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唯一陷阱与二难效应

唯一陷阱与二难效应

发表时间:2021-04-15

【www.qg13.com - 恋爱挽回技巧效应】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唯一陷阱与二难效应",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唯一陷阱与二难效应

如果你陷入了唯一的陷阱或被沉锚效应禁锢,你当立即跳开那个环境,这样你才能找到新思路。

电视剧《咱们结婚吧》里,杨桃遇到了高画家。他擅长欺骗女孩子,所以,他说,咱们结婚吧。用一幅画就将她的心击碎了。她沉迷,陶醉,不舍,着了魔一样,尽管他身无分文,尽管他落魄潦倒,她就是觉得他好。

这就是一种思维的禁锢。在杨桃看来,这么多年,只有这一个男人对她说过“咱们结婚吧”,只有他这么真诚。她不知道,那只是他的信口开河,甜言蜜语。当时当刻,他拿什么跟她结婚?这种禁锢只是因为她的底线坍塌了,心理崩溃了。她怕错过这个要和她结婚的人,以后再也遇不到了。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时刻?你觉得那个人非常完美,或者说非常适合你,你觉得他对你非常好,你想要是你错过了他,你就可能再遇不到那样的人了。你伤心,难过,纠缠,哪怕他要抛开你,你也不松手,这种痴迷,何尝不是一种愚钝?

时过境迁,你发现,没有他你也活得好好的。多年之后,你遇到了新的人,你发现,他不再是你的唯一,新人早已替代了他。恭喜你,你终于走出了唯一和最好这个陷阱。

除了唯一这个陷阱,爱情里还有一个二难效应,即,你喜欢A,可是,他不够爱你,你不喜欢B,她却对你非常好。此时,你会选择谁?很多人被这个难题卡住了。选择A,自己会很委屈,因为他不爱自己。选择B,对不住人,因为自己不爱对方。烦恼,纠结,痛苦。为什么我们不能撇开A和B,选择更多的CDEFG……呢?

这种二难效应,也可以称为爱情中的沉锚效应,就是人会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特定的环境里无法跳脱,产生非要在那个环境里选择或生存的想法,这实在是一种假象。就以这种常见的沉锚效应为例,为什么我们不能跳开那个特定的环境呢。人挪活,换个环境,所有一切都变了,地点,人事,时空,当周遭的环境发生变化,人的思维会立即发生转变,这时,再看那个过去的环境,觉得多小啊,多狭隘啊。

婚姻也是如此。有个美女离婚了,开始还觉得蛮遗憾的。不过,后来她到深圳,事业发展得不错,身边追求者也多了起来,她才发现,原来有魅力的男人这么多,原来,她也可以同时喜欢很多人——“失去一棵树,获得一片森林!”她如此调侃。但谁能说,这不是她的真心想法肺腑之言?

当环境改变,我们的思维也会随着改变。所以,如果你陷入了唯一的陷阱或被沉锚效应禁锢,你当立即跳开那个环境,这样你才能找到新思路。

延伸阅读

我要做你的唯一,而不是之一


人在感情里,都有自己的位置,而且这个位置别人替代不了。

你可以有很多辆车,你可以有很多套房子,你也可以有很多款包,但是你只有一个我,而且一旦失去,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尤其是在一段恋情里,你永远都不要让我做你爱人的其中之一,因为我只想做你的唯一。

昨晚,后台一个姑娘给我留言说,“只做唯一,不做之一。”

或许是自己听过的故事太多了,也或许是因为在感情这条路上走了太久,说实话,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

是啊,身边有多少人曾经从别人的唯一变成了之一,又有多少人一开始就以之一的身份出现在他的身边。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一句话,如果你给别人的和给我的一样,那我宁愿不要。

而如果我只是你感情里的配角之一,那我宁愿离开你,因为我要做主角,我要做你的唯一。

◆◆◆

我们可以留意一下,身边有很多痴情的姑娘,她正在做那个男人情感戏中的配角,正在感情里被欺骗着。

显然,有一些男人很不专一,说句难听的,他们在感情里就是典型的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已经有了女朋友/老婆,还在外边暧昧成瘾,甚至在外边光明正大的搞小三、组建新的家庭。

他们瞒着自己的原配,胡作非为,虽然不爱了,但是绝不会直接向她提出分手,这样的男人真的很可恶。

姑娘,我一直在文章中说,你要在感情里做一个用心的人,如果你发现他心不专一,那就请你早一些离开他,不要再给他机会,更不要再安慰自己说,他会幡然醒悟。

你要时刻记着,你要在感情里做那个男人的唯一,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做之一。

◆◆◆

姑娘,有的人,他们总喜欢做感情里的演员,从戏的开始到剧终,都在戴着面具演,你说何必呢,太累了,对于这种人,咱要躲开。

朋友,如果你爱一个人,那就请你把她当成你的唯一吧,人活这一辈子,有一个爱你的人很不容易,一定好好珍惜啊。

千万不要辜负相爱一场,好好的爱你身边那个人,把她当做你的唯一,此生此世不分离。

旅游陷阱爱字意


旅游陷阱爱字意

我发现很多人出国就会变得比较友好,但是明明在台湾时,路边有人找你讲话,你都是脚步不会停地扬长而去,或是一副不耐烦的脸说谢谢我不需要,可一旦出国就会变得很和善,虽然这样也不错,就是想让当地人对我们有好印象嘛,不过有时我真的觉得没必要,毕竟出国在外人生地不熟,对陌生人应该有更大的警觉心啊,是不是。

