔乐会: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的两面性。比如:懦弱这个词,这个词看上去就不是一个褒义词,但是在这个品质背后就是隐忍和包容。我们可以去认可他优秀的部分,我们可以尝试去接纳他让你不舒服的地方。

首先,我们得先承认各自的世界是正确的,我们才能有办法到对方的世界去看一看,如果我只是想要纠正他,或者我只是想要把我的想法告诉你,对方也是很难接受的。

咨询师崔乐会:我在这里提醒一下,我们的目标:想要轻松、快乐的生活,和自己的情绪可以好好相处,和老公有一个亲密、和谐的关系。

带着这个目标,我们也找到了第一个双方都认同的观点:换一个角度看我们的习惯模式,不把它定义为伤害。

为何女性总是在夫妻关系上用力过猛?

咨询师观察团:惠的丈夫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但却处处与妻子针锋相对。这也是我们很多家庭里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看起来颇让人费解。遇到丈夫这种巨大的反差,并不是因为他不在乎、不认可,相反恰恰是他太在乎亲密关系,所以无法控制自己,结果就是更容易将内在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展现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妻子则用控制的方式,来反馈她对他的爱。

经常有许多像惠一样的女人,来到我们幸知在线的平台。我们会发现亲密关系中,总是有一个人为这份关系操心最多,想要努力最多,另一个人却总是不想改变或被动接受,前者往往是女性,后者是男性。

两性关系中,靠一个人的努力就可以改善吗?许多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纠结这个问题,她们想要得到更多爱,但同时又担心自己的努力和改变得不到对方认可和反应,于是为要不要改变自己而纠结。

拿惠的个案来看,正是她一个人做的太多了,才教会了另一个人不做。改善关系,对她来说,需要努力做的,就是让自己松懈下来,而非继续努力。这也是潘幸知提出的观点,即婚姻中的无为而治。也许她会困惑:如果我们都不努力了,丈夫也并没有看到他们的关系需要改善,这不是把问题搁置了吗?她会不甘于现状,难以做到放弃努力,让自己真正放松下来。但其实关系是互动的,一个人做出改变,另外一个则会身不由己的改变,因为受到了扰动。过于努力的人其实倾向于控制,那么当妻子努力的时候,丈夫想做的可能是如何不被你的努力给控制。

女人是感情动物,男人就似乎怎么着都可以。主流文化的影响,让婚后的女人容易把圈子固定在家里,而男人的世界太大,容易忽略女人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女人越想抓住,就越容易用力过猛。因此女人如果也能适度去拓开自己的世界,留一部分情感纠结的空间给男人,也许会对彼此间的关系真正产生影响、扰动。

她不想把自己的婚姻过成父母的婚姻的样子,可是却越用劲越失望?

幸知在线咨询师观察团—顾群:妻子反复提到双方难以沟通,一说话就被否定。如果先生不能接受妻子的方式,他就容易有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是他表达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所以,建议多关注先生的长处和优点并及时地表达出来。这需要自我觉察和不断坚持,一定会有积极变化。

夫妻相处之道是需要学习的,没有人生来就会,很多人进入婚姻之后,自觉或不自觉的沿袭了自己在原生家庭学到的夫妻相处方式,但很多时候父母又没有给我们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像惠的原生家庭里,她父母的相处模式就是不吵架、不交流。惠真的很辛苦,她不想把自己的婚姻过成父母的婚姻的样子,可是却越用劲越失望。

她一开口,丈夫就要否定。这其中,我们看到了惠的丈夫的逆反心理,未必他真的在否认妻子的想法,只是他们的交流失效了,丈夫只是要通过否定妻子,来体现他的价值,体现他的重要性,而妻子没有意识到这点,只纠结在了丈夫表面的表达。丈夫在理性和认知上赞同她,比如在他人面前重复她的说法,但在与她互动中让她感觉到不被接纳。从理性和情感上来看,他们都互相接纳了对方的一部分。妻子情感上接纳丈夫,丈夫理性上接纳妻子。但妻子还渴望丈夫在情感上的接纳、亲近、呵护,丈夫同样也期待妻子对其能力的接纳、欣赏、尊重。

