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什么是焦虑型依恋?

什么是焦虑型依恋?

发表时间:2021-04-11

【www.qg13.com - 恋爱技巧是什么】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焦虑型依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焦虑型依恋?

从情绪取向治疗(EFT)的角度来看,焦虑型依恋是在用焦虑掩饰被抛弃的恐惧。焦虑型依恋的人,可能因为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回应方式不敏感及时、不持续或者时好时差,所以长期处于被忽略或被抛弃的恐惧当中。这种恐惧被称为原生情绪。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原生情绪的困扰,我们可能产生出所谓的次生情绪来自我保护。有的人会愤怒地抗议和抗拒他人,有的人则会产生焦虑情绪,向父母发出既依赖又抗拒的信号,以此确保对方的持续关注。还有的人会展现冷漠无情的一面,让对方感到「我不需要你」,以此来保护自己。qG13.CoM

当一个人主要展现的是愤怒和焦虑时,可以被归类为依恋风格中的焦虑-矛盾(anxious-resistant)型,而当一个人展现的主要是疏离和冷漠时,则可以被归类为焦虑-逃避(anxious-avoidant)型(Ainsworth

et al.,

1978)。虽然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这两种类型的人,所展现的都是最内在的情绪,都是对被抛弃的恐惧、担忧,只是反应不同。尤其是逃避型的人,很容易让人以为他(她)真的冷漠。但其疏离行为实际上是对内在痛苦的掩饰。

焦虑型的人在成年后与伴侣相处时,也常常会展现愤怒/焦虑或者疏离的次生情绪。比如焦虑-矛盾型的人,会要求爱人秒回电话、短信;每天报备行踪;禁止和其他异性来往,如果恋人做了某些事情就视为有可能是不爱我了的表现。一旦违反这些期望,这类型的人就会展现出强烈的愤怒和焦虑情绪来。矛盾型的人,依赖这样的反应来获取对方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从而安抚自己的不安感觉。而逃避型的人,在面对类似场景时,则更多展现出疏离的倾向,采取回避、忽视、冷战等方式,来掩饰自己对关系破裂的恐惧。

编辑推荐

如何应对焦虑型依恋


如何应对?

我首先肯定是建议你和你的伴侣一起去寻求专业的帮助,找 EFT

或家庭系统治疗等流派,擅长夫妻关系的咨询师。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依恋风格可能会影响和塑造你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但并不会完全决定你的未来。一个人一生的依恋风格会有很大的重塑空间,而把时间和金钱投资在重塑自己的依恋风格上面,会对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关于依恋风格的另一个重要但常被人忽略的一点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研究发现,即使是安全型依恋的父母,也大概有一半的时候是会犯错误的,但是重点在于这些父母懂得在什么时候去修复关系中产生的裂痕(Howe,,

2011)。这一点请大家先记住。

如果你暂时无法寻求专业帮助,只能依靠自己去做调整和改变,那么首先我要告诉你,这个过程会是个不小的工程,需要你的耐心和坚持。因为毕竟要改变之前二三十年里所形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会建议你按照这样三个步骤去做:理解与反思,沟通与商讨,尝试与改进。

1. 理解与反思

人格、情感模式和行为的自我调整,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自我认知的反思。人们遇到问题都喜欢去指责和怪罪别人,但是在这个问题里,我认为主要的工作是在自己身上完成的。

你了解清楚了自己的问题,知道如何形成,会有哪些习惯性的反应,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改变。如果你觉得自己是焦虑型人格的人并且不满现状,那么你或许需要先去好好研究下这个问题,对依恋风格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你需要反思的是,你的愤怒/焦虑或者疏离的表现,本质上是为了安抚自己,让自己避免直面被抛弃的恐惧。可是这些表现,是否真的达到了安抚的目的?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你将一张纸一分为二,在左侧列举一些容易触发你焦虑型依恋的场景,以及这些场景里你的情绪、想法和行为,然后在右侧列举理想状况下你认为最好的、最能够安抚你被弃恐惧,也最有利于关系的结果。然后你可以问自己:左边的部分和右边的部分,是否真的可以联系起来呢?

比如你左边写的是男朋友不回复短信,你怀疑他和其他女孩在一起,于是你打电话抱怨和争吵。这样的行为,可以让你的伴侣了解到你的担忧,能够促使他自愿地给予你安抚和积极回应吗?愤怒和焦虑,往往可以在当下为自己争得更多的注意力,但是从长远来说,这种强迫性的索取,并不利于双方形成亲近和敏感的回应模式,而是会让一切亲密行为看上去都像完成任务一样。

根据我的经验,很多焦虑型依恋的人,在情感诉求的表达上往往都是词不达意的。心里想的是一出,表达出来让对方接收到的却是另一出。不仅没有被安抚到,反而破坏了彼此的感情和信任,加剧了冲突。

