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印证对方骗自己”就好比“求证不爱”

嫁给不爱的人

发表时间:2021-04-20

“印证对方骗自己”就好比“求证不爱”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印证对方骗自己”就好比“求证不爱”,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对是气急败坏后的强词夺理,有一种秘密即将被发现后的狗急跳墙!

这么说吧,跟踪别人肯定是不对的,包括偷看别人手机之类,都是不应该的,即使两个人是恋人,也应该适度保有个人的生活空间。但是当其中一个人发现自己对另一个人的安全和信任已经降至最低,甚至不时有各种蛛丝马迹跳出来挑战她的智商和眼球的时候,她就是做出一些不该有的举动,举证或者自我保护,也都是可以想象的。

这时候,对方的反应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如果其本身并没有任何可以让别人挑剔的地方,他要么会置之不理,要么会开诚布公跟你谈,但却绝不会气急败坏。最多送你一句“有病”,基本会以冷处理为主。但凡气急败坏的,还都是就快要被别人抓个正着或者现形的。

这倒不是说谁对或者不对,感情这件事,没有对错。好的时候怎么都好,不好的时候,就看哪儿都不顺眼了。问题的关键是你们之间的信任是如何失去的。就像信任是一天天建立起来的一样,失去信任的恋人也同样是通过很多细节上的“驴唇不对马嘴”而一点点印证出来的。

其实“印证对方骗自己”就好比“求证不爱”,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痛苦。

而信任这件事的失去,又好比去银行办信用卡,每个人在刚开卡的时候,信任基本都是满额的,只要你日后没有不良记录,按时还款,这额度就不会失去,那么日后无论透支还是借贷,也都比较容易办理。可一旦你有过不良还款记录,接下来的使用可就比较麻烦了。不仅要找担保人,而且各家银行还会联手,你的不良记录从此记录在案,今后很可能面对从任何一家银行都贷不出款来的问题。也没见有谁因为这个去跟银行闹过。因为没得可闹,是你没理在先!

人们常说恋人之间总是“眼里揉不进沙子”,要我说银行才真的是“眼里揉不进沙子”才对。与银行相比,恋人真是好打发多了,一般的谎话,只要不涉及根本问题,基本都可以得到原谅。

因此你必须相信,在你们最初相处的时候,你们之间是拥有百分之百的信任额度的。若有一天对方对你失去信任,并且扒拉出了一堆手段来对付你。这时候你也完全不需要恼火,因为你们已经不是恋人了,而是一对跟踪与反跟踪的“间谍”。

小编推荐

偷情,往往是骗自己的游戏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偷情,往往是骗自己的游戏,欢迎阅读与收藏。

偷情,往往是骗自己的游戏

心怀慈悲的人,从始至终,心都不会空,因她们心中有大爱,因她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出口。

很多人问,作为一个已婚少妇看偷情电影会不会害怕,会不会有心理阴影?或许曾经会,但现在却不会。后来又有人问我:“你如何去看待女人出轨?”

凡是出轨的女人,其症结都只有一样——因为求而不得。

如果说男人,有可能是因为中年危机,或者是女人多代表着权力和地位。但大部分女人,却只会因为一种:长年累月的一种失落感,已无力再掩藏,必须释放一下。这种失落感,或许是身体的寂寞,或许是精神的枯萎,或许是自我的沦陷。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心里是空的。

真正感觉尘埃落定的人,我所识未见多少。大多数人都在新的感情状态下,仍缅怀着那颗过去的心,以及不肯死的自己,全然不愿意去欣赏当下的那个全新的自己。在生活的消耗中,她们的内心,被全然耗空,却没有新的东西填补进来。

电影《一夜迷情》的剧情大概是许多成熟男女都不陌生的场景范本。注定这样的人都容易会意乱情迷,因为他们是一样的人。他们是生活中那一类不敢行差踏错,觉得这样才有安全感的人。他们是害怕付出太多,害怕被掏空,害怕控制不住的人。

