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爱父母

爱父母

发表时间:2020-08-17

【www.qg13.com - 父母再婚情感故事】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父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遇见了一个很痛心的事,我遇见了一个老人,在小区后面搭了一个低矮的小棚。小棚没有门,只是几块破布,几根木头搭成的。住在这里的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老人穿着旧旧的军大衣,花白的头发乱糟糟的,手里提着一个大大的编织袋,这是老人的经济来源。他每天出去捡瓶子、纸板换成钱,他不是乞丐,只是一个初到城市,努力生活的老人。

老人不爱说话,开口的第一句话是:女儿也不容易。

原来老人是来城市投奔女儿的,女儿是他唯一的寄托,他是一个人艰难的将女儿抚养长大,但刚跟女儿住了几天,女儿的公婆便闹得不可开交,家里每日因为他而争吵。老人便谎称自己外出打工,离开了女儿家。

从女儿家出来的他没有经济来源,他只能每天靠着饭店里的剩饭剩菜维持生活。尽管如此,他每每说到女儿的时候,都会不停地说:女儿也不容易。

老人吃着剩饭剩菜,却不停地说:天下父母都一样,女儿过得开心,我就高兴。这样一位父亲,默默的为女儿负重前行,只为了成全。

我没有资格对谁去愤怒,或者去责备谁,但是我们都有父母,什么样的不容易能抛开生养自己的父母于不顾?父母永远都只是心疼孩子。Qg13.COM

你的城市降温了,第一个提醒你加衣服的是你的父母,他们时刻关注着你城市的温度,新闻上如果有什么事发生在你的城市,哪怕离你有十万八千里,他们都会觉得非常危险,一定要让你多加小心。你芝麻大的伤口在父母眼里,那都是不得了的致命伤。

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远嫁,并不是因为担心无人养老,而是因为舍不得。母亲的不忍流泪和父亲的故作坚强都在你步入婚姻殿堂的那一刻崩溃。

当你为了一个男人去往他乡时,你认为交通发达,承诺常回家看一次父母,后来不久,你有了自己的孩子,再也抽不出时间回家了,只能过年匆匆回家,短暂相聚之后再此离开,你已经完全不记得当年的誓言了。你又一次让父母追跑在车后,追赶的是你的身影和孩子的身影。

爱谁都不如爱父母,因为无论何时,站在你身后的,永远是他们。

没事多给父母打个电话吧,唯有你的平安快乐,才最让他们心安。

愿天下父母都能安康幸福。

qg13.com精选阅读

父母的礼物


父亲离开我们整整一个月后,我和妹妹去收拾他的房子。沙发旁依着父亲的拐杖,茶几上摆着他喝到半残的茶和没有写完的字帖,还有阳光普照的阳台上因为没人打理而奄奄一息的花草触景伤情,我们站在客厅中央,哭了。面对父亲留下的痕迹,我们不知该从哪里下手。

父亲在遗嘱中把财产分配得很平均,把差不多和房子等价的存款留给了妹妹,把房子和房子内的一切留给了我。因为已离婚的我带着孩子与前夫割据一套房子很不方便。

我和妹妹边掉眼泪边分头收拾,我收拾完卧室,过去帮妹妹收拾书房。在书房门口,我看见妹妹蹲在地上翻一只箱子。听见脚步声,妹妹抬眼看我,眼神复杂,说不上来的一种隔阂感。妹妹把箱子大大地打开:爸爸有整整一箱子字画。

父亲喜欢丹青,我们是知道的,却不知他什么时候收藏了这些字画,那些字画的宣纸有点泛黄,是年代久远的颜色。

忽然地,妹妹自语般问:怎么从来没听爸爸说起过这些字画呢?她有些怨气,我听出来了,像父亲故意偏心留给我才不让她知道似的。我讷讷地解释:爸爸也没和我说过。妹妹怏怏看着字画,一声不吭,脸色渐渐阴霾,因为父亲在遗嘱中说得明白,房子和房子里的东西归我。

我有点尴尬,不知怎么解释她才相信,毕竟按照遗嘱画的受益人是我,只好继续收拾书房。过了一会儿,我听见妹妹走了,没跟我打招呼,看着被狠狠带上的门,我的心比被人狠狠抽了一下还难受。