当彼此的渴望、期待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只能拿出曾经在原生家庭里学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渴望。所以现在来看,惠和丈夫的互动模式正是两个原生家庭的翻版。

这种互动模式满足不了她自己的情感需求。29年的婚姻,她今天开始重新思考,这背后一定有着强大的动力促使着她去改变。我们能看到丈夫一直和她对抗,这种对抗也是一种反控制,表现上看,与丈夫这种交流模式,让她十分痛苦,但事实上这是她主动选择的一个结果。即:她希望有一个人能够控制她,尽管这个控制是痛苦的,但比起被控制后的获益部分,她潜意识上还是愿意的。那么,她被控制后获益的是什么呢?我们不知道,我们能看到的是,尽管丈夫有那么多的缺点,吵架不断,但如果没有这些争吵,他们的婚姻也许早就解体了,所以,现在的沟通不畅也是对他们的婚姻的一种保护。其实她内心并不真正怪丈夫,她只是接受不了自己的婚姻会是这种状态,也许并非如她所言只要亲密情感,可能还有婚姻的其他方面,或者妻子还有一些完美主义倾向?当然这些都只是我们的一个猜想,还需要惠自己去觉察、体会。

亲密夫妻的两大法宝:允许和放松!

我们常常是越想活得轻松、亲密,结果在亲密关系中越紧张、压抑,常常是努力对了,方向却反了。幸知在线情感咨询师王莹说,送给惠两个礼物:允许和放松!这里我们也转送给所有亲密关系中渴望爱和包容的人。先从允许自己开始,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没那么强,允许自己渴望爱,才能学会允许别人。放松也是需要学习的,人只有在熟悉、安全的环境下才能真正放松。尤其是当一个人需要改变的时候,改变引发的痛苦,要在特别宽松的环境下才有可能发生,所以了解了丈夫的感受,体会自己此时此刻状态,双方共同营造一个轻松、安全的家庭氛围非常重要。

如果说,一次咨询能立刻改变一个人,那是一场集体潜意识的自恋。

在很多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总是很急迫的问:老师,我要怎么做,才能如何如何?我们看看惠,我们不可能手把手教她与丈夫沟通的细节和方法,因为那是她的人生,她的婚姻,而且从很大程度上看,目前她还陷在自己的情绪里,我们不奢求一下子改变她,很多时候咨询效果并非发生在咨询中,而是咨询后。一旦她真正吸收消化了这次私董会上的信息,改变会自然发生。

在婚姻中,我们都渴望遇到一个懂我们的人,只是常常大家嘴上说的、心里想的和自己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双方世界都是真实的,没有对错,关键在于相处的双方要的是走近,走进彼此的世界,做的却是在争执中渐行渐远。夫妻关系中不会有单独的赢家,否则就容易陷入权力争夺中。

很多时候,即便我们知道是怎么回事,扪心自问,改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难的。唯有内在的动力出来了,被认可了,才可以试着一点点去做。咨询师能为大家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态度和视角来让咨询者看到不一样的一面,而并不是把药拿给对方,吃下去就一定可以包治百病。

52岁已经人到中年,生理和心理都进入了一个重新调整的时期,即使带着这个阶段女性特有的、可能存在的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生理因素,她依然给我们展示了她超强的悟性,她最后的表达让我们大家都很欣喜。

感谢惠的勇敢、坦诚,也感谢所有参与这场私董会的咨询师、会员朋友,我们一起见证了一场人生的重要转变,同时也期待这个世界更多类似美好的情感的自然发生。

700对夫妻婚姻实录曝光,终于明白是什么谋杀了爱情


在电影《花样年华》里,张曼玉扮演的苏丽珍在得知丈夫出轨后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从来没有想到原来婚姻可以这么复杂,还以为一个人做好就行了。

可是两个人在一起,单是自己做得好是不够的。”

婚姻如围城,想要固守城池,携一人白头,择一城终老,一砖一瓦都需要用心“搭建”。

美国心理学家JohnGottman博士,在他的爱情实验室里进行了一项长达40年的婚姻关系研究,近700对夫妻参与其中。

这位“婚姻教皇”,能够在观察和聆听一对夫妻5分钟的谈话后,预测他们是否会离婚,预测准确率高达91%。

是什么毁坏了一段婚姻?幸福的婚姻有什么共性?如何解决一些常见婚姻中的问题?

