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我看萧红

我看萧红

发表时间:2020-04-13

【www.qg13.com - 看情感语录】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看萧红",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比起电影《黄金时代》,我更愿意看小说《萧红传记》,才华横溢的作家笔下的饥饿、寒冷、贫穷是深入骨髓,透入血液,沁入灵魂深处的,岂能是沾沾面包渣,吮吮手指头,披件露洞的外套,所能表现的出来的吗?男女主角的演绎肤浅得表面化,看不到内涵。从二十岁决然地和表哥私奔离家,11年,萧红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两度被所依靠的枕边人抛弃而陷入孤苦无依的绝望境地。萧军,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起初为萧红的才华所欣赏,两人度过了一段患难相知的时光,当他对萧红的激情减退,在萧红赴日期间,浪漫地结交异性朋友,并使对方暗结珠胎。

萧军开始刻意冷淡萧红,日渐冷漠,讽刺与挖苦不绝于耳,甚至不惜大打出手,致使萧红眼角受伤,而萧红在朋友面前刻意隐瞒时,萧军更是不顾任何颜面,坦承自己打的,让萧红在朋友和情敌面前颜面扫地。那厌恶的表情、不堪的话语如针一般刺痛着萧红,她在痛苦中与绝望中挣扎、喘息。她没有朋友,她所有的朋友都是萧军的朋友,不懂交际,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除了萧军和创作,她一无所有!在萧军的冷淡里,她日益感到自己的卑微!端木的出现给了萧红一点希望,也让萧红有了背叛萧军的一点契机。

可正是这一点情感上的背叛,给了萧军彻底抛弃萧红堂而皇之的理由,在外人看来,他很屈辱,很窝心,他愤怒,可是我想他心底是畅快的,痛快的,如同解脱了特大苦难一般,明快舒心。在和萧红仅仅分手几个月之后,马上开始了自己崭新的人生!而自私懦弱的端木又能带给萧红什么呢?

大战将至,一个男人把怀孕的妻子丢弃在炮声轰轰的城市,自己心安理得地跑到相对安全的重庆,这是何等境界!对于萧红来说,她大胆地结束了一种痛苦,而她选择的不过是另一种痛苦的开始罢了。不然她(MEIWEN.COM.CN)不会31岁就英年早逝,受肺结核的折磨,徘徊在生死边缘的萧红有时几天都难得见到丈夫一面,她在孤独与绝望中悄然离世,带着不甘和无法言说的委屈!四段感情生活,四个男人,只告诉女人一句话:男人的不可依托!

小说《呼兰河传》是萧红的成名作,我很喜欢。极尽篇幅地描述了她幼年时在祖父的庇护下,快乐幸福无忧的童年,一年四季都美不胜的后园是小萧红最大可能释放天性,快乐的无以复加的地方,也是祖孙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就什么也不做的”世外桃源。

她调皮的一个一个捅破祖母窗格上糊着的窗纸,越被大人叫着不许时,越是极快地再捅破几个,或许是那”噗噗“窗纸破裂的声音是很好听的吧!她把玫瑰花一朵朵地插在爷爷的草帽上,一个老爷子头上顶一头的姹紫嫣红,还有浓郁的花香,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她把狗尾巴草当谷穗一样采摘,存到谷仓里!当然她也描写了几户贫苦人家的生活,那个下雨房顶就长磨菇的卖粉人家,每天早上都把行李卷好,每天晚上都要找地方睡的有二伯,还有那个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一家,小团圆媳妇年仅12岁,只是一个小姑娘,可婆婆,那是什么样的境况才造就了那样一个心理扭曲的恶女人啊!一点不顺眼,都会把小媳妇拉过来打一顿,拧腿,撕耳朵,打脸不解恨的时候,吊在梁上打得昏过去再用凉水浇醒还打,看不惯小媳妇走路像风一样快,用烧红的烙铁烫脚心,当然下不了炕就走不得路了。1年多的时间,把一个鲜活水灵的小姑娘折磨致死。萧红的文笔流畅自然,顺风顺水。

