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真正的朋友,是“无用”的

真正的朋友,是“无用”的

发表时间:2020-10-29

【www.qg13.com - 爱情如何真正的挽回】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真正的朋友,是“无用”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人生最感动的莫过于,很多年后,一回头,仍有人为你守候。

知乎上曾有一个提问:“为什么年纪越大,越不愿交朋友?”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为:“因为年纪越大,越能分辨出什么是真朋友、什么是假交情。”

深有体会。

年轻时,以为五湖四海皆兄弟,人人都是一片真心。

待见过的人越多,经历的事越多,才明白:朋友就像人民币,有真有假。

更明白了那句:时间识人,落难识心。

真正的朋友,是“无用”的

关于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记忆犹新的是复旦大学陈果老师曾提出的:“朋友无用论”。

在她看来,真正的朋友,是“无用”的。

“复旦的精神是: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而这个无用,就是无功利之用。”

“交朋友也如是,并不是因为朋友有用,不是为了利用对方,我们才去结交。”

深表赞同。

任何建立在功利目的之上的关系,必定经不起考验,也自然不会长久。

就像北宋的范仲淹,仕途得意时,门庭若市。

后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颍州。当他离京时,平日和他交好的官员朋友们,唯恐被打成同党,纷纷避而远之。

唯有一位叫王质的官员,即使卧病在床,仍然坚持起身,将范仲淹送到城外。

正应了古人那句非常经典的话: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义相交,地久天长。”

始于“无用”的友情,才能经得起大浪淘沙,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真正的朋友到底是什么样?大概就是:

我高朋满座,你不攀附;我成功得意,你不嫉妒;我一无所有,你不轻视;我落魄潦倒,你不离弃。

彼此不以利益缠绕,简单纯粹;只因天性相投,真心相交。

真正的朋友:守护彼此生命中的孤独

作家卢思浩曾说:

“人与人的距离有多远呢?你的世界正电闪雷鸣,他却一点声响也听不到。

但也不用太难过,因为我们终会遇到理解,或许不多,但胜在深厚。”

确实如此。世间总有人,当你遇到了,就明白了那句:“蓬门今始为君开”。

电影《真情世界》中,德斯特在一次输血中不幸感染艾滋病,从此和妈妈一起被小镇居民们孤立。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不合群的艾瑞,隔着篱笆与他对话。

或许是因为同岁,同样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两个孤独的孩子很快就打成一片。

艾瑞没有同世俗一样对艾滋病恐惧回避,反而下定决心要帮助德斯特治好病。

他一遍一遍煮汤做药试验,甚至带着德斯特离家出走,寻找名医。

一路上,两人度过了难忘的夏日之旅。

尽管最终没有留住德斯特的生命,但是却陪伴德斯特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曾有人说:

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为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共通的灵魂,来填补生命的孤独。

这也是朋友的最高境界:在世界的两端,守护着彼此的孤岛。

当你言不由衷时,Ta总能洞悉你心里的悲欢;当你欲言又止时,Ta总能懂得你的沉默。

Ta或许不会说太多好听的话,却总能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陪着你。不为索取,不为回报。

正如陈果老师说的:

人之所以交朋友,是为了奉献与爱,为什么愿意去爱呢?

因为这个人让你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上从未有过的默契感。

Ta不是你的亲人,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你跟Ta碰撞出了精神上的默契。

因为有Ta的存在,让你在这世上,不再寂寞,不再孤独。

真正的朋友到底是什么样的?大概就像《真情世界》的一句影评所说的:

因为遇见你,我才没有在漆黑和寒冷中,度过这短暂的一生;也因为遇见你,我才无惧这十亿光年的孤单旅途。

真正的朋友,懂得感恩

记得曾有人说,友情中最扎心的是:

你有10块钱,给了他9块,却不如别人有100块,给了他50块。

最让人寒心的是:你帮助过他10次,仅有一次无法帮助,他就与你反目成仇。

的确如此。

很多时候,朋友之间常常因为彼此亲密无间,久而久之就将对方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忘记了对方的好。

最后,遗憾收场。

想起作者张涔汐写过的一句话:

“对方不指望你的回报,那是对方的大德;但是你不回报,反而恩将仇报,那是你的缺德。”

朋友之间也是如此。不要让人性中的弱点寒了对方的心。

记得曾经看过的沙漠中两个朋友的故事:

当他被朋友打了耳光,他选择写在沙子上;而当他掉入沃野生命堪忧,被朋友救起,他选择刻在石头上。

他说:

“朋友都会有无心之过,当被朋友伤害时,写在容易忘记的地方,让风抹去;

