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求学记

记事情感美文

发表时间:2020-08-22

求学记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求学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是清苦的事,对于青春年少的我们来说,就像那水中的月,看上去皎洁明亮,但是没人喜欢去触摸!但是姥姥的谆谆教诲却深深的影响着我!

姥姥没读过几年书,不认识几个字,但是她五六十岁了,戴着老花镜,查字典,读书,读报!从小她就告诉我:要多学习,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因为她希望我成为一个才女,不要像我,一定要成为有才华的女子!听得多了,也便走了心了 。 从此,我也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学习,成为读书知礼的女子。更要成为学习的主人!

烈日炎炎的夏天,坐在闷热的教室里,汗水像潺潺的小溪顺着后背流下,许多同学,都喝着冷饮,坐在座位里聊天,声音大的房顶都要掀翻了!只有我捧着纪伯伦的《沙与沫》,读我愿意同走路的人一同行走。 我不愿站住看着队伍走过我也愿意和那些先进的人物一起走过,而不是看客。无论别人怎样的干扰,我都要努力学习,不会放弃,成为学习的主人!

周末,我晒得头晕眼花,艰难地走到补课班。想找一个乘凉的地方,旁边却只有一棵小小的树,四五稀疏的枝,叶子也不甚茂密。下面已经站了好多人,我也挤在其中,感觉不到一丝凉爽,阳光依然肆意的逞着威风,反而越发的闷热。我无处躲藏,只好走进旁边的咖啡馆,在靠窗小单桌坐了下来,看狄更斯的《双城记》。一位服务员微笑着走过来说您好,请问您要什么?我一怔,脸一热,不敢抬头地说:我等人,一会再点!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服务员又走了过来:您要不要喝点什么?说完,旁边的顾客都转过头看我,我的脸又唰地红了,尴尬地说:马上到了!当侍者第三次问我:点什么吗?我只好点了一杯十九元的饮料,有点甜,有点凉!那是我节省了多天的车费,但是我想要一方静静地去读书。无论环境怎样的恶劣,处境如何的尴尬,我都会克服,不会放弃,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个寒冷的冬天,家里暖气下二十几度的温度,还刮着北风,飘着雪。在屋里感受不到一丝温暖,风从窗缝里挤进来,像个冰窖。我坐在桌前,上面穿着棉袄,下面裹着棉被,手指冻得不能屈伸,腿脚僵硬不能动。可我手里依旧握着笔,一笔一划地写着,写出来的字就像毛毛虫一样,难看极了。窗外万籁俱静,我抬起头,看见对面的大楼的灯都灭了。天边也被灯光染上了昏黄的颜色。

写完作业我冷得如一尊雕塑,一动也不想动。妈妈见我这样,让我泡脚,水围着我的脚,我却感觉不到它的暖。但是我手里还拿着《令人敬畏的恩典》磨难即是良师,看得如痴如醉!无论学习遇到多少困难,我都能挺过去,认真学习,不会放弃,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生活教会了我,我要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要被艰难困苦吓到,因为经过了痛苦的寒冬,便是温暖的春天!

延伸阅读

求学路上有“您


时间过的真快 ,离开家里已经两个多月了 记得临走的时候爷爷让我到了写信给他 因为爷爷耳朵背听不见电话 我答应的好好的 一直想给爷爷写信 不知东忙西忙什么 一直没有写 这段时间老梦见爷爷和奶奶 我真想给你说我在大学挺好的 爷爷奶奶您不要担心 其实在我心理最担心的是爷爷和奶奶的身体 天冷了爷爷奶奶把炕添的热一点 衣服多穿厚点 你们健康 、快乐是孙子最大幸福。

