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发表时间:2020-12-17

【www.qg13.com - 恋爱技巧的意思】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兵无常势,文无定法。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方圆兼济,必有方圆人生。这种性格属于善变型,能因人、因势、因时而变,极尽中庸性格之精髓。

曾国藩曾写过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表达了刚柔、方圆兼济,正是这种性格使他游刃于天地之间。

据说,当年曾国藩平定太平军后,进京面圣,北京万人攒动,皆想一睹这位盖世功臣的风采,许多精通相术之人更是不会错过给这位湘军统帅相面的机会。可是,令人失望的是:曾国藩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糟老头!令相术之人费解的是曾国藩本应是奸臣短命之相,为何会有这等荣耀的命运?

的确,在曾国藩的身上,虚名与实利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他这一辈子实在没有白过,吃喝玩乐占了,叱咤风云占了,行权用势占了,建功立业占了,舞文弄墨占了,寿终正寝占了。总而言之,功名利禄四字全占了,可谓占尽了令人羡慕的一切好处。

曾国藩在攻打太平军的12年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他数次战败,两次投水自杀,还有一次因害怕李秀成的大军袭击而数日悬刀在手,准备一旦失败,即行自杀。他虽然忠心耿耿,还是屡遭疑忌。在第一次攻陷武汉之后,捷报传到北京,咸丰帝大为高兴,赞扬了曾国藩几句,但咸丰身边的近臣说: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呼百应,并不一定是国家之福。咸丰听了,默然不语。

曾国藩也知会遭人疑忌,便借回家守父丧之机,带着两个弟弟(也是湘军重要将领)回家,辞去一切军事职务。过了近一年,太平军进攻盛产稻米和布帛的浙江,清廷恐慌,又请他出山,并封他兵部尚书头衔,有了军政实权。不久,慈禧太后专权,认为满人无能,就重用汉人,为曾国藩掌握大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契机。

曾国藩急流勇退的方式进一步获得了清廷的信任,取得了大权,在进攻太平军胜利以后,他仍然小心翼翼。由于曾国藩的湘军抢劫吞没了很多太平军的财物,使得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天京人财两空,朝野官员议论纷纷,左宗棠等人还上书弹劾。曾国藩既不想退出财物,也不能退出财物,在进京之后,因怕权大压主而退出了一部分权力;因怕湘军太多引起疑忌而裁减了4万湘军;因怕清廷怀疑南京的防务而建造旗兵营房,请旗兵驻防南京,并发全饷;并且还盖贡院,提拔江南士人。

这几策一出,朝廷上下果然交口称誉,再加上他有大功,清廷也不好再追究什么,反而显示了他的恭谨态度,更加取得了清廷的信任,清廷又赏予太子太保之衔,赏双眼花翎,赐为一等侯爵,子孙相袭,代代不绝。至此,曾国藩荣宠一时。

曾国藩性格中的方圆,也可理解为刚柔。刚让他四次抗旨,以保湘军。曾国藩刚练水勇时,水陆两军约有万余人,这时若和太平天国的百万之师相抗衡,无异是以卵击石。因此曾国藩为保护他的起家资本,曾四次抗旨朝廷。

刚是曾国藩性格的本色,如果他一味的刚硬下去,恐怕是确如相术之人所言,在攻克金陵之后便会命丧黄泉。然而,性格是可以改变的。虽然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对一位勤奋读书的人来说,书里的真知灼见的确能令他时时惊醒,事事警惕,只要他持之以恒,性格无疑是可以改变的,理想性格无疑也可以锤炼而得。

曾国藩刚柔、方圆兼济的个性不是天生的,正是经过读书实践锤炼而得。正如他自己所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而所读不仅为有字之书,更为社会人生的无字之书。

小编推荐qg13.com

胭脂春意


七分鹅黄,三分新绿。春风吹来,柳婆娑;天边一抹胭脂色,日升日落时最浓。春天里常常梦回,只为怀念那朵还没有盛绽就已凋落的桃花。梦里胭脂醉,热泪湿脸颊。

三儿的工作很忙,在一家公司加工出口件,过着三班儿倒的日子。没办法,平凡的人总要为柴米油盐付出代价。三儿的代价就是十八年的大好青春都用在了工作上。弹指间已四十挂零,唯一值得骄傲的是妻子温柔,儿子懂事。

