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攻击另一半,其实是在攻击你自己

攻击另一半,其实是在攻击你自己

发表时间:2021-01-05

【www.qg13.com - 写给另一半的情感语录】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攻击另一半,其实是在攻击你自己,欢迎阅读与收藏。

攻击另一半,其实是在攻击你自己

我们看到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是内心的一种投射

打开心理学这扇大门,最重要的一把钥匙就是投射。什么是投身打简单地说,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转移到别的人和别的事情上面。我们看到的每一件事,评价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投射。我们对外人的评价也是一种自我投射。

有一个典故最能说明“投射”的含义。文学大师苏东坡与好友佛印一起坐禅。某日,苏东坡问佛印:“大师你看我的样子如何?”佛印说:“在我眼中,居士像尊佛。”接着佛印问苏东坡:“居士,你一我的样子又如何?”苏东坡揶揄道:“像堆牛粪。”佛印听了,只是置之一笑。苏东坡回家后,得意地把这事告诉了妹妹苏小妹,苏小妹听完说:“哥哥,你输了。一个人心里有佛,他看别的东西都是佛。一个人心里装着牛粪,什么东西在他眼中都是牛粪。”

可见,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粪,所见皆化为牛粪。我们看到的一些人和事,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比如,今天涨工资了,心情特别好,你会觉得天特别的蓝,好像连老天爷都在冲自己微笑。天怎么会有表情呢?这无疑是一种投射,你把那种开心投射到天上去了,不知不觉中就会觉得老天爷也感受到了那份喜悦。反之,今天被老板骂了,或者刚跟恋人分手,走在大街上,你会觉得世界一片灰暗。哪怕周围传来欢笑声,你也会觉得是那么的聒噪和烦人。这也是一种投射,你把这种烦躁和压抑投射到了四周,别人在你眼中结果都成了讨厌鬼。

按照这种投射的原理,一个内心阳光的人,会觉得周围的人都是天使;内心卑微的人,会觉得世界上每个人都跟他(她)一样卑微,正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心怀恐惧的人,觉得身边全是坏人;个性挑剔的人,看谁都不顺眼。我们对周围不满,首先是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

我认识一位大姐,心地很善良,就是嘴巴不饶人。每次见面,她不是指责她的领导,就是控诉她的邻居,要不就是疾言厉色地批判某些名人和社会现象。有一段时间,我不爱跟她聊天,就是觉得她身上正能量太少,总是喜欢放大别人的缺点。后来有一次吃饭,她多喝了几杯,我才知道她的生活很挫败:父亲去世早,她和母亲长期失和。因为母亲跟她一样倔,一样的爆脾气;自己的婚姻也很不幸,不到三十岁就离婚了,女儿跟了前夫;后来几段感情都只开花不结果,至今单身;来北京十多年,连房子都买不起,一直租房住。我找到了她嘴巴“厉害”的原因所在:自己的人生都一片灰暗,你叫她如何以阳光的心态去看待别人?

听一位心理咨询师说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在结婚后总跑回家跟母亲诉苦,说丈夫怎么怎么不好,有多少多少缺点。每次说完都一脸的委屈,好像她嫁错了人。母亲开始不说话,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就拿出一张白纸来放在桌上,用笔在上面画了一个黑点,问女儿:“这里有什么?”“黑点。”母亲再问:“还有什么?”“还是黑点啊!”女儿一脸的疑惑。母亲问了好几次,女孩都这么回答。母亲无奈地苦笑:“一张大白纸你都没看见,为什么只注意到一个黑点呢?”

同样一张白纸,同样一个黑点,不同心态的人来看,效果完全不一样。对一个心态良好的人来说,白纸上的黑点基本上是可以忽略掉的;对心态不好的人来说,小小的黑点可以大过白纸,甚至忘记了白纸的存在。与其说这个黑点代表丈夫的缺点,不如说它一直存在于女孩的心底。

攻击伴侣,其实是传递一个信息:你不够好

国外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半杯水放在一堆人面前.有的人第一时间反应是“水挺多的嘛”;有的人则表示“水快没了”。两者都各有各的道理。对此,心理学家总结,前者的心态大都是积极、乐观、阳光的,后者则是消极、悲观、阴郁的。

可见,投射从情绪上看,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的想法一旦转移到别人身上,我们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有时候还会把对方逐渐美化甚至神化,所谓梦中情人就是这么来的。我们把自己对另一半的完美想象寄托在了一个人身上,这是一种正面的投射。

当然,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更多的是负面的投射。就是将自己不喜欢的想法、观念、情绪以及行为方式推到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的错。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投射恰恰是,己所不欲,偏施于人!

在我录制的很多情感节目中,经常听到很多妻子在说到自己丈夫的时候,不仅评价相当负面,而且带着很不好的情绪,常常感觉她们批评的那个人,不是她们的爱人,而是她们的仇人、敌人或者路人。在她们对伴侣深深的指责后面,我看到的分明是一个个对自己同样非常不满的女人。

有一次做节目,我遇到一对夫妻,两口子都是外地来京打工的,结婚十多年来一直以卖菜为生。但妻子朱女士不甘久居人下,一天到晚催促丈夫发奋图强,但丈夫杨先生却总是安于现状,哪怕每天起早贪黑也毫无怨言,闲暇时间还打打麻将、念几首舒婷席慕容的诗,倒也其乐融融。可一心幻想发家致富的妻子却心急如焚,于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已成家常便饭。

那天在演播室现场,朱女士整整一个小时就在那不停地数落丈夫的种种缺点和毛病,什么懒散啊,小气啊,没责任心啊,目光短浅啊,胸无大志啊,原先还望夫成龙,现在已是望夫生恨。录制现场沦为了批斗大会。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就打断她的絮叨:“你总觉得丈夫懒散、小气、没志向、没责任心?难道你就很勤劳、很大方吗?”

