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一袋荸荠

一袋荸荠

发表时间:2020-11-09

【www.qg13.com - 暖水袋情感故事】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袋荸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师,你过来一下!”一进教室他就对着我喊起来。

“有什么事吗?”我问。

“呵呵,这个是给你的?”他笑嘻嘻地说着。

“作业吗?”

“不是的,这是我家的荸荠果子,从奶奶家带来的。”随着他拉开书包,看见一个红色塑料袋,里面似乎很重。我拿过袋子,看见书包只剩下一两本书了。看样子他为了给我送这个礼物,把书包差不多都腾空了。

“呀,这么多啊?背起来一定很重吧?”

“还好,哈哈,是奶奶种的。”

“太好了,等我有时间洗干净奖励给写作优秀的同学。”

“老师,我妈妈洗干净了,你不要洗了。”

“谢谢你,谢谢你妈妈!”

上午第二节课之后,他跟着我后面问:“老师,你准备什么时候奖励啊?”

“别急,等我改好了作文,当然还有你的奖励。”

“下午,你不是没有课吗?怎么奖励啊?”

“那就明天早上怎么样?”

“好,呵呵,呵呵……”笑着跑开了。

中午放学,走在小区里,猛地感觉有个东西在背后戳我一下,一回头,看见的又是他的笑脸。WWW.Qg13.COM

“干嘛呢?你?”我故意虎着脸。他呢显然心知肚明:“没有事,玩呗!嘿嘿……”一边是狡黠地笑。

他经常在我上班的路上冷不丁冒出来,吓我一下。然后,就会和我一起走向学校。他的小手总是热乎乎的。记得去年他偷偷给我送去几根煮熟的山芋,花生。这些朴实无华的礼物常常令我格外感动。一个孩子的心啊,那些看似冒着土气的东西。

谢谢你,小家伙!明早我一定让大家分享这份新意。

编辑推荐

三袋米的故事……看完我哭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长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子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

”儿子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子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子脸上,这是16岁的儿子第一次挨打……儿子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吱唔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

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代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

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子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

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智慧小语:三袋米,代表了大如天、重如山的母爱。也许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像这位母亲一样在艰难中支撑起儿子的天空。但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父母恩难报,他们给予了我们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

因此,孝顺父母不能等,让我们用心去感恩。

如果你也是含着泪看完了这篇文章,请你也动动手指,把他分享出去,传播正能量,让世间多点爱。

一迟一暮,一思一念


徒步走在街道上,马路两边的建筑物与我相对静止,一排排我叫不出名字的树整齐的排列着以示生命的威严不可侵犯。喧嚣声在一片叫卖声中得到了认可,疯狂的向我扑来。喧嚣声中夹杂着城市独有的味道向我扑来,我只能定住脚,把自己想象为一颗七情六欲外的微尘,漂浮在静谧的第六空间里。然而,时间却脱离了空间,把这个世界的天音扰得荡然无存。我只好戴上耳机,听着几首熟悉的曲子,以抵挡另一种声音在我失去方向的步伐中肆掠。我也只能这样做,我不能让我迟缓的脚步在暮海汹涌的时候,成为我一生一世的思念。于是我轻吟道:一迟一暮,一思一念。

沿着街道,不停地漫着步,两眼不停地扫视着路旁的商店和陌生的行人。行人匆匆而去,消失在没有尽头的繁年华月中。把双手插在裤兜里,敏捷的避开穿着华丽衣服的商人。两个耳机在耳孔里不停地咆哮着,呼出某种带有节奏感的旋律,配合着我的前进。和众人一起站在路口旁等待着绿灯,绿灯指示着我的方向,我知道我应该走过去。涌入人群,在没有注视车辆的情况下大步而行。我被夹在人群中,我感到安全,感到我依然可以在迟暮时分,沿着这条路,思念某个熟悉的陌生人。

穿过二环路上的一个十字路口,发现马路旁的那座又旧又老的房子竟然那么眼熟。苦思片刻,忆从心来。哥曾租过顶上的那间小屋,逼仄的空间,窄窄的巷道。没有窗,只有一屋的黑暗。一堵灰白的墙上,岁月的痕迹斑驳,枯死的青苔泛着黄,紧紧的贴在墙上。我曾想过,它是不是在倾听某种我们无法听到的声音。这种声音连接着荒凉,连接着冷清,连接着颓败。我俯下身,将脸靠在墙上,听到了马路上的汽笛声,错乱的脚步声,痛苦的呻吟声。很快我的脸便僵硬了起来,我的体温在瞬间被凝结,身体失去知觉,两腿不住的颤抖着。灰白的墙吮吸着我的体温,一点点的蚕食着。我的体温,一种孤独的味道,一种寂寞的黑色,一种没有营养的余热。这种温度不来自地球,不来自万物,不来自情感,它只是伴着我身体一起成长的一种思念。它在夜幕中生存,在思念中迟暮。

移开脸,脱离的白灰依附在我的脸上,我轻轻一擦,它们垂直滑落。它们沿着我的脚印滑落,沿着我的思念滑落,沿着迟暮的天际滑落。它们在空中飘着,像一朵朵白花绽放在寂寞的垂直空间里。我知道它们不愿意,但那是它们生命的方向。它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顺从,它们的爱才能在地里生根发芽。只有顺从,它们才能挣脱时间的枷锁,成为空间里的自由战士。其实它们很像蒲公英,拥有一样的皮肤。可是它们的思念太重,它们寂寞的夜晚太迟。因此,它们坠落,它们飘舞,它们迷茫。

