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差的男人,不是出轨,而是……

差的男人,不是出轨,而是……

发表时间:2021-02-18

【www.qg13.com - 担心女友出轨】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差的男人,不是出轨,而是……,欢迎阅读与收藏。

前些天,一个学员问我:“伊姐,你说什么样的男人不能嫁?”

我想了想,告诉她:“家暴、吸毒、赌博的男人不能嫁。”

她有些迷茫的对我说:“我的男朋友没有家暴我,不吸毒,也不赌博,但是我还是不想嫁。”

接着她有些疲倦的讲述了她和男朋友之间的一些事。

01

她和男朋友在一起两年,去年过年的时候,不小心怀孕了,但什么都没有准备好,于是决定慢慢筹备,打算孩子生下来之后再领证、办婚礼。

刚开始,她的男朋友对她很好,也特别照顾她,甚至在她怀孕期间专门请了一个保姆做家务,让她能够安心的养胎,但随着孩子的降生,情况慢慢的就发生了变化。

作为新手妈妈,双方的老年人又没有办法帮忙,她每天都手忙脚乱的。本以为男朋友会体谅她,安抚她,可事实却是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也越来越奇怪。

有一天,孩子又哭又闹,还有点发低烧,她想要他聚餐之后快些回来,开车带孩子去医院。他一接电话,便很冲的问道:“又有什么事!”待她讲清楚后,他不耐烦的回答:“他一直哭闹,你就不能哄哄吗!找我有什么用!真是烦死了,我今天会应酬到很晚,你自己带他去医院吧。”接着就把电话挂了。

她老公在外面的风评一直很好,很会照顾人,对待领导会奉承而不露骨,对待同事有威严又不失亲切,平时相处过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如沐春风”,她不知道为什么老公在对待他人的时候能够和蔼可亲、面面俱到,对待自己却像仇人一样。

想想他对同事的可亲,对老板的奉承,再想想他对老婆“丑恶嘴脸”,这样的男人差得令人发指。

02

家是人心灵的港湾,而女人就是这个港湾的主心骨,好男人懂得用心去维护这一片平静的港湾,他们懂得尊重女人,呵护女人,让家成为最温暖、幸福的地方。

而最差的男人将女人和自己放在不对等的位置上,让她成为自己发泄怒气和怨恨的垃圾桶。

工作上受委屈了,不敢和同事争论,回家对着妻子拳打脚踢;

和外人有摩擦,胆小怯懦不反抗,回家就装出一副大爷样;

对领导上司阿谀谄媚,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却乱发臭脾气。

因为她爱着他,所以即使心里难受也不能生气;因为她爱着他,所以只能默默忍受言语上的暴力;因为她爱着他,所以活该受气。

把对方的爱当做挥霍的筹码,把家这个温暖的地方弄得一地鸡毛,这样的男人,即使在事业上再成功,也注定是一个失败者,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03

生活中真的有许多这样的“最差”的男人,他们没有出轨,没有赌博,但他们对待外人宽容和善,对待自己的家人却刻薄无耻。

嫁给这种男人的苦并不能够随意说出口,女人只能苦笑着,打掉牙齿往肚里吞。

这样的痛苦,比出轨还要难受一百倍。

男人出轨了,女人心就死了,对错分明,该找证据找证据,该离婚就离婚,快刀斩乱麻,长痛不如短痛。而和这样的男人生活,连快刀斩乱麻的机会都没有,因为看起来这些只是一般的夫妻吵架,只有自己才知道,他在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中对你的生理以及心理造成多严重的伤害。

离婚吧,他又没有犯什么特别的大错误,有些舍不得,不离婚吧,又很难忍受这日复一日的情绪倾泻。最后,只能将就着过,直到爱灭,心死。

延伸阅读

婚姻中可怕的不是出轨,而是…


婚姻最可怕的不是出轨,而是被琐碎和乏味慢慢的耗尽了耐心包容和倾听。你每天照常在他身边醒来,但是对生活和他却没有了期待,刚开始你还会觉得恐惧,但到后来,你变得麻木适应。这种婚姻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会让你觉得发生在你身上的这些,都是必然的。

我家附近住着一对年逾六十的老夫妻,我经常晚上出门散步的时候会看到他们。

两人的相处模式实在有几分别扭。基本不会同时一起出现,问爷爷奶奶去干嘛了,爷爷总回答不知道。

偶尔两人同时出行时,会看到爷爷在前面健步如飞,而奶奶腿脚不太方便总是落在后面,两人基本不怎么交流,爷爷时不时地回过头不耐烦地叫奶奶走快点。

有一次,我看到还是爷爷走在前面,奶奶在后面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都磕破了,奶奶在后面想叫爷爷停下,可是爷爷压根没听到,越走越远。

我上前把老奶奶扶了起来,她,一脸落寞,埋怨自己不小心,然后拍拍身上的土,谢过我后继续慢慢往前挪步。

看着她孤独而落寞的背影,突然让我心生悲凉。老伴老伴,只有老,没有伴。

其实这样的相处模式在中国式婚姻里并不少见,夫妻双方缺少情感交流,两人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倒是也能安安稳稳一辈子。

只是这一辈子的婚姻里,少了太多温情和感动,更多的则是无奈和心酸。这一生,在名为婚姻的剧本里,两个人都在上演着各自的独角戏。

A女士最近在和老公闹离婚。

A在职场上被同事使了绊子,不得已而辞了职,心中颇受打击,回家想和老公倾诉一番。

结果老公一脸嫌弃,抛下一句“还不是因为你自己蠢?”

她的心一下凉了半截,她在厨房切着菜,一边偷偷地抹着眼泪。败在职场她无话可说,但亲密爱人的冷言冷语,实在让人难过。

有一次大家一群人出去玩,A和她老公也在。在车上的时候,大家都是一对一对夫妻坐在一起,有分享一副耳机听歌的,有谈笑风生的,有一起吃零食的,大家都挺愉快。

只有A和她老公全程几乎一点交流都没有,她老公一直拿着手机低着头打游戏,完全无视了A的存在。

A觉得尴尬又冷清,就和她老公说:你看看人家氛围都多好,你游戏什么时候不能打呢,不能和我说说话交流交流么?

