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买婚、换亲与租妻:一个荒唐却无奈的农村单身世界 情感文章

等一个情感美文

发表时间:2020-11-09

买婚、换亲与租妻:一个荒唐却无奈的农村单身世界 情感文章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买婚、换亲与租妻:一个荒唐却无奈的农村单身世界 情感文章,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买婚、换亲与租妻:一个荒唐却无奈的农村单身世界

电影《光棍儿》

买婚、换亲与租妻

——一个荒唐却无奈的农村单身世界

【导读】据报道,当前中国至少有3000万左右适婚年龄后的男性娶不上老婆,而成为单身汉,这部分人中的大部分将可能一生无婚、终老孤寂。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贫困农村,或者是偏远农村户籍的单身群体。一方面,他们逐渐沦为底层的边缘人,生活窘迫、老年无着;另一方面,他们无家、无产、无后,因此也较易成为滋扰社会、孤注犯罪的高危群体。“单身汉”问题亟需社会的关注,本文作者立足于一手的调查资料,为我们展现了农村单身汉在结婚无望之时,为延续子嗣,会做出何种抉择。本文摘编自《村落里的单身汉》,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

本文旨在考察:当农村的单身汉结婚无望,为了延续子嗣,单身汉及其家人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买婚

所谓的购买婚姻是指婚姻的缔结是以金钱交换的方式完成的。购买婚姻有两种:一种是男性以金钱、财物交换女性为妻,另一种是女性以金钱财富购买男性为丈夫,这两类都属于购买婚姻。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前一类婚姻形态。

对于购买婚姻,一般认为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公开的,即第三方(父母或媒人)同男方讲定姑娘的身价,由男方通过金钱支付的方式,购买女方为妻。另一种是隐含的,女方父母(或其他第三方)并不标明女方身价,而是通过索要一定数额的彩礼(一般大大高于正常的婚姻彩礼数额),男方才能最终交换到女性为妻。

江边村一户人家,嫁女儿的时候就提出了一系列条件。其中一项彩礼费用就高达10万。这两种婚姻形态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公开要价,后者变相要价,很多学者将二者一并称为购买婚姻。但从法律的角度来考虑,后者还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购买婚姻。法律上界定的购买婚姻是指第三方以违背婚姻自主的原则,以索要钱财为目的而造成的婚姻。而索要彩礼与第三方定价是有区别的。在法律上,前者不受婚姻法保护,是无效婚姻,后者则被视为合法婚姻的范畴,受婚姻法的保护。

在一些女性资源稀缺的农村地区,购买婚姻正在成为大龄男青年实现婚姻的重要手段,成为单身汉们摆脱单身的一种策略行为。在男多女少的江边村,有许多家庭都是通过购买的方式,实现了结婚的愿望。在我们随机访谈的村民中,就不乏是从贵州、湖北、云南等地购买媳妇并结婚生子的。许多单身汉,甚至将赚到足够的钱去买媳妇儿,当成生活的新动力。

购买婚姻存在被骗的风险,但为了实现婚姻,许多单身汉家庭还是愿意冒险一试。前文所述及的老张一家被骗婚的遭遇,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在江边村上演。实际上,老张在决定为儿子购买媳妇之时,已经做足了“功课”,并有意识地去防范各种风险,但最终还是难逃被骗的下场。当然,在江边村也有一些人通过购买婚姻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婚姻。这些婚姻成功,让单身汉充满了希望与期待。甚至有些单身汉以此作为生活的新动力,努力赚钱,为的是有一天攒了足够的钱,便能结婚成家。

中国农村的光棍

小花是早年从云南一个山村“嫁”到江边村的媳妇,也是唯一愿意接受我访谈的外地媳妇。小花的婚姻,与其说是“嫁”倒不如说是被“卖”到江边村。

回想起当初刚刚嫁到江边村的时候,小花说“我都想逃掉,但还是说服自己留了下来。有了孩子以后,就再也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直到后来,她才知道当初介绍她来的那个生意人,是老公的一个远房表哥。为了答谢他,家里也给了不少“好处”。再后来,这个生意人就干脆干起了“婚姻中介”,专门将外地的,更为贫穷村落的姑娘“介绍”到江边村。这个人很精明,他清楚地知道江边村有许多单身汉等着结婚。只要能结婚,许多家庭愿意赌上全部的家当,为单身汉儿子买个老婆。正是单身汉及其家人急切结婚的心理,让这个生意人觉得其间有利可图。如果“介绍”成功还能名利双收,两相比较下,这种婚姻介绍所获得的好处,更具诱惑力。据老苏讲,经这个人成功“介绍”的外地女孩,少说也有7~8户。介绍的手段是连哄带骗,有的甚至受到了胁迫。只要将这些姑娘带到了当地单身汉家,收了钱之后,就不再与他相关了。一些外地女孩适应不了,试图在婚后逃走,但在被抓回来之后,通常都会受到家庭和其他熟悉村民的严密监控,难以逃离。

尽管我国法律早就明文规定,在违背妇女意愿的情况下,通过金钱交换、欺骗等行为达成的婚姻属于违法行为,但对于江边村的单身汉而言,这却是最重要、最有效达成自己婚姻愿望的办法了。因此,购买婚姻仍然是当前中国农村单身汉摆脱单身的重要途径。许多单身汉家庭以及单身汉本人都寄希望于用金钱购买一个老婆。

电影《光棍儿》

▍换亲

无疑,以金钱为交换媒介的购买婚姻为单身汉摆脱单身、实现结婚的愿望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然而,这种交换中,需要男方家庭筹集一大笔钱。对于贫困家庭而言,往往难以筹集到这样一笔“巨款”。如果家里不能筹集足够的钱,还有一种办法,也同样能达成这一愿望。这种办法就是用另一桩婚姻作为交换的筹码换取婚姻。当然,这种交换发生的条件是双方家庭都有这种需求。

以另一桩婚姻为媒介的交换婚姻,在有些文献中称之为换亲。人类学者认为,换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形式交换,另一种是对称交换。前者又包括了对等交换婚姻、三角交换婚姻和多边交换婚姻。后者包括了同期交换婚姻和信用交换婚姻。

对等交换指男方为了能够顺利结婚,用自己的姊妹交换新娘,自己姊妹同新娘的兄弟结婚,由此而形成对等交换婚姻。对等交换婚姻又被通俗地称为来回亲。例如,张家把女儿许配给李家儿子时,就商定李家应把女儿嫁给张家的儿子。一般而言,这种婚姻要求两个家庭都有儿有女,才能构成对等交换的条件。这种交换,有的是同时发生,马上兑现(称为同期交换);有的是先成人者先行一步,举办仪式的同时,需要为未成年的人订立婚约,待成年以后,再行兑现(信用交换)。三角交换婚姻是指A家庭里儿子娶了B家庭的女儿为妻,作为交换,A家把女儿嫁到C家,C家将自己的女儿家给B家做儿媳,形成一种三角交换关系。这种交换属于间接交换、单向的,是非对称交换。以此类推,如果多于三家以上的交换婚姻,则成为多边交换婚姻。由于婚姻中的三角交换关系、多边交换关系比较少,这里主要聚焦于对称交换婚姻的情况。