人生总有低谷时刻,当受到朋友帮助时,我们应该铭刻在心,永不磨灭。”

就像作家村上春树说的:

“你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

帮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

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

坐车来看望你的人,说想念你的人,

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

人生中的相遇,因缘而聚,因情而暖,因不惜而散。

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必定是懂得:

拥有时,彼此感恩与珍惜,将心比心;双方宽容与理解,以心换心;像活水一般,你来我往,清澈透明,在岁月中温润流长。

人越往后走,越能体会到:

世间缘分大多稀薄,遇到的很多人最后都不过是清尘浊水,后会无期。

与此同时,也明白了:

一生中,重要的不是拥有很多朋友,而是时间最终留下了几个真正的朋友。

他们或许不是最先遇到的,也不是认识最久的,而是那个来了以后再也没有离开的人。

他们或许没有常常陪伴在身边,没有频繁热切的联络,却始终与你同在,给予你温暖和力量。

生命百转千回,世事万般流转。

人生最感动的莫过于,很多年后,一回头,仍有人为你守候。

陪伴我们走了一程的朋友,谢谢老天。

愿意陪我们走一生的朋友,谢谢他们。

精选阅读

真正的朋友


泛黄的叶子悄悄的飘落,西斜的太阳将最后的余晖打进他的卧室,然而正在书桌前沉思的他并没有心情去注意这些,因为他正在考虑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谁是他真正的朋友。

思绪不由得飘回两天前的晚上,那时候的他急需用钱,他问阿木,阿木说抱歉我手里并没有钱,问阿南,得到的是一样的回答,他有些失望,最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问兔子,兔子二话不说便把钱转给他了。

思绪回归,注意力集中于眼前手中的文章上,内容讲的是一个富豪个儿子,但是他的这个儿子不学无术,结交了一些狐朋狗友,有一天富豪将儿子叫到眼前,问他你觉得你现在的朋友是你真正的朋友吗?儿子斩钉截铁的回答是的,富豪没说什么,只是让他往身上洒点鸡血,然后去见他的朋友,他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但是令他惊愕的是,他所有的朋友都对他避而不见,儿子从此认清了他们的真面目,从此痛改前非洗心革面,最后获得了成功。

他不得不问自己,谁是他真正的朋友?

后来,他得出了结论,像魏征之于李世民,他们两个虽然是君臣,但也是朋友,魏征对于李世民的错误,毫不留情的指出,而不是像其他的臣子,只会阿谀奉承,以此保全自己的地位。真正的朋友,是会指出你的缺点,并会帮你改正的人。

像管仲之于鲍叔牙,管仲与鲍叔牙经商多拿财利,为鲍叔牙谋事反而使其境况更糟,三次做官三次被辞,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却不认为他贪、愚、不肖、怯和无耻。反而从囚禁中把他解放出来,并推荐给桓公,使之有机会一展才能,真正的朋友,是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绝不会在你失势的溜之大吉,甚至落井下石。

他又想,不能凭借一件事就认定谁是你真正的朋友,那太草率了,真正的朋友如细水长流,绝不是一时的激流,过后便干渴了,就像阿木与阿南,难道他们不帮助我就不是我的朋友了吗?不,不是的,他们依然是我的朋友,只是他们也有困难,朋友间切忌怀疑与猜忌。

橘黄的光晕缓缓从他房中褪尽,屋子瞬时陷入清幽的黑暗中,月亮缓缓从东方升起,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想清了这一切的他心中十分畅然,虽然身处黑暗中,但他的心中一片光亮真正的朋友,绝非是那些说的天花乱坠,却一点实事都不做的人。

相思无用


你曾采撷南国红豆,只因此物最相思;

你曾月圆时独自凝眸,只因月宫开满鲜花;

你曾伸手触摸天上的彩虹,只因她是那样的绚丽;

你曾众里寻她千百度,只盼她在灯火阑珊处!

幽幽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浓浓的思念,浓浓的思念里有轻轻的问候,轻轻的问候是久久的牵挂,久久的牵挂里有长长的等待,长长的等待里有常常的渴望,常常的渴望里有深深的忧愁,深深的忧愁里有默默的泪水,默默的泪水里有无尽的缠绵

一个是枉自嗟呀,一个是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落红若是无情物,黛玉葬花为哪般?

若我是一泓清水,我不愿沾染半点尘埃,只为那花的姹紫嫣红;

若我是一抹晚霞,我不愿有些许留恋彷徨,只为那夜的空旷辽阔;

若我是蒲公英种子,我愿绽放在天地间,随风漫舞;

若我是飘零的雪花,我愿有一朵落在你的窗前!