唠叨的妻子突然无语了。后来,从跟他们一起卖菜的邻居那儿得知:杨先生有时候是懒点儿,但没妻子说的那么一无是处。妻子朱女士也一身的毛病,邻居反映:有时候丈夫在看着摊位,她就偷摸溜出去瞎逛,半天找不着人;经常为一两毛钱,跟顾客吵得不可开交;很少给家乡的公婆寄钱,甚至丈夫想掏点钱孝顺父母,她也不依不饶的。看来,她指责丈夫的那些缺点,自己一样不少!

接下来我问朱女士:“你不觉得你批评他的那些问题,在自己身上同样存在吗?你说他,就是在说你自己。你老这样没完没了的,不仅他不开心,你也不快乐!要想改变你们的夫妻关系,最重要的不是去指责他,而是反思你的问题。”

其实,不光这位妻子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很多情感咨询中,我也经常听到很多女孩说,她总是遇人不淑,总是恋爱失败,似乎问题都出在男人身上;在一些职场节目中,也经常看到很多员工在抱怨,老板怎么怎么不好,他出不了业绩,他要跳槽,他要改行。就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像一个功能强大的投影仪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忙着把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焦虑都投射到别人身上,却很少有人能够直面真相。

直面什么真相?

做一个实验,早晨起来,站在镜子面前,想象一个你最讨厌、最痛恨的人,他跟这面镜子并排站在一起,然后你指着他的鼻子大声地批评他、呵斥他。当你情绪越来越激动、面目越来越狰狞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你指责的那个人其实就是镜子里的自己?佛家也有类似的讲法,当你用一只手指指着对方的时候,在不经意间,还有三只手指却悄悄地指向了自己!

别人身上有时候投射的是自己的影子,你往往最讨厌、最痛恨的那个人,其实是你内心无法真正面对的另一个自我。那里充满了跟对方一样的缺点,我们不承认,只好投射出去。当你指责别人的时候,冷不丁你会发现,原来你看不惯的别人的那些缺点,你同样具备。

请记住:你对别人的看法,你对别人所说和所做的一切,都反映出你对待自己的真实心态。你讨厌别人,实际上就是讨厌你自己;你攻击别人,潜意识里就是否定你自己。喜欢搬弄是非的人,自己就没有起码的是非观,所谓“来说是非者,必乃是非人”。喜欢出口伤人者,骨子里对自己也很排斥。施暴者,必有自我毁灭的倾向。

伴侣是我们的一面镜子,通过对方,照见了我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我们攻击伴侣,其实就是攻击我们自己。倘若再地攻击对方,其实就是在传递一个信息:我不够好,但我意识不到,我接受不了,于是我把这种负面情绪投射给了你。大家注意到没有,往往那种工作不如意,总觉得自己事事不顺,内心严重自卑的人,特别喜欢去攻击别人,尤其喜欢拿自己的伴侣和孩子当出气筒。在他们不停的宣泄中,其实宣泄的是对自己的不满。

前面提到,很多女性在恋爱时或结婚后总喜欢拿安全感说事,把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归咎到另一半身上,这其实也是一种投射。她们不愿承认自己内心缺乏安全感,就投射到身边的那个男人身上。

无论我们评判或谴责他人身上什么问题,其实都是否定或排斥自己身上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好像看到的是他人,其实看到的是隐藏的自己。我们害怕自己没价值,担心自己不够好,在无意识中把这些特质转移到其他人身上,而不是接受他们。

一切不快乐的根源都在于我们自己,而不在于我们的伴侣、孩子、朋友、同事和敌人。如果不及时处理好这种情绪,我们就会把这种不快乐投射到他人身上,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你的伴侣、孩子甚至敌人,都会成为你负面情绪的出气筒。生活中的愤青大多是失败者、倒霉鬼,他在愤怒地咒骂和攻击别人的时候,实际上是把自己的失败和悲催转嫁到别人身上,获得内心的一种平衡。因此,要想停止攻击别人,最好先医治自己内心的伤口。那个医者不是别人,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是你的伴侣,只能是你自己。

投射不仅存在于现实生活的人与人之间一越亲近的人投射得越厉害,也存在于一个人过去与现在的对照中一一过去的记忆会投射到你当下的生活中,越痛苦的记忆投射得越厉害。而我们跟伴侣的关系,更是儿时跟父母关系的一种投射。童年时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好的人,长大以后,要么拒绝亲密关系(害怕恋爱,恐惧婚姻),要么在进入亲密关系以后,重复童年时代的梦魇。前面提到:跟伴侣相处得越亲近,相处时间越长,越会不自觉地浮现出童年时代的种种不快乐和创伤,这也是一种投射。

编辑推荐

微测试:你有多依赖另一半?


微测试:你有多依赖另一半?

测试题:

你现在飘到一个小岛上,直觉小岛上的状况是怎样?

