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有一种爱的牢笼叫原生家庭

有一种爱的牢笼叫原生家庭

发表时间:2020-12-24

【www.qg13.com - 爱是一种习惯的情感美文】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一种爱的牢笼叫原生家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一种爱的牢笼叫原生家庭

当我们了解了原生家庭以后,我们怎么利用对原生家庭的理解来帮助我们改善关系呢?

比如,一位丈夫又一次随便地挤了牙膏,而不是像妻子多次提醒的那样从最底部挤的时候,他的妻子爆发了,歇斯底里地把镜子砸碎了,手还受了伤……

这时丈夫就会很纳闷,一件再小不过的事,为什么妻子会有如此剧烈的情绪?

这涉及到一个心理按钮的问题。原来,在这个女人小时候,妈妈对她的管教极其严格,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上,只要做错一步,她就会挨打。她长大以后非常优秀,因为她在所有方面都不能有任何的失误或是问题。所以当这个女人看到丈夫做出如此随意的事情时,她内心一直隐藏的愤怒就爆发了。

这个时候,夫妻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瞬间穿越到过去,我们愤怒地指责着曾经伤害过自己的那个人——我们内在的客体关系对象,而不是现实中的这个人。通俗的讲,就是当妻子砸向玻璃的时候,她不是砸向她的丈夫,而是砸向曾经伤害自己的母亲。

如果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沟通,这个男人就会觉得这个女人是一个疯子,他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

所以当夫妻情感出现问题,双方都觉得对方是个不可理喻的陌生人的时候,往往是和原生家庭的旧伤有关系的,我们各自的生活习惯、各自的家庭小事里面,都蕴含着对方所不了解的定时炸弹,这样的话这个关系又怎么能很好地维系下去呢?

很多时候,我们很委屈,很困惑,我们不知所措,因为我们不了解眼前的这个人。比如,你们已经结婚5、6年了,看起来时间也不算短,但是对不起,在六年之前的那些年里,他是怎么长大的你了解吗?这个人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日积月累,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形成了现在的他,如果你对六年之前那二十几年的他不接受,只接受这六年的他,你觉得这是可能的吗?我们不要忘了,人是一个连续体。

所以,我总在说,“家庭无小事”,家庭的每件小事背后都隐藏着很多家庭的规则,这些家庭的规则其实就是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三观。

比如,我希望我的生命是什么样子?什么是好的家庭?什么是好的婚姻?什么叫理想的男人?什么叫理想的女人?我在婚姻中该做些什么?我在情感中该做些什么?我该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这些规则,都是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在有意无意中形成的。

我们常说的“性格”,其实就是从小到大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模式,这些生活模式是在原生家庭中耳濡目染带来的。为什么同样是弹琴,有的小孩就能成为很好的钢琴家,有的小孩则非常痛恨钢琴?就是因为不同的原生家庭会把不同的意义传递给孩子。

有些人说,我们的性格是不能改变的。我部分同意这个说法。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用“性格”这个词来作为我们不必成长的借口,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把性格作为我们的遮羞布。

但是,虽然我们的性格不能改变,我们的人生却是可以调整的,情商是可以提升的。就像手机隔几个月就要更新一样,实际上我们也需要一种新陈代谢。

你是否可以比昨日多一分觉察?

现在请大家做一个小练习,你把自己父母的优缺点分别写出来,再写写自己和伴侣的优缺点,为了简化,大家可以用不超过三个词来形容某个人的优点或者缺点。

当这四个人的优缺点摆在你面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去看一看当中有没有一些联系?联系在哪里?为什么是这样联系的?

很多人会发现,我好像是母亲的升级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觉察。我们都知道认同和反认同,这就会有很多动力在其中,我们需要去了解。

比如,你可以去看一看,如果老公很像你的爸爸,你会有什么感觉?如果你更像你的妈妈,你会有什么感觉?比如,假如老公像爸爸,你会觉得很讨厌或是很可怕;而要是自己和妈妈一样,你会很难以接受。那么,在这些感受的背后,可能就藏着答案。

再比如,你可以问问自己,老公和你的妈妈之间有没有相像的地方?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会找一个非常像妈妈的人做丈夫?这说明什么呢?

关于这些动力,或许有一万种可能性,而只有我们自己的内心,才知道属于你的那种动力是什么。

精选阅读

夫妻关系有两种:一种叫凑活,一种叫余生


夫妻关系有两种:

一种是凑活,一种是余生。

有人觉得进入婚姻,受了百般折磨。

有人觉得进入婚姻,有了陪伴依靠。

由此可见,不同的人,正在经历不同的婚姻。

1

中年夫妻,还要爱吗?

前两天微博上有个热门话题:

精神出轨和身体出轨哪个更值得原谅?

一时间阵营分为两拨。

有人说,身体出轨吧!可能只是一时冲动,对老婆还有爱。

有人说,精神出轨吧!虽然已经另有所爱,但守住了底线。

底下有一条评论特立独行,夹在一堆热火朝天的观点中显得尤其扎心:

“年纪一大把了,说什么爱不爱,凑合着过呗,和谁不是过?”

乍一看有点想笑,再一看有点想哭。

凑活着过——

这是多少夫妻的现状啊!