你喜欢下雨,说雨能滋润万物,雨后,就像换了天地;

我喜欢下雪,喜欢雪的柔情,喜欢雪的飘扬,喜欢雪的洁白,更喜欢她不畏严寒的精神。

你说: 雨和雪可以成为朋友,

我说:可以吗?

秋冬交替的季节,雨和雪见面了,他们相拥在一起,激动着,可是,他们的相拥却让他们都消失了消失之后,我们看到了冰!

一首歌,带你走进一个故事;一首诗,让你品味一段情缘;一篇文章,陪你领略语言的魅力;一部小说,伴你度过不眠之夜!

独处、爱和无用的事


上一周上心理咨询技术的培训课,在课堂上老师讲了很多技术问题,我都认真地听着,但是真正让我下课回家以后还在想的东西却与心理咨询技术无关,而是老师讲了一段题外话。内容是心理咨询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如何减压?在说出老师的答案之前,我先简单解释下心理咨询师为什么会压力大这一问题。

心理咨询这个工作本身就是压力很大的工作,因为来访者(来做咨询的人)跟他说的都是比较灰暗的、悲哀的、不幸的东西,这些东西有很多的负能量。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想要咨询有疗效的话是不可能去隔离这种负能量的,而是必须选择跟来访者站在一起,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容器”,去真实地盛放和承载来访者的情绪和感受,这势必会影响到心理咨询师自己。而同时咨询师不是一个神,本身也是人,他自己的生活也会遇到一些压力和问题,这样的双重压力就会很大,如果心理咨询师不能处理好这些压力,就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心理咨询师越帮别人做心理咨询,自己的状态就越不好。前几年,有个统计数据,调查的是哪个行业里的人寿命最短?结果排第一的是心理咨询师,排第二的是警察(不知道这个调查报告是否真实可信)。所以心理咨询师是压力很大的一群人。因此,这个职业的要求是心理咨询师要有比较强的抗压能力,比较有心理弹性。这也是心理咨询师自我人格要不断完善和成长的原因。

上课时,老师说心理咨询师提升自己的心理弹性和抗压能力要经常做三件事:独处、爱以及做一些无用的事情。我觉得老师的总结非常精妙和有趣,私以为不单单是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的人,而是所有的人如果能经常做这三件事,生活应该会快乐很多。

独处是让自己和自己相处,留出时间和空间面对自己。我一直认为孤独是人生的重要伴侣。一个人能够学会怡然自得地独处,独处时容易把自己搞得快乐起来,他在和别人相处时也比较容易理解和尊重他人,会有更多积极愉悦的人际交往体验。我在《孤独要趁好时光》一文里说:独处,让我真正明白了一个人生活是怎样的状态;也让我看清自己的需要,理解自己的种种矛盾之处;它同时提供了一个直视自己,和自己对话、碰撞、握手言欢的机会。强调独处对一个人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如果说独处是与自己相处,那么爱除了爱自己之外,显然是需要另一个对象的。我想先谈一下爱是什么?《泰坦尼克号》中的爱是“You jump,I jump.”《恋爱的犀牛》中说爱是这样的:“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塞林格的《破碎故事之心》里则写道:“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我们在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中看到人们对于爱的描述与表达,关于爱有成百上千种感觉,但是“爱”究竟到底是什么,却没有人给出具体的答案,爱似乎是像雨像雾又像风的东西,但是有一个人居然试图做一个科学实验去弄清楚“爱是什么”,他就是发展心理学家亨利•哈罗。

50多年前,哈罗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恒河猴实验。他们将8只小恒河猴和猴妈妈隔离开,幼猴被随机分成两组给两只人工母猴抚养,一只母猴是这样的:用光滑的木头做身子,用海绵和毛织物把它裹起来;在胸前安装一个奶瓶,身体内还安装一个提供温暖的灯泡。另一只母猴是由铁丝网制成,外形与木制母猴基本相同,以便使幼猴用接近木猴的方式接近它。这只铁丝母猴也安装能喂奶的乳房,且也能提供热量。换句话说,这只铁丝母猴与木制母猴相比,除了在被哈罗称为“接触安慰”的能力方面有差异外,其他方面完全一样。研究者把这些人造母猴分别放在单独的房间里,这些房间与幼猴的笼子相通。

