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做那飞驰的箭,从父母的弓中去向远方

做那飞驰的箭,从父母的弓中去向远方

发表时间:2021-04-28

【www.qg13.com - 远方的你情感美文】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那飞驰的箭,从父母的弓中去向远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快到端午节了,我问一个外地的小同事:“放假回家吗?”她无精打采:“不回去,回去和父母也没什么话讲,整天就是怎么还没结婚,你不要眼光太高,都听腻了,不爱听。”

是的,这是很多异乡青年的生活常态,到节假日回家本来是为了让身体和精神都回到最安全的起点来休憩,用亲情来滋养疲惫的身心。但这个美好的愿望却很难实现,回家了,父母没完没了的问,“怎么还不结婚,有对象了没有,为什么还不领回来给我看看”,还有亲属之间有关你家我家孩子工资收入、公司规模、未来前途各种的攀比。

因为害怕被父母和亲人逼婚,无限制的追问,有的人都不想回家了。恐归变成了年轻人每年都要发作几次的流行病,在春节期间达到了顶峰。为了减少一点口水仗,还有人甚至会想出租男友或者女友回家过年的戏码,但这只是一时的缓兵之计,善后更麻烦,因为下次回家父母问的就不是有没有对象了,而是,“什么时候结婚啊?”

有人创作了这样的段子:“去年春节被催婚,一气之下,我假装出柜了,终于就安静了。没想到今年他们一咬牙一跺脚,催我带个男朋友回家了。”可见逼婚无止境,只要肯结婚。

客观地说,父母询问孩子的婚姻问题,也在情理之中,不能一概打入逼婚的行列。问题是尺度,适当的问是关心,见天问就是骚扰,让立马结婚,不管“白猫黑猫只有嫁出去才是好猫”的态度,那简直就是迫害。

小素姑娘今年27岁,按照阴历算法是28岁,在当地已经属大龄,父母对此非常“非常忧心,非常急!”急到什么程度?已经从关心询问,帮着出谋划策,直接跳到指定“产品销售商”环节,要求她必须嫁给一个他们觉得条件很好的男人。

父母的理由是,该人“有房。技术工,孝敬父母,老实,不抽烟不喝酒”,对于普通人家,这样的男人当然是首选。但小素和他接触过几次,却很不喜欢。不,简直不能说不喜欢,而是非常不喜欢,甚至反感、厌恶。而且这个男人也坦承,对小素也印象一般。

爱情这东西就是难以勉强,它可以在陌生人之间瞬间爆发,也可以在天天见面的熟人中一生都不发芽。小素对感情要求也不高,只要是看着顺眼点,能有点喜欢的感觉就行了。她和这男人的感觉如此绝缘,当然不想嫁。

她和父母谈了自己的意见,“我说,我不喜欢他……为此吵了一场大架,简直到了火星撞地球的程度。”父母觉得,“好不容易有个条件不错的,你怎么能不喜欢呢,还想要选什么样的呢?”父母在她面前哭哭啼啼,还发动很多亲戚来劝她,小素试图妥协,可是再次面对这个男人,她还是觉得内心的强烈抗拒和抵触。

小素说自己的妈妈简直“以军人强硬的手段逼着我要跟他交往”,只要一谈起这个问题,妈妈就暴怒,“你是不是想逼死父母啊……”所以小素不敢摊牌。

“到底应该怎么办?”小素问我。我的回答是:对于以死逼婚的父母,必须以死抗争。这没有丝毫讲价的余地。

否则,结婚一定是不幸福的开始。因为你始终会委屈,始终都觉得自己是父母的傀儡,被命运搬弄,这些委屈积压在心里,就是幸福的最致命杀手。从来叫女人不幸福的都不止是男人,更重要的是心态。

既然都知道不幸福,又为什么要妥协?或者说,以妥协和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代价来换取父母的满足,那又怎么解决“父母担心我嫁不出去会不幸福”这样的命题呢?到头来还不都是两代人都失望吗?

至于说抗争的方式,则可以因地制宜,结合父母的性格打好这场持久战。比如他们这边唠叨,你就在那边闲扯,“我三舅妈二表妹的孩子现在学习怎么样了?”没准就扯到别的地方了。又或者没事多讲点谁谁谁仓促结婚又离婚的故事恐吓他们。再比如他们让相亲就去,就当认识新朋友了,反正过完年又该脚底抹油溜了,怕什么呢?