像上次去旧金山时,抵达当晚要去吃饭的时候在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灯,我一回头竟然看到老公和一个同团的人在跟一个黑人聊天感觉相谈甚欢。是说老公是个讲话沉闷的人,平常在台湾也很少和人聊天,所以看到他马上交到外国朋友我觉得太不可思议,而且那红灯很长他们真的聊了很久啊,应该已经交换手机号码了吧。离开后我忍不住问他聊了些什么,他说一站定那个老外就主动搭讪,虽然他觉得怪但我们才有朋友来过旧金山,朋友表示当地人都很友善超爱跟人聊天的所以他也不疑有他地聊了起来,外国人先问他们从哪里来有没有来过美国,然后介绍了一下美国,总之就是个热情的当地人之形象,介绍完后跟他击了个拳接着问他有没有烟,然后他们才理解到对方只是想讨烟不是热心啊啧啧啧。

同团朋友给了他一根后,那人突然问他们想不想要好东西,接着从口袋掏出一小包来历不明的粉末说是好货叫他们闻闻看,我老公很警觉地没去闻,没想到同团的人立刻把鼻子凑近闻了一下,都不怕出事吗,终于绿灯亮了我们要走了,眼看交易失败外国朋友改跟他们要两块钱,看他们都不理急起来说那一块就好。然后老公参透了为什么朋友觉得旧金山人很友善,超爱跟路人聊天,他是遇到了要钱的,只是听不懂洋文才以为他们是闲聊吧(宣布破案)。

事后我住在旧金山的大姐说这事实在太惊险,因为那条街是当地著名的同性恋大街,老公白嫩温文的长相还有神秘的东方风情简直是他们心中的天使啊,一个不注意就要被扛走了吧,然后醒来觉得咦怎么后边儿有点疼,好像刚刚有人闯入我家门。最后提醒大家出门在外别乱拿别人饮料或乱闻人家手上的东西,免得醒来发现腰凉凉的原来肾被割走了;还有千万不要因为出国了,想说不能让别人笑台湾人小家子气就乱跟人交好,千万不要忘了连恩尼逊(英国影视演员,《飓风营救》主角)的女儿是怎么被人掳走的,我们可没有一个勇健的爸爸来救我们出去啊(幸好我也不好卖就是)。

如何处理爱与分离?当妈难那


如何处理爱与分离?当妈难那

这个世界上最最困难的爱,也许就是母爱。它难就难在从开始就意味着分离,难就难在一个母亲要放弃自己的自恋去给予孩子自由,难就难在它几乎是无条件的,难就难在一个母亲首先要完成自己,然后才可能最好的帮助她的孩子自我实现......

可惜大多数有爱的母亲,都知道爱意味着关怀,却忘了爱同时意味着放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这种需要终身修炼的,全天下最困难的爱:母爱。

一种诞生就为了更好地分离的爱

如果说爱情的诞生是为了长厢厮守,那么母爱,从它开始建立的时候,就是为了分离而准备。

我记得以前妈妈跟我抱怨说:“我觉得我们的关系没有你小时候那么好了,那个时候你什么都听我的,现在却如此的叛逆。”

是啊,那个“听话”的我爱起来应该会比这个倔强的我更容易吧!

母爱在婴幼儿时期是相对容易的,也许是出于一种母性的本能,也许是一种自恋的延伸(因为把婴儿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所以爱孩子就等于是爱自己),一般情况下,一个母亲在这个时候可以无条件的,全心全意的爱自己的孩子。

可矛盾的就是,当一个孩子得到母亲足够的爱时,她/他便开始有了自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和妈妈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这个时候,孩子便开始“不听话”了。一个自恋的母亲是很难接纳这样的独立的,因为她需要孩子还是她的一部分,她需要孩子的身体和头脑都属于她,而不是独立出一个完成的人格。

但是一个孩子必须要成长,必须最终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所以母爱的核心,可能就是照顾孩子的成长。它意味着一位母亲希望孩子能够跟自己分离。在爱情里,两个独立的人变成了一个;而在母爱中,一个人最终变成两个独立的人。母亲不仅仅要忍受这样的分离,还要支持这样的分离。这就是我说的母爱的最为难之处。

一个自恋,控制欲和占有欲强的母亲,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成功的扮演一个有爱的妈妈。而只有一个真正有爱,一个觉得给予比得到更她快乐,一个自我实现并稳稳的扎根于自己的意义里的母亲,才可能在这个分离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有爱的妈妈。

学不会放手的妈妈

这是对一位母亲的最大考验,因为分离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

从妈妈的子宫脱离出来,我们便开始了不断与母亲分离的旅程:第一次离开妈妈的怀抱自己爬行,第一次离开家上幼儿园,第一次把心事说给同学而不是妈妈听,第一次彻底离家去上大学,第一次跟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直到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家庭,这一切,都在不停的分离。

我想这一切对一位母亲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我记得有位阿姨跟妈妈的关系很好,她家女儿长我几岁,我叫她姐姐。可我们的命运却大不相同:姐姐当年没有读高中,因为阿姨舍不得她离家去上大学,后来姐姐上了家乡的一所卫校,在叔叔的安排下进入公安部门成了我们那里的公务员。再后来姐姐结了婚,因为阿姨还是舍不得她离开家,所以让姐夫跟他们全家住在一起,结果姐夫觉得自己好像始终也无法融入这个家庭,最终还是跟姐姐离了婚。姐姐今年已经36岁,却仍旧跟父母住在一起,寻找着她的下一任伴侣......