然而很多时候,当一段感情真正出现问题,结局有可能是分崩离析,连夫妻也做不成。

也就是说,连凑活也成了一种奢望。

上大学的时候,教现代文学史的老师,曾和我们提及过才子王朔的感情:

他的妻子沈旭佳,是东方歌舞团的舞蹈演员,王朔用“惊为天人”来形容这个姑娘。

彼时王朔还是个一穷二白的无业青年,而沈旭佳旁边已聚集了一大把有钱有势的追求者。

烈女怕缠郎,王朔靠着没羞没臊的毅力,硬是让沈旭佳被他的诚心与才华感动,拒绝了一干青年才俊,最后选择嫁给了他。

然而这样的感情,并没能阻挡王朔又在婚后爱上了另外一个姑娘。

他搬出去,只在周末回家一次,然后两人躲在小屋子里吵架。

吵来吵去,最后难免扯到“我还爱不爱你”这个话题上——

结果永远是那么不尽如人意,这边沈旭佳泪如雨下,那边王朔闷声不吭。

一会儿觉得对不起家里的妻子,一会儿又觉得对不起外面的姑娘。

那会儿,女儿也大了,知道向着妈妈,有一次冲进屋子,摔了他的手机。

最后一次离开家,看着女儿眼中的惊慌与愤怒,他没脸诉说自己的歉意与愧疚,直接走掉了。

而妻子则带着女儿远走他乡……

故事讲到这里,想起老师那句调侃:

自古文人总多情。

没有爱了,过不下去了,连苟延残喘似乎也成了一种负担。

虽有愧疚,但勉力维持,也只能鸡飞狗跳。

于是最终结果不是凑活,而是散伙。

爱得不得,恨而无终。

天各一方,互不相见。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做不成朋友,亦做不成夫妻,相爱一场,没了关系。

2

有一种夫妻:同居不同心,凑合过日子

我们问老师——“您是哪一种?”

老师笑了一下,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说——“在我看来,婚姻是脆弱的,围城里的人熬着,围城外的人感慨。有人分离,有人凑活。世上夫妻千千万,并不是每一对都能始终恩爱如初。”

老师说完,大家陷入集体沉默,寝室里一位姑娘,说起自己的父母:

两人结婚二十年,横眉冷对二十年。

常常争到你死我活,也偶尔打到头破血流。

那时总在深夜听到父亲粗暴的呵斥,还有母亲尖锐的哭声,这么多年来依然觉得是道无法磨灭的阴影。

年纪大一点的时候,也曾问过他们:“为什么不离婚?”

两人却又都支支吾吾地犹豫起来:“总不能太自私,连你也不顾。”

想离婚,孩子牵绊着,不离婚,却同床异梦。

所谓至亲至疏夫妻,大抵就是这样。

空有婚姻的名分,没有夫妻的感情。

每天除了争吵,就是冷漠。

不是没想过白头终老,只是人到中年,都有点累了。

不是没想过恩恩爱爱,只是物是人非,彼此都变了。

我印象中的舅舅和舅妈,也曾有过一段很恩爱的时光。

后来步入婚姻,却被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弄得变得面目全非。

你埋怨我,我控诉你,吵过闹过,但都无济于事。

问题堆积在那里,渐渐演变为一种不再开口的“默契”——

明明抬头不见低头见,却可以从早到晚不说话。

你出你的差,我逛我的街。

你什么时候出去,我不过问,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不等你。

明明夫妻一场,不如手机亲密。

偶尔聊两句,不是孩子,就是冷场。

除了“嗯嗯”“好的”“行吧”,再也没有了长篇大论的争吵,也没有了事无巨细的分享。

想到他们说的:

无话婚姻,比无性婚姻更可怕;两个人的孤独,比一个人的孤独更可怕。

所谓相敬如宾,互不干扰,说到底,就是懒得离,但也不愿继续在对方身上花心思了。

分也分不成,好也好不了,只能委曲求全地忍受着,不咸不淡地将就着,对彼此没了渴求,在一起只是凑活,这就是许多夫妻的现状。

3

有一种夫妻:我会一直在,余生都还在

尼采曾说过:婚姻就犹如一场长期对话,当你决定走进婚姻时,你要考虑好你们能否谈笑风生走到最后。

我不知道你的婚姻还差多远,可以走到最后。

但我知道婚姻的普世意义,是找一个能聊得来的人一起共度鸡毛蒜皮的生活,而不是把两个强者的相濡以沫,变成两个弱者的苦大仇深。

前阵子热播的新剧《如果岁月可回头》,靳东饰演的丈夫白志勇,在面对执意要离婚的妻子时,懊恼而又百思不得其解——

没出轨也没家暴;

没欠债也没不良嗜好;

婚姻生活虽说没有多么轰轰烈烈,但也能凑活过着,人到中年了,为什么还要闹离婚?

妻子则哭得涕泗横流:“我白天有苦恼,晚上睡不着,你问过一次吗?我心里疼,身上疼,你了解过吗?”

为什么一段感情会破裂?

因为我们在彼此心中活成了透明人,明明是两个人的家,却过得比一个人还孤独。

听过这样一句话:好的婚姻生活其实是一个相互适应,相互磨合的过程,它伴随着矛盾,也伴随着升温,伴随着争吵,也伴随着和好。

磕磕碰碰从来都不可怕。

可怕的是他冷着脸跟你装死,却从不主动跟你沟通。

可怕的是以前我们心甘情愿为彼此付出,而今却不管不顾懒得再为对方花一点心思。

知乎答主张弓曾讲过一个自己的故事:

那天,在主卧的洗手间里,无意间看到老婆的沐浴球烂得不成样子,下午一个人出门去超市采购,就顺便给老婆买了一个新的沐浴球。

很小一个事儿,也没跟老婆说。

结果老婆晚上洗完澡出来,说觉得特别幸福。

他觉得好笑:“我明明送过比这个沐浴球贵几百倍,几千倍的东西,怎么在你心里,还比不上一个几块钱的东西了?”

