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没有过不去的坎

没有过不去的坎

发表时间:2020-06-10

【www.qg13.com - 从未有过的爱情感觉说说】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没有过不去的坎,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朋友离婚了。消息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当时我很吃惊,心里咯噔一下。朋友夫妻感情给我的印象是和睦的,怎么好好的说离婚就离婚了?在大家还没有孩子的时候,我们几户人家总是常来常往。到了周末,非得聚上一聚,不是上小饭馆就是在家里,有说有笑,开心得很。朋友的妻子很文静,话不多,小鸟依人般总是粘在他身旁。

本想打个电话给朋友,问一下实情。但又一想,这种事在电话里问不清。于是,我趁着快到吃午饭的时候去了朋友单位,装作没事似的找他闲扯。朋友气色不怎么好,说话还是以前的那种嘻嘻哈哈的口气,没话找话胡侃了一通,他就是不谈离婚的事。

我和他到了以前常去的那家小饭馆,几瓶啤酒下肚后,朋友很严肃地向我宣布他在上个月领到了一本绿色离婚证。我问是什么缘故搞成这样的。朋友说是他妻子对不住他,之后就不再说啥,连声叹气,大口大口地喝酒。我不知道说什么好。虽说是朋友,可遇到了这种倒霉事,还是要给朋友留些面子的。

有什么呀,天下何处无芳草。吃一堑长一智。我又是快乐的单身汉了,有机会的话给我介绍一个,人要本分点的。朋友在一杯酒一干而尽之后,说道。

他还要叫酒,被我阻止了。我知道他酒量有限。他看着我,两眼通红。他忽然用双手掩住脸,哭了起来。我还没看到过一个大男人哭,而且是平日里给人感觉很乐观的一个人。他不停地啜泣,擦眼泪,我真有些手足无措了。他哽咽着说:离婚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是觉得我女儿太可怜了。我说了几句不涌不痒的安慰话,为他倒满最后一杯酒,等朋友冷静了下来,和他碰杯。朋友说:哭过就好,我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

事情过去两个月了。有一天,我去超市,远远地看到了我这个朋友,朋友身边多了一个陌生的女子,很漂亮。他们有说有笑地在选物品。我走过去打招呼,朋友见到我很开心,主动把他身旁的女子介绍给我认识,并自豪地说:这是我女朋友。他女朋友朝我点点头,送给我一个礼貌的微笑。寒暄了几句后,我朋友凑到我耳边小声说:同事给介绍的,是个不错的人,对我和女儿都很好。我现在觉得特别幸福。朋友一脸的灿烂。

回家的路上,我忽然想起朋友曾经跟我说的那句话:没有过不去的坎。是自信点亮了他的生活,是自信使他从破碎的婚姻中走了出来,迈向新生活。我为我的朋友高兴。

相关推荐

谁的青春没有过冲动


秋凌今年高中毕业,出于对社会的好奇,她自信的对父母说,我不念书了,我要出去挣钱。也不管父母的惊愕,起身就去了人才市场,在这个不大的市场里,秋凌并未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沮丧的回到家,看着父母心疼的眼神,再想想自己信心满满的走出家门的神态,她后悔不已。

几经辗转,终于在一家手机店落了脚。做销售,秋凌笑了,这正是自己喜欢的职业。

她兴致勃勃的穿起工作服,早早的来到店面,看着老员工熟练的做着开市前的准备工作,她开始幻想自己熟悉之后认真摆放机器的样子。

发什么愣啊?赶紧过来学习。不友好的声音冲击着秋凌的耳膜,把她从幻想中惊醒,她看了看吼她的人,厌恶感油然而生,但自己毕竟是新人,她忍了。开始学习一些常规的东西。

秋凌也是个聪明的丫头,很快就学会了,步入正轨的她开始销售手机了。

可是她发现自己接待的顾客经常被别人抢走。终于秋凌忍不住了,她找到了店长,把自己的遭遇和店长说了,店长的答复让秋凌很震惊。店长认为这是种竞争,销售本来就需要竞争,这样才能产生营业额。

秋凌记住了店长的答复,开始认真的销售,但还是经不住别人抢的,终于,她辞职了。

秋凌哭着和父母说着自己工作中的遭遇,父母告诉她,这就是社会,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不!秋凌凄厉的吼着,社会不是这样的,人心都是肉长的,她们还比我大,为什么就不能帮助一下我这个新员工,为什么就是一味的欺负我?