对称交换婚姻是交换婚姻中的常见模式,换亲的条件是两个家庭都有儿有女,将自己家里的女儿嫁给对方家庭做儿媳妇,换来对方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这是典型的一对一交换婚姻。在婚姻史中的早期出现的族外群婚,典型特征是男子相互交换姊妹或其他亲族子女为妻。中国古代有“西周之初,迄于春秋,姬姜两姓世为婚姻”的记载,这表明自那时起中国有过交换婚姻的踪迹。现代社会,交换婚姻已经很少出现。但在那些偏远、贫穷的农村地区,交换亲作为一种单身汉摆脱单身的策略,有时还会在这些地方上演。对于那些家里贫穷,却又没有姊妹进行交换的单身汉而言,只有被迫沦为光棍。正如孙淑敏在西北赵村研究中所指出来的,这些家庭换亲的动因并不仅仅是因为没钱,更多的还是基于女性资源的稀缺。我们在江边村发现两例换亲情况,这两例换亲行为无一例外地都说明了,一些家庭在女性资源稀缺和男性择偶困境双重压力下,不得已才做出换亲行为。在江边村我们发现了两例大龄青年,通过换亲,达成了婚姻的愿望,摆脱单身。无一例外,这两种换亲都属于对等交换类型。

在访谈中,我从小杨父亲那里得知两个家庭都生活得很幸福,小杨的妹夫虽然手脚有残疾,但凭着父亲是石头村大队书记,在当地开了第一家百货店,赚的钱不比那些外出务工的人少,一家人过得很幸福。小杨是瓦工,进了一家建筑公司,这几年村里正搞新农村建设,建房修路不断,活儿不断,也干得不错。另外,媳妇小香也给杨家添了孙子,这是让老杨夫妇最称意的一件事。

从这两例换亲的个案中,我们似乎都能看到,换亲行为是单身汉家庭和个体为了达成婚姻,而不得已采取的策略行为。涉入其中的家庭或个人,存在着多方博弈关系。一些个体成为受益者,一些个体则成了利益受损者。从双方家庭而言,则是一种共赢。在这里我们也注意到了这样的现象,换亲中受益者多是男性,而受损者多数为女性。在个案1中,小杨的妹妹嫁给一个残疾人,虽然内心不愿意,但面对家庭压力不得不服从。个案2中兰花虽然表示愿意嫁给游手好闲的刘家人,但在心里是为了报答哥哥的养育之恩。我们也注意到这两例换亲均发生在20年前,那时的农村,父母是儿女婚姻的主要决策者,特别是女儿出嫁上,父母的决策更是举足轻重的,女儿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只能服从父母的安排。当然,父母亲的安排也是出于家庭整体利益的考虑,比如为单身汉儿子“讨媳妇”,不得已才牺牲了女儿的婚姻自主性。

本文转自《设计与哲学》,ID:PhilosophyDesign

然而,时过境迁,当下的农村的婚姻缔结中,男女两性主体地位的崛起,特别是女性对于婚姻决策权的掌握,使得换亲的发生率极低。中国农村在经历了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之后,即便那些边远地的村落,父权制也已经开始衰微。不排除一些家庭,在单身汉儿子无法结婚成家之时,仍然会考虑用女儿来交换儿子的“婚姻”,但女性在婚姻决策中主体地位的崛起,强烈地拮抗着家庭权威对于个体婚姻做出的安排,让这种婚姻策略越来越难以实施。

▍典妻

如果我们认同婚姻是一种契约关系,那么以金钱为媒介的交换以及用一桩婚姻为媒介的交换婚姻,旨在建立一种长期的契约关系。在人类婚姻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过一种短期的契约婚姻关系。这种短期的契约婚姻关系称为典妻/租妻。

所谓的典妻/租妻在不同的地区,典妻/租妻的称谓有所不同。例如在东北称为搭伙或拉帮套,甘肃称为僦妻、陕西称为串门子等等不一而足。称谓不同,但婚姻形态基本类似,动因也大体相同。就是将妻子当成商品典当给别人,双方签订契约,约定期限、租价以及具体要求。一旦契约签订完毕,出典的妻子就和承典人形成一种临时的夫妻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典妻和商品交易中的物权转移相同,男子典妻之后,失去了对妻子的占有权,而承典人则相应地获得了这种权利。尽管典妻婚姻是建立一种临时的夫妻关系,却也讲究仪式,一般要经过媒证、订约、下聘、迎娶等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典妻也是一种婚姻制度,至少是正式婚姻的一种补充。

电影《光棍儿》

建立典租婚姻需要双方(出典人和承典人出典人一般是妻子的丈夫,承典人是出钱典租妇女建立临时夫妻关系的人。被出典的女性一般不在契约上签字,由此可见古代社会里妇女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签订契约。契约中对典租价格、典租年限以及双方的义务责任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一般而言,出典年限通常为3~5年小于3年的称为租妻,3年以上才称典妻。典租价格则根据女性的年龄、典租年限来确定。此外,契约上还对被出典的女性做出规定:如出典的妻子在出典期间不得同原来的丈夫同居,不得探望子女。有的契约甚至要求出典的妻子有生育能力。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典妻契约对于出典的妇女而言无异于签订了卖身契。一旦签订这样的契约,被出典的女性就要供人玩乐,为其生育后代,甚至要忍受与自己子女骨肉分离之痛。一份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中清朝时期的典妻契约,内容如下:

在这份契约上,有出典女子的丈夫赵喜堂和张慕氏的签字画押,唯独没有出典妇女的签字。由此可见,古代社会中女子的社会地位之低下。因为这种婚姻关系是一种违背人性的婚姻形态,被视为中国婚姻制度的一个“毒瘤”。因此,新中国建立以后,这种婚姻形态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直至消失。

典妻婚姻何以形成?根据相关资料,典妻婚姻的形成大体有以下原因:

(1)贫穷。在一些地方有“富人典业,贫子典妻”之说。《汉书·主父偃传》中记载:“男子疾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生活贫困使得典妻现象大量出现。

(2)战乱。由于战争频繁,许多人生活难以为继,导致买卖妻子现象频发。

(3)地方风俗。《涿县志》记载典妻行为在当地发生频繁,并逐渐成为一种风俗。根据该县志记载,“男子因家庭贫困,将妻子嫁卖出去以求自活,女方家庭概不干涉,不仅如此,女方还与承典人以亲戚关系交往”。

(4)妇女地位低下,对男性形成人身依附。当男方家庭陷入生活困境的时候,典妻也成为顺理成章之举。

(5)作为处罚不贞妇女的一种手段。据《清史》记载:“孙富有与大功弟妻通奸,后其夫将奸妇卖于他人为妻。”