三儿有一个习惯,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总要请两天假回老家,名义上是看望父母,其实是为了看一眼家乡山坡上那棵正花开灿烂的桃花。更确切地说是为了看一眼埋在桃树下的一处荒冢。

三儿时常望着家乡的青山外发呆,泼墨的山形,远树凝寂。有时一直站到黄昏,看天空轻柔的暝色,听归鸟声声。山坡上那棵桃树是他和莹莹亲手种的,如今已枝繁叶茂,树下成荫。莹莹比三儿小两岁,那一年莹莹十四岁。他们手牵着手一同到村后的山坡上放着羊,读着书。

三儿和莹莹从小一起长大,又在同班,说是青梅竹马一点儿都不过分。三儿学习很好,时常和莹莹谈着理想,两个人约定要一同考上大学,到山外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莹莹学习不是太好,却事事都顺着三儿,三儿说要一同考大学,莹莹一百个支持。即使学习不好,也会一直陪着三儿学习,所以村里人便会时常看到三儿和莹莹出双入对,形影不离。就会有好事的村民开着他们的玩笑:莹莹长大了一定要给三儿当媳妇呦!三儿的心思都在学习上,莹莹却羞红了脸,如同一朵刚刚含苞待放的桃花。

在山坡上读书时,有时莹莹故意把母亲的胭脂涂到脸上,抹了红嘴唇,在三儿跟前晃悠;问三儿:三哥,看我的腮红好看不?大眼睛眨着,一头长发甩到身后,等着三儿的回答。三儿嘴里说着好看,眼睛却没有离开书。莹莹就会假装生气,三儿只好放下书,仔细打量着莹莹,嘴里赞美着:莹妹真好看,和桃花一样漂亮!这句却是三儿的心里话。莹莹立刻转忧为喜,目视着远方,眼里满是憧憬。

三儿和莹莹种的那棵桃树,已经长到了一人多高,春来时满树的桃花开放,像是在山坡上燃起了一团火,树下又会多了两个少男少女的身影。有时也一同看小说,到忘情处,花瓣落在肩头都没有察觉。

一场狂风吹落了满树的桃花,也吹落了埋在三儿心里那个美好的梦。就在两人沿着村外的道路赶羊上山时,一辆疾驰而来的农用三轮车向三儿驶来,三儿只觉得身子一晃,被身边的莹莹推到了路旁。三轮车驶过,莹莹却是满脸血迹倒在了地上。莹莹三儿的喊声震动了远近的群山,久久回响在山谷中。

那朵桃花过早的凋谢了,花瓣隐进了泥土,已经走进了下一个轮回。莹莹被埋在了那棵桃树下,没有碑,只有一个土馒头。春风透过树枝,在轻轻地哭泣,鸟儿啁啾唱着挽歌。在三儿心里有一座永远不倒的碑,一朵永开不败的桃花正在笑迎春风。清纯的眸子,圆圆的笑脸,飘逸的长发,在三儿心中是一幅清晰的肖像。而现实里却是:伊人长眠荒冢内,只剩桃花伤春风!三儿的泪被风吹干了,梦里却时常泪湿衾枕。

站在桃树下,柔柔的风抚着三儿的脸,似那柔情的顾盼。桃花上一抹胭脂红,染红了春天,染红了天边的云霞。虽然没有成就一番事业,为了心中的那朵桃花,三儿会好好活着。

春天里的爱恋,一抹胭脂春意,让人怀念一生,牵挂一生。

后记:时至清明,只为祭奠一场清纯的爱恋,祭奠已经被埋葬的梦!

