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恋爱技巧 > 导航 > 范冰冰 李晨煲鸡汤,做个恰到好处的女子更幸福

范冰冰 李晨煲鸡汤,做个恰到好处的女子更幸福

发表时间:2020-08-06

【www.qg13.com - 恰到好处的情感说说】

恋爱的技巧有很多,这样两个人才能更好的维护这段感情,那么到底有哪些技巧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冰冰 李晨煲鸡汤,做个恰到好处的女子更幸福,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空天猎新片上映,女一号兼电影导演女友范爷 此前接纳采访大秀恩爱,她直言不讳拍攝时迁就李晨艰辛;自身尽管吃完许多苦,却害怕对李晨撒娇,还笑称“这一状况下撒娇得话,将会一巴掌回来了”;李晨拍攝时十分艰辛 拼命,因此有范爷为他煲鸡汤。怎么谈恋爱?恋爱交友要注意什么?

在爱情中,尽管说撒娇女孩最好是命,可是撒娇也需看场所,不适当的撒娇反倒会造成男人的抵触。做为女人,要想爱情更幸福快乐,在交往全过程中应留意哪些?

适度的撒娇,让男人更宠溺你。

怎么谈恋爱?恋爱交友要注意什么?范爷早已是一位很知名的大牌明星,也是在演艺圈中有一定知名度,有“范冰冰”的头衔,可是在老公李晨眼前,就是说一个天确实小姑娘,秀外慧中的女友。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女人在工作上获得一定贡献,就会苛刻爱人的缺陷,乃至常常斥责另一方,那样通常会让另一方感觉你也是强悍的,进而感觉你可以一个人解决好全部事儿,降低对你的宠溺。

男人必须被重视、被必须和被认同,即使你的地位有多高,在两个人交往中还要了解自己的人物角色,适度地忍让,让男人感觉在你眼前很有情面,你也是一个明白重视他,必须他的女人,那样会正确引导他去宠溺着你。可是撒娇要适度,就如另一方工作中正忙,在交际的那时候就终止你的撒娇了,是不看场合地撒娇非常容易会造成另一方的厌倦。

不断提升自身,彼此勤奋让爱情愈来愈幸福。

当李晨正为影片繁忙工作中的那时候,范爷尽管也是很艰辛,可是她却沒有不在适当的那时候撒娇,也是和老公李晨共同奋斗,尽管她早已充足出色,却沒有终止前行的脚步。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女人恋情以后会持续规定另一方认真工作,变成高使用价值的男人,怎么谈恋爱?恋爱交友要注意什么?可是爱情是必须两个人努力的,当另一方不断进步的那时候,你却原地跑步,那样通常是你一直在拖慢另一方的步伐。

当另一方变成了最该你信赖终生的男人那时候,你却還是原先的模样,那样反倒你能变成另一方的承担,另一方的眼界所见所闻愈来愈丰富多彩,看到愈来愈多出色的女人,就非常容易被别的女人吸引住。做为女人,不必只墨守陈规,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使用价值,彼此共同奋斗,那样大家的爱情才会愈来愈幸福。

做为女人,要想幸福快乐的爱情,还要明白做个恰如其分的女人,掌握好撒娇的分寸感,适度向另一方撒娇,考虑男人的本质要求,另外不断提升自身的使用价值,那样大家的爱情才会愈来愈长期。

延伸阅读

女人如何恰到好处的“放电”


合适而又恰当的放电,在某种时间段或大环境中,是必要的,也是争取幸福的前提必要手段,也能因此而向自己梦想的幸福迈出难得的第一步。

宝典:女人如何恰到好处的放电

从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幼齿小嫩芽,到四、五十岁的成男熟透果,无不知道放电这两个随着时代发展紧随而来的另词。古代的嫣然一笑百媚生与千金买笑这样的典故,完全被这两个字取而代之了,这两个字几乎是囊括了男女示爱或是勾引以及字非意近的近亲都给包含在内了。不能不说是今人的进步和高效率的节省。

过去,我们都知道,当女人对某个男人有好感或心生羡意的时候,往往会用含蓄且难让对方明白其意的方式去表达。而这样的表达对于男人来说是若有若无的表叙,也是难以界定的,往往都是流于他意而难结秦晋之好。