随着研究结果公布,Gottman都给出了答案。

毁掉婚姻的

是不了解,不理解,不接纳

有人总结过婚姻幸福的秘诀:

因为了解,所以理解;因为理解,所以接纳;因为接纳,所以幸福。

大多婚姻的毁灭,便源于“不了解,不理解,不接纳。”

Gottman实验室中有一对夫妻,丈夫罗里视工作如命,妻子莉莎则看重家庭。

罗里习惯了“我赚钱你照顾家”的模式,他不知道家里狗狗的名字,不知道孩子的好朋友叫什么,是一个完全的“生活白痴”。

身为妻子的莉莎时刻都渴望着丈夫对家庭多一点关心,但当她想要和丈夫交流时,总被他敷衍。

长此以往,她觉得丈夫根本不在意自己。

罗里不爱莉莎吗?

事实上,他拼命工作,也是为了妻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显然,他既不了解妻子的心愿,也给不了莉莎“想要的生活”。

在Gottman看来,这段婚姻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定时炸弹。

海南三亚湾,夕阳下拍摄婚纱照的情侣,远处是两位老人的背影/视觉中国

“人这一生,遇见爱,遇见性,都不难,难得的,是遇见了解。”

这种了解、理解、接纳不是要求对方一定要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来与爱人保持“步调一致”。

而是彼此之间,理解和接纳对方的需求。

最怕的是,你只喜欢平平淡淡返璞归真,我只要追求惊涛骇浪轰轰烈烈;

我想要的生活是吃完晚饭和爱的人牵手散步的悠闲,你迷恋着华灯初上觥筹交错的快意;

你满心欢喜的都是银行存款又多了,却忘了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坐在一起说说话。

最终两个人只能分道扬镳,很有可能还会埋怨对方“不知足”。

除此之外,Gottman在研究中点出了婚姻的“末日四骑士”:批评、鄙视、辩护与冷战。

几乎所有的夫妻吵架都会包含这四点,这些,究其根本,也是双方之间的不理解、不接纳。

实验室中有一对夫妻,因为“丈夫忘记给车加油”争吵起来。

最初妻子只是批评丈夫为什么不去加油,在争论中问题扩大,上升到人品和性格方面的鄙视:“你总是在家无所事事”。

然后是双方的辩护,一方想要稍微休息一下再去,一方觉得你休息再久也不会去的。

随后就是长久的争吵、冷战。

从来不肯静下心来沟通、体谅,一点小事加上长久的不满累积,变成了婚姻破裂的“导火索”。

更糟糕的是,面对婚姻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很多人宁愿冷战、逃避,也不愿“拉下脸”去主动缓和、解决问题。

王朔在《过把瘾就死》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就像童话中两个贪心人挖地下的财宝,结果挖出一个人的骸骨,虽然迅速埋上了,甚至在上面种了树,栽了花,但都清楚地知道底下埋的是什么。

看见树,看见花,想的却是地下的那具骸骨。”

掩饰只是徒劳,不会让问题消失,只会加速“腐烂”。

在电影《前任3》里,孟云和林佳相爱了五年,吵架到最严重的时候,林佳气得搬家。

尽管心里还有彼此,也不愿意了解对方的想法,去解决感情中的一些危机,而是等着对方“低头认错”。

最后,只能在互相伤害中,越走越远。

幸福婚姻的共性

是妥协、尊重和交流

两个不同人生轨迹的人,要在未来的几十年共度余生。

在此过程中,要经历磨合期的阵痛,克服滋长的占有欲,面对日益消耗的荷尔蒙,以及柴米油盐的消磨。

婚姻,怎么看都是个复杂庞大的课题。

在Gottman看来,婚姻是两个人价值观、个性怪癖和个人思想的结合。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兴趣爱好和三观一致是青年人择偶最看重的因素之一。

极光大数据的调查同样显示,择偶方面“85后”们最注重趣味相投。

知乎上有个问题,“情侣间三观特符合是种怎样的体验。”

