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不要做“妈妈型”的妻子

妈妈的手情感美文

发表时间:2021-05-03

不要做“妈妈型”的妻子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要做“妈妈型”的妻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要做“妈妈型”的妻子

不做“三转”女人和“三等”女人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中国女人只有母性和女儿性,缺少妻性。”大学时代读他的杂文集,这段话早就耳熟能详,但鲁迅先生为何如此评价中国的女人?小小年纪的我却一直不得要领,近些年,做了不少情感节目,才恍然大悟:中国女人太喜欢扮演母亲的角色了,不仅在孩子面前,甚至在丈夫面前也是母亲的感觉多过妻子的感觉。

很多结了婚的女人贤惠勤劳,对待自己所爱的男人宽容大度。这本身没错,但凡事过犹不及,你处处以他为圆心画圆,甚至以母亲的眼光看待问题,化解矛盾;以母亲的心态看待婚姻,看待男人;像母亲溺爱孩子一样忍受他的懒,他的坏习气,他的挑三拣四……我把这种妻子称为“妈妈型”的妻子。母性泛滥的结果好比洪水泛滥,婚姻这个堤坝哪怕再坚固,也会逐渐坍塌。

对于这个问题,奥地利心理学家奥托•魏宁格在他所著的《性与性格》中是这样阐述的:“具有母性素质的女人,与其恋人之间的关系非常有趣。这种姑娘往往会用做母亲的态度去对待她所爱的男人,尤其是那个日后将成为她孩子父亲的男人。事实上,从某种更深刻的意义上来说,那个男人就是她的孩子。”

女人把男人当孩子,男人渐渐也把女人当成了第二个“妈”,于是,古时候的男人就去纳妾狎妓,现在的男人呢,就去外面找“小三儿”包“二奶”,本质上都一样:谁叫老婆都成了“老妈”?都熬成了“黄脸婆”?当然,老婆熬成“黄脸婆”,过去现在,原因各有不同。过去,黄脸婆是过多的生育给逼的;现在,则是过多的家务给害的。过去,再美丽再娇贵的女孩子只要一结婚,准保变成“三转”女人(围着丈夫转,围着公婆转,围着孩子转);现在,“三转”女人又与时俱进,成了“三等”女人(等老公下班,等孩子放学,等电视剧开播)。

情感节目做多了,我发现,无论是恋爱中的女人还是已经结婚的女人最要命的一点就是:有事没事地老守在电话机旁,等对方的电话。前者傻到常常因为他的一个电话而随意改变作息时间,后者则干脆把自己变成了一块“望夫石”,每天就守望在家里客厅挂着的那口大钟下面等丈夫回家。男人有时候还真挺坏的,他一旦知道你在等他,就更加肆无忌惮,反正他知道你会一直等下去,要不然有一阵子林忆莲的那首《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怎么会这么流行?既然你心甘情愿地等,他就心安理得地晚归。男人就跟孩子一样,不能老惯着,你越惯他,他越来劲。记住,在男人面前,与其做个失去自我的“三转”女人、“三等”女人,不如做个保持自我的“三不”女人。

大家都听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吧?狼在猎人的追杀下,走投无路,哀求东郭先生救它一命。东郭先生犹豫一下,但经不起狼的哀求,在猎人到来之前,将狼藏在书袋里,并骗过猎人。但狼得救后,恩将仇报,竟要吃东郭先生来充饥,幸亏被路过的一个农民及时打死。这个故事流传了很久,还被编入了小学教科书,中心思想是批判东郭先生不分是非,滥做好人,结果好心没好报,差点儿自食恶果。

