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惨遭封杀20年,65岁仍不舍舞台:除了周星驰,我们还有一位喜剧之

惨遭封杀20年,65岁仍不舍舞台:除了周星驰,我们还有一位喜剧之

发表时间:2020-02-11

【www.qg13.com - 离开父母不舍情感美文】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惨遭封杀20年,65岁仍不舍舞台:除了周星驰,我们还有一位喜剧之,欢迎阅读与收藏。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小时候很喜欢的演员,忽然有一天就“消失”了。

当我们再谈论起喜剧,提到的都是开心麻花的那些人,还有在电影行业混得风生水起的周星驰。

不过,我们都忘了还有一位喜剧之王——陈佩斯。

那光头憨傻的角色形象,至今还深深映在观众们的心底,虽然离开了春晚,他仍旧在自己舞台上发光发热。

20多年前,也就是1998年,我们熟悉的春晚舞台上。

一如往年,陈佩斯和搭档同台出演小品,可朱时茂的话筒上台没多久就坏掉了,他全场飞奔,紧挨着搭档,才勉强完成了节目。

正是这个看来不大不小的事故后,满怀苛责和愧疚的他告别了春晚,也再没看到他精湛的喜剧表演。

有人说,是陈佩斯赤手空拳打下了中国小品的江山。

第一次登台的作品《吃面条》中,他表演的空碗吃面,甚至让人以为真的有面条,完完全全被那副稀里糊涂唆面条的样子打动;

还有《胡椒面》中空碗喝混沌,《羊肉串》中空签子啃羊肉串……

所有的表情动作都无可挑剔,搞笑的同时也不忘寓教于乐,就这样,小品这门艺术走进了千家万户。

他也参演电影,想把更多的欢乐传递出去,和父亲为中国电影创造了一种新的喜剧模式:“二子”系列。

是的,拍电影很赚钱,票房不俗就能捞钱,但他没有。

每一次赚到的钱,全都投入到下一部电影的制作,甚至还不惜背上债务,正如他说的:

“我不愿意,因为那要出卖灵魂,我不愿意做。”

当时的陈佩斯风头无两,是一名令人钦佩的艺术家,更是一名杰出的电影工作者。

离开春晚后,陈佩斯都干什么去了?这就不得不扯出当年被封杀的真相了。

当时陈佩斯虽然离开了,但他留下的一系列经典作品还在,这些就成了别人眼中的摇钱树。

于是,央视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未经允许,擅自出版了《吃面条》、《警察与小偷》等作品的VCD光盘,并公开发售。

实在看不惯对方难看吃相的陈佩斯和朱时茂,一纸诉讼告上了法庭:

“他们有他们的说法,我们有我们的说法,他们依照规矩,我们依照法律,所以还是用法律来解决吧。”

毫无疑问,最后占据正义的陈佩斯胜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全方面的封杀,他再也没接到广电任何的演出,其他各大电视台和公司单位也纷纷响应。

无奈之下,陈佩斯和妻子一起住进了深山,当起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每天砍柴烧火做饭,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养家,慢慢搭建起自己的房子,同时也积蓄着力量。

熟悉陈佩斯的人,都说他是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更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2001年,他毅然踏出深山,带着首部喜剧《托儿》开始了全国的巡演,走了50多个城市,演出超过120场;WwW.Qg13.Com

2003年,第二部舞台喜剧《亲戚好算账》,在当时低迷的市场下,一年内仍旧演出了近60场;

2004年,第三部《阳台》还推出了各地方言版,受到了更多人的追捧。

今年最新的喜剧《戏台》一经推出,更是一票难得。

这些作品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得益于他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还不忘坚持专研喜剧,不低头不放弃,才活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精彩。

一路走来,他失去了很多,却唯一没丢掉身为艺术家的风骨和操守。

记得陈佩斯说过,自己最喜欢卓别林在《舞台生涯》中的最后一个镜头:

那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卓别林在舞台上完成了自己追求一生的事业,最后跳进一面大鼓。以痛苦换来了观众暴风骤雨般的掌声。

这,何尝又不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延伸阅读

周星驰和梁朝伟:相守40年的金玉之交 友情文章


有一种朋友,总是把友情深植于心间,不经常见面,却惺惺相惜;无豪言壮语,却彼此欣赏,这种友情是陈年老酒,弥久醇香。周星驰和梁朝伟,一个是受人敬仰的喜剧之王,一个是奖项等身的华语影帝,他们一起携手走过懵懂的青葱岁月,在各自的事业版图里笑傲江湖。一晃四十年过去,昔日的英俊少年今已鬓发皆白,然而沉淀了四十年的友情,却如久存在橡木桶内的红酒新启,芬芳馥郁,醇香依旧醉人。