烦不烦,累不累?烦,累。但这是单身生活需要付出的代价之一,连这点压力都抵抗不了的人,没资格单身。

很多年轻人其实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父母还不是为了我好”,这个念头会让他们的反抗更软弱,更不彻底。要消除反抗父母逼婚而带来的道德负担和歉疚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很多父母并不真的关心孩子是不是幸福,他们只是更关心自己的意志是否得到实现,以及“我给的才是幸福你自己不能瞎安排”的自大感在作祟。

有的父母说:你不结婚我们脸上无光,这说中了逼婚父母的一部分心态,传统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生活的延续,他们信奉什么生存原则,就会把这种生存原则传递下去。他们觉得不结婚是丢人的事情,所以也就不允许孩子不结婚来损害自己的颜面。

中国的孩子可怜,中国的父母也挺可怜。不要以为只有被逼婚的人难受,那逼婚的人更难熬。被逼婚的孩子是春节难受几天,而逼婚的父母则是在“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里,天天都闹心。一旦想起自己的孩子还一个人单着,马上痛不欲生。《东北一家人》里的牛大妈也曾逼着女儿继红和孙明复婚,继红纳闷,“是我守寡,又不是你守寡。”牛大妈痛心疾首的回答很暴露实质,“你守寡就是妈守寡。”

逼婚的父母迫切的需要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人生轨迹来生活,这样就能卸下自己的人生负担。他们把自己的人生寄养在孩子的人生之上,如果自己的人生没了惦记和念想,他们就来琢磨孩子的。而做女子一旦屈服,之后则更加是没完没了的操纵——有对象只是第一步,什么时候结婚啊,结婚了什么时候要孩子啊,要了孩子怎么教育啊,上什么学校啊,夫妻关系如何经营啊,都要来插一脚。

这样的人生,活到最后,品味一下,不过是父母的小傀儡,没有活出一点新意。

台湾诗人席慕蓉也是一个画家,每当她看到一些母亲会拿着幼小的孩子的手教他怎么画树和山,她心里就会很着急。“帮助孩子长大不是这样帮助法的,很多问题是不可以混淆的。”因为这抑制了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和感受来观察世界的权利,没有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她谈的是绘画的技巧问题,其实也代表了所有教育问题的核心。

子女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理智的父母都应该明白,小时候,非要孩子买一个他们不喜欢的文具盒他们尚且会拒绝,更何况是结婚这样的大事了,不让他们遵从他们自己的意志,再好的设计都是一种自私。即使日后他们会后悔,那也是他们自己体验人生的机会,不能由父母全部代劳。

正如纪伯伦所说:

孩子并不真的是你的。

他们是“生命”的子女,产生于“生命”对它自身的渴慕。

他们经你而生,却不是你所造生。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供他们的身体以安居之所,却不可锢范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住的明日之星,甚至在你的梦中也无法探访。

你可以奋力以求与他们相像,但不要使他们肖似你。

因为生命不能回溯,也不滞恋昨日。

你是一具弓,你的子女好比有生命的箭借你而送向前方。

射手看见了在无限的路程上的标记,而用它的臂力弯曲了你,以使他的箭能射得快而且远。

愉悦的屈服在他的手中吧;

因为正如它爱那飞驰的箭,同样它也爱强固的弓。

这才是最正确的两代关系:做那飞驰的箭,从父母的弓中去向远方。

我有位老领导女儿三十多了还是单身一人,独自在北京生活,老两口经常去看她,却很少就感情问题问东问西,和我们聊天的时候也是坦荡的承认孩子独身,并不遮遮掩掩,觉得自己颜面无光。这位可爱的父亲说:“因为孩子是一个人,所以更需要父母的疼惜。”

是啊,为何她要因为一个人就受惩罚,或者因为没有把自己嫁出去就不爱她那么多呢?难道不是因为孩子还没有找到爱人而更要去疼她吗?

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接近神圣的一种爱,可千万别让它再有附带条件,那该多叫人绝望啊。

孩子在父母那里想要得到的只是爱,而且是那种“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了我,只有你不会”的爱。有了这样的爱,结不结婚又如何,我们会殊途同归,沿着不一样的轨迹,而到达一个同样的终点——做一个有人爱的幸福的人。

被逼婚的人们啊,你们必须要让你们的父母明白这一点。

相关阅读

像风一样飞驰去远方


在所有与孤独做伴的年少时光里,我最怀念的是一辆辆陪我历经风霜的单车。

它们有的生锈,被闲置于某个幽闭角落,蛛丝缠结;有的因我一时疏忽而丢失,被人刷上新漆,成为别人的物件;有的交给了家中亲人使用,我再骑上它的时候,感觉已不如从前得心应手,它显得有点笨拙,有点老了。