记得9.1下午从陇西到南京 坐了二十一个小时的火车的我和父亲疲惫地走出南京火车站 刚下火车 初入异乡的迷茫 愿本打算好的在南京带父亲玩两天 在去学校 可是由于刚到南京人生地不熟 在加上做为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受不了南方这种闷热的天气 所以我和爸爸 急急忙忙坐上了去芜湖的大巴车 到芜湖已是下午五点多 直接打地去了学校附近的旅馆住了下来 由于父亲为了节约点钱 住的旅店便宜 房间里除了一张大床 电视 风扇 洗漱 的之外在好想也没有别的东西了 房间里潮湿 闷热发霉的气味让人无法呼吸 就这样一住就是两天 在这两天中带父亲去了学校 去了公园等 这可能是父亲目前这辈子去过的最大的城市和他心中的大学了 做为一个地道的北方农民 他对大学里面的好多东西充满了好奇 像个孩子一样不停的问我 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我也不耐烦的给解释着 从父亲眼中看出了 他为儿子感到自豪的心理。

就这样时间过的很快 父亲订的九月三号下午两点的火车票就要到了 记的父亲早上起的很早 我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他想倍我去学校报名 看我住下了在走 我说爸 我大了你陪我报完名 怕火车赶还上了 你身体不好就休息一会 还要从火车呢 今天早上咱们把阅兵看了 我带你去吃饭 吃完了我陪你去买点东西你到火车上吃 就这样 我们看完阅兵我就带父亲去吃饭 买东西 当然刚到这边饭吃不习惯 我基本没吃 把父亲送到火车站 基本上一点半了 在候车室里 父亲让我赶紧回去报名 让我一个人注意安全等等 看着父亲远去的背景 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有太多的话不知道怎么说出口 可能更多是担心和迁挂。

父亲踏上的回家的火车 我匆忙回到学校报名 收拾床铺 开始了我所谓的大学生活 在大学里除了刚来的不习惯 到现在的不以为然 感觉整个人都退废掉了 短短的两个多月 啥都在变 唯一没变的是对家的思念 时常梦见母亲早早的起来为我做早饭 奶奶经常唸到我和姐姐啥时候回家种种场景 对父亲更多是内疚和自责 前几天给家里打电话 和奶奶聊了几分钟 奶奶总给我说你吃好着没 吃饱 我知道奶奶从小是挨饿过来的人 当然对吃的非常节约 而且听奶奶说爷爷身体也不怎么好 更让我内心的愁绪无法安放 我真的很害怕在也见不到爷爷 希望爷爷早日好起来 一直想写点东西 每每提笔不知如何下手 这可能是自己文学知识的欠缼 前段时间想写一遍散文记忆中爷爷的驴 可能是由于从小生活在大西的北小山沟里 对驴的记忆太多太多 所以我决定用大学四年时间写一本关于我的点点滴滴 我认为这是大学送我最好的礼物 也是对家人和从小生活在那里的一个农村孩子的真实写照 我非常感谢我能生活在那个安静 祥和 无人问律的小村子里 带给了我很多大城市里孩子无法想像童年乐趣。

我的求学时光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求学时光,欢迎阅读与收藏。

题记:生活中对身心最有益的感受,莫过于某种美好的回忆,尤其是童年时代从故乡故居保留下来的回忆。《卡拉马卓夫兄弟》

我并不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更矮一点说,我不是一个有出息的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鲁西南小村,改革春风乍起,但身上仅有的薄衫依旧不能抵挡残冬过后的余寒。作为农N代,命运大抵不过如此种地、娶妻生子,儿子再种地,再娶妻,再生子。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我有理想。因为我从小瘦弱,其貌不扬,不但打工种地不堪其重,并且娶媳妇也是一个大的难题。

我们村的西北,父亲盖了三间瓦房,是用来为二哥娶媳妇用的。因为穷困,所以家庭地位在村里也不会太高,经过父亲的再三央求,村领导把最偏僻的一隅划给了我家。之所以说这地方偏僻,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小村的西北角,仍然是这三间孤零零的房子。虽然偏僻,但我认为这是最佳的学习场所,征得父亲同意,我便独自一人搬进这所房子。

