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恋爱技巧 > 导航 > 泡妞时调情恰到好处几个小细节

泡妞时调情恰到好处几个小细节

发表时间:2019-12-04

【www.qg13.com - 恰到好处的情感说说】

两个人谈恋爱也是有很多小浪漫的,这样两个人的感情才会越来越好,爱情中到底有些什么样的技巧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泡妞时调情恰到好处几个小细节",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喜欢一个人不能莽撞的冲上去,那样子只会吓坏了人家姑娘,一起来看看泡妞神人的几点总结。

1.对那个人用非调情的正常话题开始

这样你就可以对她的性格有些了解,同时也会知道她是否对你感兴趣。

2.下次在你遇见她时,要表现出高兴的样子

保持话题轻松有趣。问她关于她自己的几个问题,如果合适的话,做一些有趣的评论,以达到半开玩笑似的嘲弄效果。

3.保持交谈的平衡

意思是,你们双方应当说同样多的时间。要是你感到一直是你在说话,或是她一直在费力听着,那就开始问她一些问题。如果她的回答很简短,那就问些连贯到底的问题。还是一样,要试着用轻松愉快、谈心般的方式去做,这样谈话气氛才不会变得严肃而可疑。

4.注意你的面部表情

无聊说话还是聆听,都要进行眼神接触。眼神接触至少要保持两秒钟才能移开。

5.说一些你的一些成就,但也许同样也要说一些你的糗事

这将向她表明,你既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也是有所追求的人。你只要不经意地谈些实际情况而不要把这作为你们的谈话主题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这点。比如,如果她谈起她的一个朋友是做广告的,你就可以像这样说:我听说这是有趣的行当。当我在加州大学时,我的一个室友就是学广告的。

6.整个谈话从头到尾,都要显露出自信

也就是说,要确信你在说什么,还要确信你是什么人。不要按照她的性格来调整你自己的性格,你只要试着好好表现出你自己最充分的面貌就行了你自己的所有部分,包括缺点。

注意:

1.如果你最终能和她一起吃饭,那就一定要保证自己在吃

你既然约她一起出去吃饭,就不应该让她看到你竟是这样的紧张不自在,甚至连东西都吃不了。要记住,她约你出去吃饭是因为她想要和你一起吃,而不是坐在那儿,让你看着她吃。

2.用她们的本色去对待她们,她们只是普通人而已

她们并非完美尤物,她们不会认为自己与别人在一起时别人该是多么的幸运。所以,别那样去做。要记住,约会那天结束时,一切就只是两个人在那里聊着天,由于某些共同语言而处在一起罢了。

3.要记住自信与自大的区别

自信就是,不论和谁相处,都对自己都感到舒服自然;而自大则是,自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并且也想让满世界的人知道这点。

小编:恰到好处的勾引,总能让女人更容易上钩。

相关知识

这样的“作”,才是男人眼中恰到好处的小情趣!


看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让我发现了很多有趣的明星情侣,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明星也喜欢用“作妖”来调情。

例如,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大S的“剥虾论”却实一度引起争议,有网友疯狂diss大S是作女本作,也有人称赞大S驭夫有道,也有一大波直男在这个热搜话题下不甘示弱,晒出自己的“作精”女票平时是如何“折磨”自己的!

但是无论别人怎么评价,汪小菲还是很宠爱大S,你看,“作”得让老公满意,那也是一种的本事。

作为女孩子,从小到大被教育的最多的就是:你要懂事,你要温柔,这样才能让人喜欢。

而慢慢长大参加工作,来自各个方向的舆论告诉我们:你要优雅,你要足够美貌,你要有能力,你要独立……

结婚后:你要当一个贤妻良母,你要相夫教子,你要照顾好双方父母……

但是,现在都是9102年了,这些针对女孩子的条条框框是不是要改一改了,女性早就越来越独立了,不要再把她们当成男人的附庸品来看待。

女孩子一定学会自爱,只有自爱才能过的更加幸福,有人或许认为这些女孩子变得“作”起来,但是,女孩一定要记住,有的时候适当的“作”一下可以让你的生活更滋润。

这里要订正一点,我们所说的“作”,不是让你无理取闹,而是让你活得独立有个性。

其实很多的女性都会在婚姻后把家庭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反而忽略了去好好地爱自己。