下面的回答大多是“聊不完的感应”“心电感应”“灵魂共鸣”般的美妙体验。

作为镜像问题,“情侣三观不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却尽是吐槽和心酸。

“煎熬、沮丧”、“连吵架都吵不到一起去”……

你要上进要独立,他让你当全职主妇;你想全家去自驾游,她觉得费油费钱费时间;对方只会煞风景,以及成为你的绊脚石……

但这并非无解,Gottman提到,所有的婚姻冲突,都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可以解决的

一种是永远存在的

三观属于前者,因为三观带来的大多数问题是可以妥协让步的:

“在‘聪明的夫妻’身上,往往能看到大量的‘感情修复’。”

一段好的婚姻,不是仅仅要靠“爱”来支撑,还依赖于日复一日的经营和修补。

我们很难找到三观完全相符的人,但可以求同存异,找出适用两人的准则。

摸索的过程,就需要一定的妥协和尊重。

40年的研究发现:从长远来看,最幸福稳固的婚姻来自于那些丈夫尊重妻子,与妻子共同做决定的家庭。

蔡少芬和张晋一直被称为娱乐圈的模范夫妻。

在一次采访中,蔡少芬透露,他们之间分工很明确:小事我决定,大事老公决定。

而张晋表示,并不是所有的事都听自己的,很多时候是两个人一起决定,谁有理就听谁的。

此外,让爱情保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还包括学会交流。

“无声婚姻”有多可怕,大概正如林忆莲在《词不达意》中描绘的那样:

“我们就像隔着一层玻璃,看得见却触不及,虽然我离你几毫米,你不会知道我有多着急......

我无法传达我自己,从何说起,要如何翻译我爱你,寂寞不已,我也想能与你搭起桥梁,建立默契,却词不达意。”

所有的问题,最终也都需要交流、沟通,才能解决。

最后,Gottman还提出了婚姻的“自我修复力”。自我修复的能量,源于日常的细节。

好的婚姻,往往都会注重细节上的“仪式感”。

刘嘉玲在《女人有话说》中提出,“情人节你可以不送珠宝给我,但是要送花。”

她柜子里还保留着一大叠老公送的卡片,还会经常拿出来翻看。

她觉得,“很多的回忆是靠自己制造出来的。”

地久天长的陪伴,一定少不了三观上的妥协,意见相反时的尊重、交流,以及点点滴滴的用心经营。

那些妥帖的安全感和长久的甜蜜,会让人相信,婚姻自有其动人之处。

怎样解决一些常见问题

“婚姻是一种生活方式,并非结局。爱情同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理想。”

生活方式的不同,幸福感也就不尽相同。

在一些细碎的问题上,Gottman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是婆媳问题。

在许多中国家庭里,这种两代人之间的隔膜,都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大麻烦”。

在一档综艺里,主持人陶晶莹谈到婆媳关系时,就强调了丈夫的关键性:如果丈夫在中间不扮演一个沟通的桥梁的话,相处就会很难。

男嘉宾的郭晓冬的解决方法是:听妻子的意见,在遇到矛盾的时候,不要把事情扩大到双方父母那里,自己内部解决就好。

当然方法不止一种,婆媳问题本就是老生常谈,解决之道也是不胜枚举,无论什么方法,关键就在于丈夫如何处理。

处理好了就是海阔天空,处理不好就是鸡飞狗跳。

Gottman给出了一种解决办法:丈夫必须站在妻子的一边,而不是时时刻刻保持中立或偏向母亲。

丈夫应该帮助妻子,得到自己父母的尊重。

其次,是在育儿上的分工:

“每一桩婚姻都面临着一定的情感任务是需要丈夫和妻子共同完成的,这中间就包含了养育子女。”

很多时候,家庭中,生孩子带孩子都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总是以工作忙要养家为由做一个甩手掌柜。

但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的一项研究证明,经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比更少与父亲相处的孩子聪明。

Gottman也在书中建议丈夫们应该多承担起爸爸这个角色,将女人从妈妈这个角色中解放出来,同样能促进两人婚姻的和谐。

最后,还需要创造属于夫妻的专属时间和“专属文化”。

《妻子的浪漫旅行》开篇让四位女嘉宾的老公为自己的老婆准备一次在老地方的约会。

张杰为谢娜准备了浪漫的旅行前约会,正中谢娜下怀。

“老地方”、“老时间”,这都是只属于两个人的“秘密文化”。

有网友说,在围着孩子、家庭忙的团团转的时候,终于有了专属于两人独处的时间。

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谈恋爱的时候,整个人都很开心。

每段感情都是在磕磕绊绊中成长起来的。

天下没有两个百分百契合的人,共同努力,相互扶持,才能修成正果。

“爱情没有基本法,世间也不存在必然能推演出幸福的婚姻公式。”

感情到最后,都是冷暖自知。

结婚11年的刘涛和王珂,让我明白了到底是什么在维系婚姻?