其实,在现实的婚姻中,也常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情景:妻子无原则地包容和放纵丈夫,就像东郭先生,丈夫不仅不感恩戴德,反倒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好比那只狼。于是,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我有个表姐,对丈夫那叫一个疼,结婚十五载,家务活都给她承包了。除了洗衣做饭,连搬家装修这样的大事,都“独立自主”,丈夫基本上成了“甩手大掌柜”。为此,她给出的理由是:“他工作忙,应酬多,我不想他回到家还觉得累。”她倒挺替他着想的,可我这位表姐夫呢,就像那只被东郭先生救下的狼,不知感恩也罢,反倒更加蹬鼻子上脸,后来他连袜子内裤都不洗了,回到家往沙发上一躺,就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爷”,而我表姐忙前忙后端茶递水,连拖鞋睡衣全都供应上来了。外人看到,还真以为我表姐就是一个保姆。无私奉献的结果呢,表姐夫无情地出轨了。

在两性关系中,有一种天平理论是这样说的:爱情是一架巨大的天平,中间是爱情的基础,两边的托盘,是彼此爱的砝码。本来感情的付出应该是对等的,这样天平才能维持一种平衡。当一方对另一方好一点儿的时候,便是在自己的托盘里投下更重的砝码,天平的另一端就会相对感觉轻飘飘的,天平便向自己倾斜了过来。或许对方也会对你好,也会付出,但是当他的付出远远不如你的时候,你这边的托盘便会因负重而沉下去,他反倒轻松了起来。从同一水平线上看过去,他就像在云端一样轻飘,你却像坠入了无底的深渊。换句话说,负重者在爱的泥沼里越陷越深。此时,爱情的天平就会陷入一种严重的不平衡中——“三转”女人也好,“三等”女人也罢,都会导致天平出现令人痛心的倾斜。

相关推荐

后备甜心,要不要做?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后备甜心,要不要做?,欢迎阅读与收藏。

后备甜心,要不要做?

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

何书桓和陆茹萍之间的感情无法用爱情来形容。当书桓和心中所爱的依萍感情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会找茹萍暂时地取暖,甚至坦言对茹萍的好感,当他失去依萍时还会赌气和茹萍订婚。但是,后备甜心毕竟只是后备而已。茹萍的善解人意、一往情深,也无法改变她是依萍后备的事实,是书桓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这场没有爱情的订婚,最终被依萍的重新出现而击得粉碎。

误区指明灯

因为得不到男人的爱情,转而成为后备甜心,是许多女人不甘失败的一种选择。几乎所有的后备甜心都渴望通过加深交往,让男人逐渐发掘自己的优点,爱上自己,从而“转正”。

后备甜心面对的男人要么已经心有所属,要么是对后备“爱”不起来,总之就是爱的程度十分有限。他也许依然表现出对你的关心,有空与你约会,和你畅谈心声,但那绝对不能和“正房”相比,一旦他心中所爱隆重登场,你就必须识相地退出。

阿敏刚到新公司,就被公司一位气宇不凡的主管吸引了。可没想到,这次却当了一回刻骨铭心的“后备甜心”。主管是个有魅力的男人,工作上驾轻就熟收入不菲,生活中谈吐幽默风度翩翩,成为公司所有年轻女孩子的向往。可主管却偏偏只和阿敏聊得来,经常下班之后喝茶,吃饭,畅谈人生。阿敏渴望着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成为出双入对的情侣。尽管她也知道,主管有一个当医生的女朋友,但她却一直希望自己能在这场争夺战之中胜出,翻身转正。阿敏推掉了所有的追求者,放弃了和其他朋友相处的机会以及丰富的业余生活,一门心思扑在和主管的暧昧关系上。不温不火地发展了一年,可是,阿敏发现主管依然对她保持距离,在办公室俨然一副上级对下级的态度,下班之后的活动依然仅限于喝茶、运动,而且只要女朋友电话一来,就马上取消原本和阿敏的约会。阿敏不得不向主管摊牌,要主管表明态度,主管却淡淡地说,他们只是知心朋友。此时阿敏感觉到无比绝望,自己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去等待一个并不爱她的人转身来爱她,最后等来的还是一片惨白的失望。