2. 沟通与商讨

在对自己的情况有了充分反思之后,你可以和自己的伴侣进行较为深度的沟通,让他(她)了解你的成长经历是如何影响你的依恋风格的,包括具体有哪些重要事件塑造了你当下在关系里的习惯和行为。以及当你做哪些事情的时候,是自己的愤怒/焦虑或者疏离情绪在作祟?同时也让对方知道当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真是的内在情感是被弃恐惧,而不是对对方的嫌弃、不信任或者攻击。

你也可以和伴侣分享当前他(她)回应你的方式,会让你有哪些感受和想法,尤其是情绪上的反应是怎样的。依据我的咨询经验,对方往往会对你的情绪反应感到十分意外,所以这样的分享很有必要。

你们还需要去共同分析,过去的互动当中,有哪些因素一直在阻止你们尝试新的方法,而一直都执着于某一个低效的、不良的模式。双方的哪些想法和认知,限制了你们对于不同互动模式的探索。

有了这样的相互了解和分析,你们可以共同商讨,在未来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双方可以做哪些事情以更好地回应彼此。你们可以设计和约定一些特定的行为,以及出现了回应不及时的问题后,最佳的修复方式。记得前面说的吗?好的父母并不是不犯错误,而是很善于修复关系。和伴侣相处也是如此,出了问题,不要让它就这么过去,而是等平静下来之后,两人一起去沟通、探讨,摸索出更好的方式去避免和修复。

3. 尝试与改进

显而易见,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要把所有的计划和商讨付诸实践。我的建议是,先从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小事情入手,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以获得一些「独特结果」。

比如,以前对方不回信息,你会很焦虑并且打电话过去抱怨,那么这一次你试着打电话过去,告诉对方你的焦虑感又产生了,希望对方知道,而对方则改变之前敷衍的态度,鼓励你勇敢面对焦虑,给予你情感上的支持。这样的新型互动,就会带来新的体验和情绪反应,而这种独特结果,就会成为两个人关系改善的基石。

从小的事情开始,不断创造一些独特结果,让两人在互动中有一些新的良性的体验,关系就会越走越好。

焦虑型依恋者如何和回避型依恋者在一起?


回避型依恋的人,就宛如一个“装睡”的人,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回避型依恋的人内心其实也想“醒来”,只不过同时他也有着自己的诉求。

每个人在面对回避型依恋的人时,都会有很强烈的挫败感和无力感。

而更糟糕的情况,大概就是焦虑型依恋的人爱上了一个回避型依恋的人:

① 你是否总感觉对方对你心不在焉?

② 你是否总是疑神疑鬼觉得对方有外遇?

③ 对方随意的玩笑话都会让你感到强烈的担心甚至是安全感的丧失?

④ 你是否也觉得当对方没有回应甚至有意回避时感觉到抓狂和愤怒?而当你质问对方时,对方一个不经意间回避的眼神可能在你看来就是有问题的证据。

如果是,那么你很有可能是焦虑型依恋,而对方很有可能就是回避型依恋。

可怕的是,当你有这些情绪和感受时,对方最终会受不了你所带来的压力从而选择离开。

因为,巧的是,回避型依恋的人对这种压力的耐受能力更是格外的低。

而结果,大概是留下你一个人放声痛哭,又或者,放下尊严苦苦哀求对方“求求你不要走”。

当你冷静下来时,你可能也会用理智去思考,对方每一次外出你的查岗,对方每一次拿起手机你的焦虑和担心…

你其实也能想到,你的这些行为会给对方带来极大的压力。

你也会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但似乎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大概有时候你也会问自己:

“我这是怎么了?”

“为什么会这样?”

“我也不想,但我控制不住自己”。

对此,我深深的理解,作为一个焦虑型的恋人在一段关系当中是多么的痛苦和无奈。

所以,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有以下的想法和建议,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用。

一、 理解“焦虑”:焦虑型依恋的人在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深深的恐惧 —— 恐惧“被抛弃”

在我之前的文章(上面有)当中曾经大量的讲过心理学当中的依恋理论,大家应该对这个理论并不陌生了。

而一个人的依恋模式(依恋类型)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安全型依恋就不在这里多讲了。

我们着重在这里说一下焦虑型依恋,依恋模式的形成来源于童年早期中主要照顾者与婴儿之间的互动。

当婴儿放声大哭时,新妈妈也会变的很焦虑,会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儿童,甚至会纠结该不该回应。

其实怎样回应,该不该回应都不重要。但如果是:

长期的不回应,孩子就会形成回避型依恋,因为他从未被回应过,所以他也不太懂得如何回应你。

重要的是,不要一会儿回应一会儿不回应,因为所有焦虑型依恋几乎都是这么发展而来的。

幼小的生命无法理解外在世界的运作模式,更无法得知为什么自己的妈妈一会儿在一会儿不在。

他会感觉到如此的恐慌与焦虑,这就是原初型恐惧。

原初型恐惧:

个体在生命早期时对于外界环境的主要感受之一,对于“被抛弃”从而影响存活的恐惧。

“原初”指的是个体无法认知自己的情绪,只能单纯的感受到一种极端不舒服的体验。

而母亲这样的作法,就在这个有效的生命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对于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始终保持着高度焦虑的状态——担心被抛弃。

而这样一个生命发展出来的应对方式则是,通过不断的大声哭闹来一次一次不停的试探——“妈妈不会抛弃我,妈妈会回来照顾我的”。

试想一下,上述这样一个幼小的生命,带着这样的烙印逐渐成长为一个成年人时,会是什么样?

尤其是在一段亲密关系时,关系当中相差无几的亲密唤起了烙印里的体验,所以你会不断想翻看对方的手机,不断的想要知道对方的行踪,一刻也不停的想知道对方在干嘛,以此来不断向自己证明“对方不会走,对方始终在”。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是否懂了一些?

焦虑型依恋的人在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深深的恐惧 —— 恐惧“被抛弃”。

二、 以爱之名:分清自己哪些行为是爱,哪些行为是焦虑

即使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也不敢在这里完全定义何为爱情。因为爱情的形式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不管爱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不管爱是如何发生的,我们都可以确定的是,伴随爱的情绪,是平和且包容的,是积极且温暖的,是有力量却也温柔的。

所以,当你纠结于对方的回应,担忧着对方是否有外遇时,所伴随的情绪必然不是这些好的感受 —— 因为没有了理解和包容。

那一刻,你真正的焦点其实是在自己身上,你只是在以爱的名义在为自己谋私和索取对方。

所以,我不得不刺痛正在看文章的你,在你所作因猜疑而产生的极端行为背后,其动机并不是爱,而是你对于对方是否始终会在的不可知的恐惧,是害怕对方会抛弃你,是害怕自己的感情不会得到回应,是害怕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最终都不过是一厢情愿。

所以,请不要你的“焦虑”,来衡量你对对方以及对方对你的爱。

之所以讲了上面的这些内容,是希望你可以能够慢慢的做到,分清自己哪些行为是爱,哪些行为是焦虑。

当你能分清时,你再去冷静并且理智的去重新观察你们的互动时。

或许你可以理解:

对方一个躲闪的眼神可能只是在回避你咄咄逼人的压力,而非心中有鬼;

对方愤怒的指责你为什么翻看自己的手机时,是感觉到了自我空间被侵犯而不是有了外遇;

对方不耐烦的挂掉你的电话是因为你让自己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而非出去撩妹子了。

所以,请试着思考一下,在自己的身上,哪些是爱呢?哪些又是因为自己的焦虑而以爱之名在对对方进行索取呢?

三、 不同情况下调整焦虑的建议

1、 在情绪产生后,在行为开始前

在心理治疗技术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做“见诸行动”:

指的是当我们情绪发生后立刻就将情绪见诸到了自身的行为上。

举个例子,对方不礼貌的行为让你的愤怒情绪瞬间激起,而你立刻展开回击(或语言,或肢体),这就是“见诸行动”。

用这样的“见诸行动”的思路去对待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你会发现,大部分都不会让事情或感受向好的方向发展。

那么,在心理治疗中会怎么做呢?

心理咨询中有一个常用技术,叫做“停留于此”,其实很好理解,借用电影《让子弹飞》里的一句话,“让子弹飞一会儿”,也就是说,要做到让自己的情绪“发生”一会儿,别急着做行动。

这对于你的情绪以及事件,都会有好处。因为你要给自己时间,来理解自己的情绪,也要给事情点时间去发酵一会儿。

举个例子,当你质问对方手机里为什么会多了一些女性联系人,对方不耐烦或回避性的回应你时,你开始感到极度的焦虑和愤怒了。

此时试想,如果你继续按照以往的方式去和对方互动,事情会怎样发展?

换个角度,如果你这时停一停,去理解自己其实是在担心自己被抛弃,然后表达“我只是很担心咱们两个的关系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我只是担心你会不爱我了,所以我会很着急”(这只是例句,请按照你自己的方式重新加工),你觉得这时,对方会如何反应?

也不得不提醒你,有时你也真的要给对方一些时间。

2、 在压力产生后,在分离开始前

如果压力已经产生,你在平时的生活和相处中,因为自己的焦虑和不安,已经给对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或许你清楚,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带给对方的压力到底有多大,或许你也不清楚,你只是觉得自己真的只是想要让两个人好好的。

但这时,请你换位思考,你会明白你的这些行为真的会给对方带来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大到对方真的可能无法忍受而想要逃离。

这时你要做的是:

第一步,停止继续施加压力——因为你施加给对方的压力会导致对方更加消极的回应,而对方的消极回应,最终还是会把压力重新加到你的身上,然后你会恶性循环。

第二步,创造时机向对方重新表达你的心意,以及你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

第三步,与对方协商双方都可以舒服些的平衡点。

3、 在离别发生后,在挽回开始前

对于焦虑型依恋的人来说,回避型依恋的毅然离开,大概是最痛苦的了。

因为对方的行为坐实了自己的恐惧 ——“被抛弃”。

那么这时,你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呢?