但是连你自己都不爱自己,还怎么要求别人爱你呢?在爱情中并不是一味地付出就能得到爱和尊敬。

你的生活重心已经完全被丈夫和孩子占据,失去了自我,这会让他们不再珍惜你,更何尝拥有幸福和快乐呢?

所以,请你记住:在感情中不要一味的去迁就对方,委屈自己,忽略自己的真实想法,一段不平等的婚姻只能让女人疲惫,男人放肆。

玫瑰有刺,但还是不会影响人们喜欢它,爱自己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幸福,只有自己幸福了才能去谈给别人幸福。

但是不是谁都可以“作”的,“作”要有“作”的资本,只有你做到经济和人格独立才能肆无忌惮的去“作”。

在恋爱中,很多女孩会被一句“我养你啊”冲昏了头脑,从而辞掉自己的工作,专心在家做一个全职太太。

就像《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最初对方可能真的是想养你的,但是婚姻中要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经济压力。

本来该两个人一起承担的压力现在落在了一个人的肩上,他的付出和收获是不成正比的,久而久之,心里渐渐累积起了对你的抱怨。

反过来,说一下辞职后的你,一心一意的在家相夫教子,每天的交际圈小的可怜,日久天长,能和对方聊得话题也越来越少。

而长时间和社会脱节的你,已经跟不上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新人辈出的社会你只能低人一等,渐渐丧失了工作能力。

直到有一天,对方不愿再养你,选择出轨或者离婚,你才发现原来自己除了对方一无所有,除了依靠对方一点自我生存能力都没有。

所以,就算当全职太太也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保持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不依赖他自己也能好好地生活。

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才能谈享受生活,高质量的生活是靠金钱堆砌起来的,一定要做到经济独立,不要让自己出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学会在自己身上投资,积极地保养抗衰、能够穿搭得体、打扮精致,不光是为了取悦别人,更是为了让自己开心。

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提升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如果只有美丽的外表,那么难免会让别人觉得你是个空有其表的“花瓶”,只有内涵丰富,还有让人深入了解的欲望。

“作”是一种表达自己态度的方式,是我们勇敢做自己的表现,但是也要注意掌握分寸,小“作”怡情,大“作”伤情,“作”需要张弛有度,才能恩恩爱爱笑到最后。“

作”是一门儿技术活,在现实中运用起来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更要注意分寸场合,可以偶尔耍耍性子。

但绝不能用挑衅、威胁的方式去检验你们的感情,否则,只能一首《凉凉》送给你。

女人如何恰到好处的“放电”


合适而又恰当的放电,在某种时间段或大环境中,是必要的,也是争取幸福的前提必要手段,也能因此而向自己梦想的幸福迈出难得的第一步。

宝典:女人如何恰到好处的放电

从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幼齿小嫩芽,到四、五十岁的成男熟透果,无不知道放电这两个随着时代发展紧随而来的另词。古代的嫣然一笑百媚生与千金买笑这样的典故,完全被这两个字取而代之了,这两个字几乎是囊括了男女示爱或是勾引以及字非意近的近亲都给包含在内了。不能不说是今人的进步和高效率的节省。

过去,我们都知道,当女人对某个男人有好感或心生羡意的时候,往往会用含蓄且难让对方明白其意的方式去表达。而这样的表达对于男人来说是若有若无的表叙,也是难以界定的,往往都是流于他意而难结秦晋之好。

这是由于过去社会大环境所决定的,而今天的女人早已经不再需要矜持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矜持都完全不需要了,为了爱,为了幸福,自己掌握火候,一旦发现能够或者是可能可以托付终生的人选,完全可以忘记或是抛去矜持而大胆出击,电力十足的放电,大有不把对方一电击倒并纳于怀而后快的决心。

合适而又恰当的放电,在某种时间段或大环境中,是必要的,也是争取幸福的前提必要手段,也能因此而向自己梦想的幸福迈出难得的第一步。尽管,因为电力不足、电力过足或是时间不对,场合不恰当而造成可能的不成功,可必定是努力了,努力了,就不会后悔,人生就少了点遗憾。

那么,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段放电才是恰当而又容易成功的呢?

