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才占八斗的故事

才占八斗的故事

发表时间:2020-12-21

【www.qg13.com - 八年情感说说】

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才占八斗的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才占八斗的故事

曹植,字子建,曾受封为陈王,死后谥名谥思,所以又称陈思王。他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兄弟。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文学家,而且在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汉末建安时代出现的所谓“建安文学”,其主要代表人物,便是曹氏父子。而曹植的文才似乎更见突出。

曹植从小就很聪明,才思敏捷,文词富丽,曹操很喜欢他。曹操在世的时候,他的生活是很安定和优游的,那时他写的文章和诗歌,比较华美;但当29岁那年,曹操去世,他哥哥曹丕即位以后,他就不断受到打击;到他侄儿曹睿(魏明帝)即位后,受到的打击就更加多了。由于他政治上受迫害,精神上被压抑,生活相当苦闷,因此,这一时期他写的诗歌,能暴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矛盾,能表现他对统治者的愤恨和要求自由的思想,也能由此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所以曹植后一时期的创作,从现实意义来说,比早期的要好一此。

曹植的创作,包括赋颂诗铭和论文,留下的虽然不多,但是旧时作家对他都有很高评价。例如南朝梁代的诗评家钟嵘,在他的《诗品》中写道: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南朝宋代的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虽然似乎不太满意曹植前期的作品,说它是“但美遨游,不及世事,”但是总的说来,他对曹植还是十分钦佩的,请看他给曹植下了怎样的评语:

“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一石等于十斗)——这真是个有趣的评语。

称誉作者的学问高,文才好,后来就叫做“才占八斗”、“八斗之才”,简称“八斗才”。唐代诗人李商隐有“用尽陈王八斗才”之句。也有人把“八斗之才”和“七步之才”两句成语合并起来,称为“七步八斗”,以形容诗才的敏捷和高超。wwW.QG13.com

情感一生延伸阅读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解释】: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成语故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一个老男人和一个美少妇的故事(八)


当我独自一人的时候,总是想透彻地参悟人生之至理,可是常常会误入迷途,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吧,也所谓我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还是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才好。

记得希腊神话里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一个大力神,只有当他脚踩大地的时候才会力大无穷。我想我们也要时时脚踏实地,因为我们就在世俗的世界生活,就像我曾经给你说的任何时候都要做最好的自己,吃好三顿饭,睡好觉,干好分内的事,开口笑一笑。

我曾经固执地认为,也曾和R君闲聊时说起过,人生总会有很多很多的岔路口,选择向左走就不会看到右行的风景,选择向右走也就不会看到左行的风景。

聪明的你,能告诉我,在下一个路口,我们是选择左拐,还是选择右行?

目标在你心中,方向盘在你手中,你想去哪儿就去那儿!就像红河谷之行,在先一天我问你去哪,你说要去的地方已确定,为保持神秘不告诉我,就是到了当天早上上了你的车,你也说保密。那天我担心下雨,专门准备了一身长衣服,但也在你的劝说下又放回办公室了,只带了一把雨伞。等到R君上了车,我们才商量去哪。你说去宝鸡方向,那边好玩,我才提供了几处可玩的地方,最后我们确定去了红河谷。其实要出去玩,最好是提前谋划好,做好相应的准备才好。

文章来源:http://www.qg13.com/q/5361527.html

上一篇:朝三暮四的故事 下一篇:两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