我小时家里有一大树园,几百棵大树纵横交错地生活在一起,遮天敝日,是夏日里绝佳的避暑胜地!更是我们小孩子嬉笑打闹的游乐场,除了冬天被大雪埋起来的时候,其它时节都在树园里挥霍着一天天快乐的时光!看春暖花开,吃嫩嫩的草叶子把嘴唇和小手都染成暗绿色;夏日里,乘凉不说,正是捉蝉的好日子。

一个个小薄洞小心翼翼地扣开,拿个小棍子顺着小洞下去,一会儿一个小蝉就爬上来了,一半天的功夫都会捉到十几二十只的,拿回家里,奶奶用一点点油煎了,撒上些许盐,滋滋冒油,香得呀哈喇子流了一地!怕热的男人更是光着脊背,呼喊着女人把饭菜端在树园里来吃,当然那时饭也容易端,无非是些面条、菜糊之类的,端个锅拿个碗罢了。饭罢,摊张席子休息一下,精力旺盛的小年青们打扑克,侃大山,追逐打闹,树园里每日都是人声鼎沸,欢腾暄闹的;秋日里,落叶片片飞来飞去,倒是增添了几多荒凉,不过一些大棵的蒿草会结一些小豆豆,红的紫的,摘了一大把捧在手心,扔来抛去,揉搓不止,不一会儿就汁液横流,染了满手的颜色。

当然冬日里也有雪化,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也会溜进去玩乐,可树园里往往泥泞不堪,总是会踩着两脚泥出来,小时的鞋子都是布底布面的,沾水即湿,小脚水淋淋地跑回家里在火上烤,好像那时的袜子都是氢伦的,遇火即化,往往是等到脚下暖和了,袜子却没有了底,小脚光光的了!爷爷读过几年私塾,教我背过几首小诗,大约我年幼里也很可爱的样子吧,每每被爷爷带到他的酒场上去,在大人们酒至正酐时,背一两首小诗助兴,也博得众人的喝采,再说几句好听恭维的话,爷爷更是笑得满面红光。我的童年也是很幸福很快乐,很天真,很纯粹的,当然被大人宠爱着生活本身就是一件乐事!

做人女儿时是女人最美最幸福的时光,可惜是小孩子都盼望着长大!萧红的爷爷说:快些长大吧,长大了就好了!是的,长大了,却没有好,反而是更深苦难的开始!

扩展阅读

《长安寺》萧红


长安寺

萧红

接引殿里的佛前灯一排一排的,每个顶着一颗小灯花燃在案子上。敲钟的声音一到接近黄昏时候就稀少下来,并且渐渐地简直一声不响了。因为烧香拜佛的人都回家去吃着晚饭。

大雄宝殿里,也同样哑默默地,每个塑像都站在自己的地盘上忧郁起来,因为黑暗开始挂在他们的脸上。长眉大仙,伏虎大仙,赤脚大仙,达摩,他们分不出哪个是牵着虎的,哪个是赤着脚的。他们通通安安静静地同叫着别的名字的许多塑像分站在大雄宝殿的两壁。

只有大肚弥勒佛还在笑眯眯的看着打扫殿堂的人,因为打扫殿堂的人把小灯放在弥勒佛脚前的缘故。

厚沉沉的圆圆的蒲团,被打扫殿堂的人一个一个地拾起来,高高地把它们靠着墙堆了起来。香火着在释迦摩尼的脚前,就要熄灭的样子,昏昏暗暗地,若下去寻找,简直看不见了似的,只不过香火的气息缭绕在灰暗的微光里。

接引殿前,石桥下边池里的小龟,不再象日里那样把头探在水面上。用胡芝麻磨着香油的小石磨也停止了转动。磨香油的人也在收拾着家具。庙前喝茶的都戴起了帽子,打算回家去。冲茶的红脸的那个老头,在小桌上自己吃着一碗素面,大概那就是他的晚餐了。