老婆直摇头:“你们男人不懂,你们总觉得老爷们儿得一掷千金才能哄人开心,但其实,几块钱的东西,一样能讨人欢心。”

你看,幸福其实很简单,它就藏在细节里,藏在这一个小小的沐浴球之间。

是他看到你头发长了,该去修剪了;

是你看到他衣服旧了,该买新的了;

是他的余光里有你,你的余光里也有他。

无论什么时候回头,都有个人静静站在你身旁,你们相濡以沫,又相互珍惜,愿意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托付给对方,然后携手走完余生的路。

就像他们说的:

有婚姻并不是件了不起的事,有爱情的婚姻才了不起。

人生苦短,何必找一个人来添堵,让自己一辈子都得不到幸福?

4

最好的婚姻:不是凑活,而是余生

《小欢喜》里一幕,我印象特别深刻:

刘静得知自己患癌,因为不想让老公和儿子担心,骗他们说自己去外地出差,然后一个人偷偷跑去医院做手术。

季胜利发现实情后,连夜赶去医院。

病房门打开的那一瞬,两人相视无言,眼中都有泪光。

没有责备,没有埋怨,有的只是说不出口的温情,还有彼此都懂的心疼。

季胜利对妻子说:“我会一直在你身边的。”

短短九个字,是一生的承诺。

有些人可能永远不会说爱你,但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

有些人可能永远不会甜言蜜语,但会深深地,深深地把你放进生命里,同命运,共患难。

这世间不完美很多,婚姻也一样。

也许你的婚姻,没有太多的山盟海誓,也少了些风花雪月,只有生死不离的决心,和携手共度的信念,但那就够了。

最好的婚姻——

是无论人生几多艰难,你们终将还有对方。

是于山穷水尽之际找到彼此支撑的勇气,于磕磕碰碰之中找到持续相爱的理由,于鸡毛蒜皮里面发现平淡生活的可贵。

余生不长,别为错的人心碎。

真情可贵,别把对的人弄丢。

唯愿我们都能找到那个余光是你,余生也是你的人。

百分之八十九的人都希望能有一份细水长流,平平淡淡的感情,认为这样的感情才持久,有安全感。但如果平淡不等于无味,细水不等于完全波澜不惊,如果对这些不够明确的话,那恐怕是婚姻最大的致命伤。

回忆往昔的朋友聚会竟成了婚姻生活的吐槽大会。大部分人都在苦恼于结婚后和另一半的交流越来越少,抱怨婚姻生活越来越无趣。简单来说,她们正陷入“无话婚姻”的危机中。

林夕:据说有一种爱,叫无辜的爱情


据说有一种爱,叫无辜的爱情。

你可能没有做过什么,也可能不小心做多了些什么,却无辜地被大爱一场。你可能试过比阴谋还要阴损地暗示:这是不可能的。也可能在手足无措之间,没有在适当时机狠下心肠,知道距离渐拉渐近,也就抱有侥幸之心,怎是别伤人太重,说不定对方会在长期感到没趣之下知情识趣,渐行渐远。

无论最初是手不够狠、口不够直还是心不够硬,天下没有请不走的人,也没有不能扫尽的兴。对方站得远远地张望,那叫防不胜防,倘能长期在你身边出没,一定是你刚好也有空档;如非新近被甩,就是空窗期太长,你也乐得有个说说话的对象,从此就开始了所谓因为寂寞的一段无辜之爱。

是的,单恋能成双,你一定有责任。

你一定有贪恋过被单恋的虚荣,觉得自己原来也很重要,被重视的快感已是蒙蔽了热闹与热情之别。你一定有多亏过对方,在你不想独自看戏吃饭时,他及时报到,而你为报恩,也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容许对方还有下次。

被爱本该是好事,有人关心陪伴支持,又不用经过苦心经营才得到手,何乐而不为?问题就在那个“乐”字,你换到的是关心陪伴支持,但是中间夹杂着享受不来的爱情,便难以乐在其中。被爱了一段日子,即便不是要回馈对方,明知爱也被爱才是最快乐的事,你抱着一个双赢的希望,也得试爱一下,一下再一下。

就这样,你才正式成为无辜爱情的受害者。他像你微笑,你克服了抗拒之心,很用心地陪他笑,要过了很久,才发觉那是陪笑,因为你暗里开始觉得独个看周星驰会笑得更诚实。

他每份礼物也让你觉得应该要感动,但怎样入戏,那也只是感激。你为了不伤人,买礼物时也带着上班时想点子的心情,要还对方一个惊喜。

他在众人面前给你夹菜,第一次你尝到了最典型的幸福,第三四次你惊觉那双筷子来自谁都一样,只有你爱的人夹给你的菜才不一样。他用爱证明了你爱的不是他,尽管你也以为模仿爱而不自觉把对不起变成口头禅。

他偶然闪过不太好看的脸色,你便怀疑他看出了你爱得勉强,也知道他何尝不是被你的脸色牵动着全身的神经。你很用力地抱着他,以为正在表示爱得着紧,最终竟发现那么用力,是憎恨他为什么爱你而你又爱得比单身还要寂寞,寂寞还不能抱怨。