老骨头风铃


老骨头风铃是这片街区比较有名的东西。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制作这个风铃的人绰号就叫老骨头。他做的风铃非常精致,很多人都会买一个放在家里。

他总爱和别人说起他以前的故事,最伤感的一段就是关于他老伴儿的。老伴儿去世的时候,因为没钱只好随便埋了,现在连埋哪儿都找不到。老伴儿唯一留下的就是一张照片,被老骨头珍藏着。

老骨头有一个心愿,就是和老伴儿葬在一起。因此他想存个棺材本儿,至少能让老伴儿的照片和自己永远在一起。

说了多少遍了,再不给钱就砸了你的烂店!刘洋又一次来到老骨头的店收高利贷。其实早就还清了,可地痞流氓就是地痞流氓。

我已经没钱了。老骨头匆忙地收起装棺材本儿的盒子。

你当我瞎啊!刘洋猛踹了老骨头一脚。就这样,最后的一点希望也被夺走了。

夜晚,老骨头一个人躺在屋里抱着老伴儿的照片哭泣。那一脚很重,他的胸口一直隐隐作痛。

咳咳,老伴儿看来还是不能和你在一起了咳咳

眼泪滑过布满皱纹苍老的脸,老骨头的双眼慢慢闭合起来,生命之火即将熄灭。

嗯?什么微弱的声音从老骨头口中传出,是吗?这样我们就能在一起了吗?好只要能和你在一起,让我做什么都行

很久之后店里终于安静了下来,黑暗隐藏了一切。

过了几天,刘洋再一次闯进了老骨头的店。

这老家伙还玩失踪?要是没有值钱的留下,看我不弄死他!他嘟囔着狠话,搜寻起屋内可能存在的钱财。

什么也没发现,刘洋狠踹了一下房门,还真什么都没有,倒霉。

铃铃铃

他发现一个新的风铃吊在他的正上方。尽管这店里到处挂着风铃,但这一个尤其与众不同。

又是风铃。不值钱的玩意儿

刘洋突然站住,他感觉有什么不对,这风铃让他瘆得慌。他定睛一看,这风铃中央吊挂着一个女人的照片,而风铃的材料,看起来就像人的骨头。

这是用老骨头做的?刘洋被自己的想法吓倒在地。

一瞬间,房门合起,骨风铃伴随着狂响,猛然伸长,将刘洋吊了起来。

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在轻柔的萨克斯管乐曲中,我举步上了市书店的二楼,书架上摆放着各种颜色的书,小说类、散文类、自然科学类、音乐艺术类琳琅满目,尽收眼底,让人目不遐接。由于书城实行开放式经营方式,来这里的人,就如同在自家的书房中,可随意取书、看书,在楼梯处还放有塑椅,有些人干脆拿出心怡已久的书,坐在那旁若无人的看上半天一晌的。

儿子在大学读书,我们俩口人也成了生活独处的空巢家庭。平日工作时有种寄托,一种责任感,一天天过的很累、很忙。到了双休日,家里没什么活,洗衣服全让洗衣机包了。过了中午,妻子锻炼身体去了,我一个人闷在家里,觉得心里空荡荡的。鞋柜上的座钟咔咔地响着,也不知是时间在催促我,还是时钟在追赶着时间。这响声像是一种极强的引力,促使我又来到了北方图书城。

在我的生活中,除了家人外,要说最有吸引力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读书。有了书,甚至会忘了吃饭。书是我精神生活的第一需求,是人生中最廉价的,也是最高贵的朋友。七十年代,一次我出差到一个小县城。上午办完事,有宽余的时间,见小书店有租书业务。下午便租了一部书,在旅店里静心阅读,书心隔绝了街市的喧哗,少了世间的污浊气息,宛如走进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在孤灯夜下,我读了近一夜。因第二天上午必赶车回家,清早吃了饭,书店刚一开门,我提早还了书。店员调侃一句,象你这样租书我们可没什么挣头啦。

这些日子,我正迷恋于太极拳,正在体育音乐类书架看杨式四十式太极拳画册,不时地还轻举手、慢抬脚。这时一位少妇从前面书架旁走动,她也正在寻找着所可望的精神食粮。一头秀发飘然后背,一股香粉味钻入鼻孔。过一会儿,她转过身来,正与我双目而对。噢!原来是车友小王。她们工厂与我原单位对门,由于单位较远,时常赶上乘坐一辆公汽,同时,我们还在一个楼住。