她老公冷着脸说:都是老夫老妻了,有什么好交流的?真矫情。

A的老公就是典型的聋哑瞎式伴侣,他的心没有“听力”,接收不到妻子的信号,捕捉不到她的需要,自然也就不能给她回应——她无助时不懂拉一把,她沮丧时不能给慰藉,甚至她万念俱灰时还要踩一脚。

A哀怨地说:“跟他过日子就像在跟块会喘气的石头过日子,把日子都过死了。”

婚姻里最怕的就是这种“聋哑瞎”式伴侣。

婚姻里最艰难的时刻,不是你风华不再、我容颜老去,而是我们不懂对方真正要什么。我对你极尽苛责,你对我极尽冷漠。初心尽失,情爱耗散,最终竟沦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些男人,在社会中打马扬鞭,左右逢源,耳听六路眼观八方,脑子嗖嗖转。

可一回到家,面对朝夕相伴的老婆,他们立刻关掉一切沟通方式,智商情商大幅下滑,变成一个又聋又瞎又哑的活物。她说什么他听不见,她做什么他看不到,她希望了解的他只字不说。

可是女人在婚姻里,往往有着比男人更高的精神需求。

当她问“这件新衣服好不好看”时,其实是在跟男人分享喜悦,希望男人能赞一句“真好看”,而不是随口嘲讽“瞧你这一身赘肉”。

当她说“今天上班好累啊”时,其实是想和男人撒娇,希望他能给予她心灵上的慰藉,说一句:“你辛苦了!”而不是无情地回击“谁上班不累啊”。

婚姻的确是会逐渐归为柴米油盐,平淡如水的生活。可是生活是要有激情的,婚姻也需要有调味剂。

就像女人在枯燥的婚姻中期待情感交流、精神互通,如果这些全部无法得到满足,那么女人必然会深感困顿。

这不是矫情,是婚姻中客观存在的问题。

男人总是抱怨女人又爱啰嗦又爱抱怨,实在讨厌,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意识到女人想要的是什么,明明不过是一个认可、一句体谅话,他们都吝于施舍。

恶性循环下,婚姻渐渐进入僵局。

原本应该是生活中的伴侣却同床异梦,柴米油盐的生活再寻不到半点共同话题。

其实两个人能结成夫妻,起初多半是情投意合的。你愿意,我也愿意,所以才把生命连在一起。而且,也都希望未来两个人的日子能比一个人的时候更加美好。

可是为什么那么多夫妻,越过越苦越过越糟,从紧密一体走向分崩离析?

问题不在于时间消磨了爱情,而是在爱情消散的过程中,你们没有建立其他的感情连接。

任何长期关系,若想牢固美好,都必有一个前提:关照对方的意愿。

我发出的信息,你懂得努力接收、积极回应。这样,我们才能在漫长的合作里,始终懂得彼此,相互扶持,彼此迁就,就算走很远的路,也依然同心同德,甘苦与共。

真正优质的婚姻,懂得给彼此精神上的满足感,我成功时,你给予掌声;我沮丧时,你提供慰藉;我怯懦时,你多多鼓励;我孤单时,你给予陪伴。

这样的婚姻,才会真正地幸福而长久。

感情中遗憾的不是分手,不是出轨,而是……


我听过很多人在分手后都会说: 要是当初没在一起就好了。 就好像感情如果不走到终点就失去了所有的意义。

在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失望和痛苦的结果面前,初见时的美好不重要,经历过的心动不重要,感受过的惊喜不重要,彼此参与过的人生也不重要。

我读大学的时候,班里有个很优秀的女孩子,她喜欢上同系的一个男生,男生对她也很有好感,追了她很久。但直到毕业两个人都没在一起。

因为这个女孩子老家在几千公里外的南方小城,她从大一就决定毕业要回去,但她喜欢的那个男生是当地人,她觉得与其毕业分手,不如干脆不要开始。

毕业后女生按计划回了老家,男生留在当地工作,听起来像是用一段清浅的同窗情谊,避免了毕业就分手这样的重大难题。

可是女孩子回老家后一直没恋爱。几年后那个男生结婚,在朋友圈发了电子请柬,女生在下面点了一个赞。那天凌晨,这个几乎不发朋友圈的女生分享了一首歌,是刘若英的《我曾爱过一个男孩》。

当时我一直在想,如果他们曾经在一起过,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可能?会不会两个人足够适合,适合到一个人愿意迁就另一个人留在对方的城市?会不会哪怕最后分开,多年后提起对方,也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一切感到释怀,而不是为没有发生的一切感到遗憾?

我们总以为分手才是最大的失去,却没意识到,感情中最遗憾的是错过,因为错过就意味着连失去的资格都没有。

我认识一个姐姐,她32岁那年离婚,带着一个4岁的女儿。白天她要拼命工作挣钱,下了班要读着绘本哄女儿睡觉,家人催她相亲,介绍给她的无一例外都是离婚也有孩子的中年男人,好像她的归宿就只能是找个相似境遇的人,搭伙养育孩子,凑合过完一生。

可一次机缘巧合,她认识了一个小她8岁的男生。男生比她想象得要成熟,也很有才气,两个人很聊得来,那场恋爱还没开始就危机重重,选择在一起是两个人共同的冒险。

尽管没人看好,但那段感情持续了两年多时间。他们谈到了如何说服家人朋友,谈到了何时结婚,谈到了怎么抚养小孩。

后来他们的确说服了很多人,但当热恋回归平静之后,反而发现了很多不适合。和平分手后这个姐姐已经35岁了,很多人都说她的日子只会比从前更难。

可是她跟我说,是那段看起来不可能的感情把她从生活的谷底拉了出来。哪怕最后她依然是单亲妈妈,但那个陪她走了两年多的大男孩,却重新给了她好好生活的勇气。

从小孩子开始,我们就知道做事情要注重结果。衡量假期有没有用功学习,要看寒暑假作业完成的质量;

评价一个小孩是不是努力上进的好学生,要看他期末考试的成绩。长大以后,我们对很多事情的态度依然如此,成年人总能很轻易就给一件事情下出定义。

没考上心仪的院校,没实现年初的规划,没得到预期的结果,没走到最后的爱情,所有这些事情,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我们总能轻易否定掉全部,却丝毫不在意在这个过程里,自己有过的努力、感动、喜悦和数不清的获得。

感情和人生一样,遗憾的从来不是拥有过后的失去,不是用力爱过之后的告别,而是一切从未发生过。

后来只能装模作样的说服自己 现在这样也不错 ,只能靠虚构的 假如 来杜撰结果。我知道分手会痛,我知道爱别离很难,但不遗余力地爱过、痛痛快快地分开,总好过念念不忘,心有不甘。

婚姻残酷的,不是出轨,不是婆媳矛盾,而是这个……


最近在看特蕾西·麦克米伦的一本书。

关于两性心理学的,看得我悚然而惊。

美国人写的恋爱婚姻,绝不是我们的情感专家那么温吞水,他们直戳真相,犀利残酷得令你受不了。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我们常听见女人抱怨,我老公是个妈宝男,只听他妈的,不听我的,我生孩子,一个人带,一个人赚钱,他完全不管,他还出轨,他还家暴……

这种抱怨,我们看了都会愤怒,然后全体妇女同志万众一心地告诉她:你遇上渣男了。

但是,真相是这个女人遇上渣男吗?