A、有部落及热闹的人烟

B、有搁浅的船双和一些财物

C、有椰子树及泉水

D、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

微测试:你有多依赖另一半?

选择好了吗,马上揭秘答案

选择A:内心很孩子气的你希望另一半是你不变的靠山。

你依赖另一半指数99%;这类型的人不管在任何时段,只要跟对方在一起时眼里只有对方,希望自己永远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让另一半永远呵护自己。

选择B:在两人世界中你会很想赖着对方黏在一起。

你依赖另一半指数70%;这类型的人在工作上或外表非常自信而且独立,可是只要在两人世界中,马上就变成一个小女人或小男人,希望24小时两个人都可以黏在一起,这种类型的人在人前跟人后落差很大。

选择C:你会看对像来决定自己什么状况可依赖对方一下。

你依赖另一半指数55%;这类型的人自己已经很独立了,在交往过程中会视对象的状况来决定自己依赖对方的部分。

选择D:学会自立自强的你觉得依赖另一半不如靠自己。

你依赖另一半指数20%;这类型的人自信心非常强,而且会主动的去照顾别人关心别人,他觉得让人家靠自己反而更有成就感。

你希望另一半跟你相似还是互补?


很多人愛討論一些抽象的假設性問題,是要找相似的人好?還是互補的另一半?

其實,在幸福婚姻中,相伴一生的伴侶,幾乎都是「相似又互補」的。

相似,指對人生的看法相似。

互補,性情中可能一急一緩,一快一慢,一動一靜,才可以互相調節。

最近我访问到一位非常杰出的女建筑师。她是建筑界的巾帼英雄,有不少传世佳作,而她的婚姻也很幸福。

两个女儿都年轻有为,一个是会计师,一个也是建筑师。

她的先生也是一位优秀的心脏科医师。

两人恋爱史平淡,由长辈介绍认识。老公是个理性的人,他知道她和别的女孩很不一样,她是个「想在自己人生中做点事」的女孩。那时,她还在朝考建筑师执照的艰辛长路上前进着。

顶着大肚子的时候,她考上了建筑师,一个孩子刚学走,另一个还在喝母奶时,她开了自己的事务所。这没有老公和家人支持,很难办到。

先生很早知道她很不喜欢做洗碗,家事也做不好,笑笑说,妳还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好了。(支持妳的人生决策,好男人的第一重大条件!)

小夫妻在照顾幼儿和生活琐事上,很多事还得亲力亲为。半夜,她要赶设计图,孩子又哭闹,别的妈妈恐怕会因心力交瘁、焦虑万分而决定所谓的回归家庭,把公司和梦想一起收起来--这一收往往是一辈子,她都走过来了,因为她的医生老公很专业也很冷静,眼看他摸摸孩子肚子,就断定是便秘,拿了空针筒壳装水往孩子屁股打进去,不一会儿孩子不闹了。

她很感谢他的专业,让她不慌不忙,而她也打造了一座城堡给她和家人居住。

他们对人生的看法相似:每个人,活着的时候都该依自己的兴趣与专长做有贡献的事。

在生活中,又具有互补的功能。两人都忙,讨论过后,这事不是你处理,就是我处理,生活难事若四件,两人各依专长领个两件去,事情就解决了。

未必一定要老是「一起解决问题」。

我笑着跟她说,其实依照我的看法,一对伴侣如果都忙,比一个很忙、一个很闲好很多。两个人各奔理想互相扶持,也比其中一个人牺牲自己理想成就另一个人圆满很多。

忙,可以体会人在江湖确实有无奈,不会有空来抱怨「你都没时间理我」「你都不在乎我」「你都没把我摆最前头」,反而能够互相体谅,分担家务;两人各有理想,在一个人遇到挫折时可以真正得着安慰,至少家庭经济还有一人撑着,在自己想走的路上,人生的成败功过自己负责,会活得甘愿些。

一个自认为是牺牲者的人(尤其是现代男女),想要不抱怨、不觉委屈很困难,当他说「我为你牺牲这么多时…」感情路要平顺,更困难了。

如果你的另一半让你看鸟……


如果你的另一半让你看鸟……

正月初,我和大卫一起回农村老家。一天下午,我们拎着垃圾出门,将其倒在村口的垃圾桶里。往回走时,经过村口的几株老树,大卫忽然停下来对我说:“你看,那里有一只小鸟!”

“在哪呢?”我停下来,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在那里!”他伸出手指,指了一个方向。

“哪呢?”我没看清又问了一遍。

“就在那,停在树枝上,它的背部是绿色的,你看到了吗?”他回应我。

“哦,看见了!”我看见那只鸟儿了,很惊喜。

它站在比较低矮的一截树枝上,正在歪头晃脑,背部墨绿色的羽毛一直延伸到翘起的长尾巴上,腹部的羽毛则是金黄色的。富有光泽的羽毛,东张西望的脑袋,使它显得十分漂亮,灵动可爱,而且它的叫声非常悦耳。

我们俩静静地站了一会,一起欣赏这只叫不上名字的小鸟。很快,它有些笨拙地飞到了泥地上。也许它是一只刚刚会飞不久的小鸟吧!紧接着鸟儿飞到了小河边,然后消失不见了。那时那刻,我们的心中充满着美好的情愫,在回去的路上讨论这只鸟是什么鸟,它是不是一只年轻的小鸟,它的叫声真动听。

后来的几天,每当想起这件小事,我的心里还是很愉悦。

几个月前,我和大卫一起去杭州旅行。在灵隐寺附近的山坡上看到一只小鹿,那时我先发现了那只小鹿,非常兴奋地指给他看。第二天我们一起徒步,从灵隐天竺三寺出发,经过龙井村,走过九溪十八涧,那这一路空气新鲜,风景秀美,有树木、溪涧、茶园,也有亭子和寺庙,我们当时的心情也非常愉快。

昨天是元宵节,吃过晚饭之后,我们一起去逛超市,想要买一点汤圆,然后再买一瓶之前喝过的桃红葡萄酒。

买酒时,他拿起一瓶酒,问我:“上次喝的是这个吗?”