1962年6月22日,凌宝儿生下第二个孩子,她引用《滕王阁序》里的“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一句,给儿子取名周星驰。

5天之后,梁朝伟也出生在香港的普通家庭,他父亲嗜赌酗酒,家境一直不好,母亲只得早出晚归地工作。7岁那年父母离异,这让他特别自卑和孤独,可以说,他的童年都是孤独地度过。

而比梁朝伟大5天的周星驰,在7岁那年也同样面对着父母离异的变故。相同的境遇,让这两个素不相识的孩子都过早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11岁那年,特别喜欢功夫的周星驰深深地迷恋上了李小龙,有一天李小龙的《猛龙过江》上映,他骑着自行车赶去看片。一路上,他边骑边想着李小龙的一招一式,结果越来越兴奋,把车骑得飞快,没想到在一个十字路口“咚”一声和斜向而来的一辆自行车撞上了。他从地上站起来想理论,却发现对方是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清瘦孩子,原来也是去看李小龙电影的。

看到都是李小龙迷,他们相视一笑,都从地上扶起自行车,一起向前骑去。而更戏剧的是,他俩居然是邻座,两人一下就熟络了。

这个被撞的小男孩,正是梁朝伟。相同的喜好、相似的家庭背景、连生日都只隔几天,这样契合的两个男孩,因为这一“撞”,擦出了友情火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从此开启了一种名为周星驰和梁朝伟的友情故事。

初中毕业后,周星驰在茶楼做过一段时间端茶送水的跑堂,后来又去电子厂做工人;而梁朝伟则在卖家电,后来还做过报童、会计、勤杂工。虽然他们都在为生计而奔波,但在工作之余,他俩常探讨功夫和表演。

坊间有这样一个桥段。一次,周星驰拿了个八厘米的摄像机,叫上梁朝伟和另一个朋友,想尝试自己拍片了。他一人担纲主演和导演,而且还很强势,一定要他演正派人物,让梁朝伟演反派,最后被他给打死。而这部两大影帝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据说还在周星驰家里沉睡着。

做演员是周星驰最大的梦想,一有时间,他就暗暗揣摩别人的演技,并利用休息时间直接找一片空地演练;甚至,他还把辛苦挣回来的钱拿去拜师学习咏春拳。

1982年,周星驰看到TVB无线电视要招收演员的消息,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就想拉上梁朝伟一起去面试,但梁朝伟却并没有多大兴趣,也缺乏信心。周星驰就天天在他旁边洗脑:“做人一定要有梦想,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怎么会成功呢?”终于,在周星驰的多次鼓动下,梁朝伟决定一起去报考TVB艺员训练班。

但是,让人怎么也没想到,准备充分的周星驰却没有考上,反而是梁朝伟考上了,这让周星驰很是沮丧。梁朝伟安慰他:“其实并不是你演得不好,而是导演要求表演苦情戏,你却加入了喜剧的成分,悲情变成了喜剧,就背离的考试的标准,但你的喜剧表演天赋,绝对是你的优势,以后你只要向这方面发展,一定可以成功。”

这番话,让心有不甘的周星驰冷静下来,朋友说得对,谁的人生会一帆风顺呢?只要自己坚持,肯定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刻。

然而,幸运的天平却并没有向周星驰倾斜。他接连又考了三次,依然没考上。他知道是自己的喜剧表演理念和当时的主流电影圈不能契合,但他又不想因此改变自己。

虽然一直没有考上,但周星驰一刻也没有放弃,邻居戚美珍被他的执着感动,就帮他向培训班老师引荐。就这样,他终于成为11期夜班函授学员。

而此时的梁朝伟一路顺风顺水。艺人培训班结业后,他在儿童节目《430穿梭机》做了半年主持人,就被喜欢他的监制调去拍电视剧,沒跑几次龙套,就出演《鹿鼎记》里的“韦小宝”一角,一炮而红。

巧合的是,梁朝伟开始全身心演戏之后,周星驰接替了梁朝伟在《430穿梭机》的主持人位置,这一待,就是整整5年,加起几年前就开始跑龙套的生涯,一共近8年。

这8年,两个年少时轨迹相似的男孩,走向了完全不一样的星光之道,而他们的友情,也从最初青涩的竹马之交进入到了相濡以沫的君子之交。

1983年,周星驰开始主持《430穿梭机》,这档节目给了他很大的发挥空间,他设计了一个“星仔好介绍”环节,专门用来介绍各种新奇产品。但更多的时间,他还是想转行去演戏,台长却不赞成:“连主持都还没做好,怎么可能把戏演好?”