不是。

特蕾西·麦克米伦通过大量的采访和数据告诉我们:他是渣男,只因为他不想对你好。

换言之,你的份量,不足以令他对你好。

以下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这个实验,我们姑且称为婚姻配对实验。

它来自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经济学家DanAriely的《TheUpsideofIrrationality》。

在这个实验中,工作人员找到100名志愿者,男女各半,在各自背后,贴上一个数字。

数字从1到100,代表他们的价值。

即,有人是1,有人是2,有人是3……有人是100。

然后,志愿者要自行去寻找一个异性配对,让两人背后的数字达到最大化。

结合后的数字乘10,就是两人获得的奖金数。

这就说明,假如99与100组成组合,获得的奖金是1990美元;

1与2组成组合,获得的奖金是30美元。

如此一来,大家为了利益,都拼命去向数字大的异性讨好。

99与100就成了人间中的红人。

大家都涌向他们,甜言蜜语,谄媚示爱,努力求合,百般承诺,千般包容,万般展现自身的闪光点,向99和100表达好感。

99与100享受着众人的爱与照顾,成了男神与女神。

他们不仅不用努力,反而得千方百计地拒绝他人。

与之相应的是10以下的人。

因为数字太小,他们无人光顾,孤苦伶仃。

不仅如此,他们还得使出浑身懈数,不断下降底线,去讨好他人,可惜收效都很小,甚至没什么收效。

实验从始至终,这种状况都存在。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自身价值越大,你享受到的善意、帮助、包容也越大。

一个人的自身价值越小,你承受的冷漠、攻击、蔑视也越多。

而更残酷的事实是,即使你承受的恶意再多,也不能改变你的处境。

你依然被忽视,被拒绝。

哪怕你千方百计寻找到一个伴侣,要么价值同样小,要么结合之后,剑拔弩张,因为种种原因争吵不休。

因为,你在寻觅过程中,承受了太多负面情绪。

你需要发泄。

于是,拍档就成了你愤怒的出口。

最后,实验人员总结说:

在婚恋的世界里,与其千方百计指责你的伴侣,不如反过身来,看看贴在自己背后的价值标签。

因为,你的遭遇,与你的价值相匹配。

你最亲密的人,也与你的价值相关联。

多么残酷的领悟。

原来,婚姻中一方的冷暴力、出轨、渣、懒、坏、毒、恶,许多时候,与对方有关,也与自己有关。

与对方有关,是因为这是对方的言行;

与自己有关,是因为这是你选择的人,你无法令他向善、向美、向而生。

他面对你,无意于成长,也无意于自律,更无意于好好与你相处。

一切都任性而为。

不仅不建设,反而在破坏。

积极心理学家塔尔·宾·沙哈尔说:

婚姻就是一桩买卖,婚姻双方通过这桩买卖获取幸福。

既然是买卖,那就有“待价而沽”、“看人下菜”等连锁反应。

你是LV,我自然珍惜如珍宝。

你是30块的伪劣品,我自然不重视。

特蕾西为了研究男女相处,她花了几年时间,做了大量关于两性关系的调查。

调查开始之前,她接到许多女性的请求:

特蕾西,去问问男人,是什么促使他们成成为好男人?

带着这些问题,特蕾西开始与各阶层、各年龄段、各个文化层次的男人交谈。

她发现,除非特例,绝大多数的回答是:

他们心里都有一个表,魅力、情商、收入、地位、文化、生活习惯……一一都有挂钩。

按照这个价值标准,他们会衡量每个遇见的女性对象。

远超标准的,他们会尽最大努力;

接近的,他们也会试一试。

否则,他们会很敷衍。也许会奔着一夜情、炮友、排遣寂寞的目的,打几个缺乏热情的电话,发几条随意的信息,又或者什么都不做。

即使因为种种外在原因,将就着结了婚,也不意味着他会改变,你们从此幸福。

遇见麻烦时,他会缺乏积极应对的动力。

他们会说:“为什么要听你的?我就这样!”

于是继续不作为,甚至会破坏,任由关系恶化,朝深渊不可制止地走下去。

沟通与行动本是拯救婚姻的法宝,但对于一个缺乏热情的人,什么法宝都成废物——他就是不想,而不是不会。

比如一个受访对象T,一个设计员,长相中等,算是人群中最为普通的一员。

他讲了自己的两段恋爱经历。

一段是与一个女招待。

女招待因为长年吃廉价食品,身材发胖,穿着不讲究。加上薪水也低,租住着地下室,圈子里的朋友也多数是底层人。她性格暴躁,缺乏耐心,言行都像动物般发自本能。

设计员在这段3个月的恋情里,脏话多得自己都出乎想象,甚至一度他向她大打出手,同时劈腿了她的闺蜜。

T不明白要尊重女友、关爱女友,不能劈腿么?

他当然明白。

但他没有动力去完善自己的言行。

“我没兴趣变好”,于是,他不变好。

后来,T离开了这段感情。哪怕女招待一直求他,“我们都好好沟通,都退一步”,也无法令他动容。

直到一年以后,设计员遇见了另一个女人。

一个中学女教师,自律而讲究,谈吐亦有魅力。她住在城中的高级公寓里,薪水亦稳定,活得精致而热情。

T竟创造了全然不同的交往模式。

变得体贴、包容、积极、有幽默感,成为女友眼中的好男人。

再比如一个受访对象C。

他的婚姻应该是许多人的翻版,妻子邋遢,发胖,没有工作,怨声载道。

他自己也不负责任。

孩子交由老婆,家很少回,一有空就去酒吧,参加各种聚会,与其他女人滚上床。

妻子自然更愤怒。

两个人于是天天吵个不停。

吵到后来,妻子开始酗酒、吸毒,事情一直朝着暗无天日的方向走去。

改变是从妻子工作开始的。

忽然有一天,她开始减肥,由140磅,减到了102磅,身材一瘦,整个人都精神又轻盈。

她重新进入学校,修习以前落下的会计学,然后谋到职业,在职场冲杀。

当女人颜值提升,信心增强,工作有了起色,经济能力今非昔比时,她获得了丈夫的尊重与爱。

C的心态发生变化。

他由内开始,想要改变。

他开始愿意。

他变得温柔,变得细心,能关照到妻子的感受,并满足她的需求。

他回家的次数多起来。

晚上啪啪的次数频繁起来。

他越来越多地带她去见朋友,加入自己的社交圈,骄傲地向人介绍:“我是我老婆。我爱她!”

一个美好的对象,能激发人性中的善。

(大家脑补一下刘亦菲和你在一起时,你身上会散发出多少圣洁的光芒)

而一个不自爱、不自尊、不自立的伴侣,则会诱导出人性中的恶。

(脑补一下某著名不要脸的丑逼和你在一起时,你会变得有多冷漠、烦躁和恶毒)

这也就是心理学上的两性吸引力法则的由来。

不是他本来是恶魔,是你无法令他成为天使。

不是她本来是bitch,而是你令她缺乏修炼成女神的动力。

婚姻很麻烦,相处很不易。这是一个必须修行一生的课程。

有人嫌累,问,人为什么要结婚?

这个答案,在前面的婚姻配对实验已经说过了。

因为有利益。

研究表明,已婚人士会挣更多的钱、更健康、比放纵的单身贵族拥有更优质的性生活、情绪更稳定、更长寿……

还会赢得更多尊重,社会信誉度也更好,犯罪几率更低……

当然,这些好处,是幸福的婚姻才专享的福利。

不幸婚姻中的人,不仅与之无缘,还会痛苦连绵不断。

那么,这时候你应该做什么呢?