我无法去评说这件故事的好坏,也无法知晓那些我并没有听到的细节。但我总是无比惋惜的在想,如果这位阿姨不是那么“舍不得”女儿离开,如果当年她“忍痛割爱”的容许姐姐独立,去探求自己的人生,如今的故事会不会不太一样?

我无比庆幸的是妈妈虽然不完美,她虽然在很多时候也不免控制,不免把我当成她的拥有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但她终究还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把我“推出去”探索世界,而不是囚禁在自己身边。上大学之前她几乎包办了一切我本应自己干的家务,她当时甚至担心我会不会像新闻里说的那样,在大学里因为不会生活而跳楼自杀之类。虽然她担心的要命,但最终她还是容许我去了离家很远很远的南方去读书。

学不会放手的妈妈,最终可能会让孩子一辈子都只能做一个孩子。

可是放手又谈何容易?放手,意味着一位母亲要彻底的放下自己的自恋,把孩子当成是一个跟自己一样的生命去尊重;放手,意味着她要忍受自己的建议被一次次拒绝,自己的人生经验一次次并不被接纳;放手甚至意味着,看着孩子去探索自己的道路,并且看着她/他“失败”或者“跌倒”……

我想这最后一条是最难做到的。因为一位母亲眼里的“失败”,也许正是孩子想要的人生。举个简单的例子。无数家长希望孩子“工作稳定”,希望他们可以成为公务员或者国企职工,那么一个没有进入国企,却选择最艰辛的创业道路的孩子,是不是一种失败?一位母亲,能不能容许这样的“失败”,能不能真正看到孩子脸上的快乐,然后为她/他感到快乐?

再或者一个到了40岁还没有结婚生子的女儿,一个选择独身主义而不是传统家庭的女儿,在一位希望她结婚的母亲眼中,是不是一种失败?那么这位母亲,能不能容许女儿“失败”,能不能看到也许女儿选择的是朴槿惠的人生,而不是贤妻良母的人生?

放手,更意味着一个母亲,不再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精神和情感的寄托。

她有自己的人生,所以不会要求孩子给予她无穷无尽的关注或者崇拜;她有自己的爱情,所以不会嫉妒孩子有自己的爱人(原谅我要有些犀利的说,中国的婆媳关系很多时候是因为母亲在情感上对儿子的过度依赖,不容许儿子跟别的女人建立真正亲密的关系);她深切的知道,孩子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即使这个孩子是从她的身体里分离出来的......

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就是先成为我们自己

我们不可避免的会习得父母教养我们的方式,但它并不是不可打破的魔咒或者宿命。

在我非常有限的经历中,我深深的感到一位母亲的自我完成对她教养孩子是多么的重要。

当我们充分容许自己做自己的时候,我们便不会再把孩子当成是我们自恋的延伸,因为那些我们心中未完成的梦想和渴望,是由我们自己而不是我们的孩子去实现;

当我们跟自己的丈夫恩爱有加时,就不会让孩子承担我们唯一爱的源泉这样沉重的角色;

当我们自己不断成长不断犯错时,便不会恐惧孩子的成长和成长路上不可避免的磕磕绊绊。

我所有的来访者最大创伤的源泉,往往是他们都有一个没有自我实现的母亲。这位母亲可能过度依赖自己的丈夫而没有自我,在丈夫出轨后仍旧因为需要经济上的支持而选择妥协;这位母亲可能跟丈夫的关系不好,需要在孩子身上得到爱,而让孩子从小就扮演着她丈夫的角色;这位母亲可能为家庭牺牲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然后对孩子说:不要去追求不切实际的梦想,你为什么不能“踏踏实实的生活”?

在一个家庭中,往往爸爸妈妈的关系很好,又都爱孩子的话,这个孩子的心理才会是一个最健康的状态。孩子都非常敏感,所以当爸爸妈妈的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她往往都充当一个调和的角色,但这样的角色会限制她的发展,她很可能偏离自己本来会成长的方向。所以一个母亲的功课,不仅仅是她和孩子的关系,还有她和丈夫的关系。

就像焦虑一样,对生活的爱,同样可以传染给孩子

弗洛姆在他那本著名的“爱的艺术”一书中说道,母爱有两种:牛奶和蜂蜜。牛奶指的是一位母亲给予孩子的关心和照顾,而蜂蜜则说的是一位母亲给予孩子的对生活的热爱。

弗洛姆说,大多数母亲都能够给孩子牛奶,但是能够给予孩子蜂蜜的母亲却不多。

因为大多数母亲,自己都不是一个快乐的人。

就像焦虑一样,对生活的爱,我们同样会传染给孩子。有时候我甚至在想,一位有爱的母亲绝对不是一位只是深深爱着自己孩子的母亲。我相信她一定是一位深深爱着其他人的孩子,深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深深爱着她周围的人和这个世界的母亲。

这样的爱,让她有勇气做自己,也同样容许自己的孩子做自己;

这样的爱,让她不断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同样也让孩子去探索自己喜欢的样子;

这样的爱,让她可以忍受分离的痛苦,因为她清楚深爱和自恋的区别。

我不知道自己在何时会为人父母,但现在我似乎可以对未来自己的宝贝儿说:“孩子,妈妈现在就负责好好的完成自己,这样你来的时候,我才有力量同样支持你完成自己,而不需要你来完成我!”

