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幸福在母亲的时光里流转

幸福在母亲的时光里流转

发表时间:2020-08-19

【www.qg13.com - 等你在春天里情感美文】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幸福在母亲的时光里流转,欢迎阅读与收藏。

母亲的年不是正月初一,而是正月初三。

按我们当地的风俗,每年的正月初三是姑爷给岳父岳母拜年的日子。这一天,街头里巷人流如织,饭馆酒店棚棚爆满。花花绿绿的点心盒子或者烟酒穿梭在街道里,朝着岳父岳母家的方向飞。

母亲有两位姑爷,每到正月初三,她会喜上眉梢,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她一不喜欢让姑爷到饭店请客,认为在家吃饭有过年的气氛;二不喜欢让姑爷行跪拜礼,说这是旧规矩,孝不孝顺不在乎这个形式。可我知道,在我们当地,过年时,很多户人家直到现在还十分在乎女婿的跪拜礼,就像在乎一定要张贴对联一样。然而越是如此,两位姑爷就对我的父母越是敬重孝顺。

母亲总是在初二的晚上,就把她买的最好的糖果瓜子摆出来,把菜和肉一遍遍洗干净,把饺子馅儿剁好,把迎接我们到来的一切工作准备好。她那双平日里干涩粗硬的手会因为不停地洗涮,被泡得通红而柔软。

大年初三。一家人都盼着这一天。一进门,儿子和小外甥女就跳到母亲怀里,爸妈脸上的皱纹顿时卷曲成花朵。不多久,一道道美味佳肴跃上了餐桌,那是爸妈的杰作。在这中间,只要我和妹妹一进厨房帮忙,就会被母亲强推出来。吃饭时,母亲就更忙了,给外孙剥虾,给姑爷夹菜,给女儿添汤。忙来忙去,我们都快吃完了,她自己的饭还没动。

多少年来,母亲就是这样忙个不停。家里家外,处处留下她旋转着的身影,想到这些,我就不忍抬头看母亲,不忍看她日渐松弛的眼袋,不忍看她爬满皱纹的额头,不忍看她染上霜雪的两鬓。这一天,她的脸上始终挂满笑容,她因为拥有我们而幸福着,快乐着。

人老了,是渴望儿女陪伴的,尤其在过节的时候。当春联贴起来,鞭炮响起来的时候,老人从内心盼望着能够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可母亲要从年三十盼到正月初三,才能有这样的享受。这日子是在母亲一天天的细数中到来的,是在母亲默默的巴望中到来的。

因为她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Qg13.coM

不知是哪年哪月哪辈留下的风俗,女儿出嫁后,不能在娘家过除夕和初一,连父母的面也不能见,说是不吉利。迷信观念认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在初一(或初二)晚上,老祖宗重新回到天上,女儿才能回家。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新社会里,人们虽然不大信鬼神了,可在我们当地,谁也不愿成为始作俑者,落得冲撞祖先的罪名。

因此,我想母亲内心最深处,可能依然埋藏着些许没有儿子的遗憾,尤其是过节的时候。

两个女儿先后出生了,家里越来越热闹;两个女儿先后出嫁了,家里越来越清冷。

29年前,妹妹出生了。当这个小生命呱呱坠地的时候,全家人没有太多的喜悦,尤其是奶奶和父亲。作为长子的父亲,一直希望母亲能为他生个儿子。在一丝叹息中,父亲低头离开了产房,回家为母亲煮鸡蛋。可是,在失意和困意双重纠缠下的父亲居然歪在床上睡着了,等他醒来时,鸡蛋早就被煮开了花。产后虚弱的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妹妹,流着泪。三天后,同一病房里,一个男婴诞生了,他是家里的二小子。为了圆儿女双全的美梦,两家决定将孩子交换抚养。可到正式要换的时候,母亲的目光不肯从妹妹身上挪走一寸,看着孩子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母亲将她紧紧抱在怀里,不肯松手