(6)社会保障体系缺失。在封建社会,很多农村地区的宗族在建立族规的时候,都有要求族人相互帮助的条文。如有些家谱中就规定,“夫亡独可哀而节义至重,如有寡妇孤儿最宜存恤使幼有所依而节得以全”。

电影《光棍儿》

尽管典妻婚姻形式在民国之后已经衰减,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基本消失,但由此衍生出一些新的变体仍然在某些地方存在。例如,坐堂招夫、租妻生子等典妻新变体在一些贫穷落后的农村时有发生。

这是一则典型的“坐堂招夫”形式的婚姻。它与招婿上门不同,招婿上门是法律允许的婚姻形态,而坐堂招夫则是通过私下签订协议组建临时夫妻,是一种非法的婚姻形态,不受法律保护。因此,这类婚姻的发生,只有在双方各有需求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其一丈夫及其家庭有实际困难,有招夫需求。本例中,丈夫死亡,无力抚养子女。其二承典人需是单身汉,并愿意上门充当典夫,承担养家之义务。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变体的典妻婚姻形态在贫穷落后、单身汉较多的农村地区发生率较高。在我所访谈的江边村,同样也发现了类似的案例。

这则个案中,吴远将妻子租给单身汉老高,获取500元租金。虽然双方仅限于口头约定,却仍然符合典妻的特征。单身汉性缺乏,有夫妻生活的需要,而典妻家庭急需用钱。两种需求,促成了这桩荒唐的交易。知情人透露,要不是这桩交易最后变卦引发纠纷,恐怕外人并不知晓。原来吴远不到3天就偷偷地把妻子接回了家,老高上门讨要租金未果,并遭到对方殴打。事发后,村委会出面调解此事,才让事态得以平息。

尽管,当下中国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与过去社会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然而,随之而来的贫富差异问题却日益突出。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终日围绕生存而苦苦挣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大有人在;而一些东部的农村地区,村民们却过上了与城市人无差异的现代化生活。贫困偏远地区的未婚女性在比较优势的驱使下,嫁到条件更好的地区,女性资源外流加剧了本已失衡的性别比,从而导致许多单身男性无法建立家庭。性匮乏与贫困两种因素的叠加,使得像典妻/租妻这样的荒唐行为在贫困落后农村的发生在所难免。在江边村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10年前的一桩租妻生子的个案。

简言之,类似典妻这类有违人性婚姻形态的发生,是农村经济贫困、社会保障缺失以及性别比失衡等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现在也成为某些单身汉获取短暂婚姻生活和性满足的一种策略。

本文摘编自《村落里的单身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版),篇幅所限,注释从略,内容有所编删。

相关推荐

无奈的婚姻 情感文章


1

两个癌症患者的婚姻

这曾是世界上最无奈、最功利的婚姻:

尿毒症患者王宵为了活下去,和白血病复发患者于建平签下结婚协议:他死后将肾捐给她,而她则负责照顾他的父亲。

等肾,就是盼“丈夫”快死,这人生的悖论悲壮而惨烈。

王宵能如愿等到丈夫的肾吗?命运兜兜转转,又会出现什么转机?

最无奈的婚姻:两个绝症患者的生命协议

2011年,23岁的王宵从西安工业大学毕业,成为西安华荣公司的一名白领。她准备工作两年就谈恋爱、结婚,未来的一切满是光明和希望。

2012年初,王宵突然觉得浑身没劲,吃不下东西,连走路都打晃。到西安交大附属医院一检查,发现自己竟然患上尿毒症,而且已经是晚期!顾不上忧伤,王宵随即住院接受治疗。医生说,如果不换肾,她很可能挨不过一年。王宵的父母有慢性病,不符合器官移植条件;姐姐的条件符合,但姐夫死都不同意。

王宵整天泡在患者QQ群里,苦苦寻找生机。2013年4月的一天,有人给她出了一个主意:“你可以到癌症群找一个男病友结婚。等他离开人世后,以妻子的身份接受他的肾脏移植。癌症患者只要不并发肾功能衰竭、血型吻合,肾脏一般都符合捐献条件。”

在病友的推荐下,王宵加入“活着真好”西安癌症患者QQ群。随后,她在群里发布了征婚启事。在启事里,她忐忑而真诚地写道:“婚后,我会给予对方最好的照顾!为了活着,请原谅我的卑微和龌龊!”

这个帖子迅速在群里引起了反响。同在死亡悬崖边上徘徊,没有人忍心责备她,很多人都是一声叹息。第三天晚上,一个网名为“喜欢向日葵”的群友,问王宵:“你是不是恶搞?”王宵当即给对方发去了自己的病情证明和身份证照片。过了好一会儿,对方才回复说:“我愿意和你结婚。我叫于建平,西安人,27岁,患骨髓瘤3年,B型血,2012年做过骨髓移植,复发了,已经不抱希望了。”肾移植和骨髓移植不同,只要血型一致就可以,而王宵也是B型血。

王宵喜出望外,很快和于建平交换了手机号。于建平还想继续聊,王宵半天才回了一句:“透析呢!胳膊被固定了,现在是单手兽一只!”于建平以为她在开玩笑,几秒后,王宵却发来一段自拍视频。视频里,王宵正躺在透析机一旁,输液管里流淌着红红的血。她脸色惨白,但笑容灿烂:“看到了吧?一会儿姐旧貌换新颜,日新月异呀!”于建平看了目瞪口呆,这女孩太调皮了!

2

2013年6月下旬,王宵暂时出院了。在熟人的帮助下,王宵确定了于建平的身份。随后,两人约在西安的兴庆宫公园见面。见面时,大热天的,两人却都戴着口罩。远远地,彼此一眼就“认”了出来,互相拥抱。王宵哈哈大笑:“这算相亲吗?怎么像特务接头?两个奇葩啊!”于建平被她逗乐了,也开起玩笑:“来!看看我,你就活得有希望了!”