我答:“不是很确定,但是价格好像差不多。”

他说:“我记得酒标好像是一样的,那我就拿这一瓶了?”

“好的,就这瓶吧!”我答。

回家之后,我们吃了几个汤圆,然后泡了一壶茶,聊了一会天,带着愉快的心情入睡了。

这些虽然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点滴的小事,一点也不浪漫,但是正是这些小事构筑了我们之间亲密的情感关系。我们在这些小事上的体验和感受往往代表着我们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

观察我和大卫的相处状态(我想长期观察别人的相处模式也没有机会啊),让我更加理解“婚姻教皇”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教授在婚恋教科书中所写的内容。他在《幸福的婚姻——男人与女人的长期相处之道》一书中写道:

在我们爱情实验室录制的所有片段中,没有哪个录像片段会让里面的人获得奥斯卡奖。我们存档录像里全是这样的景象:丈夫朝落地窗外看,说,“哇!看那艘船。”妻子从杂志中抬起头来说,“是啊,还记得吗?它看起来像我们去年夏天看到的那艘纵帆船。”丈夫“嗯”了一声表示同意。

你可能认为,没完没了地看这些录像是极其无聊的事,但是,我的感觉恰恰相反。当夫妻们经常以这种方式聊天时,我肯定他们的幸福婚姻将会持续保持下去。这些简短的交流,实际上说明了丈夫和妻子正在进行沟通,他们正在向对方靠近。

戈特曼在西雅图建立一个爱情实验室,类似旅馆的房间,让夫妻在这个房间里生活,观察他们一举一动。这些夫妇们就像平时去度假一样在旅馆里做饭,打扫,听音乐,吃饭,聊天,走动等等。他通过观察夫妻之间的交流,就能够在5分钟内预测他们未来的婚姻是否幸福,准确率高达91%,而他做出预测的关键在于:夫妻之间的回应。

当丈夫看到一只小鸟时,他或许会对妻子说:“看,那里有一只可爱的小鸟。”这时他就不仅仅只是想对这只鸟作一番评论,他其实是在想得到妻子的响应,希望妻子表露出兴趣或支持的态度,从而通过这只鸟使彼此之间产生“联结”,哪怕这个“联结”是那么的短暂。

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景中,你有两个回应的选择:要么把头转向你的另一半,要么别过头去。是转过头去,还是别过头去,你在这样的小事上做出的选择,揭示了你们夫妻关系的健康程度,同时你的选择往往也影响你们夫妻的关系。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给予重视。

在研究实验中,那些六年后离婚的夫妇,他们之间发生“回应式联结”的几率是33%,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情感互动只有30%促进了亲密关系。而那些六年后仍在一起的夫妇他们的“回应式联结”则高达87%,也就是说在90%的情况下他们满足了配偶的情感需求。

在做婚恋咨询中,有很多婚姻不幸的女人跟我抱怨,她们的丈夫是如何不回应自己的。比如有一位女士想和丈夫谈谈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一天吃完晚饭后,问丈夫,你觉得我们的关系怎么样?这位丈夫先是低头玩着手机沉默不语,然后以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回应她“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你别想太多。”

有一位女士告诉我,她的丈夫没有经营夫妻关系的概念,在追求她的时候会积极回应她的需求,一旦结婚,就觉得万事大吉,妻子好像一个物品一样被摆放在家中,经常不闻不问,一心只注重事业的打拼。每天都加班的他,妻子想见他一面要等到半夜。每次她给丈夫打电话,无论跟他分享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他总是回应得很冷淡。就算两个人好不容易有时间外出度假,她和丈夫说话,丈夫也是敷衍一两句后继续做自己的事情。两个人的沟通越来越少,于是夫妻感情出了问题。

后来,她提出了离婚,导火索是因为一次点菜。他丈夫在点菜时点了宫保鸡丁,然后问她,你怎么不吃?其实之前她已经告诉过丈夫多次,她吃花生会过敏,但是丈夫却好像从未记在心上。

柏杨说:人间的悲剧,可以说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没有一桩不使人伤心落泪,仔细考察原因,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喜剧可能刹那间发生,悲剧往往是累计的,尤其是人伦悲剧,差不多都需要长时间的培养,造孽造够啦,才结出果实。

所有的分崩离析非一日之寒,当然,所有的幸福快乐也非理所当然。亲密关系的幸福快乐要靠经营,而经营夫妻感情的关键则在我们是否关注我们的另一半,是否积极回应我们另一半的需要,当Ta向我们发起联结邀请时,我们是靠近还是远离。

早上醒来,当你的另一半对你说:我昨晚做了一个噩梦。你是把头转过去问:是什么样的噩梦?还是把头转开,选择不回应或者敷衍了事。

当你的另一半指着一张风景很美的照片对你说:我们以后去这里旅行吧?你是把头转过去说:好啊,看起来这地方很不错,但这是哪里呢?还是把头转开,或者干脆说:别烦我玩游戏!