许多年过去了,母亲还偶尔提起这件事。看得出,她的态度是庆幸。而令她庆幸的不止此事,还有我们的婚事。我们当地有些没有儿子的人家,为了传宗接代,会招女婿上门。在我即将谈婚论嫁的时候,姥姥三番五次叮嘱母亲,一定要留一个女儿在家里。母亲只是笑着,最终也没有遵从姥姥的意见,放飞了我们。姥姥杵着拐杖,拧眉叹气说,傻闺女,不听娘的话,到时候你就后悔喽,过年时人家家里都热热闹闹的,就你们跟前没个人儿陪。

姥姥的话一半对一半错。母亲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她的双眼,可以捕捉到我们的幸福。两个优秀的女儿也逐渐成为父母的骄傲。每当有人在母亲面前夸奖我们的时候,母亲总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尤其是搞业余创作的我,成了别人眼中的作家 ,时有文章发表在各地的报刊上。每次发表了文章,我都会拿到母亲面前炫耀,那种炫耀成了让母亲感到欣慰的精神食粮。

母亲让我们都飞向不同的巢穴。老巢里,只剩下身子骨儿越来越单薄的父母。而我也越来越在母亲那细长伛偻的身影里读到孤独与坚韧。

过年那天,女儿不能回家的风俗像一条无形的巨大绳索,将我和妹妹拦在了母亲门外。绳索的一头是孤独,另一头是思念。每当年三十和初一,我们一家三口和公婆团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觥筹交错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父母。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里弥散着浓浓的年味,在人们的听觉和嗅觉里此起彼伏,一直连绵到一百公里以外的太行山。这是万家团圆的日子,火红的日子。而母亲和父亲却守着两盘饺子,默默无语。餐桌上没有酒,也没有菜,除了饺子还是饺子,并不是家里没有,也不是他们舍不得吃,只是过节的时候缺少了我们,他们就缺少了兴味和乐趣,一切都变得同平素一样简朴。于是,我就在电话那头劝他们多做好吃的,劝他们到亲戚朋友家里玩牌,劝他们去看电影我也劝过我自己,冲破那绳索,去陪他们吃上一顿饭,可是却没有成功。因为拦住我的,不仅是那无形的绳索,还有人们不理解的目光。这条由来已久的绳索,拦住的也不仅仅是我和妹妹,是农村里世世代代、千千万万个像我们一样过年时无法回娘家的姐妹们。

在中国最盛大的节日里,父母的孤独成为我挥之不去的疼痛,他们孱弱的身影、单调的生活,不断浮现在我的头脑里。可是,他们却不承认,总将内心深处的落寞隐藏起来,怕我们担忧。每当我打去电话的时候,他们总是说只要我们过得好,他们就很开心。而我能做的就是经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们。因为我发现,家里只要有了我们,即使平常的日子也像是过年。

一个母亲,从孕育了儿女那天起,她的命运就紧紧与孩子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母亲如同一棵大树,儿女便是树上的花朵。无论身下的土地是肥沃的,还是贫瘠的,深扎地下的根须总是把最充沛的营养提供给花朵,花儿才能开得更加丰盈饱满。母亲是不变的圆心,儿女是圆心周围的弧线。无论半径有多长,也走不出圆心的视线,只要有我们围绕在身边,幸福就会在母亲的时光里流转。

母亲的年不是正月初一,也不仅仅是正月初三,而是有我们陪伴的每个日子。

延伸阅读

在安静的时光里浅望幸福


夏日的风,吹拂着季节的容颜,吹进了微波荡漾的心湖。一抹溢在心底的暖意,将思绪搁浅,把忧伤深藏,沉淀着岁月的芬芳。

人生的风景,总是在繁华与落寞间不停的转换。我们在各自的生活中,品味着生活的沧桑,感受着暖暖的牵挂,演绎着生命的坚强。慢慢梳理那些被时光遗落的往事,指尖淡淡的思绪,将人生的悲欢融进了光阴的剪影。