于是,他只好利用休息时间去客串演员,可有时候,连客串别人也不要。梁朝伟知道后,就好心地让他在自己的戏中演了6次配角,但媒体却专门写报道羞辱周星驰,说他永远只能跑龙套。周星驰没有解释辩驳,只是默默把报道从报纸上剪下来,并贴在自己房间里,以此激励。

那段时间,他着了魔地研究演技,他看大量的电影,从中国的看到国外的,从卓别林看到斯皮尔伯格,只要有时间,他就去街道上观察每个人的一言一行,甚至他还去偷听情侣说话。他觉得,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他想揣摩好各色人物的表情和内心。

有一次,跑完龙套回家后,他才发现刚刚的一句台词说得不好,就赶紧坐车回到片场,跟导演请求再拍一次。导演一听,觉得他是在无理取闹,还不屑地说:“就一句话的台词,有那么重要吗?”他情急之下苦苦哀求,但导演就是不乐意。无奈之下,他一下跪在了地上,导演看他如此真诚,终于被他打动,同意重拍。

看到周星驰的境况,梁朝伟很想帮他,但他太了解朋友的性格了,周星驰对拍电影的追求有他独有的方式,而他接受别人的帮助,如果是同情他,他就会断然拒绝,这是他的底线,也是他的骄傲。

梁朝伟知道,周星驰跑龙套的最大问题是,他的表演理念,和当时的香港主流电影圈根本就格格不入。而周星驰自己,并不愿意向现实低头,在形式上,他迁就甚至哀求跑龙套的“群头”、导演、摄影师,但在面对这些人时,他虽然表现出最谦卑的态度,但是在内心深处,他却始终坚持着自己对电影的执拗。

在这个时候,梁朝伟知道,他所能做的,就是以一个知己的姿态,在远处静静地关注着好友的拼搏。

1988年的一天,已爆红的梁朝伟约周星驰去迪斯科舞厅玩,恰巧遇到了万能电影公司老板,也就是著名演员李修贤。通过简单交谈,李修贤一眼看中了周星驰的潜质,便邀他来自己的新片《霹雳先锋》里扮演一个浪荡江湖的小弟。

做了10年演员梦,周星驰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正经角色。终于,由于他的出色表演,他在这部影片中拿到了金马奖最佳配角奖,也获得了金像奖最佳配角和最佳新人双料提名。

1990年,财大气粗的王晶让周星驰在《赌圣》里当男主角,赌神系列本来就有很大的市场,周星驰压抑了多年的才气如岩浆一样迸出,势不可挡,一飞冲天。

《赌圣》上映后,28天狂揽票房4132万,在这之前,香港最卖座的电影是出道14年周润发的《八星报喜》,也只有3000多万。刹那间,周星驰名声大噪,他拍了8部电影,年度十五大卖座影片中,他占了7个,开启了港片的“周星驰年”。从此,周星驰天马行空的“无厘头”表演开创了“香港喜剧先河”,写进了香港电影史。

看着周星驰的成功,梁朝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但他只是给周星驰打了个祝贺电话。君子之交淡如水,没有结拜,没有誓言,没有承诺,只有从内心发出来的相望相守,这是一种缘分之间的心灵相约,这,应该就是最真的知己。

1992年,周星驰和梁朝伟均被《电影双周刊》邀请为嘉宾,两人握手拥抱,仿佛回到了10年前那个报名培训班。

很多人都很担心,一个是影帝,一个是喜剧之王,两“虎”相遇,他们的友谊还能继续下去吗?