说是房子,也算得上房子。火烧的青砖青瓦,水泥的椽子,红漆漆过的门窗。门窗虽有,玻璃全无。风来则洞若凉亭,施工之人偷工减料,房顶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学习条件亦苦,一床,一被,一桌,一灯,一凳而已。因为有窗,故风可进,门不落锁,故人神鬼怪皆可进。因为房顶有洞,故雨亦可入,通过一孔之洞,亦可见星月。因为无有,所以并不怕失去。如无读书之苦,亦可享风流之乐。

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刚搬进这所小屋,便踌躇满志的在门上用粉笔书写四个大字闲人免进,又在墙上涂满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充满物欲与肉欲诱惑力的励志格言。其实我是贪玩的人,对学习并不上心,但为应付父亲的检查,学习还是要做样子的我将各类学习的书籍卷过来,比如将历史书翻到16页,数学翻到50页,语文翻到70页,都卷折过来,一溜挨肩叠放,给人造成刚刚读过的错觉,就像一排就要起飞的小燕,蔚为壮观。父亲对此颇为满意,见人就说老四是一个有出息的人。唉,这种自欺欺人的小聪明,当时欺骗了父亲,但怎欺骗得了时光。

这所房子,白天很少人来,晚上就更寂寞怕人。房子后面是成片的树林,树林里是张家的祖坟,如果是秋冬,则有猫头鹰凄厉的叫声,左侧是刘家的后土,一片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坟堆,右侧是成片的庄稼地,幽暗广袤。晚上的村西北角,只有我小屋的煤油灯发出微弱的光。但我对功课不太感兴趣,于是我就读藏在席子底下的《聊斋》,《聊斋》里面的女鬼让人害怕,却有些让人迷恋。清雅脱俗的辛十四娘,荣华绝代的青梅,拈花含笑的婴宁,都让人心向往之。室内昏灯暗火,室外树叶沙沙作响,加上猫头鹰凄厉的叫声,越读越让人既惶恐又不舍。赶紧吹灯睡觉,躺在床上,满是妖狐魅影,更加辗转难眠。

到考试的时候,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满心的悔恨,觉得对不起日夜操劳的父母,于是再下决心,再立志。在墙上又写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明日歌》。

学习很少趣味,便不如与伙伴们一块玩耍。满乡村里赶场看电影。农闲时节,附近的村子会组织放露天电影。虽然营养不良,但青春的荷尔蒙也还是无处释放,北去大屯,南下辛庄,东到丁庄,西抵侯村,方圆十几公里,虽然一个电影片子反复看过几次,但依然乐此不疲。我们当时的班主任刘老师很严厉,教书极认真,育人极负责。刘老师为让我们抓紧点滴时间进行学习,坚持让我们上晚自习。当时农村里还没有电,上晚自习便用汽灯,用汽油做燃料,用尼龙丝做灯泡。晚上六七点钟左右,估计邻村的电影快放映了,趁老师不注意,便有顽皮的学生用弹弓将灯泡打下来,然后大家一起呼喊:灯坏了,放学了,并一起冲出教室。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这是杜甫《百忧集行》的诗句。作诗是赶不上老杜的,但顽皮淘气肯定要在这老兄之上。我们村南有一片杏林,大概有十几颗吧,春来则锦霞一片,初夏则黄果满枝。它的主人是一位我们称着瘿布袋二奶奶的,二奶奶脖子上有一大肉瘤,好像布袋一样,因此我们都叫她瘿布袋二奶奶(长大后,知道这是甲状腺肥大症)。