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我和妹妹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这一箱子画,像一条鸿沟隔开了我们。我知道妹妹在心里埋怨父亲偏心,也会埋怨我。

我坐在父亲的房子里哭。如果父亲地下有知,他一定宁可把这箱画扔了也不愿我们姐妹因它产生分歧,如果父亲忘记了这箱画,或者是真的偏心,我也会分给妹妹一半,绝对不会独占的。

第二天早晨,我送女儿去学校,刚锁好门,听见里面电话响,担心接了电话女儿会迟到,便没接。上班后,同事告诉我早晨有人打电话找我找疯了,我问是谁,同事说不知道,是个女的,听口气好像很生气。我想可能是妹妹,刚想给她打电话,她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开口第一句就是:姐,早晨我给你打电话,为什么不接?

我解释了一会儿,她没再说什么,犹犹豫豫着,好像有话不知该怎么说,我知道她想问画的事,我说:是不是关于那些画?

妹妹顿了一下:是的,我觉得爸爸的遗嘱不公平。

都在我意料中。你想怎么处理?

我们平分。妹妹说得干脆,我忍着快要掉下的眼泪说好。我伤心的不是要被分掉一半的画,而是妹妹的迫切。难道一箱子画,抵不过三十多年亲情的信任吗?

我告诉妹妹我要工作了,抽个时间,我们把那箱子画分了。听我要扣电话,妹妹急切地说:姐姐,我们请字画鉴定专家鉴定一下那些画的价值吧。不然,我们不懂也分不公平,还有,在分那些字画前,最好把那只箱子封上。

妹妹一口气说了一大串话,好像担心被打断后便失去继续说下去的勇气。我边听边感受着心里的温度渐渐凉下去,好吧,你愿意怎么做都可以。扣了电话,我的眼泪哗啦哗啦地掉下来。

中午,妹妹在写字楼下打电话,约我去父亲的房子贴封条。封条是妹妹用电脑打出来的,上面签着她的名字按着她的指印,也给我留出来一块空白,让我签名按指印。看她忙得一丝不苟,三十多年来,我第一次感觉她那么陌生,甚至不如一位普通街坊熟悉亲切,因为我们曾经相亲相爱到没有缝隙。来到这个世界时,父母就送给我们一份最好的礼物:我们是亲人,用来相互关爱。所以,我们之间,从不在心上设防,伤害却突然间就来了,像一颗蛀牙,隐忍得让我痛彻心肺。

回公司的路上,我一直在哭,那条蛀虫在一刻不停地啃噬着我们的亲情。之后的几天很平静,妹妹偶尔给我打电话,跟我说找字画鉴定专家的事,其他都不提,好像我们的关系就靠这箱子字画来维系了。

周五晚上,妹妹说她已经联系到字画鉴定专家吴先生,我们明天一起把画送过去。把字画抬到吴先生的工作室时,我真的希望这箱字画根本不曾存在过,我们多年的亲情,从发现它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毁掉,它无情地掀开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我们的亲情不过是建在沙滩上的一栋华美大厦,正在利益分配的冲刷下摇摇欲坠。

那些泛黄的画摆满了工作台,整整一个上午过去了,吴先生放下放大镜和手里的参照资料,告诉我们把画收起来。妹妹小心地问:能不能麻烦您大体说说每张字画的市场价值?吴先生喝了一口茶水,笑着说:这些字画是临摹赝品,没有市场价值,不过,挂在客厅里做装饰倒不错。

我的心,莫名其妙地松弛下来,好像终于澄清了父亲没有偏心,也澄清了自己并没和父亲事先商量好瞒着妹妹的事实。

妹妹一张张地翻那些画:怎么可能?我拉了拉她的手,说我们走吧。抬着字画回父亲的房子,妹妹的脸很红,有点惭愧的样子。在父亲的书房,我把字画分成平均的两份,给妹妹一份,她不要,我塞到她怀里,然后告诉她:这是父亲留给我们的礼物,他留给我们的爱都是一样的,留着做纪念吧。

妹妹跟我说对不起时声音很小,我们拉着手,坐在父亲的房间里掉眼泪。我想,我们哭,跟知道这些字画值不值钱没关系,更大的伤心是:我们都看见了那颗生长在彼此心中的蛀牙,它伤害了我们多年相亲相爱的感情,而我们,不知怎样才能拔掉它。

我们都没再提起那些不快的往事,我们还有漫长的人生,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关爱,那颗蛀牙,总会被亲情软化,然后,被岁月掩埋。

因为,我们拥有世间最好的礼物:我们是亲人。

父母与子女


某日,一位阿姨对我诉苦,说他的孩子很是无能,不给她长志气,说别人家的孩子车房又是如何,工作又是如何,诸如此类的话说了一大筐。当时,我本想畅言三千里,可当瞧见阿姨那满面的愁容,我却只说了一句话,我说:一切都会好的!