许久没有静下心来写心情文字了,许久没有用心体味季节的明媚了,许久没有停下脚步聆听心灵的声音了。总是在忙碌中为了生活而奔波,总是在焦虑中为了琐事而忧心,总是在时光的阅历中看到风雨中走来的自己。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不是所有的相遇,都能留下美丽的永恒,走得匆忙的不仅是美丽的风景,还有真挚的情感。总有一些记忆,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如约而至;总有一些往事,在孤独的日子里填满记忆的空间;总有一些幸福的片段,在某个特别的时刻绽放温暖。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面对的过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运行轨迹,岁月从不会因为谁的悲喜而停住脚步,花开花落,对错得失都是一种美。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永远不会改变。真正的幸福,不是衣食无忧,而是内心丰盈,健康快乐。我们总是喜欢在别人的幸福中仰望,却不知自己也正在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对亲情而言,幸福是相伴相陪的温暖;对友情而言,幸福是相知相随的感动;于爱情而言,幸福是相依相守的浪漫。幸福无处不在,一缕晨风,一片阳光,一抹微笑,都是幸福的源泉,亲人的关爱,朋友的问候,守望的灯光,温馨的感动,都是幸福的画卷。

在安静的时光里浅望幸福,给岁月一个浅浅的微笑,给曾经留下美好的记忆,给自己一份淡然从容。在生命里寻找阳光,在繁华处寻找阴凉,在喧嚣中独守清欢,在生活中诗意满怀。浅望幸福,不写忧伤,在岁月的素笺里写下清新的诗行,在时光的剪影中做真实快乐的自己。

感动流转在幸福时的光里


感动流转在幸福的时光里

幸福是什么?或许这样的问题太过笼统,让人无法回答也回答不好。不 过没关系,正如有句话所说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和这句话同样一个道理,幸福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得用心去感受它的存在。

幸福或许就是高兴时那脸上挂满的微笑;或许就是父母坚如磐石的爱;或许就是品茶时那一刻心灵的惬意;或许还有更多,不过那要因人而议。

幸福是写在时光里的感受,是发酵在时光里的成年老窖酒,愈久愈香醇。

在我生命长河里,心灵常常徜徉流转在父母坚如磐石而又厚重的时光幸福里。中国有句俗话儿行千里母担忧就是对这种幸福的诠释注脚。我记事伊始这种厚实的父母之爱的幸福时光早就注定贯穿在我生命的整个过程里,并将成为我最为珍贵的幸福镌刻在我一生的记忆里,永远挥之不去。

早些年前听过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在华夏大地上广为人知,也确实感动了不少人。从古至今对于母爱的歌颂从来都不乏 经典之作,我们在经典著作里感受别人幸福的母爱,也在找寻我们为之永恒的母爱。

幸福是生活中的丝丝缕缕,尽管母爱的表现形式多样,但丝丝缕缕的母爱诠释人类最美好的幸福。就是母爱的永恒才造就我们感动我们的心灵,并将自己的感动流转在幸福的时光里。

上学前,我开始将自己的人生之帆启扬到知识的海洋里,划开了自己人生新篇章。不经意间发现母亲脸上洋溢着浓浓笑意,奶奶说你上学看看把你母亲乐得!那时还小,并不知道我上学怎么会让母亲脸上挂上这浓浓笑意。也许母亲高兴才会露出这浓浓笑意,这是我当时理解母亲脸上挂上浓浓笑意的唯一答案。

既然我自己给自己一份看似合理的答案,也就没有更多去琢磨母亲脸上浓浓笑意背后的真谛。时间却悄悄把母亲这一刻浓浓的笑意珍藏在它广袤深邃的怀抱里,在某个合适的时间里,让人明白品味这笑意背后的真谛。