其实作为好朋友,他们两人的风格完全不同,周星驰是以“无厘头”式的喜剧见长,梁朝伟更拿手的则是文艺片。何况他们在事业上也并没冲突和交集,所以两人在电影圈中的关系谈不上对立和竞争,就算他们都步入了各自的事业巅峰,也丝毫不会影响他们的友情。

事实上,成名后的他们虽然各演各的电影,见面不多,但感情却比过去更深厚了。

有一次,周星驰对梁朝伟说:“我想在喜剧电影中融入一些自己低谷奋斗时的经历,你觉得怎样?”梁朝伟笑着说:“挺好,在喜剧中加入一些拼搏中的悲情色彩,应该更具感染力。”

于是,在周星驰的很多电影中,都能看到他自己的影子。无论是《苏乞儿》中那个落寞的苏灿,还是《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流露出来的忧郁,亦或是《少年足球》中的阿星,都有着周星驰跑龙套时经历。

而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的喜剧有了更深一层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喜剧之王》在1999年上映。

在这部片子中,周星驰把1983年在《射雕英雄传》中跑龙套的一个场景应用了进来。那时候,周星驰演的是宋兵乙,只有一句台词,主要戏份是被梅超风一掌打死。即使自己的戏份只有一点点,周星驰还是向导演提出,自己在演这个片段的时候,能不能用手挡一下再死,导演却理都不理,周星驰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幸的是,却被导演给赶了出去。

这个场景,让周星驰深深意识到,一个处于灰暗期的演员是多么不易,他很好地把这种感觉融入在了《喜剧之王》中,这部片子非常明确地传达了周星驰的人生感悟,上映之后好评如潮,再次夺得了香港年度票房冠军。

2000年,梁朝伟在戛纳封帝,周星驰和他姐姐第一时间带着自己喜欢的红酒,前去帮梁朝伟开恭贺派对。周星驰说:“梁朝伟和李修贤在我心中都是很重要的人。”

而梁朝伟却是那种把话都闷在心里的人。兄弟也好,爱人也罢,他都不太会把感情挂在嘴上。周星驰上电台做节目时曾经吐槽,说有一位老友,一喝醉酒就打电话来骚扰他,跟他说:“星仔啊,好好照顾自己。”他虽然没说出这位老友的名字,但听者心知肚明,那人就是梁朝伟。

有人说,有一种朋友是藏在眼睛里的,看一眼,便能将自己的心意投影到对方的眼睛,就像《红楼梦》里的金玉良缘。周星驰和梁朝伟的金玉之交,更多的时候,就是在用眼睛交流。

周星驰40岁生日那天,梁朝伟特意从国外片场赶了回来。见面的那一刻,一个眼里蓄满了祝福,另一个眼里则满载着柔情,两人的眼神在空中相汇,那里,有他们交流的最佳坐标。

曼珠沙华,花开千年,花落也千年,花叶终不相见,而周星驰和梁朝伟的友情,却能隔着时空相见。他们两人都是十分低调的人,没有戏拍的时候,几乎能在娱乐新闻上绝迹。他们的亲密友情,两人也从不会高调炫耀吹嘘,只是即便不见,他们彼此牵挂的心意也从未远离。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剧组停机、资金停流、影院停业,一天上百万的房租、人力资源,成千万上亿的电影成本,使百万影视从业者处于漫长无边的黑暗寒冷之中。

周星驰投资的电影事业也受到严重影响,已经58岁的他不得不抵押自己的11亿豪宅,来平息举步维艰的电影事业。梁朝伟知道后,第一时间发信息安慰:“影视寒潮会过去的,短时间的损失,是预示著你会收获更大!有句老话‘退步是向前!”看到朋友的信息,周星驰原本灰暗的心,一下子温暖起来。

有一种友情叫相识于少年,相守于时空,40多年的风风雨雨,成就了一段金玉之交。他们像两个美丽世界的孤儿,天各一方,在各自的世界里,享受着灵魂的共振,不是也挺好吗?

真正的朋友,往往开始于竹马之交,而在两颗心之间,必定有着君子之交的清淡距离,这种距离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而金玉之交,则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欣赏,是一段情对另一段情的延续,金玉其中,永不褪色。

除了身体,我们还有什么可以相爱?


所谓的激情期,通俗地说,就是海誓山盟啊、花前月下的那些时刻,我们会体会到人生的一种巅峰体验,就好像来到了天堂,这种感觉是非常奇妙、非常不同寻常的。但是,这样的时刻有多久呢?科学已经对此做过调查和统计,最短是四个月,最长也不会超过一年半。这就说明激情期是有某种物质的作用的,是有时限的。

科学发现,我们处于恋爱激情状态时,大脑活动的感觉非常类似于吸毒上瘾时的感觉,那时大脑主要是靠多巴胺、内啡肽的刺激,这些刺激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强烈的快感,彼此会有一种强烈吸引的感觉。这种强烈的感觉,既然是一种内在的物质的刺激,那么就会有消亡的时刻,是有期限的。