又是某日,有一个大兄弟向我抱怨,说他的父母最是没用,不给他争面子,说别人家的父母权势如何,经济文化如何,凡此类言语也说了一火车。还是当时,我本想痛说五万字哩,可当瞻望兄弟那一脸的无辜,我竟只说了一句话,我说:一切都会好的!

有一天,突然想起此事,便写了这篇拙短之见。

首先,我认为你养我到年少,我扶你过年老不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协议。我始终觉得,父母教育、养育子女是出于爱;子女尽孝、赡养父母是出于恩。即便没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绝大部分父母与子女也是这么做的,只有少数标新立异的人不走寻常路。因此,父母常怀无私的爱,子女牢记感恩的心,这便是人的光辉本性。

其次,父母不要责备子女未给自己争气,子女也不能埋怨父母没替自己挣到什么。父母想要的面子也好,子女想要的财富也罢,这些都可以靠自己去挣来,不要把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寄寓与子女或是父母。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别总拿自己的父母、子女和别人家的父母、子女相比,关键是比不过还得伤神呐。而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想拥有别人的子女或是父母所有,就得齐心奋斗,朝着梦想的方向,脚踏实地地走。

最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情,是需要相互经营的。父母就好比一方净土,子女则如一汪泉水,而爱、情是一粒种子。如果水与土融合得好,种子便能茁壮成长,散出醉人的花香,结出甘美的果实。所以,也就需要父母、子女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希望父母与子女之间,多一分钟的关爱,少一分钟的埋怨;多一分钟的理解,少一分钟的沉默,如此,一切都会好!

父母的爱情


从小到大我都没在文字里写过关于父母的一点一滴,固执的以为他们的生活平淡如水,毫无生气,也就不值得去特意写下来。有次回去,突然发觉父亲不在如以往,消瘦的身体像一个老头,觉得应该写点什么,记下他们还算年轻的样子。

他们是小学同学,妈妈比爸爸大了两岁,时髦的姐弟恋。对于这个问题,我偷偷问过爸爸,他抽着五块钱一包的劣质烟,一边干活一边讲起过去。爸爸家里孩子多,他是老大,身上的担子自然就重了些,爷爷奶奶在生产队挣工分(旧时代的农村合作社),爸爸上学、干活、照顾他的弟弟们,在物质与精神无法统一支撑时,还是解决肚子问题较重要。这种情况下,爸爸的学业断断续续,辍学在上学,甚至跳级,然后他的小学只读了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在跳级时追赶上了比较笨的一直留级、停滞不前,即便这样仍然感到吃力的我的伟大的妈妈。你们以为这样就开始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吗?他们的故事离浪漫桥段隔了一座山,又跨了一条河。爸爸玩笑说,你妈那么笨,我当时还看不上她。只是那个年代,连温饱都成了问题,应该是没有精力谈情说爱的。爸爸生活在两点一线,每天都是匆忙,小小年纪背着重重的包袱在贫瘠的土地上努力奔跑.....

小学同窗一载应是一种缘分吧,只是时间匆忙,在结婚之前的这段长长岁月里,他们再也没见过面。13岁,爸爸还是终止了没办法继续的学业,背上行囊,远赴新疆,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闯荡。从此,天南海北,故乡只有寒冬,中国大地,父亲42号半的脚跑尽了天涯。

妈妈在小学磨唧了几年,无奈实在不是读书的好材料,小学都未毕业,回家割猪草了。说来奇怪,妈妈的爷爷辈之前在当地还是挺有名望的,算是书香门第,就连妈妈的爷爷也是墨水书本里泡了一辈子,可是到了她们一代,却都不是读书的料了。她的爷爷赶上***,妈妈的家族彻底没落了,家抄了,书烧了,妈妈那嗜书如命的爷爷也算是一口气咽不下,早早见了马克思。从福到穷,真是很难适应吧,无一技之长,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了。