我上学,自己也为自己将要成为学生而高兴。我上学这事在我看来是一件令自己高兴和兴奋的事儿,不过我自己归自己高兴和兴奋我上学的事儿确实也让母亲着实忙碌了一阵子。母亲从并不多余的布票里匀出几张布票,到商店里扯了几尺布料然后拿上新买的布料,并领上我到裁缝店请裁缝师傅为我量身定做衣服。一向勤俭持家的母亲这回却毫不犹豫的向裁缝师傅付了衣服钱,除此外母亲为我买书包、买文具这些学习用具花钱也显得毫不犹豫。

第一次上学,显得兴奋的同时我心里还是有些紧张。原本让我自己第一次就自己上学的父母,还是在我正式上学那天改变了他们的决定,双双陪我到学校里。其实,说句实在话学校在镇子里头,离家并不太远。一路上,父母教导我如何尊师团结同学,这不太远的路程他们却把开学前必修的第一课,在我上学的路上反复向我叮嘱。

当时,我的想法就是上学了可以和更多的伙伴一起玩耍,并没有想太多。可父母却认为当学生了,就要有当学生的道理也要遵守当学生的规矩。他们把这最朴素、最平凡的道理和规矩看得很重。我就在这上学的路上,第一次接受了入学前必修的第一课,而这教育我的老师却是我的父母。

高原的天气凉爽得快,气温也下降得快。入秋的日子里天气早就有一丝丝凉意,母亲却从自己并不多余的工资里挤出份子钱买来棉帽,那时我们镇子里都把这种帽子叫做北京帽,母亲说看看这天气一天凉似一天,看看冬天快到了提前为儿子准备.说归说,母亲并没有立马让我戴上刚买来的新棉帽。孩子的心理用老人们的话来解释就是叫化子等不得隔夜食,见母亲买来新棉帽,我心里就知道是我为我买的,那一时刻我的心全牵挂在那刚买来的新棉帽上,总认为母亲立马就会让我戴上棉帽。不成想母亲一席话破灭了我对棉帽刚持有的憧憬,我觉得母亲太小气,立马使出小孩的看家本领--又哭又闹,其实目的就是想让母亲让我戴上刚买来的棉帽。不过,这招对于母亲来说并不管用,她还是把她刚买来的棉帽收藏了起来。

这回我是彻底没招了,一个人生着闷气。像是时间淡忘了这件事,又像是我自己早将这件事忘记在脑后,我的注意力一天被父亲叮叮咚咚敲打的声音吸引。父亲正认真的在一个铁皮罐上凿口子,我有点好奇的问父亲,这铁皮罐用来干什么。父亲只说你用得着,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认真的在那铁皮罐上凿口子。母亲的小气父亲的神秘都让我觉得有点奇怪,又令我有点不可思议。

在呵气成霜的冬季,母亲拿出那棉帽,认真仔细的戴到我的头上。尔后又拿出棉手套、棉鞋让我穿戴,我惊异于除棉帽外还会有棉手套和棉鞋。这是你父亲早就为你准备的,母亲说到。忽地,我又想起父亲凿口子的铁皮罐来。母亲说那是火笼,在铁皮罐里放些火种、再放些栗炭就可以取暖了。为我在冬季里取暖,父母却早早做了准备。这是一种牵挂、还是一份关爱、抑或一份来自父母心灵深处对于我洋溢出充满时光的幸福呢?在我看来全都是吧!其实,我一个冬季的生活就在父母这份为我精心准备的取暖装备中度过。见我能在严寒的冬季中这样暖和,父母脸上再次洋溢出浓浓的笑意。我早些年的读书生活就在父母这份深厚的幸福中度过,随着自己年龄递增,父亲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还为我制作过许多玩具,每次父亲制作玩具都是在百忙之中的间隙里极认真的弄着工具,显得一丝不苟。倒像是在完成一件十分重要的工程,我的童年生活就是在父亲给我制作的玩具中享受快乐时光的。

其实,在读小学的时光里。我算是调皮、学习成绩不太好的那类。由于调皮,没少给父母找麻烦。老师经常找父母谈话、或是将我的劣行亲自反映到家里。每到这时在我看来是最为倒霉的时候,轻则就是招来父母怒气冲天、苦口婆心的教育;重则招来父亲一顿细面条或是牛皮绳的招呼。