一般而言,公共场合不适合女人放电,容易造成电压不足,从而分散了本是十足的电力,并容易造成想电之人莫名其妙,无意之人一击既倒。

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男人可能不敢去接电,只能是让这电散于无形中,从而浪费了女人电压十足的放电,甚至可能误会这个女人是不是在找业务或有某种另类企图流于风骚而被男人看不起。反而歪解了女人大胆追求幸福的原意。

当然,如果是聪明的女人,她就知道在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找出一万个合理的理由去接触这个男人。问时间、问路、甚至是以认错人等等等等,都可成为接触的合理借口,从而给对方留下不大不小的印象,为以后的接触埋下伏笔。

当然,女人因为年龄段的不同所释放电力的强弱是绝对不同的。

十五岁左右的少女:

他们的思维中,已经初露谈爱思情的朦胧意念,但却没有经过社会这个大染缸的熏染,还没有基本的实战经验,接触到自己暗恋或者喜欢的人,也不敢去追求。

幸福,在这类少女的心中还是个未知数,仅仅是知道男女相恋是开心的或其他虚荣心能够满足。她不敢也不明白怎么去示爱,或者说是不知道怎么样去放电。一般的表现为:只要和自己暗恋的人独处的时候就无话可说,常常低着头,不知所措。

当然,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部分少女敢于向对方示爱,也就是写写情书寻找一切可以和对方接触的机会,这样也能够有成功的机会,但是不多。因为,她们的爱情或是情感定意还没有清晰的定意和线路框架,不能明确的界定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幸福,什么又是一般的喜欢。

二十至二十五的女人:

基本都走上了工作岗位,但还都生活在虚无缥缈的幻想之中。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恋爱经验甚至是性经验。对于爱情与幸福也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男人,什么样的男人能够给她爱情,什么样的男人能够给她幸福。

这样的女人思维基本清晰,攻击目标也比较明确,但也是功利最明显的时候,正是放电电能比较强的时候,一般的男人都能够在她的电力范围中被击的晕晕糊糊,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往往成功率也比较高。

但是,这个成功并非幸福相携白头的成功,因为,有了功利这个前提条件,往往就容易只能看到金钱的光环,而忽略了人品,没有人品作为前提,什么样的男人也不是好男人,既然不是好男人,当然就可能仅仅是贪图这个女人的美色和身体。所以,也就打了折扣,打了折扣的产品都有缺陷,更何况爱情呢。

三十左右的女人:

这个时候的女人,虽然还尚年轻,心态其实已经差不多老了,明白自己已经没有多少可以浪漫的资本了,不再需要务虚,而是要务实了,大都想找个实实在在的本份男人,和自己共同组织个温馨的小家。

她们的思路非常的清晰,目标也明确,如果不是在自己攻击范围内的男人,她是根本不去考虑的。当然,也有少数因浪漫而被男人糊弄住的女人,只能是少数,不是主流。

这类的女人,往往不再考虑男人的相貌、浪漫情趣了,而是首要考虑男人的人品与比较稳定的所谓事业,只要是相貌能够说的过去就OK了,必定,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不能天天生活在浪漫及幻想中。

这样的女人,通常被我们称之为现实的女人。因为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如果不现实,她们的年龄就不愿意再给她们过多的机会去选择了,她没有多少可以去选择、去浪漫的资本,就自然的考虑的现实了,这也是大环境造成的,不能怪女人怎么现实呀什么的。