当你的另一半对你说,下班后顺路帮我去取干洗的衣服吧!你是把头转过去说:今天我会很忙,担心会忘记,到时你再电话我提醒一下。还是将取衣服的事情忘记得一干二净,直到回家才想起。

……

你在这些小事上的选择决定了你们是彼此靠近还是彼此远离。

在这些小事上,当你选择把头转向另一半,对你的伴侣做出回应的时候,你其实就是在用心经营你们的关系。幸福与不幸福的婚姻关系的不同在于,前者明白一段良好的关系是需要用心经营的,后者则没有这个的概念。

你的每一次积极回应都是在为你们的关系进行爱的存款,让彼此的关系越来越靠近。当爱的存款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们的情感关系也因彼此的联结而变得稳固,富有温暖,迸发出浪漫和激情。

当面临着严重的生活压力或冲突时,你们的感情储蓄就能起到缓冲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的感情经得起风吹雨打,而有的人的感情却经不住任何的风吹草动。

许多人认为找到对的人就能一生幸福,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最合适最登对的那个人,想要婚姻幸福,选择固然重要,但懂得经营亲密关系才是王道。将我们和另一半连接在一起的秘诀不是优渥的经济条件,也不是自我牺牲的付出,更不是浪漫节日、烛光晚餐、海边度假,而是在每一天的日常琐事中彼此靠近。

如果下一次你的另一半让你看一只鸟儿,请记得听Ta的话,好好和Ta一起欣赏那只鸟。

我们为什么总是嫌弃另一半?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夫妻理解了一件事:朝夕相处是很可怕的,有律师预告说,疫情之后,结婚率会创新高,离婚率更是。

正所谓开始时“异性即相吸”,疫情后,最终变成了“他人即地狱”。

网友@梧桐树留言说,那个瘫在沙发上只知道玩手机的男人,我1秒钟都忍受不了了。

在我为买不到菜而发愁的时候,我老公在家就像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少爷,提出了在家吃泡面还能抗半个月的建议。

每天吃完饭,他就往沙发上一瘫,继续抱着手机玩游戏,肚子上的肥肉更是让我看到就生气。

以前还能眼不见心不烦,现在,关在家里,避都没法儿避。抬头是这厮,低头还是这厮,天天都想爆炸。

生活中,总有某些时刻,我们会忽然特别嫌弃或者讨厌你的另一半,只不过疫情闭关给夫妻创造了更多相处机会,当24h朝夕相对,加剧了这种嫌弃。

在亲密关系中,会嫌弃对方不回消息、不洗碗、玩手机、赚钱少、长得胖。

我们嫌弃一个人,本质上来说,就一个原因:你为什么看不见我,你为什么不主动关心我,为什么不主动理解我。

当我在嫌弃你玩手机的时候,实际是嫌弃你为什么都不理我。

我这么失落你居然还怡然自得玩手机,太生气了。当我嫌弃你长得胖,实际上是嫌弃你为什么不愿意为我改变。

这其实是因为,“自我分化”不足够导致的,自我分化是心理咨询中的一个概念,用来形容一个人心理上的独立性。

一个“自我分化”足够的人,不仅能够在感情上跟别人接近,而且能够做到不被别人的意见、需求和评价所左右。

但对于人生经验不够丰富、“自我分化”尚未完全成熟的人们,想法、感受和行为则会很容易被别人的评价、需求和意见所影响。

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不开心和不幸福都应该由其他人来负责,比如说伴侣的缺点。

所以,他们也容易对伴侣产生不切实际的预期。就像奇葩说另一位辩手所说,“爱情里真正伤人的不是两个人出现的那些嫌隙,而是那些莫须有的想象和怀疑。”

当我们明明相爱,却又在嫌弃另一半的缺点时,不妨先考虑一下,是否我们对彼此的“预期”都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一直说爱情里需要信任,信任的结果不是呵护和忍耐,是勇敢。

勇敢地面对自己期望的落空,勇敢面对自己和伴侣的不完美,勇敢的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当你开始嫌弃你的伴侣时,不妨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地点、灯光下,两个人约好进入一场自由讨论。

此时只用来沟通双方的期望、明确彼此的边界,共同确定一个遇到冲突的解决方法等等。

美好的爱情不是没有裂痕,而是满是裂痕却没有崩开。

什么样的另一半难得


我身边好几对谈了好几年的情侣。

他们的特点是,可以讲出对方所有的毛病,讲出两个人之前为什么吵过架,又以怎样怪异,或者让人啼笑皆非的方式和好。也会无奈地讲“要是ta再怎样怎样就好啦”,但只是讲讲,转头进了商场,还是会张罗着给对方买衣服,比如,“他缺一件polo衫,他不喜欢太花的,你帮我看看这件怎么样”。

两个人的人生,自然而然地、历经磕绊地、却依旧没有任何疑惑地联系在一起的样子,有点儿迷人。

会散发出“我们就是那种要happy ending的男女主角”的气质。

想了下,什么样的另一半最难得,其实就是这样的。就是让你“心安”的。

开头讲到的那些情侣,嘴里不管怎样描述另一半,那种甜蜜,那种“我爱他他也爱我呀”的情绪,还是能“很快地被外人察觉”。

我以前对一段感情不自信时,反而不会在别人面前讲,“他让我多么多么sad”。别人夸我俩看起来“天生一对”,说“被他喜欢是幸运”时,我会笑着随便回点儿什么,让人觉得我很认同。