昨天在家看《亲爱的客栈》第二季,被刘涛和王珂甜到了。

特别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刘涛摸了摸王珂的耳朵,叫了声“老公”,说了句“爱你”。其他几个男嘉宾就起哄,模仿刘涛对身边坐着的人说“爱你”。

这种情况,很容易让当事人觉得不好意思,但王珂很自然地搂过刘涛亲了一下,笑着说,“看他们,来。”

后来,大家一起准备中秋节晚餐,刘涛牙疼回自己房间找药,王珂就随手拿出了自己一直为刘涛备着的药,其间露出无限感慨的表情。

刘涛就安慰她说:“王小珂,不要那么多感慨,你说你从前也是一帅小伙,被我摧残了十一年,容易吗?好几十年呢,天天给我喂药。”

王珂感慨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刘涛常常咳嗽、牙疼,他觉得心疼。他对刘涛说:“你一和我说不舒服,我就做什么都不对。”

撒糖频率如此之高,自然就会有人觉得太腻了,有点审美疲劳。

我承认,这一季刘涛和王珂的确过甜,但我有点不一样的理解。

特别是当刘涛一见到王珂,坐在车里,不自觉就去握王珂的手时,我心里猜测的是:刘涛和王珂,应该有一段时间没见面了。我在那轻轻一握里,嗅到想念的味道,感受到一种天地间只有你我的相濡以沫。

刘涛这两年爆红,迎来事业发展的好时机,恐怕未必能有太多时间享受家庭生活。

于是我去刘涛的工作室微博看了一下,然后发现从20XX年到现在,刘涛的工作行程满到让人吃惊,真的是那种和自己老公见一面都要提前预约的感觉。

难怪王珂说,他来录制《亲爱的客栈》第二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能有更多时间和刘涛相处。

刘涛和王珂已经结婚十一年了,王珂自己在节目中说:“十一年,就好像是一个甲子,我觉得有些东西需要升华。”

到底如何升华,他没说,但我觉得刘涛说了,刘涛说,要创造和感受幸福,因为那样会更懂得珍惜。

是的,这一次,我从刘涛和王珂的相处模式中,最能清晰感受到的就是这“珍惜”二字,我觉得他们还真不是在秀,而是:

人到中年后,领略过尘世浮华,越来越懂得珍惜和最爱之人在一起的每一分钟,哪怕虚度时光。

所以,刘涛的眼光几乎都没怎么离开过王珂,会常常问:“老王饿吗?”“要不要喝点热水”“要不要休息一下”。

当王珂感叹客栈所在地很有感觉时,刘涛才会由衷地说:“你在,啥都有感觉。”

我并不算中年,但结婚已经五六年,这些年越发相信:我们的每一天,吃什么,看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

珍惜以外,还有懂得。

刘涛和王珂的相处状态,不是那种刚谈恋爱还处于吵吵闹闹的阶段,而是:你只有一个表情,我却已经读懂了千万种情绪。

所以,王珂能在刘涛来和她有一搭没一搭说话的时候,很快明白,其实刘涛是想和他一起到处走走,他不会问“你到底什么事儿啊”,而是说“走,我陪你一起去”。

刘涛转身出门,王珂习惯性地为她整理了下帽子,很小的一个细节,但是如此自然,看得出两个人的默契。

以及,王珂一直记得刘涛的牙疼,时刻备着药;

了解刘涛的细腻柔软,给她买了少女心爆棚的小鹿背包和情侣拖鞋;