两家生活都是最底层,祈求温饱户,也算是门当户对,奶奶在老爸20岁时就托媒人给他找对象。前世的三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他俩上辈子不知道眉来眼去了几千次,小学一别竟还能再见,这一见开始了后来长达30多年的恩怨情仇。

结婚时没有什么彩礼,妈妈是被老爸的飞鸽牌自行车载回了家。好吧,我学自行车用的就是他们的定情信物,超大的纯黑色带横梁的笨重的飞鸽。用妈妈的话说嫁过来除了漏风的四面墙,真的是没有啥了,唯一好处,就是真干净。也是,啥都没有,也乱不起来。还好,妈妈是一个特别乐观积极的人,只要有口饭吃,就难不倒人。这个一开始就注定要做大姐的女人真的是坚强了一辈子,不管多大坎,没掉过泪,什么苦都吃的下,什么委屈都承受过来了。从开始的家徒四壁到一件件物什的置备,到哥哥出生,到我的出生,此时,爸爸24岁,妈妈26岁,正如我的年纪,他们已经拥有了完完整整的家,两双手,一双儿女。

有了我以后,爸爸才真正走入为人父母的角色,他年少的顽劣我打算特意为他写篇文,到时候一一罗列。真的是,想让一个坏人,贪玩之人收敛心性,那就送他一个女儿,我觉得我就是上帝派来替妈妈收拾他的。爸爸是极呵护我的,从小到大,没对我说过一句狠话,不敢打,不舍得骂,即便淘气犯了错,他也是无奈的交给妈妈,他是不忍心对我说狠话的。养家是艰难的,我出生后,爸爸又开始了他的浪迹天涯,东奔西跑地挣钱养家。教育问题,全都是妈妈一手管教的,厉害吧,小学文凭硬是教出两个懂事,乖乖的大学生。大姐的名号也不是白叫的,对于我和哥哥的管教,那是极严厉的,我妈以为,她什么也给不了我们,就只好让我们争取自己想要的。虽然我妈学习不行,教育确是很有方法的,看来基因里还是有墨水的,讲起道理来,一堆一堆的。尤其是对我,真的是苛刻,不许晚归,不允许我撒娇,她致力于将我培养成女强人的,真是没让她如愿,我随爸爸多一些,多了些感性。成长的过程中缺失了太多父爱,没办法,生活所迫。年少,我对爸爸是陌生的,只知道,他只在过年回家,带好多好吃的回来,我远远躲着他,需要好长时间来消化,这个人是至亲,是爸爸。

我一直都觉得爸爸是最帅的,他年轻时的照片,明眸皓齿,面如冠玉,仪表堂堂,就是当时的小鲜肉,小是因为个子不高。妈妈就一般了,不能用美来形容了,只能是耐看型了。我总是问爸爸,怎么就看上我妈了呢,到现在他也没告诉我答案。我觉得爸爸还是会觉得庆幸吧,妈妈孝顺、乐观、幽默、坚强,反而爸爸的脾气却不如妈妈,妈妈眼里的爸爸,聪明,干活利落,整洁干净,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爸爸对妈妈的依赖,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吧。

生活难免有摩擦,他们也会拌嘴、也会吵架,对于他们的争吵,我真的想说,太搞笑了,我都是当喜剧看的。每次听到他们要因为小事拌嘴了,我都安静坐下来当观众了,从不劝架,他们就像两个小孩子在分对错,认真计较谁做的对与不对,一来二去,他们也会觉得:额......好无聊啊,吵得什么呀这是,一转身就又忘记了。两位都是君子,只动口不动手的。两个人在一起,是需要些东西来调和感情的,不争吵反而是不够亲密了,因为在乎,所以挑剔,我反而是最支持他们拌嘴的一个了。

