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知青二连,43年前那个夜晚

知青二连,43年前那个夜晚

发表时间:2020-08-31

【www.qg13.com - 挽回三年前的爱情】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知青二连,43年前那个夜晚,欢迎阅读与收藏。

知青二连,43年前那个夜晚

谨以此文献给当年赴盘锦创业的同学们!

那是1972年12月15日,我们下乡来到盘锦东郭围场四新大队,当天晚上,天漆黑漆黑的,有几个小星星挺别亮,没有月亮。

在一栋半截石头半截土砌的房子前,有五个房间,每个房间射出不同的暗淡灯光,借着光亮点名,把我们下乡来的同学分成四个连队。

我被分到知青二连,有人手指一栋房子说:那是二连宿舍,那是三连宿舍,那是四连......

我带着自己的行李来到一个大房间,南北大炕,能住四、五十人,后来知道这叫东屋,西屋住十多个女生,中间过道烧水,还有两个装水的大缸,刚收拾好后,有人喊:开饭了,开饭了,我拿着饭盒去食堂打饭。

食堂就在宿舍门前,一个土垒的里外小屋,里屋住着炊事员,外房两个锅台,放着两口大锅,一个做饭一个做菜,还摆着几个大缸,进去几个人就站满了,同学们规规矩矩站着排队打饭,打完饭回到宿舍,坐在自己睡得炕前吃起来,大米饭,大白菜炖粉条,能看着点肉,还挺好吃,也可能是饿了,整整一天了,才吃饭,啥都好吃。

这时,一个老青年来了,中等身材,身体健壮,十分健谈。

同学们一见老青年来了,毕恭毕敬,有的倒水,有的递烟......

老青年也不客气,接过香烟,有人忙给点上,他狠狠地抽了一口,又狠狠地吐出浓浓的烟圈,好像很久没有抽到香烟了。

我是一连的,我们一连都是70届的老青年,有一百多人,这回好了你们来了我们大队就有二百多知识青年了。老青年说。

同学们边吃饭边静静地听着。

老青年滔滔不绝地:我们这地方叫盘锦东郭围场,实际属地又是归锦西,后面有个小村庄就是归锦西管,锦西又管不着我们......

同学们不关心这个,关心我们来这大冬天的干啥活,又不敢问。

有胆大的同学问:这大冬天的我们来了,有啥活干?

老青年漫不经心地说:打柴禾啊?过完春节该送粪了?

有人问:这地方有柴禾吗?

有啊!有一种柴禾贴地而长,可耐烧了,它叫猪蓬草,用扇刀打一片一片的......老青年说。

扇刀?什么是扇刀?有人问。

就是长长的把,弯弯的刀头,有点像镰刀,但比镰刀大多了,使用起来要全身用力,那猪蓬草一片一片被割倒,你们刚来用扇刀一定要小心,不小心,用力过猛,就会把脚脖子划伤。老青年叮嘱道。

后来才知道猪蓬草,就是美丽的红碱草,红碱草是一棵棵纤弱的碱蓬草,适宜在盐碱土质,也是惟一一种可以在盐碱土质上存活的草。她每年4月长出地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10月由红变紫。她不要人撒种,无需人耕耘,一簇簇,一蓬蓬,在盐碱卤渍里,年复一年地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于光阴荏苒中,酿造出一片片火红的生命邑泽。

老青年还在侃侃而谈呢,学生连长进来了通知开会,地点就在男生宿舍,不一会儿,女生进来了,指导员,老农连长进来了,讲得什么我也没记住,就是那些来到农村要好好改造世界观,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我被老农连长手中拿的那个什么东西深深吸引,琢磨那是个啥?是刀吧?把又那么长,这时,会要结束了,老农连长说:明天,开始打柴禾,十斤记一工分,这是扇刀,打柴禾的工具。我大吃一惊,这就是扇刀啊?老农连长简单教教使用方法,并要大家注意安全。

会后,我走出宿舍,看看茫茫夜空,繁星点点,还是没有一丝月光,极目望去,黑沉沉的,看不见一点点光亮,北风阵阵,吹来寒意,更感荒凉,拉紧棉袄,有点后悔了,不该申请来着穷乡僻壤。

43年前那个夜晚,刻苦铭心,终生难忘!