于建平摘下口罩,王宵才发现他的脸色很难看。原来,早在一年前,他就放弃了住院治疗,血象维持都是靠服药。王宵十分惊讶:“这怎么行?你这么草率,随时会出大问题!”于建平的神色暗淡:“我不在乎。我受够了,反正你等着我的肾呢!”这是两人都绕不过的沉重,王宵沉默了。

于建平只对王宵提了一个要求:“你不需要照顾我,但要在我死后替我照顾我的父亲。”这个要求令人心酸,王宵毫不犹豫地点了头。于建平比王宵大两岁,毕业于西安交大,是西安光大理财公司的业务经理。他和女友马上要结婚时,却突然查出患了白血病。很快,女友像躲瘟神一样离开了。他的母亲已去世,为了给他治病,父亲把房子都卖了。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他,人生陷入绝境。刚开始,他也曾经痛恨命运的不公。白血病复发后,他对自己绝望了,越来越担心父亲:母亲走了,房子卖了,钱也没了,自己要是再走了,父亲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可怎么过?这个念头重重地压在于建平的心头,正感到束手无策时,却意外看到了王宵的征婚启事。他很清楚,这份协议没有法律效力,可是对于绝望的他来说,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只能试试。

王宵其实也抱着类似的想法。肾脏移植与骨髓移植不同,血型相融是手术的首要条件。其他指标就算配型不理想,也可以考虑手术。能够找到同血型的肾源太不容易了,所以,哪怕手术有风险,她也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2013年7月16日,两人在西安市碑林区民政局办理了登记手续。中午,这对特殊的夫妻在友谊东路的一家小饭馆庆祝“结婚”,并签订了一份特殊协议:鉴于双方的身体情况,两人不同居,不公开,财产独立。若于建平死于王宵之前,自愿捐肾给她,于建平将以遗书形式告知父亲。若捐献手术成功,王宵存活,需要照顾于建平的父亲,直到老人去世。若于建平的肾脏无法使用,王宵无须承担尽孝的责任。

3

最无畏的反悔:我们一起活着

虽然“结婚”的目的不纯,可真“结婚”后,两人都情不自禁地牵挂起对方来,毕竟这很可能是他们生命中唯一的一次婚姻。他们每天都要打很多电话,一聊就是很久。王宵有失眠的毛病,于建平主动说:“我讲故事最乏味了,保证让你睡着。以后我每晚都给你讲个催眠故事吧。”王宵开心地说:“行啊!”在他温和又有磁性的声音里,王宵很快进入梦乡。

2013年9月初,王宵的肌酐值突然急升,超出正常数值30多倍,紧急住院。看到自己的小腿肿得发亮,回忆起一个病友死前也是这个样子,王宵再也笑不出来了。于建平发信息,她没有心思回;他打来电话,她也不接。于建平怕她出意外,跑到西安交大附属医院肾病科,一间一间病房地找,终于找到了王宵。看到于建平,王宵吓了一跳。见王宵的父母也在病房,于建平连忙自我介绍:“叔叔、阿姨,我是王宵的病友,来看看她。”老人客气地又是让座又是倒水。

等王宵父母离开病房,于建平立刻拉下了脸:“你病了怎么不说一声?”王宵强作欢颜:“对不起,我等不到换肾的那一天了。”看见意志消沉的王宵,于建平心里很难受。同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我现在多陪陪她,她将来或许能记住我的好,能对我爸好一些……”于建平决定每天都到医院陪伴王宵。

在于建平的鼓励和陪伴下,经过半个月的系统治疗,王宵的各项指标都降了下来,腿肿也消了,她又恢复了过去的调皮。有一次,于建平没在病房,她用美颜模式自拍了一张小腿照,发给于建平:“哎,那个当老公的,分享一下我的销魂小腿吧!”于建平哈哈大笑:“惊艳到晃眼!要是你没病,我会追你的!”王宵心里美滋滋的:“那就等我好起来吧!”说完这句话,于建平一下沉默了。王宵心里一沉:她想彻底好起来,要靠于建平的肾。她连忙把话题岔开了。

于建平其实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上大学时写了很多段子,还会演小品。只是因为病痛的折磨,他的情绪渐渐低落起来。和活泼的王宵在一起后,他的幽默天赋又被激发出来。每当王宵被病痛折磨得没了脾气,他就发给她几个原创的幽默段子,逗得她捧腹大笑。

善于煲汤的于建平,还跟朋友学会了做药膳。他根据两人各自病情的禁忌,每天做好两罐汤,带到病房一起喝。每次他一边喝,一边发出夸张的声响:“哎呀!这该叫同病汤啊!好喝,真好喝!”而王宵也非常关心他,每天都询问他的血象情况。时间长了,于建平形成了条件反射,一看见王宵,就自动报出一大串数据,然后说:“汇报完毕,请指示!”两个人互相关心,互相温暖,两颗心也越来越近。

4

2014年元旦晚上,于建平吃过饭,特意提上自己亲手做的花篮去看望王宵。一见面,于建平就给了她一个拥抱:“新年快乐!”王宵紧紧拥抱着他,说:“新年快乐,老公。”于建平哈哈大笑:“你应该说,新年快乐,我的肾!”王宵的眼圈瞬间红了,于建平紧紧抱住她,说:“我喜欢你!傻丫头!”在那灯火阑珊的街头,王宵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然而,元旦过后,王宵又联系不上于建平了。1月9日上午,王宵按照身份证上的地址,打车来到于建平家,是于建平姑姑开的门。于姑姑告诉她,于建平和父亲都在医院里。因为最近于建平连口服的化疗药也停了,血象一塌糊涂。父亲催他去医院,他也不肯去。一周前,于父叫来几个亲戚,把他强行送去西京医院。一瞬间,王宵的眼泪顿时喷涌而出:于建平这是在故意加速死亡,好成全她呀!

“这个傻瓜,这个疯子!”王宵迅速赶赴西京医院。路上,她一边哭,一边痛骂于建平。然而,也正是在这次“你死我活”的抉择里,王宵想明白了一件事:她要拉住于建平的手,一起横渡茫茫沧海,他们要一起活着!一出现在于建平面前,王宵就大声嚷道:“于建平,你不吃药、不治病是想找死,是吧?”

于建平怕王宵说错话,连忙示意父亲在场。王宵却把老人拉出病房,把事情的经过对他和盘托出。她郑重地对于父说:“既然我和建平已经是夫妻了,我们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返回病房,她又给于建平下了通牒:“你必须好好治疗,否则,我就和你离婚,你的肾我也不要了!”

于建平对王宵强调说:“我不是单纯为你才放弃治疗的,我不想受罪了,而且也没钱。现在死还能救你,等以后肾损害了,什么都晚了!”王宵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哭着冲上去扇了于建平一个耳光:“你不怕死,我也不怕!我们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于建平被她镇住了,含泪一遍遍问:“你这是何苦?”王宵也泪流满面地说:“我不甘心,我还没恋爱过,你就当一回陪练,不行吗?”于建平喃喃地问:“我行吗?”“你行,因为我俩在一个起跑线上,旗鼓相当,都是落后分子!”王宵含着泪大声说。于建平笑了,但随即又哭了起来。这一次,他分明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5

永生花的秘密:那向死而生的芳香

这天下午,王宵回家后,把结婚证放到了父母面前:“我瞒着你们结婚了……”惊呆了的父母弄清前因后果,悲怆泪下。他们怎么忍心责怪女儿?对突然冒出来的“病女婿”,他们也只有接受:“结婚证都领了,也就是咱们的孩子了。”之后,王宵再做透析,也选择了西京医院,方便和于建平相互照顾。两家人还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车库,一起做饭,给两个孩子增加营养。

2014年初,两人的病情都基本稳定了。王宵开始忙着给于建平筹措药费,进行第二次骨髓移植。

因为做过一次骨髓移植手术,于家已经家徒四壁。于建平长期不上班,收入只有单位的基本补助。王宵打算向父母借钱,先给他治病。然而,于建平却无论如何不肯接受:“这和我们结婚时的协议已背道而驰了。万一我再次移植失败,你怎么办?”王宵的父母也不同意:“我们手里只有不到50万元的积蓄,这是你的救命钱!万一哪天等到肾源呢?这笔钱谁也不能动!”