我不必成为你的唯一


我不必成为你的唯一

我有个闺蜜,很爱在朋友圈秀恩爱。

这几天我看她朋友圈很消停,就随口问了一句:“一切还好吧?”

没想到她开始在微信里哭诉,她一点都不好,因为和男友吵架了。

吵架的理由十分常见,就是她问男友爱不爱她,她是不是男友此生唯一,男友正专心看欧洲杯决赛呢,回答得怠慢了一些。

然后她就心碎成渣了。

“你以前不会这么对待我的!是不是过了热恋期你开始对我审美疲劳了!”

其实我挺理解我这个小公举闺蜜的。

道理我都懂。可是女生就是喜欢问一问:“你爱不爱我?”

就是忍不住想听到男友口中无比肯定的答案,“是的,我爱你。” “你是我茫茫人海中灵魂唯一之伴侣,就像徐志摩说的那样,得之我幸。”

怪就怪,我们平时得到的肯定答案太少了。生活中可以替代的太多了。

就像我今天叫喊着谁是我的“本命”,过些日子,我又可以换个偶像。

就像我一直喝某个牌子的绿茶,结果为了追大张伟换成了另一个牌子,改掉了十几年的饮料习惯,也觉得没什么不适应。反正都是甜水儿呗。

所以,谈到爱情这件事,我们就希望是不一样的,希望在这里能找到唯一和肯定。

听了朋友的抱怨,我脑海里立刻浮现的是电影《罗拉快跑》里的一段对话。

一头红发的罗拉和男友躺在一起,场景的色调都是红彤彤的,就像半梦半醒中。

罗拉盯着天花板,若有所思地问男友曼尼:

“曼尼,你爱我吗?”

“当然爱啊。”

“你怎么就那样肯定?”

“说不清,我就是知道。”

“可我和其他女孩没什么不同啊?”

“因为......你是世上最棒的女孩。”

“你怎么知道.....如果你没遇到我,也可以对别人这么说。”

......

这样的对话继续下去,男友曼尼只好一脸懵逼地问罗拉,“你是不是发神经了??你是不是要离开我??”

我想大多数男的都受不了这样的追问吧。如果能每一个问题都回答得滴水不漏,反而会觉得不真诚,太会套路了。

其实,被问得慌张,大概是因为我们不敢承认,“嗯,是的,没遇到你的话,我也会和别的人说类似的话。也能很快乐的和她生活在一起。也许幸福感会有多和少的差别,但也有可能并没什么区别。”

我们都很不愿意承认,其实唯一这东西是个十分小概率的事件。

对绝大多人来说,爱人是可以替代的。

我记得特别清楚,十几岁时,我曾因为失去了一个喜欢的人,在大街上哭得死去活来。我当时我觉得我这辈子再也无法喜欢上其他人了,在日记本里狠狠写着,“我对爱情彻底免疫了!”

然后我带着生无可恋的性冷淡脸走进了二十岁。

没过多久,我发现,又有让我动心的人出现了,又有那种“春烟柳绿,不如望你”的感觉。这感觉让我有点难堪,赶紧把十几岁写的那些日记都藏了起来,当时放的狠话全部被推翻。

你还是可以爱上别的人,看着新人取代旧人,只要你运气够好的话。

所以后来,我很少去想唯一的事情。也不会要求对方这样想。

因为一切发生的前提只是,恰好我们遇到了而已。

我只是个普通人,没有人格魅力强大到让任何人没了我就活不下去。所谓情人眼中的独一无二,也是因为彼此倾注了很多感情,分享了许多时刻,这段经历和付出,让对方在你眼里才变得特别起来。

就像《小王子》里狐狸说的那段关于驯服的话:

“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对我来说,你就是我的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你的世界里的唯一了。”

一切特殊都是因为彼此有了羁绊而已。

其实不用纠结你是不是谁的唯一所爱。

我们只需要在相爱的时候,互相珍惜对方,好好相爱就好了。

恋爱最迷人的地方是那种无法言表的幸福感;就是与他相处的每一秒,都胜却人间无数的感觉。

专注于当下的幸福感最重要。如果有一天不再相爱了,也希望你能把这份快乐复制在另外一个人身上。人生苦短,快乐比“一生只爱一个人”要重要,也更有人间烟火气息。

所以不要再纠结会不会永远爱你,你是不是此生唯一这种费劲回答的问题了。

如果你是,时间就会给答案。

如果你不是,现实会证明给你看。

及时行乐更重要啊。

男人的期货效应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一段歌词,这是潘长江唱的《男人四十一枝花》:

男人四十一枝花

告别期货的尴尬

莫非时间有魔法

能让腐朽变神话

男人四十一枝花

花天花地眼不花

我这花要落哪家

也曾为爱一个人苦苦挣扎

草莽的青年

抓不住爱情的纱

现在太多的女孩围着我转

到底她们是看重我哪一点啦?

