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小叔和父辈

小叔和父辈

发表时间:2020-08-22

【www.qg13.com - 父辈对土地的情感说说】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叔和父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生重亲情,挚友胜远亲。肘光不我待,珍惜身边人。

去南京看望小叔,父亲兄弟姐妹共六人,现仅九十岁的父亲和八十岁的小叔尚健在。其兄弟四人皆军人出身。己故伯父早年参加八路,后考入国军警校,在南京当了国军宪兵。南京解放被人民政府留用,成为人民公安,后被清退,安置南京泵厂工作,一生习武授徒,多次获奖。三叔是入朝志愿军,复员后一直在老家养病,病故多年。小叔十五岁离家,跟父亲和伯父上学,毕业后入伍,退役时分配南京当警察,直到退休。虽年至八十,仍反应敏锐,手脚利落,经常垂纶江畔,钓鱼为乐。因数年未晤,又老父思弟,故乘动车前去探望。此组照片为江南春景,乃于飞车内隔窗而摄,以作行程纪念。

和小叔长谈夜深,话题只是亲人与家事,从爷爷奶奶,到我辈之儿女后人,无一遗漏。晚饭时堂弟春阳夫妻、小敏也过来相见。小叔眉发皆苍,婶子较前稍胖,她近来一直腿疼,行走不便,故心情不好。见我之后,二老特开心。看到叔婶钟采飞扬的样子,我倍感此行恰逄其时,必要不虚了。春阳年近五十,儿子在德国读书。小敏也四十大多,儿子尚上初一,学业甚佳。二位堂弟年轻时皆从军,现亦在军队和警局工作。父亲写的自传,我给小叔带去一本,叔婶饶有兴趣地翻阅后,认为书中故事,皆为实事,让他们回忆起诸多遥远的过往。

相关阅读

像父辈一样


有一天你也会长大,要承担许多责任,爸爸只希望你更有出息,这是去大学前起父亲时常会说起的一句话,那时也许对长大与责任觉得很遥远,直至些许年后,走入工作岗位,感受了生活,才愈发体会父亲话语的意味深长。

我曾追忆过已逝的祖母,默默辛劳的母亲,我的恩师,唯独没有为父亲写过半句文字,这一点我是惭愧的,但恰恰因为父亲的故事还很长很长,以至于每一个想为父亲写序的人都无法提笔。父亲是平凡的、坚强的、温暖的,我也终将用一生去学习,一生去践行父亲的嘱咐。

(一)

父亲这一生没有波澜壮阔的经历,在一个平凡的教师岗位工作了近三十年。父亲教书的学校在郊区,我记忆中父亲总是骑着一辆旧式大杠自行车,往返在家与学校之间。每每从学校回来父亲会把菜买好,有时会把学生的作业带回家批改。我也总是老远就去门外等候父亲,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享受短暂的回家的路程。有时父亲还让我试着写字,殊不知那些哥哥姐姐的试卷上歪曲的分数是我幼年的笔画。一年一年就这样,父亲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家里依稀的老照片镌刻着父亲和学生的一张张合影,每一张都有父亲的微笑。

直至今日父亲仍在那所学校,几十年如一日,每每回家听到的依然是父亲放学回来爽朗的笑声。长大后知道父亲其实本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因为母亲,留在老家,守住一份简单平凡的幸福,也从未听闻父亲有所埋怨。当然也要感谢我的母亲,不然就不会有我了呵。

(二)

人这一生总要面对许多事,我看过坚强的父亲,是在奶奶去世的时候,一个人在强忍着悲痛,张罗着奶奶的后事。那一年我八岁,我看着父亲披着麻布,去一家家报丧,张罗着邻里朋友帮忙,那一晚他独自守在奶奶的床前,静静的到天亮。