因此,即便他们有不甘的过去,还是一见倾心结为连理。就婚姻而言,这是最好的结局。就感情而言,当然是有某些部分无法安放。无法安放的灵魂——这件事,绝对不分男女,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躁动的心,遇到风一般的灵魂,被吹皱一池春水。偷情中的人们,眼角眉梢都是灵动的春风,轻易就透过心的那一丝缝隙,飘散进去,荡漾一室春色。看似比以往的他们都要风情万种,都要更为有趣和欢乐。可是当那些结束之后,他们立即恢复到了平常的状态,散落在地上的高跟鞋在天明之后就不再受宠。是他们虚情假意吗?他们其实更愿意相信那一夜全部都是真的,因为那迷情像一个佐证,证明他们婚姻的苍白,更证明他们仍然有一颗不死的心。

谁愿意承认自己的心真正死掉了呢?没有人内心愿意承认这一点,不管他们口里嘴里如何说的。精神出轨抑或肉体出轨,没有二致,出发点都是因为完补现实生活的破碎点。可是,哪有任何一段感情没有破碎?偷情的撕扯是最顶级的一种破碎,他们又哪里会不知?

我想起《廊桥遗梦》,曾经那个电影让很多人固执地相信,这是真爱,是错失,是一个喜泪交织的玩笑,是令人心痛的,却又是另类的莫大安慰。老式的爱,甚至老式的偷情,一点点萌动都是惊心动魄,在心底掀起的轩然大波,至死难忘。

然而如今的一夜迷情不是,那越来越变成现代人无聊时候玩的一个游戏。

当不再有太多真心敢于错付时,安全感就变成他们爱情最后的浅薄归宿,也是那唯一的归宿。这类人最终都会退回到婚姻,那是他们永恒的堡垒。

不要说你多么爱,真正大无畏的爱从来不怕没有结果。你们好像是彼此相爱,然而却更加庆幸的是,不仅能获得错乱的刺激感,还能彼此退回到另一半的身边。这不是爱,这是哄骗自己的游戏。

怕失去,怕付出,怕坠落——如今的尘世中,大多数的纠结与伤痛,原因都只有一个:不知道自己可以活得能有多好,连这份简单的自信都没有。所以,一开始就是错,最后只能一直错下去,错到老去死去的那一天为止。

狭隘的爱,一定只能找到一个狭隘的出口,比如偷情。心怀慈悲的人,从始至终,心都不会空,因她们心中有大爱,因她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出口。

真爱不需要求证


女人对于自己的爱情,总有那么一点不放心,喜欢抱着严谨的态度反复求证才能心安。

结婚前,女人考虑最多的是自己爱不爱他;结婚后,考虑最多的却是自己是不是被爱。

婚前女人看重的是自己的感情;婚后看重的则是对方的感情,是安全感。这就如某人将几十年的积蓄存人一家曾令自己倾心的银行,钱一旦送进银行,倾心常常变成担心,担心这笔钱能否保值甚至升值。

为了寻求安全感,女人常常要费一番苦心。男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已知条件”,书刊杂志上的经验之谈权作“公理”、“定理”,剩下的就是艰难的求证了。

当年,学校里的求证题没完没了,不知愁坏了多少学子;而今,许多走出校门踏入家门的女子却不仅乐于此道,而且乐此不疲。

不少女人聚在一起的一大要事就是列举婚后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然后互相推导来推导去,常常头昏脑胀,但一般的结论都令大家欣喜:“他还是爱你的,只是你还没发现,婚礼后的爱已经换面变了样子。”得到这样的结论之后,又常常不自信。“真的吗?你说的是真的?”“是。”“幸亏是。否则我就死给他看。”

徐曼是一位乡村女教师,半年前结了婚。从前的一位闺蜜专程去乡下看她,她仍然梳着两条黑黑长长的辫子,俩人一边喂猪一边聊天,徐曼擦净手,拿出一个精心订制的本子,封面上画着一株破土而出的小芽芽。

闺蜜当然知道这是什么了:“没想到你还在写诗?”

做不了诗人,还做不了业余诗人吗?”