你应该擦干眼泪,吞下脏话,收起想要刺死对方的刀子,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反思≠埋怨。

反思=理性的自我反省+勇敢的自我负责。

不是问对方,“你为什么这样对我?”

而是问自己:“我为什么会匹配一个这样的人?”

如此,你就会从怨妇,走向独立女性;从不作为,走向积极行动;从依赖成癖,走向主导自己的人生。

这,才是一个不幸女人真正的救赎。

婚姻中,怕的不是出轨,而是出轨被发现


萍姐最近遇到了一个问题。

萍姐今年56岁了。20XX年对她来说,是重大的一年,因为27岁的独生女儿结婚了。他们和女儿的公婆早就认识。成了亲家之后,相处挺愉快,也算是知根知底,门当户对。女婿的婚房,早就买好的,然后重新按照小两口的喜好,装修成了“性冷淡”的极简日式风格。

当初,孩子们去和设计师面谈回来宣布,他们要把房子装修成“性冷淡”风。萍姐和婆婆,两个人还私下讨论了半天,在这个“性冷淡”的房子里住久了,会不会真的性冷淡啊?那孩子什么时候生,二胎什么时候能抱啊?

终于等到装修结束了以后去验工,原来所谓的“性冷淡”,就是整个家都是白的和黑的,不过白的多,看起来倒是格外的素净。

现在年轻人的婚礼,真的是伤筋动骨,全民备战。又忙了几个月,婚礼终于结束了。第二天早上,萍姐习惯性地按着点起了床,做早餐的时候,才想起来,女儿不在家里住了。

这次不一样,不是去出差,不是去旅游,也不是去读书,是出嫁了,有了自己的家,就算再回来,也是自己有家的人。

一时间萍姐拿着第三副碗筷,站在碗柜前面出了神,心中空落落的紧。

这时候,有人从后面揽住了她的肩,老毅慢慢地说:“把家重新装修一下吧。你常常腿疼,咱们安上地暖。把厨房和饭厅打通,咱们得换张大桌子,等囡囡生了孩子,一大家子吃饭,才不显得挤。”

算下来,萍姐和老毅结婚29年了。人生真不经用,这明明还没使劲儿,就从小夫小妻,变成了老夫老妻。

他们结婚的时候,老毅是北京名牌大学分来的大学生,178,斯文文的,带着眼镜,风华正茂,仪表堂堂,一副前途无量的样子,在机关里一下子就变成了明星。

给老毅介绍对象的人,排着队。最后,老毅和萍姐结婚,真的有点大跌眼镜。

萍姐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领导,但是级别不是特别高;萍姐瘦瘦的,很文静,但是也没有特别漂亮,所以人人都觉得萍姐高攀了老毅。他们的婚礼不算奢侈,但是非常隆重。有一群姑娘羡慕嫉妒恨地看着,直咽口水。

老毅骨子里是个文人,不是混仕途的政客,他到底也没有一步登天,平步青云。这辈子和老毅在一起,就像是在徒步登山,有上坡也有下坡,有亲密也有疏离,不过总的来说还算是幸福,吵吵闹闹,相互挤兑,各自不服气,可其实越走越紧密,分不清楚你我,谁也离不开谁。

现在他们已经被人生磨合得举手投足,连说话方式都透着默契。太默契了,话都是半句半句的说,说了上句,就知道了下半句。

为人父母,前半辈子得努力地学习如何放弃自己,以孩子为中心地生活,而后半辈子则要把曾经放弃掉的自己再捡回来,学会独立。

装修公司是现成的,刚给女儿装完,他们算是老客户,还免了设计费。

装修老房子,问题不是钱,是收拾。到处都是东西。去年发的茶叶,前年别人送的红酒,五年前的包装盒,十年前的衣服,女儿小学的作文本,幼稚的字体写着:我的妈妈很辛苦……

按照女儿和设计师的意思,所有的一年以上没有碰过的东西,就可以直接扔掉了。萍姐坚决不同意,破家值万贯,这是她和老毅的人生,往事如烟,点点滴滴。

她请了一周的假,在家整理东西。她从卧室里面,老毅十几年前就不再穿的旧衣服口袋里,翻出一封信来。手写的,纸都有点泛黄了,开头写着“毅哥”。

这是一封写给老毅的情书,更准确来说是分手信,落款是雪颜,2002年7月17日。

这个雪颜文字功底不错,娓娓道来,夹着缠绵,看着让人伤感。萍姐捧着那封信看了又看,一字一句,一句一字地斟酌,有一种就地挖地三尺的灼伤感。

从字面意思上来说,老毅和雪颜是工作关系认识的,一见钟情,在双方都已婚的情况下,一起出轨。

这封信估计写在他们强烈争吵之后,老毅的态度是,他不想和雪颜分手,但是他不肯离婚,而雪颜想要离婚在一起,于是给老毅写了这封分手信,威逼利诱,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2002年,那年她39,老毅43,女儿12岁,在上六年级,要命的小升初。她正在陪着女儿,混天黑地地复习,结果老毅在外面浑天黑地跟人甜蜜幸福。她想到这点,气得直哆嗦,牙深深地咬紧嘴唇。

她努力地按照信上的时间拼命试图回想,可是时间太久了,现在,她甚至已经记不得老毅出轨前后有什么样的变化了,也不明白老毅为什么选择留下来?她真的是个心大的女人,神不知鬼不觉,后院的火着了又灭,春风一吹,连花都开了又落,她竟然都没有感觉!

老毅出差了,晚上回来。她一个人捏着信,坐到床上想,想着想着就睡着了,醒来天已经黑了。房间里面静悄悄的。她起身看电话,看到老毅给她发的飞机晚点,别等他吃饭的消息。

世界好像还是那个世界,只是没有人知道,她的世界已经底朝天。

除非这个男人有非常可以唯利是图的特质,非常有钱,或者非常有名,或者非常有颜,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性和爱很难分清。因为爱而有了性,因为性又生出爱,纷纷绕绕,纠缠不清。

但是对于大多男人而言,性和爱基本上是可以分开的。因为爱而性,因为性而爱,男人嘴上也许不会说,但是心里拎得清。

她并不知道在那场往昔中间,老毅到底是走了心还是走了肾,但是15年了,他们的婚姻还四平八稳地存在着,却是一个无法更改的事实,至少算是一点点的赢。

萍姐想来想去决定放弃,就让这变成一个飞散在风里的秘密。有时候,只要不去想,就可以装做什么都没有发生。

事实上,就算当初老毅真的有点爱情,但是到底有多少男人在奸情暴漏之前,自己决定能够抛妻弃子,尤其还要放弃在机关里的仕途和稳定的人生?

事实上,如果当初老毅不是有个小官儿,有点小权,手里攒了点儿小钱,怎样的女人能够想到,在奸情暴漏之前,抛夫弃子,放弃自己的名声和清誉,飞蛾扑火,只为了自己的爱情?