初夏的夜晚,惠风和畅,布谷鸟巡回演出,大人们忙着在场里打麦子。我们则惦念着金黄的杏子,叫上阿忠、阿民,趁着黑幕的掩护,悄无声息潜入杏林。我负责放哨,阿忠上树,阿民在树下捡拾,我们边吃边干,不一会就捡满裤兜。正在得意,忽听得有骂声从小巷里传来。瘿布袋二奶奶听见风声踮着小脚从家里走来,二奶奶边跑边骂。布袋二奶奶来了。我迅速发出讯号,我和阿民转身就跑,阿忠尚在树上,怕二奶奶打他,便直接从树上跳下来,谁知一树枝挂住了老兄的裤衩,于是这老兄直接光着屁股,急忙逃窜。

后果,显而易见了。第二天一早,瘿布袋二奶奶捧着从树下捡到的青杏便直接找到了父亲。孩子吃几个杏子不是大事,但这杏子还都不熟,吃的没有糟蹋的多。二奶奶愤愤地说。

因为瘿布袋二奶奶告状使我们吃了苦头,于是见了她,便直接将二奶奶隐去,直接呼为瘿布袋了。

因为晚自习偷去看电影,因为偷了瘿布袋的黄杏,因为偷下河去摸鱼,因为去河堤上采摘桑葚,因为被班主任扭了耳朵,本地学校是呆不下去了。父亲托了人,让我转到离村子十五里以外的鸡场中学上学。这个鸡场中学当时是我县国立十二中,是在一个养鸡场的基础上建起来的。它东临坛山,西依汶水,环境还算优美,升学率高,于是我便到那里去。

顽劣生到好学校插班,好比穷人走阔亲戚,又好比下级机关人员到上级机关公干,好脸和热板登是没有的,而待遇更好像是后娘养的,原来的学生都是一人一桌,一凳,而我们十几个插班生坐在最后排,共享一长桌,一长凳。所谓的桌子,就是一个大长木板,大约6米多长吧,所谓的长凳就是比桌子窄一些的长木条,下边用水泥墩撑着。长桌上堆着同学们的厚厚的学习资料,器宇轩昂的立着,算是书山吧,这样做学习记录的空间就很狭小,而计较的同学还用粉笔画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两手撑着,像一只凛然不可侵犯的螃蟹。

十二中建在坛山西山坡上。八十年代的山村,条件依旧艰苦。全校只有一口水井,水井上立一水车,如果洗脸、洗餐具或洗衣服,必须两人配合,一人绞水,另一人在出水口接水。如果是夏天,井水甘冽清爽,大家喜欢在那里聚集,如果是冬天,我们就会在瑟瑟的寒风中迅速完成洗漱,如果不及时,山坡上的寒风很快将用具冻住。

鸡场中学的伙食还蛮好的,每月要交七元钱的菜金和五斤熬粥用的玉米面,自带干粮。干粮自己做记号,放到伙房的蒸笼里加热。校长是极关心学生们身体健康的,他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说:我想尽办法,一定让同学们每周喝上6顿咸汤,四顿有菜,两顿菜里有肉。所谓6顿咸汤,就是周一到周六的早餐,面汤里加盐,加上一些菜叶子,所谓有肉,就是周二和周四,青菜叶子里飘着些肥肉片。这些肉片轻薄得透明,看上去像领导稍纵即逝的笑容,还像天边虚无缥缈的白云,更像抢抓而不得的机遇。

村子与学校十多里地,每周六下午可以回家一次,带些干粮、咸菜和换洗的衣物。母亲为了让我更有时间学习,便早早的准备好了我需要的东西,并且准备了一顿好吃的。吃完后,母亲便催我到学校里去,其实,可以星期天下午到校的。我知道母亲的良苦用心,如果在家,肯定要帮着家人做农活,母亲不想让我因为农活而分散了学习的精力。看到母亲望子成龙的焦虑神情,我只得用一根木棍挑了馒头咸菜和换洗的衣物连夜返回学校。我们村庄与学校隔着一个大洼,中间没有村庄,要过两条河,一个破旧的废旧砖瓦窑和一片坟场。对于母亲而言,让自己十几岁的孩子独自走十几里的夜路,本就是个艰难的决定。对我而言,我感受到了母亲的苦衷,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铺路。但更多的是独自一人行走夜路时的恐惧,我希望在寂寞恐惧的路上遇到行人,就是醉汉也好,但终于没有遇到,于是我就大声唱歌,用嘹亮的歌声驱走恐惧。所幸,一年的夜路,竟然没有遇到鬼魂怪物,更没有被人贩子拐去。