① 做好心理建设

让自己不要因为被抛弃,而过于痛苦和绝望,更不要否定自己,被分手不都是你的错误,同时要有信心和耐心。

② 分散注意力

当自己的恐惧被坐实时,任何尝试对这种情绪的安抚都是无效的。所以此时,你需要做各种各样其他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具体做什么因人而异)。

目的在于,照顾一下自己,别让自己太难受而崩溃。

③寻求陪伴和帮助

此时的你,脆弱且无助。所以,请你允许自己得到真正的帮助,不论是家人,朋友,又或是寻求专业上的帮助(心理咨询)。

④如果想挽回,开始着手去准备

对于焦虑类型的人如何去挽回回避类型的人,其实难度比较大,需要注意的点也很多,禁忌有很多,这里篇幅有限,就不多讲了。

而一般类型的挽回文章我已经写了很多,可以去看看。既能稍稍转移注意力,又或许当中的某一句话可以让你产生某些建设性的想法。

⑤ 如果想走出来,尝试调整

想说的是,其实每一个不安全型依恋的人都是非常值得人心疼的,因为他们并未得到很好的照顾,也因此在关系与生活中,他们似乎有着某些能力的“缺失”。

但心疼并不能真的解决实际的问题,就连心理层面的安抚可能也是微乎其微的。

最后,请求你,理解自己,接纳自己,也包容对方。

婚姻战争:你们是冷战型还是原子弹型


婚姻战争:你们是冷战型还是原子弹型

婚姻当中都有那些冲突?

用战争来形容婚姻当中的冲突,你觉的合适吗?

这场战争,你打得赢吗?

婚姻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

很多夫妻在咨询时都希望找到一个公正的人(咨询师),给他们的争吵评定一个结果,到底是谁对谁错;或者婚姻当中出现了第三者,希望咨询师能够从中调解,用权威的压力去劝说对方。他们的婚姻中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潜意识在生活的细节中肆虐地寻找攻击的目标和线索,常常让本来幸福的婚姻处在敏感而紧张的气氛中。

其实这种“战争”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无论是对方还是自身,都会在其中受到伤害,甚至伤害到孩子、对方的家人,有的时候对方的家人也会进行干预。前进也不是,倒退也不可。

苦苦的挣扎了很久终于下定了决心,走出了这段婚姻,但是下一次还是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和错误,分分合合,如果把婚姻看成一种“战争”的话,他一直处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境地。换句话说他是在不断地强迫式重复自己的命运(生活的模式)。

“战争”的多样性

热战型:往往发生在比较年轻或者刚刚结婚的的配偶身上,结婚前相处了1—5年,但是婚后半年内就离婚的情况大多数发生在80、90后的婚姻当中。早期的时候这样类型的配偶比较容易热战,“打”的比较激烈,一周一次,每次两个小时,伴随着物品的破碎声、咆哮声、哭泣声等结束战斗。这种热战进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如果发现没有效果,有的人就会采用分开的形式,就像半年左右就离婚。

冷战型:经历了热战坚持下去的一部分人仍然在一起,但是依旧会有矛盾冲突,只是“打”的频率降低了,到了一两年以后就会进入到另一个阶段,就是我们称之为冷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双方的激烈程度在下降,一方或者两方比较冷淡,换了另一种方式在敌对,这个阶段看上去相对平静,但是在关系当中,暗流涌动,这类的冷战可以持续多长时间呢?有可能是一两年,二十年,也可能是一辈子。

僵持型:很多陷入这种关系二三十年的配偶来寻求咨询师的帮助,在长达二三十年的冷战当中,这种关系其实已经开始僵化,几乎没有热度了,只是因为孩子或其他现实层面的原因没有分开,这种僵持的没有活力的婚姻其实已经死掉了。在这当中是很痛苦的,反而在热战当中是充满乐趣的。热战型就像打电子游戏一样,一关一关的过,战胜魔王或失败疗伤都是一种关系的互动;冷战型虽然比较痛苦,但是还算平静有些许的希望;持续在僵持型的婚姻当中不能解脱,是很痛苦的,无法向前也不能向后,所以我们能够感受到这样的朋友内心中的无奈、无助、甚至是绝望。

原子弹型:最后一种就是原子弹型的“战争”,指的是爆发非常剧烈的冲突,比如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躯体上的冲突、互相伤害的行为,甚至是自杀。夫妻关系的冲突可能是人类关系中比较大的且突出的一类冲突,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千年找到的一个人,竟然是我们的敌人、冤家?