对于爸爸吸烟,我开始是极力反对的,使劲全身解数,撒娇耍赖,无所不尽其极,只是,后来跟爸爸的一次谈话让我心软了。他说,我不打牌,不赌博,不爱喝酒,长年在外,唯一的爱好就是吸烟了,如果戒了烟,日子就太枯燥了。剥夺一个人的爱好是残酷的,即便是多给他几年寿命又怎样,他一个人太孤单,是需要吸烟来打发漫长时间的,我只好请他买些好的烟来抽,或许某天不再奔波,他会慢慢换个爱好吧。妈妈也说,他戒不掉了,别劝他了。

求学在外,我们一个小家却分隔四地,总是问妈妈,你一个人孤单吗?不善于表达的妈妈只说:习惯了,可是每次打电话,她却总是不愿意挂。

爸妈结婚30年,感情是极好的,妈妈的幽默诙谐,爸爸的感性细心,让这个小小的家充满了色彩,积极、乐观是主旋律,给了我们满满的正能量.....日子会慢慢好的,妈妈没有大小姐的命,爸爸是生来就苦的,爸爸说,等你们都成了家,我养着你妈,守着这个家,不用再操心你们,我们就很知足了。只是,我们还没长大,他们的爱情也还在继续....

天下父母


眼前总是浮现婆婆红肿的铃铛似地脸。

三周才有空回家。总以为,有公爹细心地照顾,婆婆也就是过着每天吃了躺着的日子。 所以每次回到家,总是先忙活着做饭 ,忙完再给婆婆洗洗、换换衣服等。

这次也是。回到家先忙着做饭。公爹说,婆婆晚上下床跌倒磕到厨门子上,磕伤了脸、眼睛鼻子里也流血了。这才细细的看婆婆的脸。那肿的紫紫的脸、铃铛似的流泪的眼睛。看着,心里酸酸的,只想哭。婆婆说:不疼。能不疼吗?给婆婆擦擦受伤的脸,心里深深的自责:只顾自己饿了,想早吃饭,为什么不先问问老人的身体情况呢?

公爹说:晚上一睁眼,才发现婆婆从床上掉下来,在地上躺着。婆婆自己根本用不上劲,他用尽全身的力气都无法把婆婆弄到床上去。最后,累了一身汗,终于把婆婆搬上床去。好在,只是皮肉之伤,没伤到骨头。要和上次那样,摔断胳膊,该多受罪啊。

公爹开玩笑说:本来两个人的活,成了一个人干,还要伺候一个半死的人,白天晚上的都离不了人,真是累死了,还不如死了算了,都不受罪。婆婆说:是啊,死了就不受罪了,怎么就死不了呢?死不了,还要一天天过,过到哪天算哪天吧。公爹虽然这么说,还是顾着婆婆的饮食起居,不厌其烦。整整四年了,天天如此。

村里人都夸我是孝顺的儿媳:每次回来,给婆婆理发,洗衣,给婆婆整理的干干净净。听了,觉得很不好意思。其实自己才照顾婆婆几次?只有自己儿子不回家的周末才能回家看看老人,才能尽尽义务,也就是两周才能回家一次,这是自己应该做的啊。

都说养儿为防老。其实养儿女只是义务,不一定为防老。儿女们都有各自的事情,谁能寸步不离的守在老人的身边呢?都做不到。即使身边有儿女,不到万不得已,老人也不好意思指使。能干的,尽量自己干,也不去麻烦他们的子女们。这就是父母。

太阳好没有风的时候,公爹就会用轮椅推着婆婆到阳台晒太阳。轮椅上,被暖暖的太阳晒得睡梦中的婆婆,一定感到很幸福很幸福。我给婆婆开玩笑说:轮椅等你不用了,可得留好,等我老了好再用。婆婆说:愿你身体好好的,可别像我,可别做上轮椅。我想,即使坐上轮椅,也会很幸福的吧,就像婆婆一样。

回家的时候,我对妈妈说: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别舍不得。身体好好的,比什么都强。有了病,儿女再孝顺,罪还得自己受,谁也替代不了,就像我婆婆一样。

眼前时常出现整日躺在床上婆婆那跌的肿肿的眼睛、日渐年老的公爹还有孤独的妈妈,心里很难受,很难受

很快我们也会老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呢?不敢想象。

就像父亲说的,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呢,不知不觉,怎么就老了呢?

父亲早早离开了我们。

不知不觉中,我们也老了

父母爱情


什么最珍贵,就是在年老后,我看你的眼神依然如年少时一样的深情。我爱你曾经青春的容颜,但更爱你的现在年老的白发!