人生中的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倾尽所有,为了拯救我们纯洁无上的爱情,其实在爱上之前,金钱,势力,能力和资本,这些进不了爱情的场面的现实指数,都已经被计算进去了,每个人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只要能做到不损人利己的,都已经是个好人。

你可以说这简直就是,三观不正。

三观很正的婚姻,应该是一生一世,守着一个人,只要变心就是畜生。其实对于异性的思慕走到哪一步才算是变心?管小鲜肉喊老公?还是看着韩剧,意淫?

人生这么短,永远也就三十年;人生那么长,永远顶多五十年。

结婚又不是阉割手术,谁能让你就变成了绝缘体,不会对任何一个人动情。

结婚之后,万一遇到了别的让自己心动的人,这是一个意外而不是一种罪恶,但是把自己的私人欲望凌驾给自己的家人,才是一种该谴责的罪恶!

在成人的世界中,在婚姻里面,最有伤害性的事情,根本不是感情的出轨而是出轨被发现;最有杀伤力的事情,根本不是爱情死了爱上别人,而是利益倾斜,不再平衡。

只可惜在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婚外情,也没有用足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人生!

婚姻中残酷的,不是出轨,而是忽视


情感世界两大谜:

1.女人怎么总有那么多需要?

2.男人到底在想什么?

男人说:“你知道吗,我回家最想的是静静。”女人问:“静静是谁?你又在勾搭谁?”

所有的不爱,都从忽略对方的存在开始。

曾有个帖子,说一个女明星嫁给一个富翁,生了孩子以后,老公每月给她11万的生活费,但是基本不回家。很多女人都羡慕——能住豪宅,领这么高的工资,还不用工作,那要老公干啥啊,同样都是守寡式婚姻,我们连11万都没有呢。

好心酸。男人最想要的,就是内心的宁静;女人最想要的,是心中的踏实。

但是当男人沉默的时候,女人认为他已经不爱了;当女人敞开心扉时,男人认为她只是一味索取。

一段情感的转折,就在于,你在关系中是越来越主动,还是越来越被动,往往在蜜月期,我们都是主动的,而在危机时刻,彼此都成了被动的受害者。

让人们最痛苦的,莫过于对你“存在感”的伤害。

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主动”地活着,另一种是“被动”地活着。

主动和被动的区别,就在于你有没有存在感。

如果一只猫看到镜中的影子,它会非常警惕,因为它没有“自我意识”。

而人VS动物VS植物VS无机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知道我在活着”。

你是碎片,还是一个人?

这么说是不是有些晦涩?

举个例子吧。

《24重人格》这本书是一个多重人格患者的自传,传主是卡梅伦·韦斯特,是一位30多岁的成功的商人,婚姻幸福,孩子可爱。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我”不是“我”!

“我究竟怎么了?我仿佛被恶魔缠住了,我在镜子面前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嘴巴里却发出别人的声音。”

这个“声音”是戴维发出来的,戴维是第一个出现在卡梅伦生命中的分身,是他24个分身中的一个,他们的性格、习性、记忆都各不相同。

然后他发现自己有24重人格——24个不同的自己,当这些“分身”上身的时候,他完全忘记了之前的身份,可以按照完全不同的人格角色去生活。

有人会问,这个人格分裂的人是怎么回事呢?

我想给大家呈现一下:当一个人的存在感遭到最严重伤害的时候,会是什么状况?

每个人都有多重人格,就像是一个屋子里有不同的房间,客厅负责会客,卧房负责休息,厨房里做饭。同理,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部分,比如在学校是一副老实样子,回家就是窝里横;在老板面前是孙子,在老婆面前是大爷……

那么我们和人格分裂者的区别是什么呢?

人格分裂者房间的门都是锁死的,甚至彼此是看不见的。

而正常人是知道自己有不同部分的,我们不是一个个碎片,而是一个连续体,就比如我知道我在家里是窝里横,到了工作场合就秒变好好先生。

那么人格分裂者为什么要彻底封死彼此房间的联系,不是作为一个整体活着,而是一个碎片化的存在呢?

那是因为如果我想整体地活着,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就像本书主人公,小时候酗酒父亲每天都往死里打他。他不敢反抗,更不会反抗,如果要面对无休止地伤害,只有永久地封闭掉他作为小孩子的感觉:生活在别处——当父亲的拳头揍在他身上的时候,他没有任何感觉,仅靠关闭感觉而保存了灵魂。

这种解离状态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一个个“碎片化的存在”。

其实这种“碎片化”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只不过,人格分裂是一个极端而已。

记得当年我高考失利,考上了一个很难接受的院系,那时我非常痛苦:

1)想要复读,没有勇气;

2)而如果要去上学,又觉得好像吃屎一样难受。

作为代价,我就采取了一种“碎片化的存在方式”——外表上,我很正常,成为一个名牌大学生,正常学习、恋爱,甚至还参加了学校辩论赛;但回首整个大学生涯,我发现自己不过就是行尸走肉而已。

我用这种浑浑噩噩的方式来应对无法解决的双重冲突,我把痛苦隔离,生活在一种“灵魂麻木”的状态,直到一天发现一个当年学习成绩远不如我的同学,甚至考上的大学比我还差,现在却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副教授。

此时痛苦之门被打开,我才知道,我是如何荒废了宝贵的青春岁月,没有完成父母的期许——我要成为学霸,出国留学念书,成为博士,光耀门庭,就像我妈妈家族的那些孩子一样。

但我没有达成这个期许,就无法饶恕自己,到今天我还不时做梦,梦见自己回到高中复读,重过一遍大学生涯……

对不起,你的情感余额不足

但是,为什么我没有坚持着把痛苦之门打开,而选择了长期关闭它呢?很多人都选择了复读,很多人都选择了考研究生,很多人都继续奋斗,为什么我却不能咬牙在学业之路上继续奋斗?也不能在大好年华,去做自己呢?

因为我的“情感内存”不足。

很多时候,人生的起伏,命运的成败就要看你的精神存粮,它真正决定了你的人生可以走多远,幸福的品质有多高。

每个情感内存不足的人,都有这4个特点:

1、受挫感:

很多人都告诉过我,他们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我哭的时候,我的父母总是嘲笑我:你就是太敏感了,至于吗?

有一次过马路,我下意识地拉了妈妈的手,妈妈本能地把我的手甩开了。

当我拿着奖状跑回家,兴奋地给爸爸看的时候,他却看着电视,不耐烦地甩手说:好了,好了,知道了,恭喜你……

我生孩子的时候,老公却要和我离婚,我鼓足勇气让妈妈陪陪我,可是她却说要在家照顾生意,电话里传来打麻将的声音……

当你的情感不被接受,不被承认,被曲解误会,被忽略,被拒绝……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受挫感,它会让你产生一种“三无”的三观——如果我提出需求,就一定会被拒绝。

我的被拒绝感不是来自家里,而是来自当年转学到北京以后,因为学习差而被同学孤立的经验。

我深深地记得同学们一起玩,我想要加入,而被拒绝的痛苦。

如果你撞了一万次墙以后,忽然有人告诉你,你只要念个口诀就可以穿墙而过。你信吗?