很遗憾的是,人生是一次性的,很多时候在我们还没有明白的时候就已经变老了。很多来不及后悔的事情就已经要说出“再见”了。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好这样的“战争”关系,我们就能够把它变成和平,把和平升华成幸福。

战争的导火线——别说都是“沟通”惹的祸

很多婚恋网站和情感专家都会这样教育大家,夫妻的问题其实就是沟通的问题,可能大家都会同意这样的观点,但是我会觉得真正的夫妻关系其实不完全是一个沟通的问题,如果,下面的文章我都使用法语来写,那么大家可能在看的时候会睡着了、要不就会关掉网页或者在评论处骂我。如果我是一个只会讲法语的人,在中国生活,可能我会手舞足蹈、声音很大的讲话,这样很努力的表现,以为大家能够理解我的意思。

有一个朋友的奶奶不会讲英语,但是需要在洛杉矶转机,她跟地面服务人员一遍遍的重复,登机口在哪里?登机口在哪里?而且一遍比一遍声音大,她以为声音大了说的就是英文了吗?所以当两个人在一起听不懂对方讲话的时候就很容易把声音变大,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个画面:一方拍着桌子指着对方,我再跟你说一遍!怎么跟你沟通就这么困难呢!——一遍遍的提高声调,手舞足蹈,“战争”开始了。最开始认为的沟通问题,其实是两种语言在交流的问题。

你带着自身从小养成的一套语言体系,跟带有另一套语言体系的他在沟通的时候,其实两个人是互相听不懂的,即使沟通了30年也没有办法达成一个协议,其实就是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不同,语言就是整个的文化背景,无论多么想极力的遮盖原有的语音,都会在小小的“口音”上暴露的,所以对方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够听懂的。

在热战关系的时候,我们几乎是意识不到自己带有“口音”,自己带有了过去家庭的文化,转移到了现在,却不自知,一味的让对方理解我的语言,逼迫对方按照我的语言来生活,在咨询室中经常可以听见,“我的问题不大,主要是给他来做,他改变了,我们的日子就能好好过了。”潜台词就是:“我要他跟我一样说法语,他把法语说好了,我们就好了,咨询师你快教他说法语吧!”

现在有很多异国的婚姻也是很幸福的,虽然他们的母语不一样,但是他们会学习对方的语言,也就是接受、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家庭。

和平的曙光

战争是和平的前奏,战争其实也是一种关系,一种冲突的关系。我们是在冲突中,浴火重生,还是在冲突中互相毁灭,又或我们从冲突中逃避,做一个战场的逃兵,这就要看我们自己所拥有的心理资源和内心智慧了。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建立关系的手段,如果我们在“夫妻战争”中逐渐的体会我们的内心需要,体会自己的情感需求,找到通过非冲突手段也可以解决需要的途径,我们就有可能迎来和平;而真正的和平,其实是我们内心的平静,我们的内心宁静了,“战争”将离我们远去。所以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打赢这场“战争”,而是在“战斗”的过程中,理解自己深层的心理动力和需要,通过内在的成长和转化,从而获得结束战争的机会,迎来和平幸福的生活。

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建立自己的亲密关系,虽然很难,但完全有可能;我们的世界,离不开冲突,但更渴望和平。我们的人类社会,应该设立一个“诺贝尔夫妻和平奖”,而在这个奖还没有设立之前,那些经历过“夫妻战争”,又从“战争”的硝烟中走出来的夫妻,伴侣,今天或明天,可否庆祝一下——“为生活的洗礼,干杯!”

逃避型老公,逃的是什么?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场景,双方发生了冲突和矛盾,女方激烈地追问,想要跟对方把问题说明白,而男方则一再退让,不愿意再停留在这个场景下,甚至想要逃走,双方各自不同的表现则会进一步激化矛盾,男方觉得女方太过无理取闹,女方越索求,则越会更快的赶跑男方,而男方的躲避和退让更会让女方陷入歇斯底里,更想从对方身上抓住些东西。结果就是双方不欢而散,越争吵感情越淡薄。

这类“逃避型”的丈夫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面对这样的丈夫,我们如何跟他们相处?跟逃避型丈夫斗智斗勇的妻子,又是什么样的心态?

逃避型丈夫,逃的是什么

通常,逃避型的丈夫,会对于自己丈夫的角色更加在意,妻子对自己哪怕稍微的不满意或者表达需求,就会激起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不是我作为丈夫哪里做得不够好?