前一段时间看了郭涛和梅婷主演的电视剧《父母爱情》,这部透着浓浓时代感的影片让人不禁深深感动。那个时代的人,那个时代的爱情,虽然没有现代人的轰轰烈烈你侬我侬却在生活中细节里处处透着真情实意。

这部电视剧看完后,我眼眶湿润。我想到了我平凡的父母。他们大半辈子下来,青丝已变白发,平淡的生活琐碎里锅碗瓢盆磕磕碰碰一路走过来,这之间夹杂着无数的争吵,无数的退让忍耐和坚持,几十年的风雨同舟中慢慢磨掉了彼此的棱角,彼此疼惜,彼此包容。也许他们并不会像现在时下的年轻人宣称什么是爱情,然而却在一举一动,一餐一饮中无不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相濡以沫的真情。

父母两家相距几里路,并不远,是我父亲村上的一位长辈介绍相识的。当时我的父亲还在上学,母亲读到小学毕业就辍学在家了。母亲第一次见到父亲,是介绍人领着父亲还有我奶奶一起去我外公家里见的面。母亲因为女孩子天性的害羞只站得远远的朝父亲望了望,父亲又矮又瘦,长相也不好看,而我母亲不仅人长得漂亮还会唱戏,性格也活泼,当时各乡村都有自发组织起来唱戏的,我母亲因为声音柔美被选去了临时组织的戏班子,是当时那里有名的台柱子,母亲的心里是很不满意这门亲事的。那时候男女双方见面全凭介绍人介绍,婚姻大事一般是由父母作主。尽管母亲心里不怎么愿意,因为介绍人和外公是故交,所以外公总觉得既然是介绍人做的媒,肯定错不了,最起码他认为介绍人是比较了解我父亲家庭情况的,认为女孩子嫁个婆家还是有熟人介绍的稳妥踏实些。这门亲事就这样在两家长辈和介绍人的谈话中敲定了下来。

婚后,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矛盾很大,父亲沉默寡言,性格内敛不喜与人打交道,母亲性格活泼外向,说话做事刚真果敢,是个很有思想和主见的人。 他们三观不合,交流不到一块,生活在一起,活像一场灾难。从我记事起家里的战火纷争一直不断,导火线一点就着。父亲说话总是不经过多考虑就脱口而出,说出来的话十分难听,很是伤人,更别指望能去心疼人了。母亲经常被我父亲气哭,也无数次产生过放弃婚姻的念头,但她看到年幼的孩子,始终狠不下心撇下我们姐弟。母亲知道,一旦她离开这个家,我们姐弟就成了没娘疼的可怜孩子,母爱的天性让她一次次留了下来。小时候我们姐弟,很怕听到吵架的声音,有时放学回来隔着很远的路一听到有吵架的声音,心里就咯噔一下,生怕是我家里发出来。我的外公早年教过书,母亲从小在外公的熏陶下就知书达理,做事说话拿捏有分寸,碰到父亲算得上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也没法说得清,所以婚后是二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双方基本上天天都在看不对眼中度过。

父亲做事很细致,近乎渴求完美,而我的母亲则正好相反,她性格开朗,做事麻利,母亲看不惯父亲做事穷摸索,穷讲究,父亲看不惯母亲做事的雷厉风行,粗枝大叶。小时候,田里农活多,也只有到下雨天的时候父母才能呆在家里不到田里忙农活,每到这时候我们姐弟总是又喜又忧,我们期待父母在家陪伴的时光,可也害怕他们一不在意就会吵起来,每到这样的天气父母不出去做活就会在家里给我们包顿饺子吃,家里有块自留地,父母会在自留地留块小角落长韭菜,所以包饺子总离不开韭菜馅,但这其中总会有些小小插曲,母亲性格比较急躁,她切的韭菜总是不够细碎,长长的韭菜梗在包饺子时经常会把饺子皮戳个大洞,每到这时,父亲总会按捺不住脾气,他会生气得一边骂母亲切不好韭菜一边将饺子皮直接扔在桌上转身就走,母亲也不顾他,一个人自顾自地包好饺子,然后烧开水煮饺子,我们小孩子就在边上看着母亲忙活。