“没想到你还留着辫子。”

我觉得还是这样好。”

两个女人海阔天空地聊,包括今后的读书计划,明春的种地打算,甚至腹中胎儿的名字。

闺蜜说:“我好羡慕你,不是那份幸福,而是那份平静和自信。”

女人的爱情实际上是一份无需求证的证明。它浓烈的芬芳终究会趋于平淡,然而温柔聪慧的女人却懂得将它植入心中,懂得用自己生命中的那份从容和细致来浇灌,这样的爱情,永远保鲜,实在无需任何求证。

求证,不是因为对方不值得信任,恰恰是因为自己不自信。自信的女人,不会神经质般地处处搜索爱或不爱的蛛丝马迹,相信爱情首先是因为相信自己。更何况,如果有一天他真的不爱你,你自然会知道,何苦求证。求证太多反而让对方也怀疑起自己的感情,他得不到你的信任,又拿什么来爱你。

不骗你骗谁,这种女人好骗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不骗你骗谁,这种女人好骗",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昨天参加朋友的结婚典礼,新娘新郎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光彩照人的脸上写满幸福,把整个屋子都照得熠熠生辉,嘈杂的声音中响着人们羡慕的啧啧声。恰巧桌上坐着几位上了年纪的大妈,她们聊着聊着聊到了一位我不相识的女性,通过她们的片言只语,这位女性的经历也基本凑齐了。

她出生于富裕家庭,从小娇生惯养,满身的公主病,被父母呵护得不知人间疾苦,不谙人间黑暗。大学毕业后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机关单位工作,单位同事知道她父亲是上面机关的大官,所以对她都客客气气的,从来不敢惹她,有的还讨好她,对她拍马屁。

单位里有个年轻小伙子,明面上跟其他同事一样对她客客气气的,经常顺手帮她做一些事情,甚至帮她做一些她分内的工作,她也乐得自在清闲,遇到丁点儿不懂的工作就扔给他,然后功劳揽到自己身上。时间久了她也习惯了他的帮助,对他产生依赖心理,遇到事情总是第一个想到他。不仅明面上小伙子对她百般讨好,私底下还联系她,请她看电影,陪她逛街什么的。不久,两人就坠入爱河,确定了恋爱关系。

一个是官家小姐,一个是普通百姓,父母只是个普通工人,明显的门不当户不对,她父母是极力反对的,说我自小宠大的宝贝女儿怎么能嫁给一个平头百姓呢,你爸好歹也是个大官啊。最后,拗不过女儿的固执,她父母最后只得同意了。既然已经是默认的未来女婿 了,她父亲开始动用职权和人际关系,把单位的晋升机会都给了小伙子,小伙子真是官运当头,步步高升。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结婚了。

结婚后,这个小伙子在二老面前还是那么恭谨谦逊,句句讨好岳父,陪岳父喝两杯,给岳母送养老保健品,不让她多干家务活儿。他把二老哄得开开心心,他们私底下说女儿还真是没看错人,虽然门第差了些,但人还是不错的,再加上我们的帮助,未来还是不错的。

可是好景不长,女孩的父亲退居二线了,人走茶凉,小伙子好像熬出头似的,开始变得傲慢无礼,看望二老的次数越来越少,见了面也不像以前那样和气有礼,对女孩也越来越差,经常在她面前装大爷,并且出轨,在外有了女人。女孩向父母哭诉,父母知道后雷霆大怒,大骂这个白眼狼,并动用关系要把他从官位上拉下来。小女孩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过来劝父母,最后她父母作罢。小伙子意识到岳父虽然退居二线,但是影响力还在,开始变乖了,又变得恭恭敬敬。

三年后,女孩终于快要生孩子了,生产那天,小伙子整夜没睡,守在产房外面,焦急等待着。熬过了难熬的等待时间后,护士告诉他是个女孩,小伙子有些不悦,但也难掩初为人父的喜悦,高兴地抱着女儿逗乐。二老听说后急急赶来,高兴得合不拢嘴。

好久不常,女孩子的父亲酒后中风,瘫痪了,他在官场上的影响力降低到低谷,颇有大势已去的阵势。小伙子这下彻底露出真面目了,开始肆无忌惮,更加的傲慢无礼。有一次女孩和小伙子发生争吵,小伙子指着她鼻子骂道:“你嘚瑟个啥,你以为你爸还是那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领导吗,肚子还不会生,自己家断子绝孙就算了,还给我生个女儿。”女孩真是追悔莫及,恨自己当初被他所蒙骗,借娘家的势力帮他上位,到头来遭到他这样的对待。