经常吃着饭想起刘涛还没吃,就去喂她两口。

这样的细节,不是剧本能够写出来的。

刘涛同样了解王珂,第二期里,王珂和负责客栈营建的高老板起了争执,刘涛很敏锐地就从王珂的举动中察觉出不对劲儿,主动成为缓和气氛的那一个。

当然,王珂情商也很高,也很礼貌,在起了争执后,还是主动说了很多话,宽慰高老板,并为自己脾气太急道歉。

第一次见鹿村村长的时候也是主动脱帽握手,既避免对方的尴尬,又显示对别人的尊重。

工人们完成施工后,别人都去吃饭了,王珂很细心地帮当地村民收拾好废纸箱,用来给他们增加一份额外收入,我当时看到这里的时候,觉得王珂个性很温暖,能够看到平常人的辛苦。

第一期来住的客人说,王珂是个方方面面都能考虑到的人,我想这也是刘涛可以依赖他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王珂虽然看起来很传统,但并不吝啬对刘涛表达真实美好的情感。

我们身边太多人总是习惯把最坏的一面留给最爱的人,其实也把伤害带给了对方。但刘涛和王珂几乎都是把最柔软最好的一面留给最爱的人。

刘涛对王珂说:“我好像在外面也挺有个性挺男人的,但在你身边就没有这一面。”刘涛一直以来都给人御姐的感觉,但在《亲爱的客栈》里,在王珂身边,她就十足的放松、柔软。

王珂脾气很急躁,但对刘涛却一直很温和。会常常会说“老婆辛苦了”“有涛姐在真好”,刘涛今年过生日的时候,还特地扮成熊逗她开心。

虽然拍照技术不怎么样,但为了刘涛,可以躺在地上选个好角度。

这些,其实都是他在对刘涛表达自己的爱。

表达情感,这一点很重要,我是女人我太明白了:女人永远听不腻“我爱你”“我想你”这两句话。

我前段时间看《妻子的浪漫旅行》,陶子让陈小春、郭晓东他们给老婆打电话说一句“我想你”,不管是看似大咧咧的应采儿,还是敏感的程莉莎,全部融化在这一句话里。

我也一样啊,我老公有次出差,到了我们当年第一次约会的城市,给我发了一句“我爱你”,我辗转反侧了一晚上,一颗心,像冰激凌一样化掉了。

我们需要老公时不时地释放柔情,有时候仅仅是这片刻的柔情,就能换回一个女人的甘心情愿。

很多人总是抱怨婚姻艰难,以致从前百般温柔,到了最后残忍相待。但为什么我们不能看一看那些维系了很多年,仍然让人觉得浪漫的婚姻,像刘涛和王珂这样。

这世上不幸的婚姻也许有千百种样子,但幸福的婚姻,无一例外,都有“珍惜”“懂得”“让对方感受到情感”。这三样是婚姻的底子,具备了这些,才能滋养出婚姻的乐趣。

归根究底,是和你在一起快乐大于眼泪,才能维系婚姻。

所以,其实我不觉得那些看起来很恩爱的夫妻,是在刻意秀,我们身边太多人真的都太不懂得表达情感了,以致于最后两颗心逐渐凉下去。

人生苦短,如果一句“我爱你”能让你快乐一点,我不介意说一万遍。

《大话西游》里,“曾经有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的遗憾,好希望不会再有。

我和老公认识13年,经历过异地恋,经历过聚少离多,如今还能在一起,是因为我们都让对方确信:我是真的真的很爱你。

太多感情没走到最后,是因为在中途“我已经以为你不爱我了”。于是各自松手,走入杜拉斯“爱是爱消失的过程”那样悲凉的结局。

但,爱,也可以是“我爱你”的过程。

答应我,今天回家,给你爱的人一个拥抱,告诉她:我一直很爱你。

像《亲爱的客栈》里刘涛和王珂那样,哪怕吵过,但没有什么不是一个拥抱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行,再抱一次。

亲爱的刘涛和王珂,你们也要一直这样爱下去啊,爱才是你们给观众,最好的客栈。

好婚姻的标配是什么?


早在一百多年前,托尔斯泰就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婚姻却大多相似。

因为家庭的主体是夫妻,幸福的家庭,都以和谐美满的婚姻为前提。

一男一女心动情起,想要终身相依,于是用法律形式将彼此固定为合法伴侣,携手走进烟火人间里去。从此柴米油盐鸡零狗碎,快乐和悲伤都异曲同工似的。

爱情异彩纷呈,婚姻却千篇一律。

好的人生或许不存在标配一说,但好婚姻却有规律与共性可总结示范。

深爱对方的真情

没有爱情的婚姻什么样?