而就是这类女人,她的电力是空前的十足,成熟的思想和玲珑凸显逼人的身体,女性魅力和睿智在自然不自然中暴露无疑。对于女人应有的放电功能能够掌握和发挥的淋漓尽致,完全知道对什么男人应该放多少W的电力,就能够轻松把这个男人击倒并俘虏在怀。

她不会在不恰当的时间或环境中任意放电,也不会不加选择的对与己不相协调的男人去放电电之。她能够清晰的定位自己的目标放电群体,从而缩小了选择的范围,以达到尽快击倒并俘虏自己的目标男人。

她能够清楚的明白放电与风骚的区别,知道放电与风骚怎么样去界定。能够把放电应用的恰倒好处而又不流于风骚,这样的女人又反过来也是中年男人的追逐目标,而这类女人的选夫群体恰恰又是定位在中年男人这个范围内,懂的欣赏女人的男人是女人喜欢的男人,反之,懂的欣赏男人的女人也恰恰是男人喜欢的。

爱我,就给我恰到好处的回应


爱我,就给我恰到好处的回应

写在前面:因为心理咨询和写作的职业缘故,我在外面吃饭或者走路时很喜欢观察他人,尤其喜欢观察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怎样互动的,亲子关系如何。前段时间,我先后观察了两组家庭,一个是妈妈和儿子,一个是妈妈和女儿,两组家庭亲子互动的差异很大,令我印象深刻,也带给我一些思考,于是,我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就是学习如何更好地去爱人,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更好地沟通,更好地爱人。

某一天中午,我在一家小吃店吃午饭,隔壁桌坐着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一个6、7岁的儿子。这对夫妻面对面坐着,儿子挨着母亲坐着。父母为自己点了面和饭,为儿子点了一碗小馄饨。男孩说他一会要去吃M记,父母同意了,妈妈对他说,等他吃了一碗小馄饨之后,就带他去吃麦当劳。在等待上餐的时间里,父母拿起各自的手机在玩,偶尔聊聊天。男孩坐在角落里东张西望,然后他忽然问父母:“牛肉什么品啊?”听了男孩的提问,我低头一看,发现每一张餐桌的右下角贴着一个小广告,上面写着四个大字——“牛肉御品”。男孩连续重复了三遍“牛肉什么品啊?”每一遍都是中等音量,隔壁桌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但是父母好像都没有听到似的,没有给他任何的回应。我当时觉察自己有一点想回应这个男孩的冲动,但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点多管闲事。于是,继续吃着自己的牛肉面。

他们的午餐上来了,男孩吃了1、2个小馄饨就不吃了。接着,他的妈妈拿起汤勺喂他吃,但他闭着嘴,不想吃,脑袋东摇西晃动的,以示拒绝。这时,妈妈忽然生气了,提高音量,大声呵斥:“你怎么回事啊?我对你这么好,你还想要怎样啊?!”爸爸沉默地看着孩子。其他食客同我一样,被这突如其来的呵斥声吓了一跳,纷纷望向他们,然后发现没啥事,继续低头吃饭。妈妈发了脾气之后,接着对孩子抱怨了几句,放下汤勺,转身自己吃饭,不理会孩子。过了一会,她又转向孩子,拿起勺子,舀起一个小馄饨,温和地对孩子说:“你要乖,听话,小馄饨很好吃的,不信,你问问爸爸。”她舀了一个馄饨给丈夫,丈夫配合着吃掉,并说了一句:“很好吃的。”“你先把小馄饨吃完,不然我们不带你去吃M记。”妈妈继续半哄半威胁地喂孩子吃饭。接着,男孩又勉强吃了几个小馄饨,两个大人也用餐完毕,他们离开了小店。