无数后备甜心都在无奈中怀揣希望,坚韧地等待着自己被发现、被爱,希望对方的伴侣消失,希望对方突然改变风向标奔向自己的怀抱,累累,背离了幸福的初衷,那又何必呢?爱情的最终形态里只有两个人,即使你不介意有人分走你爱情的一大杯羹,那么永远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做一场永远没有胜算的战争是没有意义的。

希望对方被感动,希望对方的爱会一点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可是一切徒然。铁一般的事实告诉女人,爱情不是乞讨,苦苦求得的爱情并不牢固,痴心换情深的说法在爱情竞标中并非最佳路线,即便幸运地得到了对方,自己也早已在苦苦的等待中伤痕见不得光的那个就是你向往的爱情吗?打一场永远没有胜算的战争是没有意义的。

心态调整好,学会做输家

当你开始准备做后备甜心的时候,就要做好退出比赛的准备。一场纯粹的爱情PK肯定有输有赢,若你想做个赢家,首先要做好准备做输家,你必须为这场竞赛所花费的青春、激情等买单。悲观的人最好不要开始这样的竞赛,因为你会输在起跑线上。

后备潜规则——道德

后备在某种意义上等于是第三者,做未婚男人的后备可以理解为公平竞争,但如果对方已婚,那就牵扯到伦理道德问题,这可能会让你背负上破坏别人家庭的罪名,贴上“狐狸精”的标签,不但入不了“正宫”,更有可能影响一生的姻缘。所以,哪怕你再崇尚爱情,也不要做已婚男人的后备,不要试图破坏后备的潜规则——道德。

欲擒故纵加分法

千万不要将整颗心都放在那个将你列为后备的男人身上。你只是他生活的一小部分,如果你为此付出了生活的全部,反而会给对方造成沉重的负担。要学会拥有自己健康的生活习惯、广阔的朋友圈子、乐观的生活理念,这样,会让你显得尊贵,在对方心里增值不少哦。

后备的后备

后备也是可以找后备的,遇到不错的男人就试着交往吧。也许你真的放不下另一个他,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往往是女人最大的缺点之一,转念想想,那棵树还不一定是你的呢,先看看森林也无妨啊!

要不要做全职主妇


谁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那些当过几年全职主妇正找工作的人,号称独立的未婚剩女,还没有生孩子的新婚少妇们,以及有大男子主义的男人,都是有一定偏见的。为什么?因为没生养过孩子或者抱定只生不养的女人,因为不懂或者不愿,本来就不太会纠结家庭和自我,要不要全职很容易得出结论;而当了几年全职主妇后悔了,这种人容易有情绪化的偏颇,忽视自己得到的只盯着自己失去的,有不吐不快的倾向;而大男子主义的男人更没资格探讨了,因为他们眼里女人不是人是物。

探讨这个问题,首先你是一个已婚已育的职业女性(我认为没生孩子根本没有必要当全职主妇,养活自己天经地义,作为成年人的你的配偶根本不需要你全职来照顾。)其次,你有自尊和主动选择权,没有受到丈夫和家人的威胁“你的工作算什么,给我带孩子就够了。”再次,你全职后,家里的经济保障不是问题。

一句话,若全职与否都两可,选择权只在于你自己,纠结你的是自我实现和家庭利益,那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1、全职主妇的门槛

很多人说,家庭妇女是全天下准入机制最宽松的职业,只要一张结婚证,也没有职业考核,也没有什么评价体系,一般也不会下岗,是个女人都会干。

但看你怎么想了,想过要当全职主妇的男人女人们,一般对生活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这里就说理想状态,当好一个现代全职主妇有门槛,而且是高门槛。

每个家庭的主妇都是家族生命和生活的管理者。

因为生命应该是人生最大一种资产,生命资产管理涉及身体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家庭模式等综合指标,这才是构成一个人幸福与否的最大基石。