我交过一个你永远不知道他有多少亲密女性好友的男朋友。他很好看,发照片给我时,我朋友在旁边起哄,说“好羡慕你呀”——而我根本没办法告诉朋友,其实我都不知道在他眼里我还是不是他女朋友。

真谈了很好的,很让人放心的恋爱时,我成天开玩笑,说我跟我男朋友每天在家里相互“diss”,你这里这里不行,哎那你这里这里也不对啊,没到吵架的程度,单纯是,知道我们俩很相爱,很相爱啦,所以嘴巴上讲什么,真的是其次了。

都说女孩子爱问“爱不爱我”,但其实男孩子也一样想知道啊,人在感情里,总是不断地在找一种“确定”的东西,双方都是。

有句话很对,心动不难,心安才难。

“心安”需要很多。需要“只爱我”的笃定感,需要尽力的陪伴,需要很多温柔的细节加以填充……很长时间过后,那个你喜欢的人,才能在你的心里,有个“被扎扎实实地包裹着”的位置。

有些恋爱是,你难过时可以哭着打电话给对方,详详细细讲是为什么事儿在哭,对方怎么安慰倒很次要了,你需要的是,你知道你可以打过去,不怕被对方责备,不怕这样“显得自己太脆弱”——需要的是这样的“知道”。

写出来不像稀奇事儿,但对有些恋爱来说,“不可以”。有些爱意给人的感觉是,像“橱窗里那件买不回来的衣服”,总是担心有一天彻彻底底找不到它。

我23岁了,我很确定自己在感情里需要什么。需要“心安”。或者说,需要“妥帖”。

“妥帖”这种感觉很难形容,人和人之间的氛围,针锋相对的没那么多,要喜悦要热闹时,也总遇得到有人出现,但“妥帖”……反正我喜欢过的人里,只有一个人给了我“妥帖”的感觉。

那种感觉是,你知道他会“看着你成长”的。你现在的日子里,偶尔的drama,低沉,鸡飞狗跳,都不会阻碍你们的互相陪伴。

你当然不是什么都能做好,他也是,他知道你所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比你还要清楚你的缺点,而对你来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哪里很好,哪里不,你早就明白——没有盲目的迷恋,没有“不了解”带来的美化滤镜,是真正地知道了,“这个人是怎样的”。

但你确信他比谁都要有你看重的品质。而且,你跟他在一起时的,“舒适的感觉”,没能在别人那里体会到。

这些,就是“心安”了。

有些恋爱是,两个人关系确定了,但总让人觉得“不坚固”的。你总能找到一些事儿让自己对这段关系失去信心——有时甚至都不是这些“事儿”很怎么样,是本身你就没有在这段关系里得到“心安”,没有“只爱我”的笃定感、尽力的陪伴、很多温柔的细节。

要是“心安”的话,你其实不会那么敏感。

我遇到过那种“当然喜欢他啊,但……”的关系,体会是,好累哦,“不想有第二次了”。

我想拥抱的,还是能让我“心安”的人呀。

-END-

做更好的自己,也对另一半心存期待


做更好的自己,也对另一半心存期待

曲玮玮

我有个学姐,一直单身的原因比较奇葩,但的确代表了一类人。

事情是这样的:

有天约她喝下午茶,她说好像找到爱人了,两情相悦的那种。我脱口而出说“那就在一起呗”,她托着下巴皱眉摇头,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

从大学开始就没人见过她谈过男朋友,久之有了一个光鲜而诡异的名号叫“单身花式虐情侣协会会长”。

她常拿刘瑜那句话说:“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她好像没有寂寞的时候,永远精力充沛跑在时间线上,管理学校的五星社团,课余学西班牙语学钢琴,做实习做学术项目……

后来她到外企工作,虽然忙得要死,但早上变着花样给自己做“一人食”,什么芒果布丁、龙虾饭、关东煮……碟子都精致得很,每天摆盘要花上好几分钟,米饭甚至专门搭配紫菜做成小熊猫图案,照片发网上肯定不少人zan。

每周风雨无阻去健身房三次,腰细臀翘,马甲线慢慢明显。

周末接客片单给别人拍照,跑马拉松,做西班牙语助教,准备考钢琴十级……时不时深夜发微信告诉我说:“老娘要去学拳击”、“玩摄影玩大了太忙要招助理”、“打算一个人去一趟菲律宾”……

在学校她看到情侣站在公寓门口搂搂抱抱,通常是不屑一顾地“哼”一声,抱着书甩着小马尾辫儿走掉。

工作之后看到有人在地铁站秀恩爱,她捏紧包带,更加笔挺地站直,看着地铁玻璃门上妆容精致的自己,轻轻一笑。

刷朋友圈刷到情侣傻傻对镜头自拍秀恩爱,她呲牙点一个zan,一种“两人庸俗得没救了 ”的表情。

我曾误以为这只是酸葡萄心理,真正了解她才知道,她是发自内心地骄傲。

为单身而骄傲,为自己没有被空虚和孤独笼罩而骄傲。

为自己保持自由,不依靠男人依然生活得丰盛满足而骄傲。

她常在朋友圈发状态,说如何做到一个人欢天喜地去咖啡馆看书,端坐在情侣中间看电影,一个人吃热气腾腾的火锅,一个人出门旅行。

当年在她学校做单身花式虐情侣协会会长的时候,凭借多年单身经验和满满正能量,开导了一个个空虚寂寞冷的姑娘。

当自己完全能取悦自己,一个人活得更有趣更有价值的时候,为什么需要另一半呢?