小伙子不仅是个白眼狼,还是个地地道道的大渣男,借女人上位,利用完后又扔在一边,冷眼对待。女孩作为一个官家子弟,怎么还会被一个路人甲的渣男给蒙骗利用。其实仔细想一想,也是在常理之中。女孩子是独生女儿,家境优越,自小被父母宠上天,参加工作后又凭借父亲的势力被周围人所讨好,根本没有机会尝试被人明着欺骗、被人轻视、被人踩踏的滋味,以为人家是真心对她好。所以,小伙子动动心思,耍耍小手段就把她弄到手了。

其实,最容易被渣男骗的基本上也就那么两种,一种是像这个女孩子,生活在童话里,幼稚不成熟的,容易让人骗的。还有另外一种,就是缺爱的女孩。前段时间新闻报道说一个花季少女跟一个网上认识的大叔私奔的事情,真是让人“叹服”这个女孩的选择。缺爱的女孩子也很容易被渣男盯上,因为从小严重缺爱,内心极度渴望爱,渴望关心,所以当男人给她一点好处,甚至只是几句甜言蜜语她就满足得不得了,幸福得不得了,以为人家是真心对她,恨不得为对方做一切事情。

所以,养女儿绝不是富养穷养这么简单,不仅要避免女儿沦陷在物质的匮乏和关爱的欠缺中,还要让女儿懂得什么样的男人才是真心对她好。

“对方不了解自己”


“对方不了解自己”

对说这种话的人,我会问:“你跟他/她结婚的时候,对方了解你吗?”如果回答是:“那个时候对方了解我,现在不了解。”我会跟着再问:“结婚后的一段时间里,是你改变了还是对方改变了?这段时间里,你俩做了些什么去增加对对方的了解,或事实上是你减少了对对方的了解?”人总是在不断地改变,如果两人结婚后没做任何事去增加相互了解,而只是“顺其自然”地发展,那么就像两块树叶重叠地落到流水上,假如没有什么力量把他们联结在一起,流水很快便会分开它们。“顺其自然”会给它们多大机会再次重叠?

事实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了解另一个人。连你自己都不完全了解自己,怎么可能有人完全了解你呢?就像广东人吃蛇,上海人吃臭豆腐,他们难以理解对方为什么会喜欢吃这么难以接受的东西。所以,真正的相处之道不是“了解”,而是给予对方“空间”。我不了解,但是我接受你是这样的,并且在接受的同时找出能够让你我愉快相处的方式。也许丈夫去吃蛇宴的时候,太太便找同乡去大吃臭豆腐。

此外,不要相信“顺其自然”的方式能够使两人关系更好。“顺其自然”是任由“流水”把两人拉远,直到远得无法联系才忽然觉醒。两个人结婚后,需要不断地、刻意地安排时间去维持良好的沟通,把焦点放在讨论和提升两人的关系上面,同时培养出一些新的共同爱好和活动,发展出更多促进彼此相互了解的空间。

假如过去没有这样做,如今有“对方不了解自己”的感觉出现,你需要明白:造成今天的局面自己也有责任,最重要的是,应该先尝试一下补做过去没有做的部分。

如果回答是:“那个时候对方不了解我,现在也不了解。”这个人就是属于“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手”的一类了。的确有人是这样的,他们很潇洒地结束一次感情关系,很快又跳进另一次(以为学聪明了,自己明白了),结果很快又失望地结束。这些人或许经历好几次痛苦的分手后,仍不能真正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我有一个辅导个案就是这样的例子。一位女士十一年里经历了四次痛苦的分手,于是来找我做辅导。她告诉我,她的每次感情经历几乎都是完全一样的:认识了一位感到满意的男士,经过一轮热恋后结婚(其实前两次是结婚,后来两次变得“聪明”了,只是同居,结果仍然一样),新婚或同居后最初一段时间两人关系的确很好,但是过不了多久,两人便开始争吵,然后吵得越来越厉害,然后发展至动武,再后来发展至丈夫对她暴力相向。她身心所受的伤害到了不能忍受的程度,便与男方分手。分手后的确有一段时间心如止水,但是不久又遇到另一个让她感觉“满意”的男士,又重复上一次的过程,前后四次都差不多是同样的状况。