那她们教你常规工作,你怎么没说她们欺负你?步入社会你以为谁都会像你爹妈一样把你当宝捧着吗?什么事不需要自己做?什么事不要自己闯?凭什么要别人帮助你?离开了别人的帮助你就不会成长吗?父母看着秋凌反问道。

秋凌怔住了,泪汪汪的看着父母鬓角的白发,低下了头。

青春年少的时光,谁都会一时冲动做出决定。这个决定往往都会让自己受伤,而这个伤疤会永远的提醒你:你也年轻过,也冲动过。

别跟自己过不去


有研究指出,人每天都会花时间去反省自己在一天里面所做错的事情。这种反省的作用能够令人不再做对别人有害的事或者令人失望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曾经对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引咎自责,那就是毫无道理的,这就别跟自己过不去了。
如果你对自己的愧疚无法清除的话,那就需要想一些办法令自己减轻愧疚,不然愧疚的帽子会令你窒息。
你可以通过设法去做补偿来达到减轻愧疚的作用,就好像你有两个重要的约会,但是你却只能选择去一个约会,那么你就可以在日后用另一个名堂来约朋友,来补偿这次的失约,也可以让朋友知道你对他的重视。
如果因为是能力有限而导致失败和愧疚,那么你就需要消除心障了。人无完人,谁都不能完美掌控,对于做不到的事情只能懊悔,然后化成动力,下一次不留遗憾。

别总是和潜意识过不去


痛苦只是心理问题的信号,直面问题才能减少痛苦

首先,我想强调一点:永远不要以为你的问题独一无二,永远不要以为你是最不幸的。实际上,我深谈过的几乎每个人,包括我身边的亲人朋友,都或多或少地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我们都是带着心理问题在生活。不同的是,有些人陷在心理问题之中日益消沉,而有些人却能做到带着心理问题去积极生活。

譬如数学家纳斯(电影《美丽心灵》中的男主人公原型),他在年轻时患了精神分裂症,从未彻底治愈,幻觉和妄想一直在纠缠着他,但他带着症状去生活,去思考,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要分清痛苦与问题,可以想办法减轻痛苦,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问题。

太痛苦常常是因为不了解为什么痛苦,而太痛苦又直接导致我们逃避痛苦,恐惧痛苦……最后,我们忽略问题自身,迫切地想消除痛苦,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要带着心理问题去生活,我们必须先改变一些习惯性的错误认识,明白痛苦与问题的关系。

错误认识之一:“我是天底下最不幸的”

“一和异性说话我就会脸红。每次面对异性都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只好落荒而逃。我看别人都是那么镇定,为什么唯独我这个样子?”

“口吃让我痛不欲生。为了治口吃,我什么方法都尝试过了,还是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口吃,我屡屡丢人现眼,每次都有想死的心。看见别人流利地说话,我又羡慕又嫉妒,为什么他们那么自如,而我就这么不幸?”

“我是一名大学生,小时候因为一次意外断了一节小手指,从此以后特别自卑,觉得自己是一名残疾人。在大学里,我非常担心别人会看到我的残疾,总是把手插在口袋里。每次不得不把手抽出来时,我心里都会咚咚地跳个不停……自己的一生就毁在这一节小手指上了。”

“我失恋了,看着别人成双成对地走在一起,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

……

每个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并且每个人的心理问题都有大量的“同道”。但人们经常看不到这一点,以为自己的痛苦独一无二,总是感叹“为什么不幸的偏偏是我”,将自己的问题无限扩大化,并将它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用一切资源去纠正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心理问题的人以为自己的问题是洪水猛兽,不敢将它暴露出来,但在封锁自己问题的同时也封闭了自己。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最不幸的人了。

口吃者如此。很多口吃者一开始将自己视为最不幸的人,但一旦接触到口吃团体,发现居然有这么多人和自己一样不幸,他的痛苦就减少了一半。

各种社交恐怖症患者也如此。脸红恐怖症者以为天底下就自己一个人一见人就脸红;对视恐怖症患者以为天下就自己一个人“眼神下流”而不敢和人对视……但实际上,患有他们这些问题的大有人在。心理治疗师在治疗社交恐怖症患者时,第一步常常是给他们看其他人的案例,等他们发现有这么多人和他有同样问题时,痛苦就减少了大半。