刚到台北时,我总爱骑免费的Ubike(微笑单车)满大街跑,穿过永康街,拐到罗斯福路上,又兜兜转转来到公馆,进入台大椰林大道。那时天不热,阳光照在身上,很舒服。

当我骑到伯朗大道上时,两旁的稻田在风中一波一波翻腾,像碧绿的海。稻穗还未成熟,被阳光一照,一串一串,青亮亮的。路上有三三两两的学生把车骑得飞快,呼啦啦往前冲。有个人却骑得很慢,我超过他的时候,听到他在哼周杰伦的《稻香》。

这些让我想起以前在故乡时,在田垄间骑着单车磕磕碰碰的情景。那时田野褪去青芒,已是稻谷灌浆的丰收景象,我仿佛是骑在金黄的海上,风里尽是稻香。

这几年再回乡,却无此盛景。昨日的田野葬在高楼水泥之下,像逝去的亲人。我每次经过,仿佛都能听见它在喊我的小名,一声声,散在风里。

许多事物都无法回到最初的美好。

我学会骑单车是上初中时,在那以前我非常羡慕能把前后两个轮子骑起来的人,觉得很神奇。我曾以为自己一辈子都学不会,直到遇见Y。

年少的夏天,在海滨公园的大道上,我蹬上车后就按着Y说的做,聚精会神,目视前方。他在后头扶着,不到十秒钟,就松开了手,然后跟在车后跑着,跑了一段也不跑了,只在后头大声地冲我喊:对,就是这样!你会了!你会了!随后Y也骑上他的单车从后面追赶上来。

我一下子觉得自己是在跟随海鸥一起拍打着双翅,向着远天飞去。夏天的海那么美,暮色罩在海上,海水粼粼发光,一切恐惧就在一个瞬间消解,好像铅笔拉出的线条,无论多长,都可以随手用一块时间的橡皮擦将其擦去,不留痕迹。

原来在这世上,我们最大的敌人一直是自己。

在兰屿岛上,因为不会骑机车,我和朋友L成了小岛上仅有的骑单车的两个人。我们从朗岛村启程去椰油村看灯塔,路上机车来来往往,有一次跟一个领口敞开、皮肤晒得通红的青年人挨得很近,他嫌弃地瞄了我们一眼,然后加速,扬长而去。

我和L看了看彼此的单车,笑了。L说:等工作四五年后,我一定要买辆宝马车放到兰屿岛上开。我摇摇头,笑说:我倒是情愿一辈子骑单车,速度虽然慢了点,但同样可以到达目的地,一路上还能看尽风光,不是挺好的吗?L仍很坚持,说:反正我要买。

毕业后工作四五年,那时我们都三十岁了吧,世界应该会有一点点变化了。

那时,你在路上开着豪车,或者仍旧骑着单车,红灯亮起的时候,停下来,看见斑马线上有骑着单车的少年路过,他们衣着干净,笑容灿烂,你会不会想起曾经有过的单车岁月?

从一条公路上飞驰而过,呼啦啦,像风一样赶往远方。

从一个年轻清瘦、T恤因身体的摆动而挤出折痕的后背,看见明天。

做父母的依靠


周日去看母亲。到了家我像往常一样把带来的孝心堆放在桌上,打开电视,等待着妈妈唤我吃饭的声音。中午快到12点了,还没有要吃午饭的意思,我就跑到院子:怎么还没此时我看见妈妈一手拿着刚摘好的菜,另一只手扶着膝盖,慢慢地、吃力地、一点点地站立,又停了稍顷,才迈开步子走向厨房并说:快了快了。看到这一切,我的心不知被什么猛力地抽了一下:妈妈老了,真的老了。

我一直以为妈妈是我永远地依靠,她永远都是力量的象征。在我印象中妈妈处事干净利索、风风火火,凡事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当我饿的时候,她会很利索地变出饭菜,放在我的面前;当我与同学闹矛盾的时候,我把心中对同学的所有不满向她倾诉,她总会不语地听完并由浅入深给我做分析、解疑惑;当我步入工作面对难题,焦头烂耳的时候,她会沏上一杯绿茶放在我的面前安慰道:慢慢来,不要着急,凡事都有过程。;当我在迎接新生命被阵痛折磨地哭天喊地的时候,是妈妈温暖的手给了我力量可是现在,在发现妈妈苍老的那一瞬间,我总于明白,再大的力量也拗不过时间的吞噬。