这位女士问我:“李先生,是否我的命注定是这样的?”当然,她来找我做辅导显示出她希望命运不是注定的,希望有所不同,希望以后的人生里可以有幸福快乐的感情关系。她只有35岁,外貌不错,未来的岁月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我注意到她四次的分手过程如此相似,同时每段感情关系的时间都比上一段的短,我便询问她成长过程的一些资料,很快便找出了原因。

她的家庭促使她形成了一些价值观和标准,这些价值观和标准操控了她的感情生活。她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父亲外表颇为英俊,个性活泼,身体健壮,性急,说话风趣,对人亲切、爽朗,慷慨好客。她小时候,家里总是有一班客人,围绕着她父亲听他高谈阔论。她的母亲也是父亲的崇拜者,很满足于父亲总是众人中间的明星。这位女士有数个兄弟姐妹,而父亲总是把时间放在朋友身上,很少与孩子在一起,而每个孩子都很想得到父亲的注意,便各出奇招去争取。这位女士用的方法是故意去做一些父亲不喜欢的事,父亲见到了就申斥她,她心中便认为自己已经赢得了父亲的注意,很是得意。她重复用这种方式去满足内心对父爱的渴求,终于把父亲激怒了而被打。在她感到伤痛哭泣的时候,母亲便安慰她,告诉她父亲是怎样地好,这样打她也是为了她好。当她情绪平复后又想争取父亲的注意力,便不由自主地再去做一些会激怒父亲的事,终于再一次挨打。长大后,她在自己的感情生活里,总是在无意之中重复孩童时的行为模式。

这位女士明白这个道理后,再加上我引导她运用一些NLP的技巧,她对恋爱有了不同的态度。六个月后她再一次恋爱,她给我打电话说她很开心,这次肯定会不同了。

所以,不要以为上次因为对方不好而要分手,下次自然便会更好,或者“希望”会碰上一个理想的新对象。没有在上一次经验里学习,明白自己需要有些怎样的不同,下次只会重蹈覆辙。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只知道责怪别人,或者埋怨自己的运气、命运不好,而不懂得从过去的经历中获得一些经验。

两个人的确有可能因为不能在一起生活而分手。我的建议是,既然决定要分手,自己亦有责任,就无须再指责对方。如果想争取,就需要双方通过平心静气的交谈找出问题所在。对方的话能够让自己看清楚需要提升的地方在哪里。如此,给对方真诚的意见,也许还有可能挽回这次婚姻。

就算不能挽回婚姻,以如此方式分手后仍可以是好朋友,两人都可以有新的机会。有了孩子而离婚的父母,用这个方式分手,能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所以,我说:“不要因为误会而分手,而应该是因为了解(无法在一起的原因)才分手。”

别骗自己了,婚姻从来不是美好的象征


婚姻是什么,婚姻是相爱的两个人迈入神圣的殿堂,一起结下关于爱的契约,共同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在很多未婚人士的眼中,婚姻是美好的。

在困难的时候有一个肩膀可以依靠,回家之后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两个人会风雨同担,还能一起孕育爱情的结晶。

可是现实却并非如此简单。

“结婚之前没有发现婆婆是这样的人呀!帮忙带带宝宝还要求支付养育费!”

“老公每月都会孝敬公公婆婆,但是两老人家总是阴阳怪气的说老公有了媳妇儿忘了娘。”

“最近奶粉又涨价了,房贷车贷也一分不少,感觉我们两人要过劳死了!”

“我们已经有半年没有约会过了,我都不记得二人世界的感觉了。”

“最近总因为一些琐事吵架,心累。”

这些话语想必对于婚姻中的各位都是不陌生的,谈论这个话题,永远有吐不完的槽,骂不完的娘,想象中的婚姻和现实中的婚姻仿佛隔了一百八十张结婚证书,说不定还不止。

想象中的婚姻: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相敬如宾、相濡以沫、温馨和睦、遇事有商有量、想法共同分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现实中的婚姻:柴米油盐、平平淡淡、学区住房、经济收入、你懒我也懒、公婆泰山难缠。