怎样更好地生活就是为以上的生命事项提供最好的操作指南,而遗憾的是,我们学习了数理化,而对于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却没有过“上岗证”——为人妻和为人母。

高水平育儿,跟老公关系,再经营好家庭内外事务,这些事上我们都是“自学成才”,这就跟我们的学习水平、悟性、业力、知识结构有很大关系了,所以才成为了社会上参差百态的妻子和母亲。

除了这些具体的育儿和理家技能。

还有一个性质你不能忽略,家里的氛围妈妈几乎是决定者,全职主妇是用自己的个性、性格、情绪管理当生产资料的一部分,管理者的自我实现很重要。

有关为人妻和为人母这两件事有个共同点规律可循,就是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因为这两件事的最终评价标准不是技术指标型的,而是以生命实现度为评价标准的——你如何给爱人和孩子带来更大的生命实现,就是你的价值了。

当一个人自身生命实现度越高,对他人生命的实现度的帮助便越高,这就像太阳一样,你自身的光亮越大你能够温暖的地方越多,所以这就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角色存在感的问题。角色本身完成度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而这就是全职主妇最大的挑战了,如何保持独立的自我、以及如何让自我得到实现。除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还有自我成长。

就像我们常常会对一个几十年都保持苗条身材、优雅姿态的女性肃然起敬一样,你不知道一个平静端庄的外貌之后,是这个女人立志对抗时间的侵蚀,通过节食、一丝不苟的护肤程序日日地自我修炼达到的状态。

对一个全职主妇来说,若要保持家庭的有序和自我的平静、无缺失感,这样的日日自我修炼体现在日常的每个琐碎事务中,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挑战。

一句话要当好一个全职主妇,女人要达到“自持”和“持家”的双高境界。这样的准入门槛不可谓不高。

2、全职主妇的风险

比起欧美日本韩国来说,当今中国其实根本没有全职主妇存在的社会土壤。除了大多数男人根本养不活一家之外,目前,我们对妇女的要求是夹缝式的——你得把孩子带好了,这本来就是女人的事;你得有能力发展好了,否则离婚了你什么都没有,女人最终要靠自己;而你还要小心啊,一旦全职了,老公会被抢,没有晋升空间、没有年终奖金、没有养老保险、更没有社会地位;即便你排除万难全职了,你就什么社会支持都没有了,因为社会还不承认家庭主妇的社会地位,你做什么都只是个人行为,没社会保险退休退不了,也没地方可去,没有供妇女们交流的公共机构,你和老公闺蜜的话题越来越远,你稍有做得不好或者孩子病了什么,家人甚至会说都全职了还带成这样……这些对于一个要当全职主妇的女人来说就是最大的障碍。

这些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谈太多。

3、全职主妇与女权

还有一部分声音反对全职主妇来自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做家庭主妇是一种依附,附庸自己到孩子和老公身上,就是“第二性”的铁证。

家庭主妇只是个职业形式(按照上面所述的标准我把它当职业看),我认为不是做了家庭主妇的都是弱者,那就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理清一下真正的女权吧,很同意知乎上这个朋友的看法,引用下:

“如果一个人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被迫成为家庭主妇(即使她希望工作),这不是我说的女权。

如果一个人是因为丈夫希望她不要出去工作而选择成为家庭主妇,这不是我说的女权。

如果一个人是因为不想承担工作压力而成为家庭主妇,却不肯去努力为丈夫分担家庭压力,这不是我说的女权。

如果一个人因为害怕被人不屑而选择不当家庭主妇,这不是我说的女权。

如果一个人因为家庭教育她应该对家庭主妇不屑,就不敢选择当家庭主妇,这不是我说的女权。

如果一个人因为丈夫希望她能赚钱而选择不当家庭主妇,这不是我说的女权——”