鲁迅的原配妻子朱安,或许是最有资格的回答者。

这桩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二人缔结连理,并非因为两情相悦,而是源自传统意义上的门当户对。

鲁迅的母亲在选儿媳时,挑剔着性情品格、关注着女红厨艺、计算着家境条件……诸多考量因素,但爱情不在其中,它只是锦上添花的点缀。

因为人们认为婚姻无非就是两个人过日子,“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其社会意义远远高过情感价值。

后来怎么样了呢?

鲁迅视朱安为“母亲送的礼物”,又与许广平轰轰烈烈地爱了一场。朱安却在有名无实里凄凉一生,丈夫去世后,只能把自己自嘲作“先生的遗物”。

从礼物到旧物,等了一辈子,熬了一辈子,毁了一辈子。

这种感觉,可能就像炒菜不放盐,没滋没味的,勉强能下口,却寻不到半分痛快和欢愉,倒还不如不炒这盘菜。

所以说,一男一女结合的最坚实基础,应当是至死不渝的爱情。

但总有人嗤之以鼻,嘲笑嫁给爱情的不切实际。但我认为,爱情这个抽象词汇,会折射到婚姻里的具体细节里,深刻影响婚姻质量和生活品质。

因为那种无法用语言来准确描述的内心感受,能够支配夫妻双方的言行举止。所以,鲁迅不会与朱安挽手而行,应该也很少相视而笑,更不要说在床榻上恩爱缠绵。

可婚姻乃至人生的幸福美好,正由这一个又一个的微妙瞬间构成,就好像王小波说的那样:

我觉得我们的爱情就像个糖果罐,我们呢,就像两个围着这个糖果罐的孩子,不时的从里面发现一些惊喜。

同甘共苦的决心

第一次看到梁家辉和江嘉年的故事时,猛地想起了这样一句话:

我佩服两种人,年轻时陪男人过苦日子的女人,富裕时陪女人过好日子的男人。

相识之初,梁家辉因在大陆参与电影拍摄而被台湾地区封杀,不得不靠着摆地摊艰难度日。彼时的江嘉年家境优越、年轻貌美,她钦佩梁家辉的勇气,也倾慕他的才华,便不顾封杀令,义无反顾地邀请他参与广播剧录制。

当时,江嘉年是香港唯一一个敢给梁家辉工作的人。

后来他们相爱了,在所有人的诧异目光中注册结婚,婚礼预算仅为八千港币,只够买一枚钻戒,订一间蜜月套房,再吃一顿豪华晚餐。

幸运的是婚后不久,封杀令解除,梁家辉四处奔波,拼了命去拍戏赚钱——为了不孤辜负低谷期陪伴左右的妻子江嘉年。

可就在他大获成功,名和利都滚滚而来时,妻子却得了重病,大量激素药物的应用使得江嘉年身材臃肿面容憔悴,再也不复往昔的娇美模样。

婚姻里最艰难的考验,是男人的穷困潦倒和女人的年老色衰。

因为财与色构成男女之间最原始简单的交易,梁家辉的穷与江嘉年的丑,都在挑战着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趋利避害。

好在,我们看到的是梁家辉始终牵着太太的手,一脸的温柔笑容,从不在乎旁人的异样眼光。就像十几年前,江嘉年不顾一切地嫁给了只有八千块港币的梁家辉。

婚姻的必要之处,在于它用法律形式将责任和义务固定下来。但在真心相爱的人眼里,不离不弃和同甘共苦本就是共识,无需法律约束,也不必道德捆绑。

好的婚姻,本就自带相濡以沫属性。

基本契合的观念

在《我的前半生》里,编剧安排了一个一位名叫“老金”的老好人出场,接送、做饭、擦油烟机、修花洒样样能干。

年纪是大了点,样子也老了点,但有车有房温柔体贴,倒也无可挑剔。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罗子君经历狂风暴雨后的温柔归宿,甚至罗子君自己,都将老金默认为了继任丈夫。