除非你的头被撞傻了,所有人的反应都是:放狗屁!

因为我绝对不想生活在那种一次次产生希望,又失望的痛苦中了,所以想到要复读,过去的那些失败经验就像放映电影一样覆盖了我。

2、自我怀疑:

当你被挫败伤害太多的时候,你就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

我是不是根本就不值得被爱,被在乎?

是不是我真的太敏感了?是不是我真的太苛责我的父母了?

我有这些感觉,也许是我有病?

很多人在咨询时都跟我确认:“卢老师,你说我的感觉是对的吗?我是不是太较真了?为什么我就是无法宽恕我的父母?为什么我就是不能忘记他对我的背叛?”

当我们对自己的感觉产生怀疑的时候,当我们开始质疑自己价值的时候,这就说明:我们存在的根基在动摇。

有些人怀疑自己的感觉,有些人怀疑自己的能力。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失去了标准,因为坚持自己的代价,实在太痛苦。

记得在我刚刚做心理咨询师的时候,一个同行说:“卢悦,你是一个非常差劲的心理咨询师。”当我看到同行有很多来访者,而自己门可罗雀的时候,我就会对自己产生非常大的质疑:“我是不是只会写字,不会做咨询呢?我是不是不适合做咨询师呢?”

那段日子,是一段非常黑暗的时光。

就像你在沙漠中,找不到方向,你不知道自己每走一步是送死,还是求活,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支撑你存活下来。

3、有毒的羞耻感:

有个男人跟我说:“很多女人都骂男人,可是你知道,下辈子我宁可做女人也不想做男人。因为在公司里,所有员工要靠你;在家族里,所有人都会来找你借钱;在家里,睁开眼就是妻子的抱怨,说我不够投入……所有人都靠着我,我能靠谁呢?”

我说,“你为什么要担负这么多的责任呢?”,“如果你不负责呢?”

“你拒绝借给家族亲戚们的钱,拒绝父母无理的索取,拒绝不断为朋友们两肋插刀……如果你坚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你会面对什么?”

他说:“我会内疚,事实上,我一辈子都好像欠着别人,如果别人向我索取,而我拒绝就会觉得自己好像要毁了别人似的。”

我说:“是谁给你这么狂妄的自大感,让你成了救世主。”

他说:“十岁那年,我父亲去世的时候,叔叔拍着我的肩膀说,从今往后你就是这家里的男主人。从那时候起,我就成了救世主。”

也是从那时起,他就不能依靠任何人了,然后就必须要拯救陷入崩溃的妈妈,必须培养很多小孩子不需要发展的能力。对他来说,能让妈妈开心地笑一下,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任务。

当年我刚刚开始做咨询师的时候,很多人在咨询时热切地盯着我:“你是我最后的希望,如果你不能救我,我就准备去死了。”

那时我要疯了——要么是咨询师,要么就是杀人犯!

后来我慢慢明白,我一直都生活在努力为他人负责的世界里,我想拯救全世界的弱者,然后我才能拯救我自己。

因为我也曾经是父母的救世主,过上他们未能如愿的人生。在一个团体中,一个带组老师说:“卢悦,我发现你好像想要照顾全组所有人,你有什么感觉?”

“太累了。”

我为什么总是感觉别人那么脆弱?其实这不过是因为我不能靠近自己的脆弱而已。

到现在,我经常会问自己,我是不是对来访者的脆弱太敏感了,很多时候,她(他)们的坚强,总是让我感动。

4、不了解自己的需求:

咨询室里,很多沉默的男人会跟我倾诉衷肠,妻子会吃惊地看着这个男人,他怎么能说这么多心里话?但这些男人说到最后总是长叹一声:“我已经习惯了。”“我这辈子就这样了,随便吧。”

我问:“如果不随便,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此时,他却很茫然地看着我。

他说:“我只知道我不要什么,但却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还有人说:“我现在拥有了别人羡慕的一切,好男人、好婚姻、好房子、好儿子、好工作,可是我活得一点儿也不开心,因为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这种感觉,我深有体会,30岁那年,我在《婚姻与家庭》杂志社做编辑,那是个可以养老终生的职业,可是我却提前中年危机了——在这样一眼望得到头的人生里,我到底为什么活着?

如果说我是一根火柴的话,我总需要知道一生为什么而燃烧,可怕的是,我不知道什么可以让我为之奋斗终生。

记得一次,我穿了不合脚的鞋子,脚后跟被磨得鲜血淋漓,我却好像浑然无知,直到同伴指出我才发现。

其实我一直都生活在“随便”的世界里,我习惯了做听话的孩子,习惯了按照主流意识地活着,直到30岁,我才忽然明白,这些不是我想要的,那么我想要什么?

然后我用10年的时间才明白,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就是心灵的探索。

不错,我是一颗晚熟的种子,我错过了很多看上去似乎应该发芽的时间,可是,最终我有我的时间表,30岁以后到现在,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人生,我才明白,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完成自己的成长。

一颗种子,它一生的使命就是发芽;一根小苗,它一生的使命就是长成大树;一棵大树,它一生的使命就是开花结果,播撒种子……

所有人都有一间关闭的房子,我们的使命就是把那些房间打开,让它们重见天日。

第三个解决方案:我们如何存在?

而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两种:

回避型的人,比如我,就会采取行尸走肉的隔离压抑的方式,然后告诉自己:只要不想,这个事情就不存在。

焦虑型的人,比如那些渴望和丈夫“脆弱相对”的妻子们,则会过度激动的方式:如果不想,这个事情就会越来越可怕。

但行尸走肉会错过很多生命的精彩;而过度激动,则会生活在自设的炼狱中。

行尸走肉们,会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希望断掉连接来保护自己;而过度激动们,则会试图不断和别人连接,不断找妈找爸,让他人来承载自己的痛苦。

无论是“冬眠”还是“找妈”,都是因为我们无法承受上面的四大痛苦:

1、挫败2、自我怀疑3、有毒羞耻4、不知道自己是谁

除了不断隔离自己,和不断发起自杀式的找妈冲锋以外,有没有第三种?让我们真正可以完整的存在,可以真正的拥有被肯定,被接纳,被陪伴,被认可,被倾听的感觉?

很多人都在问我,我该怎么办?

我说你一定知道怎么办,只是你还没有把那扇门打开。

我和自己的内在小孩,也有一个漫长的和解期,在过去,我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然后在心理成长的道路上,我慢慢地发现了这个细小的声音,其实统治着我的人生。

他决定了,我每个职业的选择,情感中的作为,人生的主题,每次顺从他的心意,我的人生总能迎来一次强烈的释放。

和自己的灵魂从对立走向合作,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试炼。

真正会导致离婚的,不是出轨,而是……


曾经有人告诉我,真正能导致夫妻离婚的,其实并不是所谓的出轨、争吵和矛盾,而是你再也无法在对方身上感受到爱意。

你们再也不愿意为彼此付出,你们就像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个陌生人,再也找不到婚姻存在的意义。

到那个时候,你会忽然发现,多年感情下来,你竟然说不清你们婚姻失败的真正原因。

你苦苦思索着过往的一切,最后你找到了一个万能的理由:“彼此性格不适合!”