这是一段极为有趣的歌词,40岁的女人魅力值只剩下10%了,但40岁的男人竟然会有太多的女孩围着转,而这老男人在他还是“草莽青年”的时候,即使“苦苦挣扎”也“抓不住爱情的纱”。最有意思的莫过于第二句:告别期货的尴尬。期货在英文中是“futures”,也就是“future(未来)”的复数形式,男人在40岁的时候终于从“期货”形式变成了“现货”形式,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于是引得一群女孩纷纷暴走,抓狂。

让我们再来打个比方,40岁的成功男人就相当于大盘蓝筹股,人人都知道是好东西,只是你现在再想去买,就要花上不菲的溢价,傍上一个老男人的“安全边际”实在很低,理性的女人是不干的,只有那些喜欢追涨的女人才会奋不顾身的贴上去。理性的女人应该去寻找“小盘绩优成长股”,这些男人现在可能才二十多岁,价值被低估了,但成长性很好,只是别人都不知道,你可以在低位接手,然后长期持有,安安静静得等着他每年创出新高,几十年下来收益必定颇丰。至少巴菲特就是这么干的。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李安的故事,在李安出名之前,他在家吃了整整6年软饭,没有工作,但他老婆林惠嘉一直觉得他将来会有出息就养着他,李安股在盘整了N年之后,终于一飞冲天,成了最著名的华人导演。林惠嘉还说了一句令人动容的话:“两万元有两万元的生活,两百元有两百元的生活。”

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心理咨询中最经常被讨论的关系。好的亲子关系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父母呵护孩子成长,让孩子依赖,满足其爱与安全的需要;第二个任务是当孩子长大后,要和孩子分离,放手让他们探索外面的世界,促进孩子独立。而一个人离开父母后,还要与所爱的对象结合。当“分”与“合”的需要被满足后,亲子关系之间的爱会变得更自由,彼此都会成为更加独立和自由的人。

临近春节,最近接的几个咨询个案情况很相似,都是同居情侣或刚结婚的小夫妻因为过年回谁家意见不统一而发生矛盾、冲突,又因两个人没法好好解决问题,化解冲突,进而影响了两个人的亲密关系。

我在网上一搜,发现了大量类似的新闻,有一则新闻标题是:“谈不拢春节回谁家过年,小夫妻竟然闹离婚”。“丈夫小方是四川人,妻子小林是江西人,工作第一年,除夕到初二在妻子家过,初二当天又飞回四川,一出机场,看见两鬓斑白的父母,小方很难过。他是独子,长这么大,第一次没陪父母过除夕。7天又奔波又串门,小方感觉年过得比上班还累,仅机票就花去9000多元。这次后,两人商议,一年回男方家,一年回女方家。第二年,小林跟小方回了男方家。之后4年,因为工作,小方都没回家。去年,小方终于有假了,正好表哥喜得贵子,他提议过年回四川看看。小林不乐意了,四年前也是回四川,好不容易一起回家过年,她的父母盼了好久。小方看小林态度坚决,提议抓阄,小林答应了。可等小方折好10个纸团,小林抽了几张,反悔了。她抓起所有纸团扔进垃圾筒,大喊着:‘回江西,抓阄不算。’小方觉得妻子无理取闹,大吼一声,摔门进卧室。小林越想越生气,写了一份离婚协议书。第二天,两人就办了离婚。”

过年回谁家?男方家?女方家?这个问题自带辩论感,近年来每到春节都会被提出来讨论一番,似乎可以进行无止境地激烈辩论,也似乎永远没有答案。网友们还总结出80后小夫妻回家的四种解决方案:1、奔波型:两边跑,三十婆家初二娘家。2、轮流型:一年一家,幸福轮流享。3、分离型:各回各家,各找各妈。4、合一型:娘家婆家,大家一起过年。我写这篇文章,不是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有人会说,因为是独生子女,才会有这样的问题,如果双方家庭都有两三个孩子,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外在的因素。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独生子女家庭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的婚恋价值观是:重亲子而轻亲密。

很多夫妻之所以在春节回谁家这个问题上争执不休是因为他们没有搞清楚一点:自己已经是结婚的人了,自己与另一半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在他们很多人的认知观念里是:我和我父母是一家人,你和你的父母是一家人,于是过年回谁家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是我和我的父母重要,还是你和你的父母重要?”无形中变成了两个家庭之间的竞争、较量,这对夫妻不仅不是和谐统一的,而是对立分裂的,当矛盾激发成白热化之后,原本应该一体的夫妻就变成了你死我活的状态,这对夫妻就算不走向离婚,情感重创那也是必然的。

如果两夫妻能够明白“我们”的关系是最重要的,无论做怎样的选择我都把“我们”的关系放在第一位,就不容易出现对立分裂的局面。可惜他们的“我们”不是指“我和我的另一半”,而是“我和我的父母”。