过年的时候,这庙就更温暖而热气腾腾的了,烧香拜佛的人东看看,西望望。用着他们特有的幽闲,摸一摸石桥的栏杆的花纹,而后研究着想多发现几个桥下的乌龟。有一个老太婆背着一个黄口袋,在右边的跨骨上,那口袋上写着“进香”两个黑字,她已经跨出了当门的殿堂的后门,她又急急忙忙地从那后门转回去。我很奇怪地看着她,以为她掉了东西。大家想想看吧!她一翻身就跪下,迎着殿堂的后门向前磕了一个头。看她的年岁,有六十多岁,但那磕头的动作,来得非常灵活,我看她走在石桥上也照样的精神而庄严。为着过年才做起来的新缎子帽,闪亮的向着接引殿去朝拜了。佛前钟在一个老和尚手里拿着的钟锤下当当地响了三声,那老太婆就跪在蒲团上安详地磕了三个头。这次磕头却并不象方才在前面殿堂的后门磕得那样热情而慌张。我想了半天才明白,方才,就是前一刻,一定是她觉得自己太疏忽了,怕是那尊面向着后门口的佛见她怪,而急急忙忙地请他恕罪的意思。

卖花生糖的肩上挂着一个小箱子,里边装了三四样糖,花生糖,炒米糖,还有胡桃糖。卖瓜子的提着一个长条的小竹篮,篮子的一头是白瓜籽,一头是盐花生。而这里不大流行难民卖的一包一包的“瓜籽大王”。青茶,素面,不加装饰的,一个铜板随手抓过一撮来就放在嘴上磕的白瓜籽,就已经十足了。所以这庙里吃茶的人,都觉得别有风味。

耳朵听的是梵钟和诵经的声音;眼睛看的是些悠闲而且自得的游庙或烧香的人;鼻子所闻到的,不用说是檀香和别的香料的气息。所以这种吃茶的地方确实使人喜欢,又可以吃茶,又可以观风景看游人。比起重庆的所有的吃茶店来都好。尤其是那冲茶的红脸的老头,他总是高高兴兴的,走路时喜欢把身子向两边摆着,好象他故意把重心一会放在左腿上,一会放在右腿上。每当他掀起茶盅的盖子时,他的话就来了,一串一串的,他说:我们这四川没有啥好的,若不是打日本,先生们请也请不到这地方。他再说下去,就不懂了,他谈的和诗句一样。这时候他要冲在茶盅开水从壶嘴如同一条水落进茶盅来。他拿起盖子来把茶盅扣住了,那里边上下游着的小鱼似的茶叶也被盖子扣住了,反正这地方是安静得可喜的,一切都是太平无事。

××坊的水龙就在石桥的旁边和佛堂斜对着面。里边放置着什么,我没有机会去看,但有一次重庆的防空演习我是看过的,用人推着哇哇的山响的水龙,一个水龙大概可装两桶水的样子,可是非常沉重,四五个人连推带挽。若着起火来,我看那水龙到不了火已经落了。那仿佛就写着什么××坊一类的字样。惟有这些东西,在庙里算是一个不调和的设备,而且也破坏了安静和统一。庙的墙壁上,不是大大的写着“观世音菩萨”吗?庄严静妙,这是一块没有受到外面侵扰的重庆的唯一的地方。他说,一花一世界,这是一个小世界,应作如是观。

但我突然神经过敏起来——可能有一天这上面会落下了敌人的一颗炸弹。而可能的那两条水龙也救不了这场大火。那时,那些喝茶的将没有着落了,假如他们不愿意茶摊埋在瓦砾场上。

我顿然地感到悲哀。

我看边城


我看边城

读书人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故事竟是这样一个结局,读起来不禁扼腕叹息。也未曾料到,这边是结局。

在那样一个月色如墨的夜晚,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倒映着四周吊脚楼歪斜的影子,在夜晚中回荡着黄狗的叫声,翠翠和二老便从这里开始了他们一生的劫难。天保,他的哥哥,和他同时爱上了翠翠。在那个淳朴的地方,亲情终究是胜过爱情,天保成全了翠翠独自外出经商,意外发生的那一刻,天保也许是平静的,却不想他的死成了傩送和翠翠一生的伤疤。