她劝单身的姑娘不要盲目陷入感情,劣质的恋爱是消磨,是负担。与其这样,不如充分和自己相处,每天过得充实享受。

与其说她享受这个过程,不如说享受与孤独抗击的状态,这是赢的状态。

她可以把自己“悲壮”的故事说出来,告诉姑娘们说,看,我也是单身,我战胜了孤独,活得那么精彩,你们为什么不可以?

她曾经跟我分享过对未来男朋友的期待,要求之高繁琐之极让我自叹不如,“必须会用口琴完美地吹奏星之所在”这都是什么鬼。后来大概她又见过大世面了,要求越来越高,男朋友差不多要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才行。

提及刚遇到的这位先生,她说:“他真的挺完美的,长相工作才华就不说了,连早上去广场陪我抖空竹这样的要求都能满足!”

噗嗤,所以。

即使她找到了相对完美的爱人,她还是不敢“谈恋爱”。

有了男朋友,事情就不一样了。她可以依偎在一个人身旁,有一个人的空间,同时又能召唤另一个人陪伴,和他分享喜怒哀乐。

她不再需要一个人承担整个世界的压力,不能再倔强地站在秀恩爱的情侣中间,挺直胸膛告诉自己没有男人我能活得更好。

作为战士的征途终结了。她抹掉肩上啼血的残阳,收起残破的盾牌,脱下盔甲换上长裙,躺在公主床上,靠着软绵绵的抱枕,投奔到温柔的世俗中去。

她认为这是在向甜蜜妥协,是对孤独的背叛。

左右为难。

就是有这样的人。

一个人充实地活着,骄傲地和生活较量。一个人吃饭旅行,一个人换灯泡修下水道,一个人读书写作看话剧做烘焙,一个人度过漫漫长夜走过空旷长街,孤独从来不会把她们打倒,甚至说,她们很难感觉到孤独。

默默做更好的自己,同样对另一半心存期待。当另一半真的出现在她们面前,她们反倒无措。

她们在一个人的队伍中行军太久了,单身会上瘾的。脱下盔甲换上长裙,哪是那么容易的呢。

微信上认识另一半靠谱吗?


微信上认识另一半靠谱吗?

雨薇和她的白马王子迈克是通过微信“摇一摇”认识的,这是她初坠爱河时经常炫耀的一件事。

当时一旦有人问起她们的相识过程,我就想抢答出那些被雨薇说了无数遍的说辞“那是一个普通的早上,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喜鹊在枝头叫,我受到一股无形力量的召唤,拿起手机轻轻一摇......”

我见过迈克同学,那是一次朋友的生日宴,雨薇挎着他的胳膊出场,一脸的幸福和甜蜜。

挺好的一个男孩,文质彬彬,干净阳光。席间一直在给雨薇夹菜,看得出来挺会照顾人。

缘分这个东西真是奇妙万分。它能轻而易举的让原本陌生的两个人产生交集,演绎一段故事或是一世纠缠。

在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方式的高调秀恩爱,狂虐单身狗一段时间后,雨薇竟然收手了。

就在大家纷纷猜测她是突然良心发现,还是担心太高调被暗暗诅咒时,我们惊讶的发现她对于怎么和迈克认识的说辞也变了!

“我们是朋友介绍认识的。”她脸不红心不跳的回答。

阿雷本来准备学着雨薇的腔调和神色给新交的女朋友演说下那段曾被我们玩坏、“摇”来的爱情故事,听到雨薇的回答,他诧异的瞪了下眼睛,很自觉的转移了话题。

真是莫名其妙,一段天作之合的缘分非得说成是俗套的“朋友介绍”。

后来得知原委后,我真想冲到雨薇面前指着她骂一声“作”!

得知女儿的男朋友是网上认识的,雨薇的妈妈也是爱女心切,担心她受骗,随口提醒了一句:“闺女长点心眼,网上的人都不靠谱,多了解了解,别让人骗了!”

这本是出自一个母亲正常的爱护和疼惜,担心自己的孩子遇人不淑,这无可厚非。

不曾想,雨薇从此却有了心结。她越琢磨越不对劲,越想越觉得妈妈说的有道理。从此心神不宁,诚惶诚恐。

她会神经质的搜罗网上那些“女孩被网友骗财骗色”、“微信摇出不靠谱男友”等消息拿给我们看或是截图发到群里。

“迈克靠不靠谱你感觉不到吗?我觉得他挺实在的。”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在群里问她。

“他靠谱?靠谱还玩“摇一摇”吗?靠谱还需要从网上找女朋友吗?”她立刻反击我。

“那你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他的,你也不靠谱?”

“那当然不是,我就没玩过几次。”

我不想再反驳,人真是奇怪的动物,同样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对方做了就是十恶不赦。我也不想点出,她否定迈克其实就是在否定她自己。

一对恋人,认识的方式或许有无数种可能。靠不靠谱,合不合适,能不能在一起,难道不是该由相处时的观察和感觉决定吗?