这是由于过去社会大环境所决定的,而今天的女人早已经不再需要矜持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矜持都完全不需要了,为了爱,为了幸福,自己掌握火候,一旦发现能够或者是可能可以托付终生的人选,完全可以忘记或是抛去矜持而大胆出击,电力十足的放电,大有不把对方一电击倒并纳于怀而后快的决心。

合适而又恰当的放电,在某种时间段或大环境中,是必要的,也是争取幸福的前提必要手段,也能因此而向自己梦想的幸福迈出难得的第一步。尽管,因为电力不足、电力过足或是时间不对,场合不恰当而造成可能的不成功,可必定是努力了,努力了,就不会后悔,人生就少了点遗憾。

那么,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段放电才是恰当而又容易成功的呢?

一般而言,公共场合不适合女人放电,容易造成电压不足,从而分散了本是十足的电力,并容易造成想电之人莫名其妙,无意之人一击既倒。

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男人可能不敢去接电,只能是让这电散于无形中,从而浪费了女人电压十足的放电,甚至可能误会这个女人是不是在找业务或有某种另类企图流于风骚而被男人看不起。反而歪解了女人大胆追求幸福的原意。

当然,如果是聪明的女人,她就知道在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找出一万个合理的理由去接触这个男人。问时间、问路、甚至是以认错人等等等等,都可成为接触的合理借口,从而给对方留下不大不小的印象,为以后的接触埋下伏笔。

当然,女人因为年龄段的不同所释放电力的强弱是绝对不同的。

十五岁左右的少女:

他们的思维中,已经初露谈爱思情的朦胧意念,但却没有经过社会这个大染缸的熏染,还没有基本的实战经验,接触到自己暗恋或者喜欢的人,也不敢去追求。

幸福,在这类少女的心中还是个未知数,仅仅是知道男女相恋是开心的或其他虚荣心能够满足。她不敢也不明白怎么去示爱,或者说是不知道怎么样去放电。一般的表现为:只要和自己暗恋的人独处的时候就无话可说,常常低着头,不知所措。

当然,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部分少女敢于向对方示爱,也就是写写情书寻找一切可以和对方接触的机会,这样也能够有成功的机会,但是不多。因为,她们的爱情或是情感定意还没有清晰的定意和线路框架,不能明确的界定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幸福,什么又是一般的喜欢。

二十至二十五的女人:

基本都走上了工作岗位,但还都生活在虚无缥缈的幻想之中。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恋爱经验甚至是性经验。对于爱情与幸福也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男人,什么样的男人能够给她爱情,什么样的男人能够给她幸福。

这样的女人思维基本清晰,攻击目标也比较明确,但也是功利最明显的时候,正是放电电能比较强的时候,一般的男人都能够在她的电力范围中被击的晕晕糊糊,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往往成功率也比较高。

但是,这个成功并非幸福相携白头的成功,因为,有了功利这个前提条件,往往就容易只能看到金钱的光环,而忽略了人品,没有人品作为前提,什么样的男人也不是好男人,既然不是好男人,当然就可能仅仅是贪图这个女人的美色和身体。所以,也就打了折扣,打了折扣的产品都有缺陷,更何况爱情呢。

三十左右的女人:

这个时候的女人,虽然还尚年轻,心态其实已经差不多老了,明白自己已经没有多少可以浪漫的资本了,不再需要务虚,而是要务实了,大都想找个实实在在的本份男人,和自己共同组织个温馨的小家。

她们的思路非常的清晰,目标也明确,如果不是在自己攻击范围内的男人,她是根本不去考虑的。当然,也有少数因浪漫而被男人糊弄住的女人,只能是少数,不是主流。

这类的女人,往往不再考虑男人的相貌、浪漫情趣了,而是首要考虑男人的人品与比较稳定的所谓事业,只要是相貌能够说的过去就OK了,必定,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不能天天生活在浪漫及幻想中。

这样的女人,通常被我们称之为现实的女人。因为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如果不现实,她们的年龄就不愿意再给她们过多的机会去选择了,她没有多少可以去选择、去浪漫的资本,就自然的考虑的现实了,这也是大环境造成的,不能怪女人怎么现实呀什么的。