傩送走了,祖父老了,她也没有什么好盼的了,唯一一个火苗在她的心中燃烧着,那就是她坚信傩送会回来,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渡口等着他。

时光斑驳了容颜,却换不回昔日那逝去的青春。翠翠就这样等着他,我想她可能会一直这样等下去,直到地老,直到天荒。只是因为她爱他,直到眼角出现皱纹,青丝变成白发,她也许等不到了,但也许下一秒他就回来了。

《边城》之悲不在于天保死了,傩送走了,而是那份对爱情绝望的悲哀,在一片苍茫虚无中守着那一点星火,职位心目中的他回头转身,和她一起重新来过。在爱情中没有谁对谁错,《边城》的悲剧的发生只是因为他们都放不下,执念太深。但一说到爱,又有谁能真正放下?天保爱翠翠但却将他让给了弟弟,自己离开。我认为书中最好的归宿应是天保,他无憾死去了,不似活在世间的翠翠和傩送,爱而不得,所以要逃。一个痴心相守数十载,一个羞愧内疚不转身。

爱情中,最难过的不是失恋,而是永远不能在一起;《边城》中,最难过的不是死亡与分离,而是守望着自己爱的人而不得;悲剧中,最难过的不是男女主角不能在一起,而是明知无法在一起却仍要偏执守候。

爱,古往今来纠缠多少人。无论是《诗经》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是陆游与他的表妹: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李叔同的日籍夫人声声哀泣: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在我们心中,总有那么一个脸在你梦中笑靥如花,总有那么一双手的温度让你牵挂,总有那么一句话让你永生难忘。爱离别,求不得,这就是为爱而伤的原因。

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而不去尝试。《诗经》中总有那么两句话让多少人为爱奋不顾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为了那么一点星火,不惜放弃一切,犹如飞蛾扑火般决绝,固执,义无反顾。就算不能陪你终老,也请允许我为你白头。

我打开那一扇虚掩着的窗,看着那烂漫的花纷纷而下,凝神注视着你在的远方,心中想的是你呢哝的情话,心中已遍地开花。

萧红和她的《小城三月》


2012年,汉语言文学论文写作的时候,我选择了研究鲁迅精神。初步没有通过,南师大的导师说:南师大学者教授多的是,随便找出一个研究鲁迅的都是研究鲁迅几十年的人,题目做得太大了。读了一个冬天鲁迅的作品,白读了。然而又没有完全白读。在鲁迅的作品中,引起我注意的一个人物是萧红。民国那么多的才女,为什么仅仅萧红最受鲁迅的推崇和关爱?而在民国女作家中,她是较受冷落的的一位。不像张爱玲、林徽因等女子倍受后人的关注。

读了萧红的大部分作品,有一阵子我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她的凄惨身世,她的天才作品,深深吸引着我,不住地去关注她,研读她。

论文写作的时候我选择了她的一篇我以为是她最美的最有故事性也最完整最能体现她写作才华的一个短篇小说《小城三月》。

因为论文的写作,这个故事我读了十几遍,录音听了四五遍。记得那阵子,我一骑车行走在路上时,头脑里就冒出《小城三月》里的那些情节和优美的语句。那是一种多么自由、多么舒畅、多么奔驰、多么叫我喜欢的文体:

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像地衣那样绿,透出在这里,那里。郊原上的草,是必须转折好几个弯儿才能钻出地面的,草儿头上还顶着那破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幸地钻出了土皮五天不出屋,树发芽了,再过五天不看树,树长叶了,再过五天,这树就像绿得使人不认识它了。使人想,这棵树,就是前天的那棵树吗?自己回答自己,当然是的。春天就像跑的那么快。好像人能够看见似的。而故事中那个女子,那个催命的让人潸然泪下的悲情女子翠姨时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翠姨生得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她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的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这是翠姨首次出场萧红对于她外貌精致、细腻地描摹,一下子就抓住我的眼球和感情。