过了一周,我在一家商场的中式快餐店吃晚饭,坐在我对面的是一对母女,妈妈背着孩子的一个粉红色书包,女孩也是6、7岁的样子,她们两个人并排坐着,前面的小碗里盛放着几个菜,有粉蒸肉、刀豆土豆、红烧茄子、红烧鱼。女儿指着粉蒸肉问:“这是什么?”妈妈说:“粉蒸肉,我点的。你要不要吃?粉蒸肉很好吃的。”女儿显得有些犹豫不决,妈妈夹了一块粉蒸肉自己吃完,然后又夹起一块问女儿:“你要不要试试看?”女孩点点头,妈妈把一块肉放到女儿碗里,女儿开始吃,妈妈问:“味道还可以吧?”女儿低头吃着,发出“嗯”的一声。

她们继续享用着自己的饭菜,女孩吃着饭,含糊地说了一句话。妈妈没听清,发出了疑问:“嗯?”女儿又重复了一遍:“这里很小。”“是的,这家店很小。”妈妈回应道。看完孩子吃完了粉蒸肉,妈妈问:“这个粉蒸肉,你还要吃吗?”女儿摇了摇头,妈妈不再说让孩子吃肉的事,也没有替孩子再夹粉蒸肉。偶尔指着刀豆土豆对女儿说:“这是你的最爱,多吃点。”整个过程,都是这个女孩自己夹菜、吃饭,筷子上沾着饭粒去夹菜,或者偶尔没夹住菜,掉了一点在桌面上,她的妈妈都没有一句啰嗦。

父母与孩子吃饭这两个场景,大家看完我的描述,有什么感觉和想法?前者是不是给人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后者是不是给人一种温馨自然的感觉?我觉得那个男孩好可怜,为他感到难过。我在心里有一个判断:这个男孩长大以后得心理问题的概率会比这个女孩高很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两位母亲对孩子的回应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男孩来讲,他的妈妈要么不回应他,要么就是以一种情绪起伏很大,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可怕方式回应他;而对于女孩来讲,她的妈妈给她的回应是温和的,是恰到好处的,精准的,没有忽略和漠视,也没有紧盯和强加。

以前,我写作很投入,男朋友和我讲话时,我会忍不住敷衍他,无论他和我讲什么,我都用“哦”的方式回应,他多听了几个“哦”之后,会非常生气。后来,我就调整了方式,对他说:“我在写东西,给我五分钟,然后我再和你讲。”当然,我会尽力做到5分钟之后,从电脑前转身,与他对话。

我用“哦”的方式回应男朋友,他之所以会生气,是因为“哦”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回应,“哦”是一个非常冷冰冰的回应,相当于没有回应。

没有回应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我上寄宿中学时,给父母打电话,父母不在家,没接到我电话,如果我当时情绪状态不佳,父母的不接电话就会让我很受伤很生气。这种感受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比如有的人生病不舒服,给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打电话,如果对方没有接,他就会感觉很受伤很生气。

我们作为一个大人,不被回应况且如此难受,那作为一个小孩,不被回应的痛苦恐怕会要了他的命。

心理学上讲的爱不是很多人理解的那样我给你吃,给你穿,照顾好你一日三餐,让你不生病,能够健康的成长就是爱。单单这样的爱是不够的。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十分弱小,孤立无援,几乎完全依赖成人的照顾。通常婴儿的主要照看者是母亲。如果在这一时期母亲能够恰到好处地满足婴儿的需要,让孩子感觉慈爱温暖,觉得自己有所依赖,不必担心母亲会离开自己,失去照顾,他就会形成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说的“基本信任感”,会感觉有安全感。

那怎样叫“恰到好处地满足婴儿的需要”呢?我饿了,妈妈的乳房就过来喂我。我尿湿了,妈妈马上就给我换尿布。我一笑,妈妈也跟着我一起笑。我把小手伸向妈妈,去握她的手,妈妈也把她的手伸向我,来握我的手。在这个母婴共同体阶段(0-6个月),孩子的感觉是:我和妈妈是一体的,我和妈妈是一个人。妈妈是婴儿的镜子,孩子从妈妈的眼睛里看见自己的存在,孩子被真正看见了——妈妈看见他生理、情感上的需要并且及时满足他,并带着爱的响应。孩子与妈妈就有一种情感的链接和互动,一种关系呼应与映照。妈妈充满爱和关注地看着我,我就觉得我存在,并且我的存在是充满价值的,我是可爱的。这就是客体关系理论代表人物温尼科特所提的“足够好的母亲”(good-enoughmother)。