期限过了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办?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区别。其实人类能有这么长时间的激情期已经跟动物有很大的差异了。动物无所谓激情期,就是发情期,发情期一过,雌性和雄性就对彼此毫无兴趣了。人类的激情期可以约等于动物的发情期,这么说似乎有点伤我们的自尊,但事实就是这样。

婚姻制度指向的是一生的关系。我们的关系如果纯粹是由荷尔蒙来进行组织和加工的话,那人和人的关系就都是短期关系。这些制造短期影响的因素都是和一种真实的、真正的情感不相匹配的。

什么和短期吸引有关系呢?首先就是我们的相貌、声音、非语言动作等等,总的来说就是一些外在的吸引。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特殊的特质,比如说,文人吸引人的是情诗,运动员吸引人的是肌肉,美女吸引人的是她的身材和脸庞。每一种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些特质,能形成一种外在的吸引。

一但这些外在吸引产生的时候,我们的激情期就开始了,而它们消亡的时候,我们激情期也就无法维系了。很多的女人都会说,过了三十岁女人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四十岁了就像到了傍晚要贱卖的白菜一样,年老色衰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男人是下半身的动物,完全只对年轻、漂亮等等这些外貌的因素在意,这都是基于短期的激情期的视角去看问题,也就是把人类等同于动物。

那么是什么能在激情期过后维持我们的长期关系?过去,答案往往是道德、家族的利益、身份、经济地位等等。但这些维系的是关系而不是情感关系。

过去很长时间内,女性是没有离婚的权利的。男人可以休妻,但对于女人来说,没有选举权,没有经济权,连自己的姓名权都没有,更不要说离婚的权利。这就意味着女人会丧失很多外在的权利,在解放前,甚至包括文革期间,女性都是没有情感层面上的真正的关系的,更多的是掺杂着很多经济、社会的因素。

长期的情感关系是指,虽然过了激情期但是我们两个人的亲密关系依然能维系,我们会有一种很亲昵的感觉,而不只是像亲人。现在很多人都说,当婚姻开始走过了激情期以后,我们就不再是情人了,是亲人,这才是婚姻的主题。这其实是在用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婚姻,毫无疑问这不可能真正的维系我们当代人的婚姻。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终还是要落在情感层面,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其实有很多可以挖掘、可以进化的部分。我们过去要么把情感的深层关系屏蔽在视线之外,要么把情感关系窄化为动物之间的发情,这都过于偏颇。

为什么激情期两个人会有一种如胶似漆的感觉,好像变成了同一个人?这种感觉为什么会发生呢?我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冰雪奇缘》,故事里的姐妹俩失去了父母,姐姐的超能力成为她一个很大的困扰,还差点伤害了妹妹。于是姐妹俩就长期过起了非常孤独的岁月,身边没有亲人,只有仆人。所以,当妹妹开始成年以后,她对她遇上的第一个远道而来的王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一见钟情的感觉,感觉他们俩好像是天造地设的一样。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一个长期没有亲人的小女孩,没有安抚,没有爱,她要如何度过这种情感世界如此饥荒的岁月呢?那就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她彻底地把自己的人性全部泯灭,变成一个机器人,这样她就可以不用再去体会那种饥饿和渴望的痛苦了。

第二个选择就是陷入到一个很强烈的幻想中,她可以依靠这种幻想来度过这些特别寒冷,特别饥饿的日子。幻想的内容就是,等我长大了以后我一定要找到一个可以让我跳出这个火坑的人,这个人一定会给我提供我父母没有给过我的那种爱。比如,《冰雪奇缘》中小姑娘最需要的就是有人陪伴我,有的小孩小时候的缺憾是我没有感觉到爸爸妈妈来肯定我和欣赏我,那么她可能就会在婚姻中去寻找这个缺憾的满足。

如果听过我的课,大家会知道丧失有5个阶段,其实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丧失亲人或者丢钱包了,才进入丧失期。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这5个阶段里。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些缺憾,我们都不可能完美的长大,我们的父母也不可能是完美的父母,他们的人格也有很多需要成长的地方。

于是我们可能会没有办法接受这种损失。凭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有那么多玩具,有爸爸妈妈,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的,而我就没有?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为什么我就要忍受爹妈的争吵,冷战,对立,或者是父母对我贬损等各种各样的痛苦。

这样我们就会有一种想法,我不想要这些,我想要去另外一个世界,去一个可以给我这些满足的世界。这就会造成我们过度补偿式的情感需要。当这种补偿式的色彩比较浓的时候,这个情感就会变得很沉重,因为它超出了情感实际能够承受的程度和范围。