2015年9月21日

编辑推荐

知青二连,女强人


知青二连,女强人

谨以此文献给分别四十年赴盘锦创业的同学们!

她在上中学时,就是班级团支部书记,学校团委的干部,中学毕业那年,她又和校团委的几个同学发起了去盘锦创业的倡议,在全学校毕业生中的共青团员们积极响应下,成立了赴盘锦创业队,当时在省城沈阳轰动一时,他们几个发起人被称为种子。

她中等身材,不胖有点偏瘦,身体不是那么强壮,皮肤也不是那么白晰,眼睛不大,一笑起来就眯上了,但眼睛中透射着慈祥和善良的目光,说话声音温柔,看不出女强人的样子来,然而,她性格正派耿直,倔犟刚强,好像有一股永不服输的劲。

我们刚到盘锦东郭围场四新大队,她就被任命为知青二连学生指导员,大华是学生连长,本来下乡是冬季,农村没啥活,就安排我们打柴禾,下乡那地方是苇塘边上,遍地盐碱滩,寸草不生,要想打到柴禾得走出很远很远,到处都是沟沟壑壑,也不知道是哪来的?我们打的就是一种贴地而长,抗碱能力极强的红碱草,特别耐烧,我们使用一种当地割柴禾常用的扇刀,长长的把手,刀比镰刀长点,贴地抡起扇刀,红碱草一片片的落地,然后,再捆好背回青年点,学生连长亲自检斤过称,十斤柴禾记工分一分,而她每天都是全连打柴禾最多的头几名,比有的男生打得都多。

有一天,刚刚打柴禾不一会儿,她的扇刀就断了,可能是用力过猛,碰到石头了,回去取吧?路途太远,一天工就白搭了,不回去吧,扇刀又断了,她一气之下用手拔了一天柴禾,把手勒出一道道血痕,回来一检斤过称,三十几斤,还是列在全连的前列,她就是这样要强倔强的姑娘。

春节过后,开始往地里送粪,同学们累得龇牙咧嘴,肩膀被扁担压得红肿红肿,眼泪汪汪,叫苦连天,而她一声不吭,不惧苦累,坚持每天给同学们挑水、烧水烫脚,让同学们解除苦累,减轻痛苦,充分体现一个人的高风亮节。

春天到了,青年点门前唯一一棵小树,吐出绿芽,招来小鸟喳喳欢唱。

天气暖和了,为了保证我们新开垦的水田,能如期插上秧苗,我们又开始大干了,要提前修好上水渠,大干十五天,没想到大干第一天,她不小心就把腰扭伤了,她一声不吭,忍着疼痛,坚持出工,那时人人都有任务额的,每天有多长延长米的土方任务,完成了就可以收工回家,她咬着牙,忍着剧痛,每天都完成任务,她还要拖着沉重的身体,一歪一扭的走回宿舍,从不流泪的她,不知晚上默默地哭了多少回,即使这样,她硬是把大干十五天给坚持下来了。后来同学们知道了都十分感动,赞扬她有一种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令同学们敬佩。

夏天到了,同学们要放暑假了,谁留下值班却让指导员、连长为难,同学们都想回家,来了半年了,谁都想家,可是,连队还有十多头猪呢?它们要吃饭,青年点宿舍要有人看管,还有马要喂

学生连长大华要留下,指导员说:不行,放假回来,你还要领着同学们干活呢?这时她说:我留下。说实在的,她也想家,但是,她首先想到的是大家,她说: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她就是这样让人可敬可佩!

不久,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完全是为人民利益着想,为同学们着想,她就是一个性格刚强,品格高尚,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后来,有人说她昙花一现,让我说如果我们这个社会,人人都昙花一现,将是一个满园春色,鲜花盛开,充满和谐的美好社会!

我爱这昙花一现的奉献精神!

2015年8月24日

知青二连,赶马车的人


谨以此文献给当年去盘锦创业的同学们!