结果很多人应该都能猜到了。刚开始所有的幼猴与两只人工母猴都有接触,但是经过最初几天的调适后,无论哪只母猴提供奶,所有的幼猴几乎整天与毛茸茸的木制母猴待在一起,甚至是那些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它们为了吃奶才迫不得已离开木制母猴,吃完后便迅速返回到绒毛母猴这里,所以,并不是有奶就是娘啊。这些幼猴大多数时候都在绒毛母猴周围玩耍,困了还会在它怀里睡觉。当一只发条玩具熊在旁边“咚咚”地打鼓时,害怕的小猴会选择紧紧抱住绒毛母猴以寻求安慰和保护,而不是铁丝母猴。随着幼猴年龄的增长,这种反应变得更加强烈。无论是哪一只母猴喂养的幼猴,其反应没有差异:当它们害怕时,都会到绒毛母猴那里寻求安全感。

还有一次,哈罗把幼猴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了,里面放了积木等一些新玩具。如果有绒毛母猴在场,小猴子们会把“她”当作安全的来源,会喜欢出去探索和摆弄各种玩具,然后时不时回到母猴的怀里,接着又继续出去玩。然而,如果只有铁丝母猴在场,它们就会对陌生环境充满了恐惧,它们哭叫,缩成一团,焦虑不安,根本不会去玩玩具,探索外面的世界。

除此之外,哈罗还发现,铁丝母猴喂养的小猴对牛奶消化不良且经常腹泻。这说明,缺少母猴的接触安慰使幼猴产生心理上的紧张。

这一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了跟猴子一样,人类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外,还有一种要接触柔软物质的需求。接触柔软的物质会带来了安慰,而安慰感才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爱的最重要的元素。人是需要爱的,需要情感依恋的,被人爱跟吃饱饭一样是人的基本需求。这个实验让我们看到爱是有物质属性,它是柔软的、温暖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爱的作用,不仅让你的身体更健康,还可以给人安全感和支撑感,让一个人能够更安心更自由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汤姆•奥克斯曼博士(Dr. Tom Oxman)研究了一群因为心脏病开刀的病人。他想预测哪些病人开刀以后恢复得较快,而哪些病人没有办法存活。

结果他发现,竟然有两个很简单的问题可以来区分这两大群人:

第一个问题是,你跟旁边的人有没有定期规律性的、有意义的、爱的连接?

第二个问题很奇妙,就是你有没有从你的宗教信仰上得到力量与安慰?

对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人,在6个月内,死亡率是21%。但是对于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即他们既有有意义的爱的连接,同时也从宗教上得到力量与安慰的人,死亡率只有3%。短短6个月之内,竟然有7倍的差别!【1】

人与人之间有意义的爱的连接所带来的好处是身心一体的,它可能是比一个人吃得健康,住大房子,早睡早起,经常锻炼等对一个人更有帮助。心理学家黄维仁说:“有的人就开玩笑:如果要在健康的朋友和健康的食物之间做选择,最好的当然是两者兼得。但如果迫不得已,必需在两者选其一的话,宁可选择健康的关系、不健康的食物。换句话说:宁可跟朋友们吃北京烤鸭、吃蹄膀,而不要一个人吃胡萝卜!”

亲密关系是具有治愈作用的。无论是父母、恋人还是好友给予的爱会让一个人活得更健康,同时生出一股自信来,遇到挫折也不逃避,也不害怕。那种 “反正有人爱我”的感觉能够让一个人敢于活出真实的自我,有利于发挥自我内在的潜能,安心自由地去探索外部的世界。

如果说独处和爱讲得都是关系,和自己的关系,和身边人的关系,这些关系可以带给心灵力量,那做无用的事情呢?能有什么用呢?先谈一下什么叫“无用的事情”。老师说,经常有学生问她在读什么书,有什么心理学专业书籍可以推荐?她却说,我常常看一些与专业无关的书,比如小说、剧本、游记等。她鼓励我们经常去做一些与自己的工作无关的事情:比如旅游、徒步、爬山、跳舞、看画展、话剧、电影,听音乐,做义工……鼓励我们温暖地跟那些萍水相逢的人相处,给门卫保安一个微笑,在旅途上帮陌生的旅伴一些忙,耐心地给问路的人指路,坐地铁的时候给老人让个座……反正是那些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实际利益和好处的事情。老师也没有解释为什么这么做。我个人的理解是正是这些无用的,没有目的性的事情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快乐,内心生出幸福感。

前段时间,男友跟我讲他们单位领导考核员工绩效的事情。他所在的部门是创新部门,部门里很多员工都是搞科研的,但是科研这种东西,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出成果的,往往需要一个人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的同事都是很热爱自己工作的那种人,按他的话说是“技术狂人”,但是因为要应付领导的检查,怕领导问,你这个东西有没有实际的作用?可不可以为公司带来利益?所以,每次领导要检查工作的时候,他们都赶紧先弄一个所谓的“科研成果”出来给领导看,而不是把自己真正在做的事情告诉领导,因为怕领导不让自己干了。