因为这种寂寞,会带来内疚,怪责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

勉强尝试爱上一个人,原来都是伪装,连自己都给骗过了的,就跑去结婚。对方白白爱你一场,你也白白假装爱了一场。完事之后,被爱者却比施爱者更难受。

被爱的人享受不到爱,得到的都是没有想过要的,在过程中步步为营,搞不好还背上伤害人的罪名;反而施爱的,早豁了出去,他得不到你,也得到你发自好心的模拟的爱,也好算是红利了。

最无惧的爱是他付出而不求回报,因为与你有关的快与不快也是回报。

最无辜的是你,到手的快乐于你无益反而有碍,所有不快乐却与你有关。

有一种“骗婚”叫:婚前表现太好


亲戚家的儿子结婚没多久就闹离婚,男孩嫌弃女孩太懒,女孩抱怨男孩不体贴,说出来都是小事,可小事上的不协调堆积到一起也很要命,足以摧毁一段还不稳固的婚姻。

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大堆委屈,貌似都很有道理,很值得人同情,比如男孩说,“她每天下班就往沙发上一躺,也不做饭,我多晚回来就多晚做饭,经常吃完饭都八九点钟了。”

女孩也有话要说,“我工作压力那么大,每天到家都累瘫了,他从来都不说问问我的心情如何,一回家就拉着脸不开心,完全的冷暴力。”

父母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调停小两口之间的矛盾。

知道内情的我,有些话没法说,这段婚姻能有现在的纠葛,完全是婚前就埋下了隐患。

这个隐患是什么?就是结婚之前,男孩表现太好了。

恋爱时,男孩算得上是二十四孝男朋友,对女朋友那是百依百顺,无限制的满足各种要求,并且承诺结婚之后,也要继续把她当做手心里的宝,不让她干家务,不惹她生气,“我要让你成为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

谁遇到这样的男孩不喜欢呢,女孩当初没少在朋友圈秀恩爱,真的感觉到自己是天底下幸运的女孩了。

结果,结婚之后,女孩满心欢心地开始了新生活,男孩却越来越不像过去的他了。他的要求越来越多,“你擦擦地好不好?”

“你下班早,今天做饭吧。”

“我想打游戏,不陪你了,你自己看电影去吧。”

女孩不是一点改变都没有,她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学习做一个妻子,会承担一部分家务,会适应情感上的落差,但还是达不到男孩的标准,最后她也忍无可忍了,“结婚之前你怎么说的,你自己的承诺都忘了吗?”

男孩理直气壮地回答,“哪个男人结婚之后不会变啊?都会变的。”

气得女孩差点没昏过去,“你这个骗子,早知道你会变,我就不会嫁给你!”

你说,这样的婚姻基础不吵架才怪。

男人靠扮演成一个完美的男人让女人满怀憧憬地走进婚姻,然后又亲手掐灭她的美好幻想,把毫无心理准备地她跌落到婚姻的柴米油盐当中,女人怎么会不反抗不反感呢。

也许是女孩太天真,太幼稚,不该相信世界上会有这么不劳而获的幸福,但男孩掩盖了自己真实的需求,给女孩许诺了一个画在纸上的大饼,也实在是愚蠢,等于是自己挖了个坑,日后所有的争吵都是他需要为自己的愚蠢而付出的代价。

我有位女同学,在自己父母面前奸懒馋滑,一身的臭毛病。恋爱了,去未来的婆婆家,却好像变了一个人,勤劳贤惠,做饭刷碗拖地洗衣服,家务一条龙,样样都拿得起来。

我们都劝她,“没结婚,还是矜持点好。”

她不听,“我男朋友说自己喜欢传统的女人,他就爱我勤快。”

我们能说什么呢,再说就成坏人了。想想可能这就是爱情,爱一个人总想要投其所好,在对方面前呈现出更好的自己。

她就这样一路勤快到了结婚,结婚之后和公婆同住,依然是家务全包,伺候对方全家。男人回家,不喊他吃饭,都不会进厨房。

这日子没几年她就过不下去了,和婆婆说让老公分担家务,婆婆说,“他上班那么累,不要让他干了。”

她心想,“我也要上班啊,凭什么就都是我来干?”

和老公沟通,老公十分不解,“你怎么变了,变得斤斤计较了,家里就这几口人,能有多少家务活,你当媳妇的,多干点怎么了?”

她哭闹,争吵,男人反而离她更远,“你这么作,不是当初我喜欢的那个人了。”

她气得眼泪汪汪的,找我们抱怨。

我们都叹气,“谁让你婚前表现那么好呢?都让你惯坏了。”

不是我们马后炮,而是她有今天的遭遇是显而易见的。

她本身就是靠着自己的付出精神,而得到了男人的青睐。男人爱的不是她这个人,是她身上的那些利用价值。

一旦她想收回这些利用价值,想要在对方那些索取正常的权利,对方却无法适应这种变化,毕竟占便宜很爽,得了便宜再还回去就很不爽。

爱情刚开始的时候,会自带化妆属性。

男人可能没有那么体贴慷慨,也会表现得体贴慷慨;女人可能没有那么柔情似水,也会表现得柔情似水。人们都喜欢变得比真实的自己更温柔更善良更慷慨更体贴,这就是爱情的魔力。

为了赢得或者维持对方的爱,我们会猜测对方的喜好,然后努力去靠近那个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伪装和掩饰,掩饰真实的自己所具有的各种缺点,伪装成一个特别完美的人。