所以,一个人当了家庭主妇,是理想使然,也许是真正的女权;而一个不当家庭主妇的相反可能不是女权。

另外,我想再说一下,第二性的事。

女性和男性天生不同,承认这种不同,找到更好的路径去支撑两性的自我实现是最必要的。我反对简单地把男人养女人,女人干家务就视作是女人的软弱。

千百年来,女性都是主理家政的,从远古时代开始女人负责采摘做饭带孩子,男人负责打猎,这是因为生理机制的问题。女人十月怀胎、喂奶、养育孩子这些天生属于家庭的生理机能,不能因为近代一句男女平权,女人要走上工作岗位去争权利就抹杀了。这种机械化的行为模式最后导致女人更不平等的地位。

生活中我们看到,基于我说的第二点风险问题。很多女人选择了家庭事业两头忙,说得好听是求一个平衡,说得不好听是打两份工,由于精力有限,只好两头“克扣”,两头打折,事业上因为你当妈牵扯精力,单位不给你升职,家庭里又只能把孩子丢给老人,生活不习惯也忍着,教育上胡乱盲从,只能把竞争的焦虑再传下去。每当我看着在写字楼厕所里挤奶再带回去喂宝宝的妈妈,都觉得辛酸又伟大,理智上也为祖国的下一代而忧心,在这不关注成长质量和疲于奔命的时代,妈妈们的生活质量直接决定着全家健康特别是儿童的成长,由于女人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孕育诗情画意、塑造家庭能量场的时间都成为了地铁里匆匆的脚步,两头转,一边觉得亏欠孩子回家扮演温柔妈妈一边在人群中拼杀拿出斗士的神情。每当看到时尚杂志上树立的女性典范,诸如某某职场白骨精又是时尚辣妈之类的标题,我表示深深的怀疑,没错,你是可以请保姆,请钟点工,请父母帮忙,什么都可以外包,但最终他们完成的只有事情且一点也不省心,而从容不迫的心情是没法请别人帮忙的,我们最宝贵的只有时间,你不把时间花在家庭里而把时间花在别的上面你得到的就是别的。比如一位女CEO,跟我说,事业成功让她根本停不下来,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陪孩子成长,而我也看到她一边开车一边跟丈夫吵架,大骂丈夫没用,这点小事都办不好,那劲头跟在公司里骂下属差不多。她每周是留了时间给家庭的,可她的脑子停不下来,家庭时间里,她依然有多年职场形成的惯性思维,这让她用高效和强势来要求丈夫以及女儿,将家庭氛围弄得很奇怪。如果这个女强人的例子太典型了,请你看下周围的职场女性,其实劳累和不安都放在心中。大多数职场女性都在求平衡,但未必这个平衡找得到,大家只是在努力中,总想做得更好,结果所有女人都超我膨胀,“女超人”的角色感被一种两头都顾好的理想化期待,弄得自己又徒增压力,生活永远变成了草稿,被期待写满,却从未实现期待。

什么工作和家庭的“平衡”理论,有时候我为这些女性鸣不平。觉得平衡理论很站不住脚,因为人的精力有限,要得太多,也许表面看起来都不错,实际上你内里被焦虑和虚弱写满。近来,我越来越更愿意跟女人们谈论取舍以及承担。

我当然赞成女性要独立,但女性为什么一定要追求形式上的经济独立呢?为什么不能是一种分工,只要你情我愿,我们两个商量好来合作,就可以是这种状态,都是为家庭贡献而已。经济独立可以保障精神独立?真的不是的。精神独立更难。好多剩女经济无比独立,还是想找个男人负责自己的悲喜。反过来说吧,精神都可以独立的人,还怕养不活自己吗?我认为女人是要有随时翻盘的能力,而非形式上的经济独立,要保存这种实力而已,还就是自持的问题,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我最最反对的是强调独立女性,而不想承担女性家庭义务的女人。比如能生不生,非要剖腹,不喂奶以保持身材,只生不养,自己做个饭擦个地就觉得成了黄脸婆,你这么逃避女性的义务是想变男人吗,可是为什么又要求男人比你赚得多,比你风趣幽默呢。