过年回谁家的矛盾其实只是“重亲子而轻亲密”这一传统家庭价值观诸多外显的表现之一。“重亲子而轻亲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家庭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婆媳矛盾。一个女人如果生了儿子,因为过分看重亲子关系而轻视亲密关系,她会将儿子当成自己的最爱,把自己和儿子捆绑在一起,在儿子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情感。当儿子长大后娶了媳妇,她还会紧抓儿子不放,觉得儿媳妇是和自己争夺儿子的第三者。她因为恐惧,害怕失去儿子的爱,而在生活中刁难儿媳,敌视儿媳,而这个儿子也因为和妈妈过分亲密,亲子关系过于粘连,当自己的老妈和自己的老婆有矛盾的时候,他站在老妈这一边。长期以往,这个妻子(儿媳妇)要么指责婆婆和丈夫,心中充满了怨气,要么和丈夫的关系疏远,将情感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没有孩子,又不怕离婚的女人可能因为婆媳矛盾而选择离婚。于是,这样的家庭问题就代代相传。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亲子关系是核心,夫妻关系是配角。在这种模式下,无论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是多子女家庭,家庭关系总会有很多的问题。

我有个亲戚,他的老婆与他结婚十几年了,始终以为自己与爸妈是一家,没把老公和婆家的人当成一家人。她老公在国外辛苦打工好几年,挣了一百多万,回国后发现家里连两万块都拿不出,因媳妇全拿去给自己的父母和哥哥们花光了。他有个十岁的儿子,因为自己长期在国外,缺乏情感交流,与自己无法好好相处,加之母亲溺爱,欠缺管教,非常顽劣。最后,他在一次痛哭流涕后,下定决心和妻子离了婚。

一个同学的朋友一怀孕就回娘家了,生下孩子之后也住在娘家,她始终觉得自己和父母,还有自己的孩子才是一家人,而丈夫是个外人。这个丈夫,每个星期回丈母娘家看一看孩子就自己回家,或者回自己的父母家。妻子长期抱怨丈夫不关心孩子,不关心自己,可是丈夫觉得妻子根本就不重视自己,只看重孩子和自己父母。两夫妻就这样生活了好几年,原来自由恋爱,情感亲密的两个人越来越疏远,话题除了孩子再无其他。

在咨询中,我遇到一些女性,和男朋友或者丈夫吵架了,就把吵架的经过事无巨细地告诉父母,希望父母为自己主持公道,结果父母插手进两个人的关系中,将男方大骂一顿。这样的事情发生几次之后,问题叠加问题,负面情绪不断累积,父母与自己的另一半便有了很多的罅隙和矛盾,最终破坏了这对年轻人的亲密关系。

我还遇到一个奇葩的案例:一对夫妻结婚了,但两个人都不想和自己的父母分开,也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会自己洗衣、做饭。两个人每天下班后还是与婚前一样,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在父母家吃饱了晚饭,装好第二天中午要吃的便当,看电视,玩电脑到十点一之后才各自开车回到小夫妻自己的家。这对夫妻,以及双方的父母都觉得这样的状态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孩子害怕离开父母,父母也害怕离开孩子,彼此依赖共生。

以上的这些案例都说明了很多中国家庭过分看重亲子关系,而忽略了夫妻关系。心理学上讲这是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恋子情结。西方人并不是没有俄狄浦斯情结,但我们中国人的俄狄浦斯情结更为严重。

为什么西方人没有我们中国有这么严重的俄狄浦斯情结呢?因为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很多来源于《圣经》。《圣经》认为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就是夫妻关系,《圣经·创世纪》中有一句话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这里的离开父母不是单指身体上的远离,或者物理距离上的远离,而是割断心理上、情感上的“脐带”。但是我们中国人很难做到,我们认为天底下最亲密的关系不是夫妻关系,而是亲子关系,所谓“血浓于水”“父母至上”“老婆可以再找,老妈只有一个”等。但是,现实是如果我们不愿意离开父母,不愿意同自己的伴侣结合,不把我们的伴侣看成是我们最重要的人,我们的婚姻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前面举的那些婚姻不幸或者亲密关系出问题的例子,正是因为这些年轻人在心理上没有与自己的父母分离,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了,却认为父母是跟自己过一辈子的人。同样的,中国的很多父母也没有完成在心理上与自己孩子分离的功课,认为孩子是跟自己过一辈子的人,紧抓孩子不放手。

于是,我们中国的家庭关系复杂又无界限,像和稀泥般搅一块,不懂夫妻关系是重于亲子关系,新家庭是重于原生家庭的道理,喜欢插手彼此的婚恋,父母对孩子谈恋爱指三道四,孩子对父母搞对象也指手画脚,结果大家的都没法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据相关的数据统计,上海这几年80后离婚案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其他地方的离婚案中80后所占比重最大,80后离婚案的突出特点在于父母插手子女婚姻,从恋爱、结婚、买房、装修、生子……80后父母都参与其中。

孩子不独立,父母不放手,该离开的不离开,该连合的不连合,家庭悲剧就会不断上演。

父母与孩子都要做到一种有情感连接的独立——彼此独立但又饱含亲情。做孩子的要独立自主,遇到问题不要老想着依赖父母去解决。做父母的也要独立,要给孩子自由,不要插手孩子的生活,也不要要求他花很多时间围绕在你身边,陪伴你的是你自己的伴侣而不是孩子。

胡因梦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只有父母与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纪伯伦说,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作为孩子,我们要学习独立,完成与父母分离的成长功课;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放手,完成从孩子生命中得体退出的功课。

每一个进入婚姻的男女都应该明白,你是先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再属于你与父母组成的那个大家庭,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这不是自私,不是不孝,而是爱的传承。你以后的孩子长大结婚了,你也要做到这一点,他与伴侣的关系于他而言更为重要。你不应该是你的孩子的最爱,你的孩子也不应该是你的最爱,你和你的孩子的最爱都是你们的亲密伴侣!