而就是这类女人,她的电力是空前的十足,成熟的思想和玲珑凸显逼人的身体,女性魅力和睿智在自然不自然中暴露无疑。对于女人应有的放电功能能够掌握和发挥的淋漓尽致,完全知道对什么男人应该放多少W的电力,就能够轻松把这个男人击倒并俘虏在怀。

她不会在不恰当的时间或环境中任意放电,也不会不加选择的对与己不相协调的男人去放电电之。她能够清晰的定位自己的目标放电群体,从而缩小了选择的范围,以达到尽快击倒并俘虏自己的目标男人。

她能够清楚的明白放电与风骚的区别,知道放电与风骚怎么样去界定。能够把放电应用的恰倒好处而又不流于风骚,这样的女人又反过来也是中年男人的追逐目标,而这类女人的选夫群体恰恰又是定位在中年男人这个范围内,懂的欣赏女人的男人是女人喜欢的男人,反之,懂的欣赏男人的女人也恰恰是男人喜欢的。

爱我,就给我恰到好处的回应


爱我,就给我恰到好处的回应

写在前面:因为心理咨询和写作的职业缘故,我在外面吃饭或者走路时很喜欢观察他人,尤其喜欢观察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怎样互动的,亲子关系如何。前段时间,我先后观察了两组家庭,一个是妈妈和儿子,一个是妈妈和女儿,两组家庭亲子互动的差异很大,令我印象深刻,也带给我一些思考,于是,我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就是学习如何更好地去爱人,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更好地沟通,更好地爱人。

某一天中午,我在一家小吃店吃午饭,隔壁桌坐着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一个6、7岁的儿子。这对夫妻面对面坐着,儿子挨着母亲坐着。父母为自己点了面和饭,为儿子点了一碗小馄饨。男孩说他一会要去吃M记,父母同意了,妈妈对他说,等他吃了一碗小馄饨之后,就带他去吃麦当劳。在等待上餐的时间里,父母拿起各自的手机在玩,偶尔聊聊天。男孩坐在角落里东张西望,然后他忽然问父母:“牛肉什么品啊?”听了男孩的提问,我低头一看,发现每一张餐桌的右下角贴着一个小广告,上面写着四个大字——“牛肉御品”。男孩连续重复了三遍“牛肉什么品啊?”每一遍都是中等音量,隔壁桌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但是父母好像都没有听到似的,没有给他任何的回应。我当时觉察自己有一点想回应这个男孩的冲动,但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点多管闲事。于是,继续吃着自己的牛肉面。

他们的午餐上来了,男孩吃了1、2个小馄饨就不吃了。接着,他的妈妈拿起汤勺喂他吃,但他闭着嘴,不想吃,脑袋东摇西晃动的,以示拒绝。这时,妈妈忽然生气了,提高音量,大声呵斥:“你怎么回事啊?我对你这么好,你还想要怎样啊?!”爸爸沉默地看着孩子。其他食客同我一样,被这突如其来的呵斥声吓了一跳,纷纷望向他们,然后发现没啥事,继续低头吃饭。妈妈发了脾气之后,接着对孩子抱怨了几句,放下汤勺,转身自己吃饭,不理会孩子。过了一会,她又转向孩子,拿起勺子,舀起一个小馄饨,温和地对孩子说:“你要乖,听话,小馄饨很好吃的,不信,你问问爸爸。”她舀了一个馄饨给丈夫,丈夫配合着吃掉,并说了一句:“很好吃的。”“你先把小馄饨吃完,不然我们不带你去吃M记。”妈妈继续半哄半威胁地喂孩子吃饭。接着,男孩又勉强吃了几个小馄饨,两个大人也用餐完毕,他们离开了小店。

过了一周,我在一家商场的中式快餐店吃晚饭,坐在我对面的是一对母女,妈妈背着孩子的一个粉红色书包,女孩也是6、7岁的样子,她们两个人并排坐着,前面的小碗里盛放着几个菜,有粉蒸肉、刀豆土豆、红烧茄子、红烧鱼。女儿指着粉蒸肉问:“这是什么?”妈妈说:“粉蒸肉,我点的。你要不要吃?粉蒸肉很好吃的。”女儿显得有些犹豫不决,妈妈夹了一块粉蒸肉自己吃完,然后又夹起一块问女儿:“你要不要试试看?”女孩点点头,妈妈把一块肉放到女儿碗里,女儿开始吃,妈妈问:“味道还可以吧?”女儿低头吃着,发出“嗯”的一声。