这条路行不通,王宵又开始想办法赚钱。然而,作为一名晚期尿毒症患者,她根本找不到赚钱的门路。就在她束手无策时,朋友李斌给她介绍了一个台湾手工艺人,对方会做漂亮绝伦的“永生花”。

“永生花”有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二战期间,战火蔓延到欧洲南部的安道尔城,一对情侣即将离别。男孩从花园里摘下盛放的玫瑰,送给女友,说:“当玫瑰的最后一片花瓣腐烂时,你就忘记我,开始新的生活。”然而,他走后,女友把花瓣脱水、烘干、染色,这样制作的花永不枯萎。终于,男孩回来了,两人再也没有分开过。而这种永不枯萎的花,被人们称为“永生花”。

王宵觉得,永生花的故事,简直就是她和于建平的写照。她当即在艺人的指点下,制作了一朵永生花,带到于建平的面前:“我们就像这朵永生花,虽然经过了褪色、染色,但一样绚丽!”看到“永生花”和真花一模一样,于建平惊奇不已。更令他吃惊的是王宵的决定,她要制作大量的永生花到街头售卖,为于建平筹措药费。她自信满满地说:“你等着我!”于建平被深深触动了:“我也跟你一起做花,陪你去卖花。”

6

2014年春节前,大唐西市广场,王宵和于建平摆的“永生花”花摊开张了。王宵把两人的故事写成一张张卡片,挂在花摊前。她写道:“这是废墟里盛开的永生花,花永生,爱永恒!”不到两个小时,他们带来的百余朵花就销售一空。短短几天,他们就赚了3000多元。“花想容”花艺店的老板王容听说他们的故事后,不仅从王宵这里大量进货,还在当地的花艺群里号召大家一起找王宵进货。很快,王宵就拿到了每月1万盒永生花的固定订单,而且生意越做越大。有一位好心人,一次买了7万元的永生花送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王宵就为于建平筹到了手术所需要的30万元。

4月中旬,王宵委托姐姐前往上海,联系于建平第一次做手术时的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经过检查,于建平的身体状况符合骨髓移植的条件。4月19日,医院通过骨髓库联系了当初的捐献者,一个25岁的浙江青年。对方愿意再一次捐献骨髓,得知这一消息,王宵喜极而泣!

王宵的父母拿出了10万元,于家父子又自筹10万,一共凑了50万元。4月26日,于建平在上海瑞金医院完成了二次骨髓移植手术。进舱前,王宵捧着一束红色的永生花,含泪亲吻着于建平的额头:“老公,我等你健康出来!”于建平给了她一个踏实的拥抱:“等着我。”

因为是第二次移植,各种风险都将无限增加。在舱内的一个多月,于建平数次挣扎在生死关头。而王宵不停地制作着永生花,她相信这些经过了涅槃重生的花朵,将散发世界上最浓烈的芳香,丈夫一定能闻得到!与此同时,王宵也在拼命自救,她定期做透析,跑步,吃中药。

5月底,于建平顺利转入普通病房。6月20日,他的各项指标正常,和父亲、王宵一起返回西安。看着儿子身体逐渐康复,于爸爸对王宵既感激又惭愧,对她说:“孩子,要是没有你,建平就没有今天!我的肾要是适合你,马上捐给你!”王宵含着眼泪说:“您这么大年纪,不能做手术了。放心吧,我好好调养身体,慢慢等肾源。”

而爱,再次催生了生命奇迹:王宵的病情不但没有恶化,反而好转了。透析由每周两次,改成了一个月一次。2015年1月,经检查,她的肌酐指标进一步降低。医生说,如果照这样下去,即使不换肾,她也可以活下去。

2015年2月14日,王宵和于建平在西安和平大饭店举行了婚礼。王爸爸给他们写了一副对联:“一对老夫妻,从此新生活。”而他们的爱情和生命,如同永生花一样,经过种种考验后,涅槃重生,历久弥新。

宁可单身,也别嫁给一个“穷”人 情感文章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宁可单身,也别嫁给一个“穷”人 情感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还是先把话说在前头吧,免得有些阅读理解不及格的人总是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我从来不认为一个男生如果眼下没有太多钱的话,女生就不该嫁给他。

有一个女生和我说过,她和她老公在北京认识,确定要结婚的时候,因为房价实在太可怕,两个人暂时也没想好将来在哪里定居,就在租来的房子里结的婚。

很多人劝她不要结,“男人连房子都没有算什么男人”、“你一定会后悔”。

她没听,觉得难得遇到一个有很多共同语言、脾气性格都很好的另一半,不该因为一套房子就放弃了。

于是她高高兴兴地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生娃,和老公精打细算慢慢攒钱,寻找以后的方向。

两年后,他们用积蓄在二线城市买了房,也各自找到了喜欢且合适的工作,搬去了那座城市居住,现在已经结婚六年,孩子四岁,过得充实而满足。

我一直觉得这是个挺好的故事,不是好在这个女生愿意陪男生“吃苦”,不是好在她“不追求物质”,而是好在,她和她老公都给了彼此最大的信任,相信两个人共同努力,可以改变一切。

所以你要问我“一个男生不是很有钱,要不要嫁”,我会回答“只要他有意愿为赚钱而不懈努力,你们感情也很好,多数时候都能想到一起去,那你想嫁就嫁,别管别人说什么”。

钱这种东西,现在不多,不代表以后不多。

两个人志趣相投,愿意一起为了更好的未来去奋斗,当下可能过得不那么富足,以后也有很大的概率会变好。

但有些“穷”人,能不嫁就不嫁。

因为他们的“穷”,并不是没钱。

无趣=“穷”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你觉得你老公最有魅力的一个瞬间是什么?