一晃我们姐弟也就长大了,各自在工作的城市里安了家。父母也渐渐上了年纪,随着时光的慢慢推移,父亲的脾气也渐渐收敛了,越发的没了脾气。现在他从来不挑母亲做饭做菜的毛病了,母亲做什么吃什么,包容得不得了,母亲也越来越少的埋怨抱怨父亲,在生活上处处细心照顾他,维护他的体面,活到一把年纪却活成了各自心里的宝。

去年母亲来我家,坐下不到半小时,就埋怨父亲不给她打电话过来,也不问问她到了没有,其实她也惦记父亲一个人在家里,平时老家里就他们两个人相互照应惯了,一旦分开,便开始各种的放心不下,我把电话给她,让她打给父亲,两个人在电话里像小孩子一样逗起嘴来。放下电话,母亲却心安的笑了。前二年母亲查出甲亢住了几天医院,父亲在医院一直陪着。他不让我们陪,说是我们照顾不好,其实就是他觉得不放心。出院那天,我去接他们来我家,回来后,我就开始给他们准备晚饭,父亲一直跟在我身后转来转去,我问他干嘛,他说,人家医生说了,你妈这个不能吃,那个要少放,说了整整一大堆注意事项,我惊讶于他能记得这么多烦琐的事项,不禁回头看了他一眼,突然地感动起他们平凡而深沉的感情。

在我家住了不到两天,便急火火地要回家去,我怎么留也没有用。他说,还是在老家自在,地方大,老家路上车少,环境好,也安静,吃过晚饭我带你妈再到大路上走动走动,家里周围邻居全是熟人,在老家比在你这更好,照顾你妈也更方便。过了二天,他们就回去了,回去后,听我妈讲,她的一粥一饭,一菜一蔬父亲都非常仔细用心,母亲还告诉我,说是我父亲竟然把洗衣做饭的活全承担了,他不让我母亲动手,只让她好好休养身体。我惊讶于父亲的改变,要知道年轻的时候他可从来都不愿意做饭的,更不说洗衣服了。我一方面惭愧我不能在他们需要时陪伴在侧,另一方面却被他们感动着,彼此相扶相搀成就了一幅最美的画卷。这份感情是多年的同甘共苦,风雨同舟换来的,是用一生谱就的光辉诗篇。

前段时间我上街,天气还是十分炎热的,一对老夫妻映入了我的眼帘,两个人大概要有七十多岁了,头发都已雪白,男的手里打着一把遮阳伞,然而伞却全部罩在他身旁老奶奶的身上,可能是要赶公交车,他一手打着伞,一手护着老奶奶,眼睛还一直在关注着路上的车子,生怕不小心碰到老奶奶,我的目光随着他们移动,直到他们上了公交站台。他们也许和我的父母一样,年轻时争吵无数,也产生过多少次离婚的念头,甚至也许在吵架激烈时恨不得有掐死对方的举动,但却在一粥一饭,一汤一水的相伴里有了刻进骨子里的深情与柔情。

少年夫妻老来伴,年少的情深意重,你侬我侬每天都在上演着,可真正的深情却在年老后的相伴相陪中,在微不足道的一粥一饭里,在彼此相濡以沫的一生时光里。有一首歌唱得好: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最美的景,夕阳是最深的情。

什么最珍贵,就是在年老后,我看你的眼神依然如年少时一样的深情。我爱你曾经青春的容颜,但更爱你的现在年老的白发!