一九七二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北风刺骨。

一群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带着幼稚的笑容,走出中学校门,来到盘锦东郭围场四新大队,成为下乡知识青年,当天晚上组建了知青二连。

下乡不久,连队就派他跟马车老板学赶马车,马车老板姓王,个不高,挺瘦的,很精明,还挺倔,我们都叫他王叔,当时,我们二连有一匹白马、两匹黑骡子,刚去王叔就教他学套马车,他走进马棚去牵马,马就是不走,还尥蹶子蹬他,气得他拿起鞭子要抽马,这时,王叔走进来拍拍马头,摸摸马鬃,那匹大白马很温顺地跟王叔走出马棚,这可把他气坏了,王叔看看他,拍了拍他肩膀说:慢慢来,别急,要和它相处有感情了,它才听你的。

晚上,他到王叔住的地方来看王叔,进屋就看见王叔坐在炕上喝酒。

王叔看他进来了,十分热情地说:快,快,上炕坐,喝点。

王叔一边说着一边拿个小酒盅倒满酒。

他坐在炕沿说:王叔,我不会喝酒,从小长大没喝过酒。

王叔说:那可不行啊?学赶马车不会喝酒不行啊?这冰天雪地的,我们赶着马车哪都去,真冷啊,就是穿着皮袄也冷啊!喝点酒能暖和暖和,来,上炕里坐,陪王叔喝点。

他说:我真不会喝。

王叔说:我也没说你会啊,要想学赶马车,必须要学会喝酒。

这是啥逻辑呢?他心里想,没敢说出来。

在王叔再三相劝下,他端起了小酒盅,一饮而进,辣得他直咳漱,脸憋得通红,气都上不来了。

王叔见状忙说:吃点菜,来吃点菜,压一压就好了。

他忙夹了一口豆腐。

王叔笑了笑喝了一口酒:喝酒要慢慢喝,不要喝急了,急了就容易呛了,就说这马吧,它是讲感情的,你对它好它就听你的,不是有那句话吗?马是人类无言的朋友。

他感觉王叔讲的挺新鲜,认真地洗耳恭听。

王叔见他听的认真,高兴了又喝了一盅酒,脸有点微红:马是大型哺乳动物,四肢强健,力大善跑,加上它的感觉器官发达,眼大位高,视野开阔,记忆力、判断力都很强,方向感也极准确,居六畜之首。给人的印象是憨厚、诚实、纯朴

王叔见他光听不喝酒:就说,你不喝我就不讲了,来喝口。

他无奈地又喝了一小口。

王叔说:不行,干了。

没办法,他只好一口而进,这一口他觉得没那么辣了,可心里火辣辣的,顿时感觉浑身热血往上涌,脱掉棉衣,上炕盘腿而坐。

王叔笑了:这就对了,你们来就要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吗!还说马吧,马通人情有人味,你对它好,善待它,它就回报你,听从你的指令,熟练地前进、停止、倒退、转弯、爬坡

那天,他不知道怎么回的宿舍,可是,从那以后他学会喝酒了。

打那以后,他有事没事就往马棚跑,有什么好吃的就去喂马,半夜也经常起来去喂马,就是饲养员在喂马,他也去看看喂饱没。

一次,我们出工很久才回来,看见他独自一人赶着马车在奔跑,一招一式是那样有模有样,看不出是一个小青年在赶车,完全是一个熟练地老把式。

那年冬天,我们在苇塘中游荡,寻找着稀少地钢草,突然,看见一挂马车奔驶在苇塘中,还有人哼着那熟悉地旋律: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有人在唱着忧郁的歌,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那赶车人熟练地喊着;驾,驾,摇晃着长长的鞭子,马车奔驶着

当我们看清是他时,大声喊叫。

他摔响了鞭子,一声吁,马蹄急踏,鼻中打出一个响啼,喷出一口白气,发出老长的嘶鸣,马车稳稳地停了下来,我们围着他,把他一阵赞美。

有一天,我和赶车人赶着马车,一起去东郭围场厂部,刚到镇里,走着走着

赶车人问我: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我仔细听了一会儿说:没听见啊?