这些伪装可能会让恋爱变得很顺利,但如果带着这些伪装走进婚姻,那等于是给婚姻埋下了一颗炸弹,早晚会爆炸。

所以有一种“骗婚”就叫:婚前表现太好。

一个人如果婚前表现得十分完美,婚后迅速暴露真实的自我,其中的落差就会变成伴侣心头最大的委屈。哪怕你要的都是正常的,并不过分,对方也未必愿意配合。

因为你等于是像猎人一样,埋下诱饵,诱使猎物上钩,这不是平等的情感关系。

什么样的关系才适合结婚?在什么阶段可以顺理成章的走进婚姻?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

综合起来说,每个人在结婚之前,应该搞定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有起码的感情基础。

二是要有良好的沟通关系。

三是要有一定的物质积累。

适合结婚的两个人,总要吵过几次架,拌过几次嘴,互相伤害过然后又被爱黏住。知道对方的优点和弱势在哪里,了解对方的收入家庭文凭学历,彼此之间没有太多隐藏,好的坏的全都看过,然后扪心自问,“我还想和这个人在一起”,那才是可靠婚姻的开始。

一切,无论是爱情还是两个人,都要真实,自然,放松,要有正常的瑕疵。

浪漫着走入婚姻的感情,以完美的状态结合的伴侣,都很容易在结婚之后遇到问题而束手无策,双方都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就像门门功课都考第一分的学生,上进空间已经没有了,只剩下往下掉了。

有一种上床叫礼貌式上床


有一种上床叫礼貌式上床

礼貌式上床,这个问题,或者说是话题,已经盘旋在我脑海中有些时日了,也是最近才理清头绪,不妨和大家一起探讨下。

之前认识一个朋友,聊得很好,志趣相投,所以就约了一起短途旅行,玩得很开心。那么问题来了,晚上怎么住?

我先说结果:就是开了一间房,剩下的大家脑补。

后来大家依旧感情很好,很聊得来,但是没有发展成男女朋友,因为觉得还差点火候。

你可能觉得,我不是什么良家妇女,或者他本就是打着旅游的幌子约炮。其实都不是。

后来我们聊到过感情的事,大家一致认为:以前的感情更值得怀念!现在太容易得到,真的是应了那句话:爱还没爱上,就已经睡够了!

我也坦白了自己在开房前的心理活动,其实是希望能够开两间的,但怕他觉得我装,所以选择了沉默。

而他事后也承认,其实也没想过和我上床,真的很聊得来,在一起很放松,然后就出来放松一下。但怕开两间房,我会有想法,所以,才开了一间。

然后,我们俩都呆了片刻,哑然失笑。这算礼貌式上床吗?我们还真讲礼貌!

后来也和很多女性朋友聊过这种事情,没想到有同感的还有很多。

小A,失恋了,叫了个平时对她像妹妹一样的大哥哥出来喝酒,然后喝大了,怎么办?如果说回去你走吧,她又怕半夜把他叫出来不太公平。所以磨磨蹭蹭着也不提回家,后来他带她开了房。然后她便觉得扯平了,是不是很有礼貌?这属于,人情债,肉偿吧!

小B,在饭局上认识了朋友的朋友,后来朋友的朋友回老家时,她刚好需要一些他当地的特产,就托他捎点。回来后要给他钱,其实也就几百,他死活不要,觉得朋友间,没必要算得很清楚。后来那人说喜欢她,来吻她,她便从了。事后的感觉就是,礼尚往来。

小C,认识了个很有趣的朋友,这个朋友哪儿哪儿都好,但就是有老婆。对小C很好,后来上了几次床,说不清谁主动的,但不算小三。小C的理由是,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失去这么个有意思的朋友,所以是友情式的上床,用上床来延续友情。

事后,大家都表示,其实当时也可以不用上床的,因为感觉对方并不是为了贪图你的肉体,只是到了一定的情境,好像上床是一个必然。

还记得我看过村上春树的小说里有过这么个片段:

一个女孩子失恋了在路边哭,男主过去安慰她,他们在草地上坐了一下午,后来大家都觉得该离开了,但不知道怎么道别,就不约而同地朝宾馆走去。那个女孩子在高潮时喊了她男朋友的名字。再然后轻松道别了。

我读书的时候看到,当时感觉很震惊,但没想到,仅仅几年,大家都变得这么有礼貌!

所以,再有朋友一起玩,我都会直接问:

不上床,还能愉快地玩耍吗?

有一种家庭主妇,活该被瞧不起


01

首先,我非常尊重职业女性,但是我认为,家庭主妇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现在的社会对家庭主妇有很大的成见,说自己是家庭主妇时,总会迎来别人异样的眼光。

相当多的人认为做家庭主妇的女人很没用、不独立,只有没有本事的女人才会做家庭主妇,尤其是最近的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女主角子君当家庭主妇被丈夫抛弃之后,一时之间家庭主妇就成了低贱的代名词。

我为这些人感到悲哀,也为家庭主妇这四个字感到悲哀。

1.当家庭主妇就注定被老公抛弃?

那你看看身边那些职业女性被丈夫出轨抛弃的例子不还是比比皆是,男人的骨子里要是有出轨的天性,不管你是家庭主妇还是职业女性,照样是要出轨,这和是不是家庭主妇没有必然的关系。

但是,如果你是家庭主妇,请保持你的单身力,不要虚度时光,即便是这个男人离开你了,你也要有让自己活得很好的能力!

2.当家庭主妇就很轻松,每天在家里舒舒服服的?