男性对个体存在价值的怀疑,会引发丈夫们巨大的存在焦虑。潜伏期的丈夫会在亲密关系中对于妻子的需求非常敏感,假如遇到一位不会表达自己需求的妻子,比如妻子通过指责、抱怨、委屈、愤怒等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于丈夫的渴望和爱的需求,这种情况下,丈夫常常需要首先来处理自己作为独立成熟的男性的存在焦虑,其次才能关注到妻子真实的需求,焦虑越巨大,丈夫就越难以看到妻子的真实需求。当焦虑强大到自己无法承载的时候,他最容易选择的就是躲避现实的激发因素,也就是妻子。

我们现代社会的家庭模式,造就了一批批拿着老公的证书,却并没有真正从心理上完成从儿子到丈夫的角色转变的人。这与年龄、社会阅历等等都无关,而是单纯的、从心理成长的角度出发的一种感受,我们必须要承认并接纳这个现实,否则双方就会陷入到伤人且自伤的夫妻战争中,让彼此越来越远。

作为妻子,要如何与逃避型的丈夫相处

回到夫妻矛盾冲突的情境中,我们会发现,当丈夫逃避时,常常会激发我们自身“真实的我不值得被爱”的焦虑和恐惧,这份焦虑是我们自己的,当我们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也许我们内心闪现的是童年作为女孩的自己不被父母或重要亲人接纳,也许是自己某些真实的情绪或特质不被认可,我们渴望从丈夫这里来修正童年曾经被不正确的对待的事实,当我们带着这样的渴望和期待进入到婚姻中,婚姻、丈夫对我们来说,已经并非婚姻本身的意义,所以我们投入的精力和关注点也会更多,一旦婚姻、丈夫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没有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我感觉所受到的伤害也会被不自觉的放大,这种伤害越大,同时常常也意味着丈夫越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而传递到丈夫那里,被激发出来的存在焦虑也就越大,作为丈夫的他也就更加难以看到妻子的真实需求,恶性循环就这么建立了。

打破恶性循环圈,重建亲密关系

当我们发生争执时,经常会把关注点放在对方身上,觉得是因为对方怎么做了,所以我才会有这种感觉,把自己情绪的开关交给了对方,想让对方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人能为我们的情绪负责。想要让别人为我们负责,就是一种控制,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就要给我一生的幸福,等同于我要用我一生的幸福来控制你,这样换来的只能是对方用自己的行为来反抗你的控制,因为谁也不会甘心一辈子为了别人而活。

所以,当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与另一半发生争执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分出第三只眼,来觉察在当下的冲突中,自己的哪些情绪是对方带给自己的,哪些是自己本身就有的,对方的哪些情绪是他自己的,哪些是被自己激发的,分清彼此的边界,把属于自己的责任收回来,把属于对方的责任还给他,还给他意味着,我尊重并且信任你,你拥有面对自己负性情绪的能力,这样原来的恶性循环才会有可能被打破。

那些情侣同居之后,都在焦虑些什么?


布拉德皮特说过一句有趣的话:

“结婚对于我来说,就是我可以当着爱人的面放一个响屁。”

其实用不着等到结婚,两个人从同居开始,就已经要经历这些琐碎日常了。很多时候,同居意味着两个人进入了恋爱的新的阶段:

“他俩能不能结婚,就看这一博了!”

但许多东西在布拉德皮特看来是情趣,却也可能是不少情侣心里的噩梦。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同居之后的情侣,会遇到一些怎样的焦虑。或许有一天,它们也会碰巧发生在你身上。