到小学六年级,这段苦难生活算是有了些许改变,或许我将要读初中了,学业忙碌起来,我的调皮程度有了些许改变,也专注起学习来。在那段时间里,母亲不时煮上几个鸡蛋,父亲不时从紧巴巴的工资里挤出份子钱,为我买来鱼肝油。在电子手表不是太普遍的时代,父亲还是下决心买来一块电子手表。说是这块电子手表给谁,父亲在我兄弟俩间做着抉择。

尽管弟弟哭嚷着要父亲把电子手表给他,可父亲还是把电子手表给了我。

我的努力,父母的关爱并没有使我的学习成绩有所改变,第一次小学升初中考试我名落孙山,当时,我的心情沮丧到极点,看到同伴同学们榜上有名,心情更加沮丧,此时我就像迷失方向的航船,漫无目的。也是此时才真正尝到失败、痛苦的滋味。我一味自责自己平时没认真读书,在我觉得自己最失意的时刻,还是父母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孩子你在复读一年,你肯定行就母亲一句平平凡凡、朴朴素素话,再次激起我的信心。在父母的劝说和鼓励下我复读了一年,这一年父母比平时更加关爱我。来年我算是摇晃着跨入初中大门,这时父母的脸上再次洋溢出浓浓笑意。

尽管初中学习生活远比小学紧张,忙碌。但在父母眼里,我已长大,长大的孩子就是要学会干活。在我闲暇的时候,父母亲自带着我劳动。我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学会了做活,在做活的过程中学到细心、耐心、坚持。

那年,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第一次出远门到外地读书。这在家里可算是一件天大的喜事,父母脸上的浓浓笑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开学的日子到来,父亲决定亲自送我上学。我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门上学自己能够胜任。不过,父亲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要亲自送我上学。母亲则亲自到客运站为我和父亲买车票,临行前还为我准备路上吃的糕点。并一再嘱咐我路上要注意安全,此时从母亲的神态中完全可以体察出母亲想将自己的肺腑之言一股脑叮嘱完毕。汽车启动瞬间,我从车窗看到母亲一步一回头的身影,此时,语言仿佛是多余,唯有让心灵独自品味这瞬间的感情流露。

别过母亲,汽车一路向目的地行驶。这一路上,父亲小心呵护着从未出过远门的我,在父亲看来家中就属他外出经历最为丰富,所以这一路上父亲还是娴熟地照顾我。到得学校,父亲找到班主任,用不太标准且显得有点生硬地普通话和班主任交流,总之一切交流的话题都是以我为中心。

父亲在学校小憩一宿,便又忙着赶回家的路。临别时,父亲父亲叮嘱我要学会独立,父母不在身边要我自己照顾好自己。我眼里还是禁不住含着眼泪,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离开父母要独自学习生活的开始。父亲看到我这副模样,说男子汉大丈夫要有点样子,不要随便点小事就这副模样。听得父亲这番话,我硬硬生生将眼泪收回并给了父亲一个不太自然且显得扭捏的笑容,在我看来最为勉强的笑容也得到父亲一番赞赏。

时到今日,常常一个人独自回想走过的人生之路,总觉得自己无论都绕不开父母这坚如磐石、且又深厚的父母之爱。

这幸福的父母之爱,其实在我们出生伊始早就注定要镌刻在我的人生历程中,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风和日丽。

时光早就将这丝丝缕缕的幸福串联成光彩夺目的幸福花串,在某个合适的时机让我品味其中的幸福时光。人生中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痛苦快乐、失败成功皆独自成滋味。品味人生就是品味幸福、品味父母恩德就是心灵感动的源头。

时光流转在小巷


夜里飞临北京,由于机场在郊外,只能看见疏疏冷冷的灯火。飞机落地了,周围的灯火变得稍微清晰,却又像萤火虫似的一明一灭。仔细看,原来那灯火是隔着树映出来的,民宅的灯光本就不亮,被树遮掩之后就更模糊了。树摇,灯火也摇,明明灭灭的,如一群群的星星。