婚姻不止花前月下,更多的是柴米油盐

毫无疑问,爱情是浪漫的,是飘渺的,不涉及柴、米、油、盐,抚养、赡养、进项、支出等问题,两个人需要做的,就是在一起感受对方磅礴的爱意,品尝爱情带来的甘甜果实。

婚姻却是不同的,相比于花前月下,婚姻更多的是柴米油盐,婚姻是活在现实中的,迈入婚姻殿堂中的两个人,需要直面来自生活的各种压力,婚房、学区房、代步车、赡养父母、生活品质,每一样都是压在两个人身上的大山。偶尔的浪漫温馨,简直就是在压力的缝隙中偷来的欢愉。

婚姻不止是两个人的事情,是两家人的事情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从第一次见面,到深陷爱河,从第一次接吻,到水乳交融,通通都是两个人的事情,旁人插不进,也讲不清。

相比于爱情,婚姻就复杂多了。《礼记》有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济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简单来说,你们两个人结婚,是两家人的事情。两个人将自己的家人带入对方的家庭圈中,两个家庭由陌生人变为亲戚,这个过程中,需要应对婆媳问题、家庭观念问题、亲朋好友相处问题等等。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古往今来,有多少婚姻最后败在双方的极品亲戚之下呀!

有一个朋友最近离婚了,原因就是一位亲戚。

这位亲戚是丈夫的侄女,从小看着长大的。侄女和夫妻两人的关系很好,每年暑假都是在这位舅舅家过。后来,两人的双胞胎儿女5岁了,侄女二十多岁上大学了,依旧每个周末、寒假暑假都去舅舅家中。因为这事,妻子和丈夫提过很多次,侄女自己有家,总到自己家来不太好。而丈夫认为,娘亲舅大,侄女来舅舅家是天经地义。后来,妻子实在是很难接受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出现在家中的侄女和丈夫离婚了。

其实双方亲朋好友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比很多人想象中要严重得多,因为双方亲戚离婚的例子比比皆是。

恋爱是美好的,婚姻是琐碎的

爱情是由感情构建起来的,婚姻确是由无数琐碎事情堆积的。

谈恋爱的时候,考虑的是去哪里吃饭,去哪里看电影,去哪里约会。

结婚之后,两个人不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家庭,肩上多了些许责任,和恋爱的时候自然就不同了,考虑的是孩子去哪里上学,今天晚饭吃什么,哪里的蔬菜比较便宜,父母的赡养费应该给多少等等等等,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琐事,都可能是婚姻出现问题的导火索。即使再如何保持恋爱中的甜蜜,这些琐事这是逃不开的。

于是很多人抱怨,明明恋爱的时候你那么美好,那么纯洁,怎么结婚后变成了这幅样子!

结婚:怪我咯。

婚姻是一种选择,一种责任,和另一个生命一起,解决柴米油盐,摆平公婆泰山,抚育后代子女,顺便有个恋爱谈谈。婚姻没有你想得那么美好,但是也不用担心,这条路纵使千难万险,有深爱的人陪伴左右,又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发泄发泄,就好!


发泄发泄,就好!

向爱人发泄是自私的,与其增加爱人的烦恼,不如自己单扛。

曾写过一篇《向谁发泄》,现在看来,这篇文章酝酿得不好,显得单薄了。当时,我表达的观点是,不管你是什么委屈,都最好不要向最亲爱的人发泄,因为将负面情绪带给最亲爱的人,实在有点自私。

但是,在现实里,如果你不向最亲爱的人发泄,你向谁发泄呢?朋友不是出气筒,同事不可能让你大发雷霆,领导更是毕恭毕敬,去找人三陪?打一顿骂一顿然后付钱?那似乎是富太太和纨绔子弟的做法,不适合我等生活规律人品高尚的纯净青年。因此,发泄的矛头似乎只能指向:枕边人。

也有人给出妙方,说是可以发泄到宠物上,比如猫啊狗啊,小蝎子啊,蛇啊,或者就是枕头啊,公仔啊。前几年流行扔枕头大战,也有人做了许多实验性的减压站,让都市人去发泄心中的压抑,但终究都火不起来,且有一阵风的感觉,归根结底,只能解释为,人们还是喜欢向“活人”发泄,向有感情的人发泄。