慌乱中我走到妈妈面前,接过她手中的青菜:我来洗。平日工作这么忙,歇歇吧。我强忍泪水,低下头洗菜以掩饰内心的愧疚。

当子女们长大后像燕子一样一个个飞出了窝,整天围着各自的工作、家庭、孩子转时,我们的确忽视了父母的存在,自认为父母还是记忆里的他们,他们能行能走,雷厉风行,这些也成为我们不常去看望父母的最好理由。年复一年,对于子女的漠视,父母并没有太多怨言,他们默默地站在子女的身后支持着。

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面:清晨,一对年迈的父母因为觉少,大清早就搬着凳子坐在巷口,浑浊的眼睛不时地盯着巷口张望,他们是在等待、期盼着子女们的身影。日上三竿,子女们带着孩子,拎着大包小包出现在老人们的视线内,年迈的夫妇相互搀扶着站起,梯田似地脸庞此时笑成了一朵花,呐呐道:来了,来了就好这种画面是多少父母盼望的,但这种情形在年迈的父母生活里出现的少之又少,常常都是以失望收场。

我们给予父母的太少太少,吝啬到一个问候,一个电话,一条短信都不愿意给他们。潜意识里,父母是子女们永远地依靠,不曾想到父母总有一天会变老,行动迟缓,老态龙钟。手里拿着物件却满屋子寻找,明明锁了门却一次次地检查,站在马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不敢迈步,扶着双膝慢慢站立这个时候,我们应是父母的依靠。

乘父母健在,乘父母还没有老去,乘父母还没有遗忘我们,乘父母多陪陪他们,做他们的眼睛,做他们的手脚,做他们的拐杖,做他们的依靠。

做父母的网络‘护航人’


周日回家,老爸拿出一个按摩仪给我看,说用这个按摩仪可以缓解各种疲劳,有效改善颈肩腰腿痛。这个宝贝可神奇了,最适合按摩我和你妈的老腰老腿,对你们这些长期坐在电脑前的人也管用,你不是经常喊脖子痛、腰痛的吗?一用这个按摩仪,保管好。老爸兴奋地边说边比划。

我接过老爸所谓的宝贝,不就是一个普通的按摩器嘛!我一边打开开关试用,一边问老爸多少钱?588,我在微信朋友圈里买的。老爸一副捡了便宜的样子说。我忍不住大叫起来:什么?这么个破东西就588?爸,你一定被骗了。我不是在朋友圈里征求意见了吗?你们兄妹几个都没有回复,我就买了下来。老爸的神情突然黯淡下来,语气里也有几分委屈。

那一刻,我突然心虚地闭了口。老爸大概还不知道,我们兄妹几个早就对老爸设置了不看他的朋友圈。自从我们教老爸学会用微信后,他好像一下子发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也找到了发挥自己余热的舞台。每天不厌其烦地在朋友圈里发各种危言耸听甚至是荒唐的帖子,什么一个办法让你永不得癌症民间一百个不传之秘,千万别再吃蘑菇了等等,一天最少能发二十来条。不仅如此,有时还特别打来电话,提醒我们要认真读这些帖子,最好能够点赞评论一下。

刚开始,我们几个还都回应一下,到后来实在是烦不胜烦,就搪塞老爸说一定会认真看,但工作太忙就不评论了。老爸只是略显失落地点点头,最后又叮嘱道:一定要好好看,对我们的健康很有帮助的。我们兄妹几个像哄孩子一样答应着,却暗地里互相笑了笑,屏蔽了老爸的朋友圈。没想到几天不看,老爸便上了保健品托儿的当。

在我愣神儿的功夫,老妈端来一碗大白菜给我吃,说这是流行的大白菜排毒法,坚持吃21天以上就可以把五脏里的毒都排出来。只吃大白菜?我吃惊地问。老妈说:是呀,我和你爸都吃三天了,好像是有点效果,不过就是有点四肢无力、眩晕的感觉。妈呀,营养不良,不眩晕才怪呢!再吃两天,就该进医院了。这也是从朋友圈里看的?我哭笑不得地问老妈,老妈怯生生地点了点头。

我突然感到一阵莫名地心酸和愧疚。小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是父母扶着跌跌撞撞的我们一路长大,耐心地指点我们对错,带我们看这个世界的样子。而如今,父母老了,在网络的世界里,他们似乎变成了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这时我们不该嫌麻烦而袖手旁观,而是应该拿出一些爱和耐心,帮他们分辨真伪,做他们安全上网的护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