鸡场中学的教学质量是很高的。因为在鸡场中学只上了一年,所以对老师的印象只停留在校长身上。另外一位也很深刻。他是我们的政治老师,姓王吧,长着一张正儿八经的脸,长期不刷新脸上的内容,像一节僵硬的榆树皮。教过的课程大体都忘记了,但忘不了他让我们背书,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这一论述题要让我们背的滚瓜烂熟。他正义凛然的说,资本主义制度非常腐朽,资本家通常会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给贫苦老百姓喝,并且资本家生活下流糜烂,经常在家开舞会,地板是玻璃镜子做的,要求女舞伴只能穿裙子,并且不能穿内裤,据说可以映衬出裙子里面的风光来。讲到这里,班上的女同学不都羞得低下头来,男生也不敢放肆的笑,眼神里满是惊诧,更是向往。

毕业后,就没有到过鸡场中学去,老师和同学们也大都没有音信,听说坛山出产金子,鸡场中学就改为淘金工人的宿舍了,等有机会去看一看。

写于2020年3月23日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居家隔离的日子。

为子求学无绪,父母饮恨归天


随着一年一度的暑假萧然来临。有多少学子如愿以偿荣登榜首扬眉吐气!有多少学子因名落孙山郁郁寡欢!甚至有多少学子因怀才不遇或深恨教育制度的不公而愤世嫉俗以死抗争!

然而更多的是各级中小学的毕业班家长和小学、幼儿班的学前儿童的家长为孩子的升学就学而东奔西忙费煞苦心!在高考、升学、求校的滚滚洪流中,竟酿就了一幕缙云人 为子求学无绪,父母饮恨归天之催人泪下的天大悲剧。

缙云县三溪山村的范坑自然村村民王小伟与妻子王红静(远从四川嫁入),七八年前因打工巧遇喜结连理。随后生下呱呱男孩取名王之林。小夫妻望子成龙心切,将毕生的希望寄托在这唯一的孩子身上。总想将孩子培养成才,上为报效国家,下以传宗接代。但是他们深知要培养一个小孩读书,不但求学难,而且费用不菲。所以夫妻两协力同心不畏艰辛出外打工。转眼至今,孩子王之林已届七岁学龄。但是身在异乡打工的王小伟夫妇,只知道自己小村没有学校,根本不知道什么地方有自己小孩求学读书的容身之校。直到六月底,夫妻两归心似箭,意欲回缙云寻找可以给孩子容身读书的学校。一路上夫妻苦思冥想:自己是一介山乡草民,既没有背景靠山,又没有人脉资源,不知有什么公平的学校能向自己可怜的孩子敞开校门。正在忧心忡忡百般无奈中,对面来了一辆汽车与之猛然相撞。可怜王小伟夫妇在心结难解中尚未丝毫警觉,未留半言只语,就双双被撞得粉身碎骨,成了有家难归的枉死鬼!可怜未及龆tio年的小之林,竟然在不知什么校门可进的朦胧中,就遭受晴天霹雳的横祸,酿成了七岁孤儿给父母双亲送终的惨烈悲剧。这何尝不是人世间最大遗憾和悲痛啊!特以《卜算子》一词纪之:

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意。沥血呕心全无悔,梦寄书香志。

找校特回程,半路灾星至。未竟初衷先双古,忍看遗孤泪?

应子根 20XX年7月4日20:27:22

文章来源:http://www.qg13.com/q/5271608.html

上一篇:墨韵心语 下一篇:夜绪