其中一个女生给出了一个高赞回答,说她老公最有魅力的时候,是和她谈天说地的时候。

她问地球是怎么构成的,她老公就给她通俗易懂地解释地球的大概结构。

她问人是怎么发展出文明的,她老公就给她讲人类文明的大致历程。

他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只是兴趣爱好广泛,她说什么话题,他都可以兴致勃勃地跟她讨论。

更重要的,他愿意跟她聊,两个人在一起很多年,从来没有缺少过共同语言,从穿搭化妆到宇宙里有没有其他生命存在,随便什么都可以聊一整晚。

人有趣,又有随时随地制造共同话题的意愿,这才是维持婚姻最重要的东西。

但不是所有男人都这样。

有很多人,除了喝酒抽烟吹牛逼,没有什么别的爱好,最大的兴趣是在家抱着手机刷视频,有没有时间都不会和你说话。

你想和他聊个什么,他要么瞪着一双无知的眼睛看着你,要么一脸烦躁大手一挥“这有什么好聊的”。

就像你在天边看到一朵云,和另一半说“你看那朵云好像只小狗”。

有的人就能由此顺口给你编个故事,和你开开心心聊一路。

有的人会笑着附和你,“是啊是啊真的很像”,帮你拍照留念。

而有的人只会低着头看着手机,“你想多了。”

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惊喜的能力,没有制造话题拉近距离的意愿,没有守护两个人感情新鲜、守护你天真烂漫的自觉。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一个人,平时聊天里没有那种让你星星眼或者心里甜丝丝的瞬间,你就不该和他在一起,更别说结婚。

比起没钱,脑子穷更可怕。

吝啬=“穷”

有女生问过我,和男朋友恋爱两年多,从来没收到过任何礼物,这正常吗?

当然不正常啊,你见哪个正常谈恋爱的女生是这种遭遇的。

又问我,他想和我结婚,我要嫁给他吗?

当然不能嫁啊,这种人,恋爱两年多不分手你已经算是做慈善了,还要结婚,那么想当活菩萨吗?

有的人不是没钱,是从来不愿意在你身上花钱。

每逢节日前必定和你吵架闹分手,节日一过喜滋滋回来跟你和好,或者装傻玩儿失踪,就为了逃过一份节日礼物。

他过生日,你送他一个几百块的钱包,你过生日,他送你一句“生日快乐”。

你都不要求他一定得给你什么昂贵的奢侈品,偶尔送你些小东西你就很满足,但他生怕让你“占了便宜”,一束花都不肯给你。

嫁给这种人,等于你亲手葬送了未来所有浪漫的可能。

而没有浪漫的爱情,是活不下去的。

你要嫁的人,可以没有太多钱,没有“你随便买买买花呗我来还”的底气,但至少要有时不时买你个开心的想法。

你说你想吃什么,转天就排队买了给你。

你说你天冷了手容易起皮,转天就送给你一只护手霜。

这些东西的实际价值可能并没有多少,但你收到这份小礼物的愉悦,无法用钱衡量。

你看,感情从来不需要贵重,感情需要的,是大方。

坏脾气=“穷”

当然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没有坏脾气,永远笑眯眯地对你,那是佛。

但如果他在人前总是温文尔雅谁也不得罪,却把负面情绪都发泄在你身上,那他对你而言,无异于恶魔。

就像一个女生和我说,结婚一年,她开始后悔,因为她平日里人见人夸脾气好的老公,回到家就是另一幅模样。

稍有不顺心就张口骂人,在外受了打击和委屈不敢表现出来,在家里砸东西泄愤。

她说你有什么不开心的,和我聊聊,我们一起面对。

他让她滚。

坦白说,这个快节奏的世界,能每天都保持好情绪的人很少,多数人都是在累到想杀人和算了算了就这样吧两种感受间无缝切换。

好脾气,有时候是稀缺资源。

但正因为是稀缺资源,所以那些好脾气更应该留给身边的人,遇到难处,两个人一起面对一起解决,遇到不快,自己先试着排解,不转嫁情绪。

可惜有的人就是那么“穷”,仅有的一点好脾气,也从来都不留给你。

你是想嫁给一个会调节自我、不高兴了也能正常对你倾诉、多数时候都愿意对你笑的人,还是想当一辈子垃圾桶?

冷漠=“穷”

别人家男朋友,一看见她就笑,一有时间就约会,分开一天,再见面时满脸的热情,忙到颠三倒四还要给她发信息:宝宝吃饭了吗?

你男朋友,每次跟你见面都好像完成任务,一边玩儿着手机一边催你赶紧吃,吃完催你赶紧走,不管忙不忙,都不会主动跟你联系。

你要求着他,他才会和你多说两句话,要发脾气,他才会同意出门和你约会。

那不管他有多少钱,都是个“穷”人。

冷漠是感情里最大的“穷”。

你遇到一件事,告诉了他,希望他多少给你些反馈,等了两天,他回复你:哦,知道了。

你觉得你们很久没有好好吃顿饭,想和他见一面,逛逛街,看看电影,至少甜蜜一下午,他回复你:天气不好,不想出门。

你和他说了两遍你明天要去一个地方,第二天给他发信息说你上车了,他回复你:你去哪儿?

从来记不住你说的话,从来不操心你的行程。

从来不会问你饿不饿、累不累、安不安全,从来不会问你的心情,从来不考虑你的感受。

他只希望你“独立”,希望你不要打扰他的生活,希望他想理你的时候你摇摇尾巴、他不想理你的时候你自己逗自己开心。

嫁给他?你还不如嫁给一块石头。

我始终觉得,考量一个人穷还是富,不能只盯着他有多少钱。

有没有钱本身就是相对的,有的人在北京上海三套房,有的人就只能买得起二线城市的一居室,有的人可能还要奋斗两三年才能攒够一笔首付。

有的人随手就能送你一个LV,有的人省省钱能送你一套雅诗兰黛,有的人拼了命也只能送得起一支100多的口红。

你说哪个人可以嫁?

不真的了解他这个人的性格和习惯,不去考量一下他平时怎么对你,不清楚他对你究竟能用多少心,谁都别嫁。

真正的穷不是钱决定的,有的人是心里穷,在感情上,像个一无所有的乞丐。

宁可单身,也别嫁给一个“穷”人。

▌写在最后:

今天偶然看到一句话觉得挺对的和大家共享一下:

喜欢你的男生,自然会想尽办法对你好,只要你别把这一切当作无底线索取的资本。

咱俩的新婚之夜,你姐却成了我的妻 情感文章


01

想起毕振涛,是因为那天,我在春日的街头看见一个中年男人,正含笑等着向他走来的女人。

那个男人,和毕振涛长得有点像。

彼时,距离毕振涛上一次打电话过来和我聊天已过去两年。我找出毕振涛的电话打过去,显示查无此号。

毕振涛,这个我萍水相逢,却收下了他一生秘密的朋友,就这样从我的生活里静悄悄的消失了。

两年前他曾求死未遂,现在的他,应该还好好活着吧?毕竟这世界上,还有个期待着他带她吃芝士蛋糕的女人。

我相信是这样。我希望是这样。

02

毕振涛是我朋友里年龄最大的一个。

几年前,我从西藏回来的火车上遇见他。毕振涛是一个看起来很有范的中年男人,衣着不凡,眉眼周正,气质沉稳。

西藏很美,车窗外雪山和草原交替掠过。旅途漫长,一个车厢里的人慢慢开始聊天。

从聊天里,我知道毕振涛是商人,去西藏是为了采货。毕振涛说他喜欢出门,不过每次出来都会想念女儿。毕振涛描述女儿时满脸温柔。

其间,我接了个编辑的催稿电话。挂断电话后,毕振涛说,原来你是作家啊。

我笑着回他,不是,就是写写故事。沉默了一会儿,毕振涛说:“和你讲讲我的故事吧,跟了我小半生的故事。或许有一天,你会把它写出来。”