说这话的人,一看就知道是从来不干家务的。

我的母亲年级大了之后就在家里当家庭主妇,每天一大早她就起来买菜,回来后就洗衣服,晾晒衣服,忙完之后打扫房间,做家务,没多久就到中午了,要洗菜、择菜、做饭。

吃完中饭,家里的猫猫狗狗要清洗要喂养,然后还有各种电费、水费、煤气费要去银行交,家里的花花草草需要浇水,还有她自己以及老人的身体不好,三天两头到药店买药,到了下午5点多,又到了准备晚餐的时间。

吃过晚饭,她需要收拾餐桌、洗碗、打扫厨房,把家里那些破损的衣服拿出来修修补补......

这还不包括亲戚之间的人情往来,老人生病住院的陪护,日常用品的购买,家里水龙头坏了,下水道堵了,电器坏了,都要找人修理。

是的,因为家里没有小孩,所以非常繁琐的小孩上学、教育、日常照料还都不在此列。

这样的工作,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一年365天,天天需要上班。

当好一个家庭主妇相当不容易,一个好主妇等于一个厨师+裁缝+会计+理财师+教育家+家政+营养师+修理工........

你还觉得家庭妇女不需要做什么、家庭妇女不值得尊重吗?

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好家庭主妇,那她绝对可以胜任职场!

3.当家庭主妇就是自甘堕落?

我告诉你,很多人选择当家庭主妇是逼不得已的。

比如夫妻都关注各自的事业,但是孩子无人看管,比如家里老人身体不好,需要有人去照料,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人为了这个家做出牺牲,这个人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

但大多数时候是女人,是因为女人更愿意去牺牲自己,或者说她更适合这个角色。

家庭主妇是一个家庭内部协商的结果,家庭是这个家里面所有人加起来的综合体。

家庭主妇似乎是最没有保障的职业,没有社会地位,付出很难得到认可,很容易被认为是理所当然。

一旦因为男方出轨,家庭主妇就得下岗,而且别人还会认为这是你自己要当家庭主妇造成的,所以活该。

家庭主妇还不被法律认为是一种职业,没有社保,没有劳动保护法,一旦关系解除,没有任何补贴和赔偿,最要命的是,一旦和社会脱节,家庭主妇想要再就业是难上加难。

即便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当家庭主妇?

这是基于对一个家庭的爱,对一个男人的信任。

02

我尊重家庭主妇,但是我不尊重每天在牌场上混日子、不好好教育孩子、不好好经营家庭、只顾自己享受的家庭主妇。

我从小见过很多家庭主妇,她们每天要么是聚在一起打牌,要么就是背后议论别人、挑是非,也不怎么管孩子,每天不是打就是骂。

她们时刻担忧被抛弃,想尽办法去盯老公的梢,但是自己又好逸恶劳,不思进取,丧失了工作的能力,和社会完全脱节。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在她们的脸上只看到了麻木和狭隘,在长年累月的疲累焦灼中熬成了黄脸婆。

她们的圈子越来越狭窄,每天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些嚼舌根子的话题,还有一些人被丈夫无情抛弃,又没有工作能力,只能做一些很低廉的工作,生活很悲惨,天天活在对丈夫的怨恨中。

或许就是这一些人,让整个社会对家庭主妇的评价并不太高。

但是在家庭主妇的群体中,还可以存在这样的例子。

我的姑姑做了二十几年的家庭主妇,即使在姑父工作最忙的时候,她也只是帮忙接接电话,送送文件。

她把大部分的空闲时间用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每天用最短的时间把家务处理好,然后去图书馆借书看,到二手市场买了一台缝纫机自己学着做衣服,养花,种菜,养狗,参加培训班,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不但家务做的好,而且时刻保持学习的能力。

学会了投资理财,在投资房子的过程中,她学会了看复杂的施工图纸,还会看地段,知道哪个楼盘附近要修路,预计哪个楼盘附近要通地铁,这些年投资的房子翻了很多倍。

她现在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会跳广场舞,会看英语原版电影,还会炒房子,炒股,做投资,每天练练瑜伽,做做皮肤保养,没事儿就来个说走就走的欧洲游。

现在她和姑父的感情也很好,两个人经常腻在一起,像小姑娘谈恋爱似得。

如果你要当家庭主妇,认为自己的价值就是把全部的时间围着老公和孩子转,以此来逃避工作的压力,这样的话你和质量高点的保姆没有什么区别。

不管是家庭主妇还是职业女性,都必须给自己一点压力,不断去追求那个更好的自己。

一个家庭主妇,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自身的追求和时刻学习的能力,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一旦不做家庭主妇了,依然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很酷。

03

我曾经听过一场Live,讲的就是一个全职妈妈到港大育儿博士的故事,她是做了家庭主妇之后才发现生命的更多可能性,她的故事让我激动不已。

日本有个叫近藤麻理惠的家庭主妇,入选《时代周刊》,被评为“2015年全球最有影响力100人”,同时上榜的还有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她成名的原因只有一个:把家务做到了极致。

新浪有一个明星博主,曾是北京某报社的首席记者,后来在家里做家庭主妇,出了很多关于菜谱、家政的书,在网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所以,每个行业里面都有好有坏,你也不能全部一竿子打死,那些为了这个家勤勤俭俭、努力奋斗的家庭主妇,不比那些在公司天天拿着电脑玩游戏的职业女性强?

微博上曾经发起过一个统计调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41%的女性还是愿意当家庭主妇,她们把这个当做自己最高理想的职业。

成功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过好这一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喜欢当家庭主妇的就当家庭主妇,喜欢在职场闯荡的就做职业女性,这有什么不好?