她们继续享用着自己的饭菜,女孩吃着饭,含糊地说了一句话。妈妈没听清,发出了疑问:“嗯?”女儿又重复了一遍:“这里很小。”“是的,这家店很小。”妈妈回应道。看完孩子吃完了粉蒸肉,妈妈问:“这个粉蒸肉,你还要吃吗?”女儿摇了摇头,妈妈不再说让孩子吃肉的事,也没有替孩子再夹粉蒸肉。偶尔指着刀豆土豆对女儿说:“这是你的最爱,多吃点。”整个过程,都是这个女孩自己夹菜、吃饭,筷子上沾着饭粒去夹菜,或者偶尔没夹住菜,掉了一点在桌面上,她的妈妈都没有一句啰嗦。

父母与孩子吃饭这两个场景,大家看完我的描述,有什么感觉和想法?前者是不是给人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后者是不是给人一种温馨自然的感觉?我觉得那个男孩好可怜,为他感到难过。我在心里有一个判断:这个男孩长大以后得心理问题的概率会比这个女孩高很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两位母亲对孩子的回应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男孩来讲,他的妈妈要么不回应他,要么就是以一种情绪起伏很大,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可怕方式回应他;而对于女孩来讲,她的妈妈给她的回应是温和的,是恰到好处的,精准的,没有忽略和漠视,也没有紧盯和强加。

以前,我写作很投入,男朋友和我讲话时,我会忍不住敷衍他,无论他和我讲什么,我都用“哦”的方式回应,他多听了几个“哦”之后,会非常生气。后来,我就调整了方式,对他说:“我在写东西,给我五分钟,然后我再和你讲。”当然,我会尽力做到5分钟之后,从电脑前转身,与他对话。

我用“哦”的方式回应男朋友,他之所以会生气,是因为“哦”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回应,“哦”是一个非常冷冰冰的回应,相当于没有回应。

没有回应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我上寄宿中学时,给父母打电话,父母不在家,没接到我电话,如果我当时情绪状态不佳,父母的不接电话就会让我很受伤很生气。这种感受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比如有的人生病不舒服,给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打电话,如果对方没有接,他就会感觉很受伤很生气。

我们作为一个大人,不被回应况且如此难受,那作为一个小孩,不被回应的痛苦恐怕会要了他的命。

心理学上讲的爱不是很多人理解的那样我给你吃,给你穿,照顾好你一日三餐,让你不生病,能够健康的成长就是爱。单单这样的爱是不够的。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十分弱小,孤立无援,几乎完全依赖成人的照顾。通常婴儿的主要照看者是母亲。如果在这一时期母亲能够恰到好处地满足婴儿的需要,让孩子感觉慈爱温暖,觉得自己有所依赖,不必担心母亲会离开自己,失去照顾,他就会形成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说的“基本信任感”,会感觉有安全感。

那怎样叫“恰到好处地满足婴儿的需要”呢?我饿了,妈妈的乳房就过来喂我。我尿湿了,妈妈马上就给我换尿布。我一笑,妈妈也跟着我一起笑。我把小手伸向妈妈,去握她的手,妈妈也把她的手伸向我,来握我的手。在这个母婴共同体阶段(0-6个月),孩子的感觉是:我和妈妈是一体的,我和妈妈是一个人。妈妈是婴儿的镜子,孩子从妈妈的眼睛里看见自己的存在,孩子被真正看见了——妈妈看见他生理、情感上的需要并且及时满足他,并带着爱的响应。孩子与妈妈就有一种情感的链接和互动,一种关系呼应与映照。妈妈充满爱和关注地看着我,我就觉得我存在,并且我的存在是充满价值的,我是可爱的。这就是客体关系理论代表人物温尼科特所提的“足够好的母亲”(good-enoughmother)。

“足够好的母亲”提供一种成功的镜映,这个镜映为婴儿塑造了主观全能感和持续存在感。即妈妈给予孩子一种恰到好处的回应,这个回应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强大的,感到妈妈是喜欢他,愿意回应他,满足他的。但是如果这个妈妈没有回应婴儿,甚至要求这个孩子满足妈妈的需要,让孩子来适应她,迎合她,这个孩子开始会生气,最后就会变抑郁。