这就是我们的情感之所以产生激情的一个很大的因素,也就是,激情产生于幻想,而幻想产生于痛苦,产生于我们的遭遇。这样我们就把这个链条链接起来了。也就是当痛苦发生的时候,因为没有人帮助我们去消化、理解、承受这些痛苦,没有安抚者,那么我们就寄托于未来有一个安抚者,去实现我们未实现的梦想。这样当我们进入情感时,我们其实就是一个小孩,而不是一个成人,我们是在把痛苦反转成一种渴望。当这种渴望变得格外强烈的时候,就好像是一个人饿急眼的时候,那么他就会吃很多过量的东西,这种渴望就会变成巨大的激情。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跪舔男在得手以后会把我像垃圾一样去处理?为什么会先在精神上折磨我,然后抛弃我?很简单的一个原因是哪里有激情,哪里就有压抑,有痛苦,哪里就有反抗。一个人如果在情感中太有激情,往往你就要小心了。

凡是大张旗鼓的东西,超过必要的限度的东西,做得太好的东西,往往我们都要小心。就好像吃蛋糕,有些人会觉得太油腻了,不爱吃,什么人爱吃呢?就是太缺奶油的人。我曾经去过一些乡下的地方,一到春节,就会上各种大菜,里面有各种肥肉,因为在过去,春节是唯一能吃上肉的时候,我们太缺油分了!所以肥肉就成为那个时代关于美好的一种象征。而现在我们天天吃肉,于是就开始吃素了。我们在情感中激情太过往往代表什么呢?代表着这后面有某种非常强烈的压抑的痛苦。

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突然产生强烈的依恋的感觉,这说明你是一个情感比较丰富的人,也说明你是个情况健康的人,因为如果我们没有对一个人很强烈的迷恋的感觉,那么就很难和这个人有一个基本的连接。因为我们这种强烈的对一个人的迷恋感觉来自于我们在婴儿期和妈妈的那种强烈的联系。在激情期或者迷恋某个人的时候,我们说话的方式非常像婴儿跟妈妈说话的方式,比如说“宝贝”、“抱抱”之类的话,会经常粘在一起,四目相对。

这些都是我们在婴儿期和妈妈关系的重现。实际上我们度过婴儿期也是一个跟妈妈慢慢分离的过程。对应到成人的情感世界就是,一个人不可能长期成为一个婴儿。婴儿一开始是一分一秒都离不开妈妈的,而慢慢长大以后,我们是可以渐渐离开妈妈的,但我们依然对妈妈还是有爱的。

当我们进入激情期的时候,我们第一个态度是享受它,同时我们需要在心里有一种理性,不要有一个错误观念,认为激情期就是情感的全部,它其实只是情感这个药片外面的糖衣,让我们吃下去会更方便一些。

当激情期过去以后,就是成长期。这时我们就要面对我们内心的某些窟窿、某些缺憾,只有经历成长,经历考验,才能让这个关系有真正实质的意义。迷恋的感觉很美好,但是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来自幻想,这些幻想来自我们长期积压的需要,这是一种补偿性的关系。但成人之间的感情不是补偿性的,是交换性的;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过往的饥饿,最好不是通过条件反射补偿的方式来暂时解决。

喜欢的一位老师


我喜欢的一位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一位既慈祥又严厉的老师。她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爱心献给孩子,信心留给自己’’,“我就是孩子的第2任妈妈’’等。刚开校时,我被分在了2班,上了几周以后,我们又进行了一次分班,我被分到了3班。刚刚熟悉了2班的老师和同学,也刚适应了2班的学习氛围,一下又把我调到了另一个班,感觉特别的不适应,也有很大的抵触情绪。但是,老师她却像妈妈一样安慰我、鼓励我。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才渐渐适应了新的班级,我也渐渐的喜欢上了我的老师。

老师长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尖尖的鼻子,不太长的头发,扎着一个俏皮的马尾。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当你违反校规时,她那双眼睛会凶狠巴巴的盯着你,直到你认识到错误为止;当你为班级加分时,她那双眼睛会温柔的望着你,那时,你也会害羞地低下头来。

她不但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还是班主任。老师幽默与霸气并存,温柔与暴躁同在。她上课时,总把我们逗的捧腹大笑,但偶尔也会把我们骂的屁滚尿流。她的幽默总让我们轻松一下下其乐无穷,但她的批评也是要警醒我们认真学习。

这就是我喜欢的一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