两天里的丧事在亲戚朋友邻里乡亲帮忙下,奶奶安静的走完人生旅程,这两天我没看到父亲的眼泪。按照习俗,丧事完的那天夜里父亲要为奶奶点灯,我记得那是夏天的深夜,父亲来到郊区的奶奶的坟前,一个人坐在那里,好久好久,或许那时才是一个儿子向母亲哭诉的时刻。

近年来,每逢奶奶的忌日,父亲总是很少言语,依稀感觉到父亲仍有一丝自责,奶奶走的早,未能感受好日子就匆匆离开了我们。为了奶奶的病父亲找医生,托关系,他已经尽力了。奶奶走了十七年,也许只有父亲自己知道内心的痛楚。

(三)

父亲最大的希望莫过于儿子的成长。因为父亲是教师的缘故,我对学习的事情特别有动力,成绩一直很好,在这一点我没有让父亲费心。初中高中的时候经常独自骑车去上学,父亲时常在门外等我回家,每次学习上的问题总是帮我耐心的回答。父亲的言语嘱咐是温暖的,即便偶尔的严厉也是对我求学的一个鞭策。二零零六年我考入石油大学的时候,我想那晚父亲和我一样激动,九月父亲带着我静静地踏上开往东营的列车,车上人不多,父亲和同去的家长聊得很开心,那一刻我知道他是温暖的,因为他知道这是一趟儿子成才之旅。

学校的片刻停留父亲为我张罗了报到、住宿等事,下午便要匆匆赶回家里。我劝父亲次日在走,父亲说回家还有事要做,要好好读书。我顺着陌生的校园的路,送父亲走在离开校园的那条长长的柏油路上,父亲摆摆手让我回去,我静静的站在那里,望着他的背影,这背影的的确确让我今生每次想起都有说不出的感慨。这到底让我感受到了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蹒跚的脚步,温暖的嘱托。

毕业后我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因为工作在外地缘故,这几年回家很少了,每次回家看到父亲鬓角的白发,沧桑的面庞,心里不忍心酸。

我曾听过刘和刚一首《父亲》,我看到了青歌赛评委的眼泪;我曾看过一部电视剧《父亲母亲》,我看到剧中的父亲站在码头望着自己的孩子远去当兵的不舍;我也曾读过一首诗,那是艾青的一首诗《我的父亲》,诗是这样说的近来我常常梦见我的父亲,他的脸显得从有过的仁慈,流露着对我的宽恕,他的话语也那么温和,好像他一切的苦心的用意,都为了要袒护他的儿子。

前些日我听到了另一个版本父亲的故事,他是一位事业上敢做敢想、生活上对家人无微不至的伟大父亲,我想正如父亲这两个字一样,他承担了很重很重的分量,他们也必将是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的榜样。

父辈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许多已经发生,还有很多即将发生。我打算在我老年之时,要对父亲的故事做一个完整的梳理。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让父亲的故事传承下去。

关于父辈们的爱情


昨天叔叔和婶婶从遥远的北方城市来到了我父母家,晚上,我和媳妇一起去看他们,饭后,婶婶和向我和我的父母诉说起她和叔叔之间的委屈。我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听着他们的述说,我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飘到了他们那个年代的爱情与婚姻故事中。

关于父辈们的爱情,说的这个话题,感觉还真是有点沉重。我们的父辈们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新中国的成立让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的他们有了读书、学习的机会。他们的爱情或许与我们无关,但是我们被动地走进了他们的婚姻生活,我们没有选择,也无法选择。

从他们平时的谈话中我能感知到,在他们的大学生活,也有喜欢和被喜欢的故事,就像《山楂树》里的爱情一样,很纯真、很纯洁。他们也憧憬着与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共同去建设伟大的祖国,去实现人生的远大理想。现实并非如此,一首毕业歌,让他们不得不珍藏起爱情,响应国家号召,踏上了建设祖国的道路,或支边,或援藏,或在山区,或在农场,或在海岛,或在工厂