原本以为雨薇纠结一段时间就会幡然醒悟。没想到的是她居然变本加厉,始终走不出那个坎。

她逼着迈克详细的说出曾经玩过几次“摇一摇”,见过几个女孩,为什么没走到一起。

她让她的男朋友列举出二十条选择她做女朋友的理由,每条理由必须具有说服性,至少能够说服她。

她经常会梦到迈克背着她玩“摇一摇”,和摇到的女孩约会,然后自己哭醒。

她经常不定时的电话查岗,每天翻看男朋友的手机,试图翻出点他花心的证据。

若不是真的爱她,迈克怎么可能忍受和包容的了?

我也从不怀疑雨薇是爱迈克的。或许就是因为太在乎,才会害怕,才会如此担心吧。

虚幻的是网络,不是爱情。网上那些负面的消息和报道,多半是在第一次见面或是了解并不深的时候就发生了。

我相信一定也有很多恋人通过网络的缘分走到一起后,白头偕老,幸福一生。

认识方式只是最初把两个人联系起来的纽带,一个途径而已,何必如此较真?

最终是雨薇提的分手,她终究没能战胜自己的心魔。曾经让她引以为傲的邂逅方式变成了一根尖长的刺,扎在她的心里,时时刻刻折磨着她,最终吞噬了她的爱情。

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她开始频繁的相亲,也都无疾而终。

得知迈克订婚的消息时,我们正在后海滑冰。她停下脚上的动作,攥着手机发了会呆,最后幽幽的问我:“你说他们会是怎么认识的?”

“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一点也不重要!”我回答。

这大概是我见过最为可惜的一对。她们分开不是因为性格不合,不是因为父母反对,也不是因为一方出轨。仅仅就因为相识的方式带有不靠谱的可能性。

鉴定一段恋情靠不靠谱,主要是鉴定一个人靠不靠谱,鉴定这个人和你合适不合适,对你踏实不踏实,忠诚不忠诚。

而一个人适不适合和你恋爱,对你怎么样,主要取决于他固有的现实条件和是否对你有感觉。这和怎么认识你的,哪里邂逅你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表妹和他的男朋友小刚是在夜店认识的。彼时自考失败又找工作受挫的表妹到夜店自嗨,遭遇图谋不轨的猥琐男搭讪和纠缠,被拒后猥琐男仗着人多便开始拉拽。

俗套的英雄救美,俗套的故事开端。可是他们却爱的甜蜜,爱的专一。

他们从不隐瞒最初相识于夜店。每次回忆起那天,表妹都是一脸的甜蜜。她说小刚打猥琐男那一拳时,帅呆了,酷毙了。

她大概根本就没有考虑和纠结过那天小刚为什么去夜店?之前是不是经常去?会不会是个情场浪子?

小刚同样也没有怀疑过我表妹是不是喜欢泡夜店的“不良少女”?是不是想去那里邂逅有钱人的“物质女”?

他们都是聪明人,知道对一个人的认识要靠眼睛和脑子,而不是靠耳朵和想当然。

反对的声音一定是存在的,因为最初时外人并不了解你的恋人,他们只能通过惯性的思维和世俗的眼光来看待他。

听闻我表妹和她男朋友是在夜店认识的,很多人都诡异的笑笑,表情意味深长。

尤其是我的一个亲戚,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伤风败俗,奇耻大辱。他声情并茂的控诉那些爱去夜店的人是怎样的生活糜烂、放荡不羁。

他甚至恶毒的断言,我表妹的这段恋情绝对走不到最后。

表妹和小刚相视一笑,牵着手走开,根本不予理会。

相恋之后他们的确约定以后尽量少去夜店,主要是考虑到健康和安全。不过每一年的那一天,他们都会去最初相识的那家夜店玩个痛快,纪念他们的邂逅。

表妹在今年五一订的婚。她对正遭遇全家人催婚的我说:“姐,我觉得适合你的那个人此时正躲在人群里思考该以怎样特殊的方式出现在你身边。”

说一个人不靠谱,我信。可能他确实总是做出一些不着调的事。

说一段感情不靠谱,我信。或许两个人压根就不合适。

但是,若你说两个人认识的方式不靠谱,我就会反问你:“什么样的认识方式才是靠谱呢?”

青梅竹马的爱情可能普遍被认为更靠谱些,究其原因主要是相互了解的多,给人更踏实更可靠的感觉。

知根知底、互不隐瞒的的确确是美好爱情的前提,但并非因果关系。你不能说因为两个人一起长大,所以他们就适合在一起,就更可能天长地久。这显然说不通。

决定一段感情靠不靠谱,除了相互了解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因素。

相亲靠谱吗?同学介绍靠谱吗?哪种邂逅方式最靠谱?恐怕就连最睿智的感情分析师也无法给出答案。

曾经有朋友问我,相亲网站靠谱吗?

我回答,相亲网站上有骗子,数量还不少;但也成就了无数对情侣,他们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一生相伴。

相亲认识也好,朋友介绍也好,自己邂逅也罢,不过是个认识的平台和途径而已。

不管两个人以何种方式相识,一旦决定在一起,大家的起点就一样。爱情的原则和幸福的因素并不会因为是何种方式相识而有丝毫改变。

相爱就好,合适就好,幸福就好。

只要结局是美好的,任何形式的邂逅都只是天赐良缘的开端。

- END -

花落颜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