无论多么古怪的心理问题,基本都可以找到大量的同类,没有谁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总有别人和你一样不幸甚至更不幸。

“我们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句话从这个角度上讲是有道理的。再不幸的人,发现同样不幸的人,总会觉得像找到亲人一样。

错误认识之二:“痛苦都是因为现在”

产生了惧怕、恐慌、愤怒、焦虑、忧愁等负性情绪,我们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个时候,无妨思考一下“为什么”。

一个27岁的女孩写信说,她只谈过一次恋爱,分手后再也不敢谈恋爱了,因为“我很怕失去,很怕那种如坐云端却顿时坠入谷底的感觉,很害怕。”

无数人在恋爱中分手,但多数人后来又开始了新的恋爱,为什么这个女孩“很害怕”而不敢再谈恋爱呢?

一般说来,这可以回溯到童年。这种不敢再谈恋爱的女孩多在童年遭受过严重的分离焦虑的伤害。譬如,父母在自己很小的时候离开她很长时间。甚至,父母一方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这种严重的分离焦虑最后化为一种无意识,深埋在她心底,分手重新唤起了她的无意识,又一次诱发了她严重的分离焦虑。于是,她宁愿麻木,也不想再有亲密关系。

恋爱中死去活来的痛苦大多与童年分离焦虑有关。当痛苦时,不要只沉浸在痛苦中,或者以寻找刺激的方式来降低或麻木自己的痛苦,而要思考一下“我为什么这么痛苦,我重复了童年的什么体验?”

一对姐妹,在同一所大学读书。妹妹失恋后割腕自杀,姐姐从此发誓再也不谈恋爱。她果真坚持了下来,40多岁了仍然单身。

从表面上分析,姐姐可能是因为太内疚,同时又认同了妹妹,以妹妹的身份恨那个男人,也恨所有男人。但是,如果追溯到童年,就可以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她们的爸爸辜负了妈妈,有了第三者后和妈妈离婚,也离开了她们。当时,她们一个4岁,一个2岁,正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爸爸的离开给她们造成了严重的分离焦虑,她们一早就埋下了对男性的怀疑和愤怒。妹妹年纪小,更主要产生的是自卑,姐姐大两岁,更主要产生的是恨。

很多人谈恋爱会分手,但妹妹之所以割腕自杀,是因为分手唤起了她2岁时爸爸离开导致的绝望感。而姐姐之所以恨所有男人,并不仅仅是因为妹妹的遭遇,更是因为她心中早就埋下了对男人的恨,妹妹的事情只不过再一次证实了这种恨是“合理的”。

这个27岁的女孩,和这对姐妹,对她们来讲,她们的逻辑看似是合理的,因为成年的体验重复了童年的灾难。

但是,如果她们能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惧怕和愤怒究竟从何而来,她们就会明白,自己的惧怕与愤怒是建立在有限的人生体验上,是不合理的。

错误认识之三:“用一切办法减少痛苦”

孔子说,人的认识能力分四个层次,“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以前,我觉得他的话说得非常漂亮,非常有道理,但在我有限的31年人生中,迄今尚未遇到真正的“生而知之者”,我所知道的心理学大师,都是“困而学之者”。

譬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因为提出了患者中心疗法、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概念,被心理治疗界认为是最有贡献的心理治疗家,他对医患关系的论述更是精彩绝伦,关系也成了他的治疗理论的精髓。但是,罗杰斯在成为心理学家之前,一直是非常自闭的,他的妻子是他第一个真正的朋友。他为之痛苦,认真思考人际关系,并最终找到了爱的真谛“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从此,他比绝大多数人更懂得理解,更能接受任何人。

再如,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他提出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森田疗法成为治疗强迫症、社交恐怖症等心理疾病的一个非常流行非常有效的疗法,而他自己在读大学时正是一名严重的神经症患者。

再如,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他提出的恋母情结、童年创伤和无意识等成为理解人性的钥匙,而他自己恰恰是一个有严重的恋母情结的孩子。

再如,国内著名口吃矫正专家平易,他自己以前就是一名严重的口吃者。他是在进行自我治疗的时候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不断地颠覆我对孔子四分法的迷信。现在,我更坚信美国心理学家派克的表述“逃避问题及其内在情感痛苦的倾向是所有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我们想逃避痛苦,但痛苦背后的问题恰恰是我们的一部分,须臾不可分离,根本逃避不了。所谓的逃避,只不过是运用种种自欺的方式扭曲了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从而减少我们的痛苦。我们以为看不到它们了,但其实它们还是我们甩不掉的尾巴。