自从我们住在一起,

我最害怕的就是他来关心我

来自@老赵

我喜欢叫我男朋友老张,因为这个称呼,显得略微带点距离感,反倒可以增加我们之间的暧昧。

有着这样恶趣味的我们,其实是很惧怕同居生活的,生怕过近的距离扼杀了两个人的情趣。

最开始的同居生活却意外的很开心。我每天买菜做饭,看电视,分享床和阳光。我和老张是饱受过异地之苦的情侣,能够享受到这些,着实感觉幸福了好一阵子。

但同居三个月以后,我跟老张开始了漫长的吵架,而这些吵架的缘由,是我们同居之前从来没有预想到的。

比如他和朋友喝酒吃饭半夜才回家,我和同事投入聊天冷落了他,他整日打游戏不上进,我们对新闻看法的分歧,都是争执的理由。

我们的浪漫情趣,很快便消解在了这些琐碎日常的怨念里。

有段时间,老张睡觉之前,总爱用荒腔走板的调子即兴唱几句烂歌,我知道他本意是想取悦我,我也随口说了一句:“你别再唱原创歌曲了”。

这句话也是玩笑,但却莫名戳中了老张的痛处,并在他脑海里勾连出了以前我对他的种种伤人话语,结果他闷闷不乐了一整天。

同样的情绪也在我身上出现过,有次老张陷入心理危机,寡言少语,和我说话有一搭没一搭,我怒火中烧。直到后来我也突如其来地不想讲话,才恍然大悟地理解了老张。

同居生活里的不愉快,更多时候是一种情绪的积累。那些琐碎的日常怨念,化作了一根根压死骆驼的稻草。

这便是同居的恶果,开心是两个人的开心,压抑也是加倍的压抑。

后来和很多恋人一样,我和老张学会了避开雷区,更多替对方考虑。但当我们都试着为对方妥协,这种关心也变成了一种新的压力。

有次在吵架的第二天,我们都试着缓和气氛。那时我们都不想吃某餐馆,而我以为他想去,他也以为我想去,最后两个人都为对方委曲求全地去吃了,却谁也没有因此而开心起来。

有时我甚至害怕老张太关心我,而同居让这种关心无处可躲。有时我又担心,我的关心是否是让老张感到压迫。

最近因为感情以外的原因,我和老张又分开住了,两个人好像都突然松了一口气。更有趣的是,回到了单独生活的境况,我俩之间的很多矛盾反倒变简单了。

同居就像是一座围城,待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分开几天后,我又开始怀念同居的日子了。回忆往昔种种稀松平常,都有特别的趣味,都变成了奢侈、浪漫的不同寻常时刻。

于是我开始不争气地想念老张了。

同居之后让我减少了性生活

来自@小多

我最理想的同居场景,是下班回家之后,有一个人在家里等待的满足感。这时桌上最好还有一碗热腾腾的汤,热腾腾到我会忍不住抱起女朋友吻她的脸。

但令我没想到的是,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男青年,同居后我很快就要经历的第一个奇特的考验。

每次女朋友洗完澡后,总会拖着湿漉漉的长发走到卧室来。一开始我看到的还是短裤+背心的家居衣着,等后来次数多了之后,她干脆围着浴巾在我面前晃来晃去。

我们第一次在酒店里互相遮掩的娇羞画面还没散去,生活就已经向我摊开了更触手可及的尺度。

更郁闷的是,当我欲望难捺地把围着浴巾的她一搂入怀,她只需淡淡一句“别闹,要吹头发”,或者“今晚的碗你洗了没?”,就足够让我消沉整个后半夜了。

后来我和她都是我的发现,原本恋爱过程里亲密的肢体接触,在同居生活里慢慢退化成了一种生物钟上的配合。

在我们热恋的时候,亲吻与抚摸或者是情难自禁的情感表达;同居之后,就变成了一句干巴巴的“今晚来不?”。

表面上,我和她都可以占有对方无限的时间,但是我们却又挤不出用来取悦彼此身体的时刻了。

性生活的神秘性,在我和她面前一点一点被无情瓦解。我们所能期待的,大概只剩下在某个时刻,我们双方都灵光一闪,然后彼此合拍、恰到好处的身体冲动了。

同居之前,我们最害怕的事情是会吵架。但后来我们发现,比吵架更可怕的,是消解了罗曼蒂克的那些庸俗日常。

At last

有人说:“同居是提前感受婚姻生活的最好排练。”

就像把一起去旅行当作“适不适合在一起”的考验一样,老司机们会教导你:“如果你不确定对方是不是适合结婚的对象,最好的方式就是一起住一段时间。”

夫爷有次在电台里说过一个个人观点:“两个人在一起,是因为互相吸引;而真正产生爱情,要等到拥有共同生活之后。”

只有经受了这些琐碎日常的试炼,摸索出了互相让步和取悦的有效套路,两个人才真正算的上“合适”吧。

开创型人格


开创型人格

制胜妙招:自信大胆

开创型的人自信、大胆、主动性很强,你不必因为是初次见面,就把自己外向活泼的个性隐藏起来。与其违背自己的个性,将自己装扮成文静寡言的淑女,倒不如顺其自然,展示自己自信、独立、真实的一面。你在相亲时可以表现得积极、热情,主动寻找话题,聊聊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拉近彼此的距离,让整个相亲的氛围变得轻松而活泼。这样对方会觉得你亲切可爱,真实自然,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

提醒:虽然“淑女”如今依然很畅销,但是有个性、自信、主动的女人也富有魅力,能吸引众多男人的眼球。表情自然不做作,言语个性不失礼貌,举止活泼不轻浮,定能吸引心仪的他!

领导型人格

制胜妙招:穿着得体

领导型的人理性、务实、稳重,有着较髙的审美品位。你在相亲时不妨

仔细包装一番,展现女性柔美和顺的一面。虽然正装能突显出你干练、独立、果断的职业女性气质,但是相亲时最好还是不要穿,尽量穿那种能展现身材的淑女装,让自己更加时尚,更有女人味。此外,若想使自己更加性感迷人,不妨在身上喷几滴香水,淡淡的香味能够唤醒起男人的嗅觉,吸引他的注意。