这个社会对女人的称谓有很多,家庭主妇就代表没能力?职场女性就是不需要帮助的女强人?小女人就是下贱的妖艳货?女汉子又得罪谁了?

没有,这都是别人给你的定义,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定义属于自己的幸福!

嫁对了原生家庭有多爽


爷爷奶奶去世得早,伯父成了我们家族里面的长辈。

记得姑姑出嫁前“访人家”(女方到男方家里了解情况俗称“访人家”)的时候,也是由大伯出面去的,最后是大伯做主把姑姑嫁给了姑父。

后来姑姑嫁得挺好,姑父和姑父的父母都很照顾她,生活得很舒适,无忧无虑,尤其是姑姑生孩子的时候,婆婆真的很替她着想,饭菜都是合她的口味,寸步不离地帮忙带小孩,换尿片、泡牛奶,他们知道姑姑的父母过世得早,一家人都很心疼她。

后来,两个堂姐相继结婚的时候,又是伯父出面去“访人家”,伯父说这个人家可以嫁,我们才敢放心大胆地把闺女嫁过去。

后来,我们两个堂姐也嫁得不错。

所以,我们家族里面形成了一个传统,“访人家”的时候必须带上伯父,他仿佛成了婚嫁方面的权威专家。

去年堂妹出嫁的时候,这次又不例外,还是由伯父带头去“访人家”,我也跟着去凑了一下热闹。

男方的父母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又是水果,又是零食,摆满了整个茶几,吃饭的时候,订了一个豪华包厢,圆桌非常大,几乎可以容纳二十几个人,饭菜很丰盛可口。

伯父,没有心思吃饭,一个劲地盯着男方父母看。

我催促了一下伯父要他夹菜吃,伯父应付了我一下,目光还是没有离开男方父母。

男方父亲对母亲很好,自己忙着催促上菜和打开酒水,顾不上吃饭,怕她饿着,要男方母亲去吃饭,她坐下后,用一个大碗盛了饭夹了一些他爱吃的菜给男方父亲。

看得出来,男方的父母感情很好,男方父亲最后出门的时候,还替她拿上了大衣和一个杯子,大衣是给她披的,怕她感冒,杯子是泡的养胃的茶,她胃不好随时要喝。

回来的时候,我问伯父:“这个家庭堂妹能不能嫁?”

伯父笑呵呵说:“这个家庭不能嫁还有什么家庭可以嫁?男方父母的感情极好,嫁吧,我打包票,错不了!”

我听得莫名其妙,怼了伯父一句:“男人能不能嫁,和他父母有什么关系?我们只要看他的家里情况和男孩怎么样就行了!伯父,你这个理论站不住脚。”

伯父反问我:“男孩怎么样,婷婷(指的是堂妹)最清楚了,他们一起相处了那么久,人不好不会到谈婚论嫁的地步,还用得着我们看?还有他家里的情况看外表你可以看出什么来?唯有他们父母的感情是不能掩饰的,细节往往是反映最真实的情况!”

我反唇相讥:“他父母感情好又怎么样?和婷婷过日子的是男孩吧!”

伯父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原来的家庭和他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父母的行为,孩子耳濡目染,很有可能他父亲怎么对待母亲的,他就是怎么对待妻子的!”

伯父的话我没有听得太入耳,我始终觉得有点牵强附会。

后来,有一次朋友聚会,在席间我听到一句话,恍然大悟。

那是快吃完饭的时候,一个朋友的老公来接她,已经到楼下了,打电话告诉她,她挂断电话后,感叹说:“我老公人很好,细致耐心,体贴入微。”

这时,几个朋友一齐说她找了一个好老公,真有福分,她说:“我老公还真的不算什么,你去看我的公公对我婆婆,那才叫真的好,而且几十年了,始终如一!”

听完她的话,我忽然想起伯父的那一番话,觉得简直精辟极了!

我把伯父的理论放到身边的人试验,简直一说一个准。

我身边的朋友A,他父亲家里的事情一概不管,他母亲忙死忙活的时候,父亲就叉腰看她做事,而A结婚后,对待自己的妻子,简直是父亲的原版。

身边的朋友B,他的父亲喜欢做饭,饭菜超级好吃,家里的饭都是他做的,母亲只是帮他打打下手,B结婚后,以前不会做饭的他,居然一下子就可以烧得一手好菜,把家里的做饭任务承包了。

后来我根据这种现象,带着疑问去找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寻求答案。

心理学上,关于这个现象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在一个三口之家中,爸爸、妈妈、孩子之间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

这个三角关系,正常的次序是:爸爸和妈妈的关系是第一位的,然后再是爸爸或妈妈对孩子的关系。也就是说,夫妻感情一定要比亲子关系重要!

如果亲子关系超过了夫妻关系,会对这个家庭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当孩子看到父母的关系不好,如果他同情妈妈,那么他会和妈妈的关系非常好,把自己妄想成是妈妈的配偶,承担虚拟的父亲角色,这样会带来严重的恋母情结,养成一个妈宝男,引发糟糕的婆媳关系,他的口头禅往往是:“我妈多么不容易!”