就这样,我知道了一个素昧平生的男人的故事。

直到毕振涛下了车,我还久久圈在他的故事里,胸口压抑得不能自由呼吸。

03

毕振涛爱着的那个女孩叫王思贝,是他的初中同桌。

一个善良且羞涩的女孩,两人年岁尚轻,在校时就暗生情愫。

毕振涛早早没了父母,初中毕业后就进入社会养活自己。

刚出校门时,毕振涛跟着别人学做汽车修理。思贝周末常去看他。她害羞,不好意思进车间找他,总是站在离车间不远的白月季树后静静等。

那几年,车行的工友都羡慕毕振涛有这样一个漂亮乖巧的小女朋友。

后来,家里有个远亲看毕振涛勤快懂事,愿意带着毕振涛做点小生意,于是毕振涛开始天南地北地跑。

思贝念完高中后在当地上了大专,毕振涛每次回来都去学校看她。每次一见毕振涛,思贝还没张嘴说话,眼睛就先眯成月牙。

走在校园里,毕振涛有点自卑,思贝主动拉过他的手,遇见同学问这是你男朋友吗?她马上甜甜笑着点头,毕振涛心里甜蜜又感动。

从学校出来,毕振涛总要带她去市中心吃蛋糕。那时芝士蛋糕在小地方还很稀奇,市中心只有一家店里有,思贝每次都吃得心满意足。

毕振涛走到哪都忍不住想念思贝。每次在外地采货时,看到能带走的美食和漂亮小首饰,他都要跋山涉水地带给她,她一笑他就格外快乐。

第一次知道宝姿这个牌子时,毕振涛咬咬牙,给她买了身白色套裙,那身衣服的钱够毕振涛自己买上五年的衣服了。

毕振涛如献至宝般小心翼翼地拿给思贝,结果她看到价牌后第一次跟他翻了脸。

毕振涛从没见过思贝那个模样,她气得眼泪在眼眶里直转,小脸通红,逼着毕振涛一定要答应她去把衣服退了。

那天毕振涛哭了。

从小到大,别人骂他是没父母的孩子时他没哭,没人管饿着肚子上学时他没哭,家里那些亲戚互相推诿没人愿意分担他学费时他没哭。

自从他妈在他爸病逝一年后也跟着走了时,毕振涛就发誓再也不在别人面前哭了。

但那天他对着思贝哭了,眼泪流下来的时候,他在心里想,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让思贝坦然享用这世界上最好的一切。

04

思贝父母很早就听说了毕振涛,他们一直反对,嫌毕振涛穷、无父无母、又早早失了学。

他们明里暗里说了女儿很多次,思贝从来不争辩,但也没妥协。

后来见两人一直没散,又知道毕振涛做生意也挣了些钱,于是思贝大专毕业的第二年,父母主动提出把毕振涛带回家看看。

思贝兴高采烈地把好消息带给了毕振涛。

那天,毕振涛和思贝家人一起吃了晚饭,思贝、思贝父母、还有她姐姐思琴。

思琴起身盛饭时,毕振涛注意到她的跛脚,颠簸得有点厉害。

思琴看见他的目光,主动解释说她小时候淘气,爬树摔下来摔坏了腿,毕振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思贝一家对毕振涛都很热情,这让毕振涛受宠若惊。

当天,王家父母就提到了婚事,把订婚、结婚的事定下来了。

他们说,既然毕振涛父母不在了,婚礼就由他们来办,无需他费心。彩礼要得也很低,说是知道毕振涛不容易。毕振涛心头满是感激。

最后,他们提出膝下无子,希望毕振涛能入赘。毕振涛心想自己反正也无父无母,思贝家人以后也就是自己的家人,就答应了。

毕振涛的婚事就这样定下来。

想着很快就能和思贝真正成为一家人,毕振涛那些天走到哪脸上都带着笑。

他一点也没有想到,前方等待着他的会是一场可笑又恐怖的陷阱。

05

结婚那天场面不大。

王家两三桌亲戚,加上毕振涛几个亲戚朋友坐了一桌,简简单单一屋人。

王爸说,来的都是家里至亲,大女儿没出阁,小女儿先嫁了,场面不宜太大。毕振涛表示理解,不管怎么样,能娶到自己爱的人,他心里高兴得不行。

毕振涛和思贝乐呵呵地转桌敬酒,那天他心情大好,谁来敬酒他都喝,幸福溢于言表。思贝让他少喝点。毕振涛说:“没事,一辈子就一次,这是咱们的大日子。”

那天,他岳父似乎也很高兴,晚饭时亲自领着几个长辈来跟毕振涛频繁碰杯,交代他要善待他的女儿。毕振涛连连说好。

最后毕振涛醉得不省人事,连怎么进的新房都不知道。

第二天早上,毕振涛醒来时,他的人生路就已经被改写。

枕边那张脸,不是思贝,而是思琴。而从思琴淡定的表情来看,这绝对不是一场阴差阳错。

大闹一场是不可避免的。王家软硬兼施,称生米煮成熟饭,不容毕振涛不认账。

换了新娘,没换岳父岳母,毕振涛还是他们家的上门女婿。毕振涛在这场狗血闹剧里瞠目结舌,年轻的他完全算计不过对方一大帮亲友。

最让他感到心寒的,是怎么也找不见王思贝。

他们说她连夜走了,是她甘愿成全思琴和他的。

06

结婚后那些天,岳父岳母把毕振涛看得很紧,他根本没法走掉。

而酒醉那晚的后果就是,婚后一个月的时候,王思琴查出怀孕。

毕振涛并不愿意当这个父亲。

他恨,恨思琴,恨岳父,恨他们一大家人。但最恨的,还是思贝。

虽然恨着她,却也想念,那种卑微的想念,让毕振涛痛恨自己。

毕振涛婚后还常常梦见思贝,多半是她当年站在白月季花丛背后的样子。

孩子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像一只小手,轻轻拨动了毕振涛心上某根弦。

第一次把小小的女儿抱在怀里时,毕振涛感觉自己又有了生机,仿佛和这世界再度生出了关联。他把头埋进女儿的襁褓里,悄悄流下了两行热泪。

毕振涛的心,就是从把女儿拥在怀里的那一刻,在这个家安放了下来。

毕振涛收到思贝短信时,女儿已经七个多月。

思贝请求他的原谅,说了结婚那晚的事。

思贝对父母的这场预谋一无所知,当晚毕振涛喝醉了,父亲扶他入新房,思贝被母亲叫到了另一个房间。

母亲跪在她面前,请她成全毕振涛和她姐。姐姐有残疾,之前被很多人嫌弃,很难找到合适的好人家,而父母觉得大学毕业的小女儿应该找一个条件更好的男人。

他们觉得毕振涛配不上思贝。

思贝不同意,母亲亮出剪刀以死相逼。思贝还想反抗,却被家人打晕,连夜送到外地。第二天,父母告诉她,毕振涛和姐姐已经生米煮成熟饭。

思贝还说,她见过他女儿的照片,很漂亮,长得像他。她祝他幸福。

毕振涛冷笑了一声,他想,王思贝你有什么资格祝我幸福?