4、全职主妇的选择应该利益最大化

这里正式说下我的观点,是否当全职主妇的选择,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利益最大化。

这看来像一句废话,但是却是最务实的选择。现阶段中国的情况,我推荐大家当暂时的全职主妇(孩子出生的头三年或两年),或者part-time全职主妇。

这简单来说,就是个精力取舍问题,目标是兼顾个人和家庭的最大利益化。

如果你的个人精力是砝码,在天平的两端,一边是你的个人,一边是家庭。

在没结婚和结婚之初,你的精力基本都在个人这边,最多结婚后分一部分出来照顾配偶,这都还可以处理得来,你完全可以全力发展自我(抓紧时间吧,女人为啥比男性成熟得早,也是这原因,要长到稳定的自我实现程度,成熟到正确决定嫁给谁,怎么处理家务事。)

在家庭里添了一个低龄的孩子,以及老人老了生活不能自理的阶段,你的精力势必要偏向家庭方向了,即便你请育儿嫂、月嫂、养老保健员,这些安排以及细节没有一个不需要你操心的,而且孩子0-6岁这个阶段,最需要妈妈的陪伴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你可以当几年的全职主妇,这种取舍是利益最大的。不说家务外包服务的经济成本,就说你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因为两头忙得不到保证的,自我实现一样不充分,这时候还不如把天平的个人那端变成自我发展的“静默期”,“反思期”,获得短暂休整和充电,以待日后的回归。而因为你的全心照顾,孩子有可能受惠终生(说到这里我呼吁国家延长产假和育儿假)。

在孩子长大后走向校园,生活可以自理的阶段。你可以重新回归职场,当然了,我知道没那么容易,你已经好几年没参与社会生活了,职业技能落后了跟不上了,不要抱怨了,这些你必须自己承担啊,因为你的孩子和家人也得到了几年你全心的照顾,那些职场妈妈们两头奔忙的苦你没受啊。而有心的妈妈在几年前告别职场的时候,就已经铺垫了回归的路,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始终得为它负责。最看不上的就是,离职的时候不情不愿,糊里糊涂,回归的时候又抱怨自己错过了奉献了不值了你们看不上我了。这样的心理状态,是没迈过职业主妇的门槛“自持”这一条的,就还是不要做主妇了,宁愿生活质量上两头克扣一点吧。

还有另一种情况是part-time全职主妇,因为有低幼孩子要带,所以发展出自己的自由工作状态,没有体制和组织地生存,保留一点自己的空间和收入,但是也给孩子适当的照顾。这样的状态可以一直维持下去。我身边有很多妈妈因此发展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做得不比在职场差。这样的选择适合有一定技能和有一定资源的女人。

再补充一句,利益最大化,其实就是个人取舍的问题,首先是个人化的衡量,因人而异,你觉得怎么好就是好,其次谈到取舍,就要谈到承担和甘愿。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的选择都有正反两方面。不当全职主妇,职场妈妈也不好受,当全职主妇,也绝对不是在家靠老公养着,给孩子端屎端尿,做做饭那么简单低智能。每个选择之后就不要抱怨了,倒是决定之前,我们要帮你把可能的情况都想到。

再说我自己的感受,我孩子快一岁了,又当过全职在家的妈妈,又当过职场妈妈,其实实话说,我每次把孩子交给我妈离开家走向工作单位时,心理更轻松,因为工作是我喜欢的,照顾孩子确实太累了。但是责任使然,我还是决定未来拿出更多时间去陪孩子,如果我不全职的话,老公上班太辛苦,工作得不到保障,吃穿住行上都会打折扣,孩子的成长质量也会打折扣,两害取其轻,而我相信自己随时都有可以养活自己的本领,不在乎这几年。

5、全职主妇需要社会共识

若个人取舍不存在问题,对于全职太太,最主要的纠结还是社会共识问题,这里提供社会共识三个视角:

一有没有可能重新定义一下全职妇女,所有人对“现代性全职太太”没有达成共识。

我们脑海里的全职主妇,无非就是影视剧一个体面的男人说到自己太太时微不足道的表情,嗨,我太太,啥也不懂,乡下老婆就会做饭带孩子。可如今辞职回归家庭的这部分女性,有很多都是为了孩子为了照顾好老公,愿意去主动学习各种知识能力的,她们中很多是高知骨干精英,当年做起PPT搞起投资来也是精明能干的,种种原因,决定把家庭当成事业来经营的。全职太太并不意味着这就是弱势简单上不了台面,什么都不懂,只会在男人后面默默奉献。在国外有很多社会机构是培训妇女的,从烹饪到保健,全职太太就是现代全能型管家,她们和男人只是分工不同,是共同为家庭生活提高质量一起努力的。

女性上班多了一份工资,但拿整个大家庭的生活质量来比,一般女性的一份工资实际上非常微不足道。因为女人的分身乏术,家里的所有家务都要打折,女人负责的部分都将打折,而这影响到全家所有人。可能是你的早餐午餐晚餐,可能是孩子的家教,可能是全家人的保健计划。有钱的能请阿姨还能解决一部分家务,没钱的请父母来帮忙,这又是导致一堆家庭矛盾的根源。不说孩子的陪伴,有妈妈陪的和没妈妈陪的安全感天壤之别,就说吃饭,能把饭端上桌就已经是对一个职业妇女的高标准了,就不要说为宝宝老人选食材的安全选择与搭配、食疗花些时间和精力了。仔细算上这笔账,若一个能全身心付出且有一定职业能力的全职妈妈将大大改善你的家庭生活,男人们将会非常乐意拥有一个全职太太,并为此提供一份理解和保障。

二是有没有可能,提高对家庭稳定性的期待。

我发现目前男女之间存在着不信任,只要女的没有小金库,或者对男人没有掌握经济生杀权,就被看成是“傻”,不会给自己留后路。(我认为婚姻里逼着男人交工资卡的行为很侮辱,除了主动提出交的,逼着不交就不的女人绝对是法西斯,也让自己很LOW。)这种根植于不信任上的两性关系的认识还被当成是正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社会舆论和现状,才导致了主动选择当全职太太的女人会被认为是奇葩,那意思好像是男人都是始乱终弃的,你现在把自己奉献了,人家把你卖了你还不知道。全职太太意味着你没有“退路”。然而,婚姻难道不是奔着一起创造的角度去吗,什么都要退路,都要自己留一手,还不如不婚。

诚然,婚姻就是一种交付,两个成年人的共同契约就是完全交付。不过就是这个社会当今契约精神被毁得太厉害,我们才害怕去付出。哪怕明明女性自己累得不行,并不快乐,也要“留一手”,结果就是大家都过不好。

三有没有可能,通过得到社会和集体支持提高自身认同感。

一位把职业太太当做事业来经营的女人。首先是主动选择了去这样做的人,绝不是人家逼着你这样做,否则就失去了这称其是一份事业的意义。既然是主动选择,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就要承担后果,也许这份事业就是需要主要由你一个人完成,需要较高的情商智商,不能有下班时间等等,这些你不需要抱怨。然而也有些是不必一个职业妇女去承担的,那就是孤立和不安。怕想重返社会时找不到工作、怕老了没有养老金、怕常年面对孤独和无人理解,我想做任何事业都需要为自己找社会支撑,当今中国对职业主妇的社会支撑是相当少,几乎没有。我知道在韩国日本就有很多针对职业主妇的培训班,技能培训班还有社会沙龙等,丰富她们的业余生活以及交流,而养老医疗方面也是全社会都有保障的,不像今天中国只有工作了的人才有保障,这些基本的支持,对于全职太太们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性非常有利。