而那些直面自己的痛苦及痛苦背后的问题的人,每一次痛苦就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陈祉妍博士说,痛苦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契机。痛苦告诉我们,“你应该改变了”,而那些勇敢地直面痛苦的人,也最容易抓住这个契机让自己的人性产生成长。

要记住,简单地逃避痛苦,必然会陷入自我欺骗。直面问题自身,会将你带向成长之路。

错误认识之四:“我能控制自己的一切”

我们经常以为,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一切,这种错误认识是强迫症、社交恐怖症和口吃等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位男青年来信写道:

“我是一名出来社会就业已经六年的普通人,但是,我却一直希望我能有不平凡的作为!虽然现在处境也还过得去,但是,我想要更多!对自己也有一定的了解。总结走过的这几年,我意识到自己在个性方面还不成熟!

主要的问题是,我很多时候都不能集中意志思考自己要思考的问题,往往会在思考的时候走神,这样一来,我的效率就很低,想向你请教一下:怎样才能集中意志思考问题?”

一位年轻妈妈写信说:

“我很爱我的孩子,但我有一次居然产生了想掐死他的念头。天哪,我怎么能这么想,我一定是疯了。于是,我拼命压制这个念头,但它现在出来得越来越频繁。我现在都不敢抱孩子了,生怕我控制不住自己。”

这位男青年和这位妈妈的问题有些类似,他们都以为自己能控制自己的一切。男青年偶尔走神,他就认为会严重影响自己的追求。年轻妈妈认为爱孩子就绝对不能产生“想掐死孩子”的念头。

他们都是有了绝对化的想法。人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是没有认识到,我们顶多只能控制自己的意识,但意识只是心理能量的冰山一角,而大量的潜意识压在心底,是我们不能直接控制的。它们会时不时地浮出水面,这一点是必然的。我们不想它们出现,这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要求罢了。

潜意识的特点是,如果我们越想控制它,就越控制不了,它的活动会越频繁。譬如,那位年轻妈妈拼命想压下掐死孩子的无意识念头,这种念头就会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一个人的潜力无限,但一个人的意识能直接控制的范围却很有限。我们要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要总是和潜意识过不去,不必为了走神、坏念头等偶尔出现的问题较真。否则,它们就会成为真正的问题。

错误认识之五:“没有它我就一切OK”

很多时候,当我们把一切焦点放到问题上,这个问题就会成为我们拒绝成长的一个替罪羊。

譬如,前面提到的断了一截小手指的大学生,他最后的断言是“自己的一生就毁在这一节小手指上了”。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可以做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如果他有这一截小手指,那么他的人生就会一切OK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一个大学生,高考前一只耳朵失去了听力,这没有妨碍他考上名牌大学。但进入大学后,他发现因为听力的缺陷,他在公共场合不能自如地与人交往。于是,他开始把自己自闭起来。不久,他爱上了一个女孩,女孩对他也不错,但他认为耳朵的缺陷令他配不上她,于是他一次次地在感情中逃避。

因为不断重复感情的创伤,他最终患了重度的抑郁症,逃避到网络世界里,整日打电子游戏。

那时,他以为,如果没有这只耳朵的问题,他的世界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但是,他的耳朵后来治好了,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他仍然抑郁,他仍然自闭……最后,他明白耳朵问题不过是一只“替罪羊”,成长是需要勇气的,但他缺乏成长的勇气。于是,耳朵成了他给自己找的一个偷懒的天然理由。等耳朵好了,他只不过少了一个生理缺陷,但其他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有些男孩会把个子矮当作替罪羊,于是拒绝成长;有些女孩会把相貌丑当作替罪羊,于是拒绝成长。他们把一切问题都归罪到自己的某个缺陷上去,经常会幻想“如果……一切OK”。

但是,一些个子同样矮的男孩、相貌同样丑的女孩非常有勇气地去生活,并活得非常成功。一些高大帅气的男孩和一些美貌的女孩却同样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替罪羊而拒绝成长。

你最在乎自己什么缺陷?好好思考一下,它有没有成为你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