如果他不同情他妈妈,那么他很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学习他爸爸,他爸爸怎么对待母亲,他很有可能会怎么对待自己的老婆。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他自己意识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他努力突破了这些限制,那么他将来不会受到父母感情的影响,但是这样的例子真的非常少。

父母的感情不好,容易形成孩子敏感、自闭、悲观的性格,对自己将来的婚姻持消极的态度。

在中国百分之九十父母感情糟糕的家庭,往往会诞生一个敏感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席不负责任的丈夫,和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我们老师之间流传一个定律: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他的原生家庭也是有问题的,尤其是父母的关系,非常糟糕。

然而,如果他的父母感情好,那么他一定会受到父母的影响,也会用自己父母互动的方式和自己的老婆互动。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那就是自己的父母相爱,没有之一!

只有自己的父母相爱,孩子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放心顾及自己的事情,不会替自己父母的感情操心,这样孩子才可以在父母的身上学会爱,学会爱自己,学会爱他人。

很多情侣之间吵架、离婚的,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不会爱,不知道真正爱一个人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因为他们在自己的父母身上没有学到,所以他们不会。

所以,父母感情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女人嫁人,绝不仅仅是嫁给了一个男人,在这个男人的表面下还隐藏着一座巨大的冰山,他的根在父母,他的因也在父母。

那么,我们回到原题,嫁给一个男人,要不要看他父母的感情?

献毕业季:有一种爱情,叫相见恨早


献毕业季:有一种爱情,叫相见恨早

青春年少时的我们,对爱情的认识总是浅薄的,这种浅薄体现在,总觉得自己的爱情过于浅薄。

关于爱情,我们总是先于真正的体验而认识它。书本之中的描述都是夸张玄妙的,好像真正的爱情总是有关生死,有关无可避免的离别,有关泣泪泣血的疼痛。父母口中传授的爱情又是过于复杂的,好像爱情总是与诸如年龄、身份、智商、金钱、家境等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紧密相连。于是,在真正体验爱情之前,我们就先入为主地认为,爱情是一样沉重而巨大的事物,真正的爱情,只有当我们真正“长大成人”,拥有了完全的自由和深刻的思想之后,才会徐徐到来。在此之前经遇的感情都不过是爱情的掠影,具有它类似的形状,却缺乏爱情真正的灵魂。于是,我们怀揣着羞愧的心情,像一个三流作家羞于将自己的作品公诸于世一样,对自己的情感遮遮掩掩,恨不能让它永世隐姓埋名。

于是,那样一种观念一早就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随着自己慢慢长大,从校园里毕业进入人潮汹涌的成人社会,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其中必然有更多合理的爱情与合乎口味的爱人,而只有在经历过社会的洗礼并且家当齐全之时生发的爱情,才有可能谈及婚嫁,开花结果,终其一生。到那时,我们便会发现眼下年少之时的爱情多么幼稚可笑,不值一提。

年少时我们对自己的爱情时常地抱有一种不信任感,就连自己都说不清喜欢对方什么,或许只是因为莫名其妙的一次对视,或许只是因为班里疯传的谣言,又或许只是因为他投篮的样子比较好看。这样的感情真的能算作爱吗?爱情真的能够这样简单吗?抱持这样的疑惑,势必会轻易放走一段情感。

于是,在毕业之时,面对各奔东西的局面,没有人愿意奋力地争取,更没有人愿意做出过分的妥协。在争吵之时,没有人愿意先人一步低头,更没有人愿意倾其所能地挽救一段感情。校园当中的那些爱情,看起来总是轰轰烈烈,然而说散也就散了。因为我们总是隐隐地觉得,年少之时的恋情不过是一场关于爱情的操练。

然后,我们就真的孤身一人走入了社会的洪流。在办公室里,在朋友的聚会上,在五光十色的娱乐场所之中,一次次地相爱,再一次次地离散。终于,我们能够理直气壮地恋爱,能够用自己赚的钱给对方买任意的礼物,能够不和任何人告假就外出约会。再后来,开始有人逼着我们恋爱,逼着我们相亲,逼着我们快点儿结婚。直到若干年后,身心疲倦,我们慢慢地发觉爱情可以与婚姻并无关联,于是找了个合适的但并非相爱的人嫁了,娶了,生了孩子。婚礼虽是隆重,爱情却格外潦草。

夜深人静,追忆往事,最爱的那个人,竟然是最当初在校园里携手漫步,分吃一份早餐的人;原来是那个只牵过手,却声声叫自己老婆的人;原来是那个一无所有,却整日幻想有两个人的未来的人;原来是那个学习成绩不好,却总觉得能干一番大事业的人。

爱情最奇妙之处,就在于它会远在我们懂爱之前,就已提前到来。

原来有一种爱情,叫相见恨早。

真得活到一定的年岁才能懂得,认为爱与年龄环境有关,是成人沾染了风尘之后对爱情的偏见与误解。认为爱情必须跌宕起伏才足够深刻,则是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对其进行的捏造与幻想。真实的爱情,完全可以是简单的,为着一个极为简单的理由,或者根本没有理由地爱上一个人。真实的爱情,完全不必生死离别,再深厚的爱,也可以用极平缓的方式存留于每一个平凡的时刻里。真实的爱情,更没有时刻的区分,它并不依照时光的流逝而渐入佳境。

所以最残酷的是,年少时就遇到最爱的人,而自己却天真地以为,时候尚早,后面的人会更好。可惜啊爱情,从来都不是熟能生巧。

到底有多少人,轻易地放走了在校园里恋上的人,在生活的洪流中辗转反侧,按照世俗的爱情定义努力地一爱再爱,却一错再错,当已被深深禁锢在一段失败的婚姻当中之时,却想有机会试一试,年少时私定下的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