提醒:你希望男人能赏识自己的内在美,但是初次见面,很多男人更在意的还是外貌,若要将自己的魅力充分展现,还是需在穿着上仔细研究一番

支援型人格

制胜妙招:谈吐幽默

支援型的人能言善道,善于思考,喜欢和人交流。在相亲时,你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好口才,多和对方互动,切不可因为和对方言语不投缘就丧失了谈话的热情,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拒人于千里之外,让气氛变得尴尬。保持应有的礼貌,多以微笑示人,说一些有趣的笑话,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给对方留下一个宽容随和、秀外慧中的好印象,让彼此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提醒:大方地展现自己热情幽默,善解人意的优点吧!具有知性气质的女人最受事业型男人的青睐,他们喜欢心地善良、品质高尚、聪慧灵敏的女人。

合作型人格

制胜妙招:注重细节

合作型的人随和,注重细节,很会变通。你在相亲时,可以做一个时尚靓丽的发型,化上一点淡妆,选择那种颜色柔和、既能显示自己身材曲线又不暴露的服饰。和对方交流时,如果想要保持淑女风范,可以显得矜持一点,少说多听,听取对方的弦外之音,然后再作答复。你还可以用眼神来传达心中的情意,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妩媚与柔情。温柔而娴静的女人会激起男人的保护欲,他们喜欢充当护花使者。

提醒:不要化过于浓艳的妆,穿过于暴露的衣服,染过于炫丽的头发,这样并不会显得风情万种,只会让男人觉得不够端庄,望而却步。

总之,不要为了相亲而刻意改变自己,只要自然展现出自己的特质,就一定能吸引到适合自己的男生,不会与幸福擦肩而过!

当男人焦虑时


当男人焦虑时

【共同渡过难关,也是相爱的一部分。】

朱俪最近发现先生变了。

过去,他是一个快乐的人,工作努力,充满激情,每天回到家,一打开门就开始吹口哨,有时候在厨房做饭,还哼着歌。每天吃完了饭,他们就依偎在一起看电视、打游戏,尽管结婚好几年了,但还是像在热恋中……

首先发现不对劲,是他突然变得沉默了,家里再也听不见他的歌声。

然后是他的拥抱。过去,他回来,她去拥抱他,他会紧紧搂住她一会儿再放开;现在,他只是蜻蜓点水似的拍拍她的背,就松开了。

还有,他经常在睡觉的时候,辗转反侧,还叹气。朱俪问他怎么了,他不说话。

朱俪开始担心了,她最先想到的就是:他是不是有外遇了?

这个想法一旦产生,她就觉得他身上的每一点儿蛛丝马迹都挺像的,比如,他某一天脸色非常难看,她就会想:他这是累坏了吧?她开始变得不安。

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了,摊牌问他。

她先生哭笑不得。

他说:我只是状态不好而已啊!

“状态不好?”

这个说法让朱俪一头雾水。

她不知道,她的先生因为巨大的工作压力已经患上了焦虑症。而这个负责任的大男人,不愿意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她,就独自承受着,不把一句怨言带回家。

低谷中的男人,显著的特点,就是沉默。

女人,有时候会忽略男人的低谷,忘掉了男人也是有情绪低潮的。在他的低潮期,他会感到深深的不安,还有疲倦。这个时候,她因为被冷落反而去折腾他,这让男人更加痛苦不堪。

朱俪开始和先生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

第一件事,就是去医院,找心理医生给他梳理杂乱的情绪,再开一些治疗焦虑的药物。

然后他们利用假期,去参加了一个心灵禅修的课程。在空气清新的山上住了一周。在那一周里,他们关掉手机,早睡早起,保持正点吃饭、走路,让内心的宁静和觉醒,代替了妄想和烦恼。

过去,在朱俪先生的脑子里全是:“我还应不应该继续在这个部门干下去?”“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可是不工作,拿什么养活家人?”“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是什么?”“尽管工作了这么多年,还是有可能明天就被裁员,卷铺盖走人……”

现在,他想:追问那么多问题的答案毫无意义,活在“此时此刻”的安静和平常心中,才是最重要的。

堆积成山的焦虑,在妻子的陪伴和灵修之后,逐渐崩塌瓦解了……

这是朱俪“正视问题”的结果。

不是每个女人在男人说“我状态不好”的时候都能理解他的。在她的眼里,男人似乎就应该永远强壮和充满力量,为她遮风挡雨。一旦他表现不对劲,她就怨恨、苦恼、指责、发泄……这样的女人是自私的,她这样做其实也会伤害到自己。

当他状态不好时,你应该:

1-至少在认知上,要放下你对他的“预期”。这个时候,他才是弱者,是需要帮助的人。

2-在情绪上安抚他。当他沮丧、痛苦、发脾气、急躁的时候,你不能对着干呀!

3-在行为上要积极地去做点儿什么,不能束手无策,任由情况恶化下去。

“状态不好”的男人,不会一直那样下去,而你的理解和陪伴,更加深了你们的情感。共同渡过难关,也是相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