母婴关系中没有回应或者有许多回应不恰当的挫折是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我有一个来访者,她的母亲非常自恋,常常以自己为中心,唯我独尊,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小学时,她出门时跟妈妈说了快十遍:“如果你在家,不要锁门,这样我下课之后就可以回家了。”但是这个母亲完全不理会女儿的需要,紧闭房门,自己在家里做饭、吃饭、洗澡,无论女儿如何敲门,如何在门外呼喊、等待,她都没有听见,不回应,不开门。

女儿从小在母亲的不回应或者错误回应下艰难生活,长大后与人相处,总觉得他人对自己有恶意或有敌意,她的丈夫如果没有及时接到她的电话,她会非常愤怒和悲伤,然后控制不住地狂打电话,她还常常觉得孤独和抑郁。

在计算机技术中,有一个“心跳机制”,什么意思呢?在网络中存在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的两方,为了确保双方链接的有效性,就需要定时发送一个自定义的结构体(心跳包或心跳帧),让对方知道自己还活着。有心跳响应,说明我们是有效链接着的,没有心跳响应,链接一定出了问题,需要检测问题、解决问题。

同理,换到与人交往中,你发出一个信号是让对方知道你活着,如果对方给你回应,你知道对方也活着,而且还是和你在一起的,你的感觉会很安心。

如果一个孩子很小,他发出一个信号,结果没有他人的回应,他不仅会感到孤独,甚至会觉得自己不存在了。这个不存在的感觉是非常可怕的。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无回应之地就是绝境。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没有回应,就是黑暗;有回应,就有了光。”

不被回应时,人会感觉很孤独,甚至会感到绝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妻子感受到丈夫冷暴力时非常痛苦的心理原因。我了解到有的妻子主动提出离婚,正是因为丈夫长期不和自己沟通,习惯在家里制造冷暴力,实在忍无可忍之际,她提出了离婚。很多丈夫,这个时候还处在茫然不知所措中,觉得“日子过得不是挺好的嘛,你作什么作?”他并不理解妻子为什么要提离婚。

一个人找个伴侣过日子,并不是吃饱穿暖,衣食无忧就是好日子,而是有人与自己有“心跳反应”,所谓“琴瑟和谐,鸾凤和鸣”。

高质量的关系,就是彼此回应,彼此镜映的关系,我在你身上看见了我自己,你也在我身上看见了你自己,我们在一起,彼此陪伴,没有那么深的孤独。

做到恰到好处地回应别人,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说不难是因为如果你小的时候被人恰当地回应过,比如你的妈妈或者爸爸,他们能够准确而及时地回应你的需求,你自然就能够学会恰当地回应他人的需要,对他人有同理和理解之心。说难是因为如果你小时候缺乏被镜映的体验,真实的需要没有被满足,真实的自己没有被接纳,你会很匮乏,你可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如何给出恰到好处的回应。

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就是学习如何更好去爱人。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尝试着给他恰到好处的回应。如果你在人际关系中,无法给出恰到好处回应,或者总是给出错误的回应,先从好好认识自己开始,认识自己是改变自己的第一步。

恰到好处的一厢情


最恰到好处的一厢情愿

感情这件事,只有在两情相悦的时候才成立。

你心里有那样一个人吗?你默默关注着他,看着他拥有着他的世界。你没什么野心,从未想过要闯进他的生活,只想这样漫无目的地悄悄爱着。你一直以来给他的温柔,就是不去打扰。

我是在微博上注意到她的,她住在一个遥远的城市,与我相隔千山万水。她绝对不属于那种微博发烧友,有时十天半个月才发上一条,文字简短,像是些梦话般的自言自语,大多只在表达某一刻的情绪和感觉,没有逻辑可言,却能把人的心思牵走。她也很少给文字配图,即便发了也绝不是自拍,更不是食物,只是些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比如一个用得很凶的橡皮头,一组实木地板上的不规则纹路,或是一帧乍看之下像是纯黑图片的夜间九点的星空。