我问她在看什么书,孩子上几年级了?这一问勾起了她的愁绪,也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她家是个男孩,已上初中二年级了,一年级时男孩学习还可以,班主任老师对他也很好。到二年级新换了教师,学习科目的增加,再加上他对新老师的唠叨很不满意,开始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孩子把学习兴趣转移到了玩电子游戏,因而经常上网吧来。开始父母还管了,到后来怎么也管不住了,男孩玩上了瘾,甚至向母亲提出不想上学了。这时,小王才感到事情的严重。

从她略彷徨的眼神看出,她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她象是风雪天走迷了路的人,大雪还在下着,而走回家的路没有了,看不清前方的路,往哪走?

在她眼里,我是教育孩子的成功者,她觉得有我的帮助,男孩就会有希望,她无助的心就有了一种盼望。我儿子去年考上了一所重点学校,对她的企望,我是很理解的。作为邻居,或是以教师的身份,我是多么希望帮助她闯过这一关,帮助她圆一个做母亲盼子成龙的心愿啊!

可她不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小学升入初中一年级是个关键转折点,这段把握不好,初二年级一开始学生之间就拉开差距。尤其是初二开始,对科任教师适应的快和慢,特别是随着课程科目的增加,学生的心理准备,掌握驾驭学习的方法,及家长对孩子的管理,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学习进步的程度。一步跟不上,步步难跟上,学生之间开始逐步分化。从学生自身而言,学生的兴趣更广泛了,自主性在增强,就象刚长长了翅膀的小鸟,总是想飞向广阔天空,了解大自然,看看世界有多大。

她非常信任我,讲了很多自己孩子不听话、难以教育的因由;也对孩子讲了不学习很难找到好工作,难考上大学呀,孩子就是听不进去。说小的时候还能打他。现在还在玩游戏,让他在家玩,他说没有网吧的好玩。说到这,她不好意思地苦笑了笑。说为这孩子都得了高血压了,他爸爸也气出了心脏病。最后没办法她咬着牙,恨恨地说跟孩子断绝母子关系。

现在我国这一代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像她这样的家长教育孩子有个通病,小的时候不注意教育、管理,父母也缺少教育子女的知识、方法,现在孩子恶习养成了,一下子能教育得好的吗?我说,你这样做会把孩子推向反面的,万一孩子离家出走怎么办,孩子的父母不是还得管吗?

她进一步给我摆出遇到的困难,他爸爸到南方打工去一年多了,自己真的没有办法。现在她很着急,孩子再不管,别说考大学,就是初中都难毕业了。

她把希望全寄托在我这儿,让我给孩子教育教育。我对她讲,孩子需要心灵沟通,需要感化,要有榜样的力量。给她开了三个药方。一是通过找班主任、科任教师谈话,是最主要的教育途径;二是要通过父母共同实施教育,他爸爸在南方打工,背景离乡,工作生活都很辛苦,且面临着生理心理及社会的各种压力的情况,让他给儿子打电话或写信,把打工的辛劳讲给孩子。让他知道,没有知识,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很难找到。她听着略有所思。再有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以自己为榜样,引导孩子,自己坚持学习,特别是学习如何教育孩子自学,要从别人成功教子的经验中得到启发。找一些有兴趣的资料给孩子看,引发他学习的热情。

见她似乎有了信心,脸上起了红晕,眼中放出光芒。是啊,只有父母真心地正确地引导孩子,用真心去打动孩子,我想孩子会感动的。她说孩子有了些进展后,给我来电话,再求得我的帮助。

过几天,她打电话让我帮忙,想让孩子转学,换个新的学校,企盼有新的起色。由于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初三办转学有相当的难度,同她商量共同想办法。再后来没有听到她的回音。因为我在几年前已搬了家,就这样失去了联系。或许她的孩子能回心转意,认真地学习了;也许她对孩子的教育彻底地失望了,没有必要再同我联系了。我真心的希望她的孩子、祖国的一个小花朵,能沐浴着现代化的阳光雨露,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