他们离开了心中喜欢或爱着的人,他们还要生活,于是他们就在别人或组织的安排下走进了婚姻,新的生活也就重新开始。从婚姻中去了解另一半的生活、习惯、思想,由于知识、思想等各种的差距让他们经常发生争吵,随着我们的出现,他们有了转机,因为婚姻从此多了份责任。就是这份责任,让他们渐渐地学会了忍耐、宽容,学会了去爱。或许他们内心深处还依然残存着一份祈望,或许将这份祈望埋藏得很深很深。

当父辈的爱情来到城市


父亲53岁的时候,被一个远方亲戚招到城市里去做园林工人,他怕母亲一个人在家里憋闷,便将母亲一起叫来。两个人在市郊租了间小平房,自此便开始了他们的打工生活。

这个城市发展迅速,父亲每月400元的工资,除去房租和吃饭,几乎没有剩余,但母亲还是很满足,她打电话向我炫耀,说今天你爸带我去了银楼,还乘了电梯,那么大的超市,要不是你爸领着,我非得走丢不行。我问母亲,那爸给你买什么东西了?母亲便笑,说,我不缺什么东西啊,就是想看看城市是什么样子的,你爸说只要有空,他就带我除去逛,走走城市的大马路,看看晚上漂亮的路灯,过过城市的人生活。

我问父亲要不要钱,在城市里住,比不得乡下,出门就需要花钱。父亲说,你们留着供房吧,我和你妈,过得很好,还能像人家城里的退休老人一样,晚上吃完饭去广场上遛达一圈呢。我现在又多兼了一份活儿,每月还能攒下点钱呢,我笑,说:攒钱干什么?你们又不需要像年轻人一样供房子。父亲狡黠地笑了两声,悄声说,这可是个秘密哦,你妈我都不告诉的。他一个园林工人,在这么大城市里,除了混上饭吃,还能有什么能耐呢?

几个月后我去父母居住的郊区看他们,很惊讶父母的生活方式竟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这一代人在城市里所承受的恐慌、压力和寂寞,于他们,竟没有一丝一毫。他们对每一棵树,每一株草,每一栋楼,都充满了好奇,满怀热爱;似乎他们自己居住到哪里,哪里便注入他们的生命。城市的生机,与他们个人的欢欣,便这样融为一体。

等到我把父亲的秘密套出来的时候,我是大大地吃了一惊。父亲说,他要努力攒钱,买套一室一厅的二手楼房给母亲住。我开始还笑他,说怎么可能呢,你都五十多岁了,怎能和我们年轻人比?还是别做这样不切实际的美梦了吧。父亲便急,拿出他崭新的钱包来给我看,说,我都开始行动了,怎么能说是做梦呢?我早就看重了一套二手的小房子,在郊区,可是交通便利。在挣上两年,加上以前我们攒的一些钱,我就能让你妈住进去了!

记得母亲曾经跟我说过许多次,住楼真好。我总是不耐烦,说有什么好呢,死贵的房子,每次想起来要还贷款,都觉得烦乱,只怕房子供下来了,两个人的感情也淡到虚无。而父亲,去对母亲的话,默默记在心里,且一点点实践着,他没有更多的钱可以买名贵的衣服给母亲,可是他会牵着母亲的手,领她一点点地将城市逛遍。他没有几十万的存款让母亲住明亮宽敞的楼房,可是他会拿出仅存的几万块,给她买二手的看得见城市风景的高楼。

当我们的爱情,在打拼里,变得伤痕累累,皱纹横生;当我们将最美好的30年,献给了房子、车子和物欲;当我们的双手,只记得钞票的温度,缺忘记了牵手的滋味,那么我们在飞速向前的城市里,怎能将缠绕相依的根,深深地扎进水泥里去?而曾让我们不屑的父辈们的爱情,在田地里,是一株挺拔结实的玉米;在水泥地上,亦可以做根根相连、枝蔓相接的法桐,忍岁月再怎么冲刷和吹打,依然是唇齿相依,不齐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