所以,爱人,枕边人,便成为出气筒。所以你会看到生活中人们常向身边人发泄情绪,而我们为了自我安慰,还将这种行为命名为:“打是亲,骂是爱。”

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向最亲爱的人发泄便显得理直气壮了。但,果真如此吗?梁实秋在《男人》里有句话,男人“在外面受了闷气,回到家里来加倍地发作”。这句话所在的那段的开头是“男子多半自私”。也就是说,在外面受了气回到家撒气,是很自私的行为。

我承认,人都有弱点,外面的气如果积累多了,可能会郁积而病,偶尔发泄一下也有排毒作用,但我依然不赞成向最亲密的人发泄这样的做法。这是因为,你一个人受气受委屈就够了,如果再把这种怨愤和委屈发泄到爱人身上,那你们两个就都是郁闷的了,一个家一旦有了这种气氛,你还喜欢吗?

爱人是让你休憩的港湾,爱人的心是你快乐的梦乡。当一个人在外面受了气,回到家如果能看到爱人的笑脸,听到爱人的亲切话语,吃到可口的饭菜,他的内心都会觉得宽慰,他原先所受的那些气其实都可以减少或忽略,这就是爱的消化或缓解作用。

但是,又确实有些人,他们无法自我消化烦恼,便将烦恼转移给爱人,只是,如果爱人能很好地疏通当然很好,如果他也承接不了,或看着消化不了,那岂不是要和你吵架,或者,气成病?如果他能也发泄一下,当然好,如果他是个老好人,无处转嫁,那么,你倒发泄轻松了,而他则要苦闷死了。

因此,我觉得最好不要向爱人发泄。而且,相比之下,我很欣赏那些能够自我消化的人,那些无论在外面多失落但回家都能开心快乐的人,这样的人明白,向爱人发泄是自私的,与其增加爱人的烦恼,不如自己单扛。而且,一般这样的人都有一颗强大的心灵,他们能将工作或外面的失落、烦恼都化解掉,就像电脑一样先经过杀毒,自己安全后才回家,这样的人是可爱的。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如果,你渴望理解对方,就必须学会放下你的坐标体系,尝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抵达理解的唯一途径。

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最后构成了一个现象场,它就像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坐标体系。

亲人间的理解之所以很难,关键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去推测、揣摩、评价甚至抨击另一个人,却完全忘了,对方也有一个现象场,有一个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

同一件事情,因为坐标体系不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认识。家里主要处理的是感觉,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核心。

如果,你渴望理解对方,就必须学会放下你的坐标体系,尝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实现相互理解的唯一途径。

“很多人抱怨‘我无法理解配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在做婚姻咨询中最常碰到的问题。”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的黄家良咨询师对我说,“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当事人总是无法做到‘如其所是’地去理解对方。”

“什么叫‘如其所是’呢?就是,对方怎么感受的,这才是事实,我们要按照对方的感受去理解他。”黄家良说,“但是,很多人习惯上认为,重要的是发生了什么事实。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只是他眼中的‘事实’,而不是对方的‘事实’。”

黄家良说,每个人都想理解配偶,但因为几个常见的错误,我们常常很难让配偶感觉被理解。

错误一:揣测。我们以为,作为最亲密的伴侣,我们非常了解另一半。有人说:“他一张嘴我就知道他想说什么。”这是真的,但是,我们常常是只知道配偶“说什么”,但却根本不理解配偶说这些话时的感受。很多时候,配偶的情绪再明确不过了,但我们仍执着于自己的坐标体系,用这个体系去揣测他的意思。

错误二:评价。在坐标体系中,我们位于中心,是唯一的主体,其他人都被放在坐标体系上,是我们的分析对象。其他人都是“外来物”,要保持这个体系的平衡和稳定,我们必须去评价一个人,否则就觉得不安全。夸奖和批评都是我们的工具,目的是为了控制对方。对于亲密关系来讲,这是最糟糕的事情了。

错误三:出主意。对方一说到“问题”,我们就急着去出主意、提建议,忙着为对方“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对方多数时候只是为了借“问题”宣泄情绪,根本不需要我们的建议。并且,我们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为对方出主意的,这会严重地妨碍理解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