突然有一些激动,不是激动于到了父母出生的地方,而是想起我的童年,童年的那条小巷!那时的台湾,一条几十米长的巷子,见不到几盏路灯。刷了柏油的黑木柱子,上面顶个圆盘似的灯罩,和小小的灯泡,灯泡还忽暗忽亮。巷里的人家都种着树墙,那种用七里香围起来的象征式的墙。墙里有院,院中又有树,加上日式房子的窗棂小,屋里的灯火,隔着一重重,就更照不到巷子里了。就是这似可见似不可见、迷离如梦的巷子,孕育了我的童年。

吃完晚饭,天将黑的时候,母亲常会让我出门,在她规定的范围内玩耍。我活动的范围,是以电线杆为界的,向右不能过第三根,因为过去之后是温州街,车多。向左不能过第二根,因为过去有一家,出了两个太保。

小黑巷子里,是最适宜玩官兵捉强盗和躲猫猫的。尤其是各家的树墙、院子,任我们穿梭,更有着一种神不知鬼不觉的妙处。

当然,在这穿门越户的过程中,也便有些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话的机会。我家左邻,是位将军,那屋子里的排场,就又是一番了。我最怕听见他清喉咙的声音,有时玩躲猫猫,藏在他家树丛中,突然听见哼一声,接着窗子拉开,呸!一口浓痰飞出来。至于对门,是位教授,教授的爸爸是知名的书法家。有一阵子,孩子们都不敢往他家院里躲,因为老爷爷死了,那教授总躲在房里哭,呜呜地喊:阿爹啊!阿爹啊!也就有小孩绘声绘色地说,看见一个灰灰白白的影子飞进窗子。

黑黑的小巷里,除了飞蚊子、飞萤火虫,还会飞一群群的蝙蝠。才入夜,就见一团团黑影,在路灯下盘旋,有时候从头顶掠过,扑啦扑啦地,能吓人一跳。孩子们常拿雨靴,往天上扔,因为不知听谁说,蝙蝠一看到靴子,就会钻进去。没见过靴子抓到蝙蝠,但我打中过一只,见它歪歪斜斜地跌进河边草丛,小时候胆子大,钻进草丛,硬把蝙蝠摸到了,得意地拿回家,把蝙蝠塞进玻璃瓶,紧紧拧上盖子。第二天,蝙蝠不见了。

黑黑的小巷,也是耐人寻芳的。黑暗中,什么都隐藏了。龙柏成了黑黑一团;槟榔成为瘦瘦一根;扶桑花白天开,夜里全睡了。倒是各种白花,变得特别清晰。我家阶前,有棵单瓣的白茶花,冬天我最爱躲在树下,看上面洒下微微的灯光、月光,再嗅嗅那若有若无的幽香。斜对门李家的院里种有茉莉。我至今喜欢一种粉红盒子的法国香水,觉得女人喷上这种味道,都美,大概就因为那香味让我想到童年的茉莉。至于昙花,就更美了。我家前院种了一大棵,每次夏夜盛开,父亲都会在院子里挂上灯,四处呼朋唤友,来赏吉兆国泰民安的昙花。

我爱那花,也爱那灯,觉得在一串灯中,人影晃来晃去,真美!那种影子忽大忽小,灯火忽明忽暗,人声忽来忽往,夹杂起来的感觉,好像梦境。后来读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心里映起的,就是这迷离的画面。

我常想,时光流转或许就是这样。在朗日晴空下,是见不到时光流转的。只有我童年黑黑的小巷,每一盏灯,都能映出一条条影子,忽长忽短、忽胖忽瘦。也只有在那小巷穿梭的记忆中,找到的哭声、笑声、倒水声、麻将声、吐痰声和打小孩声,是那么幻中有真,真中似幻,值得我一生咀嚼、一生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