我的父母


还是2000年,我写过一篇散文,叫《我的母亲》。一晃十六年过去了,那年母亲五十岁,父亲比她大一岁。今年,母亲六十七岁,身形萎缩了很多,都有点佝偻了,个子变得又矮又小;脸上的皮肤松驰了,全是皱纹。头上的短发,有一半白了。手背上的老人斑,看着叫人心痛。岁月是把无情剑,一天天地催人老去。在老家堂屋的西墙壁上,挂着一块相片框。从我记忆开始,父母就喜欢挂它,把照片一张张整齐地摆里面。有一张照片,让人记忆深刻:那是一年春节初五那天,母亲在门前池塘边上的水桥上浣衣服。她穿着一身蓝衣服,边拿着衣服在水里浣,边对着镜头笑;当时她才四十多岁,多年轻的人啊!母亲笑起来,总是那么慈霭,两颗镶了多年的假牙就会露出来。母亲对这两颗假牙非常珍惜,就是现在,还是那么晶莹光亮。父亲个子小,长得瘦削,好像一辈子没有胖过。年轻时脾气火爆,也动手打过母亲,过日子总是精打细算。其实,那是生活拮据所致,入不敷出的收入怎能叫人淡定?小时候会记恨父亲打我们,现在更多的是理解。父母都信神,家里一年四季每天都要焚香;再缺钱,也会想方设法准备好充足的香。即使在无锡生活的那几年,也要摆上香炉。虔诚之心,或许真的能感动天上菩萨,父母快七十岁了,除了小病小恙,身体一直健康。而且,有一次父亲骑三轮车过马路,被一辆卡车撞了底朝天。他跌在地上,车厢不偏不倚罩着他身体,居然一点伤都没有。路过的一位阿婆都忍不住对他说,菩萨保佑你的呀!

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父母手里有了些积蓄。父亲的脾气完全改变了,有时还真叫人不适应。他什么事都依着母亲,说话也不那么大声,自以为是了。母亲需要什么,他都会去镇上买。家里还有几亩地,都是他去种。母亲也闲不下来,跟着帮忙。她舍不得花钱雇人。母亲常讲,自从嫁给父亲,没有错过一个插秧季节,即使怀孕坐月子,都下地插秧。所以,母亲的关节炎一直好不了。她总害怕自己有一天会瘫痪,走不动道。父亲就对她说,真有那天,他买辆轮椅,推着她出去玩。

世界上,从古至今从来就不缺少歌颂父母的艺术品。不论诗词散文小说,还是音乐绘画影视,无不在向生我们养育我们的父母致敬。自从离开家乡,回家乡的次数就少了。只要回家,母亲还是那样对我吁寒问暖。在他们眼里,我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即使我有多逊,他们都觉得我是最棒的。每年年底,我们都要回家住些日子。微薄的年礼,根本无法弥补内心的愧疚。一家人围在一起的融融泄泄的快乐,是钱也换不到的幸福。身在他乡别地,隔些时间,就会打电话给他们。听到他们说身体很好时,心才放下来。

给父母寄钱


乡下的父母年岁大了,我便和妻子商议每月给家里寄一点钱。我俩认真地盘算了一下,除去我们日常的所有可能性开支,每月给父母寄500元还是可以做到的。春节回家的时候,我把这个想法给父母讲了。不待母亲开口,父亲很爽快地答应了:行,就按你们的意见办!

此后每到月初,我和妻子都会抽时间给家里寄去这笔钱。到了年底,母亲拿出一个大红包给我儿子:孙子,这是爷爷奶奶给你的压岁钱!我打开一看,一下子愣住了,居然是六千元!我问父亲:干嘛给孩子这么多钱啊?父亲说:这一年你给我们寄了六千元钱,现在给你们拿回去,留着给宝贝将来念大学用!对了,专款专用,你们再难也不许动这笔钱!父亲说完,母亲说:其实我和你爸的日子过得挺好的,用不着你们寄钱!

回城以后,妻子问我:以后还给不给家里寄钱了啊?我说:寄了钱爸妈也是攒着,然后再拿回来,干脆别寄了。可是想不到的是,三个月后来城里打工的邻居柱子给我捎来了口信:你爸让我问问你,说好了每月给家寄500元钱,现在为啥不寄了?我一听有点发懵,赶紧跑到邮局一次寄了1500元钱。此后每到月初,照寄不误。

又到了春节,回老家的时候,母亲又拿出了一个大大的红包:这是给孙子的我有些哭笑不得:爸,妈,咱这是折腾啥啊?母亲看了一眼父亲:这事问你爹吧!你爹最牛气的事儿就是拿着你寄的汇款单到处炫耀说没白供儿子念大学,现在儿子出息了,月月给老子寄钱买酒喝!

母亲说完,父亲竟像孩子一般脸红了:这个算不上炫耀,本来就是儿子给咱寄钱了嘛!妻子说:那要是这样,以后干脆我们月月给家里寄1000元!

父亲听了,大手一挥:行啊!那来年给孙子的压岁钱就是12000元!

父亲说完,我和妻子都笑了,竟然笑出了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