到底是什么毁掉了你们的婚姻?

我可以先和你们分享一则咨询:

为了方便陈述,里面的情节略有删减和富有语言艺术,加上我并没有询问读者真实姓名的习惯,姑且把那个女孩叫菜菜。

菜菜和老公结婚的时候,她自诩自己嫁给了爱情。

她的老公是她的大学同学,大学3年,毕业后2年,他们的爱情长跑5年后修成正果。

婚礼那天,她老公从一个面瘫脸,生生哭成了一个泪人,当着所有的亲戚来宾说:“能娶到菜菜,是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

那时候菜菜的感觉是,自己没有嫁错人,他们婚后的生活一定可以很幸福。

其实菜菜的猜测也不是全错,婚后第一年,他们确实如胶似漆,彼此恩爱。

菜菜是家里的独生女,自小被父母宠着,十指不沾阳春水,但她老公并不介意,只要是菜菜做的食物,哪怕卖相再差,味道再难吃,他都吃得津津有味。

菜菜老公从事IT行业,工资不错,但经常需要加班,偶尔还要和甲方应酬。

菜菜也很懂事,只要有应酬的夜晚,她就会煮好一碗“解酒汤”放在桌面。老公回来后身心俱疲,但每次只要喝到那碗解酒汤,他就觉得自己娶了世界上最贤惠的女人。

这种恩爱和彼此珍惜,持续了大约1年。

第二年,菜菜老公晋升做了经理,一切就更忙了。

那年情人节,甲方的软件需要提前交付,菜菜老公在公司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时间理会这个不轻不重的节日。

再说,都已经结婚了,就得是过日子的时候,有些形式的东西,也无需太拘泥。

菜菜一个人在家里待着看电视剧,刷朋友圈时,满屏都是旧同学、旧同事的“秀恩爱”照片。

其实菜菜很理解他,毕竟男人要以事业为重,自己也并不是那么不通情达理的人。

是的,菜菜明白所有的道理,但那一晚,她还是哭了。

她甚至埋怨自己,为什么不能多爱他一点,为什么要在意这个不轻不重的节日,只要他还爱自己,就够了,不是吗?

因为菜菜的不怪罪,她老公心里开始有了安慰。看来自己还是娶到一个很贤良的老婆,可以理解自己的工作。

于是,那一年的七夕、那一年的端午、她老公要么在公司加班,要么发个红包,说一句祝福语就了事。

菜菜心底很不悦,却极力说服自己,既然已经结婚,就别像谈恋爱一样作了,是该过日子的时候。

可菜菜忘了,她除了是妻子,还是一个女人啊,是女人就会思考很多,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反刍者”,指那些容易对一件事进行反复思考的人。

而这种“反刍者”的心理,在菜菜生日那晚,彻底爆发了。

菜菜一直等待着丈夫的惊喜,从下班后等到半夜12点,当他老公拖着疲惫、醉醺醺的身躯回到家里时,菜菜爆发了。

这一次,没有解酒汤,没有照顾和安慰,取而代之的是歇斯底里的不满和怒骂。

她老公喝了点酒,上了头,心里知道自己理亏,却不愿意承认,吼道:“不就是一个生日吗?今晚是大单客户,你懂事点好不好?你看看你现在,简直就是一个泼妇!”

“嘭!”一声,在她老公摔门而去的那一刻,菜菜崩溃了,她蹲在地上痛哭。

她理解他的忙,她理解他的工作不易,可是谁又能理解她那颗想要被关怀的心?她还是个女人呀!

曾经,菜菜对她老公的忙很感恩,觉得他是在为家庭奋斗,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她对那种忙接近于反感,她不再愿意去为她煮解酒汤,也不想理解他的忙。

失去妻子温柔乡的男人,就越是容易把工作作为派遣情绪的出口,所以,菜菜的老公更忙了。

当时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反正都结婚了,老婆又不会跑,倒是工作上,竞争越来越大,放多点心思也是正常的。

或许是出于赌气,菜菜从做菜难吃,到更难吃,最后干脆不做。

直到有一次,他老公从外地出差回来,看到满屋子的狼藉,空空如也的餐桌,还有那个素颜穿着旧T-shirt坐在电视机前吃零食的妻子,他的心里忽然涌现出一股怒火与失望。

“整天就知道看电视和吃,饭也不做,你说说你还会干嘛?”

“那你呢?你整天在外面混,你管过这个家吗?我天生就是给你做饭的吗?”

那一天,他们吵得脸红脖子粗,分房而睡。

一个男人一旦事业有成,就很容易吸引各种年轻貌美的女孩。在某次和甲方开会的时候,菜菜老公认识了个叫飘飘的女孩,她很年轻,有着职业女性独有的美丽,重点是,她很温柔,很漂亮。

她会在菜菜老公工作到咳嗽时,送上一包药,她会在大家一起加班时,给每个人带糖水,其他人都是芋头西米,菜菜老公是绿豆羹,她会对他说:“吃这个,对喉咙比较好。”

她喜欢莎士比亚,她的钢琴到了十级,她偶尔会去听音乐会,每年的年假都会去一个新的国家旅行,为一些公司写游记。

总之,她太优秀了,比起自己的妻子好太多了。重要的是,她还喜欢他。

菜菜的老公毕竟还是一个有自制力的人,他虽然很欣赏飘飘,却一直很清楚这条界限。

但再有界限的人,从精神出轨那一刻起,就无法控制肉体的出轨,尤其当两个人一起工作,朝夕相对。

他们还是发生关系了,菜菜老公说:“我不可能离婚的,我爱菜菜。”

飘飘说:“我知道,但我不在乎,你就把我当朋友吧。”

是啊,菜菜的老公拎得清什么是炮友,什么是老婆。可菜菜拎不清呀!

看到短信的菜菜疯了,她开始用尽一切辱骂性语言去辱骂他,“渣男”、“出轨男”、“没良心”,她开始翻看他的聊天记录,她开始对他疑神疑鬼,甚至不愿意去关心这个伤害自己无数次的男人。

直到……他们离婚了。

菜菜老公其实并没有和飘飘在一起,可他们还是离婚了。

出轨真的很难原谅吧,可毁掉这段爱情的,真的是出轨吗?

菜菜说,她真的不知道了,可能从第二年的情人节开始,他们就已经渐行渐远。

现在在职业领域,有一个词很火,叫“舒适区”,意思大概是,让你感到很舒服且不用花费精力去维持和改变的区域。

很多人倡导的是,一个人要取得事业上的突破,就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更多不同的领域、接受不同的思维和突破不一样的自己。

其实在婚姻里,也有那么一个“舒适区”,它的后果,甚至比职业上的“舒适区”更加可怕。

因为在“婚姻舒适区”里待久的两个人,迟早会争吵、矛盾,最终走向离婚。

什么才是婚姻的“舒适区”?