毕振涛沉默了一会,就把短信删了。女儿哭了,他要去给女儿冲奶粉换尿片。

那天他往奶瓶里倒开水,前两回都浇在了自己手上。他想着思贝绝望的样子,心里好疼。

07

毕振涛和思琴的女儿两岁多时,思贝回来了。

她进家门那天,毕振涛客客气气地和她打了个招呼,就去忙店里的事了。

思贝相了几回亲,和当地一个条件相当的男人结了婚,从家里搬了出去。

结婚那天,毕振涛和思琴去帮忙,女儿像只小燕子一样跑来跑去。

思琴一直偷偷观察毕振涛的神情,他看起来很坦然。

前尘旧事,只成了过往烟云。

思琴温柔了几年,看着毕振涛定了性子,慢慢也就没那么小心翼翼,一点点暴露出原本的暴脾气。

女儿和毕振涛有点什么不对,她就扯着嗓子骂,街坊四邻都能听见。

毕振涛最烦大嗓门,每每挨骂,也不愿理会,当没听见就过去了,该干什么干什么。但听到思琴用难听话骂女儿,毕振涛就不乐意了。

有次毕振涛就开口说她:“哪有那样骂自己孩子的?你就不能像别的当妈那样温柔点,有话好好跟她说?”

思琴像被针扎到气球,一下就跳了起来,吼道:“像谁?我要像谁一样温柔?王思贝是吧?她温柔,你倒是跟她过啊!我就知道你心里还惦记着她,这么多年你就没放下过!”

毕振涛一下就僵在了原地。

这么多年,那个公开的秘密就像一个地雷,所有人都小心地避着它。被思琴这样明明白白地拎出来时,他有种五雷轰顶的感觉。

毕振涛好多天没有同思琴说过话。后来因为女儿,两人关系才缓和。

08

王家父母很避讳毕振涛和思贝的关系,从来不在他们面前提对方。

毕振涛和思贝也都尽量回避。大概自知对不起毕振涛,这些年岳父岳母对他都不错,偶尔还有些讨好的意味。

有一天毕振涛回到家,发现思贝躲在父母房里哭。他在客厅转了几圈,还是去敲了门。思贝开门见是他,愣了。

毕振涛问:“怎么了?”思贝摇摇头,只道:“没什么。”思贝转身关门时,毕振涛看见她脖子上有几道血印子。

后来,毕振涛听说思贝经常被家暴。她老公嗜酒,又听说思贝和毕振涛的事,心下总觉得自己亏了,每每喝醉就要打她。

听见岳母在房里哭哭啼啼小声跟人责怪自己害了思贝,毕振涛在客厅,手紧紧攥成了拳头。

但他能怎么样呢?全世界的姐夫都可以理直气壮为小姨子出头,就他这个姐夫不可以。

第二天,毕振涛鬼使神差去了市中心那家蛋糕店。他几年没去过了,那家店换了装潢,换了员工,但东西的味道没有变。

毕振涛要了思贝最爱吃的那款芝士蛋糕,一点一点,吃得很细。

后来毕振涛心情不好时,就总去那家店,在那块芝士蛋糕里静静享用他从生活里偷来的一小时。

然后有一天,毕振涛遇到了思贝。

红着眼睛,脸上浮着五个手指印的王思贝坐在店里,吃蛋糕的样子还和当年一样心满意足。

那天的蛋糕是毕振涛买的单。当他在她对面坐下时,他们什么话也没有说。她没有问他还恨不恨她,也没有问她家暴的事,他们什么都不说,就是各自吃完蛋糕。

思贝从毕振涛坐下开始就不停流眼泪,一声不吭地流。后来毕振涛的眼圈也红了。

从蛋糕店出来以后,他们一言不发,各回各家。

那块芝士蛋糕的时间,成了毕振涛和思贝之间最隐秘的幸福。

有时候,在生活的诸多不易里,想想那一小块蛋糕的幸福,似乎全身也有了力量,在这并不如人意的世界里心满意足地活下去。

毕振涛是这么跟我描述的。

如果不是毕振涛亲口告诉我,我简直不能相信,这个年代还会有人陷入被他人操控的婚姻。可事实就是这样。

09

在火车车厢的交接处,行进时的咣咣响声伴着窗外掠过的风景。

雪山白头,离草苍茫,而我面前的中年男人轻声说着他爱的人,眼神温柔,语调平和。

后来的一年里,毕振涛给我打过两三个电话,问声好,也提些他与思贝各自的近事。

他非常喜欢聊他的女儿,声音听起来似乎是幸福的。

再之后,他有一段时间没了音讯。再冒出来时,毕振涛的声音很憔悴。

他老马失蹄,因为一时大意信任熟人,一批货被骗,赔得血本无归。思琴成天和他吵架,有时也打骂女儿。他提过离婚,思琴却不同意,只是痛苦地同他纠缠。

毕振涛在电话里犹豫了一会,告诉我一个让我惊魂的消息。他几日前万念俱灰,选择了自杀。幸亏被女儿发现,送进医院,已无大碍。

毕振涛说,事后在医院平静下来,看着手边熟睡的女儿,心里很愧疚。如果他这样自私地走了,女儿怎么办呢?他不敢想象。

思贝也去看过他。她同他说,很多时候觉得累了,因为那一块蛋糕,又愿意笑着走下去。

那正是毕振涛的感觉。

思贝离开医院前对毕振涛说:“如果你实在想走,那就先走吧,在那边等等我。”

我劝了毕振涛几句,但我实在觉得我的劝说太无力。

我又想,他大概是不需要我相劝的。在他的前面,有一个需要在他爱里长大的女儿;在他的身后,又有一个因为他的存在而获得力量认真生活的女人。

后来毕振涛的qq再也没有亮过。

2014年的这一天,我在春光里想起毕振涛。

在满目春日里,看着爱人走来的中年男子笑得满眼温情。我不知道,我联系不上的毕振涛,是不是也在这样的春光里拥有着这样的幸福。

我猜想应该是的吧。毕振涛会好好的,他和他爱的人都会好好的。

这世间不是所有深爱的人都有运气厮守在一起,可是因为这世界有你在,我就愿意更爱这世界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