让人意外的是,这即将到来的水到渠成与瓜熟蒂落,会被一件衣服毁灭。

罗子君陪着老金去参加朋友聚餐,她精心装扮,穿了价格不菲的裙子和风衣。可老金觉得这样的打扮太过隆重,而自己的圈子不过是些普通人。他要求罗子君跟自己一样,以随意的衣着示人。

结果罗子君断然拒绝,两人不欢而散。

一夜思索之后,罗子君将老金移出了候选人之列,这段人人看好的关系就此落幕。

张爱玲有句名言: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衣服代表着一个人的审美情趣,是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

吃饭穿衣处处不合拍的两个人,必将会在同吃同住后遭遇更大的不和谐。

许多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事里,正潜伏着无数争吵、妥协、委屈与不甘,它们都有可能把婚姻推到万丈深渊里去。

三观不同,最好不强制相容,迁就与退让不该成为婚姻常态。毕竟我们结婚的初衷,是求好和向上。

各自独立的能力

朋友家有个妹妹,生得花容月貌,但不肯认真读书,也懒得辛苦工作,20岁出头便匆忙嫁作商人妇,生了孩子,便一心一意做全职太太。

丈夫是二婚,大她将近20岁,对小妻子百般纵容。她便吃喝享乐不问世事,满以为一辈子都能高枕无忧。想不到的是,好日子过了五六年,她就被新人取而代之,拿了一笔不多不少的遣散费,生活又陷入浑浑噩噩的状态里去。

中国有句老话:嫁汉嫁汉,穿衣吃饭。长久以来,婚姻都被当作女性的衣食获取途径,无需亲手打拼,便能丰衣足食。

但这绝对不是一男一女相处的最佳状态,依附的一方看似得利,实则处于弱势地位,随时都有可能被驱逐出虚假的舒适区,沦为不被怜悯的受害者。

世间任何一种能够持续且优良发展的关系,都以各自的独立、相互的关爱为前提,夫妻关系也不例外。

而这种独立是全方位的,经济之外,还包含精神和心理,放在婚姻里,就是时下流行的“单身力”。

刘若英说:“最好的夫妻关系,就是在枝繁叶茂的同时也能保有完整的自我。”

她先生和一起出门,两人去的却是不同的电影院,看的也是不同的电影。回到家,各自向左走向右走,因为他们有各自独立的书房卧室,能共同交流,却互不干扰。

各自的根深埋在地下,枝叶却相触在云里,这种姿态,深情却不纠缠,双方都有做自己的空间,也有接纳对方的余地。

我们常常被灌输夫妻一体,便误以为不分彼此才是恩爱的最高境界。但事实上,婚姻是独立个体的吸引靠近,而非打碎自己嵌入对方的生命。

彼此包容的胸怀

当我和闺蜜都嫁作人妇后,我发现我们的聚会变成了吐槽大会,吐槽对象当然就是各自的老公。我们都讲得火冒三丈,只觉得自己瞎了眼。

想不到他有那么多缺点:打游戏、不洗脸、爱抽烟、家务做得毛毛躁躁……

更没想到的是,别人家的老公也有拖延症、也不解风情、也粗心大意马大哈……

想来围城里的风景也大同小异,被柴米油盐消磨掉的,是家家户户的举案齐眉。

可疯狂吐槽后,我们又都记起他的好。

高先生为我改良过红烧肉、番茄火锅、青椒肉片,把病弱的我照顾得妥妥帖帖。闺蜜的老公月月上交工资,带娃尽心尽力,从不做中国式隐形爸爸。

他并非一无是处,他像世间的任何一个普通男人,优点与缺点并存,长处与短处齐飞。

事实上,老公眼里的我们,大概也毁誉参半,时而像仙女下凡,时而如恶魔附身。

人性本就复杂,更何况是吃喝拉撒全都搅和在一起的饮食男女?日日相对夜夜相拥的亲密无间里,滋养着夫妻恩情和爱意,也滋生着嫌隙和龃龉。

而我们在婚姻里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渴望对方成为完美伴侣,却放纵着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毕竟谁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以法律形式认定彼此,便意味着接纳对方的全部。漫长的烟火日子过下去,需要爱情之外的智慧、耐心和容忍。

完美的婚姻,从来都是两个不完美之人的相互包容与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