连梦中我都在研究萧红及翠姨,有人说翠姨身上有萧红的影子,《小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作品写完不到半年时间她在香港病逝。翠姨个性复杂、隐忍、时尚又卑微、似有反抗但最终又心甘情愿凄惨死去。多么像萧红的命运。萧红死前,对于遥远的家乡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定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和怀念。《小城三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萧红美丽才情的写作生涯刚刚开始,三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是一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然而,美丽的翠姨,只给世人一个华丽的转身就命归黄泉,萧红只给后人留下无限的惊奇感叹和自己的身先死,不甘不甘由后人做出无数种解读和猜测。

可惜一个多情而美丽韵致的女子,可惜一个天才命短的作家。

翠姨是出了嫁寡妇的女儿,她一天不知道把这背了多少遍。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毒害了翠姨,她想到反抗,可是她的反抗那么无声,想要买当时流行的绳结鞋,她不说,直等到所有的人都买来了她才一定要冒着漫天大雪一家一家店铺去看去选;青年学子们热闹的都在打羽毛球的时候,她只是呆呆地站在白线上,做一个旁观者,痴望远方的市影;爱上了一个有权势人家的公子,她不说,但她为了他宁死不嫁。她身上洋溢着一股激荡人心之美,有着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依我看翠姨还没有她从前漂亮呢,不过她们都说翠姨漂亮得像棵新开的腊梅。翠姨从来不擦胭脂的,而那天又穿了一件为着将来作新娘而准备的蓝色缎子满是金华的夹袍。翠姨让她们围起来看着,难为情了起来,站起来想要逃掉似的,迈着勇敢的步子,茫然地往里边的房间闪开了。

小说中所塑造的翠姨形象生动逼真,如在眼前。她美丽,她寂寞,她沉静,她有思想,她勇敢,虽是小家碧玉却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可她生不逢时,软弱,无助,迷茫,失落,困惑,想要走出一条新路,然而在那一片沼泽里想要踏出一条崭新的路谈何容易?最终弱小柔美又坚强的女性还是被无情的封建迷信、宗族门第观念所蹂躏,所抛弃,所屠杀。

翠姨是一道光,温暖了异乡游子思乡的梦境。那个东北的家,正月十五放花灯,有着民主意识的父亲,充满着琴声和歌声的家庭晚会,她是永远永远回不去了,她怎么可以回得去呢?所以萧红创作了《小城三月》,在作品里对曾经熟悉的故乡进行回望,家乡漫天飘飞着雪花、提着筐子卖蒲公英、小根蒜的大街小巷,家乡柳花飞起来,榆钱飘满一地的季节,家乡冰块顶着冰块、有石子打船传来空空大响的呼兰河,这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它们成为美丽翠姨诞生的背景图。谁不说俺家乡好,谁不说故事里的翠姨美,然而萧红是深谙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一概念的。

可惜鲁迅没有机会读到萧红的这部作品。祥林嫂,翠姨同样是深受封建礼教毒死的女性,一个是佣人,有过自己美丽的憧憬,另一个是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林黛玉,虽然没有读过书,却有着胜过千万读书人的细腻和沉静的品质。师徒两人在中国文学长廊里塑造的人物形象尽管命运相似,却遭遇各异。倘若九泉之下有知,鲁迅要给萧红的《小城三月》再做引荐和点评。让翠姨和祥林嫂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人物。

对萧红《小城三月》的深情迷恋,除了女作家所塑造的独特悲情优美的翠姨形象震撼我心,还因为作品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栩栩如生,酣畅淋漓,极具原生态,还因为故事的曲折委婉,含蓄美好,文字再现了民国女子们的衣食住行,尤其是衣着打扮所透露出当时的风俗人情及流行元素以及天才女作家所拥有的阔大的悲天悯人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萧红体的语言技巧、不可复制的艺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