男友和我说,搞科研的人有两类,一类是领导说这个东西有用,有市场,然后将这个科研目标安排给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就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另一类人对某一事物很感兴趣,他自己愿意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也不清楚自己能不能研究出结果,也不确定这个研究结果有啥用,反正就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热情去做了。结果有意思的是,后者往往更能成功,搞出非常创新和实用的科研成果来。

这让我想到3M(雾霾时候很多人会买该品牌的口罩)的那个创新体系,他们好多研发人员有百分之十五的闲暇时间,这部分时间公司是不考核你的,甚至是这个公司有百分之十五的人是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能的,他就是做研发,而且是按他自己的兴趣去做。据说,有个人是一个化工博士,还很热爱文学,突然有一天他对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很感兴趣,就开始从自己学科的角度去研究荷花为什么出污泥而不染,甚至还申请了研究经费,领导也不知道他这个研究到底有什么用?可是后来发现这个东西很有用,比如矿井里头,因为井下很冷,戴着眼镜作业的时候,眼镜很容易起雾,如果在上头涂上一层这样的涂料的话,它就不会起雾了。再比如它可以让高速公路上的标牌“出污泥而不染”。因此这个产品第一年推出的时候就有十亿美金的销售额。【2】

管理学里很喜欢讲目标管理,说做什么事情要以目标为导向,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一个公司要有好的业绩,必须目标清晰,而且目标要能不断拆分,大目标要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小目标又要分解为更小的目标。但是如果一味地盯着目标,那些短期内无法出成果的事情,就没有人去做了,而这些事情往往到后来却起着改变公司命运的作用。一个公司是这样,一个人也是这样。就讲个我自己的例子吧。小的时候,对于写作这件事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要靠它赚钱。当我在日记本上奋笔疾书的时候,我妈在旁边说,你别整这些没用的玩意,赶紧洗洗睡吧。我也不理她,继续写我的日记,因为我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后来靠着多年的锻炼和累积,我就出书了,现在靠文字为生。我想就算我出不了书,我还是愿意去做这个事情,因为我就是喜欢做这个事情。一般来说,当你有一个好的,愉悦的过程时,这个过程中就有很多的正能量,这些正能量导向的结果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讲到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人做一件事是以目标为导向还是以过程为导向的问题,或者说你是把你的关注点放到结果上还是把这个关注点放到原因上,关注点不同,感受也不同。当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标准不同。比如说老板让你一天内交一份报告,不交出来你就丢掉工作,这个时候你可能就要更关注结果了,不然就丢了工作。比如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是以分数高低为结果导向的,最后结果是每个学生就知道考试,大部分的学生根本得不到学习的乐趣,有的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大学毕业以后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因为除了考试他不会干别的,也没有发展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成年以后还有很多人梦见考试,噩梦中吓出一身冷汗。一个人如果做的每件事情都有目的性,以结果为导向,他会越做越疲惫,视野越来越狭窄。因为他容易有心理负担,不容易体会到做这件事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容易计较得失,少了那份从容与洒脱。

我认为一个人常常要做一些“无用”的事情,生活才会更有乐趣一些。你学摄影不一定是为了成为摄影师,也不一定是靠摄影赚钱,但是如果你喜欢,玩摄影就让你的生活更丰富了,你的内在变得不一样了,你会明白哪个角度取景好,知道怎么构图更美,知道怎么去欣赏一幅摄影作品,而不是只有一句:嗯,这张照片不错。

多做一些“无用”的事情,也是有利于维持生活的平衡。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如果他身上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细胞都在充分用着的时候,其实是很可怕的,说不定会出人命的。当我上了一天的专业课时,睡前我看的书往往与专业无关,而是像《金瓶梅》《百年孤独》《了不起的盖茨比》等这样看起来对学习专业知识无用的书。当我写了一天的文章,我往往会出去做一些无用的事情,浇浇花,散散步,逛逛公园,去菜市场转转。这些无用的事情让一个人闲一闲,维持着他生活的平衡,这样他就会多一点其他可能,多一点生活的创意,多一点活着的乐趣。

如果说“独处”讲的是与自己的关系,“爱”讲的是与他人的关系,那么“做无用的事情”则是讲我们与生活或者人生的关系,经常做一些无用的事情,人的身心灵反而会更健康。这符合道家说的“无为而治”,意思是放下一些控制,放下一些目的性,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我想当一个人做到“独处、爱和无用的事”,那他的生活一定是顺着自己的生命节奏,与生活本身共舞,绽放出自己生命的精彩与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