说白了,就是不再担心失去彼此。

因为不担心失去,所以不会去在意。一旦不在意,就不会花费心思去维持。

男的可以一心忙于事业,不用再为女的制造任何浪漫,女的不用再提升自己,来吸引男的持续关注。

这种看似最舒服的生活状态,其实就像HIV病毒一样,蚕食着你们的婚姻和爱情,在不知不觉间,让它分崩离析。

女方再也感受不到男的对自己的温暖,于是开始自怨自艾,淬炼成一个泼妇;男的也感受不到女的对自己的关怀,于是心生不满,开始将目光看向外面的花花世界。

很多人喜欢用“不合适”来结束一段婚姻或者爱情,但这样的说法何其可笑?

当初选择ta的时候,你没有觉得不合适;当初恋爱的时候,你没有觉得不合适;当初结婚的时候,你没有觉得不合适。

等到你们婚后几年了,你再说不合适?

这巴掌,真的打得不痛吗?

还记得袁咏仪和张智霖之前参加一项综艺的时候,有人问张智霖:“你怎么能和你妻子一直维持那么好的关系?”

张智霖的回答是:“因为我怕我会失去她。”

要知道,张智霖和袁咏仪相恋25年,结婚16年,要换做别的男人,早就觉得这个女人跟定自己了。可张智霖却始终担心,自己会失去她。

因为害怕失去,所以悉心经营,因为悉心经营,所以永远不会失去。

真的是张智霖天生没有安全感吗?还是他早就明白婚姻和人生的本质。

结婚的人可以离婚,事业有成的人可以一夜破产,身体康健的人可以一瞬间残废。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一件事情、一样东西,是永远属于你。

你所拥有的一切,都需要你花费精力、时间去维持。

没有无缘无故的白头偕老,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商业帝国,越努力,越幸运。

当有一天,你对某个人、某件事松懈下来,认为它再也不会离开自己的时候,就是你将要失去它的时候。

那个毁掉你婚姻的,其实就是你自己!

压倒婚姻的不是7年之痒,不是出轨,而是......


01

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司法大数据离婚纠纷专题报告》。

全国140余万件离婚审结案,得出的结果,有一点意外。

比如,先提出离婚的往往不是丈夫,而是妻子,占到73.4%。

而丈夫提离婚的比例,甚至不到三分之一。

不再是传统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痒”。

很多夫妻熬不到7年,婚后三年是离婚的高峰期。

“感情不和”离婚的比例,高达77.51%。

也就是说,几乎每10对想要离婚的夫妻里,至少有7对是输给了感情。

真正能拆散婚姻的,往往不是外面的诱惑,也不是残酷的现实,而是我们自己。

什么是感情不和呢?

大概就是经过热恋的甜蜜,走入柴米油盐的婚姻,当荷尔蒙和多巴胺的激情一点点褪去的时候,我们发现彼此竟然无话可说。

你说的我不想听,我聊得你听不懂,于是很多人,用“聊不来”的方式,感情一点点淡了,走着走着两人也散了。

不要小看了“聊得来”这件事,见过太多夫妻,男才女貌,门当户对,在外人看来是天作之合。

但其实回到家,两个人常常面面相觑,各玩各的,毫无交流。婚姻,只剩了将就。

02

日新月异的生活使人们的精神需求急剧增加,而寻找一个“聊得来”的人,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一段婚姻连最起码的交流都已经无法保证,还要拿什么去保证原本的感情不会变质?

电影《蓝色情人节》,瘫软在沙发上的丈夫,从早就开始忙碌的妻子,除了孩子以外几乎零交流的生活,使两人在这般压抑的日子里过得沉闷不已。

最终,后知后觉的弥补已经无法战胜无言生活带来的冰冷感,这份破裂到无法修补的感情,迎来了分道扬镳的必然。

电影《后来的我们》也是如此。

分手前期的林见清日渐颓废,方小晓曾无数次尝试与他交流却均被他以沉默、忽视应对。

暴躁、撩妹、沉迷游戏,却不曾试图沟通以解决问题,最后的分手,早有预兆。

林见清和方小晓并不是不爱了,只是那些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的沉默和无奈,彻底瓦解了那堵看似深厚的爱墙。

无话不说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综艺节目《金星秀》上,金星问赵又廷:你和高圆圆在家里话多吗?

了解赵又廷的人都知道,他看起来内敛,实际上也安静,连他自己都说,自己是个“无趣的宅男”。

可出乎意料的是,赵又廷回答:“话非常多。”

金星吃惊地问道:基本都是你在说?

赵又廷回答:没有,我们俩都狂说。

很难想象看起来喜静的赵又廷、高圆圆夫妇二人在家“狂说”的样子,可仔细一想,又觉得这样的生活甜蜜无比。

遇到聊得来的人,连生命都是可以发光的。

03

在调查的140万对案件中,夫妻双方只有一方想离婚,另外一方不同意离婚的案件,占比高达91.09%。

也就是说,很多男人等到离婚时,才开始对婚姻里自己“巨婴”式的不成熟追悔莫及。

婚姻里很多男人,一直把妻子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丈夫出轨和妻子提离婚,没想到妻子爽快的答应了,她对丈夫说:

从此以后,我不再是你的黄脸婆,不再是你不用支付工资的佣人;

我可以节省下为你买衣物的钱,给自己挑几件拿的出手的衣服;

我不用再为你的胃操心,不用再担心你抽烟伤了肺,喝酒伤了肝,不用再为你洗吐的一塌糊涂的被单;

我不用再操心你老家的亲戚今天谁做寿,明天谁娶媳妇,不用再每个月给你爸妈打钱;

我不用每年跟你坐半天的车,提着大包小包走十几里山路,只为陪你爸妈吃顿年夜饭。

最后妻子笑着对丈夫说:是啊,离婚,真是太好了。

很多男人离婚后才知道:

原来马桶是要经常刷的,原来脏衣服要赶紧洗,要不然堆在一起会发臭的;

原来孩子不会自己长大,原来照顾孩子这么费心,原来带着孩子哪也去不了;

原来家务是如此繁重,原来洗衣做饭打扫房间这么累,原来老人年纪大了要经常跑医院。

原来……天天在家“闲着”的妻子,一直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

生存在这个万事都讲究高效快速的年代里,有多久没有和TA好好说话了?

这部台湾的情感家庭短片《餐桌上的陌生人》,引起无数妻子的共鸣。

也许从这部短片中,你也能找到自己生活的缩影。

世间没有完美的婚姻,也没有不倦怠的爱情。

好的婚姻,需要两个人的用心经营。

希望婚姻里的男人,能对妻子多一份体贴和关爱,不要等女人的心彻底伤透了、冷了,毅然决然离开了,才后悔莫及。

一段婚姻,开始它一定是美好的,只有在婚姻的过程中,双方不断的伤害它,它才会走向瓦解。

彼此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