“足够好的母亲”提供一种成功的镜映,这个镜映为婴儿塑造了主观全能感和持续存在感。即妈妈给予孩子一种恰到好处的回应,这个回应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强大的,感到妈妈是喜欢他,愿意回应他,满足他的。但是如果这个妈妈没有回应婴儿,甚至要求这个孩子满足妈妈的需要,让孩子来适应她,迎合她,这个孩子开始会生气,最后就会变抑郁。

母婴关系中没有回应或者有许多回应不恰当的挫折是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我有一个来访者,她的母亲非常自恋,常常以自己为中心,唯我独尊,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小学时,她出门时跟妈妈说了快十遍:“如果你在家,不要锁门,这样我下课之后就可以回家了。”但是这个母亲完全不理会女儿的需要,紧闭房门,自己在家里做饭、吃饭、洗澡,无论女儿如何敲门,如何在门外呼喊、等待,她都没有听见,不回应,不开门。

女儿从小在母亲的不回应或者错误回应下艰难生活,长大后与人相处,总觉得他人对自己有恶意或有敌意,她的丈夫如果没有及时接到她的电话,她会非常愤怒和悲伤,然后控制不住地狂打电话,她还常常觉得孤独和抑郁。

在计算机技术中,有一个“心跳机制”,什么意思呢?在网络中存在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的两方,为了确保双方链接的有效性,就需要定时发送一个自定义的结构体(心跳包或心跳帧),让对方知道自己还活着。有心跳响应,说明我们是有效链接着的,没有心跳响应,链接一定出了问题,需要检测问题、解决问题。

同理,换到与人交往中,你发出一个信号是让对方知道你活着,如果对方给你回应,你知道对方也活着,而且还是和你在一起的,你的感觉会很安心。

如果一个孩子很小,他发出一个信号,结果没有他人的回应,他不仅会感到孤独,甚至会觉得自己不存在了。这个不存在的感觉是非常可怕的。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无回应之地就是绝境。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没有回应,就是黑暗;有回应,就有了光。”

不被回应时,人会感觉很孤独,甚至会感到绝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妻子感受到丈夫冷暴力时非常痛苦的心理原因。我了解到有的妻子主动提出离婚,正是因为丈夫长期不和自己沟通,习惯在家里制造冷暴力,实在忍无可忍之际,她提出了离婚。很多丈夫,这个时候还处在茫然不知所措中,觉得“日子过得不是挺好的嘛,你作什么作?”他并不理解妻子为什么要提离婚。

一个人找个伴侣过日子,并不是吃饱穿暖,衣食无忧就是好日子,而是有人与自己有“心跳反应”,所谓“琴瑟和谐,鸾凤和鸣”。

高质量的关系,就是彼此回应,彼此镜映的关系,我在你身上看见了我自己,你也在我身上看见了你自己,我们在一起,彼此陪伴,没有那么深的孤独。

做到恰到好处地回应别人,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说不难是因为如果你小的时候被人恰当地回应过,比如你的妈妈或者爸爸,他们能够准确而及时地回应你的需求,你自然就能够学会恰当地回应他人的需要,对他人有同理和理解之心。说难是因为如果你小时候缺乏被镜映的体验,真实的需要没有被满足,真实的自己没有被接纳,你会很匮乏,你可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如何给出恰到好处的回应。

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就是学习如何更好去爱人。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尝试着给他恰到好处的回应。如果你在人际关系中,无法给出恰到好处回应,或者总是给出错误的回应,先从好好认识自己开始,认识自己是改变自己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