赶车人说: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来,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远处疾驶过来一辆空马车。

我仔细品味他的话,细细想来,确有道理,在我们的身边,那些口若悬河、夸夸其谈、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粗暴地打断别人谈话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做人要学会低调,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别人

2015年8月28日

知青二连《回故乡》纪实


知青二连《回故乡》纪实

八月二十七日清晨,秋风阵阵,天高云淡,晴空万里。

知青二连同学们相聚在一起,在连长大华的带领下,驱车直奔盘锦东郭苇场,一路欢歌,一路笑语......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她们怀揣梦想,响应祖国的号召,中学毕业下乡来到盘锦东郭苇场四新青年机械化营,当天晚上组建成立了知青二连,她们就是沈阳125中学72届中学毕业生,四十四年过去了,她们似盘锦东郭苇场为第二个故乡,经常回去看看,这不她们又相约回故乡。

五台轿车,一辆面包车,行驶两个半小时顺利到达盘锦东郭苇场,刚刚踏上东郭围场的土地,二连原指导员孙绍志年迈的妻子早早等候在路傍,在苇塘深处,有一块墓地,埋葬着二连指导员孙绍志,孙绍志是东郭围场干部,一九七二年冬天被派到知青二连担任指导员,当年孙绍志指导员年仅二十九岁,和同学们摸扒滚打,甘苦与共,结下了深厚友谊,他已经走了五年了,二连同学并没有忘记他,每次来盘锦东郭苇场都要到他墓地上看看,说说话唠唠嗑,给他坟上培培土,烧烧纸送个花圈,寄托哀思和怀念。

同学们就走下公路来到苇塘深处,孙指导员的墓地,送上两个花圈,花圈的缎带上写着深切怀念孙绍志指导员,落款是:沈阳知青二连,在连长大华的带领下,同学们集体三鞠躬,寄托我们的怀念和哀思。

龙王巨变,令同学们大吃一惊,四十四年前,那种土坯房不见了,都是规划整齐的砖瓦房,院落宽敞,一排排一趟趟,家家都有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天天洗澡,诺大的健身广场吸引了同学们,各种健身器材样样齐全,听说村民们晚上都聚在此地跳广场舞,啊,这就是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吧?!

同学们走进郭连长家的院落,宽大敞亮,十间大瓦房一字排开,还有三间厢房及各种场房、库房,一看就是已经迈入小康之家,九十岁高龄的郭连长,耳不聋眼不花,身体十分硬朗,看见同学们的到来,满面笑容,热情地拉着同学们的手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同学们围着郭连长七言八语说道,郭连长当年你咋那么多俏皮话呢?什么高粱茬子一茬又一茬,连毛胡子吃炒面,里挑外掘,郭连长笑呵呵的,不知道谁说了一句,郭连长,当年我们在地里烧黄豆吃,让你看见了,你一边踩灭明火一边说,臭,臭不要脸,就,就知道吃。惟妙惟肖的描述,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告别了郭连长,我们又去看望当年给我们连队赶马车的王叔,当年的王叔二十多岁,如今也是古稀之人了,王叔看见同学们激动的说,谢谢同学们,这么多年了,你们还能记住我,他还清楚的记得当年和他学赶马车的关尔宇同学,张怀中同学。

我们又来到知青三连袁指导员家,看望袁指导员,现年七十四岁的袁指导员身体健康,头脑清晰,感谢二连同学没有忘记他。

晚上住在欢喜岭。

八月二十八日清晨,霞光万道,微风徐徐。

吃过早饭,孙指导员妻子,儿子,孙女,孙女女婿陪同我们游红海滩,

织就红海滩的是一棵棵纤柔的碱蓬草,就是我们当年打的柴禾,它烧火做饭烧炕特别耐烧,我们管它叫盐西菜,现在是举世闻名的红碱草,她每年4月长出地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9月由红变紫,它不要人撒种,无需人耕耘,一簇簇,一蓬蓬,在盐碱卤渍里,年复一年地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于光阴荏苒中,酿造出一片片火红的生命色泽。

同学们乘坐游船,游荡在一望无际的大苇荡中,年已花甲的同学们,带着鲜艳的红领巾,仿佛回到了童年,高兴地唱起欢快的童年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那嘹亮的歌声在苇塘深处回荡,在红海滩上空回响,响彻盘锦大地。

我爱你故乡!

20XX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