转身离开,继续前进。一条长长的小巷出现在我的眼前,凹凸不平的地面,肮脏的积水,老旧的建筑,一群群忙碌的人群。两旁,交易时刻进行着,不容打扰。低廉的运动鞋,劣质的服装,嘈杂的音乐,这些都勾不起我的欲望。偶尔抬头看看天,看看路旁烤番薯的老大爷,看看衣着破烂的流浪汉。这里的一切,都与我无关。我没有直接参与,我只是一个会间接思念的过客。我之所以会路过那儿,因为那条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小巷是我脚步的方向,是我匆忙的终点。那儿将有我要的宁静,有我要的自由,有我要的思念。

渐到尽头,我有些失望,小巷被我一眼望穿。看着不远前的一处荒地,我有些兴奋。它应该是属于宁静的一部分,喧闹声早已在脚下成为浮云。这里的安静是我所钟爱的,听了太多的声音,我的耳朵应该得到休息,它需要安静。尽头处,几座小楼安然的坐立着,挡住了我前进的脚步。我心灰意懒的坐在一块石头上,慢慢的仰起头,洁白的天空中飞着几只风筝。我饶有兴趣的起身,走进一座废弃的荒园。当我站在入口处时,我自认为是几个天真的小孩在欢快的放着风筝。当我走进之后,几个年过半百的花甲老人分散在几个角落,仰着头放着风筝。时而收线,时而放线,时而向前,时而退后。我站在旁边欣赏着这场表演,并没有给他们掌声。我十分清楚,他们和我一样,是为了安静,是为了一份迟暮时的思念。

我独自在荒园散着步,满地的枯萎的蓬蒿静静地的站着,它们给了我安静,它们仿佛知道我所想要的。也许在某个被我忘记的角落,我们曾经相识。也许在某个冷清的田园,我们曾经相知。它们看着我,而我却不认识它们。它们的眼神中似乎掺杂有某种希望,希望我记起一些我已经淡忘的东西。寒风微微,小花簇拥在早已干枯茎干上,随着风的方向飘舞。一丛丛的杂草为这个荒园平添了几分冷清,这种感觉就像迟到的暮夜,像没有根的的思念。

风筝越飞越高,在天空中渐渐迷失了方向。几位老人兴致未减半分,两三只被树枝款住的风筝无奈的呆在树上。苍穹下,一只盘旋的老鹰风筝欺骗过我的眼睛。我闭上双眼,它俯身冲向我,叼走我的思念,扔在迟暮的荒园外。

于是我浅唱一迟一暮,一思一念,然后转身离去。

一山一水一圣人


古有王维退隐南山尽享独居雅兴,面对恬静之景有感而作《终南别业》,故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千古传颂之佳句。今有我们枣院学子晓居墨子故里,在圣人之乡的怀抱中尽享墨家文化的熏陶和感鲁山之南风土文化的妙丽。

缦立远视,倒映在眼帘的是九龙山的雾霭朦胧,云水漂流的清新淡雅,房屋村落的鳞次栉比,犹如文艺女笔下色彩斑斓的油彩画,又如圣人诗句中的田园风光,美在枣院的季节变化中随意勾勒着,描绘着,不肯停歇

西北望,首映在眼眸里的是坐落在学院后盘的九龙山,当暖阳普照大地,墨绿的外衣披在它的身上,薄雾朦胧着山顶的形状,那是我们平日里的九龙山啊,可当冬雪洒下季节的恩泽,精心为它编织了一条洁白无瑕的嫁纱,它微笑着屹立在风雪里,即使冬雪与它不远不近,它依然与枣院的我们不离不弃。

曾多少次在这湾无比透明纯澈的校园水泊旁漫步徘徊,清如明般倒映出你我开怀大笑亦或是委屈落泪的青春印记。清风拂过,微波粼粼,那清泉的纯净与美丽就如同光与影的交集映射进枣院里每个人的心田。可当冬带美丽洁白的雪来到她的身旁,它不由得冰封了自己明净的心灵,那样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演绎出琥珀般纯净的别样美丽。

踏进枣院这方净土,驻足人来人往的图书馆门前,一尊庄严肃穆的墨子雕像显现在眼眸之中,平日的晴空万里为它撒下万丈光芒,在这样的光影下书香气息越愈发浓厚。而今的冬雪覆盖在墨子的发间眉梢,仿佛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矗立在风雪交加的茅屋草堂,超脱世俗,是那般不容亵渎,你我驻足观望,忘记了时间,即使风吹雪舞,那彩色的梦却怎么也褪不掉时间留下的美丽色彩。

怀想当初没来枣院之前,对它的印象仅局限于录取通知书上那副宽宏的枣院俯瞰风景图,翠绿的色彩泼墨点缀在校园的边边角角,心想或许那便是属于大学校园独一无二的油彩了。只是当时光在记忆里匆匆流过,你慢慢走进它时便会发现许许多多只属于这里的无与伦比的曼妙与魅力。

变幻的岁月容易让人改变当初模样,可是季节轮回的光影没有等人的习惯,不要让曾经纯真的自己蹉跎成为悔过的青春。如今的你我身在枣院,心在文化的殿堂,寻圣人留下的痕迹,阅尽山水的乐趣,怡然自得而过大学生活,无论平日里的你有没有忽略枣院,它依然留住了你我的青春的印记。因为,你见或不见,它不曾真得改变;你念或不念,它就在那里,从未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