最后的最后,其实我们今天探讨的是一个女性的自我存在的问题。有关女性的自我价值如何实现,我想这是一个太大的问题,我并不想讨论。这样的选择因人而异,也部分决定于这个家庭的另一方,男人。但我只想说,真正的女性解放是自由,让想回家的能回家,让想上班的能上班,大家都不遭到歧视,大家都获得认同和保障,提供这样的平等选择机会。回归工作和不回归两相宜,想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想在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都可以,而不是女人一旦做了某个决定就好像悲壮得要与全世界为敌。每个女人都有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力,哪怕她想要以全职主妇为事业,那也不代表她没有事业心,也许她只想经营一份爱心,而那可能就是她的事业心。

能做女王,就不要做公主


许多女人习惯于压抑自己的个性,她们将内心的需要藏得很深,明明很想要,或者很在意,却总是装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致使自己错过了很多的机会。可以说,这样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是习惯于以这种方式生存的女人,常常会错过自己的幸福。所以,聪明的女人,想要什么就大胆地喊出来,并且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成自己的心愿,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罗马纳•巴纽埃洛斯是一位年轻的墨西哥姑娘,16岁就结婚了。在两年当中她生了两个儿子,之后丈夫离家出走,罗马纳只好独自支撑家庭。但是,她决心谋求一种令她自己及两个儿子感到体面和自豪的生活。

她带着一块普通披巾包起全部财产,跨过里奥兰德河,在得克萨斯州的埃尔帕索安顿下来。她在一家洗衣店工作,一天仅赚一美元,但她从没忘记自己的梦想,她要接脱贫困过上受人尊敬的生活。于是,口袋里只有7美元的她,带着两个儿子乘公共汽车来到洛杉矶寻求更好的发展。

她开始做洗碗的工作,后来找到什么活就做什么。拼命攒钱直到存了400美元后,便和她的姨母共同买下一家拥有一台烙饼机及一台烙小玉米饼机的店。

她与姨母共同制作的玉米饼非常成功,后来还开了几家分店。直到最后,姨母感觉到工作太辛苦了,便把股份卖给她。

不久,她经营的小玉米饼店成为美国最大的墨西哥食品批发商,拥有员工300多人。在她和两个儿子经济上有了保障之后,这位勇敢的年轻妇女便将精力转移到提高美籍墨西哥同胞的地位上。

“我们需要自己的银行。”她想。后来她便和许多朋友在东洛杉矶创建了“泛美国民银行”。这家银行主要是为美籍墨西哥人所居住的社区服务。如今,银行资产已增长到2200多万美元,这位年轻妇女的成功确实得之不易。

起初,抱有消极思想的专家们告诉她:“不要做这种事。”他们说:“美籍墨西哥人不能创办自己的银行,你们没有资格创办一家银行,同时永远不会成功。”

“我行,而且一定要成功。”她平静地回答。结果她梦想成真了。

她与伙伴们在一个小拖车里创办起他们的银行。可是,到社区销售股票时却遇到另外一个麻烦,因为人们对他们毫无信心,她向人们兜售股票时遭到拒绝。

他们问道:“你怎么可能办得起银行呢?我们已经努力了十几年,总是失败,你知道吗?墨西哥人不是银行家呀!”

但是,她始终不愿放弃自己的梦想,始终努力不懈。如今,这家银行取得伟大成功的故事在东洛杉矶已经传为佳话。后来她的签名出现在无数的美国货币上,她由此成为美国第三十四任财政部长。

通过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在女人成就梦想的路上,总是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也经常会有人提出异议。可是,只要我们勇敢地喊出自己的目标,并且拿出勇气应对一切困难和挫折,那么我们就能摆脱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然,社会的发展还没能让我们摆脱“淑女”的枷锁,女人像男孩一样在社会上打拼,也常常会得到身边人的不解。但是,周围的一切不过是社会给予女人的“精神监牢”,只有勇敢地打破它,女人才能获得自由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