我总觉得她有心事,在我的“循循善诱”之下,她终于向我吐露心声。

她一直爱着一个比自己大八岁的同事。

她毫无节制地向我形容着那个人:卷发,右眼角有一颗小黑痣,戴方框眼镜,短而干净的络腮胡,高大,略壮,说话慢条斯理,嗓音浑厚,博识,待人温暖,很绅士,吸烟却从不饮酒,会弹吉他……我没打算制止她,想看她能用多少个词把那个人的形象堆砌出来,直到她自己觉得满意。

是的,她的每一句形容都短而冷静,却又显得那么恰到、足够,隐隐凝聚着一种内敛的热度。我知道,那是爱。

一起共事的时候,他就对她很好,经常在业务上对她进行指点,他的专业态度种博学令她着迷,她便将越来越多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

后来得知他是已婚,高考落榜时她也没那么失落过。她还后知后觉地发现,他好像对每一位同事都很照顾,这让她心里那点儿羸弱的幻想也全面倒伏。

她知道日子总得继续,心情也总得靠自己整理,便多次暗下决心要清剿对他的感觉,在单位面对他时也竭力克制自己的心思。那过程很苦,她称得上勇敢。

有一次大伙儿加班到很晚,有人提议出去买咖啡来喝,可所有人似乎都很忙,只有他和她刚刚得空,采购的重担就落在了他们肩上。

她本不想去的,想撒谎说自己还有工作,可还没来得及开口,同事们已经纷纷向她报出了想喝的咖啡种类,她只得赶紧拿笔记下来。

那夜的天气很好,繁星点点,晚风习习,轻吹的时候有点儿暧,急一些的时候又有点儿凉,让人觉得自己像被泡在了温度刚好的水里。

他在前面走,她慌里慌张地跟在后头。去饮品店要经过一个韵味复古的小巷,红砖砌墙,曲线蜿蜒,别有异国风情。许是灯光太美太好,看着他的背影,她突然有些恍惚。要不是恰巧有一只黑猫跑过,她没准儿会忍不住从后面抱住他……

那甜蜜的煎熬持续了八个月之久,他作为骨干被单位调去外地分站搞支援建设,可能是半年,也可能是一载,回来后铁定升职。他走的那天满屋子同事都送他到电梯口,她却躲在洗手间里偷偷掉眼泪,出来的时候他已不见踪影。同事问她跑哪儿去了,她借口说那个来了,很疼。

每次去饮水机接水时她都路过他的座位,看着那个收拾得干净整洁的桌面,她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没过多久她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为的只是摆脱关于他的回忆,却终究发现自己想得太乐观、太简单。

他们再见面是在一年多之后的老同事聚会上,回来后的他ti经升职为部门主管,她在新单位也做得不错,拿着更多一些的薪水。其间又有两个同事离开单位,可大家感情很好,无论还在不在一起共事,依旧热络如初。

只有她坐在他的斜对面,缄默得令人生疑。

她至今仍小心翼翼地喜欢着他,却从未向他表露半分心意。她说她不想把这种恬淡的心境打破。

之后,他们一直保持着毎年见一两次面的频率,见面的理由无外乎都是老同事聚会。她总是在他说话的时候一言不发,就像多年前听他讲起西方人语言习惯时那样,心里觉得无比安静,仿佛时间从未前行。

后来她也试着交往了一个男朋友,但心思始终难以放在对方身上,这让她懊悔,觉得对那男生不公,结束之后就一直单着,觉得这样倒可以爱得全心全意,不会牵累别人。

她还说,心里始终安稳地装着一个光亮的人,那样的感觉其实也挺好,习惯了也就没有那么苦,反而有种淡淡的甜。

这说法倒让我有些羡慕她。这可能是我听过的最美的一厢情愿。

感情这件事,只有在两情相悦的时候才成立。何况那个人已有稳定的婚姻。你瞧,她一直爱得很清醒,这份爱自尊且无害,从未抱有不该有的野心,从未勉强别人喜欢自己,甚至都没有说出口让彼此为难。

如果从不妄想得到那件美好的东西,整个世界都没理由把它从你心里夺走。没拥有的,往往才最为长久。

也不是非要握在手里才能叫做拥有,静静在旁看着也未必不是一种幸福。关键要看你心里怎样想。

写完这篇,我又去看了一眼她的微博,没出息地被一句话戳中了心。她说:

“总以为已将你忘记,直到某天不经意走进自己的心——嘿!原来你还在这里。”

嗯,原来你还在这里,我只是恰巧路过看看你。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