三围是检验真爱的唯一标准


你知道胖虎吧。

《哆啦A梦》里那个总是欺负人的大胖子。

不过,我说的胖虎是个女生。

也是个总是欺负人的大胖子。

胖虎最爱欺负的,就是丁原。

丁原的体型与胖虎完全相反,干巴巴的身材像数字1,跟圆滚滚的胖虎站一起,组成了1和0。

丁原从小被胖虎欺负到大,胖虎每次都强迫他一起玩剪刀石头布,谁输谁就请吃东西。

小时候谁输了,就请对方吃小浣熊干脆面、麦丽素。

现在长大了,变成了谁输了,就要请对方吃牛扒和披萨。

丁原蠢爆了。

每次出拳顺序都是固定的,布、剪刀、石头依次使出,每次都输给胖虎。

还好,丁原是西餐厅厨师,每次输了,就乖乖进了厨房,做菜给胖虎吃。

一开始我们对丁原,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但是想到丁原厨艺这么好,我们可以顺便蹭点吃的,也就算了。友情哪有食物重要?

后来,我们越琢磨越不对。

如果你每次猜拳都输给同一个人,不是你怕她,就是你喜欢她。

丁原都特么这么大了,还怕胖虎干嘛?

再瘦的男生,也打得过女生呀。

也就是说,丁原喜欢胖虎。

这家伙,绝对是个抖M。

我跑去找丁原,让他请我吃鹅肝,我帮他保守秘密。

我问他,“你准备被那女胖子敲诈一辈子吗?”

丁原说,“首先,她不是胖子,你不觉得她很可爱吗?其次,她哪有敲诈,她只是撒娇。”

我擦。

刚吃了的鹅肝,差点吐了。

丁原说,胖虎只是看着凶,但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伤害他的事。反而小时候他每次被学校的小混混欺负,都是胖虎站出来,替他打架。

初一的时候,隔壁学校的大哥大听说丁原家有点钱,慕名过来勒索他。

一天晚自习,大哥大带着几个小弟,把丁原堵在学校旁边的小路上,扇他耳光,用打火机烧他头发……

他真的吓尿了。

胖虎不知从哪里窜出来,一把拽着大哥大的头发,把他拉到旁边,甩到地上,然后一屁股坐上去,用两个大胖拳头轮流揍他……

那一刻,丁原看着打得正欢的胖虎,觉得她光芒四射。

从此就决定一辈子只被她欺负了。

胖虎也决定收他为首席跟班,专属欺负他一辈子。

我骂丁原,“你傻逼啊,喜欢就去表白啊。”

丁原说,他正在攒钱,准备明年就自己开一家西餐厅。

到时候他就跟胖虎表白,请她来做老板娘。

他都想好了,他店里的招牌菜,都以胖虎来命名。

丁原还说,他特别喜欢跟胖虎玩剪刀石头布,喜欢看她赢了之后,开心的样子。

这傻逼,没救了。

有一天,胖虎猜拳又赢了,丁原乖乖去厨房,准备给她做好吃的。

结果胖虎说,“我不要吃东西,我要你陪我跑步。”

丁原知道,出大事了。

胖虎活了23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想要去运动——打架除外。

如果她要跑步,只有一个原因,她喜欢上别人了。

果然。

胖虎喜欢的男生,是一个健身教练,他们在朋友聚会上认识的。那个健身教练,有着丁原没有的身高,有着丁原没有的肌肉,有着丁原没有的残酷。

他直接对胖虎说,“不好意思,我看女生,首先看三围。我不喜欢胖的女生。”

胖虎说,“好,那我减肥。”

胖虎竟然真的开始节食,一天只吃两顿,一顿吃蔬菜沙拉,一顿吃一个苹果。

她每天饿得头晕眼花的,说话都没力气,丁原担心她随时会晕倒——我们都觉得他多虑了。

丁原心疼她,第一次很凶地对她说话,让她别减肥了,放弃吧。

胖虎说,“我不会放弃的。我们继续猜拳吧,输的人绕操场跑20圈,赢的人跑30圈。”

丁原第一次没有配合她。

胖虎转身一个人冲进了操场,咬着牙,倔强地跑了起来。

当胖虎摇摇晃晃跑到第四圈的时候,丁原实在看不下去,也进了跑道,陪胖虎跑了起来。

看着胖虎为了别人努力奔跑的样子,丁原难受。

但看着胖虎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样子,他更心疼。

他想帮她。

哪怕是帮她追上别人,从而远离自己。

那天北京下雪了,稀疏的雪花慢慢从空中落向大地,偌大的操场上没有其他人,显得很空旷。

一个圆滚滚的身影,在跑道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

一个干巴巴的身影,跟在圆滚滚的身影后面,一圈又一圈地跟着。

雪越下越大,两个人在地上踩出密密的脚印。

之后,丁原猜拳还是一直输给胖虎。

胖虎赢了,拉着丁原陪自己跑步。

胖虎赢了,拉着丁原陪自己吃苹果、吃蔬菜沙拉。

胖虎赢了,拉着丁原陪自己去跟大东表白。

然而胖虎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

也许是体质的原因,胖虎每天吃得很少,运动得很多,体重却减得很慢。

胖虎变得烦躁。

她花钱试了针灸、点穴、埋线等各种减肥法,没用。

最后丧心病狂开始网购减肥药,不管什么都乱吃一通。

丁原担心胖虎的身体,劝她不要再吃减肥药。

胖虎口头上答应,背地里继续偷吃。

有一次,胖虎因为吃了违禁减肥药,搞到胃出血,被送进医院。

病房里,丁原生气地盯着胖虎,胖虎却一直盯着自己的手臂,因为瘦了一点而兴奋不已。

丁原不想看胖虎再这样下去,把她的减肥药全部倒进了抽水马桶,吼她,不准她再乱来。

结果胖虎也炸了。

她吼了回去:“你没胖过,你他妈什么都不懂!

你知道胖子被骂肥猪和死胖子,是什么感受吗?

你知道胖子就算穿上新衣服,都只是换了一个丑法吗?

跟你猜拳赢了再多有什么用?

这个世界就是为你们这些瘦子设计的。

你们瘦子才是人生赢家!

我们胖子做什么都是错,做什么都会输。

你看不惯我,大可以不看!

最好我们永远不要再见面,不要再彼此恶心了!”

丁原想说,我没有看不惯你,我更没有觉得你恶心。我只是想让你健康,我只是担心你。

但他没有说出口。

丁原消失在了胖虎的生活里。

丁原走了之后,没多久,胖虎就神奇地瘦下来了。

原来最好的减肥方法,不是针灸,不是埋线,不是吃减肥药。

而是失去一个重要的人。

丁原不在。

没有人陪她猜拳了。

没有人给她做好吃的了。

没有人数落她在乎她了。

没有丁原,胖虎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包括吃饭。

半年下来,她瘦了很多很多。

后来的胖虎,体重98,只有以前的一半,她的三围变成了34C、24、36。

她五官本来就很好看,瘦下来,特别甜美,有点像薛凯琪。

有人说,100斤以上和100斤以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胖虎真实地感受到了。

以前追着她打的男生,现在开始追她了。

以前懒得理她的大东,现在开始约她吃饭了。

有一天,大东直接跟胖虎表白了。

胖虎拒绝了。

去年平安夜的晚上,胖虎约我去喝酒。

我问她,“为什么拒绝大东?”

胖虎说,“如果一个男人在你胖的时候,都不能接受你,那他爱的一定不是你。

如果一个男人在你胖的时候,全心全意喜欢你,那你应该珍惜他。而我这个大傻逼,却弄丢了他。”

听说,丁原早就去了外地。

那天晚上,她一瓶接一瓶地喝酒,一直喝到全身发红。

她说,以前每年平安夜,丁原都会给她做圣诞大餐,烤鸡、鳕鱼、羊排、螃蟹……

他们一起喝酒,一起交换礼物,一起看电影,一起笑得傻逼兮兮。

丁原走了之后,胖虎每一天都会想到他。吃饭的时候,饿肚子的时候,下雪的时候,天晴的时候……丁原出现在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胖虎说,她想一个人走走。

那天北京下雪了,稀疏的雪花慢慢地从空中落向大地。

喝完酒的胖虎走在以前和丁原跑步的操场上,地上密密地布着她的脚印。

忽然,她看见前边有一排更大的脚印,抬起头,一个胖胖的男生站在她的面前,是丁原。

丁原变胖了很多,看起来圆滚滚。

丁原解下自己的围巾,包裹在瘦瘦的胖虎的脖子上。

他说,“你以前说过,我不懂你。为了懂你,我吃了很多很多。你以前说过,瘦子才是人生赢家。为了让你赢过我,我胖了很多很多。以后,就让我一直输下去。”

丁原还说了一句:

“对不起,我来晚了。”

胖虎哭了,眼泪、鼻涕和雪花混为一体。

丁原温柔地帮她擦掉眼泪和鼻涕,说,“敢不敢赌,剪刀石头布?”

胖虎说,“赌什么?”

丁原说,“赌一辈子。”

胖虎出了剪刀。

丁原出了锤子。

丁原说,“你输了,你要跟我在一起一辈……”

丁原的话还没说完,胖虎就踮起脚,亲了上去……

平安夜这天,白雪茫茫的天地中,一个瘦瘦的身子,被一个圆滚滚的身子紧紧抱住。

曾经胖虎是0,丁原是1,他们在一起,就是10分的友情。

而现在,胖虎是1,丁原是0,他们在一起,是10分的爱情。

爱情,是一场赌约,不惜倾尽所有,只为赌一个可能,他爱不爱你。

而真正的爱情,会超越胖瘦,超越输赢。

世界喧闹,世事复杂。

谢谢是你,幸好一直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